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河水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卫河水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卫河水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卫河水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为评价卫河水的水质状况,用曝气3 d以上的自来水将卫河水稀释成不同体积浓度(70%、50%、30%、10%),处理发育至27~28期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结果显示:70%浓度组的卫河水对蝌蚪具有致死效应;50%浓度组的卫河水对蝌蚪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使蝌蚪的全长变短,体重减轻,发育分期亦明显滞后;10%和30%浓度组的蝌蚪全长和体重的增长率降低,发育分期也有所滞后;所有经卫河水处理的蝌蚪均不能发育至变态。说明卫河水污染严重,其毒性物质对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应多措并举,加快卫河综合治理。

关键词:卫河水;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生长发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x835;q95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633-03

污染物对生物的生长抑制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1,2],而环境污染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性两栖动物种群数量下降、分布范围缩小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3,4]。蝌蚪为两栖类生活史中特有的发育阶段,因其皮肤具有高渗透性、极易受到水域中化学污染物的影响,近年来多被用于重金属离子、抗氧化剂和农药等对两栖类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5-7],而自然水体水质污染对两栖类生长发育的影响则鲜有报道。

卫河系天然河道,为海河流域的主要支流,是河南省北部地区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优质完整)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教材第13、第14页的内容)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件、智慧鸟图片。 1. 教师: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 2.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问学生:“你提的数学问题想请谁来回答?”(让学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提问题的活动形式引入,通过在对话活动中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并且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随意地请好朋友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了合作与交流。】 1.主动探索新知。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美极了!小动物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田园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边说边演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大树、小羊、小河。 生2:小鸟、鸭子。 生3:小绵羊、小山羊。 …… 师: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同桌讨论。(一人说一人记) 汇报交流:空中有11只鸟,树上有5只鸟; 岸上6只鸭子,河里8只鸭子; 岸上7只绵羊,5只山羊。 师:根据田园里小动物们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试着解答。 四人为一小组,提问题并解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那个小组就得到老师奖励的智慧鸟。 汇报交流: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小组解答,然后提问的小组判断对错。(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只要意思对就可。)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这节课里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即时开展。这样,小组学习活动就用的恰到好处,能体现如何进一步地面向全体,达成意见上的统一,资源共享互补,这样的合作活动非常真实有效。】 2.自主练习,巩固所学。 出示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场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有9只小松鼠,14只小鹿,17只小鸭。这棵大树下有7只小鹿,另一棵大树下也有7只小鹿…… 师: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减法问题吗?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 (2)小松鼠比小鹿少几只? (3)小鸭比小鹿多几只? (4)小鹿比小鸭少几只? (5)小鸭比小松鼠多几只? (6)小松鼠比小鸭少几只? (7)小河里一共有17只鸭子,游走了9只,还剩几只? …… 【设计意图:在数学学习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

