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别名

勾股定理的别名
勾股定理的别名

毕达哥拉斯

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了庆祝这一定理的发现,毕达哥拉斯学派杀了一百头牛酬谢供奉神灵,因此这个定理又有人叫做“百牛定理”.

(完整版)勾股定理知识点易错点,推荐文档

勾股定理知识点易错点 一、知识体系: 二、知识点: 1、直角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a、b为直角边,c为斜边).如图所示,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 边叫做“弦”。 注意:(1)勾股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适用,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三边就没有这种 关系。 (2)勾股定理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不是任意两边的平方和都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验证

验证勾股定理的有效方法,一般遵循以下几个步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且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注意:(1)证明时不能说成“在直角三角形中”,因为还没有确定是直角三角形,当然也 不能说成“斜边、直角边” (2)a 2+b 2=c 2它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能因为a 2+b 2≠c 2就说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 形。如a=5,b=3,c=4. a 2+b 2≠c 2但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a 为斜边。 利用勾股定理判别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三角形中较小两边的平方和 与较大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如果相等,可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 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3个正整数,且满足a 2+b 2=c 2。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 、b,斜边为c ,那么 。 222a b c +=强调说明:勾——最短的边、股――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为直角三角形。 3、3、定理的证明方法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勾股定理与几何证明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勾股定理与几何证明的综合问题练习一、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一些重要的几何定理 1、如图,在Rt△ABC 中,∠ACB=90°,CD 是AB 边上的高. 证明:(1)CD2=AD ?BD (这个结果表明,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导出三角形相似的一系列结果) 1 1 1 (2)AC 2+ BC 2 = CD2 练习二、将勾股定理应用于四边形 1、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为AC 和BD. (1)证明:若AC ⊥BD ,则AB2+CD2=AD2+BC 2; 2、一个四边形的顶点分别在一个边长为1 的正方形各边上,其边长依次为a、b、c、d. 求证: 2 ≤a2+b2+c2+d 2≤ 4 . 假设MNPQ 分别将正方形ABCD 的四个边分成了线段:m1 m2 n1 n2 p1 p2 q1 q2 ∵MNPQ 都在正方形ABCD 的四个边上,所以有四个直角三角形 ∴a2+b2+c2+d2=m12+m22+n12+n22+p12+p22+q12+q22∵m1+m2=正方形边长即为“1”(其他同理)∴a2+b2+c2+d2=m12+(1-m1)2+n12+(1-n1)2+p12+(1-p1)2+q12+(1-q1)2整理之后得到: a2+b2+c2+d2=2*(m1-/2)2+1/2+2*(n1-/2)2+1/2+2*(p1-/2)2+1/2+2*(q1-/2)2+1/2=2*[(m1-1/2)2+(n1-1/2)2+(p1-1/2)2+(q1-1/2)2] + 2 m1、n1、p1、q1 的长都是最大为1 最小为0 它们都等于1/2 时值最小,都等于1 时值最大那么a2+b2+c2+d2的最小值就是2,最大值就是4

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

解题技巧专题: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 ——全方位求面积,一网搜罗 ◆类型一三角形中利用面积法求高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12cm,则斜边上的高线的长为() A. 80 13cm B.13cm C. 13 2cm D. 60 13 cm 2.(2017·乐山中考)点A、B、C在格点图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点C到线段AB所在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 ◆类型二结合乘法公式巧求面积或长度 3.已知Rt△ABC中,∠C=90°,若a+b=12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 A.48cm2B.24cm2C.16cm2D.11cm2 4.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6cm2,斜边长为5cm,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A.7cm B.10cm C.(5+37)cm D.12cm 5.(2017·襄阳中考)“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3 B.4 C.5 D.6 ◆类型三巧妙利用割补法求面积 6.如图,已知AB=5,BC=12,CD=13,DA=10,AB⊥BC,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7.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方法6】 ◆类型四利用“勾股树”或“勾股弦图”求面积 8.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9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cm2.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2. 3 55解析:如图,连接AC,BC,设点C到线段AB所在直线的距离是h.∵S△ABC =3×3- 1 2×2×1- 1 2×2×1- 1 2×3×3-1=9-1-1- 9 2-1= 3 2,AB=1 2+22=5,∴ 1 2×5h= 3 2,∴h= 35 5.故答案为 35 5.

