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专题训练(精选试题)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专题训练(精选试题)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专题训练(精选试题)

备考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8分)

1.近地面空气由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这样的风带是()

A. 东北信风带

B. 东南信风带

C. 中纬西风带

D. 极地东风带

2.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状况及相对位置关系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季节()

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 墨西哥湾飓风频发

C. 天山雪线明显变高

D. 中国东北昼短夜长

(2)在图示大气环流影响下()

A. 甲北移时印度半岛形成早季

B. 受乙控制的地区全年多雨

C. 受丙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 受丁控制的地区雨热同期

3.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 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

C. 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带

D. 南半球盛行的西风是西南风

4.每年随着干、湿季节的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来回迁徙。下图是2014年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正受()

A. 西风带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信风带控制

D.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野生食草动物从②地迁徙到③地的时间可能是()

A. 12月~次年5月

B. 7月底~8月中下旬

C. 10月底~11月底

D. 1月中上旬~3月底

5.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M地降水较多的季节及原因是()

A. 夏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B. 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

C. 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

D. 冬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

(2)N地地处沿海但降水稀少,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 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

B. 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 受索马里沿岸的上升流影响

D.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6.非洲热带稀树草原一片翠绿,斑马、长颈鹿等草食动物迁回草原,肉食动物也尾随而来。这是因为这里()

A. 受赤道低压控制,湿季到来

B. 受信风控制,干季到来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季到来

D. 受西风影响,湿季到来

7.下面两图中箭头分别表示该地某季节风向,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南半球冬季时,左图所示风向正确

B. 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 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D. 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8.民航班机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空中飞行约需3.5小时,从乌鲁木齐返回至北京,却只需约3小时。造成这一差异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 地球公转的影响

B. 两地时差的影响

C. 西风环流的影响

D. 地球偏向力的影响

9.下图所示风带,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 10°~20°盛行东南风

C. 20°~30°盛行西北风

D. 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3月份、春季

B. 乙表示7月份、夏季

C. 甲表示9月份、秋季

D. 乙表示1月份、冬季

11.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下图为毛乌素沙漠年风频玫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防风林的最佳种植走向为()

A. 东—西向

B. 西北—东南向

C. 南—北向

D. 东北—西南向

(2)下列大气活动中心对当地主导风向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 印度低压

B. 副极地低气压

C. 亚洲高压

D. 副热带高气压

1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上图所示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3)气压带a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特征是()

A. 高温多雨

B. 温和少雨

C. 温和多雨

D. 高温少雨

二、综合题(共2题;共18分)

13.读图(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所示可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位于________点附近,乌鲁木齐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___。

(2)据图可以判断F地此时盛行________风,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 ;E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3)此时,AB之间的等温线向________方向弯凸,C地以西海上等温线向________方向弯凸,E地沿海海洋等温线向________方向弯凸。

(4)非洲大陆南端因受________带控制,气候具有________的特征。

14.读上图回答问题。

(1)这是________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2)图中A,B均为大气活动中心,写出A名称________,B的名称________。

(3)A,B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________。

(4)从图上看,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__状,南半球的气压带呈________状。

(5)此时南亚吹________季风,该季风的成因为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2.【答案】(1)D

(2)C

3.【答案】A

4.【答案】(1)D

(2)B

5.【答案】(1)C

(2)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1)D

(2)B

11.【答案】(1)D

(2)C

12.【答案】(1)A

(2)D

(3)D

二、综合题

13.【答案】(1)近日;昼短夜长

(2)偏北;温暖少雨;炎热干燥

(3)低纬;高纬;低纬

(4)副热带高压;炎热干燥

14.【答案】(1)7月

(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3)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4)块状;带状

(5)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2019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9.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019潍坊检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019南昌检测)读几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13.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4~15题。 14.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15.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 2、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 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 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①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形成单圈环流 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 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 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 成赤道低压带。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 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 带。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 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 气从赤道流向极地。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如图 ②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公转,自转---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 压带,即赤道低压。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 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 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 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 压带。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

