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领域

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1年7月

前言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领域培养方案是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施,要求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与学术型研究生属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要求,研究生院根据需要适时地启动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制定了2011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领域培养方案。

修订后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学科领域培养方案从2011级入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开始实施,各学院、各学科、专业和导师应严格遵照执行。

在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及各学院领导、研究生秘书及有关学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可能会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使用者批评指正。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1年7月

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学科领域培养方案的具体规定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领域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是制定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授予学位的依据之一。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都应制定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由学科领域负责制定,学院主管领导审定,研究生院审批。跨学院的学科领域由各学院分别负责制定。

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即应遵照执行,如有变动,应按原审批程续办理更改。

各学科领域培养方案中的研究方向及课程学习可根据本学科领域的不同要求及本规定进行制定;其中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论文工作等具体要求如下:

一、培养目标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5年。

三、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体现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专业实践的特点。通过运用实践型环节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Ⅰ—

工程实践是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课程学习与工程实践紧密衔接,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工程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工程实践单位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四、课程阶段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应取得28~34学分。

1.课程要求:

2.对于非工科硕士生,可免修实验专题课,以专业课替代。

3.选修第二外国语、《英语口语与写作》及体育课不计入最低28总学分。

4.对于跨学科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和考虑原专业的知识基础,有关课程的选修可由导师酌定。

5. 第一外国语的课程选修以入学考试的语种为准。

五、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并完成《西北工业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报告》。

六、阶段考核

阶段考核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内进行,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实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Ⅱ—

1.思想政治方面,考核其是否符合硕士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2.业务方面,考核其培养计划(之一,课程计划)是否完成,同时检查论文开题报告完成情况及制定培养计划(之二,论文计划),并对其科研能力进行考核。

3.身体素质方面,考核其健康状况,以是否能坚持正常学习和工作。

七、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校内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负责课程学习阶段。工程实践阶段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

八、论文工作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完成课程学习、工程实践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内容写出开题报告及论文计划。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九、学位申请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且完成了论文工作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

2.论文评阅内容:论文选题、文献综述、论文难度和工作量、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和论文体现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科研能力、写作能力等。

3.论文评阅符合要求后可申请论文答辩。

十、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后经校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

—Ⅲ—

目录

1.翻译硕士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人文与经法学院) (1)

2.机械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电学院) (3)

3.光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学院) (8)

4.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电学院) (10)

5.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自动化学院) (12)

6.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学院) (15)

7.材料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学院) (20)

8.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力与能源学院) (23)

9.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自动化学院) (27)

10.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海学院) (31)

11.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与能源学院) (35)

12.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学院) (38)

13.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学院) (43)

14.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天学院) (45)

15.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海学院) (48)

16.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力与能源学院) (51)

17.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学院) (54)

18.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自动化学院) (57)

19.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学院) (60)

20.软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软件学院) (64)

21.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67)

22.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理学院) (70)

23. 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自动化学院) (73)

24.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海学院) (76)

—1—

25. 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海学院) (80)

26. 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空学院) (83)

27. 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电学院) (88)

28. 航空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动力与能源学院) (91)

29. 航天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航天学院) (97)

30. 工业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电学院) (103)

31. 工业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学院) (105)

32. 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机电学院) (107)

33. 项目管理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学院) (109)

34. 物流工程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学院) (112)

35. 工商管理硕士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学院) (114)

36. 公共管理硕士(MPA)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人文与经法学院) (117)

37. 工程管理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理学院) (119)

