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罗绘画】

米罗绘画】
米罗绘画】

回归童年

米罗不老的世界

指导老师:陈方达

班级:09城市规划

姓名:陈朝贺

学号:150900302

回归童年,米罗不老的世界

——谈米罗绘画的审美艺术特征

班级:09城市规划姓名:陈朝贺学号:150900302

摘要:用儿童的词汇语言抒发米罗的内心世界,和谐的形式与色彩完全来源于他心灵深处对生命的体会和对宇宙精神的领悟。他找到了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每个艺术家在艺术的远征中都希望像米罗一样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并用符合精神内涵的表达方式去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如古希腊雅典神庙镌刻的“认识你自己”的箴字所示,艺术家需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踏上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米罗;回归童年;艺术

马蒂斯曾这样评论米罗:“能够不带偏见地观看事物的这种努力,需要勇气这类东西,这种勇气对于要像头一次看东西时那样看每一事物的美术家来说是根本的。他应该像他是孩子时那样去观察生活,假如他丧失了这种能力,他就不可能用独创的方式(也就是说,用个人的方式)去表现自我。”

米罗是

20世纪抽象

性超现实主

义的伟大天

才之一,他不

仅擅长油画,

而且也精于

版画、陶艺、

雕刻、壁画等

艺术。他的作

品牺牲了阴

影与细节,还

原到绘画本

身的语汇,目的是利用其纯朴简约的抽象风格激活人们麻木的视觉感官功能,产生振聋发聩的视觉冲击效应。特别是他创新的具有儿童特点的、豪放粗狂的书写式表现手法,不仅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解读方式,而且也是其心路历程中对生命与自然真实体会地记录方式之一。

人们被米罗充满了童趣、幽默和顽皮的艺术手法所吸引,看他的画就象通过儿童的心灵之窗去观察整个世界一般,毕加索希望能够用儿童的眼睛看生活,并且他一生都在努力向儿童学习。他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指儿童)这样画,都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可见,能够像儿童一样,以非理性的观察方式去看待周围司空见惯的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非常向往的。因此,回归童年的冲动是许多艺术家宝贵的个人体验和精神财富。

童年是人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儿童画是儿童在童年留下的无意识痕迹。当我们把儿童画中那独特的、强有力的表达方式加以归纳,就会得到以下

几点:

一、儿童画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初体验,它代表了人性的本质状态与存在的理想境界。儿童画反映了儿童对世界发自内心的、不加掩饰的、最为直接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人发展过程中最为固执和直接的感受,也是人类精神领域中最理想的境界。康定斯基认为“儿童除了描摹外观的能力之外,还有力量使永久的内在真理处在它最有力地得以表现的形式中,儿童有一种巨大的无意识力量,它在此表达自身,并且使儿童的作品达到与成人一样高(甚至更高)的水平。从这句话中可以总结出两层含义:1、儿童对生活的体验是审美的,非功利的,即最为接近艺术本质的体验。2、儿童对事物的表现手法是无拘无束的、完全自发的,因此,儿童画是抒发人性本质状态的最强有力的形式。实质上,康定斯基把童年意识珍视为艺术创作中最高的意识形态。

二、按科学标准去理解儿童画,发现它是儿童无意识的产物。画面中特殊的绘画语言与儿童特有的知觉和思维结构有密切关系。人们可能会注意到儿童总是能够很自然地在纸上流露涂画的痕迹,并且这些痕迹总能给人一种原始、朴实的涂画感觉,然而,没有经过绘画训练的成年人却无法自由地抒写出曾经也属于过自己的这些绘画词汇。

实际上,这是由

于儿童与成人所处

的视知觉发展阶段

和思维结构不同所

致。心理学家皮亚杰

的实验发现,初生儿

与成人的视知觉有

很大差异。成人能够

确定物象的位置,而

初生儿眼中的物象

却象电视呈现给人

的画面一样,总是处

于变动和连续的状

态中。只有到初生儿

六个月以后才逐渐

学会判断“物”与空

间、时间、原因、结

果等关系。也就是

说,婴儿六个月后能

够把物象从行为中

分离出来,作为一种

占有固定空间位置

的对象被知觉了。儿

童期的儿童处于视

知觉和思维结构发

展阶段,一般来说,

在这一阶段恒常和

非恒常知觉的发育

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的状态。例如:儿童开始作画时,从不考虑构图,总是任意下笔,就象儿童不顾语法而使用语汇一样。又如:儿童画蛋糕,总是圆形,而不是圆柱体。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的视知觉功能发育未成熟,其思维结构更偏重于平面化倾向。

总而言之,儿童画中特有的表达词汇是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等主观、客观因素紧密相联的。儿童以天真无邪的淳朴之心、纯真自由的人生态度和感性原始的思维方式有别于成人的思维特征和意识形态。套用卢梭的话,可以更透彻地理解上述内容“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也就是说,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意识形态、思维过程,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把儿童所画的粗陋而简朴的线条视为儿童艺术是从现代派艺术开始的,纳夫拉蒂尔曾说过“只有当它成为艺术新的开端时,艺术家们的眼光才投到这一原始的、创造性的源泉中去。”童年的世界常常被人们形容为艺术的世界,儿童的原始思维往往与艺术本身的意韵划上了等号。因此,纳夫拉蒂尔认为艺术返朴归真,象儿童般发自心灵深处涌动的创作激情,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创作的源泉。

