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时第二单元手拉手

12课时第二单元手拉手
12课时第二单元手拉手

一、手拉手——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来到城市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个星期天,我们的手拉手学校的同学来到了青岛,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了咱们城市的哪些地方?(学生回答)。

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

(学生可能有些数读不出来)

师适时小结:看来这里有很多新的数,我们还不能很准确地读出来,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和学习“千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呈现连环画的信息图,结合学生平日的手拉手经验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观察,通过学生的第一步试读数不能够完全读准确,激发探索欲望,学生在这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进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主动探究、建立数感。

1、初步感知。

(1)出示一小堆方块(10块)

谈话: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请你数一数。

(学生进行初步地数数体验)

提问:我们是怎样数的?(学生可能回答:一个一个地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继续提问:我们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可能回答: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教师对学生多种数的方法都要给予肯定。

(2)出示一堆方块(100)

谈话:你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块吗?

(学生进行估计,可能回答50块或80块)

课件演示:一排10个方块,共10排。

提问: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能一下子说出100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以10作单位清楚、方便,并板书[十]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十一十的数一数:10、20、30……90、100 (3)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

谈话:你现在还能估计这堆方块有多少个吗?

(学生再次进行估计)。

课件演示:一板100个方块,共10板。

提问:现在知道有多少个方块吗?你为什么也能一下子说出是1000个方块呢?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以100作单位,能更方便地数数。板书[百] 请学生随着课件一百一百的数一数:100、200、300……900、1000

(4)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

请学生回忆并提问:刚才我们在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我们才是怎么数出1000的呢?

(学生根据数的过程回答: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引导学生开火车数数:

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一百一百地数,再从1000数回100

2、认识计数器上的“千”。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二十五吗?

(学生自己尝试拨数)

引导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让学生在回忆前面所学计数器上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继续提问:你知道从右边起的第四位是什么位吗?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认识千位)

【设计意图】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数字特别是上百上千的数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何让这些抽象的数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具体的印象,让学生有确切的感知,就可以通过有层次的数的过程,先让学生小组自己数,然后引导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再十根十根地数,然后一百根一百根地数,再结合计数器各种数的方法穿插,不仅使学生对数有了一定的感知,而且学会了数之间的进率,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

3、活动体验。一千到底有多少呢?

(1) 出示一本笔记本

谈话:请同学们看,这本笔记本有100张纸,1000张纸有这样

几本?

请学生想象一下做做手势,比划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

(2)出示一袋牙签

提问:这袋牙签有200根,多少袋牙签是1000根呢?

学生能够估计出大约5袋牙签是1000根。

教师呈现1000根的牙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0这个数。(3)出示一本书

提问:书上的这段文字大约多少?请你估计一下。一页大概有多少字?1000字有这样的几页呢?

学生从估计简单的文字数量到估计稍多一点的文字数量,逐步感

知千以内的数。

(4)生活中感知:

我们的阶梯教室能坐500人,几个这样多的人是1000人?我们班同学40个,多少个班的同学大约有1000人?一千到底有多少,你能不能也举出你身边的例子呢?

【设计意图】估计意识是建立数感的很重要的环节,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估计,将更有利于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4、数数练习(一个一个地数):

(1)从195数到204。

(2)从407数到414。

(4)从989数到1000。

5、学习写数: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读数,你能试着写出这个数吗?写125。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写的方法,并向学生介绍习惯的写法是从高位写起。

练习写数。

谈话:同学们仔细思考,想想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呢?(学生自己试写)

如果个别学生将八百零八写错,引导学生仔细想一想,八百零八里面有几个十,(一个十也没有),在十位上应该写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识了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后,自主地读数、写数,借助千以内的数认识千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发展学生认数能力。

三、解决问题,实际运用。

谈话: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数。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数!

1、谈话:刚才我们在情境图上看到了很多的数,现在你能准确地读出这些数吗?

