探析《雪夜林边小驻》

探析《雪夜林边小驻》
探析《雪夜林边小驻》

探析《雪夜林边小驻》

摘要:《雪夜林边小驻》的语言简洁清新,给读者宁静安详的景象。作者罗伯特·费罗斯特是美国最出名的诗人之一。在这首诗里,他通过描写森林、马和沉睡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森林文体抑扬格拟人

《雪夜林边小驻》是一篇描写风景的短诗,里面所描写的雪景给读者的印象是唯美的。要学习这首诗,首先从它的基本信息着手,如作者、诗的体裁等,然后是诗的文体特征。

1 基本信息

1.1 作者

《雪夜林边小驻》的作者是罗伯特·费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当时在美国享有非常高的名誉和地位。他的诗描写的主要是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问题,因此被誉为哲学诗人。但他最感兴趣的是大自然以及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他大部分著作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背景,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所以他也被称为田园诗人,并被赋予“新英格兰诗人”和“美国民族诗人”的称号。罗伯特·费罗斯特仁慈聪颖;他的诗歌风格也清新质朴,阐述了生命的真谛。1961年他被邀请出席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并朗读了他的诗作《彻底的礼物》,之后便成为美国人心中的“民间

国外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与述评

2009年 第3期兰 州 学 刊No.3 2009 总第186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186 国外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与述评 江 山 (上海大学 社会学系,上海 200444) [摘要] 动态贫困研究是分析个人或家庭在贫困位置上的流动状况及地位转变的原因。文章以欧美国家的福利政策为背景,阐述百年来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各个时期动态贫困理论的内涵、局限以及相互关系。文章希望通过对不同时期动态贫困理论的梳理,可为未来中国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与动态贫困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动态贫困;福利政策;社会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9)03-0138-05 [收稿日期] 2008-10-27 [作者简介]江山,男,江苏张家港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动态贫困研究是分析个人或家庭在贫困位置上的流动状况(进入、停留或脱离)以及地位转变的原因。此项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的英国,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欧美地区,其结论往往成为国家福利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福利体制陷入危机,再次激发了人们对社会贫困问题的关注与争辩。动态贫困研究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发展时期。为了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西方既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错置的比拟与诠释,我们除了要建立本土贯时性长期追踪数据之外,还需了解百年来西方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与变化,以此逐步形成适用于中国贫困现象的理论解释。所以本文将梳理动态贫困研究的历史演变,并且分析各个观点的内涵、局限,及相互的传承关系,最后探讨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与问题。由于贫困研究的论述通常离不开所处的社会政策环境,所以本文将以欧美国家福利政策为论述的主要背景,以此有助于了解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变化。 一、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初,英国学者朗特里大概是第一位考虑动态贫困问题的研究者。他根据需求与供给的相对状况,把劳动者的一生分成5个阶段:[1]在童年时期,除非儿童的父亲是一位有技术的工人,否则他将很有可能陷入贫困;这种状况将一直持续到儿童本人,或者他的兄弟姐妹开始赚钱为止,此时全家的薪资才可能使家庭脱离贫困。接下来,他开始赚钱并与父亲共居,在这个时期中,他所赚的钱可能超出住宅、食物与衣着所需的支出。这时他就有机会存钱。假如他的存款足以支付装修住宅的费用,那么良好的经济状况将持续到他结婚并养育孩子时—此时贫困的阴影将会再度造访他。这时期的贫困或许会持续十多年,即直到他的第一个孩子工作赚钱为止;但如果他的孩子数量很多,贫困持续的时间就会更长。当他的孩子开始赚钱,并且未因结婚而离家前,他的家庭会处于另一个小康时期。之后,当他的孩子结婚离开他,及他个人因为年老而无法工作时,他的收入与储蓄将不足以支付他与妻子的生活,则有可能再度陷入贫困。朗特里的个人或家庭一生中的贫困变化历程,一般被称为“贫困生命周期理论(poverty life cycle)”。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可粗分为二大阶段:需求时期(儿童、老年)和赚钱盈利时期(青壮年),这二个阶段大致上可以个人生理年龄来分界。第二,家庭资源共同承担家庭需求。家庭的资源主要来自于劳动力市场,其次为个人储蓄。家庭需求与家庭人口组成有关,不工作的依赖人口愈多,则家庭需求的压力愈大。第三,家庭贫困地位的流动,取决于“家庭需求压力”与“家庭获取生活资源能力”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例如,孩童成年前、结婚养育孩子时及衰老退出劳动力市场时的三个阶段,导致家庭需求压力提高和盈利能力下降,两种力量的交叉转折点都是家庭贫困风险最高的时期。 除了贫困生命周期理论外,朗特里还提出两个迄今仍被广泛运用于动态贫困分析的概念:[2]一是生命事件。即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家庭人口事件与劳动力事件(劳动者死亡或失业等等)决定家庭是否会陷入贫困,这些事件尤其以“家庭收入主要承担者的遭遇”的影响为最大。二是贫困持续时间。朗特里的观点直接影响了战后英国的社会福利政策─福利措施根据家庭生命周期中需求与所得的变化来设计,其中,家庭需求改变的问题由家庭津贴来解决,家庭资源改变的问题则由社会保险来解决。[3] 在朗特里之后,美国社会改革家杰米逊?哈里于1917年出版的《贫困及其恶性循环》强调贫困与社会体系的关系,该书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s of poverty)的概念,哈里认为贫困会孕育贫困,即现时的贫困将导致健康恶化、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 2010-3-31 13:36 任舸【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文章简要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取得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二)基本养老金制度覆盖率低 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城市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从2001年的38.8%增长到2006年的42.8%,覆盖率仍不足50%.显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的有效覆盖面较狭窄。 (三)养老保险基金“所有者缺位” 当前,我国个人帐户中的养老基金实质上是缴费人的资本或劳动收入的一部分,所以,从经济学上产权明晰这一原则出发,理应成立一个代表缴费人利益的组织来对这部分基金进行管理。而我国目前的情况却是由政府代管,政府成为养老基金的托管人。所以,我国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就处于“所有者缺位”继而“所有权悬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生融资困难和基金被挪用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健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使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保障核心