两栖类的变态

两栖类的变态发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变态前、变态初期和变态顶峰期。 (一)形态学变化 有尾目(蝾螈):尾鳍和背鳍的吸收、外腮的消失、皮肤结构的变化、身体更加扁平。 无尾目(蛙和蟾蜍):变化更加显著,几乎每个器官都是修饰改造的对象。 蝌蚪:角质齿脱落、口加宽、颚肌和舌肌发达,眼球更加突出,移向背部,眼睑形成、眼睛色素由视紫质变为视紫红质,内腮被吸收消失,腮弓退化,肺发育增大,尾部被分解吸收,皮肤结构变化,形成皮肤腺。 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差异是蛋白质表达差异的直接体现,而存在蛋白质表达上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不同时期蛋白质点的消失及增加、或量的增减上。有研究表明:牛蛙蝌蚪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的尾部肌肉主要是起到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 在其变态过程中尾部发生萎缩至完全消失。 (二)生物化学的变化 一是前面提到的眼内视色素的变化。 二是血红蛋白在合成和生理功能特点的变化。即红细胞生成器官由肾改为脾和骨髓,变态时由蝌蚪的血红蛋白(HbF)变为成体的血红蛋白(HbA),两种血红蛋白生理特点和电泳表现不同,蝌蚪血红蛋白比成体结合氧要快些,释放氧慢一些。 三是皮肤由蝌蚪角蛋白变为成体皮肤角蛋白,皮肤变得坚韧。 四是产生尿素所需酶的诱导,蝌蚪排氨,成体蛙排尿,由氨代谢转为尿代谢。在蛙变态期间,尾部即使被移植到躯干部,仍将发生退化。 (三)变态的激素控制 有关两栖类变态的控制研究起始于20世纪初。1912年,Gurdernatch用羊的甲状腺组织喂养蝌蚪,可使蝌蚪的变态提前或加快。此后,实验证明除去甲状腺的蝌蚪或化学抑制物处理的蝌蚪则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其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期延长或生长为巨型蝌蚪;如果蝌蚪的生活环境严重缺碘,变态也不能进行。 从幼体到到成体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与甲状腺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关。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混合物,分为T3和T4两种。 一般认为T3的活性比T4高。因为在切除了甲状腺的蝌蚪中,T3引起变态变化的作用浓度比T4要低得多,他在变态发育中起主要作用。T3的释放是由下丘脑控制的,在幼体生长阶段,下丘脑还未发育成熟,不能产生信号分子控制垂体,因而垂体能分泌高水平的促乳素而基本上不分泌甲状腺刺激素(TSH),因而血液中有高浓度的促乳素,而T3浓度极低,低浓度T3环境中,甲状腺素不与受体结合,靶基因不被激活。当下丘脑完成发育以后,它可分泌促TSH释放因子,使

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5)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 用竖式计算:587-129= 427+138=

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预习交流 1.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小蝌蚪要变成青蛙得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说一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课件出示情景图。 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我们要保护这些保卫庄稼的小卫士。 2. 提问: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 3. 小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筛选出共同的问题。 三、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问题一: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 小组内交流算法,派组员汇报。 (1)用数线的方法 (把减数89想成80和9,先用被减数412减去80等于332,再用

332减去9等于323。) (2)用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先拨412,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十位上借“1”当10,到个位上是12减9等于3,十位上1个也没有了,从百位借“1”当10,10减8等于2,百位上4借1还剩3,所以等于323。) (3)用竖式计算 (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当10,12减9等于3,十位上还剩0,从百位上借1当10,10减8等于2,百位上还剩3,所以等于323。) 3. 提问:个位上2减9不够减时,你们是怎样解决的?百位上为什么不是4? 4. 板书:412-89=323(只) 5. 提问:笔算三位数退位减法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当10。 四、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问题二: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设计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请学生观察,发 现数学信息,提出自己喜欢的数学问题。如多媒体出示例1果发现与例1相同的,就写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运用旧有的知识初步解答。 1:有的学生可能运用估算,将42看成40,40 吃=20 (棵)即42^2^20 (棵) 2:有的学生可能将42拆成40和2,40吃=20 (棵)2吃=1 (棵)20+1=21 (棵)学生用小棒摆教师引导:对于一些数字稍微大的除法算式, 可以 用以前学过的竖式来解答。 3、对于一些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同学,教师也可 以用小棒来帮助解题。 4、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注意强调用十位上的4 除以2,所得的商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2除以 2,所得的商要写在个位上。 5、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用竖式解答习 题:46吃,84詔请同学上黑板。 6、在订正的时候,请学生讲清算理,加深印象。 (二)探究例2

1、教师顺势提问:我们能够计算三年级平均 每个班种了多少棵树,那能不能再计算一下多媒体出示例2四年级的呢? 2、学生自由列式,并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 答。 1:学生用口算的方式:52吃,将52拆成50 和2的和,分别除以2,再将商加起来。 2: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遇到余一捆的时候, 学生用小棒摆知道拆开继续分。 3:有的学生会模仿例1的样子笔算,在遇到十位有 余数的时候,自己试着想办法解答。 4、当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时,教师引领学生 起用竖式解答。注意强调:当十位有余数1时, 表示还剩1个十,可以与个位上的数字合起来,再 除以除数2. 5、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用竖式解答习 题:(P16做一做)。 6、在订正的时候,请学生讲清算理,加深印象。 (三)小结算理。 请学生根据两道习题的计算过程,试着总结算理, 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注意 提示他可能没有说到的地方。(从哪一位除起?商 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 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三、练习巩固。 1、让学生做试一试的3道题师巡视 2、做课本19 页第1题,分组比赛,看哪一个组计算的又对又 快。