请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2、自主练习的内容

请学生自己先读,并且在小组中交流。

3、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你们也搜集了不少吧,请你们相互交流,汇报在生活中搜集到的数。

4、猜数游戏。(以“幸运52中猜价格”为形式)

(1)吸尘器150元。

(提示语以“少了”或“多了”为标准,如:生说100,师说少了,生说200,师说多了等,直到猜中为止。)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认识了比百大的数——千以内的数,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身边的数学,认识千以内的数。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二、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授课体会:

1、以情境入手,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在手拉手活动中,城市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农村的广阔和农民生活的变化,农村学生也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繁荣与先进文化。教学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景。然后,在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

2、有充分的时间数数,感知数,对学生数数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数数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随便数,教师在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应当采用多种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数数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数而且

突破了难点。通过教师这样细致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数而且能有条理地数。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还重视了对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手拉手学校的同学今天来到了数学王国,他们想邀请你们和他们一起闯关,去探寻数学的奥秘,你们想去吗?

学生充满快乐地开始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利用闯关游戏的形式,学生更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闯关练习,巩固知识:

1、拨珠数数游戏:

谈话:请你先拨出178,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1颗珠子,用计数器边拨珠边数数,读出“179”,接着照样子继续边拨珠边一个一个地数下去。

让学生先自己数一遍,再在小组进行交流,重点交流从179数180的过程,一直数到191。

请学生照着这样的样子,再多举几个例子,边拨珠边数数。

2、拨珠写数游戏:(自主练习3)

谈话:刚才大家都能够正确地拨珠数数,那么写数呢?请你自己试着写写拨出的数,看看每个数中“4”表示的意义,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在小组里多加一些相应练习,多拨珠写数。

教师要加强这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

【设计意图】互动是一种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活动。在互动中,师生、生生间的思维撞击,有利于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利用计数器,通过一些列的拨珠,在充分的读、写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的掌握了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而且学习的很有乐趣。

3、看图填数游戏:

出示情境图(自主练习2)

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图写出数,再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是怎样写出的,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蝴蝶采蜜:(自主练习4)

谈话:这些蝴蝶都到哪朵花上采蜜?请你连一连。

挑选267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都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两道题的设计都重在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数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不同,能够对数位、计数单位有更加深入地感知,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5、我当口算小能手:(自主练习5)

请学生快速计算出这些口算题,再在小组中进行批阅和交流,请计算错误的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全班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口算在这里并没有作为重点内容,但却是认数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放到小组中进行练习并批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要适当帮、扶一下,指点错误之处的关键,便一样能够轻松得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6、你说我写:(自主练习6)

活动时,可以2人一组,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也可以3人一组,一人说数,两人写数;还可以变化形式,一人说数,一人说组成其它人写数,加强熟练程度。

【设计意图】倡导着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学习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

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帮助,体会着合作的重要性,实现学习互补、思维互补,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7、我来考考你

“聪明小屋”是一道智力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教师可激发学生想出多种答案。这道题的答案有:380、508、586、589、598、600、660、690、900、960、990。

三、总结提升:

谈话:愉快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看来今天大家都有了很多的收获,你都来说说吗?其实,还有很多数比1000还要大,下节课让我们和手拉手学校的同学继续我们的数学旅程吧,相信你会更有收获的。

板书设计: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授课体会:

这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本节课采用了游戏的形式,把练习课变成了活动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信息窗二:参观学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识别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知道1万是多少,初步学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

交流的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1万的认识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及数数。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农村的小朋友来到了联谊学校,受到了同学们的

热烈欢迎,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动态配音演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说出:怎样写六千零五十?一万是多少呢?等。)

师:我们先解决这个问题:大约有一万册图书,一万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呈现小学生开联谊会的信息图,结合学生平日的手拉手经验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观察,通过学生的第一步试读数不能够完全读准确,激发探索欲望,学生在这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进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1万是多少

1.你认为1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出:我们学校有一千多人,大约10个这么多就是一万,一万就是10个一千,2个5000是10000等。)

同学们推想得非常正确,出示准备的材料及搜集的资料。(10000粒豆子,1000张信纸,想象10摞有多少,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等。)

2.想不想知道数学小博士是怎样推想的?(课件动态配音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多少个一千是1万,也可以说,1万里面有多少个1000?(板书)

3.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下面同桌合作,一人拨一人看,试着在计数器上拨出1万。

请一同桌到前面拨给大家看。

千位左边的一位就是万位,万位上的一个珠子就表示1万。

刚才小博士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了1万,你能不能在计数器上也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呢?