英国优生运动探析(1904-1939)

英国优生运动探析(1904-1939) 自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社会各领域开始出现一些深层次的变化:人口出生率不断下滑、下层阶级人口出生率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城市贫困问题愈演愈烈以及婴儿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20世纪初,英国一部分有识之士打着优生学旗号,强调遗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借助于社会干预手段,通过优生学提高国民素质和效率,由此推动优生运动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 优生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形式主要有理论和实践两种,并借助于两个重要的优生学组织得以开展。在理论层面,卡尔·皮尔逊等少数优生学者以高尔顿民族优生学实验室为依托开展理论工作,致力于运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优生学的科学性;在实践层面,伦纳德·达尔文等多数优生学者借助于优生学教育协会组织实践活动,在两个基本原则规范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一是增加社会优质特性和减少劣质特性,即"种族构建";二是抑制社会"不适者"数量,即"种族净化"。 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优生运动向前发展。在经历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后,优生运动在二战开始后遽然消沉。 虽然优生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优生学的传播、社会政策的制定以及福利国家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为三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英国优生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动因。 首先,介绍了优生运动兴起的理论基础——优生学的诞生。1883年,高尔顿创立优生学。 他认为,遗传决定个人的智力与才能。提高种族素质必须在大力增加优良素质的同时,尽量减少低劣素质,而只有借助于优生学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分析了优生运动发展的现实动因。自19世纪后期开始,英国人口出生