—2—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1.培养目标 培养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电子材料与器件、复合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具有较宽基础知识、从事材料设计、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金属材料、光电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电子技术与控制、计算机系列课程等。 3.深造与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本科考取研究生比例60%以上。 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毕业后可到研究所、企业从事科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应用及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 4.学制/学位 本科四年制/工学学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Cultivating Scheme of 4-year Undergraduate Course- Material and Enginee ring Speciality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制备、成型加工、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Ⅰ.Scheme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cheme are to provide students of this major with t h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knowledge of metal and inorganic-nonmetal mat erials, in order to make them outstanding engineers who are capable of underta king works of science research, technique and appliance design, manufacturing process management.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及各类材料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有关设备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材料制备、加工成型研究、进行各类材料加工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Ⅱ.Requirements Students of this speciality shall learn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methods of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how to design related equipment. The y also shall be trained to be modern mechanic engineers who are capable of d oing research works about material fabricating, forming, processing and related equipment design. At same time, they also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of fundame ntal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e process.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Student of this major must fulfill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具有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热加工工艺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测试、文献检索能力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大校办〔2012〕48号 一、培养目标 (一)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二)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需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培养年限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三、课程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公共课为必选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学术背景和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进行选课。三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 1.公共课7学分:硕士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政治课3学分。 2.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0学分。 3.选修课学分根据总学分要求确定。 (二)入学前为大专学历的研究生,须补修2~4门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论文研究阶段,须结合论文至少作两次学术交流报告(含开题报告),并提交书面材料,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2学分。 (四)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环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由导师及所在学院研究、安排。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后,研究生本人应提交总结报告,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四、培养方式 (一)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导师应加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在研究生入学两周内,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具体情况,初步制定培养实施方案。经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后,在第八周内,对培养方案进行微调,形成最终方案。 (三)新生入学时,须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考试通过时限为一个月,考试未通过不得进入论文开题环节。 (四)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教师授课方式可采用讲授、答疑、讨论、导读等形式,专业英语教学采用导师指导方式,导师可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要求研究生阅读和翻译一定数量(不少于10000单词量)的外文专业论文,经导师考核合格后按考查课程给出相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作者:发布时间:2009-09-17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很多学员在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前都会向我们的咨询师询问专业硕士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何不同呢?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律师、建筑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两类研究生在招生及调剂时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 2010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733 邮政编码: 730070 地址: 兰州市安宁区 联系部门: 研究生招生办电话: (0931)7631154 联系人: 莫琪江刘雅楠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划方案.doc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学术型硕士 专业名称:文艺学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2017.6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 年版): 专业名称:文艺学 ( 专业代码: 050101) 一、培养目标 文艺学专业是人文学科之重要学科,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事实及相关艺术、文化活动,能够为 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总起来说是让在校期间的硕士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且具有应用于文艺实践的能力,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能够对理论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重要的文论家的文论思想、 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古为今用。马列文论与文艺学基本理论方向要求能够在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关注文艺实践,对文艺学与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升。西方文艺理论方向则要求能够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较为熟悉,能够较系统地分析西方文艺理论家的思想,评价其地位与影响。 审美文化方向则需了解审美文化之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既可开展对大众文化的积极探索,也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审美意识进行研究。文艺批评方向要求能够对中外文艺作品、作家进行科学的批评,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文艺创作与批评有建设意义。 二、培养要求 通过对文艺学学科及其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 创新意识并能满足社会尤其是影视新闻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文艺社会团体及院校需要的文艺 学方面高层次专门实践人才。使硕士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熟练地运 用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工具,在文艺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应与招生目录相符) 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 3西方文艺理论 4审美文化学 5文艺批评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要求与培养环节: 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为 3 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三个环节。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践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三年制专业所有课程要求在第一、二、三学期修完。 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环节总学分≥ 37 分项说明 课程学习≥31 学学位课≥ 21 学公共必修课≥7 学分 环节分分专业必修课≥14 学分

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附件4:本科生培养方案(中文)模板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学科大类 培养方案 (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科大类名称工商管理类 大类代码1206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 院长签字年月日 学院教学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西北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学科大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大类介绍 为进一步适应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重基础、宽口径、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想下,管理学院自2017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 工商管理类下设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三个专业方向。 1)会计学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数理基础培养,在环境会计、财务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向特色鲜明。 2)工商管理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企业战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特色专业”。 3)市场营销专业。本专业强调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并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强化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定量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营销中的应用,在国际市场营销、营销模式创新等方向形成独有特色。 二、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大类培养具有良好法律法规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备科学合理的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创业能力,能够基于现实资源与条件,正确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对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我们将全面深化执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大学社会职能,以学生为根,以育人为本,始终坚决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经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使学生达到以下水平。 第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行; 第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三,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四,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第五,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和培养要求。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专业及教授

