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论文

环境学概论论文
环境学概论论文

标题: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污染-----------------------------------------9

摘要:

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好好爱护,能源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能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和战略问题。全球变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已经对全球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应该制定一些措施防止问题变坏。

关键字:全球变暖水污染大气污染资源

前言: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源利用问题、水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等随之而来,中国的能源开发利用问题比较大。为此,本文将从“水污染”、“能源利用”、“大气问题”等着手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讨论,并对中国现阶段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4]魏正明. 水危机——寻找解决淡水污染的方案[J]. 上海环境科学,2003,01:5.

[5]迟凤玲. 浅淡水污染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5:14-16.

[6]尚立照. 风力发电对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01:3-5.

[7]杨贵本杨丽丽. 我国淡水污染问题必须加大力度解决[N]. 延安日报,2007-03-12002.

[4]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世界矿产资源年评. 2003'--'2004.北京:地质出版社

[5]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中国矿产资源主要矿种开发利用水平与政策建议.2002,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6]曹异生.2005.中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再生利用的现状。中国金属通报,第31期

[7]张德明,杜国银。2001。矿山二次资源利用与法制建设问题探索.中国矿业.V0L.10,No.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5).2005,北京:地质出版社

1 内容简介

《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的两位作者,芭芭拉·沃德是一位经济学家,勒内·杜博斯是一位生物学家,他们广博的知识背景使他们能够胜任编写《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这样的工作。不仅如此,正像大会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先生所说,他们还应该被看成是一项合作事业的创造性组织者,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是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完成的。

书中不仅论及最明显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将污染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工艺技术影响、发展不平衡,以及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困境等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环境问题。

书中始终将环境与发展结合在一起论述,在谈到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时,作者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政府,还应该注意到发达国家对抗污染设计和技术上的发展,对那些效果好、花钱少的方法,通过法令或合同使所有国内外新投资者采用这些技术……经过仔细的计划工作,当前的一部分工业增长可以绕过工业化污染的原始阶段,而把新工艺设备纳入最初的整体设计之中”。《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对环境及相关问题的看法是在归纳、总结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 编辑推荐

《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是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为这次大会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虽说是一份非正式报告,但却起了基调报告的作用,其中的许多观点被会议采纳,并写入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因此,《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是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

3 媒体推荐

书评

还是一个研究笺时候,我读到这本书。它令人惊恐,富于挑战。它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我必须在我的一生中试着做些什么,以便帮助他人理解和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美)戴安娜·里弗曼

这本小书概括了地球行星的生物圈概念,以及它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一个庞大的国际性的专家通信小组为准备此事做出了贡献。它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基调报告。——(美)林顿·卡德威尔

4作者简介

作者:(美)芭芭拉·沃德(美)勒内·杜博斯译者:《国外公害丛书》编委会

芭芭拉·沃德,经济学家,著述甚多,其作品有《改变世界的五种理想》、《印度和西方》、《富国与贫国》、《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以及《高低不平的世界》等。沃德女士是哥伦比亚大学艾伯特·施韦策“国际经济发展”讲座的教授。她丈夫罗伯特·杰克逊爵士是经济学家,

联合国发展规划的高级顾问。

勒内·杜博斯,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和实验病理学家,又因富于著述而成为著名的学人文学家,其主要代表作品有《人类适应性》、《人类、医学和环境》、《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等。后者使他于1969年获得了普利策奖。他的另外两部著作——《理智的觉醒》和《内心的上帝》也于1972年问世。他在洛克菲勒大学任职44年,1971年退休,但继续从事写作和讲学工作。

5目录

序英文版序前言

第一篇地球是一个整体

1.我们所继承的世界

人类创造了自已

革新的开始

早期的文明

历史的转折点

2.未曾料想到的秩序

新的知识

能量与测量

从商业到工业

繁荣的代价

消费者的革命

国家与市场

第二篇科学的一致性

3.能量与物质

4.生命的起源

5.脆弱的平衡

第三篇发达国家的问题6.发展的差异

7.污染的代价

市场价格与社会费用

空气污染

杀虫剂的问题

水的污染

8.人类对土地的利用问题废弃物问题

关于城市发展的一些事实城市中心

郊区

农村

原野

9.资源的平衡

计算的困难性

发达国家的人口

对资源所加的压力

能量的计算式

普罗米修斯之火

谁来承担费用

生活的质量标准

第四篇发展中国家的问题10.发展的现状

先天不足

人口的压力

11.发展经济的策略

“绿色革命”

农业与就业

工业--就业与污染

动员一切资源

12.人类定居地问题

第五篇地球上的秩序13.共同享有的生物圈

空气和气候

海洋

14.在技术圈中共存15.人类生存的战略

知识的必要性

国家主权和决策问题

人类的生存

附录

索引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给人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②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

③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④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⑤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