同桌合作试试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有确切的感知,就可以通过有层次的数的过程,先让学生小组自己数,然后引导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再十根十根地数,然后一百根一百根地数,再结合计数器各种数的方法穿插,不仅使学生对数有了一定的感知,而且学会了数之间的进率,十个一千是一万。)

(二)读数、写数及组成

1.计数器出示1256,这个数是多少?

试着写出这个数,并读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展示交流进行订正。)

说一说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你们能试着写出其它的数吗?有困难的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

(小组合作,尝试写数。汇报时,对于写错的,鼓励同学间展开评价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自主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同桌合作数千位进1。千位满十,向万位进1 。)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并写数,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感觉学,

的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授课体会: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注意。这样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谁想谈谈上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比一比谁会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好吗?

基本练习

1、接力数数(课本第17页第1题。)

学生分组用小纸条接力,一个同学做完就传给下一个同学,直到全组都做完。哪个组先做完、做对的是赢家,并给这个组奖励。2、填空。

9089的下一个是(),9799的下一个是(),9899的下一个是(),下一个是(),9989下一个是(),9999的下一个是(),[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接力数数,在快乐的气氛中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3、课本第18页第4题,并补充以下练习(课件出示)。

(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共有鸟类1189种。

(3)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全长8346米。

4、填一填

(1)3560读作(),是由()个千、()个百、()个十组成的。

(2)5316读作(),是由()个千、()个百、()个一组成的。

(3)9998再数()个一就是10000。

(4)9920再数()个十就是10000。

(5)9800再数()个()就是10000 。

5、抢答题(课本第19页第6题)

把口算题制成不同的动物头形,先在组内抢答,谁做对谁得到头像,谁就是裁判。哪个小组先做完,哪个小组就得到一个大的动物头像。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引入竞争意识,让学生人人参与,在竞争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式练习

摆数游戏:教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小棒,请你用2个4和2个0组成以下各数:

1、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2、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3、摆出之后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1767 1500 1050

授课体会:节练习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于是本节课就采用了游戏的形式,如接力数数和抢答题都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学习的机会。

信息窗3—走进农村

教学目标:

1. 掌握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掌握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并认识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比较数大小近似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农村的小朋友非常好客,今天他们邀请城市的小朋友去参加手拉手活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出示教学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进行交流。)

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棵梨树。

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

动物彩蛋530个,脸谱彩蛋495个。

2、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

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这节课主要解决比较多少)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果树真多,左边有950棵桃树,右边有1200 棵梨树。哪种树多?鹌鹑有895只,鸽子有806只,鸽子和鹌鹑谁的只数多?……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引导解决哪种果树多。(不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思考,要知道哪种果树多,需要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1)怎样比较1200和950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交流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比较方法。

(2)学生根据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得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1200 > 950 。

学生根据数的组成,里面有几个百,进行比较,得出1200 > 950 。学生借助标准数1000来比较,得出1200 > 950 。

(3)鼓励、肯定:同学们用各自的方法,均得出1200 > 950,这说明什么树多?什么树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呈现了城市学生乘车来到农村,参观果园、养殖场和彩蛋加工场的情境。借助“哪种果树多?”引入对万以内不同数位的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对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肯定,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我们再来解决鹌鹑和鸽子谁多的问题吧。(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

养殖场有鹌鹑895只,鸽子806只,怎样知道谁多、谁少呢?这就需要比较895和806的大小。

学生充分讨论,全班交流:

介绍一下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好吗?

(1)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

895和806百位相同比十位,相同数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895 > 806 。

(2)借助标准数(即近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890接近900,806接近800,因为900比800大,所以895 > 806。(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此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介绍自己的这种方法)。

(3)谁还能举例说说谁是谁的近似数。可多安排学生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对近似数有初步认识,得出正确估计近似数的方法,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其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哪个多?