儿童画被现代艺

术家们关注,与19世纪

后半叶起,西方美术史

发生的重大变化有关。

现代艺术是具有前卫

和先锋特色的艺术思

潮和流派与传统美术

的分水岭。当时的艺术

思潮是非常活跃、多样

的,他们主张“绘画不

作自然的奴仆”,强调

“绘画语言自身的独

立价值”等观念,其实

质就是强调个人的主

观感受。艺术家们在寻

找个性自由的欲念中,对于艺术的表达方式则希望有新的语言去抒发他们的主观感觉。于是,现代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儿童艺术等逐渐关注起来,这实质上是艺术家们寻找精神家园的途径罢了。现代化虽然带给人们先进的技术和便利的生活条件,但是它也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分离,使人在片面的工业理性化环境中彻底失衡,最终造成了人的异化现象。因此,艺术家们向自然的、原始的童年归依和崇尚是他们心灵深处藏匿的愿望和协调内心平衡的内在需求。如:毕加索对非洲土著雕塑和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更前往塔希提岛体验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克利痴迷在粗陋而原始的儿童绘画中。这一切正是艺术家寻找自我存在的途径和摆脱现实生活束缚的方式。也许向自然、童年等归依的方式代表着一种本质、自然、淳朴、原始的人性,当艺术家达到这一境界时,才感到自己获得了存在的真意。现代主义对于回归人类原始状态的关注,导致了艺术家对艺术样式和状态所呈现的最初阶段的推崇。儿童绘画的魅力恰好符合许多艺术家所寻求的理想境界。比如:高更、毕加索等希望自己“像儿童那样”绘画,其实质就是对儿童绘画状态的推崇,是艺术家们对美的向往和本能的冲动。“每

一种风格,对从自身心理需要出发创造了该风格的人来说,就表现为一种最高层次的愉悦。”沃林格认为风格就是人,它符合人的心理需要,许多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伴随着对童年强烈的眷恋,希望从心理上与纯真的少年心灵发生共鸣,从而获得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另外,艺术家们在画面中采取的形式因素来自个体的精神世界,通过赋予其特有的表达策略,来传达和反映自身的本性。如,克利直接模仿儿童绘画的纯语言要素,常常使用儿童般环绕的、不规则的、粗陋的轮廓线去表现物象。将克利的画与儿童绘画进行对比发现他是在有意识地将自己置身在儿童画的“理性写生”阶段。而米罗的绘画作品源于儿童图解表达的初步阶段,他的画处于儿童画的“缺乏明显表现”阶段。儿童图解表达的初步形式就是乱涂乱画等形式,米罗的作品恰好符合儿童画中表露出来的具有原始形态的痕迹。米罗的作品是他个人本能的感受和认识。从米罗七十五岁那年,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访谈中的部分内容可以推断出,他的作品中的稚拙感是自发式的、无意识的情感流露。

“访者:你没有一种事先设计好的幼稚天真吗?

米罗:那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过程,而且非常缓慢,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成果,我已经非常谨慎。”

从访谈记录中细细体味,会发现米罗采用的儿童绘画手段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他通过观察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聆听内心需求的呼声以后,自然产生的表达精神内涵需要的方式之一。康定斯基认为“任何作品都发端于感情。”米罗的作品以强烈和生动的儿童笔调直接地描绘着自己的感情世界。从20世纪50年代左右的米罗的作品来看,儿童画中的纯语言是这一时期他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其作品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构图方式来看,画中的物体都像随意漂浮在宇宙中的粒子,无拘无束、自由地散落在画面上。画中的背景又有点像玄虚世界中那无法确定的空间关系。让人把神秘的、梦幻的物象自然地联系到一起,因为这种物象与背景的构成关系,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概念的形式,它呈现的就是绘画本身。如:《星座》,1954年,石版画,这幅画主要以迅笔的圆圈和点组成,完全处于偶发式地自由创作状态。

二、从造型手段来看,作品中的线条极端粗陋,造型稚拙而淳朴。人物的塑造样式是儿童绘画典型的“头足型”图解形象,画面中的人物由头部和几条简单的线条组成。具体地说,就是将人物的头部表现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或圆形,并且把身体部分进行简化,使躯干、四肢用线条来表现的极端单纯化的样式,俗称“蝌蚪人”。如:《忧愁的漫游者》,1955年,石版画,作品中一个略带疲倦、漫无目的得缓慢前行的人,边走边回头,他充满了怀疑、盲目的表情,走在漫无边际的路途中。米罗就是用充满了童趣的“蝌蚪人”样式与螺旋形线条在画面中产生和谐的、流动的形式感。

三、从色彩搭配来看,米罗常在画面中运用红色、深蓝色、柠檬色、黑色等来渲染其天真烂漫的个性和充满了幻想的人生。鲜明而饱满的色彩唤起了人们对童年美好的记忆。如:《绘画》,1954年,油画,画面中大块的蓝色为背景,衬托红色主体物,并利用黑色强化主体物的动态。对比强烈的色彩和不规则的形状相互微妙地交错着,构成了一个绝妙的,充满了生机的世界,就像音乐中断奏与共鸣那般和谐且丰富。米罗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1964年的油域《早晨之星》、1951年的《被太阳闪光而受伤的星星》、1953年的《绘画》等,以及1950年的石版画《人物与星星》、《人物与太阳Ⅱ》、1955年的《有斑点的人物》等,都属

于以一种表现性的基本语汇来重新发现简单性和统一性的视觉样式,给观者一种清新的趣味感,它使观者与画面对话时能够通过米罗特有的记录方式去释读画家的内心世界。

米罗作品散发的精神气质是与

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的。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首先,米罗的艺术风格受现代