蝌蚪的养殖方法:发育阶段

蝌蚪的养殖方法:发育阶段 蝌蚪的养殖方法:发育阶段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著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 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肺鱼的幼体外形略似蝌蚪,在肺鱼分布区寻找蝌蚪应该注意。 蝌蚪的养殖方法:生长阶段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 ph值高于 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一般蝌

小学数学 《数学广角(例1)》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例1)》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执教: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沙井子学校张世静 评析:____(省、市、区、县)____(省、市、区、县)教研室王德鹏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体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掌握解决重合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丰富学生对直观图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集合思想,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聪明鼠主持的数学广角里不但有有趣的题目,还蕴含着丰富知识呢,这节课就跟着我们的向导智慧鸟去数学广角看看。(老师点击进入数学广角)[设计说明:活泼卡通的主持人,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激起了学生兴趣,另外,开门见山,为探究新知的环节节省了时间。] ●二、互动探究 1、出示表格 语文 杨明 李芳 刘红

陈东 王爱华 张伟 丁旭 赵军 数学 杨明 李芳 刘红 王志明 于丽 周晓 陶伟 卢强 朱小东 师:咦!数学广角已经有小朋友,大家猜,他们在商量有关什么的事情?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还发现了哪些信息?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点击出示”)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 2、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也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几个同学讨论的问题“这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进行汇报,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说明:让学生独立观察,独立解题,给学生提供了尝试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基础,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3、师:聪明鼠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仔细看。

小班科学小蝌蚪的成长教案反思

关于小班化科学发展规划的思考 小班科学教学大纲的反映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要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和帮助孩子了解小燕的成长和发展。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小班科学活动课程。来看看肖晓的成长计划吧。设计方案: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孩子们的眼里,春天仍然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秘密的季节。他们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充满好奇,特别是小动物和儿童最喜欢的伙伴。在幼儿的印象中,动物的生长从小到大,形状特征不会发生很大变化。青蛙的成长过程很特别。它从下背部到后腿慢慢生长 - 并且前腿生长。 - 尾巴退化为青蛙。孩子们渴望了解这些秘密。为此,我选择了基于科学的教育内容《小蝌蚪的成长》,并以游戏的形式渗透语言和健康的内容,让孩子们对小燕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轩改变了青蛙的乐趣,从而实现了科学素质提高与人格发展的统一。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 2.帮助孩子了解小燕的成长和发展。 3.引导幼儿试图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你的感受。 活动要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孩子们将初步了解小燕的成长过程。 活动困难: 引导幼儿尝试以多种形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开始前,请父母带孩子去观察春天发生的变化,如河流,花草树木等。 2.河流背景图片,小花鱼和小蜻蜓生长阶段的图片。 一盘音乐。 活动程序: 首先,创造意境,引导活动,并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愿望。 温暖的春天来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母亲走出泥洞,跳进了小溪,在绿草旁边生了很多黑色的圆形青蛙蛋。几天后,这些小青蛙蛋慢慢地移动到一个头大,长尾的小颅骨。(以谈话的形式,营造轻松,和谐,和谐的活动氛围,这将使孩子们参加活动。) 其次,通过各种形式来感知小燕的成长和发展。 1.用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和了解小燕的成长过程。教师在讲故事时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并关注小燕的成长和发展。