勾股定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勾股定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河北张家口市第十九中学 贺峰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的认识内容和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有了数学思想方法为灵魂,数学才有了魅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注重挖掘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增强探索创新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着重将勾股定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为同学们加以分析: 一、 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例1如图1所示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则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析解:观察图象,第①、②、③、④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分别为2、4、8、16,由此类推,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n 。 说明:猜想型问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的热点问题,根据问题提 供的信息,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猜想、验证得出一般性规律和 结论是解决这类问题一般方法,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 二、 分类思想 例2 如果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6cm 、xcm 、10cm ,这三条线段恰好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x =_______。 析解:本题分两种情况解答 (1)当以6cm 、xcm 为直角边,10cm 为斜边时,102=62+x 2,x =±8(舍负) (2)当6cm 、10cm 均为直角边时,62+102=x 2,x =±234(舍负) 因此,x 为4或34。 说明:在利用勾股定理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见的分类情况有以直角边、斜边分类,按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分类,依三角形的形状分类,按展开方式的不同分类等,同学们在解题须注意这一点,以避免出现丢解或遭成错解。 三、 整体思想 例3 如图2,已知Rt △ABC 的周长为2+6,其中斜边AB =2,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析解: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C 2+AC 2=2 2 即(BC +AC )2-2BC 2AC =4 又由已知得BC +AC = 6 所以(6)2-2 BC 2AC =4 解得BC 2AC =1 所以S =12BC 2AC =12 说明:若要直接求出BC 与AC 的值,再求三角形的面积,比较繁杂,但由S =12 BC 2AC B C A 图2 图1

勾股定理与面积计算

勾股定理与面积计算 1.(1)如图①,S 1、S 2和S 3分别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长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你能找出S 1、S 2和S 3之间的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6cm ,8cm ,你能根据(1)的结论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2.如图(2)R t ⊿ABC 中,∠ACB=900,AC=6,BC=8,S 1、S 2和S 3分 别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长为边长的等边三角形。你能找出S 1、S 2和S 3之间的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3. 如图(3)R t ⊿ABC 中,∠ACB=900,AB=3,S 1、S 2和S 3分别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4. 如图(4) 以R t ⊿ABC 的三边为边长向形外画正方形,以AB 为边的正方形的 面积为100cm 2,则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共为 cm 2。 5、如图14.1.3,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最大的正方形E 的面积为81cm 2,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 。 6、如图14.1.4,是一个“羊头型”的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1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2,依次类推。若正方 形1的面积为64cm 2,则正形7的边长为 。 7.如图所示的弦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 为a ,较长直角边为b ,求(a+b )= 。 8. 有一块土地的形状如图, ∠B=∠D=90°,AB=20m ,BC=15m ,CD=7m ,请计算这块土地面积。 (2) (3) (4) 1242334图14.1.4B 8题图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

聚智堂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年级:课时数:学科教师: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辅导时间: 课题勾股定理 教学目的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3、满足2 2 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教学内容 一、日校回顾 二、知识回顾 1. 勾股定理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络里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分别以它的三条边为边的正方形,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正方形面积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即C的面积=B的面积+A的面积,现将面积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边的问题,于是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重要关系,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2 2 2c b a= +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说明: (1)勾股定理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适用,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三条边之间就没有这种关系了。

(2)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 直角三角形中,a ,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但有时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除了利用a ,b ,c 表示三边的关系外,还应会利用AB ,BC ,CA 表示三边的关系,在△ABC 中,∠B =90°,利 用勾股定理有2 2 2 AC BC AB =+。 2. 利用勾股定理的变式进行计算 由2 2 2 c b a =+,可推出如下变形公式: (1)2 2 2 b c a -=; (2)2 2 2 a c b -= (3)22b c a -= (4)22a c b -= (5)22b a c += (平方根将在下一章学到) 说明:上述几个公式用哪一个,取决于已知条件给了哪些边,求哪条边,要判断准确。 三、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有: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2、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先确定最大边(如c ) (2) 验证2 c 与2 2 b a +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3) 若2 c =2 2 b a +,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2 c ≠2 2 b a + 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易错点与重难点复习(一)