……

学生自主解决补充出示的其它有关比较的问题。

介绍一下,你解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问题的方法。

如:不同数位……相同数位……学生交流。

四、全课总结:

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1200 > 950 895 > 860

授课体会:

本课教学采用情境串教学,以连环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能够富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首先,本节课,将教学活动置于“手拉手”活动情境中,激趣引入“农村的小朋友也非常好客,今天他们邀请城市的小朋友去参观,让我们一起到农村去看一看,好吗?” 在教学设计时遵循了这一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数的组成和数位等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充分合作交流。活动一:借助“哪种果树多?” 引入对万以内不同数位的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活动二:通过“鹌鹑和鸽子谁多?”你能介绍一下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吗?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得出正确估计近似数的方法,掌握相同数位的数之间比较大小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擂台赛。

先将计数器表示的数写出,再比较大小。

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第一题百位上8比3大,所以803大于308,第二题999是三位数,1000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999小于1000)2.手指裁判。(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1001○999123○96765○769 3.谁发现了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的数比大小,从最高位比起。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真思考、自行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发挥了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搭桥引路,让学生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已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

二、自主练习

第1题:是结合现实情境比较大小的题目。

题目中出现了位数相同和不同的数的比较两种情况。教师可多为学生提供现实性的素材,如两个书架上图书册数的比较、两本书的页数的比较、两页纸上字数的比较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现实生活中较大数的感性认识,为以后估数打下基础。

第2题:给学生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内容。

第3题:进行连线,学生在做完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4题:是一道通过语言描述确定数的大小的练习题。

练习时,要指导学生体验大(小)得多与接近的差别,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连线。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扩充,如让学生说一个比800大得多、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等等的数

第5、6题:让学生在小组的范围内进行。

第7题:是一道分析、应用统计数据的题目。

[设计意图]这些练习题的设计,形式活泼、富有弹性,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因材施教。用操作学具设置开放性习题,既使学生思维辐射到与同题相关的知识点上,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

板书设计:

285、290、295、()、()、()

3800、3850、3900、()、()、()

7500、8000、8500、()、()、()

授课体会:本节练习课,练习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题型设计有趣味性。活动一:以数字王国摆擂台比大小,手指游戏当裁判的形式,自然地把学生带进了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使原来枯燥的练习变得妙趣横生。活动二:采用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说理概括、操作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情境,广开学生自我探究、自我获取的渠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练习,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整节课气氛活跃,收到了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和谐发

展的良好效果,使整节练习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信息窗4——体验生活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生交流对农村的感受和印象。

问:小朋友们,谁去过农村呀?说说你对农村的印象和感受吗?

请有过对农村亲身感受的孩子说一说对农村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是啊,美丽的新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老师继续带同学们走进新农村,和农村的小伙伴手拉手,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好吗?

(2)课件展示走进农村的场景画面。

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

课件定格三个场景,问:看着这三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有顺序的将这些问题板贴。

2、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

(2)谈体会:

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2)有些白菜被挡住了,看不着,没法数。

(3)我数出了每行有6个人,有16行,想用乘法,16X6我不会算。……

3)教师引导:

遇到数量较多的物品,我们一下子数不过来,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先估计一下大体数量,今天我就来学习数量的“估计”。板书:估计。补充板书:大约

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大约有多少棵小树苗?

[设计意图: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广阔的农村充满了好奇,本环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情境,扩大学生感受估计的空间,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估计”是发展学生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让学生体会估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本环节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数一数,亲身感受一下“数大数”的困难,体会到必须要寻找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估计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寻找估计策略。

1、探寻估计策略。

(1)明确问题:·大约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

课件展示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动脑筋、想办法,请你自己先着估计一下。

(3)小组内合作交流。

你是怎样估计的?在小组里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估算方法。

可能会出现下面方法:

两横排大约是30人,用笔把两横排圈出来,六横排圈了3个圈大约是90多人;

两竖行大约是10人,把两竖行圈成一圈,16竖行可以圈成8圈,大约是80多人。

数出每竖行有6人,10竖行是60人,再加上6竖行36人,一共是96人。

一半有8竖行,每行有6人,一半有48人,两半合起来大约有96人。……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用笔笔圈一圈,估一估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估计正确率。

(5)教师小结:

2、巩固估计策略。

问题一:·大约种了多少棵大白菜?

课件展示场景二:白菜园

(1)学生个人尝试估计。

教师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画面,请你自己先试着估计一下。

(2)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3)教师小结:估计的时候要有一定根据,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计。

问题二:·大约有多少棵树?