(公开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智慧鸟信箱》教学设计

17 智慧鸟信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这一过程是生命周期的重要部分。 4.了解书信体写作的格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书信的形式,明白小蝌蚪从卵到青蛙的变化过程,培养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青蛙从卵到青蛙的变化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关于小青蛙的动画视频。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青蛙)那么青蛙生活在哪里呢? 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 (板书课题:智慧鸟信箱) 师:小蝌蚪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所以,它决定给智慧鸟写信,那么他

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感悟 1.圈画出生字词,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1)智慧鸟是什么鸟? (2)为什么说小蝌蚪是痛苦的。 (3)最后小蝌蚪的疑问解决了吗? 3.读第一封信,将小蝌蚪的疑惑画出来。 4.带着你的疑惑,再读课文,试着自己找出答案。 (小蝌蚪的疑惑是:我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5.有什么样的变化,指名说一说。 (头部开始肿起;尾巴正在逐渐消失;身体似乎正在发芽,长出一些奇怪的东西)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 2.出示课文重点词语,看谁能读得准确。 身shēn体tǐ体tǐ形xínɡ跳tiào跃yuè呼hū吸xī逐zhú渐jiàn消xiāo失shī 生shēnɡ命mìnɡ周zhōu期qī 3.指导生字。

昆虫:一定要变态发育吗

昆虫:一定要变态发育吗? 为什么昆虫会变态? 昆虫,很可能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兴盛的生物类群了,它们的物种数量超过了已知动物物种数的60%,占到地球已知物种数量的大约一半。这个类群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变态发育,其中的“完全变态”更是分成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那昆虫为什么要在自然进化中选择变态发育呢? 昆虫,各种变态! 所谓的变态发育,说的是在出生后,幼体和成体在生理结构和行为习性上差距都比较大,而从幼体变成成体的过程中会经历短暂的“变形”过程,“跃迁”成另一种生活模式,甚至有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幼体和成体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的样子,比如幼虫是“面目可憎”的毛毛虫,而成虫却变成了天空中的花蝴蝶…… 不过,昆虫类六足动物的变态发育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成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五大类,在不完全变态里还可以分成半变态、渐变态、新变态等各种变态……粗略说的话,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是最常见到的,它们是有翅昆虫的主要发育方式。绝大部分昆虫都是有翅的,即使蚂蚁和白蚁这些看起来只在地上爬的家伙,它们王国中的“公主”和“王子”也是生有翅膀的。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征是幼体(若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接近,只是幼体体型较小,生殖器官和翅没有完全发育,比如蝗虫、蟋蟀、螽斯(如蝈蝈)、蜻蜓、蝉等都是这样的发育方式。不完全变态要精力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蜻蜓等在水中生活的幼体用鳃呼吸,也称为稚虫。

而完全变态发育则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的栖息环境和食性往往有显著不同,形态上也有明显的差别。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状态,不吃不动,体内却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最重要特点。甲虫、蝴蝶、蛾子、蜂类、蚊蝇、蚂蚁等等都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

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六

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2、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6、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语。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赛课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蝌蚪的成长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蝌蚪的成长》(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53~54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理, 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减法中的“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计数器。 教学流程: 一、课件导入。 1、课件出示蝌蚪图,介绍蝌蚪及变成青蛙过程。教育学生保护青蛙。 (或者用“小河水,轻轻流,黑衣娃娃排队游,细细尾,大大头,长大捉虫是能手”导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蝌蚪成长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图 (1)你从情境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相机板书: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2、解决“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板书412-89=) (2)看算式,指名说计算的过程。412-80=332、332-9=323 3、解决“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板书514-126=) (2)指名到黑板上计算完成题目,其余同学在下面做。 (3)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样的竖式跟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或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啊?师:总结: “竖式计算要牢记,过数不能太大意,数字之间论疏密,相同数位要对齐,运算符号分仔细;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10莫忘记;下步计算请记住, 退位数 1 先减去;步步计算要仔细,题题正确得第一。”4、课件出示p53题目: (1)指名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2)学生小组讨论,指名到黑板上的写出正确的。 三、巩固提高 完成p54页“练一练”1~2题。 四、总结课堂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两栖动物的发育