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 040110 教育技术学7 01 多媒体应用研究徐伟教授 段渭军副教授李小聪副教授吴介军副教授 101 政治 201 英语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 924 C语言程序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概率论 信号与系统 微机原理及应用 任选两门但不能与初始科目相同 02 网络信息传播及存储技术徐伟教授 段渭军副教授于忠副教授 03 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研究徐伟教授 段渭军副教授 04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徐伟教授 段渭军副教授吴介军副教授李小聪副教授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6 02 电力电子理论与新技术景占荣教授段哲民教授 101政治 201英语 301数学(一) 444电路基础 446模拟电子技术任选一 复试科目 927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信号与系统 数字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 任选两门但不能与初始科目相同 03智能信息处理与检测技术段哲民教授 马建仓教授刘诗斌教授 04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新技术景占荣教授 马建仓教授刘诗斌教授 080902 电路与系统34 01网络与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史浩山教授段哲民教授 雷金奎研究员张小林研究员

冯晓毅副教授李辉副教授 101政治 201英语 301 数学(一) 404电磁场与电磁波 432信号与系统 444电路基础任选一 446模拟电子技术 复试科目 同上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信号与系统 电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任选两门但不能与初试科目相同 02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段哲民教授 樊养余教授李宏教授 李辉副教授谢松云副教授 严家明副教授冯晓毅副教授 张小林研究员雷金奎研究员 03微电子技术应用于海勋教授刘诗斌教授 段哲民教授严家明副教授 04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徐建城副教授 史浩山教授李宏教授 05 信息对抗技术李宏教授樊养余教授 谢松云副教授 06电子设计自动化于海勋教授刘诗斌教授 赵慧玲副教授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0 01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段哲民教授 刘诗斌教授 李辉副教授杨金孝副教授同上同上 02智能传感器与数据融合刘诗斌教授 李宏教授 冯晓毅副教授李辉副教授李会方副教授杨金孝副教授03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于海勋教授 李宏教授徐建城副教授杨金孝副教授 04集成电路SOPC_IP设计方法与设计技术段哲民教授 于海勋教授 李会方副教授徐建城副教授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新)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飞行器动力工程 专业代码0203 0701 学院名称航天学院动力与能源学院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年月日 院长签字年月日 校长签字年月日 西北工业大学 1 1

2 1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以航空航天飞行器动力为对象,以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依托,以动力、能源、机械及控制等学科为延拓,历经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校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 室和工程中心,是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 本专业涵盖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设计、燃烧与流动、叶轮机械、发动机结构与强度等多个研 究方向,参与并支持了我国多个航空飞行器动力装置、航天飞行器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已形 成了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本专业以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为牵引,充分 发挥国防特色的突出优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创新意识强,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航天、航空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及部队,从事发动机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选择报考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 士研究生,近年来平均读研率在60%以上。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航空航天动力系统设计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等专门知识,具备航空航天热动力机械方面设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航空航天动力系统总体设计、性能仿真、燃烧组织、流动模拟、传热分析及相关软件开发等,并能从事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三、培养要求 通过通识通修、学科专业和综合实践等培养环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文素养、掌握宽广的基础科学理论、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创新能力;并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选修有助于拓展视野和提高能力的个性培养课程,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强的语言表达和阅读写作能力。 3 1

2019 西北工业大学 879《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西北工业大学879《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专业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信号与系统四部分组成,四选二。 一、数据结构 1. 数据结构、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 2. 线性结构的相关内容。通用线性表和特殊线性表(栈、队列、广义表等)的逻辑结构以及物理结构;线性结构上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等算法;线性结构的典型应用方法;广义表的定义,操作和典型应用;多项式的表示和实现方法。 3. 树和二叉树的定义和结构特性,完全二叉树的性质;树和二叉树的存储实现方法,遍历树和二叉树的算法;树,森林和二叉树的转换;扩充二叉树和Huffman树的定义与实现,Huffman编解码及其应用; 4. 图的定义和两种存储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以及相关的生成树。图的最小生成树的算法(普里姆算法和克鲁斯卡尔算法),图的最短路径算法(迪杰克斯拉算法),AOV有向无环网的拓扑排序及其AOE网络的关键路径求解算法; 5. 静态查找表的查找方法,平均查找长度的计算方法,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查找以及平衡化的方法;多路平衡搜索树;哈希查找的概念; 6. 排序的定义和各种排序方法的思想及其特点,掌握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等经典排序算法,并能够进行时空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分析; 7. 能够灵活运用常见的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二、计算机网络 8. 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时延、吞吐量的概念,分层的体系结构,OSI 和TCP/IP参考模型,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传输复用技术; 9. 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10. 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CSMA/CD协议,CSMA/CA 协议; 11. 局域网:局域网的概念与体系结构;以太网、无线局域网、交换网络;网桥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留学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专业代码1210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培养方案制定人签字2017 年月日院长签字年月日 校长签字年月日