(1)教师提出要求:比一比,看谁估计得最快、最准。

学生比赛。

(2)交流估计经验。

请估计的最快最准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估计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估算的策略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在平日已经断断续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寻找估计的策略和方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体会估计要有一定的依据。学生的估计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三、走进生活,巩固拓展,完善估计策略。

1、估计“给爷爷的一封信”的字数。

(1)课件出示小明给爷爷的一封信,请一名学生读一读。

师生交流读信感受。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估一估小明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学生尝试估计后,全班交流估计的结果和估计方法:

2、教材25页自主练习第2题。

估一估,大桶里能盛多少个乒乓球?说说你的理由。

引导学生观察大桶的体积大约是小桶的2倍,所以大桶能装的球大约是小桶的2倍。

3、教材26页自主练习第3题

4、教材26页第5题

学生独立估计后,全班订正,交流估计的方法。

5、课外实践:

在学校操场上走100步,估一估有多少米?

想一想1000步大约有多少米?

围学校操场走一圈,数一数走了多少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米?围绕这个问题请你写出一份小实践报告。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班姓名: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1、经过5年的修订,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发行。新版词典共收单字13000多个,收录条目增加至69000多条。新版词典在力求权威、科学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潮流、集中民间智慧,“给力”“雷人”等网络热词和“房贷”“蚁族”等时尚用语均被收录。下列说法中材料未体现的有 A.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发展要与时代相呼应,与时俱进D.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2010年网络新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犀利哥”、“2012”、“XX帝”、“蜗居”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4、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 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C.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站梅花、鸿雁等都是大众传媒 D.当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就不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 5、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炎帝诞辰日。每逢这个日子,都会有大量海内外炎黄子孙前往炎帝神农农耕文明发祥地湖北随州参加寻根谒祖活动。2013癸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将于6月4日在随州开幕,主题初步拟定为: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6、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7、为迎接农历壬辰龙年,我国发行了《壬辰龙年》特种邮票。据我国考古发现,龙源于辽河流域,至今已有8000年。这表明在我国A.龙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B.龙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 C.龙文化博大精深,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邮票成为龙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8、2013年世界杂技节上,中国杂技《舞空竹》斩获金奖。精心编排使“空竹”这项古典杂技焕发新意:婉转动人的江南评弹,以“空竹”对话“琵琶”,清新脱俗、浪漫情愫震撼了西方评委。这说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其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9、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春节激情不退、期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了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0、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已经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等是古人留下的传统方式。而今,一些地方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绿色。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尊重差异,理解个性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保持内涵,改变形式 12、微博、微信等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 A.一种新的传媒的出现和旧的传媒的消失B.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增加了新的途径C.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D.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 13、京广高铁于2012年底全线贯通,“早上广州喝早茶,中午武汉赏樱花,晚上北京吃烤鸭”的生活体验已变成现实。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产生的根源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加快文化传播速度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4、在2013年6月21日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B.引领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16、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中国教育的开山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人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材料告诉我们 ①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②学习应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Unit2 Let’s learn Let’s do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事物的颜色,掌握相关的单词:red 、yellow、green、blue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和句型What colour is it ? It is…I see…并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组织对话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水平,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与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表达事物的颜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和参与,主动来学习事物的颜色。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性好动、活泼,喜欢直观形象的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学生学英语时间短,对知识掌握不是太理想,课堂上要以表扬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 教具准备:课件. 单词卡片. 颜色卡纸。 学具准备:彩色蜡笔。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 up 1) Sing songs : “Hello’’and“A B C song” 2)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 Ss: Nice to meet you , too. 分别与个别学生对话:Hello!\What is your name ?\How are you ? Step 2 Introduce T: Today, we learn Unit2 Colours 教师板书课题。 Step 3 Presentation 1、利用课件Learn the new words : red 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T;Look at screen . What’s this? S:It”an apple.T:What colour is it? S:Red.(师教读:Red 并写在四线三格里) 2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3.反复教读8个颜色单词 4. 利用课件操练句型I see…(1)课件出示红色铅笔,T:what can you see? S:I see pencil. T:What colour is it? S:Red T:Read after me. I see red pencil. 5.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I see yellow pen 和I see green ruler.l 6.讲解I see含义..练习用I see…说五个句子. 当通过操练,学生对八种颜色初步掌握的同时,引出句子I see ….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 Step 4 Practice 1、完成Let’s do 2、教师说一个颜色,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含有此颜色的物品。包括物品和学生的服装。 3、用red yellow blue green . black. .brown white orange. 的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再次复习单词。学生适当跟读这一开放式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反应能力,还对前一步骤的单词、句子进行了巩固。游戏过程中多鼓励、表扬,这种形成性评价,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以后的活动增强了参与意识。 在进行颜色的巩固时,利用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学生的兴致极高。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这一游戏主要检查学生熟练分辨颜色单词能力,把听力训练与智能发展相结合,把单调的词汇操练游戏化、兴趣化。本环节能把所学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师生互动,把两个句型合成对话形式,为下一步的生生互动做铺垫。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大题-普通用卷