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大气污染的防治

从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分祈,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一)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开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碳、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化石能源开采使用的环境问题,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技术

(三)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护大气环境 1、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1)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

2、做好大气环境规划,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3、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4、发展绿色植物,增强自净能力

(四)加强大气管理

大气环境管理就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规划,从宏观上、战略上、总体上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法律是环境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以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的方式来管理环境。为了实现大气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我国先后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工业锅炉烟尘排放标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一系列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大气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水污染防治

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水污染的重点是控制废水排放,除了控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这些点污染源的排放,对因雨水冲刷将大气或土壤中的污染物带入水体这类面污染源也应积极设法治理。

1、控制水污染的方法

(1)改革或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质(2)重复利用废水,使废水排放量减到最低水平(3)回收废水中有用物质(4)加强对水体及污染源的监测(5)充分利用水体的净化能力

2、水污染的控制措施

防治水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控制措施。(1)坚持有法必依,

尤其要做到“三同时”和限期治理(2)推行清洁生产

(3)坚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结合(4)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5)在生产和生活中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3、水污染的控制技术

现代控制水污染的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四大类。(1)物理技术(2)化学技术(3)物理化学技术(4)生物技术

展望:

从国际发展趋势与目前水平来衡量,就总体而论,我国环境化学的研究,无论从方法、技术上,还是研究思路上大多缺乏独创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对热点环境问题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需求。在分支学科与研究的内容上发展也不平衡,缺乏连贯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在环境化学过程研究中对化学污染物的外观表征研究得较多,而在复合污染的界面反应过程动力学,污染机制及其效应方面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从分子水平上对污染物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在环境分析化学方面,虽然建立与发展了较为完备的常规分析测试方法,但对于环境样品的形态、结构与中间产物、同族体等的分离与测定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在污染物的现场测试、实时测定等方面尚缺少有效的方法与仪器。

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与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跨世纪的环境化学任重道远。无论是控制或防治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还是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环境化学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环境监测,大气复合污染的化学机制、污染评价与防止对策,水体中复合污染及土壤多介质污染机制研究,有毒化学品生态效应及危险性评价,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筛选,污染控制原理,环境修复技术等诸多领域,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与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分支学科都面临着挑战与良好的发展机遇。

全球气候变暖

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 16 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调查表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20 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 23.7%。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2.51 吨,约占全球总量的13.9%。

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 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自然因素

1.全球正在处于温暖期。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中国资源现状可以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一从中国的历史和资源应用的效果来看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二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从单位的GDP能耗来说,我们从1980年到2000年,单位GDP 能耗明显下降。20年期间,我们累计下降64%,而世界同期的平均水平是下降了19%,OECD 国家下降20%,也就是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取得了明显结果。但是,从2002年开始,单位GDP能耗出现上升。

我们来说一下万元GDP的用水量。在1980年的时候,万元GDP的用水量是9800立方米,到了2004年我们的万元GDP用水量只有448立方米,下降的非常的明显。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引起用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用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3年农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的比重由1980年的83%下降到了64%,用水结构发生的明显的变化。第二,从工业用水来看,实现增产不增水。特别是在1999年到2002年期间,工业用水量是零增长,尽管这个期间工业增加值增长很快。

从上面一组数据可以支持刚才我说第一个结论,从历史来看,中国的资源利用有明确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挑战依然严峻。主要的问题概括下来有三点:

第一个问题,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八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了40%以上,而这个八个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GDP能效的73%;第二个例子,我们的粮食作物平

均水分生产率,一立方米产多少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我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个百分点。另外,我们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比如建筑节能、建筑高能耗问题十分突出。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2~3倍。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初期发展中,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再改变现在所付出的代价和难度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问题,近年来的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刚才谈到能源的密度,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了增长。也就是说,在2002年的时候一直到现在,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的速度,在1980年—2000年的时候,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不到0.5,现在超过1。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从2000年开始就大于1,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资源总量是居世界第三位置,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中国的淡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的淡水资源量将会越来越少,我们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列入严重缺水国家。从2002年开始为什么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快于GDP,最重要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发生了一些明确的变化。

大家可以看到,重工业的比重前些年快速增长,到2004年重工业已经超过6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63%,63%中近3/4是来自于重工业。从主要高耗能产品的单耗来看,产品能耗不是提高了,而是在逐渐下降,产品的能源消耗还是在提高。因此,近几年造成资源需求快速造成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结构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因此,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改变这样偏离资源节约方式轨道的发展方式,要在经济结构上做大文章。

第三个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目前已经存在着环境“透支”,以二氧化硫为例如果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都能够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硫空气质量应该在1200万吨左右,我们去年已经超过了2000万吨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预计2020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达到3100万吨~3900万吨。环境约束非常明显,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怎么办?中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带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控制人口、环境保护一道作为新时期基本国策。并把这样原则体现在政府各项工作当中,包括政府规划、产业政策、标准等等方面。

