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自动化发展现状

船舶自动化发展现状
船舶自动化发展现状

船舶自动化发展现状

全船综合自动化层次发展将成为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全船综合自动化,是集机舱自动化、机械自动化、航行自动化、装载自动化等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系统,该系统通常有两个工作母站、若干个分控制系统及若干个工作分站组成。通常一个工作母站设在机舱控制室,另一个工作母站设在驾驶室。两个工作母站完全独立,可单独或同时操作,并互为备用。分控制系统将根据船舶种类和自动化程度而定,如主机遥控、电站管理、机舱检测报警等。所有工作母站和分控制系统采用高速传输技术组成一个综合网络系统,在网络上根据需要连接一定数量的工作分站,从而达到在船舶重要部位对各设备进行检测和操纵等目的。同时,其工作分站可以作为一个窗口,执行岸与船、船与船之间的对话,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咨询、设备维护、故障诊断、资料查阅、备件查询、船舶管理等业务活动,通过与船舶对外通信设备联网,借助于数据传输、电子邮件等各种通信手段,从而最大程度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标签:船舶;综合自动化;集成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电气自动化程度,电气化性能和技术水平已有了迅猛发展,不少设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也以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船舶自动化技术必将有新的更大的突破。

当今世界在船舶自动化方面正在进行着根本性地变革。航海人员对船舶自动化的理想已成为现实。

船舶航行技术的现代化,卫星通讯、卫星导航、智能型柴油机、无人操控机舱、电脑自动控制配载仪、自动导航设备、各种船用自动控制设备等等,给了IT 行业、电气行业等带来了研发课题和发展空间,使船舶行业和信息产业链之间连接更密切。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IT产业的发展也为船舶工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电脑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船舶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从船舶导航与驾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来看,现代船舶对操纵安全性、可靠性到航行的成本有更高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国外海上自动航行系统,即初期的综合桥楼系统(IBS)就适应这种用户要求问世了。目前,世界上先进国家已研制推出第三代、第四代不同类型的综合桥楼系统(IBS)。应用计算机、现代控制、信息处理等技术,将船上的各种导航、操作控制和雷达避碰等设备有机的组合起来,对导航、驾驶、机动航行、航行管理、航线计划、避让、轮机监控、自动监测、自动报警等功能实施控制,以最少的人力、最低的人力消耗,实现船舶自动化航行。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完善的综合导航、自动操船、自动避碰、丰富的图形界面、通信和航行管理控制自动化等多种功能,从而实现船舶航行的高度自动化,提高航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船舶导航与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具有航海专家数据库的支持,以及国际通用电子海图技术支持的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综合导航与驾驶控制的网络系统。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得到了快速 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同时将电气自动化逐渐的衍生出来,因此,在评价一个国家 的科技力量的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度将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科技的 进步同时也在不断的推进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同时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对科技的 进步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前景 1 概述 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 进步是电气自动化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电气自动化 企业,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测量检测的准确度和信息 传输的实时性,为生产过程提供进一步的技术保障,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2.1 信息化的集成系统 目前,电气自动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其在系统方面已经达到了集成信息 化的目标。具体来说其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的:(1)信息技术的横 向发展的扩展,增加了微处理器的应用等。这就使得设备之间的联系比以往变得 更加不清晰、模糊了。(2)管理方面的促进。这是指企业的业务数据能够通过 信息技术实现即时的存取,而且在信息技术浏览器的运用中也能够实现对财务数 据和人事数据的存取,实现了整个过程的动态监控。 2.2 开放的应用平台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电气自动化有着比较开放的应用平台,这些对整个 系统的设计以及应用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平台使用过程中,其采用的 IEC61131标准对程序管理起到很大的优化作用,不仅使平台的应用效率有了很大 的提高,而且缩短了编程升级的周期,其应用价值相当广泛。此外,由于平台中 对于产品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得到了实现,所以在Windows系统方面已经成为了工 程标准化平台,使其具有了灵活方便的控制系统。 2.3 分布式控制以及现场总线系统 当前,我国企业正在努力的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而现场总线是对智能设备以 及自动化系统连接的通信系统,它主要是把中央控制室中的计算机以及PLC的CPU和现场设备在电缆的辅助下进行连接,这样能够实现信息收集的目的,而后 在电缆的介入下,信息再传送到中央控制器。这种分布式控制以及现场总线系统 的使用使得数字通信系统间的信息传输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3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3.1 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 电气自动化生产企业能够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生产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自动 化控制系统与产品,加大自主创新的发展力度,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确立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 技专项。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中低挡产品以国内企业为主,中小型项目选用国内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办公自动化1是近年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而提出来的新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确切定义。它的基本特征是采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生产、存储各种文档,使用复印机、传真机或计算机网络等其他先进设备复制、传递文档。