率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在总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中上层阶级出生率不断下滑的同时,下层阶级人口出生率却依旧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英国人认为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对英吉利民族未来的发展有害,必须抑制下层人民的生育率且提高中上层阶及生育率才能扭转这种趋势。 最后,贫困问题的愈演愈烈,婴儿死亡率的居高不下以及布尔战争的艰难取胜引发英国人对国民体质衰退的严重担忧。多种因素的综合最终推动优生运动在英国逐渐兴起。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优生运动在英国开展的具体内容和形式。首先分析了优生运动在理论层面的内容。 少数优生学者依托高尔顿民族优生学实验室开展理论工作,致力于运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优生学的科学性,促使优生学为更多的科学界人士所接受,奠定了优生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其次分析了优生运动在实践层面的形式。 多数优生学者组织优生学教育协会,在两个基本原则规范下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一是增加社会优质特性,通过演讲、宣传、培训以及各种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广优生学,增强民众对优生学的认识。二是抑制社会"不适者"数量,推动议会立法对智力缺陷者进行永久隔离以及自愿绝育合法化在社会底层群体的实现,同时参与生育控制运动,对工人阶级提供避孕知识和措施以控制其生育率。 第三章是对英国优生运动影响和评价的分析。影响方面,首先是推动优生学在英国的传播,促使优生学受到中上层阶级的追捧,在女性群体中广泛传播,赢得许多女权主义者青睐。 其次,优生运动所涉及的有关智力和遗传理论还对英国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

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影响

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影响 英国脱欧历史背景及原因: 由于历史与地理原因,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 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虽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对其保持出口竞争力有利,也可以拥有自主的财政政策。但是,这也使得英国却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尤其是今年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期,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这一传统强国正在逐步丧失其在欧盟中的地位与参与权。 英国对欧盟的猜忌和不信任一直存在,英国保守党内部也有欧洲怀疑派。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欧盟内部的政策对于欧盟有负面作用,未来一些政策趋势也可能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欧债危机的蔓延,不仅使英国的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脱欧脚步。 与英国民众日益浓厚的疑欧、退欧情绪相对应,欧盟其他国家民众对英国的不可靠”也日渐不满,认为英国作为欧盟的一员,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却表现消极,一直扮演着拖后腿的角色:它不仅否决欧元, 不参加欧盟的危机救助方案,不为缓解危机出力,还反对一切金融监管政策,因此英国出局'对欧盟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事,其他成员国在整合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会更小。双方的相互信任已经降到历史低点。 而民调显示,英国保守党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卡梅伦的脱欧公投"言论或有助于其重新获得部分流向支 持脱欧的独立党的选票。卡梅伦亦希望以此作筹码与欧盟谈判,获得对英国更为有利的成员国条件,意图在欧盟内分得更大一杯羹。 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负面): 首先,欧盟内部不稳定性增加,欧盟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被削弱。英国是欧洲最强的国家之一,完全 是支撑欧盟的三根台柱子之一。从总人口来看,英国总人口6488万,占欧盟总人口的12.76%,仅次于 德国和法国。从经济总量来看,英国GDP占欧盟的17.56%,仅次于德国。从对外贸易来看,英国对欧盟对外进口的贡献高达14.5%,对出口的贡献达11.6%,也仅次于德国。如果英国脱欧,欧盟不仅是损失会员费那么简单,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均会受到影响。如果英国人走了,欧盟这个草台班子还能不能撑得住就很难说了。这将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示范效应,“脱欧”洪水很可能会进一步泛滥。 其次,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可能放缓,欧元存在下行压力。英国是欧盟与美国、日本之间贸易投资协定的坚定支持者,一旦脱欧,欧盟自由贸易的进度也可能放缓。近几年欧盟暴露出债务危机、难民流入等诸多问题,内部分歧增加。这些都给增长乏力、通胀低迷的欧洲经济带来不确定性,欧元存在下行压力。