另外,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紧紧抓住转变经济的方式、调整经济的结构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的环节。造成近几年能源和资源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结构性的问题,经济增长要从主要依靠资源的投入转向提高资源效用,要尽最大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角度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的体系。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1/3的服务业是严重偏离的。

第二,建立资源能源审计制度,要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新的社会性管制制度。也就是说,要从能源、资源、环保这些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的标准和制度,对高耗能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社会要实行强制淘汰。对于重点耗能产品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我们还要倡导资源节约的消费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和交通比例将快速增长,工业比例将会下降到17%,建筑将增长到20%,交通增长到17%,也就是说,像现在居民消费结构方面,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建立一个经济机制来形成长效的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要改变价格结构,资源的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和供求关系。

从我们研究的情况看,目前能源和资源的价格比较刚性,缺乏灵活性,并没有发挥价格机制和调节供需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价格的结构来看,要形成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替代能源发展,替代技术发展比价关系,比如说风能的发展,还有是财税政策,要制定鼓励节约

的财税政策,制定限制和奢侈浪费的税制政策。现在正在酝酿循环经济法,已经出台的能源节约法需要进一步的修订,特别是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对于标准,特别是一些强制性的标准,政府应该采取更为严格的资源节约能效方面的强行标准,对于汽车燃油标准今年7月1号就要实施,汽车百公里的油耗必须达到多少公里,对于多少的车重就有不同的标准。像类似的评价,我想应该花大力气制定。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推动技术进步,要鼓励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是建设资源性社会一个重要的保证,应该是在国家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当中,节约能源应该放在重要的规划当中。特别是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政府采购节能、节约资源产品,为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好的政策环境。

最后,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公众资源忧患的意识、资源节约的意识。在全社会多层次上形成资源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环境科学导论课题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 专题论文 论题:环境问题 题目: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专业:生物工程 班级:01 学生姓名:丁武斌 学号:1106020104 2014年5月7日

目录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1) 一、引言 (1) 二、雾霾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2.1、什么是雾和霾 (2) 2.2、雾霾的组成 (3) 三、雾霾形成的原因 (3) 四、雾霾的危害 (5) 五、雾霾的治理 (6) 六、个人如何应对灰霾 (7) 七、结论 (7)

关于雾霾天气的污染问题——以武汉为例 丁武斌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生物工程01班,110602010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武汉乃至全国关注较多的“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危害,预防措施。 关键字:雾霾;雾霾天气;雾霾成因;防治;环境污染;雾霾危害、预防; 一、引言 武汉市从2012年6月11日开始一周内出现两起严重灰霾天气。从2013年1月8日起武汉开始出现雾霾天气,雾霾来势凶猛,整个武汉三镇都被浓雾笼罩,空气达到重度污染。受雾霾和大风影响,汽渡、轮渡出现短时停航,长江江面能见度不足500米。据了解武汉雾霾天气已持续10天为新世纪以来最长,等到21日才终结。2014年1月,武汉市雾霾天气应急处置专项应急委员会决定,发布雾霾天气黄色预警,据了解此次是我市今年首次启动雾霾黄色预警,也是史上第三次同时启动应急预案三级响应。武汉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污染状况,出现了1天轻度污染、1天中度污染、5天重度污染、1天严重污染,特别是1月6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出现重度污染及以上污染水平。 雾霾天气的元凶是PM2.5,下面是世界各国的PM2.5标准:

环境学概论论文(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XXX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0级,北京100044) 摘要本文浅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从形成与特点等方面浅析地下水资源被工农业及城市广泛利用的缘由,叙述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一些不良环境问题这一现状,最后从法律和技术等角度提出一些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特点利用保护 作为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下水,由于其分布广泛,水质良好,便于利用等特点被人类广泛利用。地下水可以说是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但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城市缺水现象尤为严重。地下水作为人们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应引起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 1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特点 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海洋和江河湖泊中的水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圈中成为大气水,大气水在重力作用下以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的形式落回到地球表面。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进入土壤中和岩体里,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存储和运移在地表下的土体孔隙、岩体空隙和裂隙之中,它们在重力作用下,从陆地向海洋运动。在地形低洼处,地下水会喷出成泉水、聚流成江河、汇集成湖泊,进而形成地表水。然而,绝大部分地下水,依然在地表下默默地向海洋进军,最终回归大海,完成自身的循环。 地下水资源的主要特点[1]:水质良好,不易遭受污染,是饮用和生活用水理想的水源;流量比较稳定,在干旱季节有一定的调蓄能力;水温变化小,并可调节蓄能,冬灌夏用或夏灌冬用;就地利用,修建取水工程投资少、周期短、速度快。因而,在我国的国土开发、农林业、畜牧业及重要工业基地的兴建及城市发展中皆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2]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地下水的年开采量约为5 500亿立方米,其中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分别约为l135亿立方米、760亿立方米、138亿立方米和27亿立方米;到了20世纪末,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已经超过7500亿立方米;近3O年中,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以印度和中国的增长量最大。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约为767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国水资源利用总量的16%。在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已成为主要供水水源,北方l7省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达660亿立方米每年,约占全国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87%,北方地区总用水量的3O%;其中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开采量为236亿立方米每年,占全区水资源利用总量的5O%以上。全国l81个大中城市中,33%的城市以地下水供水为主,22%的城市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兼用,其余城市则以地表水为主。华北27个主要城市中,地下水供水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促使人们不断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层在不断加深,开采范围持续扩展,甚至是超量开采。这种开采方式,在水文地质学界被称为“掠夺式开采”。近几十年来,超采地下水资源已经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生态退化、土壤沙漠化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在我国西部的许多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大量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新疆,由于超采地下水,天山北坡和吐哈盆地绿洲边缘植被严重退化,一些片状的沙漠呈现合拢之势。因此,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到达不得不节制的地步,国家和有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加大管理和保护力度。 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 存在的问题 贾跃华 土木21班2120702010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 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 涵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 “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 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人居环境出现种种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聚居的类型和规模缺乏统一的认识,常常出现概念上的混乱”。同时,现代人居环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层次人居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广泛,甚至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独立的人居环境单元已不复存在,人类生活在一个完整的世界人居环境体系中。 1.4从学科构成看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为核心的多学科群组,其外围学科涉及地理、环境、生态、哲学、艺术、民俗、历史、土木、心理、社会、经济、交通等领域,内容包含人类社会各个方面。 1.5从方法论思维看 人居环境科学不同于传统的多学科协作,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更不

环境学论文

室内空气污染 摘要:室内污染的空气中可检出300多种污染物, 室内有害气体浓度可高出室外数十倍, 人体所患疾病中68%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室内”主要指住宅居室内部环境, 但从广义上已经包括了室内办公场所和各种室内公共场所, 人一生中有2 /3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开展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 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装修装饰后室内空气污染、居室尘螨、大气细颗粒物( PM2. 5 )等对人体健康危害非常大。 关键词:空气、来源、污染、危害、 1、室内常见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顾名思义,室内空气污染就是指人类经常活动的住宅、学校、办公室,以及车站候车室、剧院公共场所等的环境污染。据专家调查表明,现代人类平均有90%的时间是在这些生活、工作和娱乐场所度过的,65%的时间则是在家里度过,而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出2至5倍。此外,国际环保专家已经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之后第三大空气污染问题。由此可见,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是人体健康的巨大威胁者,正在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室内空气污染是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一些弱势群体如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一些慢性病人更具威胁性。基于室内空气污染危害如此之大,有必要对室内空气污染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论述,并且找到具体解决办法。 室内常见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 PM10 )等。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日益改善, 室内装修装饰和空调设备的广泛使用, 使室内密闭空间空气恶化, 病态建筑症候群( SBS)的出现, 使得甲醛、室内尘螨以及大气细颗粒物( PM 2. 5 )等成为室内常见的污染物, 逐渐成为环境卫生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甲醛、苯、氨以及三氯乙烯等。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装修污染主要源于各种涂料、胶粘剂、人造地板、壁纸、地砖、油漆等装饰、装修材料。 1. 1 甲醛 1.1.1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 它不仅大量存在于多种装饰材 料中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 也可来自建筑材料。调查表明装修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与装修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2, 3] 。装修居室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制作的家具和人造复合木地板 , 人造板多是采用甲醛系胶粘剂与木质材料复合加工而成的产品, 含有大量的甲。据调查显示装修后0. 5个月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明显高于装修完工的当天, 这说明甲醛的散发不是简单地和时间成反比, 它也和室温、湿度有关, 温度升高、湿度增大, 空气中甲醛浓度相应有所上升。甲醛的污染状态呈现伴随装修建成使用时间的推移较长时间持续存在, 并随温度改变呈逐年螺旋样下降趋势。 1.1.2食品加工具有造成室内空气甲醛超标的可能性。据研究检测结果表