一般来说,一个较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应当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转输、信息保存四个环节。办公自动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事务型为基础层,包括文字处理、个人日程管理、行文管理、邮件处理、人事管理、资源管理,以及其他有关机关行政事务处理等等;管理型为中间层,它包含事务型,管理型系统是支持各种办公事务处理活动的办公系统与支持管理控制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办公系统;决策型为最高层,它以事务型和管理型办公系统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同时又以其自有的决策模型为支持,决策层办公系统是上述系统的再结合,具有决策或辅助决策功能的最高级系统。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⒈办公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数字化办公。所谓数字化办公即几乎所有的办公业务都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特别是互连网技术的发展,安全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理论的发展,实现数字化办公是可能的。从管理体制和工作习惯的角度来看,全面的数字化办公还有一段距离,首先数字化办公必然冲击现有的管理体制,使现有管理体制发生变革,而管理体制的变革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另外管理人员原有的工作习惯、工作方式和法律体系有很强的惯性,短时间内改变尚需时日。尽管如此,全面实现数字化办公是办公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90年代,办公自动化发展迅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从最初的汉字输入、字处理、排版编辑、查询检索等单机应用软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网络办公系统,通过联网将单项办公业务系统联成一个办公系统。再通过远程网络将多个系统联结成更大范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已经成为办公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是办公自动化发展的又一趋势。办公自动化系统引入多媒体技术,使之处理语音、图形、图像功能加强,更能够满足办公要求,提高办公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和价值。近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需求,电子商务(e-Business)已日益成为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热点,所谓电子商务,是 1一般地说,办公自动化简称OA (Office Automation),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生产、工作率和质量,辅助决策,求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如今也趋于智能化,现代化。自 动化电路系统确保了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供电能力和 经济效益。本文将对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加以分析,通过合 理的预测分析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提及适当措施保障电力自动化供应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确保供电顺利进行,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是必要的。一般 而言,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部分组成,随着电力技术创新 发展,电力系统综合性能、电压等级、供电等级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电力系统逐渐连成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规模不断扩大、供电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更好满足人们的 用电需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益,发展并利用电 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得到升级和改造,不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 方式,而是在控制中心装备计算机,建立现代化的控制中心,从而有利于全面监测和详细掌 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情况。通常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构建向四周辐射的控制网络体系, 并在整个电力系统之中,建立完整的、立体化的覆盖网络,实现全面而畅通的信息传递和指 令传输。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实现供电的安全、稳定与可靠,进 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中心控制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整合并使用各种软件,负责对电力 系统进行整体调度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监测等各项操作的自动化。同时,在电力系 统自动化进程中,通常采用分层操作和控制方式,全面掌握系统每层运行的基本情况,对存 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要求 在自动化技术逐渐推广和应用的前提下,为促进自动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使其在电力 系统之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自动化控制,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把握每个操作控制要点是必 要的。一般而言,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表现在以下方面:准确并迅速收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做好电力系统元器件的检测工作,对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监控,及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了解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安全和经济节能方面的要求。并注重对系 统操作人员和调控人员的管理培训,让他们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严格按要求进行设备操作和 元器件调控。重视电力系统不同层次、局部系统以及各种元器件的综合协调,优化整合各种 资源,为整个电力系统寻找最优质的供电方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并且还有利于 节约电能,降低供电成本。总之,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还能促进电力设施更为 有效的发挥作用,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寿命。并改进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实现对安全事故的 预防,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可能,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 良好条件。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3.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前景