西北工业大学 工商管理留学生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经济中最主要最广泛的工商领域,是管理学门类中实践性强、覆盖面最宽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在企业竞争战略、组织变革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生产管理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背景知识和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具备组织管理基本素养和操作能力,能解决现代组织各种管理问题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适合在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组织中从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和研究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基本知识、企业各类职能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能方面的训练,培养有经济素养、战略眼光、竞争意识和组织才能的管理者。 毕业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 1.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具有较强的语言及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3. 熟悉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4.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黑体小二) 一、学科专业简介(黑体小四) (宋体五号) 简单介绍专业的发展状况、学术地位、主要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实验条件、主要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学科优势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黑体小四) (宋体五号) 根据教育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在我校培养目标基本要求(附后)的基础上,结合各学位点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一方面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本学位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特色。(300字以内) 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努力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 掌握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黑体小四) 1、(宋体五号) 2、 3、 四、学习年限(黑体小四)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宋体五号) 五、培养方式(黑体小四) 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学科代码:082303 二、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规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交通系统的综合规划与评价、对交通运营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系统资源配置,协调交通供需关系,保持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我校主干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原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和“企业管理”专业一并招生,2006年,学校层面上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一级学科,2016年院系调整,本学科调整至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9 人,其中正教授6 人,副教授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具备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办学行业特色最明显、师资力量强的专业之一。目前,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和横向课题10余项。拥有“轨道交通实验中心”和“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和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以及江西省交通运输部门、轨道交通集团、公交总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学科是我校江西省高水平学科、重点学科、特殊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也是江西省地方交通和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智库之一。 三、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明礼诚信,身心健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教学、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熟练地掌握现代系统优化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理论,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拥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综合素质强,为以后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组织、运营管理、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专业学位培养计划表(硕士阶段)

临床轮转科室计划 (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填写) 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备注 病房200 年月----- 200 年月200 年月----- 200 年月200 年月----- 200 年月200 年月----- 200 年月200 年月----- 200 年月 门诊200 年月----- 200 年月 急诊200 年月----- 200 年月 其它200 年月----- 200 年月 指 导 小 组 成 员 姓 名职 称职 务指导内容备 注 导师签名_______________ 研究生签名______________ 教研室意见

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学院意见 院长签名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研究生院审批意见 四川大学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硕士阶段) 姓名 学号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入学时间 填表日期年月

填表说明 1、此表请参照所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导师为主与研究生商讨制订,于入学后一个月内填好,一式三份,经所属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原件交研究生院存档,学院/教研室及个人存副件(影印件)。非经同样手续,不得随意改变计划; 2、交培养计划同时请提交医师资格证书、医师职业证书及本科毕业 证书影印件; 3、请按照四川大学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学位课程。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24学分,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11学分、平台课8学分、研究方向课: 不少于3学分)和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4、课程一经选定,未经研究生院批准,不得任意改变。凡未经研究生院同意,擅自改变的课程不予认可; 5、同等学力及跨一级学科考入研究生应补修大学本科相应专业主干课程5—6门。入学考试和加试科目如系规定的本科主干课程,且考试及格,经研究生院审批后,予以认可; 6、临床技能训练,以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为主,在二级学科的各专业及相关科室轮转,轮转科室应不少于3个专科方向(不含本专科),每个专科方向轮转时间3个月,整个临床轮