主义的思潮的影响。他的作品倾向

于对外在事物单纯化追求和对传统

透视规则的抛弃,这明显带有现代

主义艺术思潮的痕迹。米罗的画风

也受益于所交往的现代主义画派的

朋友们,如:马松、蒙德里安、毕

加索等。

其次,米罗的家乡为他提供了

丰厚的艺术土壤。他的作品中鲜明

独特的色彩效果,源于家级民间艺

术的滋养。他画面中常常出现令人

兴奋的红色、深蓝色、柠檬色、紫

色或黑色的组合,使人联想到地中

海沿岸明媚的阳光和西班牙民族的

热情奔放。最后,米罗的作品是将

其多年的经验与孩子般纯真的天性融合而成的心灵史。

当然,用儿童的词汇语言抒发

米罗的内心世界仅仅是其艺术手段

中的一部分。和谐的形式与色彩完

全来源于他心灵深处对生命的体会

和对宇宙精神的领悟。他找到了能

够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每个艺术

家在艺术的远征中都希望像米罗一

样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并用符合

精神内涵的表达方式去抒发自己的

情感。正如古希腊雅典神庙镌刻的

“认识你自己”的箴字所示,艺术

家需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

踏上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论米罗绘画中的点

论米罗绘画中的点\线\面 2011-11-3 内容摘要:西班牙现代美术大师米罗的绘画有着独特的绘画形式,他的画由点、线和不规则的抽象的形组成,生动而富有诗意,有着让人产生愉悦的力量。文章通过解读米罗的绘画,感悟到其绘画中严谨的画面构成和蓬勃的创造力,及欢乐自由的精神,这也给今天的绘画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米罗绘画独特形式愉悦精神 西班牙现代美术大师米罗的绘画有着孩童般的快乐感和诗意韵律,有着一种神秘的象征意味,还有着一种星空般的光芒。米罗的绘画由点、线和不规则、抽象、超现实的形组成,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面的共同组成。 米罗运用绘画的基本元素——线条、色彩、形象与空间的巧妙组合,谱出了富有节奏感的“视觉音乐”,传达出创作者的内在情感与生命感悟。点,在外在和内在意义上都是绘画最基本的元素,而米罗绘画里的点是最简洁和稳固的形,一个点即造就了一定的主张,它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画面上的并置与经营形成丰富的表现手段。米罗画中的点就是其画中的眼,有着重要的位置,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张力。线,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运动的,是由破坏点最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直线既简单又成熟,而曲线是富有弹性和韵律的,米罗画中的线亦曲亦直、自由而灵动,它们带着诗的节律,以波动、变化的形式表现张力和导引整个画面。面,在米罗的画中是一些不规则的、抽象的、超现实的形,它们时而怪诞,时而可爱。在米罗绘画中,这种抽象的结构是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直线与曲线、由点而引发的各种圆形与不规则形、纯粹的色彩及稳重的灰色、丰富的色彩,都有着有意识的逻辑结构,但又自然而出,令人愉悦。 米罗曾说,“我喜欢超现实主义,是因为超现实主义者不将绘画视为一种目的。事实上,我们不必担忧一幅画是否保持原状,而更多地是应该关注它是否培养了萌芽,播撒了种子,从中生长出其他的东西。”米罗作品中的点就像是快乐的种子、播撒到了人的心中。米罗的绘画削减了物象,将自我融入意象,涌现于其画面上的形象是糅合了梦幻色彩的、下意识的形象,如《投石掷鸟的人》《子夜黄莺的吟唱和晨雨》《自画像》《荷兰室内》《小丑的狂欢》、“星座”系列等。在《小丑的狂欢》中,平衡画面的圆点、扭动的曲线、各式的几何构成,诙谐的、变形的动物,它们在嬉戏、笑闹,群起而舞,节奏单纯有力。各种跳跃的蓝色、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美术]米罗作品赏析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美术]米罗作品赏析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作品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体会米罗作品变形夸张手法,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2、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幼儿对自己或他人创作作品的评价愿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米罗和他的作品》 2、幼儿绘画创作用具,笑脸娃娃四十个。 活动预设过程: 一、介绍画家 (米罗肖像)这是一个大画家,他的名字叫米罗,他是西班牙人,他的画棒极了,全世界的人都很喜欢他的画,因为看到他的画会让人联想到很多,而且米罗老爷爷的画特别像我们小朋友的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米罗老爷爷的画。 二、赏析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主体形态、线条、色彩。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这幅画上哪儿的线条挺特别的?特别在哪儿?这样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这幅画上哪儿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很特别?你猜猜大画家米罗为什么要这样画?这块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请你用这幅画上看到的来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并起上名字? 三、用对比的方法体验作品的夸张和变形 1、师:小朋友编的故事真有趣!那请你们摸摸自己的脸和身体,画上的人和我们这些真人有什么不一样? (米罗把人画的这么简单和滑稽,这是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 2、在画上还有哪些东西也画家也对他进行了变形和夸张? 3、你觉得这些夸张和变形后的人和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趣、顽皮、幽默) 四、赏析的创作活动 1、师:下面请你们也来做做大画家,请结合纸上的线或色来画一幅夸张、变形的人、动物、植物都可以。 2、教师观察,适时介入指点。(先画好的幼儿可自由观赏课件中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风格。)如: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太阳也跳舞(米罗)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太阳也跳舞(米罗)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背景: 升入大班后,孩子们更加热衷于美术活动了,他们喜欢把看到的 动画形象画下来,他们喜欢请同伴当模特,为好朋友画像,他们喜欢 用五彩的颜色描绘心中的梦想,他们喜欢……这些都表明,大班的孩 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构图、造型能力,而且对美术活动充满了浓厚的 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而幼儿审美愉悦又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当孩 子们能够饶有兴趣地描绘周围生活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拓宽孩子的 观察视野,把一些中外名家、名师的绘画大作引入我们的课堂,比如,米罗的《太阳也跳舞》、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等等。这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色彩鲜艳、画面清晰、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备受孩子青睐。尤其是米罗的作品《太阳也跳舞》(图片附后),他用明亮的色彩、有趣的图形符号向 孩子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艺术画面,可以引起孩子们的视觉共鸣,让 孩子在色彩和造型上得到启迪,从而为孩子开启更为宽广的绘画之路。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与分析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童真、童趣,试着模仿 作品中的图形符号 进行绘画创作。 2、在默画、比画的过程中,发现《太阳也跳舞》在造型、用色上 的特点。 3、在欣赏的过程中能手脑并用,乐意表达,乐意创作。 活动准备:

ppt,幼儿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默画,初步欣赏作品。 1、快速欣赏绘画作品《太阳也跳舞》,体验名画带给自己的视觉 冲击力。 提问:看到这幅画的第一眼你记住了什么? 2、再次欣赏作品,初步感受作品的形美、色美。 提问:画里都有什么?(色彩、图案、线条) 画里的造型像什么? 3、帮画起名。 提问:你想帮这幅画起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介绍画家给这幅画的命名。 4、情感体验。 提问:看了这幅画,心里有什么感觉?心情是什么样的? 5、默画,幼儿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展示在纸上。 二、比画,感受作品在造型、用色上的特点。 1、展示孩子的作品,和画家的画比一比。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太阳也跳舞》在图案、色彩上的特点,加深幼儿对这幅画的理解。 2、介绍画家,初步理解抽象画的含义。 3、介绍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童趣。