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调研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方面的研究、设计、运行、实验、管理及开发等领域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宽厚的技术理论基 础和比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电气工程基本技能和较好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一定适用市场经济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毕业生可到各类发电厂、电力系统供电部门、电力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电力管理等部门就业,即电业局、设计院、工程局。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电气自动化在工厂里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这么说,电气自动化是工厂里唯一缺少不了的东西,是工厂里的支柱啊!你要是对电气自动化比较精通,用人单位立刻要你,不管是什么单位,最好是电子厂,因为电子厂天天用到自动化,编程,设计。如果你对工作待遇条件要求

很看重。最好的是电业局。福利好,待遇高。然后是设计院,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艰苦的是工程局。因为要随着工程地点到处跑。但是工资也不低。而且还可以向自动化、电子等方向转行。 二、区域分布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而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三、企业分布 自动化企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发达地区,例如:主要是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等一级城市以及长江三角,珠江三角和其他省市的重工业地区。

中国工业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成为一座世界工厂。将近100种商品生产位居世界第一,它们遍布10多个工业行业,诸如:消费品、制药、电子器件等。中国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吸引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近年来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8%。 制造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工业行业,然而来自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仅相当于整个制造业产值的26%。与美国和德国超过40%的比例相比,在未来20年,中国制造业需要高速发展。这将给工厂自动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支持;另一方面,鉴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低廉的人力资源,许多发达国家将他们的生产线和设备转移到中国大陆开办工厂,因此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 上面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面貌。例如在长春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现代化工厂和nokia的北京工厂中,最先进的工业生产线和检测设备随处可见,自动化水平及质量检测水平与他们在别的国家的生产基地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你也可以看到很多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人们仅仅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入自动检测设备,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安排反而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这种不平衡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格局自始至终都给工业视觉的发展产生影响。 机器视觉在中国短暂的发展历史 1990年以前,仅仅在大学和研究所中有一些研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来自这些研究机构的工程师成立了他们自己的视觉公司,开发了第一代图像处理产品,例如基于isa总线的灰度级图像采集卡,和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库,他们的产品在大学的实验室和一些工业场合得到了应用,人们能够做一些基本的图像处理和分析工作。 尽管这些公司用视觉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多媒体处理,印刷品表面检

煤炭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趋势及应用探讨参考文本

煤炭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趋势及应用探讨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炭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趋势及应用 探讨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也得 到了发展机会,而在煤炭开采中,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 平不断提高,普遍应用综合机械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 术,使煤矿产量成倍增长。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机械自动 化技术发展情况,论述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制造 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指的是机器或设备不需要人为影响,而依 据设定的程序、指令自动进行操作的过程,机械方面的自 动化就是机器或设备利用机械方式,完成自动化控制的过 程。机械自动化代表了新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成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呈日新月

异式发展,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大量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保证操作的精准度,产品质量也得以保证,所以,在机械制造业中普遍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自动化水平还处于较低阶段,当前,在发达国家中,一般都已实现应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但我国当前依然还只是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还不能普遍应用柔性制造单元。所以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最近几年,我国cims技术得到了较大推广,但也只是局限于cad 和管理信息系统,所以底层还不能有效实现自动化。加工中心的保有率和利用率不能得到保障。还没有大力推广可

浅谈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浅谈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 内容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船舶机舱从有人值守到自动化机舱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船舶电气自动化是实现机舱自动化、进而实现无人值班机舱的必要条件。本文就与船舶安全和性能关系较大、技术进步较快和具有发展前景的船舶电气自动化及船舶电站自动化基本功能进行简要概述, 针对当前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电站系统的发展现状,论述了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包括系统监控的综合化、网络化)并做出了船舶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展望。 关键词: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1.船舶电气自动化概述及船舶电站自动化基本功能 1.1.船舶电气自动化概述 船舶电气自动化指的是船舶电站的自动化,其伴随着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微处理术而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集成电路的投入使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这些良好的技术条件促使船舶电站控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时间推进到2l 世纪,制造业、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逐步成熟,船舶的机舱管理以及货物装卸等多方面都在充分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其工作分站能够通过通信卫星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互联,促进了船与船之问、岸与船之问的有机联系,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对话,极大地促了信息的交流、咨询、设备的维护、资料备件的查询、船舶的管理以及资料的查阅等一系列业务活动,从而充分地提高了船舶航行的经济型、安全性与可靠性,为航运事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1.2.船舶电站自动化基本功能 1.发电机组依据电站运行情况和实际负荷需要,按预定的顺序自动起动备用机组,并能自动投入、自动停机; 2.故障状态下自动解列、停机的控制; 3.发电机组之间的自动并车、电压及无功功率的自动调节、并联运行中功率的自动分配、转移与电网频率的自动调整,重载询问(投入大负载时的自动询问装置); 4.船舶电站的综合保护(包括发电机组机电故障的自动处理与报警);