两栖动物的发育(变态发育):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必须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在陆地上生活。两栖动物除青蛙外,常见的还有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1)两栖动物在生殖和发育上的特点,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这是其种类较少的主要原因。 (2)青蛙的皮肤要经常保持湿润以利于呼吸,如果将青蛙的皮肤擦干,则很快死亡。 (3)两栖动物的幼体形态和生理结构很像鱼,说明两柄动物与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域环境,如果水质被污染.则有可能发生变异,如少一条腿的畸形蛙。

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见下表: 青蛙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4个时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比较 早期蝌蚪 成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 尾 呼吸器官 鳃 无鳃,有肺,皮肤辅助呼吸适于 陆地生活 运动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在陆 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 在水中游动

青蛙,它可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呢!在田野里、水沟边,如果有一只苍蝇飞过,它能准确无误把苍蝇捉住,吞入腹中。青蛙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领呢?原来青蛙捕捉害虫,主要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翻舌捕食的取食方式。青蛙的石头和人类的舌头构造不同,人的舌头后端固定,前端可以自由活动。而青蛙的舌头却是前端固定不动,后端能够自由翻转。因此,当苍蝇等昆虫飞过它的头部前方的时候,它能迅速地把舌翻出来,靠舌头上的黏液,把苍蝇粘住,舌头缩回口中,把食物送入腹中; 另一种方法是跳跃取食方式,当昆虫在它旁边出现时,后肢用力跳起来,张嘴含住昆虫,然后吞咽下去。它就是用这两种方法互相配合,随机应变捕捉害虫的。 据统计,一只青蛙一天平均要吃掉70条害虫。这样一年下来便可吃掉1.5万多条害虫。青蛙不愧为灭虫能手的称号。我们人类应该很好地保护它们! 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

小蝌蚪的变化

小蝌蚪的变化 在幼儿印象中动物的成长都是由小变大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并无较大 变化,而青蛙的生长过程比较特殊,它是由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又 长出前腿——尾巴退化成青蛙的。孩子们强烈渴望了解其中的秘密。使 幼儿对小蝌蚪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在活动中体验小蝌蚪变青蛙 的乐趣,从而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为青蛙的成长过程,使 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二)、学习用肢体动作感受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三)、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小蝌蚪的变化》课件 2.《小蝌蚪的变化》的挂图。 3.青蛙和蝌蚪的图片。
?
活动过程实录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 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蝌蚪)你们看见过青 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 二、观察课件 1.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过程。①小蝌 蚪长的是什么样子的?②过了一段时间,小蝌蚪哪里变了? ③小蝌蚪又长出什么来了,小蝌蚪的什么没有了?它变成什么了?(运 用演示法观看课件,使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为后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2.师幼共同回顾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并用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感受。 ①小蛙卵慢慢变成小蝌蚪,过了一段时间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它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最 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③引导幼儿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又长出两条 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样子。(在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基础上,进 一步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幼儿来通过语言描述及肢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成长 中的各种形态,加深幼儿对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印象,感受小蝌蚪变青蛙 的乐趣。)
三、 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 放背景音乐,教师说:“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一个又一个 蛙卵。”(教师轻轻碰一下幼儿的头,示意碰到头的幼儿蹲下变成蛙卵)。 师说:“天气缓和了,蛙卵动起来了,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游地好开心 啊!”(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双手环胸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后腿。(教师和幼儿两腿向后踢)长出后腿的小蝌 蚪游地更开心了。”(教师带领幼儿学长出后腿的小蝌蚪游) 师说:“小蝌蚪长出了前腿。”(教师和幼儿伸双臂)四个腿都长齐了的小 蝌蚪常常到陆地上去找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塞北江南更是风光各异、景色宜人,让无数的游人流连忘返。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到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那里风光秀丽,盛产水果,最有名的就得数葡萄了,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答)对,这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请孩子们齐读课题。(出示课题,师正音)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富饶的土地,走进美丽的新疆,去看看有名的葡萄沟。“葡萄沟”这几字都是生字,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它们呢?请大家看老师是怎样写的,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看得最仔细,记得最清楚。(板书课题,并口述生字写法,提醒应注意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师:想知道葡萄沟究竟是怎样的吗?请同学们小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希望你们能读准字音,并勾划出生字词语,同时标出自然段。 师:看孩子们读得这样热闹,智慧鸟迫不及待地想把生词娃娃带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会认了吗?请一个能干的小老师教教。(生教读,师正音)全班孩子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试试,注意读准字音。 师:孩子们读得真棒!看来这些生词娃娃难不到大家。读了课文,你们能不能用手势告诉我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出示手势)究竟对不对呢?我们这样来检查,一、二、三大组的孩子分别读一、二、三自然段,课文剩下部分全班孩子一起读一读。 师:真能干!看来孩子们都数正确了。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咱们葡萄沟的,是哪句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勾划出来。 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板书句子)既然是夸葡萄沟,我们应该怎样读呢?再试着读一读。(生有感情齐读)