米罗超现实主义作品欣赏

米羅超現實主義作品欣賞 傑昂·米羅(1893-1983) 米羅是二十世紀繪畫大師,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偉大天才之一。米羅藝術的卓越之處,並不在 於他的肖像畫或繪畫結構,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這是其中一個要素。另一個卓越 之處就是,米羅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動。他的有機物和野獸,甚至他那無生命的物體,都有一 種熱情的活力,使我們覺得比我們日常所見更為真實。 米羅是非常多產的,畫風始終如一而又多樣變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難。 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畢加索及野獸派畫家的影響,作品或帶有極為精雅的色彩和線條的 運動,或具有立體主義的作風。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難的 一些方面,從《哈裏昆的狂歡》的複雜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鳥一石子》這類作品非常 有魅力的單純性。1928年他訪問了荷蘭,受到荷蘭少有的幾個大師的影響。他製作了一系 列的繪畫,題名為荷蘭的室內,那是從真實到幻想變形的實例。 這幅畫是根據荷蘭畫家索爾格﹝H. M. Sorgh﹞的一幅作品《詩琴演奏師》﹝The Lute Player﹞轉畫而成,整個場面在一個塗有三色的兩壁和地板為界的室內展開,房間的中央樂器和演奏師融為一體;在其下面,有一隻狗在啃骨頭,一隻貓在玩線球,一隻蛤蟆追逐著一個蟲子,而餐刀正在為蘋果削皮;在畫面的左邊有一扇窗,窗外有一條河、一座橋、一條魚、一個天鵝和一些房屋。

《哈裏昆的狂歡》是第一幅超現實主義的圖畫:在一個奇特的空間逆轉感。室內舉行著狂熱的集會,只有人類是悲哀的,那人帶有頗為風雅的鬍子,叼著長桿的煙斗,憂傷地凝視著觀者。圍繞著他的是各種各樣的野獸、小動物、有機物,全都十分快活。沒有什麼特別的象徵意義,畫家充分地描繪了一種輝煌的夢幻形象。 米羅的畫風,總是有一種天真、無邪、貪玩的風格。他以有限的記號要素做畫,達到現代畫自由表現的境地,其作品幻想雖然神秘,表現卻是明晰,畫面充滿了隱喻、幽默與輕快,表現孩童般的純樸天真,並且富有詩意。他主張繪畫所表現的神秘,必須以具體的自然形象作基礎。米羅是一名超現實主義的畫家,他企圖要摧毀理性和邏輯的主宰,把無意識和非邏輯心靈的衝力從中解放出來,並且探測不可見領域和視覺世界的奧祕。 《加泰隆風景》中的幻想,雖然神秘但很生動。在畫中,黃色和橙黃的兩塊平面,相交于一條曲線。獵人和獵物都畫成幾何的線條和形狀。一些不可思議的物體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認,有些好象暗示海上的生物或顯微鏡下的生物。

艺术活动:米罗的点线世界(欣赏)

艺术活动:米罗的点线世界(欣赏) 活动目标: 1. 欣赏米罗作品,尝试用点、线来组成画面,学做大师无拘无束地作画。 2. 能根据画面大胆想象,边画边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米罗作品若干、幼儿作画长卷一幅。 2. 幼儿每人一支记号笔,每组红、黄、蓝、黑、白油画棒若干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谈话激趣。 师:你们喜欢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戏吗?今天,来了好多的小点点,它们在这么大的纸上待着觉得好孤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怎么帮? 二、欣赏米罗作品,引出主题。 师: 1.有一位外国的画家爷爷,叫米罗,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和点点玩游戏的吗? 2.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呢?(蓝、白、黑、黄、红) 3.米罗爷爷的作品,给你的感觉怎么样?(自由、愉悦、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三、教师讲解示范 1.教师示范。 师:看到米罗爷爷的精美作品,我也想来试试,首先在纸上随意地点上几个小点点,再将点点随意地连成线,涂上颜色看一看,哇,里面藏了好多的东西,你们觉得里面藏着谁?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呢?如果我把纸转一转,你觉得又像什么呢?除了小动物,我们还可以变出什么? 2.个别幼儿参与作画 师:谁愿意上来玩点线的舞蹈呢? 3. 用简单的符号丰富背景。 师:米罗爷爷还喜欢用*、★、☉、月亮等一些简单的图案和线条来装饰背景。 四、幼儿无拘无束地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玩点线之舞吗? 作画要求: 1.今天的作品是请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的

2.请用蓝、白、黑、黄、红这五种颜色去装饰 3.除了变出小动物,待会来比比哪组能变出更多更好看的东西来 五、展示作品,相互欣赏。

米罗简介

米罗简介 米罗(1893-1983年),他4月20日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格。那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产生罗马风格的摇篮,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地方,是诞生毕加索和达利的国家。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状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 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当我们看厌了画室作品、美学示范、华丽词藻之后,在米罗的画中找到了清新的水源,它平静地清洗我们的一切陈规俗套。他是位拒不承前,也不想超越任何人,更不想启迪后人的画家,他只是以史前人类或儿童的方式去作首次的发明;他不讲我们时代使用的任何语言,而是我们时代人梦想和思念的伊甸园;他简单之极、天真之极,他在现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不是最高的,然而却是无人争夺的地位;这就是他全部的人格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他是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他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米罗是非常多产的,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难。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毕加索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鸟一石子》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1928年,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他

印象_米罗

《印象●米罗》教学设计 课题脚本:浙美版六年级十一册《外国传世名作》 教学构思:《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点,我们学校最近两年来开展了以网络美术为特色的教学活动。本课也是作为浙教版教材对于电脑绘画内容缺失的一种尝试性补充。本课让学生利用网络认识想现代绘画大师米罗,在研究讨论大师作品的同时,尝试让学生体验大师的绘画习惯与作品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米罗的画,了解米罗艺术的形式与独特性。 2、能大胆地说出米罗作品的感受。 3、创造性地应用米罗绘画的抽象符号,创作一幅带有米罗风格的以欢呼奥运为题材的电脑绘画作品。 领域:欣赏评述设计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学生在墙壁上的随手涂鸦作品和米罗作品《晒太阳的女人》,让学生猜猜这是谁画的? 2、学生自由回答。(小朋友、读幼儿园的小朋友等等,让学生自己说)