最新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一、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制度变迁 1、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建立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成果。1951年原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但在之后的三十余年里,由于受到国家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没有什么变化,直到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垒面启动。 2、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初步改革 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休制改革全面启动,在国营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展开的过程中,传统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缺陷显现出来。随着企业更新职工队伍,企业退休人员骤然增多,企业养老金负担迅速增长,由于实质上的企业保险,企业之间负担轻重不一的矛盾十分突出。传统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80年代首先开始进行了还原养老社会保险基本职能的养老社会统筹的工作,1986年国务院颁发的77号文件,建立了市一级层次上的国有企业养老金的社会统筹机制。在社会统筹机制内,养老金资金由人口结构年轻的国有企业向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国有企业的转移,实际上构成传统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再保险机制。传统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部分企业层面上的支付危机在这样的社会统筹机制的设置上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1990年,劳动部又开始进行养老社会保险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试点工作,提出养老社会保险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按职工退休时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第二部分按职工本人缴费年限和指数化月平均缴

费额计发。随后,地方各级政府又建立了专职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归属劳动部监管。1991年为扩大传统养老社会保险的缴费基础,国务院在《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要求国营企业的所有职工(包括固定工与合同工)都要以标准工资的3%为起征点向该计划缴费。《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层次构成的基本模式,初步确定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逐步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在这个多层次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核心,由国家立法,在全国统一强制实施,适用于城镇各类职工。第二个层次是单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力量举办的,体现不同单位在经济条件上的差别性的养老保障。第三个层次是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个人根据经济能力和不同需求自愿参加,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引导,在储蓄利率上给予相应的优惠。 3、新型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 4 新型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 2000年,中央政府组织专门力量研究提出了完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方案,并于2001年7月起在辽宁省进行试点,目前已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中央政府提出修改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最直接的动因是拯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从1998年起,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面临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其一,养老基金收不抵支,养老金拖欠十分严重。其二,个人账户有账无钱,是空账,个人账户取舍问题再次引人关注。放弃它,统账结台的制度设计落空;保留它,需要财力支撑。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调整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

罗伯特_弗罗斯特_雪夜驻林边_解读

··2009·4引言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驻林边)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 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以上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著名的诗作之一,描写的是一个雪夜诗人在郊区林边欣赏雪景的情景。本文分析此诗,运用的是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 韩礼德文体学理论的核心是语言系统的“功能”思想。韩礼德认为,语言形式,包括语法结构、语音结构等,其自身并不能表明它自己是否与一个语篇的文体相关。语言形式与文体的关联,是通过语言形式在语言交流中的“价值”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看它是否在语篇整体中起突出作用。在文学作品中,由于语篇的语言形式生成语篇内容的情景是作者在创作中创造出来的,所以要分析语言形式的文体风格,就要看它是否与表达作者的整体意义有关。这样,语言功能就成为连接语言形式与情景语境的中介。 韩礼德文体学理论的概念之一是前景化。他认为,某个突出的语言特征只要与作者的整体意义相关,这就是与语篇的情景语境相关,就是有动因的突出,就能实现前景化。情景语境又制约作者对意义的选择。语篇是在情景语境的制约下,通过对意义的选择而生成的。对音系层的选择,用以实现对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词汇语法层的选择,用以实现对意义层的选择。而对语义层的选择则是由情景语境支配的。所以语言形式的功能,是由其 是否在情景语境中起作用来决定的,语言的意义就是语言形式在语境中的功能(张德禄,1999)。本文主要是基于以上一些角度,来分析诗人如何使此诗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统一,写出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作品。 一、作者及其诗貌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Rrost,1874~1963)是美国现代诗歌史上的著名诗人,有“新英格兰诗人”之称,与艾略特一同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人物。 他是一名田园诗人,乡村的风景和生活是他写作的兴趣所在。他赞美客观事物,强调实在普通的东西,作品的生活气息真切,形象鲜活。而他骨子里是一位哲理诗人,他所写的生活悲惨而快活,美丑皆有,乱中又有统一,“他通过诗歌把乡村和城市、地方和世界、人和自然等因素并列、对比与揉和起来,令人通过一地、一时、一人、一物而领悟到人世间的普遍真理”(李宜燮,常耀信,1991)。 虽然他的诗富于深远的哲理,文字却十分普通,“他用一种略加提炼的流畅的口语写乡村生活的情景”(赵毅衡,1985)。他有很高的语言运用艺术。他的诗体虽然广泛,甚至有传统诗的形式,然而运用的却是完全现代的语言,诗句流畅自然。尤其节奏感很强,这主要由于他重视诗歌的音乐性,这也是他的诗难译的原因之一,当诗意勉强译出后,原诗的音乐性却无法传达出来。他又喜欢轻松,笔调轻快、洁美和谐,而将生活的复杂性尽寓其中。 诗人并非纯粹地写田园生活、写哲理,而是寓深情于其中,所以他又以善于写抒情诗而著称,尤其是抒情短诗。他的抒情短诗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如劳伦斯·汤普森所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于象征的意象揉和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彭予,1995)。 以上的这首“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就是弗罗斯特田园诗的典型代表作。该诗于1923年发表在他的诗集《新罕布什尔》。 二、诗中的自然境 这首独白诗的讲话人是诗人自己。内言:一个夜晚,诗人路经一片树林,见雪花悄然飘落,林木银装素裹,便禁不住停下来欣赏这一美景。这首诗描写的正是诗人此时欣赏雪景的感受。 该诗形式上共有四段,每段四行,每行的基本韵律是四步抑扬格(两个音节一组,内有轻重抑扬,称为一步)。每段的1、2、4行押韵,第三行的韵是下一段1、2、4行的韵脚。第四段的所有四 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驻林边》解读 卫麦鹏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抒情短诗“St opping by W oods on a Snow y Evening”(雪夜 驻林边),作品文字简练洁美、清新朴实,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与现实情怀。关于作品的语言运用,诗界的评论 各不相同。本文试用英国现代语言学家韩礼德的文体学理论,对其进行解析,从另一角度分析作品寓于诗歌语言的深意。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雪夜驻林边》语言功能前景化境界 247 --