电气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

电气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 学长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就业前景 学长一: 专业非常不错,分为偏弱电和偏强电两个方向,就业方向都不错,相比之下强电那个方向可以去电厂电力公司之类的,待遇和福利都 很无敌。弱电方向可以从事一些设计研发性质的工作,就业范围也 很广,待遇中等偏上,但是好好干的话也绝对是前途无量。 学长二: 电气工程可涉及强电和弱电两个方面。但是强点也并不就是去电厂,因为有很多如大型成套开关柜(10W的断路器,都是强电,请搜 索浙江省乐清市华仪电器集团,就是专门做这个的,胡主席99年视 察过该企业)。 弱电方面,基本上所有的家用电器都是就业方向,可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是很宽的,基本上不要愁没有行业不要你。 强电方面相对就业窄些,弱电方面就业非常广。当然,你要学好才对。包括: 1)课本知识一定要过关,能举一反三。 2)弱电方面,很多可能和电子工程专业相近,建议多学一些微电子方面的(课本之外的补充),“强电好学,弱电难精”。 3)稍微学一点机械方面的,对工作有很大帮助,机电不分家嘛,除非是做微电子产品,不怎么需要机械知识,如果是做整机(或大一 点的产品),都需要点机械方面的知识。 4)培养动手能力。中国的教育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差。建议多跑广州的二手电子/电器市场,淘些东西来拆拆装装联联。

——并且这里建议,约几个同学(分担经济)组建自己的试验室,不要听到自己建试验室觉得太高端了,国外很多学理工科的学生其 实都有自己的试验室的,——很多大企业老板,如摩托罗拉老板, 还有那个爱因斯坦,都是在读中学时,就到二手市场淘来很多便宜 的电子电器零件,进行设计与研究。——建议几个同学可以以这个 试验室搞个兴趣组织,三五同学,既分担了经济,又可以讨论。 5)学好书本知识,加强动手能力。要求再高点,可以关注一下业界资讯,比如找到相关行业/专业的论坛,泡在里面,和那些正在从 事相关工作的人泡在一起交流,对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电气工程 是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要及时把握 时代的脉搏。 学长三: 四川的电气类就业机会还是很多的,本人也曾经是成都某高校电气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的时候电气的本科就业形势是全校最好的。 因为人少,就业面广,学校的工科也算还行。 不知道你的学校电气是偏强电还是弱电,偏强电课程的话应该学习过电力系统暂稳态分析、供配电技术,可以考虑去一些需要电气 设计的公司、单位,就本科来讲是还可以的工作; 如果没有,偏弱电的话应该学习过电力电子、自动控制、单片机微机原理与编程这样的一些课程,可以去一些芯片编程、电路板制 作的公司 还可以去做电气设备维修、电机电器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柜制造这样的一些单位,能获得很强的动手能力,但比上面的两者要差点,因为一般很多人不想去生产制造的一线 很好,就业好找工作。 就业方向: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浅谈船舶建造技术现状及管理方法