《晒太阳的女人》 3、教师总结:同学们好眼力,前边的画的确是一位小朋友画的,但后边一张,是一位世界绘画大师的的作品。他喜欢用这样简单的符号和稚拙的手笔来画画,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巨大的反差中,对米罗的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让他们知道,自己随便涂鸦的作品,也是有意义的,拉近与绘画大师间的心理距离。 4、课件出示大师名字:米罗,课件出示米罗名字,你想了解米罗的那些内容?学生自己提问:米罗是哪个国家的人,现在几岁了?米罗最有名的画叫什么名字?米罗的画都有些什么特点?等等。 5、师总结:平时我们遇到问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是一个超级老师,今天我们就问问他吧。怎么问?百度一下,就OK 了。带着我们刚才的问题去找,徐老师有个建议,你在搜索的时候,在前边再加个定义,“画家米罗”,可能能让你节约很多时间,更快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6、学生上网找关于米罗的知识,并把找到的内容筛选,用QQ 发送至班级QQ群。 7、教师简单点评并总结。 设计意图: 用百度搜索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比教师单纯提供的表述性语句更具丰富性,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对比认知,深入画家内心世界

中班艺术活动:米罗作品赏析

中班艺术活动:米罗作品赏析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作品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体会米罗作品变形夸张手法,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2、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幼儿对自己或他人创作作品的评价愿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米罗和他的作品》 2、幼儿绘画创作用具,笑脸娃娃四十个。 活动预设过程: 一、介绍画家 (米罗肖像)这是一个大画家,他的名字叫米罗,他是西班牙人,他的画棒极了,全世界的人都很喜欢他的画,因为看到他的画会让人联想到很多,而且米罗老爷爷的画特别像我们小朋友的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米罗老爷爷的画。 二、赏析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1、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主体形态、线条、色彩。 (1)、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这幅画上哪儿的线条挺特别的?特别在哪儿?这样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这幅画上哪儿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很特别?你猜

猜大画家米罗为什么要这样画?这块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请你用这幅画上看到的来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并起上名字? 三、用对比的方法体验作品的夸张和变形 1、师:小朋友编的故事真有趣!那请你们摸摸自己的脸和身体,画上的人和我们这些真人有什么不一样? (米罗把人画的这么简单和滑稽,这是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 2、在画上还有哪些东西也画家也对他进行了变形和夸张? 3、你觉得这些夸张和变形后的人和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趣、顽皮、幽默) 四、赏析的创作活动 1、师:下面请你们也来做做大画家,请结合纸上的线或色来画一幅夸张、变形的人、动物、植物都可以。 2、教师观察,适时介入指点。(先画好的幼儿可自由观赏课件中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风格。)如: 五、开放性幼儿评价阶段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幼儿自由观赏作品。) 1、师:你们每人手中有两个笑脸娃娃,在你观赏这些绘画作品的时候,可以把它贴在你觉得最喜欢的两张画上。(这样尊重了每位幼儿对作品评价的权利和愿望。) 2、师生共同赏析和评价几幅得到笑脸娃娃较多的作品——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加泰隆风景[1]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2]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关于米罗的介绍

关于米罗的介绍 米罗Joan Miró(1893-1983年),他4月20日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附近的塔拉戈纳的蒙特罗伊格。那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产生罗马风格的摇篮,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又是最先接受现代艺术的地方,是诞生毕加索和达利的国家。 人物生平 米罗14岁进巴塞罗那美术学校。22岁的年轻人不满官方学院教学,决定走自己的路。25岁在家乡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迁居巴黎,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艺术生涯。在巴黎,他不仅跟包括毕加索在内的艺术家和诗人们往来密切,而且还与以记者身份旅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海明威相处甚欢。他和海明威经常去同一个拳击馆练习拳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生活拮据的海明威,为了帮助困难之中的米罗,曾经凑集了5000法郎买下了米罗的早期重要作品《农场》(1921—1922年)。这是一件高132厘米、宽147厘米的布面油画,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画面中的蓝色天空,以及向天空伸展的桉树,占据了画面的上半部,显得非常耀眼。在农场里劳动的人们,以及这里的土地、玉米、房屋、马匹、水桶和蜗牛等,主要集中在画面的下半部,表现了朴素而亲密的场面。米罗对画面整体布局的精心构思,以及对细节描绘的精巧安排,明显受到卢梭绘画的影响。农场中的景色,也体现了米罗对家乡生活的眷念。米罗的早期作品往往都跟乡土有关,他的《蒙特洛伊的乡下风景》(1916年)和《蒙特洛伊的教堂与村庄》(1919年)等,充满了同样深厚的情愫。 早期深受凡·高和主体派的影响,作品呈明显的具象,干巴巴的素描、生硬的分面和明亮而乏力的色彩。但是米罗的秉性、直觉,具有根本的反理性主义。他生来就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本能地反对一切传统、一切对自然和博物馆的迷信,于是他参加了达达主义艺术运动。艺术成就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当我们看厌了画室作品、美学示范、华丽词藻之后,在米罗的画中找到了清新的水源,它平静地清洗我们的一切陈规俗套。他是位拒不承前,也不想超越任何人,更不想启迪后人的画家,他只是以史前人类或儿童的方式去作首次的发明;他不讲我们时代使用的任何语言,而是我们时代人梦想和思念的伊甸园;他简单之极、天真之极,他在现代艺术中占有一席不是最高的,然而却是无人争夺的地位;这就是他全部的人格和艺术的魅力所在。他是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他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美术] 米罗作品赏析.doc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美术] 米罗作品赏析 活动目标:1、欣赏米罗作品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体会米罗作品变形夸张手法,提高幼儿审美情趣。2、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培养幼儿对自己或他人创作作品的评价愿望和能力。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米罗和他的作品》 2、幼儿绘画创作用具,笑脸娃娃四十个。活动预设过程:一、介绍画家(米罗肖像)这是一个大画家,他的名字叫米罗,他是西班牙人,他的画棒极了,全世界的人都很喜欢他的画,因为看到他的画会让人联想到很多,而且米罗老爷爷的画特别像我们小朋友的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米罗老爷爷的画。二、赏析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1、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主体形态、线条、色彩。(1)、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2)、你觉得这幅画上哪儿的线条挺特别的?特别在哪儿?这样的线条给你什么样 的感觉?(3)、这幅画上哪儿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很特别?你猜猜大画家米罗为什么要这样画?这块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请你用这幅画上看到的来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并起上名字?三、用对比的方法体验作品的夸张和变形1、师:小朋友编的故事真有趣!那请你们摸摸自己的脸和身体,画上的人和我们这些真人有什么不一样?(米罗把人画的这么简单和滑稽,这是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2、在画上还有哪些东西也画家也对他进行了变形和夸张?3、你觉得这些夸张和变形后的人和物,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趣、顽皮、幽默)四、赏析的创作活动1、师:下面请你们也来做做大画家,请结合纸