蝌蚪孵化到变态饲养管理精选版

蝌蚪孵化到变态饲养管 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蝌蚪孵化到变态饲养管理 动物食性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 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当然也可以乱丢,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等。[3]生长繁殖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 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 。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着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 6 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3][5]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 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

小学三年级语文园地六习作范文

四季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很美很美,每个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各有各的风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校园的四季,观察一番那一道道迷人的风景吧。 春天的校园是花草争丽斗艳的时节。教室前的草坪上,小草绿油油的,开始冒出新芽,好象穿上了漂亮的绿衣服;花池里面,迎春花、蔷薇花正悄然绽放;柳树和白杨的嫩绿的枝叶随风摆动,跟跳舞似的。看了这风景,让人的心情多么舒畅。 夏天的校园到处都散发着勃勃生机。蝉在树上“知了,知了”的鸣叫着;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垂柳和白杨,在风的吹动下“沙、沙、沙……”的争论着什么;通往图书馆的大路两旁呈现出一片翠绿。上课了,校园里安静下来,教室里不时传出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 秋天的校园被染成了一片黄色。天气凉爽了,树叶也渐渐泛黄,凉风习习,黄叶簌簌滑落,一片片象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校园里象是铺上了一张黄灿灿的金色地毯。校园的秋天真美啊! 冬天,下雪了,校园里白皑皑一片。这纯洁的白色让人看了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同学们在校园里尽情的玩耍,打雪仗、堆雪人,每一个人都玩的那么开心。 校园里的每个季节都别具一格,细心的同学都能够充分体味它。朋友们,你们说,四季的校园美不美?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它虽然没有大海那样壮丽,但我爱这条小河,因为它给我带来了美好和快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河边到处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清澈见底的河水里有小鱼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仿佛在享受这春天美好的景色,享受小河带来的快乐。 夏天的时候,柳枝轻拂着水面,知了在树上快活地唱着动听的歌儿。我们一放学就跑到小河边,放下书包,“扑通扑通”地跳进小河里,小河很欢迎我们的到来,用浪花拥抱着我们。我们在小河里嬉戏、游泳。小鸭在岸边嘎嘎叫着,好像在为我们助兴。夏天的小河,成了我们的乐园。 秋天,小河的水显得特别绿,特别清,一片片落叶落在水里,给平静的水面画上一圈圈涟漪,给小河增添着美丽的色彩。 冬天悄悄地来到了,小河仍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迎着呼啸的北风,顶着鹅毛大雪,源源不断地流着,流着…… 啊!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山 我的家乡有一座山,它虽不高,但很美丽。在那里留下了我儿童时期无数的足迹和甜美的回忆。春回大地,在山上沉睡了一冬的小草破土而出,树木长出了嫩绿的新芽,小鸟站在枝头高歌,各种花竞相开放。远望杜鹃花好似一片红霞,把春天的山打扮得十分美丽,充满生机。 夏日炎炎,茂密的树阴展开翅膀,给人们带来一片片清爽。上坡上那一朵朵绚丽多彩的小花,有名字的、没名字的,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花丛中飘出阵阵清香。一想起山的夏季像给人吃了一个五彩冰激淋。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小花不知躲哪去了,夏日翠绿的树木也脱掉了绿装,只有几棵松树依然郁郁葱葱,在秋日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苍劲有力。 寒风吹来,阴云布满天空,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棉絮一样落在树技上,美丽极了。冬天这里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穿着厚厚的冬装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高高兴兴的打雪战。 我爱你,秀美多姿、变换无穷的家乡的小山,你是我的天堂! .