管理学院本科各专业招生宣传材料-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学院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3月的西北工业大学管理系和成立于1984年5月的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于1990年12月12日两个机构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学院教学科研机构设有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系统系、会计系、EMBA教育中心、MBA教育中心、工程硕士教育中心、高级管理培训中心、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国际项目管理研究院、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图书资料室以及近10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支撑体系,院党政机构有党政办公室、本科教学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 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工程管理5个本科专业。学院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相对完整的多层次多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2001年以来,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防基础研究项目1项,航空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软科学计划项目40多项,除此之外,市级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达500多万元,获各类科学研究成果奖30多项,省级以上的教学成果有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 学院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院学生开放,实验中心面积292平方米,包括三个机房、一个主控室,现有计算机130多台和十余种教学软件。有面积为300多平方米的图书资料室,藏书近万册,订阅期刊100多种。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及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英国Lancaster大学、Hull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doc

江苏科技大学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为推进我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提升,成为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要确保符合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相关指导性培养方案及专业学位标准,特别关注专业评估相关最新要求。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具体学制由各领域确定。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1.5年,学位论文形成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在籍年限累计不超过5年(从入学至毕业),在校攻读时间最短不得少于1.5年。 三、课程设置和学分 1.课程设置 我校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A类)、专业基础学位课(B类)、专业学位课(C类)、专业选修课(D类)、公共

选修课(E类)五类和补修课程(F类)。 学位课是必选课(明确可选除外),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数学基础课(或其他核心课程)、专业基础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 在选修课中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外语。工程领域的实践课程开设不少于4门,工程硕士必选实践课程不少于4学分。实践课程可以是以下三种方式,由各领域自行确定形式和内容:(1)具有特定主题的实验课或以实验为主的专题课;(2)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的课程,企(行)业专家参与授课,共同进行课程教学;(3)案例编写和分析,等。 公共选修课注重提升研究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科学研究方法、学术与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主要开设“自然辩证法”“文献检索”“知识产权”“第二外国语”“学术与职业素养”等课程。 补修课程是跨学科录取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的全日 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补修的本领域本科专业基础主干 课程,补修2门 (不记学分),随本科课程插班进行,没有相应本科专业的,可辅导自学。 2.学分要求 在校期间应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公共选修课的学分、学时由学校统一确定,其他课程一般每学分16学时,每门

西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西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 行) 2013年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一)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二)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宽广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三)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应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设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一般为3-6个,应属于本学科专业领域,且具有

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能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充分反映该学科点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各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详见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 四、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由3-5名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专家组成的博士生导师组,选拔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导师担任组长,组长统筹博士生的日常培养、指导和管理。博士和导师组之间应建立定期交流和汇报制度,组织开展报告会和各种研讨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培养。 博士研究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师和导师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着重培养博士生的严谨科学作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学习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数为13-16学分,具体应修学分数由各学部分委员会制定,列入培养方案。 除公共课程外的理论课课时一般按1学分/18学时计算。所有博士研究生课程均规定相应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者(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获得相应的学分。 博士研究生应按照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用半年或至多不超过一年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鼓励博士研究生到