上的线或色来画一幅夸张、变形的人、动物、植物都可以。2、教师观察,适时介入指点。(先画好的幼儿可自由观赏课件中米罗的其他作品,感受米罗作品的风格。)如:五、开放性幼儿评价阶段(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幼儿自由观赏作品。)1、师:你们每人手中有两个笑脸娃娃,在你观赏这些绘画作品的时候,可以把它贴在你觉得最喜欢的两张画上。(这样尊重了每位幼儿对作品评价的权利和愿望。) 2、师生共同赏析和评价几幅得到笑脸娃娃较多的作品——xx小朋友的画得了x个笑脸娃娃,请投他票的小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的画?你觉得他什么地方画的很好很特别,你觉得像什么?并请该幼儿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画的是变形后的什么? 3、师生共同对作品的受大家喜欢程度和得到笑脸娃娃的票数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有趣奖"、"最佳变形奖"。其他的幼儿作品都为"小画家奖"。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像米罗样作画(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像米罗样作画(三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像米罗样作画一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布老虎二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滑雪三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像米罗样作画 一 活动目标: 1、感受米罗作品带来的幻想天真和喜悦,发现抽象作品的艺术美。 2、能大胆表达,分析作品的构成。 3、理解米罗作品线条、形状、夸张组合所传达的幽默与活力。活动过程: 一、体验夸张变形。 通过“变变变”和“照哈哈镜”的游戏,体验夸张变形的滑稽、顽皮、幽默的愉快感觉。 二、实物投影,出示米罗的画《卡泰隆的乡下人》,引导幼儿欣赏。 1、教师:“我发现了一张很特别的画,今天我请你们一起来欣赏。” 2、幼儿自由观察、大胆讲述。 (1)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幅画上有些什么样的线条? (3)请小朋友给作品起个名字。 (4)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三、向幼儿介绍这幅画的名称与作者及用对比的方法体验抽象 派作品的风格特征。

1、教师:画这幅画的画家叫米罗,是一位世界有名的大画家,这幅画的名字叫《卡泰隆的乡下人》 2、提问:(1)你从画中什么地方能感觉到有人? (2)用蒙娜丽莎和米罗作品进行对比,让幼儿通过蒙娜丽莎的逼真与米罗作品画面的对比,进一步感受米罗作品的夸张、变形。 (3)你觉得这些夸张和变形后的人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小结:米罗把人画的这么简单和有趣,这是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世界上有很多画家,有的画家画的画很逼真,画上的鱼、鸟、人等就象真的一样,有的画家就不愿意画真的东西,他们只是 画一些颜色、形状、线条等来表达他的想法,这样的画叫“抽象画”。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幅画就叫抽象画,它没有具体的东西, 刚才小朋友说的都是大家动脑筋想出来的。 四、赏析的创作活动。 1、师:你能像米罗大画家,用一些线、图形夸张组合来画变形的人吗? 2、请你看看更多米罗画了人的作品,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哪里有人?这样画有趣吗?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夸张地变? 用什么线条,用什么图形?用什么颜色呢?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五、师生共同欣赏和评价幼儿的作品。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画。教师启发幼儿说说自己画了什么?哪里变形?你是怎样变的? 2、请幼儿猜猜同伴作品所表现的东西? 3、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用什么进行夸张组合。 4、幼儿说说看了同伴的画有什么感觉?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米罗大画家,用夸张变形的方法画了有趣、顽皮、幽默的抽象画。老师还发现米罗大画家,用线条、色块

中班美术活动《欣赏米罗的点线画》

中班第1周美术活动设计 美术活动:《米罗点线画欣赏》 活动名称:《米罗点线画欣赏》活动设计: 预定时间:2012年2月29日活动形式:集体 预定目标: 1.喜欢看米罗的抽象线条画,能积极参与讨论和绘画活动。 2.尝试用点和线组合,绘画表现熟悉的简单食物轮廓。 3.能大胆发挥想象,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育资源: 1.经验准备: 对直线、简单螺旋线的绘画方法掌握。 2.材料准备: 幼儿用书;黑色粗浅笔 预定形式: 1.教师用手势“讲述”语言,集中幼儿注意力,观察运动的线条,导入活动。玩法: (1)太阳升起来了——右手握拳头,左手五指张开放在右手拳头后面,右下至上移动。 (2)小鸟飞起来了——双手大拇指互相钩着,其余手指前后移动,表现鸟飞动作。 (3)小河的水在流淌——双手自胸前做波浪式向两侧移动。 (4)我回家了——右手食指和中指立起来,交替向前移动,模仿人的腿走路动作。 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猜测,最后教师把四个手势连起来表演,连贯讲述,激发幼儿兴趣。 2.翻开幼儿用书,欣赏米罗的名画。 (1)教师:刚才老师表演的手势中,有哪些线条?(放射的短线、曲线)其实,早在很多年前,有一位外国的米罗爷爷,就用小朋友最喜欢的简单线条,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观察米罗的两幅不同风格的线条抽象画。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提问: 这里有两幅米罗爷爷的画,你喜欢哪一幅? 你发现米罗爷爷画出了哪些有趣的线条?这些线条,你感觉像什么? 你能大胆讲一讲这幅画的意思吗? 3.幼儿模仿米罗作品,尝试用点和线组合绘画。 (1)发放绘画工具,让幼儿模仿米罗的线条表现,用简单线条表现出小河流水和小鸟造型。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作画,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事先在纸上绘画出石头、鸟的头部,让幼儿续画完成。 4.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欣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米罗《星空》

