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试题库

-辩证法试题及答案参考要点 一、名词解释 1.自然辩证法 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探索自然、研究改造自然的方法 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 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 关系。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3.系统 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4.可逆 是指一个物质系统由某一状态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能使该物 质系统回到原先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先过程对环境系统的所有影响,则原先那个过程我们就称其 为可逆过程;如果不存在一个可使系统与环境复原的过程,则原先那个过程我们就称其为不可逆过 程。 5.全球问题 即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全球范围的紧迫威胁,需要所有国家、民族和世界人民长 时期共同努力、协同解决的问题。 6.人类困境 所谓“人类困境”实质是在全球帝国时代,人类疯狂地追求物质增长导致各种全球问 题的大量产生,从而陷入同缠绕自身的问题复合体进行无穷搏斗,而且越陷越深、越来越看不到希 望的危机和状态。 7.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 它满足当代的需求, 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 8.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所作出的真实描述。科学 事实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9.科学观察 指人们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感官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对研究对象进行仔 细、认真的考察、感受客观事物提供的信息,获得科学事实或感性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假说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自 然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11.高技术产业化 就是高技术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扩散而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过程。包括 两方面内容:一是在高技术研发成果的基础上,直接生产新一代高新技术产品,逐渐发育并最终形 成新的产业即高技术产业的过程;二是各种高技术迅速广泛地渗透至传统经济部门,使传统经济部 门经济效益、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 12.公有主义 公有主义要求科学家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科学家对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具 有独占权,科学发现是“公共知识”的一部分,其他社会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学习和利用这种知识, 而不必向知识的生产者

付出任何代价。 13. “大科学” “大科学”是相对于“小科学”而言的。大科学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研究的问题具 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往往是多个科学技术问题交织在一起,研究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同时解决 诸多相互联系的科技问题;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有效的合作,科研管理和组织 是“大科学”中面临的重要任务;研究往往需要巨大的物资和资金投入。 14.自然观 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观点,即人们关于自然界如何存在和演化的根本观点。 15.人工自然 指在人类实践中被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 Ⅰ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 (生态环境) Ⅱ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工业产品等) ; ,这是人工自然的主体。 16.科技情报:凡在一定时间内为科研目的所需要的(或传递的)并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就是科技 情报。 17.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议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
1
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自然规律的一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18.科研机遇 指在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实验及其它研究工作中,由于偶然的机会,遇到或发现某 些出乎意料的自然现象,从而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导致科学理论或科学技术的新突破。 19.科学抽象 是指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已获取的科学事实及现象舍去其非本质的、表面的、 次要的、偶然的因素,抽取出其本质的、内在的、共同的、必然的东西,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个 别中把握一般,也即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科学概念, 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20.分类方法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其划分为具有一定 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逻辑方法。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分类方法可分为现象分类和本质 分类。一般分类都从现象分类开始,随实践的深入而发下到本质分类,从而反映出事物之间的规律 性。 二、填空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有四部分,即① ; ②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③ ④科学技术与社会 。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属于 门类。 3.自然界物质的普遍联系是以 方式存在的。 4. 根据弥漫学说,恒星的演化,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引力收缩阶段; ;红巨星阶段;脉冲阶段或 高密阶段。 5. 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6.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是 。 7.逻辑思维包括 逻辑思维和 逻辑思维两种形态。 8.科学理论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 组成的。 9. 根据逻辑分类, 一般

