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2018 年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3月12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参加人员:各班老师、各班学生教育内容:怎样防治冻伤。

冻伤,是由于寒冷的空气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听致,多发生于手、足、耳朵、面颊、鼻尖等血流不畅的末梢部位。冻伤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三度。

(1)一度冻伤。局部红肿,灼痛,刺痒。皮肤渐变为蓝色或紫色,症状为1 周左右可自行消退。(2)二度冻伤。除上述症状外,肿胀更明显,且出现水泡,约2—3 周形成痂皮,脱痂后痊愈,不留下瘢痕。(3)三度冻伤。损伤可累及皮肤全层,并扩展到皮下组织甚至肌肉,可出现组织坏死,常有血性水泡。

冻伤的防治措施如下:

(1)一度冻伤的处理。最好的办法是先在屋里活动活动,然后用手轻轻地摩擦,打一盆温水泡一泡,待到自我感觉好些时再换一盆热水泡,直至皮肤颜色呈现深红色或紫红色为止(约需40 分钟)。

(2)二度冻伤的处理。发生水泡和破烂前,可用消毒针挑破,盖上无菌纱布垫保暖,或将纱布上涂一层厚厚的冻疮膏,每天换药一次。

(3冻伤和冻疮的预防:冬季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御寒能力;经常摩擦双手等促进局部血液流动;多吃热的食物,多吃蛋白质、脂肪类食物,增强体质等。

活动时间:4 月15 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教育内容:腹部受了伤如何处理。

腹部受伤可分为两大类。

(1)挤、压、跌、打和踢伤。主要表现是通常没有伤口或只有一二处浅伤,但里面的胃肠可能受到了破坏;腹痛,用手一压痛得厉害;休克,病人头晕、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表浅、脉搏快而弱;内出血,大量出血可引起晕例、脸色苍白、呼吸极浅、病人干渴,不断要喝水。

(2)刺伤、弹伤。伤口一般不大,可推测伤了什么脏器。如果伤了胃肠,就会发生腹膜刺激症状,此时腹部痛得厉害,肚皮摸着发硬,像木板一样。如果伤了腹内较大的血管,或者伤了肝脏、脾脏,就有“内出血”的现象。在送医院前要做些临时救护。

(1)有深伤口者:把伤者放平,解开衣服,把肚皮上的伤完全露出来;找一两条干净毛巾或一大块干净布,浸在开水里,取出拧干,盖在伤口处;伤者不准喝水和吃东西,因为喝水、吃东西都能导致伤口扩大;急送医院。

(2)有内出血现象者:把伤者放平;松开衣服,用被包好,预防或治疗休克;伤者不能喝水、吃东西;若内出血严重,就用布条或绷带由手指尖与脚趾尖用力向上缠裹,一直达到大腿根,使四肢血的大部分集中在脑与心、肺等关系生命的重要脏器里;迅速送到医院抢救。

活动时间:5月17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各班老师、各班学生

教育内容:患了流行性腮腺炎应注意什么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2—15 岁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暴发流行。该病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为2—3 周,起病大多较急,多数患儿以腮腺肿大开始发病,少数患儿开始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佳、厌食、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不适症状,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肿大的腮腺炎应注意以下事项:

1、隔离患儿,预防交叉感染。患儿在症状出现9 天内,不应到学校或公共场所。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 天隔离患者至肿胀完全消失1 周,避免跟其他未患此病的小儿接触。

2、让患儿适当卧床休息,多喝水,保证液体摄入量,以利于毒素排出。要常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等漱口,特别是每顿饭后,要坚持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以预防口服腮腺管口继发细菌性感染。

3、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一般开窗通风30 分钟即可。开窗通风对防止空气传播病毒会有一定的作用,也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在冬季,一间80 平方米的房间在无风且与室外温差为20 度时,开窗通风9分钟即可置

换室内空气一次。但要注意避免受风着凉。

4、注意合理饮食。给患儿吃流质(如米汤、豆浆、蛋汤等)或软质(如挂面、面片、米粥等)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

5、对高热患儿出汗过多者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6、患儿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用具(如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可煮沸消毒,被褥可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注意在冬春季节加强营养、保暖及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活动时间:6月15 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各班老师、各班学生

教育内容:中暑的急救处理。

到了盛夏季节,在烈日下和高温环境里学习和劳动时,由于高温不断作用于人体,使体内散热困难,很容易引起头痛、头晕、体温升高、恶心和呕吐等中暑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发生虚脱晕倒。

发现有人中暑时,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病人躺下,但头部不要垫高。然后解开病人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仁丹或十滴水。

对中暑较严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然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活动时间:6 月30 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参加人员:各班老师、各班学生教育内容:溺水的急救处理。

溺水是儿童少年最常发生的意外事故。中小学生自己下河游泳而又不熟悉水性是发生溺水的最主要原因。还可因在河边、井边玩时失足而落水。

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必须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杂草及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对口腔紧闭者可捏其两侧脸并用力启开牙关。然后采用以下方法:

(1)抢救者半跪,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屈膝大腿上,使头部下垂,按压背部。

(2)抱起溺水者的腰腹部,使背部向上,头部下垂。

(3)抱起溺水者的两腿,腹部放在抢救者的肩上,快步奔跑。

应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切不可因倒水影响其他抢救措施而延误时间。

溺水者的呼吸和心跳如果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人工呼吸与心按摩应同时进行。在不停止现场抢救的同时,尽快喊来成人帮忙或叫救护车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抢救治疗。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9月15日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人员:各班老师、各班学生

教育内容:骨折后怎样急救

骨折可分为两类:单纯骨折(即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皮肤没有损害,折断的骨头不外露;复杂性骨折(即开放性骨折),指断骨刺伤了局部肌肉、皮肤、断骨露在处面,容易感染并发骨髓炎。根据骨损伤程度又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骨折的主要症状:(1)疼痛。先轻后重,以致可出现痛性休克。骨折处压痛明显。(2)功能丧失。如下肢骨折不能走路等。(3)肢体畸形。骨折处原来附着的肌肉失去了平衡,加上组织肿胀,局部出现成角、变短等。(4)骨摩擦音。(5)骨传导音减弱。

骨折的急救处理:送医院前急救的重点是及时正确地止痛、止血、固定,防治休克。要认真检查有否其它严重损伤。要限制患处活动,以免骨折残损的尖端刺伤周围神经、血管、组织等。限制活动的方法是用夹板固定。如果没有夹板,可就地取材,选用木棒、硬纸板等物代用夹板。夹板固定后,急送医院救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