浅谈船舶建造技术现状及管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9-06-25T11:54:42.8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杨杰贺霄徐致元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船舶建造技术有了很大进展。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13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船舶建造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船舶制造业需要更新生产理念,引进先进的建造工艺和设施,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总装化、精益化、绿色化、数字化等。通过对船舶建造工艺的现状、工艺改造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析如何改进船舶建造工艺,为船舶制造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船舶轮机;管理现状;有效管理措施 引言 船舶造修是一个生产环境复杂、危险性较大、事故类型多的综合型行业,造修过程技术密集、劳动密集、不安全因素多,且建造模式已由传统的顺序建造模式转变为分道建造和“壳、舾、涂”一体化的现代造船模式,船舶企业建造的船舶逐步向装备密集化、结构复杂化、体积大型化、功能创新化等方向发展。 1船舶制造工艺的现状 1.1缺乏必要的发展实力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造船工厂,我国的造船工业发展比较缓慢,生产力强度不够,工艺方法也不够先进;我国造船厂的人员配置也有所不足,尤其是技术水平高的员工严重不足,导致生产管理中存在许多不够完善之处,克服困难的能力低,为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受国际贸易萎靡及 21 世纪初盲目增产扩建的影响,国际航运所需求的船只远远低于市场拥有量,供大于需,银行对船舶行业又收紧贷款,所以很多中小船厂倒闭或被兼并,甚至转产其他领域;受越南等国家的低人力成本船厂的冲击,普通的中小船厂无单可接。 1.2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在实际船舶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中,应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细化任务分工。然而,现阶段国内的管理模式还有其局限性,致使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究其原因,当前国内船舶轮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能力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在知识技术更新频繁的背景下,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技术也应时时更新以适应船舶轮机操作要求。与之前的传统船舶相比,现在的器械更加智能化、系统化和自动化,在计算机技术管理下的设备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极具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专业型人才,但由于现有管理人员的人员层次、年龄结构等不尽相同,致使整个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管理水平偏低,未能与预期目标及发展模式相适应,其对于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仍需要时间,所以,要想提高船舶轮机的管理整体水平,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借鉴成功地区经验、引进现代先进技术,以促使船舶的高效运营。 1.3船舶建造工艺呈现较大的改善 以往,我国的船舶制造公司大多都不敢进行创新,或在进行创新生产方面缺乏胆识和魄力,缺乏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思路。而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以及世界船舶行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的船舶建造工艺在许多方面得到较大改善,比如,替换以往的船舶工艺散装方式,采用新的工艺形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事实证明,中国现在的工艺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世界顶尖标准,LNG、石油钻井平台、航母等都能自主设计及制造,CCS 规范在我国某些领域,比世界其他国家的行业规范还要严格,这也使得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发展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1.4船舶轮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 当前,国内部分管理人员对于船舶轮机管理模式的认知仍存在偏差,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对知识的掌握浅尝辄止,管理方面才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的船舶轮机的管理层面上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基本的技术方法都是通过寻求国外的专业人士得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近十年前船舶运力的较快增长与航海院校培养的不同步导致航运专业人员严重短缺进而速成了一批低素质的轮机员,在这种情形下,提高创新能力,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我国当下船舶轮机发展的首要任务。加之,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船舶设备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要想提高我国的船舶管理水平,就要通过选拔优秀的管理者,对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都要朝着更高要求的方向发展,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我国船舶的管理水平以及发展方向才能更好。 2促进船舶建造工艺合理完善的举措 2.1在制度方面 公司的各类安全文件并不全部涉及型船建造过程,根据单船安全策划的安全管控重点、难点、风险预防措施等内容筛选出适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规定,并进行简化、细化和补充完善,建立针对型船的单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规定,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同安全策划相互配合,形成“一船一册”,作为型船安全建造的指导性文件和员工安全施工的依据。 2.2提升船舶轮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国内管理工作现状不难发现,目前仍采用劳动密集型模式,以人力劳动为主,且技术含量不高,而船舶轮机的工作性质也较为复杂,这也就造成了我国船舶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对船舶的监管和控制力也做不到有效的监督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船舶轮机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而对工作的完成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一定要切实提高对船舶轮机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强化操作技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先管理设备、给予适当条件倾斜,吸引专业性人才加入到管理队伍中来,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操作培训,掌握先进的技术能力,使船舶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得到综合的提升。另外,还应该正确地树立船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培养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更深刻地了解船舶轮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肩负起责任意识,以及不按要求管理所带来的危害。加强船员对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的认识度,制定奖罚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责任意识,有助于今后树立我国船舶轮机的良好的工作作风,提高船员的设备操作能力,助力于我国船舶轮机管理工作专业化进程。 2.3强化船舶建造工艺体系建设 要拥有高超的建造工艺,则行为必须具有规范性,提出发展的整体要求并有效实施。比如,要完善工艺研究体系,工艺技术评价体系等也需要进一步健全。船舶建造业想获得长期发展,则需要不停地探索研究,要与时俱进,懂得在不同时期下船舶制造业所需要更新的地