勾股定理易错点与重难点复习(一) 1、已知实数a 满足100822018a a a -+-=,那么221008a -= 。 2018 2、已知571x x +--= ,则57x x ++-= 。 12 3、已知a +b =4,ab =1,则a b b a + = 。 4 4、已知2510x x -+= (1)求1x x + 的值; (2)求221 x x +的值; (3)求441x x +的值; (4)直接写出551x x +=_________,6 6 1x x +=_________。 解:1x x + =5 221 x x +=3 331x x +=25 441x x +=7 551x x +=55 66 1 x x + =18 知识点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的基础概念 (1)勾股定理的有关概念:如图所示,我们用勾(a )和股(b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用弦(c )来表示斜边。 (2)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勾+2股=2 弦。 (3)勾股定理的表示方法: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则2 a +2 b = 2c 。

(1)勾股定理的前提是,对于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则不存在此种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时,必须分清谁是直角边,谁是斜边。尤其在记忆2a+2b=2c时,此关系式只有当c是斜边时才成立。若b是斜边,则关系式是2a+2c=2b;若a是斜边,则关系式是2b+2c=2a。 (3)勾股定理有许多变形,如c是斜边时,由2a+2b=2c,得2a=,2b=等。熟练掌握这些变形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2、勾股定理的验证 方法1:用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a,b,斜边为c)构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 方法2:用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a,b,斜边为c)构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赵爽弦图)。 方法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a,b,斜边为c)构成如图所示的梯形。 3、勾股数 满足2a+2b=2c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1)由定义可知,一组数是勾股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满足2a+2b=2c;②都是正整数。两者缺一不可。(2)将一组勾股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得的数仍满足2a+2b=2c(但不一定是勾股数),以它们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比如以0.3cm、0.4cm、0.5cm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2b=2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东莞东华初级中学 陈佩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发展作好奠基.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有关度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其中蕴涵着多种数学思想,现小结如下: 一.勾股定理与数形结合思想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它是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征,转化为三边“数”的关系,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范. 例1:(课本P76习题18.2 T5)△ABC 中,AB=13cm,BC=10cm,BC 边上的中线AD=12cm.求AC 思考与分析:解答本题一定要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求出BD=CD=5cm ,再将题目所给的数据标在图上,得到如图,因此很容易就想到本题的解答思路是:先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明∠ADB=90°,从而∠ADC=90°,再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 解: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BD=CD= 21BC=21×10=5cm (由形到数) ∵169144251252222=+=+=+AD BD 1691322==AB ∴222AB AD BD =+ ∴△ADB 为直角三角形,且∠ADB=90°(由数到形) ∴∠ADC=180°-∠ADB=90° ∴△ADC 为直角三角形 (由数到形) ∴131695122222==+=+=CD AD AC cm (由形到数) B C D 13 12 5 5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最易出错的61个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最易出错的61个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式 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学生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 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精确度,有效数字。这个上海还没有考过,知道就好!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 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X 公因式要回头检验! 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改变符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去分母,分数相相当于括号,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得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三、函数 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的意义。 易错点2:熟练掌握各种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有几个的待定系数就要几个点值。 易错点3:利用图像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组)的解,利用图像性质确定增减性。

几种简单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几种简单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拼图法、定理法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沈正中 据说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10大科学发现,勾股定理就是其中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迄今为止,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各种证法融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于一体,完美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魅力。让我们动起手来,拼一拼,想一想,娱乐几种,去感悟数学 的神奇和妙趣吧! 一、拼图法证明(举例12种) 拼法一:用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按图2拼法。 问题: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左图的面积吗?对比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图2:S 正方形=(a+b )2= c 2 + 4×2 1ab 化简可得:a 2+b 2 = c 2 拼法二: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左 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 2+ b 2+4×21ab = c 2+4×21ab 整理得 a 2+b 2 = c 2 拼法三:用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a 、b ,斜边为c )按图3拼法。 问题:图3是由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在图3中用同样的办法研究,你有什么发现?你能验证a 2+b 2=c 2吗? 分析图3:S 正方形= c 2 =(a-b )2+ 4×21ab 化简可得:a 2+b 2 = c 2 图1 图2 图3 图4 b a b a b a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勾股定理与面积计算