可把技术预测分为 预测、 归纳性预测和 。 10.系统科学方法起源于 等学科。 11.科学是知识体系和由知识所转化的 的统一。 12.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 的总和,是反映现代技术形象的科学界说。 13. 是系统方法的首要原则。 14. 因素在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中占据首要地位。 15.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包括两个层次的观点或看法: 一是 ; 二是 。 答案:1.自然界;科学与技术;2.哲学;3.系统;4.主序星阶段;5.实践;6.观察与实验; 7.形式;辩证;8.逻辑结论;9.类比性;演绎性;10.通讯工程以及运筹学;11.生产实践活动; 12.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13.整体性原则;14.经济;15.一是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的判断; 二是赖以进行这种判断的价值标准; 三、判断题 1.到 1895 年恩格斯逝世,他已完成了对《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 2.在非生命世界中,若干夸克结合在一起可以构成基本粒子;若干基本粒子通过强相互作用而构成 原子核。 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其对自然界的历史观思想。 4.电脑属于人工自然。 5.为保证观察的客观性,观察中不能渗透任何理论的因素。 6.假说也是社会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7.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社会性。
2
8.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就是把信息纯化、净化,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理论加工,从 而找出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9.科学作为社会组织的基础和核心是科学家队伍和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10.科学技术是一个封闭、孤立的系统。 1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 12.古代自然观的最大缺陷是形而上学性。 13.开近代自然科学研究之先河的事件是哥白尼 1453 年《天体运行论》的发表。 14.方法的本质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 15.科研选题时应符合科研主体需要原则。 16.观察已随着工具的进步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下降了。 17.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经营事业可以实现无废循环。 18.技术是一种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的总和,是天然自然物及其创造过程的统一。 19.横断学科中主要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以及非线性理论等等。 20.社会需要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1.错 2.3.4.对 5.6.错 7.8.9.对 15.错 16.错 17.对 18.错 19.对 20.对 10.错 11.对 12.错 13.对 14.对
四、列举题 1.近代科学发展对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冲击的自然科学事件。 ①星云说 ②地质渐变论 ③能

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④尿素的人工合成 ⑤细胞学说 ⑥生物 进化论 ⑦电磁场理论 ⑧元素周期律 2.物质的聚集方式。 ①固态――有固定体积和形状的一种物质形态。 ②液态――有一定体积而形状随容器改变的一种 物质形态。③气态――无一定体积和形状的一种物质形态。④场――与实物相对应的物质存在的一 种基本形态。⑤真空态――量子场处于能量最低时的状态。⑥等离子态――是由数目几乎相等的正 负离子所构成的一种物质形态。⑦超密态――指物质处于密度极大,压力极强时的一种存在形态。 3.恒星演化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①引力收缩阶段;②主序星阶段;③红巨星阶段;④高密星阶段; 4.科研选题的基本来源。 ①来自社会实践的需要。社会需要这方面的指导,说明它能解决问题,产生效益。 ②来自科学本身的需要,是科学本身发展的内有逻辑要求。 ③来自人类生活的其它需要。如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需要。 5.几种主要的逻辑思维方法 ①比较方法-是确定对象之间共同点和差异性的逻辑方法。 ②分类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将其划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 系的不同等级系统和逻辑方法。 ③类比方法-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 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的逻辑方法。 ④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事物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的方法。 其客 观基础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演绎是通过一般认识个别的思维方法。它是以一般原理为前提推出 关于个别事物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不可偏废。 ⑤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客观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各个要素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 法。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客观对象的各部分、各要素的认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
3
体认识的思维方法。两者作为认识方法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种双向反馈思维过程。 6.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真理性-即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全面性-即能够全面地说明特定领域、层次、过程或方面的所有现象。 ③系统性-即构成理论的各部分之间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并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 ④逻辑严密性-科学理论中的范畴和规律一般是逐个依次推导出来的, 具有前后一贯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上的无矛盾性及完备性等特点。 7.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①经济支持系统;②信息支持系统;③实验技术装备

支持系统;④教育支持系统; 8.自然界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方式。 ①强相互作用-通过交换л 介子来实现,其作用力电磁作用大 100 倍,而力程却只有 10-13cm, 以其为主要杠杆构成的物质系统会出现裂变、聚变等变化;②弱相互作用-通过交换中间玻色子来 实现,其作用力大于引力而远小于电磁力,而且力程小,虽然它无法把微观粒子束缚成稳定的系统, 但它却支配着一些粒子的衰变和俘获现象;③电磁相互作用-通过交换虚光子来实现,其作用力较 大且范围广,以其为主要杠杆构成的物质系统会发生聚集状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构成等 方面的变化;④引力相互作用-通过交换引力子来实现,其作用小而范围大,以其为主要杠杆构成 的宏观物质系统,主要发生相对位置的变化; 9.宇宙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阶段。 ①基本粒子形成阶段-在宇宙时为 10-6 秒时,强子生成;在宇宙时为 10-2 秒时,轻子产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粒子的分解和正反粒子的湮灭。②辐射阶段或核合成阶段-从宇宙时 1 秒 开始持续到 104 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有:一是辐射占优势,实物只占次要地位;二是当温度下降到 109 开,宇宙时为 1-3 分钟时,开始核反应,形成化学元素;③实物阶段-在宇宙时为 104 年后, 温度下降到约为 105 开,自由电子开始被原子核俘获,形成稳定的原子。随着原子的形成,宇宙中 自由电子渐渐消失,辐射退居次要地位,实物占居主要地位。 10.科学理论评价的一般原则。 ①理论同经验事实的一致性,即从理论推出的可检验的结论应该与实验检验的结果相符合,以表 明理论具有真理性与精确性;②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③理论的简单性,即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彼 此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要尽可能的少;④理论的预见性,能预言那些未知的、或在理论建立 时未被解释的现象,能超过最初所解释的那些经验事实,产生大量新的研究成果。 11.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①解释性原则:建立的假说必需要能解释该领域已发现的全部事实; ②对应性原则:假说应与已知的科学理论在适应范围内一致; ③可检验性原则:假说最终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事实加以验证; ④简单性原则:要以尽可能少的原理,解释一定对象领域内的所有事实。 12.非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①形象思维-人们从外界直接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器官产生的经验表象。这种经验表 象通过思维加工,舍去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形成关于对象的本质的整体形象,以生动、直观的形式 去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形象思维; ②直觉思维-在经