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及其设计要点浅谈

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及其设计要点浅谈 发表时间:2017-11-14T14:33:33.7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作者:王传兴[导读] 本文首先对我国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和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舟山 31610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船舶工业领域为了实现高速发展,积极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建设理念和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实现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和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船舶电气自动化设计要点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关键词: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设计要点一、我国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近年来,信息和通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快发展,在船舶工业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船舶的机舱管理、驾驶等环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泵浦控制、机舱监测报警、冷藏集装箱监控和压载控制等功能得以实现。不同的船舶类型在自动化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实际进行船舶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应从船舶功能需求的角度出发对自动化程度进行确定[1]。例如,在实际进行船舶电气自动化设计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构建综合网络系统,从而有效连接分控制系统与工作母站;在连接分工作站时应对高速传输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等。目前,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具备了报警和监测等重要功能,并且能够高效管理船舶的燃油系统、动力系统和压舱系统;在控制阀和泵时可以对电气设备进行充分的应用[2]。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也将逐渐完善,其运行中可以实现较高的可靠性和管理的智能化,为提升操作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奠定良好基础。 二、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提升监控功能的综合化船舶电气设备同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提升了设备的适用性,在船舶电气自动化设计中高效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设计操作的便捷性,实现灵活的转换,同时设计的规范性特点还能够凸显出来[3]。各种设计操作、监控工作都可以利用屏幕和相关软件来实现,综合监控呈现出了较强的便捷性特点。 (二)网络化功能的实现在总线技术、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促使不同的部件、模块和信号线之间形成了统一的信号通道,现场总线在构建中可以利用双层网,通过使用冗余结构进行控制有助于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系统具体运行中,数据的收集和传送的网络可以作为首层网络,控网为第二层网络,这样一来,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就可以被数字化、自动化方式所取代,船员工作环境得到了优化,更重要的是,工作效率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4]。(三)多学科发展对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各学科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学科渗透的基础上基础上模糊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这将为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中,大功率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技术、制造工艺和材料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设备运行中不仅呈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同时节能效果也非常良好。而船舶控制技术的典型控制方式已经转变为可编程序控制器,船舶监控过程中,智能式算机监控系统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集中型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技术监控、集散型(分布式)多级和多微机监控系统[5]。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船舶工业领域也不断取得了更多的成就,其中包括船岸信息直接交流、卫星通信方式导航、信息技术监视、全智能控制自动化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方面。 三、船舶电气自动化设计要点现阶段我国在积极进行船舶电气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设计要点至关重要。事实上,要想实现船舶电气自动化设计的科学性,设计人员必须抓住电气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性三大设计要点:(一)可靠性

监测自动化发展现状

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现状 200930201489周杰华 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传感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的巨大发展,我国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技术的总体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监测自动化技术已渐趋成熟,大坝安全监测的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说21世纪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已进入了推广应用的新时代。 一、概述 从1992年对83座水电站大坝开展了首轮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更新改造工作开始,通过八年多的努力,绝大部分水电站大坝已完成以“完善化为主,着重配齐必要的监测项目,提高监测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目标的更新改造工作,设置了必要的变形、渗流等监测项目,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的现状有了较大的改善,使这些大坝健全了监视其安全的耳目。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变化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大坝的监测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大坝变形监测未设校核基点,或测点布置和结构不合理,或监测精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或设备老化、受损,或自动化程度不高等。 在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方面,根据对电力系统136座水电站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调查情况看,有60座水电站大坝单个或多个监测项目采用了监测自动化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其中,有33座大坝的变形、渗流等主要监测项目实现了监测自动化,有18座大坝的变形监测实现了自动化,有6座大坝的渗流监测实现了自动化。系统都有在线监测的功能(如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储存和处理),大多数系统还有离线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报表制作、图形制作等功能。 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的实现,提高了监测精度,改善了监测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强了对大坝的在线监测能力,为今后实现在线监控和在线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及时掌握大坝运行状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大坝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调查的资料中也可以看出,各大坝的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规模、功能、稳定性、可靠性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基本能满足监测要求。但也有一些系统,特别是1995年以前建成的系统问题较多,有的已处于瘫痪状态(如盐锅峡),有的监测数据系列较差、精度低不能满足资料分析要求(如桓仁、回龙山的垂线,梅山的垂线,柘溪的垂线和量水堰、富春江的引张线,长潭的激光准直,枫树坝的采集单元等),急需进行改造完善。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传感器、设备元器件质量差,还有雷击、潮湿、鼠咬、浸水等外界因素。 二、下面分监测方法、监测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四大部分对目前的监测自动化有关现状加以叙述。 1 监测方法 选择有效的监测方法是取得良好监测效果的保证。表1汇总了大坝自动化安全监测常用