浅谈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影响讲述讲解

浅谈英国脱欧原因及影响 提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一必然趋势,美国、俄罗斯、欧盟是不可小觑的三大经济体,欧盟推进欧洲一体化的计划也一直为世界所关注,而近一时间英国却公投宣布脱离欧盟,这一事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针对这一事件,各界人士众说纷纭,是什么导致了英国脱离欧盟,而英国脱离欧盟对英国,对欧盟,对世界的经济政治都有什么影响,英国脱欧对中国又有怎样的影响,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结果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针对英国脱欧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国脱欧原因中国影响 2016年6月23日,我们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事件,英国公投决定在欧盟的去留问题,据悉,此次脱欧公投共有382个选区,根据对其中的352个选区的计票结果显示,脱离欧盟的支持者领先,共获得51.9%的投票,即1570万人支持退欧,而留在欧盟的支持者共有1458万人,获得48.1%的选票。①最终以微弱优势决定退出欧盟,而英国首相卡梅伦也因此决定辞职,这一事件轰动世界,震惊各界人士。 一、英国脱欧背景 1.脱欧公投,指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进行的公投。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提出公投,正式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卡梅伦承诺,如果他赢得预定于2015年举行的大选,会在一年内批准所需法律,制定与欧盟关系的新原则,然后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让人民有机会选择继续留在或退出欧盟。卡梅伦称,如果欧盟不采取措施解决核心问题,英国将有可能退出该组织。 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公投必须在2017年年底前举行。如果能早点进行更好。越快履行重新谈判的承诺举行公投越好。② 2015年3月17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赢得5月的选 ①王晓易.《英首相卡梅伦发声明要辞职称尊重民众脱欧选择》.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2060250.html,/16/0624/15/BQBA1J1100254TI5.html. 2016年6月26日访问 ②人民网《英国首相卡梅伦称如有可能将提前举行英国退欧公投》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2060250.html,/n/2015/0105/c1002-26323278.html 2016年6月26日访问