图14.1.3G F E D C B A 勾股定理与面积计算 1.(1)如图①,S 1、S 2和S 3分别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 角边和斜边长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你能找出S 1、S 2和S 3之间的关 系吗请说明 理由 (2)如图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6cm ,8cm ,你能根据(1)的结论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2.如图(2)Rt ⊿ABC 中,∠ACB=900,AC=6,BC=8,S 1、S 2和S 3分 别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长为边长的等边三角形。你能找出S 1、S 2和S 3之间的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3. 如图(3)Rt ⊿ABC 中,∠ACB=900,AB=3,S 1、S 2和S 3分别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斜边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4. 如图(4) 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长向形外画正方形,以AB 为边的正方形的 面积为100cm 2,则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共为 cm 2。 (2) (3) (41 242334图14.1.4 B 8题图

5、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最大的正方形E的面积为81cm2,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 6、如图14.1.4,是一个“羊头型”的图案,其作法是:从正方形1开始以它的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以其直角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2,依次类推。若正方形1的面积为64cm2,则正形7的边长为。 7.如图所示的弦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直角边为b,求(a+b)= 。 8. 有一块土地的形状如图,∠B=∠D=90°,AB=20m,BC=15m,CD=7m,请计算这块土地面积。

勾股定理中四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勾股定理中四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勾股定理中的主要四种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思想、转换思想,进行讨论、介绍. 关键字:勾股定理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转换思想 勾股定理又称毕达哥拉斯定理,它是几何学中几个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地使用.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遍及数学学习的各个角落,总结概括数学思想有利于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而在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多种的数学思想.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主要的四种数学思想. 1 方程思想 “方程”历来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数学重要的工具.对于众多数学问题的求解,方程常常可以充当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桥梁而发挥巨大的作用.运用方程的观点去考察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能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发现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题思路的寻求与优化. 勾股定理本身就是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所以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类问题就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或是关于此类问题的变形题.而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关于此类问题的求解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1.1 求距离长度问题 例1: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分析:在Rt△ABC中,只有BC边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一边的长度,还要知道另 一边的长度.因此可以通过设立未知量,建立方程求解. 解: 设:水的深度为AB为x 尺,则芦苇的长度AC(AD)为(x+1)尺. 依题意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图形 ∵在Rt△ABC中,BC=5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 (x+1)2=x2+52 解得 x=12 ∴ x+1=13 则水的深度为12尺,芦苇的长度为13尺. 图1 1.2 折纸问题 例2 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折叠,恰好点D落边BC上,交BC与点F.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分析:Rt△AEF,是Rt△AED沿边AE边折叠的,所以就可以通 过折叠中对称的性质得到许多的等量,在矩形中的折叠可以得到 许多的直角三角形.要求EC边长,构造直角三角形,找出EC边所 在的直角三角形,在根据勾股定理,找出所需的量以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在已知量与为质量之间建立方程关系. 解:由题意,得AF=AD,DE=EF. 在Rt△ABF中,AB=8cm,AF=AD=10cm, E D A B C

勾股定理易错点剖析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究 忽视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例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达M岛,乙船到达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 错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8×2=16(海里),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15×2=30(海里). ∵2 230 16 =34(海里),且MP=34(海里), ∴△MBP 为直角三角形,∴∠MBP=90°, ∴乙船是沿着南偏东30°的方向航行的. 错解分析:本题最终判断的结果虽然也是正确的,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的证明,犯了运用上的错误.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三角形形状的判定,应该先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再求出乙船的航行方向. 正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8×2=16(海里),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15×2=30(海里). ∵162+302=1156,342=1156, ∴BM2+BP2=MP2,∴△MBP为直角三角形,且∠MBP=90°, ∴乙船是沿着南偏东30°的方向航行的. 点拨:已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其边的关系时,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时,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解题时要分清这两个定理的使用方法.通过本例告诉我们,

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定理;二是只要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较小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就可以判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反之,这个三角形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简单应用