米罗《星空》 活动目标:1、从形式语言入手(色彩、图形等),初步感受“星空”的美。2、尝试用图形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3、通过感知对比色、图形联想,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观赏星座图。2、PPT、音乐钢琴曲《星空》。 3、4大张画纸(星夜)、颜料盘8个(红、黄、蓝、绿、黑)、圆点刷子16 个(每组1大2中1小)、水彩笔16支。 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你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有些什么?(PPT1)二、欣赏:1、(PPT2)西班牙有个大画家——米罗爷爷。他的爸爸是个天文学家,喜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米罗爷爷受他爸爸的影响也很喜欢看星星,还很喜欢画星星。2、看,这就是米罗爷爷的画,美吗?你认为它美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月亮、星星、一个个黑黑的圆点)黑黑的圆点表示什么呢?(一闪一闪的星星)有首歌曲《小星星》,我们来唱一唱。你还看到了什么?(线条)师指小人,你觉得这像什么?(娃娃)他的表情是怎样的?(惊讶、开心)3、除了线条、图形,你还看到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色彩)4、(PPT4) 米罗老爷爷为什么喜欢这几种颜色呢?(出示颜色标记)颜色和颜色之间藏着一个小秘密:对比色。(红——绿、黄——蓝、黑——白)老师身上有对比色吗?你们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对比色?对比色放在一起,会使颜色的对比更明显,黄的更黄,蓝的更蓝。5、鲜艳的对比色、有趣的图形、跳跃的线条,米罗爷爷用这些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你们哦,

米罗爷爷画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用图形表示,然后再通过想象加上一些颜色和线条,就把它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了,而且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米字型。6、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取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7、如果让你画星星的话,你会把一颗颗星星连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创作:1、今天我们四个小朋友合作画《星空》。请看步骤图: 四人合作:海绵圆点刷印大小黑圆点 水彩笔连线 棉签添画及涂色。2、幼儿4人合作画,提醒幼儿涂色时注意画面的干净,可用纸巾吸颜料。3、展示,欣赏同伴作品。

赵春翔与米罗绘画符号的比较

赵春翔与米罗绘画符号的比较 中国现代画家赵春向先生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绘画,属于一种综合的性的艺术语言,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其中的多种语言,可能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阐释。这主要受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而追根溯源,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又是受到了欧洲超现实主义特别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家米罗的启发。赵春翔的绘画与米罗的超现实主义主义绘画类是的程度,超过美国超现实主义的类似。找出你想与米罗有更大的可比性。 赵春翔作为国际艺术家之一,1932至1939年间就读于河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系及国立杭州艺专,师从早期油画大师林风眠和潘天寿,被林风眠称作“最杰出的学生之一”,他的同学中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油画名家。曾经荣获16项奖项,其作品亦被林风眠与滕固两任校长收藏,1939年参加南京第一届全国美展,并获人物水彩画奖。1956年代获西班牙政府奖学金到马德里进修,成为西班牙皇家美术协会会员。随着艺术声名的与日俱增,对中国传统文化怀着深厚感情的赵春翔立下了将古老的中华传统绘画艺术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结合起来的宏大志向,决心努力探索出一种充分体现这种结合的绘画艺术形式。为此,他毅然离妻别子,于1958年只身奔赴纽约,过起了十分清贫孤寂的自我放逐生活。

1957年赵春翔在西班牙进修期间结识米罗。米罗是令他感动和赞叹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之一。所让我们还没有详细的资料证明他们两密切的关系,但他们两的绘画都带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米罗是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米罗是非常多产的,画风始终如一而又多样变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难。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毕加索及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或带有极为精雅的色彩和线条的运动,或具有立体主义的作风。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难的一些方面,从《哈里昆的狂欢》的复杂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鸟一石子》这类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单纯性。1928年他访问了荷兰,受到荷兰少有的几个大师的影响。他制作了一系列的绘画,题名为荷兰的室内,那是从真实到幻想变形的实例。

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米罗可儿》

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米罗可儿》 活动目标: 1、学习照片写生,表现运动员的竞赛场面。 2、能大胆作画,提高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水上运动项目照片。 2、作画工具:铅笔,彩色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展示图片 ----运动会上真热闹,有哪些运动项目呢?哪些属于水上运动项目呢? 2、了解水上运动项目的名称。 二、提出要求 1、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运动员在竞赛的时候,表情、动作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模仿 运动员的动作和神情。 2、构图的方法 ----仔细观察照片,看一眼画一笔,把人物的神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中班教案/zhongban/】3、用"躲"的方法画水波和浪花。 三、交流分享 展示作品,将幼儿作品和新闻照片放在一起,鼓励幼儿相互欣赏。活动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照片写生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们进行了很多课前 的准备,例如:第一、看教学视频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教研与 研究,并对教学难点进行了老师先示范,亲手作画的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画面的把握,水粉的调制上都做了很 好的总结,然后进行了课程的操作。第二、收集水上运动图片, 丰富的图片是展现孩子们对写生视野最开阔的途径,我们为了课

程的完美与实际相结合,我们借鉴了,薛老师的视频教学,进行 了丰富图片的搜集,不单单是水上运动项目,还有更多运动项目,供孩子们参考。 通过我们对米罗可儿的重视与我们对米罗可儿的喜爱,做好了充 足的准备,就有令人满意的成果。 本节课,我们进行了分组图片写生,我们抓住教学重点,画大、 画满、动作不单一,水上运动,动态表现突出的特点,来引导孩 子们进行了分组指导作画。在水粉的色彩搭配上,我们也做了一 些准备。 作品评析: 1、孩子作品大气、饱满,动态表现完美。 2、孩子们能够大胆作画,通过他们作品的展现,孩子们自信心有 了很好的提高。 3、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孩子,以基本完成我们这一节课所设置的目标。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米罗《星空》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米罗《星空》 活动目标: 1、从形式语言入手(色彩、图形等),初步感受“星空”的美。 2、尝试用图形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3、通过感知对比色、图形联想,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观赏星座图。 2、PPT、音乐钢琴曲《星空》。 3、4大张画纸(星夜)、颜料盘8个(红、黄、蓝、绿、黑)、圆点刷子16个(每组1大2中1小)、水彩笔16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观察过晚上的天空吗?晚上的天空有些什么?(PPT1) 二、欣赏: 1、(PPT2)西班牙有个大画家——米罗爷爷。他的爸爸是个天文学家,喜欢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米罗爷爷受他爸爸的影响也很喜欢看星星,还很喜欢画星星。 2、看,这就是米罗爷爷的画,美吗? 你认为它美在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月亮、星星、一个个黑黑的圆点)黑黑的圆点表示什么呢?(一闪一闪的星星)有首歌曲《小星星》,我们来唱一唱。你还看到了什么?(线条) 师指小人,你觉得这像什么?(娃娃)他的表情是怎样的?(惊讶、