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背景】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发育类型 大部分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每年四月中下 旬进入青蛙的繁殖 季节。雌雄蛙经抱 对将卵细胞和精子 产在水中,青蛙从 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的过程是在水中进 行的。由受精卵刚孵化出的蝌蚪,用头部两侧的外鳃进行呼吸。随着外鳃的消失,长出内鳃,这时的蝌蚪不仅外形像鱼,而且内部结构也与鱼相似。经过40多天,蝌蚪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随着尾和内鳃的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能够登陆的成蛙。青蛙的发育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而且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有着显著的变化,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动手做】观察蛙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蛙卵的采集 青蛙在春季繁殖。要采集新鲜的青蛙受精卵,最好在雨后(特别是大雨后)的第二三天,早晨6点之前,在稻田、水沟和池塘的水中

采集。青蛙的受精卵呈球形,直径为 1.7~2mm,卵外包有胶质膜,卵彼此 相连组成卵块。发现卵块后,先取一 些水和水草,盛在预先准备好的桶中, 然后用长柄勺轻轻地从水中捞出蛙卵 块,移入桶中。捞取蛙卵块时需注意: 不能用力过猛,更不能把卵块随意倾倒入桶中。 (二)受精卵的孵化 要使受精卵孵化成蝌蚪,最好采 用青蛙自然产卵水域中的水。如果 用自来水,应该先用沙进行过滤, 放置1天后才可以使用。青蛙胚胎 的发育需要足够的氧气,每100mL 水中最多放50个受精卵,容器盛水深度以3~10cm为宜,最深不要超过15cm,最好在水中放些水草。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满足了以上条件,受精卵经过三四昼夜,就能孵化成蝌蚪出膜。 (三)蝌蚪的饲养 蝌蚪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最简便的饵料是馒头碎屑或碎饭粒,也 可以给少量煮熟的蛋黄或敲碎螺蛳作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语文新课标改革的规律,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1个综合练习,共8个。“识字”课有三种形式:词串识字(1、2、5、6)、形近偏旁的比较(3、4、7)、特殊偏旁的认识(8)。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光篇(1-4);第二单元:哲理篇(5-8);第三单元:亲情篇(9-12);第四单元:勤学篇(13-16);第五单元:爱国篇(17-20);第六单元:科技篇(21-24)。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每单元一个综合练习,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三、教学措施 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 2 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时进度安排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题三解决问题(AB)》教学设计

课题三解决问题(A)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19~20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例3主题图,“做一做”插图),奖品“智慧鸟”(不同颜色和大小)。 教学设计 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1.教师: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问学生:“你提的数学问题想请谁来回答?”(让学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提问题的活动形式引入,通过在对话活动中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并且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随意地请好朋友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了合作与交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a.教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边说边演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b.小组讨论:根据公园里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喜欢说哪个活动就说哪个。) c.小组汇报,提问并解答问题。(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这节课里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老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即时开展。这样,小组学习活动就用的恰倒好处,能体现如何进一步地面向全体,达成意见上的统一,资源共享互补,求同求异。这样的合作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 2.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自主练习,巩固所学。 a.教师:小朋友们做完游戏后,准备去参观动物园,你们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呢?看,动物园到了!(边说边演示“做一做”的插图。)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注意从学生喜闻乐见的逛公园、动物园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 b.课件演示: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c.课件演示:跑来了15只小鹿。 出示课件:有15只小鹿。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问题吗? 学生: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 有15只小鹿练习跑步,其中有6只在休息,请问跑走了几只小鹿? ……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d.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