浅议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212060250.html, 浅议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作者:常青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1期 摘要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靠且能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一一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立法建议 作者简介:常青,重庆大学法学院2009级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056-01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69亿,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①。而依据“生存保障原则”②,为了保障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中处于弱者地位的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刻不容缓。 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法律的相关配套法规立法存在缺失 尽管我国已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但对其具体实施细则未作规定,实际操作较为困难。 (二)我国养老保险参保率不高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没有对该保未保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度的惩处;许多企业只顾利润,不愿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农民工因为诸如换工的保费接续等问题,愿意参保者不多;当今还普遍存在由于养老保险关系异地接转不畅所带来的退保等现象。另外,在一些发达城市,即使缴费达到一定年限,由于未拿到当地户口,仍不能在当地领取养老金,而是被“打回”户籍所在地。例如张三一直在发达城市工作,所缴的社会保险中用于社会统筹的部分远大于个人部分(即为发达城市的养老保险做了贡献),由于未在发达城市落户,退休后却要到未做贡献的原籍领取养老金,其原籍地也很不乐意对张三进行养老金支付。 (三)基本养老保险未全面覆盖到各种群体

补墙等

补墙 有一点什么,它大概是不喜欢墙, 它使得墙脚下的冻地涨得隆起, 大白天的把墙头石块弄得纷纷落: 使得墙裂了缝,二人并肩都走得过。 士绅们行猎时又是另一番糟蹋: 他们要掀开每块石头上的石头, 我总是跟在他们后面去修补, 但是他们要把兔子从隐处赶出来, 讨好那群汪汪叫的狗。我说的墙缝 是怎么生的,谁也没看见,谁也没听见但是到了春季补墙时,就看见在那里。我通知了住在山那边的邻居; 有一天我们约会好,巡视地界一番, 在我们两家之间再把墙重新砌起。 我们走的时候,中间隔着一垛墙。 我们走的时候,中间隔着一垛培。 落在各边的石头,由各自去料理。 有些是长块的,有些几乎圆得像球. 需要一点魔术才能把它们放稳当: “老实呆在那里,等我们转过身再落下!”我们搬弄石头.把手指都磨粗了。 啊!这不过又是一种户外游戏, 一个人站在一边。此外没有多少用处:在墙那地方,我们根本不需要墙: 他那边全是松树,我这边是苹果园。 我的苹果树永远也不会踱过去 吃掉他松树下的松球,我对他说。 他只是说:“好篱笆造出好邻家。” 春天在我心里作祟,我在悬想 能不能把一个念头注入他的脑里: “为什么好篱笆造出好邻家?是否指着 有牛的人家?可是我们此地又没有牛。我在造墙之前.先要弄个清楚, 圈进来的是什么,圈出去的是什么, 并且我可能开罪的是些什么人家, 有一点什么,它不喜欢墙, 它要推倒它。”我可以对他说这是“鬼”。但严格说也不是鬼.我想这事还是 由他自己决定吧。我看见他在那里 搬一块石头,两手紧抓着石头的上端,像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武装的野蛮人。 我觉得他是在黑暗中摸索, 这黑暗不仅是来自深林与树荫。 他不肯探究他父亲传给他的格言 他想到这句格言,便如此的喜欢, 于是再说一遍,“好篱笆造出好邻家”。