开心) 3、除了线条、图形,你还看到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色彩) 4、(PPT4)米罗老爷爷为什么喜欢这几种颜色呢?(出示颜色标记)颜色和颜色之间藏着一个小秘密:对比色。(红——绿、黄——蓝、黑——白)老师身上有对比色吗?你们找一找自己身上有哪些对比色?对比色放在一起,会使颜色的对比更明显,黄的更黄,蓝的更蓝。 5、鲜艳的对比色、有趣的图形、跳跃的线条,米罗爷爷用这些向大家讲述了一个美妙的故事。告诉你们哦,米罗爷爷画画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用图形表示,然后再通过想象加上一些颜色和线条,就把它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了,而且他的画中常常出现米字型。 6、如果请你给这幅画取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7、如果让你画星星的话,你会把一颗颗星星连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创作: 1、今天我们四个小朋友合作画《星空》。请看步骤图:四人合作:海绵圆点刷印大小黑圆点水彩笔连线棉签添画及涂色。 2、幼儿4人合作画,提醒幼儿涂色时注意画面的干净,可用纸巾吸颜料。 3、展示,欣赏同伴作品。

米罗绘画】

回归童年 米罗不老的世界 指导老师:陈方达 班级:09城市规划 姓名:陈朝贺 学号:150900302

回归童年,米罗不老的世界 ——谈米罗绘画的审美艺术特征 班级:09城市规划姓名:陈朝贺学号:150900302 摘要:用儿童的词汇语言抒发米罗的内心世界,和谐的形式与色彩完全来源于他心灵深处对生命的体会和对宇宙精神的领悟。他找到了能够表达自己感情的语言。每个艺术家在艺术的远征中都希望像米罗一样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并用符合精神内涵的表达方式去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如古希腊雅典神庙镌刻的“认识你自己”的箴字所示,艺术家需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踏上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米罗;回归童年;艺术 马蒂斯曾这样评论米罗:“能够不带偏见地观看事物的这种努力,需要勇气这类东西,这种勇气对于要像头一次看东西时那样看每一事物的美术家来说是根本的。他应该像他是孩子时那样去观察生活,假如他丧失了这种能力,他就不可能用独创的方式(也就是说,用个人的方式)去表现自我。” 米罗是 20世纪抽象 性超现实主 义的伟大天 才之一,他不 仅擅长油画, 而且也精于 版画、陶艺、 雕刻、壁画等 艺术。他的作 品牺牲了阴 影与细节,还 原到绘画本 身的语汇,目的是利用其纯朴简约的抽象风格激活人们麻木的视觉感官功能,产生振聋发聩的视觉冲击效应。特别是他创新的具有儿童特点的、豪放粗狂的书写式表现手法,不仅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解读方式,而且也是其心路历程中对生命与自然真实体会地记录方式之一。 人们被米罗充满了童趣、幽默和顽皮的艺术手法所吸引,看他的画就象通过儿童的心灵之窗去观察整个世界一般,毕加索希望能够用儿童的眼睛看生活,并且他一生都在努力向儿童学习。他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指儿童)这样画,都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可见,能够像儿童一样,以非理性的观察方式去看待周围司空见惯的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非常向往的。因此,回归童年的冲动是许多艺术家宝贵的个人体验和精神财富。 童年是人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儿童画是儿童在童年留下的无意识痕迹。当我们把儿童画中那独特的、强有力的表达方式加以归纳,就会得到以下

米罗的点线世界(美术)

米罗的点线世界(备选) 活动目标 欣赏、感受米罗画中点和线的不同组合。 迁移欣赏经验,尝试运用不同的点和线进行想象作画。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水粉纸、水粉笔、水粉颜料(红、黄、蓝)绿、黑、白)、抹布、洗笔筒、罩衣、音乐《星空》。 资源利用:请家长夜晚与幼儿共同观看夜空星星或相关节目。 材料配套:数字资源《米罗的点线世界》,亲子手册《米罗的点线世界》。 活动指导 1:播放数字资源《米罗的点线世界》,引导幼儿说出对画面的整体感觉。 引导语:看看这两幅画,你找到了什么?像什么?还像什么? 2.引导幼儿找出画面中的点和线,并观察两者的不同及联系。 引导语:这么多的点点有什么不一样呢?哪里的点点大?哪里的点点小?哪些点点是靠在一起的?你觉得这些点点在一起像什么? 引导语:除了点点还有什么?线条在哪里?是弯弯的,还是直直的?是粗粗的,还是 细细的?它们和点点在一起像在告诉我们什么? 3.播放音乐《星空》,幼儿自由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双宇活动。艺不领域《美术 引导语:你想画什么样的点点和线条呢?你的点和线条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师幼共同收集圆形和线状的废旧材料,如瓶盖、废旧双面胶的芯、小圈、毛线、毛根等,投入美工区,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点和线进行组合创作。 家园共育:请家长利用亲子手册《米罗的点线世界》资料,与幼儿一起欣赏作品,井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活动资料

米罗简介(小知识) 米罗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小丑狂欢节》(图5-6)是米罗尝试超现实主义的初期作品,远远看上去,好像上面散乱地摆满了许多奇怪的玩意儿,传统的构图法则在这里已经荡然无存了。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那人刘着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观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画面弥漫着“狂欢”的气氛,连桌布也想滑下来加入,楼梯也想跳动,各种形状古怪的精灵都在忙碌着。整个画面洋溢一种纯真的、快乐的、充满幽默的气息。 《加泰隆风景》(图5-7)充满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笑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