一、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 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 (2)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新人教(pep)六年级英语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doc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其主要是学习四个动词短语的过去式,让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短语进行描述自己过去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运用主要句型询问他人在过的时间里做过什么?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Let’s learn 中动词短语的过去式,初步了解一般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及其发音规则。 【能力目标】能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如:I watched TV last weekend.能用本课的句型和短语进行问答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atched TV. 【情感目标】在实际的对话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let’s learn部分动词短语的过去式以及就过去的时间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回答。难点是掌握本课的四个动词过去式的发音。 二、说教法: 1.教法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说设计 1.导入设计 warm up 在热身时让学生一起做动作说唱歌谣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同时复习与周末相关的动词短语。. 2.新课呈现 (1)出示日历图片 出示日历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时间日期回答问题,同时导入了本课的课题。【设计思路】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起到知识循环的作用。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 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能力目标: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教学难点】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感激励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与作用? 讲授新课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思考:人们可以通过那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答:①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②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③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④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⑤出租房屋收取租金;⑥投资分红;⑦承包完成税收后的收入等等。 1、我国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分配制度确立依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答:(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2)建议:A、制定恰当的分配政策,防止个人收入差距悬殊。B、通过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个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去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C、鼓励和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D、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阅读材料,回答第1~3题。 1.在“除夕”,不管是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还是旅居海外的华人,都有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的习俗。这种现象说明() A.传统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B.传统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C.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础D.传统习俗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2.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认为,春节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民族节日是() 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D.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新春佳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北京人则喜欢在庙会上感受新春的热闹。这表明文化具有() A.同一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持久性 4.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5.继2006年5月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之后,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这些文化遗产() ①是我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对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对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获得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谈到建筑文化时强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the second grade mathematic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1、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练习题

徐闻县实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4分,共60分)1.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011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D.②④ 3.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5..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Unit 2 My schoolbag(Book 3) 第二课时备课 【学习内容】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Let’s spell 【课程标准描述】 1.能根据听到的词句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能根据图、文说出单词或短句。 3.能根据指令做动作。 4.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 【学习内容分析】 本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涉及到学生的各门课程。通过Zoom翻看Amy书包,展示各种书本的情景呈现了单词的词形和意义。Let’s spell呈现 i-e在单词中发长音的规律,通过听力活动听音写单词等帮助学生按照发音规则拼写单词,并辨认词形。Let’s learn 中的book 一次已经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B Let’s learn中学过。关于Let’s do中的方位词已经在Where is my ruler?A Let’s learn中学习过。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手中的各种书籍,模仿录音并跟读,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choolbag,maths book, English book,Chinese book,storybook。 2.通过猜一猜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展示对话内容,模仿录音并跟读,能够听懂、会说句子: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ths book and three storybooks.并能在情境中正确使用以上句子。 3.通过TPR活动,建立指令与核心词汇的关系,听懂会做五个动作指令。Put your Chinese book in you desk. Put your pencil box on your English book. Put your maths book under your schoolbag. Put your eraser near your pencil box. 4.通过拼读练习,体会字母组合i-e的规律,利用这一规律读出并识记相关单词。 【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学习新单词的环节,通过以旧引新,利用课本情景、猜一猜、实物辅助学习的活动,关注学生学习单词的过程,来评价学习目标1。 2.创设问答练习、巩固拓展的学习环节,通过游戏,拓展性练习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听懂、会说句子,来评价学习目标2。 3.创设单词练习的学习环节,通过TPR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听懂会做五个动作,来评价学习目标3。 4.创设拼读的学习环节,通过chant、听音标号和听音写词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能够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课稿