环境科学导论09级关键知识点-201012

环境科学导论10级考试题 Ch1绪论 Ch2生态学绪论 Ch3人口问题与环境 Ch4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h5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Ch6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Ch7生物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 Ch8能源、粮食与环境 Ch9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与对策 Ch10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 一、选择题: Ch1 1、人类的环境以人类为( A ),就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环境,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部分。 A.中心事物B.社会环境C.生物环境D.研究重点 2、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就是通常所称的( D )。A.中心事物B.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D.自然界 3、水俣病的成因是人由于食用鱼、贝,而使机体中富集了( D )。 A.镉B.多氯联苯C.砷化合物D.甲基汞 4、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 D )。 A.Zn B.Hg C.Pb D.Cd 5、下列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 A.海啸B.全球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水旱灾害 6、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环境要素中( C )。 A.环境要素的平均状况B.最优状态的要素C.最差状态的要素D.环境诸要素的总和 Ch2 7、种群是指某特定时间,栖居在某个自然区域内的( C )的组合。 A.不同个体B.生物群落C.同种个体D.生态位 8、群落是指不同种的( B )有规律的集合体。 A.细菌B.种群C.食物链D.动物 9、一个营养级上生存的生物量有一个极限,它取决于( A )的数量。这个事实适用于人类。因而人类应该限制自己的数量。 A.前一个营养级B.下一个营养级C.生态效率D.分解率 10、某些有毒物质在沿( A )传递过程中其毒物沿营养级增高而富集,毒性增强。许多公害病就是这样引起的。 A.食物链B.生态系统C.生态位D.生态金字塔 11、生产者能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制造成( A ),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其他生物类群及人类的需要。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浅谈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能动141506123 田厚众 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署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并于1992年6月被发表在《里约热内卢宣言》上, 从那以后人类开始把减轻地球环境负荷作为共同的努力目标。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发展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是人们长期以来单纯的经济发展观, 导致了地球环境的全方位污染与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统计的结果也表明, 化学工业为最大的有害物质释放工业, 超过排在前10名的其他个行业的总和,因此,可持续发展是化学工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化学工业 正文: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得以迅猛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在目前却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困难重重,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不够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尚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2)人口总量庞大,人口素质较低。到本世界中叶,我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

龄人口高峰将接踵而至,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资源短缺,人均资源明显不足。(4)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极为严重。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中城市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全国流失面积已达3.6亿公倾,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并且仍在继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草原沙化面积仍在快速扩散。七大水系污染严重。事实证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子孙后代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当前我国经济要想保持高度持续增长,必须审时度势,立足现实,找准问题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化学工业的概况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包括基本化学工业和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

环境科学导论期末复习

环境科学导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的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中,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八大公害事件及其主要污染物 ①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硫氧化物—2和3烟雾的混合物,空气中的金属氧化颗粒 2、3金属元素即硫酸盐类气溶胶 ③伦敦烟雾事件: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作用下生成3及硫酸和硫酸盐气溶胶 ④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及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的二次污染

⑤水俣事件:甲基汞 ⑥富山事件(骨痛病):镉 ⑦四日哮喘事件:2、煤尘重金属粉尘 ⑧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4、全球性三大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酸雨沉降、臭氧层空洞 第三章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暖层、电离层)、逸散层 2、大气的组成:大气是一个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组成的稳定性可以分为恒定的、可变的和不定的三种组分。 恒定组分:氮78.09%、氧20.95%、氩0.93%; 可变的组分:二氧化碳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为

0-4%以下 不定组分:尘埃、硫、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及恶臭气体 3、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4、环境本底值——环境要素在未受污染情况下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大气环境本底值——未受人类影响下的大气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5、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2、、、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大气污染源: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包括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环境学导论》课程论文 题目: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自来水安全问题 姓名:XXX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班级:2012级师范四班 学号:22201X3180111XX 教师:张美华 成绩: 2014 年12月30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1我国自来水的历史及现状 (3) 1.1 我国自来水的历史 (3) 1.2 我国自来水的现状 (4) 2我国自来水的水源地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估 (4) 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安全性评估 (4) 3.1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 (4) 3.1.1絮凝 (5) 3.1.2沉淀处理 (5) 3.1.3过滤处理 (5) 3.1.4滤后消毒处理 (5) 3.2传统自来水生产工艺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5) 3.3我国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安全性评估 (6) 4我国自来水的运输过程及其安全性评价 (6) 4.1我国自来水的水管老化问题 (6) 4.2我国自来水的二次供水问题 (6) 5我国自来水安全性总评 (7) 参考文献 (7)

从生产流程及运输过程角度看中国的自来水安全问题 韦聪聪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2级地理科学师范四班 222012318011145)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自来水这一方便、快捷的城市用水方式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从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在享受自来水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因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带来的自来水水源地污染、自来水厂生产工艺老化而带来的无法彻底消除有毒物质以及因为二次供水疏于监管而带来的自来水运输过程污染等等的问题。本文意在评估自来水从水源地到用户家里的一系列的过程,进而对中国的自来水安全进行定性描述,为大家的生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来水;生产流程;运输过程;安全性 1我国自来水的历史及现状 1.1 我国自来水的历史 我国的自来水事业发端于清朝末年的首都北京,在慈禧太后支持下中国有了第一条自来水的生产、运输、使用线路。光绪34年(1908年)3月18日,农工商部大臣上书慈禧太后,请求修建京师自来水厂,并且在奏疏中陈述了京师自来水厂对于卫生、消防事业的好处。农工商部大臣的奏疏还推荐在直隶办工艺厂,效益很好,对经商之道很熟悉,在商界很有名望的商界大亨周学熙负责筹办京师自来水厂。不到十日,慈禧太后就应允了。不久,农工商部再次上奏折,请示筹办京师自来水公司的“大概办法”。办法很快被批准,公司性质为“官督商办”,公司名称为“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任命周学熙为公司总理。从此,我国的近代水务事业正式起步,到如今,中国的自来水事业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① ①李勇. 中国自来水产业运营模式与政府规制[D].山东大学,2007.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环境科学概论 班级:体育11-1 姓名:黄思桦 日期:2013年4月24日