验知识基础上,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 13.列举四次技术革命的时间及内容、结果。 ①第一次技术革命:原始社会末期;冶炼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由依赖自然界的恩赐进入到向自然 界索取,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②第二次技术革命:奴隶社会末期: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广泛应用;使人类由游牧生活进入到 以农耕为主的“安居乐业”的小农经济时代,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
4
③第三次技术革命:封建社会末期:大机器生产技术为中心的工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小农 经济被全面破坏,建立了以大机器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业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了封建 社会。 ④第四次技术革命: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 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新技术群落的形成、发展和应用为标志。人 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14.科技竞争的法则。 科技竞争包括科学竞争、技术竞争、设备竞争、情报竞争、决策竞争、管理竞争等,最终体现 为人的社会竞争,其必遵循的法则是: ①尊重规律,服从真理,坚持实事求是-这是科技工作者职责的体现。 ②公平竞争,优胜劣态-在竞争中,要遵守科技道德规范,提倡公平竞争,要符合诚实、尊重、 公正、互助的道德要求。 15.科技情报的作用。 ①科技情报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利用好科研情报是提高科研效率与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 ②科技情报可以大大促进经济发展。选择引进适用技术,有选择地确定应用研究项目,建立发 展本国技术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③科技情报的传播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6.支持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主要科学事实 支持大爆炸宇宙论和暴胀宇宙论的有以下三个重要的观测事实:第一,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是 宇宙膨胀的重要证据;第二,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氦的丰度约为 30%,这正是大爆炸宇宙论所预言的 在爆炸最初一刻所形成的氦的丰度;第三,3K 微波背景辐射被证明是大爆炸的遗迹。此外还有其它 一些证明,但大爆炸宇宙论和暴胀宇宙论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它们仍然只是科学假说,其真理性有 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17.科学实验的特点。 (1)主动性。 (2)目的性。 (3)精确性。 (4)可重复性。 (5)可控性。 五、简答题 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基本内容。 学科性质:①具有哲学的性质,是哲学的二级学科。②具有交叉学科和科学技术群的性质。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与科学方法论。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技 术与技术方法论。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 2.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客观性原则:在观察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记录和描述事实和材料。 ②全面性原则:在观察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被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事实的联系 与区别。 ③典型性原则:在观察过程中,要选择能代表同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典型事物进行观察。 3.捕捉科研过程中的机遇所要求的主客观条件有哪些? 主观条件:指科研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条件。包括: ①要有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判断力。 ②要有严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较强的洞察力。 ③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经验。 ④勇于探索、勤于尝试,不局限于传统观念和传统步骤的束缚。 客观条件:受同时期科学发展水平与社会需要的制约。 4.科学技术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
①科学技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 ②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面貌。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促进了人类智能状况的改善。 ⑤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创出崭新的艺术形式。 5.什么是系统方法?运用系统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系统方法: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的方法的总称。系统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方法、控制方法、反馈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模型方法、 系统决策方法等多种,常用的还有功能模拟法、黑箱方法、图式识别方法等。 运用系统方法应遵循的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动态原则;③最优化原则;④模型化原则。这 四个原则中,前两个是基础,第三个是目标,第四个是手段。 6.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真理性-即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全面性-即能够全面地说明特定领域、层次、过程或方面的所有现象。 ③系统性-即构成理论的各部分之间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并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 ④逻辑严密性-科学理论中的范畴和规律一般是逐个依次推导出来的,具有前后一贯的内在联 系和逻辑上的无矛盾性及完备性等特点。 7.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992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 世纪议程》集中阐述了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①控制人口战略,其目标是减少无节制的人口,使之与地球的承载力相适应。 ②节约资源战略,要求从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战略转化为集约型发展战略。 ③环境保护战略