浅谈船舶电气自动化

浅谈船舶电气自 动化现状及发展 趋势 刘承民 都基盛 高 飞 刘 昆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前言 :船舶电气自动化(以下简称船舶自动化)就是通过采用计算机微处理装置,解决船舶手工操作所不能达到安全可靠的精细管理为目的,帮助船员频繁巡回检测机械设备运行状况和航行工况,并早期发现故障,避免船员在恶劣工作环境条件下的疲劳,使船舶安全、高效、可靠的营运。 关键词: 船舶 自动化 发展趋势 概述 船舶自动化的明显标志就是把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网路接口技术用于船舶通讯导航自动化、机舱自动化、干 / 液货装卸载自动化等系统的监测与控制。通讯导航自动化是指雷达、、卫星定位、自动舵、航迹跟踪等实现自动驾驶。机舱自动化是指主机和发电机各种参数和工况的自动监测、报警、控制,以及各种辅机的集中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火警探测及自动灭火,实现“机舱周期无人值班”。干 /

液货装卸载自动化是指辅锅炉、惰气、货油泵、压寨泵、阀门、液位、船舶强度和浮态等自动监控系统。 1 、船舶自动化的构成 船舶自动电站(船舶馈电中枢系统 PMS )。 机舱集中报警监测装置(对主机及辅机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控)。 主机遥控装置(对主机进行远距离控制,如在驾驶室、机舱集控室控制主机)。 船体应力监测(船舶货舱的剪力、弯矩力安全监测系统)。 干 / 液货装卸载自动化(液位测量、阀门控制、货油泵、压载泵、惰气系统、装载计算)。 通讯导航系统(雷达系统、电子海图、自动舵、电罗经、航行记录仪、 GPS(DGPS) 、自动识别系统等。通讯系统:卫通、 VHF 电话、桥搂值班报警系统、 GMDSS 等。按照 DNV 入级符号分为: NAUT-OC (大洋一人驾驶)、 NAUT-AW (所有海域一人驾驶)、 NAUT-OSV 海洋工程船一人驾驶) 冷藏集装箱监测报警(冷藏集装箱监测采用传统的四极监测系统或电力载波系统(PCT)

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孙涛

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孙涛 发表时间:2018-07-20T16:11:05.3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作者:孙涛[导读]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是电气自动化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 身份证号: 37032219820906xxxx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电气自动化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是电气自动化发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电气自动化企业,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测量检测的准确度和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为生产过程提供进一步的技术保障,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在此阐述了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并对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状分析;发展前景 1.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 1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1 平台的开放性 在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当中,统一、开放式的平台,对我国电气的自动化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IEC61131标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优化管理程序,还可以不断提高平台的实际应用效率,又或者是缩短编程或者是升级周期,在这些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这种标准化的平台中,不仅仅可以规范各种语义和语法,还能够进一步实现产品编程接口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这样就可以确保电气化系统的合格率,保障各个程序之间的通讯安全。在另外一方面,计算机已经成为工控标准化的平台。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气自动化都是采用windows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非常简单,在维护上也更加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其主要是采用PC系统,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并能够在各个行业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网络技术和P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工业电气的自动化已经逐渐开始实现了人机界面,从而将windows平台的优势发挥出来。 1.2 现场总线与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看,现场总线,这主要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将中央控制室内的计算机和PLC与现场设备进行相互连接。在这一过程中,现场设备的信息将会被搜集和整理,利用电缆传输到控制器当中。而这些都是为了能够解决智能仪器和控制器等方面的通信传递问题。同时,分布式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PLC、I/o模块和现场设备之间的连接,这样就可以将输入输出模块逐渐转换成为现场检测器或者是执行器。而且,这种控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可靠性较高,第二,具有开放性,第三,灵活性较好,且容易维护,第四,控制功能较为齐全。等等,在这种分布式的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微处理安装在测量装置和控制执行机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将控制功能尽量分散开来,在管理上也相对容易。 1.3 IT技术与电气工业之间的结合运用 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中,IT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结合,已经在自动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其采用的网络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环境。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可以切实推动自动化技术和IT技术之间的高度融合,能够在电气自动化领域中进一步改革。在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不仅仅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设备的自动化和系统的自动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对推动自动化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2.1 电气自动化产品创新性发展趋势 随着电气自动化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相关设备的研发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实际上,我国当前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研发以及生产还处于初步阶段,产品仅局限于初级产品并且缺乏创新,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所以,电气自动化想要长足地发展下去,我国需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的需要不断地改进,应用到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创新中去。企业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技术的水平,坚持不断地进行创新,积极研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及产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电气自动化系统高效益发展趋势 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争取获得最大收益。PC控制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应用PC控制系统,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周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工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 2.3 电气自动化系统统一化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系统包括设计、测试、实施、维护等多个环节,建立统一的工作平台可以实现以上环节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统一平台的建立大大节约了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与成本,提升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还满足了用户对开发平台独立于最终运行平台的需要。 2.4 电气自动化系统通用性发展趋势 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用性,对提高系统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实现网络数据共享,精确传达数据信息是企业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对企业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并且在系统规划过程中,需要实现全系统范围内所有数据的共享。 2.5 电气自动化系统市场化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产品市场化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电气自动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的同时,需要注意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市场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密切观察市场的需求,研发生产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与设备,并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和社会化协作,带动电气自动化产业及其配套零部件生产的市场化,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提升设备的自主生产比率,逐渐提升企业市场化的适应能力。