浅谈大气污染物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变化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大气圈中某些原有成分或者向大气中排放某种物质达到足够浓度、存在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对人体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造成危害。由此可见,所谓大气污染的核心在于大气与人类共存的关系上,人类是大气污染源的始作俑者,也是大气污染的所带来危害的受用者。 由于大气所特有的物理性质,使得大气污染对其他污染物相比更为普遍,所造成的危害涉及范围更为广泛,所以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经济发展带动人类文明进步,但经济发展的背后带来的还有大量的污染物,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当今的时代开始关注大气污染,开始为我们那些年的飞速发展还债。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中排入大气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大气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有100种以上,其中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危害较严重的有害颗粒、二氧化碳和飘尘不断增加而造成跨国界的酸性降雨和温室气体效应。 就污染范围而言,大气污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局部地区大地污染、涉及一个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涉及更广域的大气污染以及从全球范围内考虑的全球性大气污染。

《2011年中国环境公报》指出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严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严重。 空气质量方面,《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在受到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63.5%,其中有112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2010年公报中,全国471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3.6%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79.2%的城市达到二级标准,15.5%的城市达到三级标准,1.7%的城市劣于三级标准。全国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5%,略高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达标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3%,二级标准的占78.4%,三级标准的占16.5%,劣于三级标准的占 1.8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5.0%,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94.9%,无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 2010年二氧化硫浓度分级城市比例 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86.2%的城市达到一级标准。重点城市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0.9%,达到二级标准的占72.6%,达到三级标准的占25.6%,劣于三级标准的占0.9%。与上

环境科学导论论文

得分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 姓名学号 院系班级 任课教师

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本文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主要介绍其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内容为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一些解决方略,以此来表明部分环境现状,并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再从一些调查数据描述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提出我国公众在环保意识上的不足。最后,再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温室效应、;因素;现状;影响;公众环境意识;对策。 1.前言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得了空前规模上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明智的体现出来,就会给人类带来开发的利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机会。如果使用不当或过于轻率,就会给人类自身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目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及环境等热门话题,其实质就是反映了人类与环境间的不协调,从而出现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矛盾。 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在此我仅从第二环境问题进行阐述——而在众多的次生环境问题中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就当前来看,全球变暖等大气问题也连连被拿上了桌面,足见大气问题在人们心中的重视程度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就以温室效应为切入点对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行阐述。 2.温室效应介绍 形成原因: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环境科学论文

环境科学论文 两种总磷测定方法的比较 摘要:采用氯化亚锡还原法测定水中的总磷,与抗坏血酸还原法比较,显色时间短,灵敏度高,且氯化亚锡甘油溶液保质期长,更适宜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关键词:总磷抗坏血酸氯化亚锡甘油 1、前言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之一,是天然水体的主要营养物质。最近中国农科院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氮、磷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水质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受到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富营养化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造成溶解氧的失衡,对水生动物有害,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随时检测水体中磷含量,监管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用水科学合理排放,是水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在磷含量的测定方法多采用钼蓝比色法,在酸性溶液中用过硫酸钾分解,将聚磷酸盐和有机膦转化为正磷酸盐;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的磷钼杂多酸,再用抗坏血酸或氯化亚锡还原成磷钼蓝,用分光光度计在710nm 处比色。 2、实验方法 A:取10.00mL试样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1+35)稀硫酸溶液和 5.00mL过硫酸钾溶液,用水调整锥形瓶中溶液体积至25mL,置于可调电炉上缓缓加热煮沸15min至溶液接近蒸干为止;取下后冷却至室温,定量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钼酸铵和3.0mL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然后在室温下放置10min,在分光光度计710nm处,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试剂为空白,测其吸光度。 B:取10.00mL试样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1+35)稀硫酸溶液和 5.00mL过硫酸钾溶液,用水调整锥形瓶中溶液体积至25mL,置于可调电炉上缓缓加热煮沸15min至溶液接近蒸干为止;