,其根本点是改变现有生产技术,走“洁净生产”和“绿色技术”的道路,谋 求基本无废弃物的新生产方式。 8.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①积极的求异性-要特别关注客观事物间的差异,现象与本质的不一、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②敏锐的洞察力-保证观察的可靠性,还要随时注意可能发生的意外。 ③创造性的想象-不断加工改造原有表象,创造新的表象,或借类比联想,启发人的思路。 ④执着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这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题。 ⑤善于进行思维调整-不能被思维定势所束缚,要不断变换思路,换角度进行思考。 9.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搞好实验设计-明确实验目的及理论依据,选用恰当的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方法、 步骤,了解关键问题的处理解决办法,并请专家论证。 ②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以求实验的精确性。 ③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情况,及时整理,并重复进行,以消 除误差,尽可能取得可靠数据。 ④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实验结果-以记录、整理、分析时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方能取得科学成果。 10.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 ①生产力功能-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②经济功能-对国家经济实力、世界经济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③政治功能-通过生产关系的中介,促进上层建筑的变革,引发新社会革命。 ④军事功能-科技决定武器的质量,而这是现代战争致胜的关键。 ⑤文化功能-科技产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认知能力及精神生活都产生了重
6
大的影响。 11.类比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 类比方法是指在比较基础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 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①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条重 要途径。②所提供的线索,有时能够导致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③可作为阐明科学见解的辅助手 段。④为模拟提供逻辑基础。 1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指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思路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和方法。其特征: ①思维过程的开拓性-在常规思维无效情况下, 思维超越逻辑的障碍和条件的限制, 大胆探索, 突发奇想,形成研究方案。 ②思维方式的新颖性-不受既定思维方式与习惯的束缚,围绕科学问题的解决,融多种思维活 动于一体,呈多向性、立体性思维状态。 ③成果表达的创造性-其成果也往往伴随独创性的表达方式。 ④

思维的综合性-即要调动和使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对研究对象进行 综合思考。形成新的认识,作出新的判断。 13.数学方法的特点。 数学方法指将数学成果工具化,利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序、 形的分析、推导和计算,从而提示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有:①具有严密的逻辑 性。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③具有精确性和广泛性。④具有鲜明的辩证性。 14.科学假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 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基本要素有: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 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作用:①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②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 媒介。③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15.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指把在不同时期被独立发现的概念、原理、定律等各种知识单元加以排列组合,形成完整地反 映某一领域客体本质或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包括: ①公理化方法-就是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推导出一系列的 命题、定律,从而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 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指按逻辑发展顺序与客观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原则建立 理论体系,或与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原则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 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思维的进程中,把研究对象的多种规定性,按照从抽象到具体 的逻辑顺序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反映研究对象整体的理论体系。 16.什么是数学实验?它包括哪几个步骤? 数学实验是在电子计算机(电脑)上对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试验,以求得对原型的规律性认识 的一种数学方法,也叫“计算机仿真” 。 三个步骤:①建立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将它简化成电子计算机能作数值运算的形式。②设置 初始条件,使模型在计算机上运转;③对“数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它的有效性一般能通过对实 际系统的试验得到验证。 “数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对被模拟问题更深刻的了解和将数学模型转 化为算法的方法的改进。在大系统计算机仿真中,仿真软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7.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 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