西工大2015年946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考试大纲 每位考生共需做90分值题目 一(20分) 1、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测量电路。 2、常用非电量(常用工业量)检测的基本原理。 参考书目: (1) 郁有文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徐科军等编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3) 陈明.《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二(20分) 1、微机原理:计算机基础;中断的基本概念;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2、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1) 中断结构与中断流程。复习要点:a) CPU对中断的处理流程,中断标志寄存器IFR、中断允许寄存器IER和中断屏蔽位INTM的作用;b) 编写中断服务程序ISR时应遵循的原则; (2) 异步串行数据通信。复习要点:a) 异步串行数据通信的数据帧格式;b) 起始位的作用,收发双方波特率差异的允许范围。 3、常用计算机及外设接口总线基本概念及构成。 参考书目: (1) 牛小兵,许爱德,王丹.《DSP控制器实用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 谢拴勤主编.《DSP控制器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 三(10分) 1、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明确基2 DIT—FFT算法及基2 DIF—FFT算法思想、运算量及特点,掌握分解流图绘制。 2、无限冲击响应(IIR)数字滤波器设计:明确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及双线性变换法的原理,掌握基于双线性变换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参考书目: 高西全,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大气科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气科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6 一、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气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诚挚合作的精神;服从祖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 2.掌握扎实的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熟练地应用大气科学的基本研究技术和方法从事大气科学业务和科学研究等技术工作;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与先进的仪器设备;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和写作能力,通过国家6 级外语等级考试;能独立胜任大气科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业务以及技术管理工作。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适当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但须按有关规定,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原则上提前或延期毕业时间不超过1 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 年。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 1.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有关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而成,既是气象科学中应用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农业科学重要基础学科之一。重要研究领域包括:(1)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模拟技术研究;(2)作物高产栽培的农田小气候研究; (3)作物 对UV-B增加的适应性机制的研究;(4)设施农业的环境调控技术研究。 2. 应用气候学 应用气候学是将气候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生态及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重要研究领域包括:(1)研究历史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2)研究过去气候变化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农业、草地和牧业生产的影响;(3)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估算;(4)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化减缓、农林业碳排放交易、气候变化影响与农业适应技术研究、农业生态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制定课程培养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2016级硕士研究生制定课程培养计划及有关事项的 通知 2016级硕士研究生于8月27日报到入学,9月5日开始上课,为做好入学后的教学安排工作,现将2016级硕士研究生制定课程培养计划及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关于培养计划的制定 1.2016级硕士生培养计划(包括课程计划和论文计划),根据2016年8月修订的《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和《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以下简称《目录及简介》),电子版具体内容见研究生院主页,由硕士生征求导师意见后制定。 2.硕士生的课程计划,要求在入学后7天内制定完毕(9月2日9:00系统关闭,届时培养计划将不能提交)。3.硕士生的论文计划,在完成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的基础上制定。硕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一般要求在完成课程计划中全部课程的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之后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工作最迟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二、关于课程安排 由于新老校区的运行问题,原则上不允许跨校区选课。 1.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导师应充分考虑硕士研究生本人的专业基础和具体情况,使列入课程计划的所有课程均能按计划完成。凡列入课程计划表中的所有课程均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必修课为学科培养方案中的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一经选定,一般不允许更改。 2.按培养方案要求,每位硕士生应完成的课程学分为27~3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公共课(6学分,必修)、基础理论课(至少必选5~6学分)、专业基础课(至少必选6学分)三部分课程学分合计17个学分,选修专业课(至少必选10学分) 上述四部分课程均必须填入到学位课程计划表中。 3.课程计划所选课程应在第三学期末全部修完。 4.关于外语课程: (1)关于基础外语课程的免修、免考申请(以英语为例,其他语种参照执行)。 基础英语课程:3个学分。凡入学前三年内(2013.6-2016.6)参加过TOEFL考试成绩在72(满分120)分以上者;入学前三年内参加过国家英语六级统考成绩(425分)合格者;入学前三年内参加过GRE考试成绩204分(满分340)以上合格者;免修免考者必须经导师同意后在系统上办理免修手续,将英语六级证书扫描电子版上传网上提交,并于9月2日上午9点以前带英语六级证书原件、复印件(A4)到所在学院交研究生教学秘书,英语六级证书复印件由学院统一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审核、备案。 免修:免修第一、二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 免考:免考第一、二学期末基础英语课程考试; 免修免考基础英语者的英语成绩,将以通过六级的英语成绩用确定的公式直接换算计入; 硕士生入学后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并取得证书的以及在硕士生开课之后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并取得证书的,研究生院均不再办理免修免考; 办理免修免考的英语课程,在开学做课程培养计划时,必须列入课程计划中予以注册,课程代码为M16G12004,以便登入成绩。 (2)关于《英语写作与口语》课程,3个学分,课号:M16G12009 《英语写作与口语》是为进一步提高硕士生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为快班英语课程,由外教授课), 供基础英语免修免考者选学(可选可不选),与申请基础英语免修免考同时办理。该课与基础英语课程无关,学分不计入最低总学分中。如选修该课程,必须在课程计划中进行注册,培养计划一经复核备案之后不再办理《英语写作与口语》课程的增加与取消申请。

学术型研究生

学术型研究生 硕士是一个介於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位型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一个分支,与专业硕士相对应。学术型研究生接收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 目录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学术型研究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学术研究生的优势与劣势 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毕业典礼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