环境学导论复习重点

环境---以围绕着人类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总和。 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 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因素。 具有最小限制性、等值性、整体性、相互依存性等属性。 2、各环境要素的组成1)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无机环境:气、水、土、光、热、 声等;--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 2)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3)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政治、经济、文化 3、环境质量---环境的优劣程度,环境价值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之间的适宜程度。 4、环境的空间类型--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5、环境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稳定性、资源、纳污能力)、环境容量、环境自 净力、不可逆性、滞后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6、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狭义:只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平衡 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1)马斯河各烟雾事件,发生于1930年比利时马斯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的粉尘,一周内近60人死亡,千人呼吸系统疾病。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由于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3)多诺拉烟雾事件,发生于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由于大气严重污染,有5900多人患病,17人死亡。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先后死亡1万多人。 5)四日市事件,发生于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废气严重污染大气,许多居民患上哮喘病,多人死亡。 6)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7)富山痛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化和稻米而中毒,死亡一百多人。 8)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一、生态学基础 7、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命 系统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大气、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机质等。 8、生态系统的结构--形态结构空间、时间;营养结构 11、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以及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如果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程渊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08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 摘要:现代农业中,最常用的化肥是无机肥料,这些肥料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就是化肥。化肥一般包含一种或多种植物所需要的营养,比一般自然肥料的营养要高。故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作用。本文阐述了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与环境污染,以及化肥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化肥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化肥,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关调查表明化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一、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35%。每年有大量肥份流入水体,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造成江河湖及地下水源的污染:农田径流带入地表水体的氮占人类活动排入水体氮的51%,这些江河湖水域中氨氮和硝酸盐都是主要污染物,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造成地下水污染。 2.威胁近海生物:大量氮肥流失为"赤潮生物"的迅猛增殖提供了丰富的氮营养条件,已成为赤潮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3.影响人类健康:人或牲畜食用大量含有硝酸盐的植物后,导致高铁血红素白血症,使人们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工作能力下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状,严重的还危及生命。饮用水、食物中硝酸盐超过一定含量,人食用后会受到很大毒害。 4.破坏土壤结构:长期大量地使用氮肥特别是大量施用铵肥,使土壤逐渐酸化,板结普遍严重。一些地处热带的农田长期大量施用氮肥而不用有机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最终丧失了农业耕种价值。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处理现状专业班级:2010环工二班学号:P102014029 姓名:黄佑平 摘要:通过目前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现状,分析不同种类废弃物处理技术及利用的方法。本文就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产生途径,对环境的影响,探讨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利用和控制。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与处置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人类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也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的固体废物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已逾l00亿吨,人均垃圾产生量达2吨左右。在我国,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产生l00t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工业垃圾,日垃圾产生量不低于1500吨。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指出: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它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污泥等。这里的废物是指某一物质在特定利用过程中,或某些性能已经没有使用价值,而并非指某一物质的一切使用过程或一切性能都没有使用价值。因此,废物住往只是相对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一个企业或部门被丢弃不用的东西,转移到另一个企业或部门则可能变为有用的资源;在一段时间被认为没用的废物,在另一段时间里则可能成为有用的资源。但是,这些被丢弃不用的废物在未找到新的用途之前,它们仍属于废物之列。因此,废物常常被看作是“放错地点的原料”。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废物的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无机废物和有机废物;按废物的来源,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为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也可根据固体废物的理化性质将其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有毒有害固体废物三大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废废物分为:①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污泥和矿石等固体废物;②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③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危险特性主要指毒性、易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导论课论文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导论》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201年月日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导论课论文 摘要能源与环境工程学导论对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了大概的介绍,使我 们对相关的本科专业内涵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帮助我们形成较系统的专业认识。本文为对课程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能源与环境工程课程总结课程感受 1.专业现状及前景 习近平在十九大中表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1]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结构不断改变,石油逐渐被天然气和核能取代。 与世界能源相比,我国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结构性矛盾突出,而且因此造成了燃煤污染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环境代价高。同时,传统能源面临着资源枯竭,污染严重的严峻问题,但其在世界和我国能源结构中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该形式在未来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由此可见,能源与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能源与环境专业在将来会有着可观的前景。 2. 课程总结:能源与环境工程学的应用 2.1燃煤发电技术 高效、清洁的 IGCC 发电技术:IGCC发电技术是指将煤炭、生物质、石油焦、重渣油等多种含碳燃料进行气化,将得到的合成气净化后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发电技术。它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气化炉、空分装置、煤气净化设备等;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系统。IGCC 发电技术是未来煤炭能源系统的基础,对提高我国能源自给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目前,我国IGCC发展方兴未艾,任重道远。 2.2 新能源发电技术 2.2.1太阳能 目前成熟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有太阳能光热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2 种。前者是利用光学系统聚集太阳辐射能,用以加热工质产生高温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后者是通过光电转换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3] 2.2.2 核能 核能包括重核的裂变能和轻核的聚变能。目前已经商用化的裂变能是热中子反应堆, 将要实现商用化的是快中子反应堆。将来聚变能一旦实现商用化 , 那将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洁净的核能。裂变能的核燃料在地壳和海洋中的储藏量,即使比较保守的估计,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因为一定规模的核动力应用而出现资源紧张的状况。而且,核电是各种能源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的发电方式。[4] 2.2.3 生物质能