工艺)
7
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 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特征: (1)技术上的新颖性或创造性。 (2)经济上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 (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 或过渡性。 (4)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性和周期性。 (5)创新过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18.如何理解物质系统的辩证关系? (1)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的关系 要素是物质系统存在的基础,物质系统则是要素的存在方式。 (2) 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 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功能则具有较大可变性。 结构决定功能, 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到功能进而影响到其结构。 (3)系统和环境的辩证关系: A.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B.系统的复杂性与环境的复杂性具有相关性。 C.系统与环境具有双向选择性。 19.如何理解物质系统演化的阶段性? 物质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不同,其阶段特点不同,但大致都经历建构、稳定、解构、重构四阶段。 (1)建构阶段 这是物质要素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建构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子系统的存在; 其二是新的联系方式的确立。如宇宙中几种相互作用方式的产生都是在宇宙演化的几个阶段中逐步 分化和确定的,所以,物质系统的建构实际上就是把以原来联系方式确定的子系统通过新型联系方 式形成高一级系统的质变过程。 (2)稳定阶段 稳定性有双重表现:一是在系统的功能发挥和复制的过程中结构保持不变;二是这 些过程中结构发生或多或少的局部变化。实际上是从总的方面来看,决定物质系统基本结构和特有 功能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3) 解构阶段 解构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否定, 是与建构相对应的, 解构过程是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 表现为原有系统的逐渐解体,原先的基本联系方式所确定的稳定、平衡被破坏,内部原因是其要素 的剧烈变化所致,外部原因则是系统环境的变化所致。 (4) 重构阶段 重构是对建构过程的复归, 是对系统稳定性的肯定, 当然肯定的是新系统的稳定性, 物质系统的演化的四个阶段是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从自然界总体来看,这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进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自然界的 整体演化正是在物质系统的建构、稳定、解构、重构中所表现出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中进行的, 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阶段性也正是系统建构、稳定、解构、重构的具体体现。 20.如何理解“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1)实践造成主客体分

化。实践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并独立出来,与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实践 又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它充分体现了人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从而也充分体现 了人的主体性,确立了人在与自然对象性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而自然界则成为客体,这就造成了主 体与客体的分离。 (2)实践促使客体主体化。一是在认识方面:自然界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其信息被人获取,经加工 整理,形成人的内在观念;二是在对自然界改造上:人按照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去影响和变革自然界, 使自然界按照人的意志发生改变。 (3)实践促使主体客体化。在认识方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被人作为知识纳入自己的头脑中,改 变人的思想,使人在观念上向自然界趋同;在改造自然方面:自然界又以自身的规律给人的活动以 影响,使人逐渐掌握自然界的各种属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与自然界保持一致,扩大了人在自然界中 的自由度。 (4)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受动性指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能动性与受 动性辩证统一: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同时,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 主导,人可以通过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能动性来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两者在
8
人的实践活动中达到辩证统一。 六、论述题 1.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与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协作和 相互依赖。 ②科技进步促使世界各国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和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最新科技有关的商品 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 ③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使技术贸易成为战后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 ④科技发展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的部门构成,投资方向和方式。 ⑤科技发展加剧了劳动力和科技人员的国际流动。 2.科学抽象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分别是什么? ①感性具体阶段:即通过接触,形成感觉、知觉、表象的阶段,是科学抽象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②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规定阶段:这是抽象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即将第一阶段所形成的关于事 物的完整表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和要素,分别加以分析和研究,弄清每部分分要素在质和量上的规定 性,即抽取出反映该事物不同侧面的各种本质属性来,上升到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质的规定,表现为 认识向理性层次的深化。 ③从抽象的规定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是科学抽象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即把前一阶段形成的与 特定事物相关的多视角,多侧面的各种抽象规定在思维

《自然辩证法》往年试题

合肥工业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1.简答题:(6*5’=30’) 1.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2.怎样正确理解观察试验中机遇? 3.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试作简要说明4.简述生态伦理规范的内容体系及其社会化路径。 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辨析:(3*10’=30’) 1.相对于要素和环境而言,系统得结构对功能的作用更直接,更根本。 2.绿色设计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作用互利性的标志。 3.技术的创造和应用不仅要体现“真”,而且要体现“善”和“美”。3.论述题:(2*20’=40’) 1.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观”的观点,谈谈你对生态,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认识。 2.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或生物医学新技术为例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 1.。