对英国“新济贫法”的探讨

对英国“新济贫法”的探讨 丛志杰(内蒙古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 内容提要:英国的济贫法是专指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的法律。在英国实施济贫法的300多年中,1834年的“新济贫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掌握政权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以自己的利益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体现。本文从产生的原因、制定的过程、实施的后果等方面对“新济贫法”做了介绍。 关键词:英国史圈地运动血腥法律济贫法济贫院济贫院外救济 英国的济贫法(the Poor Law)是指对贫困者进行救济的法律。它始于1601年伊利莎白女王颁布的济贫法,到20世纪40年代被有关公共福利制度的社会立法所取代。在英国济贫法存在的300多年中,1834 年制定的“新济贫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颁布和实施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新济贫法”的研究仅限于它建立了“穷人的巴士底狱”一方面,这是很不全面的。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济贫法”产生的原因、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它的影响做一较全面的探讨。 16—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也是英国历史上流民充斥的时代。面对因圈地运动而产生的大量流民,都铎王朝曾试用过两种补救办法,一是制定法规阻止圈地,二是制定“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1〕。第一种方法以无效告终,有关限制圈地的法令从未得到过有效的执行。第二种方法则更加深了对失地农民的迫害,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2〕。在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都铎王朝的统治,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曾在实行“血腥法律”的同时又制定了救济贫困者的政策。1558年伊利莎白女王即位。她认识到有必要用法律的力量来解决流民问题。伊利莎白女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救济穷人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于1601年颁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该法令明文规定教区应在其所辖区域内建立济贫院以救济那些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穷人,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并有责任为强壮的穷人安排工作;治安法官负责征收济贫税,监督、检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3〕。以1601 年济贫法为基础,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以征收济贫税、建立济贫院、实行教区安置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济贫制度,其目的是对穷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救济并兼以管理和疏导。这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济贫制度的实施,使流民问题大为缓解,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为产业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条件。但是,到19世纪上半期,随着产业革命的扩展,日益强大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对现行的济贫制度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认为这种济贫制度已不再符合自己的利益和愿望了。在他们看来,现行济贫制度存在着下述弊端: 第一,由于没有建立全国性、全郡性的管理和监督机构,济贫工作相当混乱。从1601年第一部专门的济贫法颁布以来,济贫工作一直是按传统惯例由教区来负责进行。在济贫税有限的情况下,各教区都不愿负担过多的穷人,治安法官往往根据“住所法”〔4 〕的规定把在本教区未住满40天的穷人驱逐出境,因此,形成了教区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另外,教区在对济贫工作管理的过程中也有严重缺陷。按照惯例,像监理员这样的基层济贫工作人员是从固定住户中选举产生的,任期一年,无报酬。但是,贵族和富人宁可交罚金也不愿干这种工作。于是,具体负责济贫的差事便落到农民或小商人身上。农民和小商人自身是生产劳动者,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处理公务,结果敷衍了事的情况极为常见。再加上这些负责具体济贫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翻译及赏析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边小驻]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我知道林子的主人是谁,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虽村落是他所居之地。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他不会看到我停留于此,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凝视他的林子雪花纷飞。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我的小马一定以我为怪,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近无房舍,为何停伫。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况只有林子与冰湖,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和一年中最黑之夜。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他轻摇铃具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询问有错与否。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唯一的回复来自,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软雪和清风。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林子很美——昏暗而幽深,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但我已有约定。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沉醉前还有一段路要走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沉醉前还有一段路要走。 1 Summary: On the surface, this poem is simplicity itself. The speaker is stopping by som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He or she takes in the lovely scene in near-silence, is tempted to stay longer, but acknowledges the pull of obligations and the considerable distance yet to be traveled before he or she can rest for the night. Form: The poem consists of four (almost) identically constructed stanzas. Each line is iambic, with four stressed syllables: Within the four lines of each stanza, the first, second, and fourth lines rhyme. The third line does not, but it sets up the rhymes for the next stanza. For example, in the third stanza, queer, near, and year all rhyme, but lake rhymes with shake, mistake, and flake in the following stanza. The notable exception to this pattern comes in the final stanza, where the third line rhymes with the previous two and is repeated as the fourth line. Do not be fooled by the simple words and the easiness of the rhymes; this is a very difficult form to achieve in English without debilitating a poem's content with forced rhymes. Commentary: This is a poem to be marveled at and taken for granted. Like a big stone, like a body of water, like a strong economy, however it was forged it seems that, once made, it has always been there. Frost claimed that he wrote it in a single nighttime sitting; it just came to him. Perhaps one hot, sustained burst is the only way to cast such a complete object, in which form and content, shape and meaning, are alloyed inextricably. One is tempted to read it, nod quietly in recognition of its splendor and multivalent meaning, and just move on. But one must write essays. Or study guides.

