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之芍药甘草汤

《伤寒论》经方之二:芍药甘草汤

[药物组成]

白芍药甘草各四两(炙)

调剂用法: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原书指证: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孪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前人阐发:传信适用方,中岳汤(即木方)治湿气腿脚赤肿疼痛,及胸胁痞满,气不升降,遍身疼痛,并治脚气。

朱氏集验方:去杖汤(即本方)治脚弱无力,行步艰难。

医学心悟: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

[拟用剂量]

芍药五至六钱甘草二至三钱

煎分两次服。

适应证候:腹痛及腿脚疼痛都可用。但腹孪痛不拒按者及腿脚孪痛不红肿者,用白芍、炙甘草;腹满时痛拒按者及腿脚胀痛而红肿者,用赤芍、生甘草。方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腿部的抽筋:腿部的抽筋,除了受寒,多数情况是津液不足,筋脉失养,因此可以用此方调理,一般一副即可显效,用三副就可以了,不必多用。在中医看来,腿部的抽筋只是外部反应,反应的是体内的津液不足,这是根本。

2、腿部的拘挛无力: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过去此方多用来治疗足腿无力,无法行走,很多人外表看似瘸,行走受限,可是没有器质性疾病,这是津液不足,筋脉失养导致的,《内经》云:“肝主筋。”下肢无力之“筋痿”的发生主要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如果邪热久羁,耗伤阴液,致使肝阴亏损,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其所养而弛缓无力,日久可致四肢痿弱不任使用,形成“筋痿”之候。

3、不安腿综合征:这是一种腿部不停抖动的疾病,老年人中患者很多,我曾经用此方,给一位老妇人治疗此病,三副即获痊愈。

4、睡眠中咬牙磨牙:在夜里睡眠中,有的人咬合肌痉挛,导致咬牙磨牙,甚至给人恐怖的感觉,其实,这多数是体内津液不足的缘故,用此方,可以立效。

5、后背肌肉拘挛:有的时候,因为躺的姿势不正确,导致后背肌肉痉挛,疼痛不已,用此方可以解除痉挛,有一定的疗效,同理,对于肩颈部的拘挛问题,也可以用此方调理。

6、腹痛:腹痛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寒,瘀血等各种原因,而因为肝脾不和导致的腹痛绕脐,肠中无实积者,则是由于气血虚衰,阴阳失调,导致胃肠挛急作痛。证见痛作时腹部拘急不舒,强烈绞痛,以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或酌加助阳之品使阴阳调和,腹痛自止。证见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也可显效。

7、肌肉跳动(包括眼皮跳动):这个症状,很多人都有过,只不过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而已,但是,在中医看来,肌肉跳动多数情况是津液不足了,无法濡养筋脉,所以,如果出现这种

问题,还是把津液补足为好,免得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行。此方酸甘化阴,可以滋补津液。

芍药的用量可以数倍于甘草,甘草可以用炙甘草也可以用生甘草,生甘草更易生津,但也容易导致眼睑浮肿。如果脚痛是寒凉加重,或者患者的体质偏寒,可以加炮附子。对于脚筋脉不舒,也可以加木瓜、伸筋草等。对于平时心脏容易不舒服的,可以加桔梗。

本方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老年腰腿痛、胃扭转、腹痛、消化性生溃疡、先天性和萎缩性肌强直症、哮喘、百日咳、出血热后期脚挛急、痛经、呃逆、痢疾、慢性结肠炎、坐骨神经痛、老年腰腿痛、血栓性静脉炎、颈椎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跟骨骨质增生等病症。补充讲解

本经说芍药主“邪气腹痛,”别录说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芍药和甘草配合使用能医治多种腹痛;挟热者加黄芩,挟寒者加干姜,殆已成为中医的常识。究竟芍药所治的腹痛是虚证还是实症呢?从建中汤之重用芍药来看,好象芍药能治虚性的腹痛。但从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之重用芍药来看,又好象芍药能治实性的腹痛。其真象究竟是怎样呢?那就要从本草学上找根据了。本经说芍药主“邪气腹痛。”别录说芍药主“中恶腹痛。”可见芍药所治是实痛而不是虚痛。再看,本经说它“除血痹、破坚积,”别录说它“散恶血,逐贼血,”仲景说:“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从这些话里更可以看出芍药所治是实痛而不是虚痛,其作用是泻而不是补。但小建中汤之重用芍药,又将怎样解释呢?编者认为这仍可引用“除血痹”

三字来解释。所谓“血痹”,殆有局部血行障碍的意思。正因局部血行有了障碍,就可能导致某一部分的郁血和另一部分的贫血,郁血部分固然会发生实性的压病,贫血部分也会发生虚性的李痛。芍药既能“通顺血脉”,就一定能够消除局部的血行障碍。局部血行障碍得到消除以后,不但郁血部分的压痛可以得到解除,贫血部分的挛痛也可以得到缓解了。不过芍药一药的作用是比较级和的,其活血化瘀的力量,既比不上水蛭、虻虫、?虫之类,也比不上大黄、丹皮、桃仁之类。正因其作用缓和,所以虚者可以用,而大实痛者反不能单单靠它一味而得到解决。所以仲景用芍药治腹痛,除一律配以甘草外,虚者还要配以饴糖、当归等补养药,大实者还要配以大黄、丹皮等活血药。桂枝加大黄汤及小建中汤两方都重用芍药,而所治却有虚实的不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现代中医治虚性腹痛多用白芍,治实性腹痛却多用赤芍,这样用法,究竟有没有药理学的根据,在目前虽然还不能速加肯定,但这样的传统习惯是符合实践要求的,我们仍应加以遵守为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