2007级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献给2008的学弟学妹 简答:(6*5) 1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学科群? 2结合自己的专业确立科学理论的过程?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4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 5自然科学的社会功能? 辨析:(8*3) 1系统的非相加性只与系统的组成元素有关,与环境无关。 2科学假说只是归纳科学事实的过程。 3科学与技术无本质区别。 论述(23*2) 1材料:周正龙拍虎等 结合材料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 2生态系统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ps:考试时间:2h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地点:西二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说明:题目及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务必注意!理科硕士研究生00年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 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B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C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A·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B·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c.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D.非A非B非C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 A.有范型 B.无范型 C.描述实在 D.不描述实在 5.科学兴隆期是指 A·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B.某国科学大发展的时棚C 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阶段D文艺复兴以来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科技翻译 B.科技教育 C.军用技术 D.民用技术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 A.宗教 B.艺术 C.文学 D.亦A亦B亦C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 A.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B·某时期科学发展速度与《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时间至该时期的距离平方成正比C.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D.A+B+C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 A.质疑 B.支持 C.论证 D.辩护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 A科学书籍数B科研论文数C科学期刊种类数D重大科学成果数 11 检验蕴涵是 A·理论经过实验检验所得结果包含的内容B·观察结果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c.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D.非A非B非C 12.提出对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 A.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B·"红灯理论" c.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D.A+B+C 1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B) 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 B.渡鸦悖论 c.关子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没有问题 D.A+C 1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6.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 A.被否证 B.被确证 C.被证明 D.非A非B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默顿 B.本·戴维 C.科尔 D.贝尔纳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 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还有一个是无私利主义)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 A.猜想·反驳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D.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 A.普遍性B精确性 C.冒被证伪风险性 D.亦A亦B亦C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获取学术信息 B.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A.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B.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C.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 A.分门别类的学问 B.可证实性 C.可证伪性 D.亦A亦B 30.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爱因斯坦 B.尼尔斯。玻尔 C.泡利 D.海森伯 32.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自然辩证法习题与答案经典题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畴。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 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 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 (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 (3)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由特殊到普遍,采用分析的方法;技术由普遍到特殊,采用整合的方法。 (4)目标:科学追求唯一的知识;技术追求多元化形式。 (5)评价标准:科学采用真理性标准;技术则是功利性和效用性标准。 (6)劳动特点:科学劳动存在不确定性,个体性强;技术劳动确定性强,协作性强。 (7)社会价值:科学主要是认知价值,技术主要是生产价值和军事价值。 其次,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为科学发展提供手段和经验材料,是检验科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技术的发明往往依赖于某个科学原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而技术则是科学原理的有目的的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二者有相互转化的趋势:科学正逐步技术化,科学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在不断科学化,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发源于科学;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一些研究同时兼备科学和技术的特点。 弄清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科学和技术的各自特点,充分认识和利用二者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研中有效利用技术手段,以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在技术活动中加强科学的引导作用,以科学为指导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科技一体化趋势,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进入20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开端的自然科学革命,把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现代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宇观领域,使得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新发现、新发明,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总目录 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科学活动中的“判决性实验” 2、科学技术的目标:人类福利或国家利益?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4、关于科学测量的认识论问题—测量仪器能否真实反映客观状况 5、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的哲学意义 6、生存权是否应从人类扩展到动物界? 7、技术自主性(一.16) 8、科学发展的渐进与革命共存 9、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三29) 11、理论的评价——科学家接受一种科学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12、美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3、人类是否应该敬畏自然?(二31、三5、四12) 14、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 15、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西方? 16、技术的社会构建(一7、二24) 第二部分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四1、2)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四1、2)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辩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5、整体和部分有什么关系,怎样来理解整体既是部分的加和又不是它的各个部分的加和,为什么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的情况? 6、什么是事物的整体性,整体观念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实际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7、运动,变化和演化有什么关系,演化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8、物质系统进化必须有外部条件,为什么又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9、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有怎样的看法?什么是正确的人工自然观? 10、你认为人类能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否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请陈述你的理由。 11、有人说认识客体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这种说法错在什么地方? 12、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二 32) 13、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科研选题的五个原则,能否说创新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最主要原则?或需要性原则是最主 要的原则?为什么?(三11四34、) 14、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四 13) 15、怎样认识和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四35) 16、为什么说归纳法有可靠性又有或然性? 17、科学符号对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18、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要用理想化模型,怎样运用理想化模型? 19、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中不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你对此持何看法?20、探索复杂性与简单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无助于解决复杂性问题? 21、有人说“负反馈是有益的,正反馈是有害的”,试分析这一观点。 22、有人说在科学发展中科学实验比科学理论更重要,有人说理论比实验更重要,试具体分析这两种说法。(四 23) 23、试结合本专业特点阐述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和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和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及其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