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2010秋本科公共事业管理卢筱昀 【内容摘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建国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很好地为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提早出现,及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诸如资金缺口、空帐运行、养老金替代率高且不一、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低等。政府可从重新确立政府职能、解决空帐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多渠道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等方面入手,研究解决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总之,一个运行良好的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国家的稳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空帐运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年龄偏低 一、引言 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率进行控制,有效的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发展之余,计划生育也给我国社会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由于严格控制了人口增长,青年人数相对与老年人的比率越来越低,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一书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现在中国老龄化呈现五个基本特征:老龄人口绝对数为世界之冠;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衰,经济压力很大;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匀;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从现在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随着20世纪60~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2021~2050年是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人,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2051~2100年是稳定的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人,约为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的两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剧,就意味着作为非劳动力的老龄人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PPT

浅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文章简要对比了国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侧重比较了中美保险制度的差异。肯定了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重新界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和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障模式等方面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养老保险中美制度对比制度改革成就现存问题发展趋势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养老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和国外各种保险制度比较,更能发现我国保险制度的缺陷,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国际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不同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世界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五花八门,但几乎都是由一些基本要素所构成,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具有成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一比较,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会提供一些借鉴。 从制度特点来看,国外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险型和储蓄积累型等。目前,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属于投保资助型,英国、瑞典等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前苏联、东欧诸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实行国家保险模式,智利和新加坡等国则实施储蓄积累模式。这些模式在具体设计上各有特点,以下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 (一)资金来源基金的负担方这一问题来说,一般以雇主、雇员及政府三方出资为主或至少是其中两方出资。就各国实际而言,投保资助型国家主要以三方负担为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间接的;而储蓄型模式中,政府基本不承担责任。具体来看,福利国家的基金来源于一般税收,基本上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缴纳保险费或缴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例如,瑞典退休者在工作期间不必缴纳任 何保险金或保险税。在投保互助型的美、德、日等国中,美国的养老金以社会保障税的形式负担,主要由雇员和雇主缴纳,国库原则上不负担,典型的依靠目的税负担费用,根据所得最高税率可达27%;欧洲大陆国家养老金来源比较多样,主要来自保险费,但以国库的部分负担为补充,其中德国除主要由保险费(占所得比例的17.7%)负担外,国库也分别负担12-15%;东亚的日本也是雇主、雇员、国家三方负担型,日本对其基础部分除有定额保险费负担外,国库负担高达33%。 (二)给付水平从计算基数的对比看,即按照不同期间的平均所得作为养老金计算的基数,一般采用的期间越短,给付水平越高。有的国家以加入养老金计划的整个期间为基数,例如德国就以加入全期间平均所得为基数,还有些国家以退休前几年的平均所得为基数,例如意大利仅以退休前5年间平均所得为基数。从替代率标准的对比看,替代率是养老金额相对于过去所得的比例,是有效的衡量给付水平的工具,替代率越高,给付水平越高。并且计算替代率的标准也各不相同。由于依据不同的计算基准,不仅会使替代率大相径庭,而且使养老金的实质水准相差悬殊,无论各国采取什么办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尽量不让替代率过高,以防止福利刚性。 (三)支付条件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条件通常有四个:一是退休年龄,西欧、北欧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均规定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而亚洲、非洲等国家规定的年龄为55或60岁。二是工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通常为男25年左右,女

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题 A.分封制正式起源于黄帝时代 B.分封的依据是要有功于王朝 C.分封时主要赐予封地和爵号 D.推行分封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25.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26.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 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在此强调 A.回归儒学本原 B.儒释道三合一 C.儒学传承断绝 D.儒学传统久远 27.明代辽东巡抚张涛在1609年记述:“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既不能敌富, 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据此可知当时 A.贫富差距拉大 B.社会危机凸显 C.道德伦理崩塌 D.拜金主义盛行 28.《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 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29. 维新变法时期,以倭仁为代表的保守派,顽固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 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30. 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 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 1935年11月3日,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31. 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