勾股定理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探究,会运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教学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研究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 复习旧知 复习勾股定理以及一些简单的计算 ⑴勾股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通过四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去使用勾股定理 问题1.有一个边长为1米正方形的洞口,想用一个圆形盖去盖住这个洞口, 则圆形盖半径至 少为多少米? ? 问题2.如图所示,一旗杆在离地面 5 m 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底部 12 m 处,问旗杆 折断前有多咼? 合作探究 B A 2 C C C

问题4.如图,一个5米长的梯子AB 斜着靠在竖直的墙A0上,这时A0的距离为3米. ① 球梯子的底端B 距墙角0多少米? ② 如果梯的顶端A 沿墙下滑1米至C,请同学们猜一猜,底端 B 也将滑动1米吗? 算一算,底端滑动的距离。(结果保留 1位小数). 三. 深化新知 “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 , 引 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运用新知 1校园里有两棵树,相距15米,一棵树高10米,另一棵树高1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 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小鸟至少要飞 ___________ 米。 2如图,一根12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 15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3.如下图,要将楼梯铺上地毯,则需要 _____ 米长的地毯.

勾股定理回顾与思考

第一章勾股定理 回顾与思考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面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知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证明的理论思维能力.他们希望老师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老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实际操作,使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但对于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的思想意识,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可能部分同学会有一些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理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勾股定理也是后续有关几何度量运算和代数学习必要的基础,具有学科的基础性与广泛的应用. 本课时教学是复习课,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回顾本章的知识,同时重温这些知识尤其是勾股定理的获得和验证的过程,体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②在回顾与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勾股定理中考章节复习(知识点+经典题型分析总结)

A B C a b c 弦股 勾勾股定理(知识点) 【知识要点】 1. 勾股定理的概念: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a 2+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3. 勾股数: ①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那么ka ,kb ,kc 同样也是 勾股数组。)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8,15,17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4.命题、定理、证明 ⑴ 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⑵ 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⑶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⑷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⑸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⑹证明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②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5.判断直角三角形: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 ∠A+∠B=90°

专题: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 含答案

专题:勾股定理与面积问题 ——全方位求面积,一网搜罗 ◆类型一三角形中利用面积法求高 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12cm,则斜边上的高线的长为() A. 80 13cm B.13cm C. 13 2cm D. 60 13 cm 2.(2017·乐山中考)点A、B、C在格点图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点C到线段AB所在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 ◆类型二结合乘法公式巧求面积或长度 3.已知Rt△ABC中,∠C=90°,若a+b=12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 A.48cm2B.24cm2C.16cm2D.11cm2 4.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6cm2,斜边长为5cm,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A.7cm B.10cm C.(5+37)cm D.12cm 5.(2017·襄阳中考)“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3 B.4 C.5 D.6 ◆类型三巧妙利用割补法求面积 6.如图,已知AB=5,BC=12,CD=13,DA=10,AB⊥BC,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7.如图,∠B=∠D=90°,∠ 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方法6】 ◆类型四利用“勾股树”或“勾股弦图”求面积 8.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 形的边长为9cm,则正方形A ,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cm2. 9.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记载周公与商高的谈话,其中就有勾股定理的最早文字记录,即“勾三股四弦五”,亦被称作商高定理.如图①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②是将图①放入长方形内得到的,∠BAC =90°,AB=3,AC=4,则D,E,F,G,H,I都在长方形KLMJ的边上,那么长方形KLMJ 的面积为________.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勾股定理中的分类讨论

勾股定理中的分类讨论 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稍不留神就会丢解或造成错解,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为帮助同学们解决这类问题,现将勾股定理中需用到分类的问题为同学们分类浅析. 一、按直角边、斜边分类 例1 如果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3cm 、x cm 、5cm ,这三条线段恰好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x 等于________. 解:(1)当以3cm 、x cm 为直角边,5cm 为斜边时,有52=32+x 2,x =4; (2)当3cm 、5cm 均为直角边时,有32+52=x 2,x 因此,x 为4 二、按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分类 例2 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5cm ,BC =6cm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1)当5cm 为腰,6cm 为底时,则AB =AC =5cm ,如图1.过A 点作AD ⊥BC ,所以CD =3,在Rt △ACD 中,AD 2=AC 2-CD 2,所以AD 2=52-32,AD =4,因此S △ABC =12 ×6×4=12cm 2. (2)当6cm 为腰,5cm 为底时,则BC =AC =6cm ,如图2.过C 点作CD ⊥AB 于点 D ,所以AD =52,在Rt △ACD 中,CD 2=AC 2-AD 2,所以222562CD ??=- ??? ,CD , 因此1522ABC S =??=△2. 所以△ABC 的面积为12cm 2cm 2. 三、按高的位置分类