思想品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课题) 以下我将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共安排了4块内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本节课内容属于国情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讲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包括三个框题,依次为: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学会合理消费。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承上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启下有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一环。而本框在本课中同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当前的分配制度明确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明确财富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和人才。因此,学好本框内容对于学生全面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对理解和谐社会、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也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说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2、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3、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是民族的,是因为不同民族间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文化是世界的,是因为基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原因: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正确的态度: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及途径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含义:传播媒介。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真理与追真理 一、选择题: 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A.阶级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 2.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目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桩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据此回答3-4题。 3.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4.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 A. 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B. 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C.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D.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 联系 5.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6.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C.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 7.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8.“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个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现象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9.下列观点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④知是行之始

五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Period 2 课时目标 1. 能听、说、认读单词“cooking”。 2. 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do you have on Thursday?”,“What do you do on Thursday, Grandpa?”,“I have a cooking class with your grandma.”。 3.能完成“Let’s try”部分的听力任务。 4. 能与同学谈论一星期的课程以及所做的事,加强学生对彼此的了解,鼓励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 能听、说、认读单词“cooking”。 2. 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do you have on Thursday?”,“What do you do on Thursday, Grandpa?”,“I have a cooking class with your grandma.”。 教学难点 1. 单词“with”的用法。 2. 能与同学谈论一星期的课程以及所做的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和录音带、词卡。 2. 学生准备人物头饰、白纸。 教学过程 Step 1、Warm-up 1. Free talk 2. Review Step 2、Preview 1. 教师说出一个表示星期的单词,如“Saturday”,全班学生迅速说出与其相对应的下一个单词,如“Sunday”。 2.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玩上面的游戏。 Step 3、Presentation A. Let’s talk 1. New words

2. Let’s talk 第一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跟着录音读,提醒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药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第二次播放教学录音,全班学生分角色跟着录音读。 第三次播放教学录音,学生听完录音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What does John have on Thursdays? ② Who’s John’s music teacher? ③ What does John’s grandfather do on Thursdays? 4.Pairwork Step 4、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 A. Let’s try (1) 明确听力任务 T: John and his grandpa are talking.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ll in the blank. (2)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播放教学录音。 播放第一遍录音师,学生选出正确的图片;播放第二次录音时,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2. 小调查 每个学生都拿出一张白纸,制作下面的表格,在四人小组内做一个小调查. Step 5、Summary Step 6、Homework 同桌合作,仿照“Let’s talk”部分的对话编写一段新对话。 Blackboard Design Unit 2 My week A. Let’s try A. Let’s talk cooking cooking class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练习 题 当堂反馈[每课一练] 一、听音. 填空 A: What’s the ______ with you? B: I have a ______ and a _____________. A: Show me your tongue, What did you eat yesterday? B: I ate some _______ and ____________. A: What else did you eat? B: I also ate some _________. A: oh, you ate so many things, Take these medicines three times a day. You will feel better. B: Thank you, doctor. 二、读一读.连一连 1 How are you feeling? A 我感觉好些了. 2 have a headache. B 你感觉怎么样? 3 I’m feeling bett er. C 发烧. 4 have a fever D 头痛 5 In the winter E 在冬天 三选择 [ ]1 _________ -- - I feel sick. A. How do you feel? B How are you? [ ] 2___________ ----- My nose hurts. A What’s the matter? B Do you feel sick? [ ] 3 My leg _____ A hurt B hurts [ ]4 What is the matter with your mom? ------_____________ A My nose hurts B Her nose hurts. [ ] Do you have a headache? ------_______________ A Yes, I do . B Yes, my throat is sore. 听力答案:1 matter 2 fever headache 3 eggs bananas 4 dumplings 1 / 1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Teaching pla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unit 2 in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3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1、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 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 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 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 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 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

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表现。 P31 (1含义: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2表现: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体育运动、服饰、饮食等各个方面。 ①从民族节日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民族节日, 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庆祝民族节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P29 ②从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 P30 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正是由于文化遗产具有如此厚重的文化价值, 所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P31 文化是民族的, 是因为不同民族间由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使得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是世界的, 是因为基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原因:P32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正确的态度:P3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 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3坚持的原则:P33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及途径:P34 (1含义:P34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P34--35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等。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