北京大学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 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理士多德 句中的“师”是指柏拉图 2. “自然说数学语言,这个语言的字母和符号是角、圆和直线。”这句话表达了自然数学 化的思想,说这句话的人是伽利略。 科学数学化的开端是伽利略, 先河是毕达哥拉斯。 3. 提出“万物本源是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泰勒斯。 4.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现代科学最接近的古代学说)。 5. 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6. 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凸现规律,系统科学的第一原理)的哲学家是:亚里 士多德。 7. 较好地解决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的矛盾的是: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8. 用电路装置模拟地下水属于什么模拟:C A. 物理模拟 B. 过程模拟 C. 数学(数量)模拟 D. 功能模拟 ∵物理模拟=过程模拟,数学模拟是两者数量关系上接近,水流方程和电磁场的相似,仿生属于功能模拟。 9. 下列说法最好地表达了鸭兔图实验结果的是:观察渗透理论(概括面广,表达较温和) 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说什么。——爱因斯坦(太绝对) 10. 《自然辩证法概论》属于什么学科?科学技术哲学 11. 被恩格斯称为“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成就是:(18 世纪)星云假说 12. “科学始于问题”是由谁的观点?波普尔(英) 13. 核能的预言、发现、开发和利用过程表明,在现代社会:科学往往走在生产和技术的 前面。(核能是这样,其他不一定) 质能关系式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已经提出,E=mc2 14. 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美) 系统论——贝塔朗菲(奥地利)控制论——维纳(美) 耗散论——普里高津(比利时) 15. 属于经验论者的哲学家是:弗朗西斯·培根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范文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基本内容。P4 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过程。P8 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P11 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 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P19 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现在自然观发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 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论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它的基础思想是什么?P31 P32 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发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发展?P32 P34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P39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 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特征?P43P44P45 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基本特征?P47P50P52 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结构的规律性?P53 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 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 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 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 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 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 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发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 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 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 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 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基础,社会基础和科学基础?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基本思想?P99P101 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P102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P106 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 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 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P119 3.关于科学发展的模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性?P127 5.现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 2.科学研究的经验层次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 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则?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 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 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 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 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 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 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 P183 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基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 P183P185 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 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 2.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常见模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发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 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 P214 P216

自然辩证法试题2

自然辩证法试题 选择题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 D) 人与自然的矛盾 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 A、类比方法 B、实践方法 C、归纳方法 D、演绎方法 E、观察方法 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 A、《人体构造论》 B、《天体运行论》 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D、《心血运动论》 E、《新天文学》 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 A、赛尔维特 B、伽利略 C、布鲁诺 D、哥白尼 E、维萨里 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 科学实验的兴起 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 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E、日心学说的出现 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 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 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 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 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 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 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开普勒 D、第谷 E、布鲁诺 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 岩石分类说 B、地质突变论 C、地质渐变论 D、岩石质变思想 E、板块构造论 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 林耐的人为分类法 B、细胞学说 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 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E、分子生物学 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 A、同化与异化 B、个体与环境 C、遗传与变异 D、连续与间断 E、整体与部分 11、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 A、天圆地方说 B、盖天论 C、壳层说 D、浑天说 E、宣夜说 12、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 A、《天体运行论》 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 13、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BDE) A、牛顿力学 B、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C、微积分创立 D、有机化学成就 E、地质渐变论 14、被誉为古希腊时期著名的三大数学家的学者是(B C D) A、毕达哥拉斯 B、欧几里德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 E、苏格拉底 15、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分类其结果是(B E) A、析因实验 B、探索性实验 C、模拟实验 D、验证性实验 E、判决性实验 简述题(共30分) 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7分) 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分)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1. 从存在到演化 以往的自然科学,如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场论,包括相对论和量于力学等,所描述的都是可逆过程,表现出时间反演是对称的,未来和过去没有差别。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就从认识存在深入到认识演化,即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演化的,并试图在存在和演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自从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来,确定论观点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被奉为正统,以致机械决定论者构造了一个封闭的简单的宇宙模式.认为只要人们找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方程,并且知道宇宙的一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正如人的认识发展道路是从认识简单事物开始一样.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从研究简单系统开始的。经典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线性的、解析的、平衡态的、规则的、有序的、确定的、可逆的、可作严格逻辑分析的对象,这本来是合理的、必然的,但也形成一种传统观念,即认为复杂性只存在于生命和社会历史领域,物理世界是简单的。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以往的科学实质上是以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线性科学。数学的发展早已为线性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包括线性代数、线件微分方程、博立叶分析、线性算子理论和随机过程的线性理论在内的强有力的解析方法和工具。 2、如何理解技术的发展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能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认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认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