例3 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 解:(1)当△ABC 的高在三角形内时,如图3.由题意可知,BD 2=AB 2-AD 2,所以BD 2=152-122,BD =9,CD 2=AC 2-AD 2,所以CD 2=132-122,CD =5,所以BC =9+5=14,因此△ABC 的周长为9+5+15+13=42. (2)当△ABC 的高在三角形外时,如图4.由题意可知,BD 2=AB 2-AD 2,所以BD 2=152-122,BD =9,CD 2=AC 2-AD 2,所以CD 2=132-122,CD =5,所以BC =9-5=4,因此△ABC 的周长为4+15+13=32. 综上所述△ABC 的周长为32或42. 四、按展开方式的不同分类 例4 如图5是一个放置雕塑的长方体底座,AB =12米, BC =2米,BB ′=3米,一只蚂蚁从点A 出发,以2厘米/秒的 速度沿长方体表面爬到C ′至少需( ) A .1105 2分钟 B .5106分钟 C .1132 分钟 D .10分钟 解:2厘米/秒=0.02米/秒. (1)将正面与右面展开,如图6.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勾股定理可知路径一:AC ′2=AC 2+CC ′2=142+32=205; (2)将左面与上面展开,如图7. 由勾股定理知路径二:AC ′2=AD 2+C ′D 2=152+22=229; (3)将正面与上面展开,如图8.

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难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易错题难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算书《网醉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BC=5,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面积为( ) A.121 B.110 C.100 D.90 2.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 ①BD=CE;②BD⊥CE;③∠ACE+∠DBC=45°;④BE2=2(AD2+AB2),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3.已知,等边三角形ΔABC中,边长为2,则面积为() A.1 B.2 C.2D.3 4.如图,A、B两点在直线l的两侧,点A到直线l的距离AC=4,点B到直线l的距离BD=2,且 的最大值是() CD=6,P为直线CD上的动点, 则PA PB A.62B.2C.210D.6 5.下列四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A.1,26B.3,5,4 C.5,12,13 D.3,213 6.如图是我国一位古代数学家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曾被选为2002年在北京召

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它通过对图形的切割、拼接,巧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是() A.杨辉B.刘徽C.祖冲之D.赵爽 7.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 A.B.C.D. 8.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3 B.2,3,4 C.3,4,6 D.1,3,2 9.小明学了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无理数的点的方法后,进行练习:首先画数轴,原点为O,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数2的点A,然后过点A作AB⊥OA,使AB=3(如图).以O为圆心,OB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P,则点P所表示的数介于( ) A.1和2之间B.2和3之间C.3和4之间D.4和5之间10.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3B.2、3、4 C.1、2、3 D.4、5、6 二、填空题 11.如图,AB=12,AB⊥BC于点B, AB⊥AD于点A,AD=5,BC=10,E是CD的中点,则AE的长是____ ___. 1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5 dm、3 dm和1 dm,A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 dm.

小专题(二):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小专题(二):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教材母题】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 方法指导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长,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若已知一边长,且知另两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利用方程思想,设出一边长,利用数量关系表示另一边长,借助勾股定理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其中两边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二是出现图形的折叠. 针对训练 类型1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揭示两边的数量关系 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

类型2 利用图形的折叠找两边的数量关系 2.如图,在Rt ABC △中,6,4,90AB BC B ?==∠=,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 A.53 B.52 C.83 D.5 3.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8AD =,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3EF =,则AB =____________. 4.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其对角顶点A 与C 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 为8,宽AB 为4,则折痕EF 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

类型3 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求点的坐标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3) △为等腰三 A,试在x轴上找一点P,使OAP 角形,求出P点的坐标.

参考答案 【教材母题】解:折断处离地面11420 尺. 针对训练 1.解:图1,AC AB ==图2,3AC BC ==. 2.C 3.6 4. 5.解: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1234(2,0),((5,0)P P P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