船舶自动航行系统的现状与发展_刘鹰

船舶自动航行系统的现状与发展 刘 鹰1 谢盛会2 (1.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 150001; 2.佳木斯行政学院 佳木斯 154002) 摘 要: 介绍了船舶自动航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对国内外自动航行系统的技术水平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阐述了系统在功能、软件、人机界面等诸多方面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船舶自动航行 组成和功能 现状 发展方向 The Statu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S hip Autopilot System Liu Ying1 Xie Shenghui2 (1.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150001;2.Jia musi Administration College,Jiamusi,154002) A bstract: This text presents the constitute and function of the ship autopilot,and make a deep investiga-tion on the technology of ship autopilot system used international,analyze the system's statu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n function,software and human interface. Key words: ship autopilot,constitute and function,status,developing direction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全世界航运界和造船业的发展,对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及船舶运输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船舶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船舶驾驶愈来愈趋向于一体化、综合化、集成化与全自动化。自动航行系统又称一人驾驶台,它是为了减轻船舶驾驶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人为的过失及其影响、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节能以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而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它把在船桥上各种独立安装分别显示的航行主仪器和助航仪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闭环式信息综合、显示、控制系统,可极大地改善导航精度,减轻船舶驾驶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船舶航行的技术性能、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效益。 自动航行系统现在已经成为全船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地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滤波技术、最优控制技术、专家系统和高速数据接口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它不仅可以进行操舵实现航向的保持和变化控制,还能够实现航迹跟踪、ARPA雷达数据接收和自动避碰操舵。目前绝大多数船东要求采用航行自动化技术,即所谓的一人驾驶。自动航行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高级客船、集装箱船和航空母舰,未来的船舶运输将会更加安全、经济、快速。 1 组成和特点 自动航行系统一般由航行监控器(含电子海图与信息显示系统ECDIS)、航行计划工作站、ARPA、自适应自动舵、泊船监视器、主机遥控、导航系统、海图数字化仪及其它设备组成,通过船桥局域网将上述监控器、工作站及各种传感器联结起来,并通过网关将船舶上的其它系统,如船舶营运管理系统、通信系统、货物装卸监控系统及机舱自动化系统联在一起。 自动航行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1)船舶综合信息的集中显示 在驾驶台的终端上,可以用文字、曲线或图像的形式集中显示船舶航行信息、船体运动信息、机舱信息、导航定位信息与航区气象信息等,使驾驶员方便快捷地了解全船动态,并用主要精力去注视航行海域 第24卷 增 刊 2002年 舰 船 科 学 技 术 SHIP SCIE NCE AND TE CHNOLOGY Vo1.24 Supplement 2002 收稿日期:2001-05-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