环境与化学论文

课程名称: 环境与化学 论文题目: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系(部)名称: 教育科学系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本科 班级:小教本101班 姓名:张海燕 学号: 2010111655

化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摘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很大程度上看,环境问题与化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很多的环境污染都源于化学的不合理发展,化学领域的不科学管理。本文介绍了当今世界生活环境的现状及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对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问题化学发展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化学的发展也不例外。所以,化学发展为人类获得很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的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 大气污染 在大气污染方面,著名的有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特别是伦敦烟雾事件,其致死人数最多。这次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期间由于毒雾的影响,不仅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着大灯。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根据

环境学导论重点

环境科学 环境质量:指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指标。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自净:环境具有一定的迁移、扩散、同化和异化的能力,能通过自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使进入环境的污染物质或污染作用消失。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和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包括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部分学者认为包括景观多 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存在价值,备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形成超级杂草、超级病 毒; 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对生物链的破坏; 天然物种基因污染 转基因生物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致病性;抗药性;营养结构 失衡;基因武器 景观多样性:有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等方面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土壤 土壤污染:指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对土壤

动植物造成损害时的状况,称为土壤污染。 光化学降解:指农药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等能流的作用所引起分解的现象。 化学降解:指农药参与的水解和氧化等。 微生物降解:指农药在土壤中微生物参与下所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分解过程。 二恶英污染: 毒性: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毒性极大(包括210种化合物,毒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具有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损害肝脏和生殖系统。) 来源:生产含氯有机化学品、纸浆漂白、工业冶炼和垃圾焚烧等。 污染途径:通过食物链累积进入人体,其在脂肪中的高度溶解性能在体内蓄积,较难排出。 食品污染控制:要保障食品安全,进行全过程控制与管理,即“从田头到餐桌”。提 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要从农业生态环境、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控制。 固体废弃物 定义:日常生活中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危害: (1)占用大量土地:露天堆放或掩埋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是大量土地、农田被 侵占。 (2)对水体污染:严重污染水质,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缩小 江河、湖泊的有效面积,降低其排洪和灌溉的能力。 (3)对大气的污染:随风飘起的扬尘进入大气对大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堆放和焚 化过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毒气释放出来。例如,二噁英。 (4)对土壤的污染:固体废弃物及其渗出液和滤沥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性质和 土壤结构,并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响。 (5)传播疾病:含有有害气体并含有病原体,进入生态系统,传播疾病。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存在两重性,一个生产环节的废弃物可成为下一生产环节的原料。 物理环境污染 环境噪声污染:指噪声源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人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垃圾分类的现状及意义 摘要:垃圾分类,是将垃圾按可回收再使用和不可回收再使用的分类法为垃圾分类。人类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如果任意置之不理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垃圾分类有助于保护环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垃圾分类,意义,环境保护 一垃圾分类现状 1中国垃圾分类现状及主要处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有的垃圾处理厂只能进行一次粗略的分拣,由于量大物杂,难以分清,并且厂区内外臭气熏天,殃及周边居民、单位;由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拾荒匠,用锤砸火烧的土法把可卖的部分取下,把铅、镉、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二噁英等重金属、特殊污染物丢进了城市垃圾箱,其数量将成倍快速增长,这些不可能被一般垃圾处理厂或污水厂处理好的特殊垃圾,通过渗透、生物富集等作用,将对我国的土壤、水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国外的一些研究指出,未经过检查分类的垃圾收集会导致经济系统的衰退。可见,城市垃圾已成为公害。 我国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法,其中,

填埋是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对垃圾的成分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对垃圾的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 焚烧是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额收费、政府大量补贴、垃圾源头严格分类、垃圾热值较高的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减少85%;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但焚烧过程会产生粒状污染物,酸性等有毒气体,具有很强的致畸和致癌性。焚烧垃圾中当热值偏低时还需另外添加燃料,就可能产生更多的健康有害物质。而经过垃圾分类,在提高垃圾热值的同时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堆肥技术。废物中的有机质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借助各类微生物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经消化后最终成为适于农田使用的肥料。实行垃圾分类,将易腐烂、易降解的有机质分选出来制作有机肥料,将塑料袋、电池、有毒金属等分选出来进行特殊处理,不但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质量和堆肥效率,也将有效地减少由于混合垃圾堆肥造成的土壤二次污染进而减少甚至消除健康隐患,堆肥技术必将重新受到农民的欢迎。 填埋技术。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其优点在于投资少、处理量大、见效快;但占地面积大,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填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