2019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2021021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创新题)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2题。 1. ①②④⑤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A. ①B .②C .④D .⑤ 2. 下列关于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②关系密切 B. 乙附近地区受③影响,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丰富 C. 丙地在④盛行的季节,草木茂盛 D. 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光热充足 解析第1题,图中的②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④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⑤是北半球的中纬 西风,它们都是三圈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①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季风。第2题,甲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是地形、信风和洋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受③影响,乙附近地区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少;④盛行的季节是丙地的干季,草木枯黄;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 形成了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且纬度较高,光热并不充足。 答案 1.A 2.A (2017 ?山东荷泽检测)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 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 C. 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 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4. 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 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 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 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第3题,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第4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 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岂乐带\ \凤带廉風向 5. 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B .②C .③D .④ 7. 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 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第5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 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6题,根据风向可知,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侯。第7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压影响。 答案 5.A 6.C 7.B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一课时三圈环流 ?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热力环流原理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能够说出全球的七个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六个风带的风向。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说出各个气压带垂直方向气流的性质(干湿冷暖状况),地面各个风带气流的性质。 ?学生能够结合气压带风带的成因描述不同季节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一.大气环流有何作用? 1.促进高低纬之间、海路之间水热交换,维持水热平衡 2.影响天气和气候 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1.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只考虑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差异)——单圈环流 2.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 规律总结: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若只看气压带,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 思考:观察风带,南北半球都存在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名称相同但风向相同吗? 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极地东风在北半球是东北风,南半球是东南风。 三、气流性质: 四、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第二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小结:北半球气压带被分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和位置);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所以仍然近似带状。 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典型? 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最大的大洋,造成了最显著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第三课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补充: 1.一个地方的气候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但面积并不大) 3.非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区 4.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 注意: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和北美洲的分布特点不同(在欧洲呈片状,北美呈狭长带状),原因都是由于地形的不同,北美大陆西岸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前进。

2021届高考(浙江)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题卷: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2020·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答案:1.C 2.A (2020·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3~5题。 3.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①⑤⑥D.④⑤⑥ 4.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5.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专题练习.doc

气压带和风带专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2 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 .受风带1 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 .受风带 2 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D.受气 压带和风带 2 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下图中 P 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读图回答3--5 题。 3.图甲中 P 地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P 地可能位于() A. 亚洲东部沿海 B.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C. 地中海沿岸 D.南美西南沿海 5. 若此时处在图乙“三圈环流”所表示的季节,则N 地() A.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 B. 受信风影响,高温少雨 C. 受西风影响,温暖湿润 D.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 的变化图”,分析回答6--8 题。 6.该月份最可能是() A.1月B.4月 C.7月 D .10月 7.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 .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8.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 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 C .东北风D.东南风 右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 造成 X、Y 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正午太阳高度角 B.昼夜长短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 10. 造成 M、 N、 P 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 海陆位置 下图为某地区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 据图回答 11--12 题。 11.影响图中 M、 N 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 因素分别是() A. 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 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12.当图中 a 岛附近的气压中心强盛时,印度半岛的 盛行风为() A. 东南季风 B.东北季风

高中地理小练习: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附答案解析) 19世纪初,一名舰长在他的航海日志中这样描述:海峡的狂暴、阴郁和荒凉是人尽皆知的,不过,偶尔遇到晴天时,这里的壮美风光,包括覆盖皑皑白雪的山峰、辽远广阔的冰川、光影交织的森林、巍峨耸立的峭壁、大大小小的瀑布,以及承载这一切的深蓝色的海洋,也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绝无仅有的。据此完成下列题。 (1) 文中提到的海峡常年盛行()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 与海峡附近阴郁环境的形成相关的因素有①纬度低②太阳高度小③处于多雨带④暖流经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 舰长在海峡中所见山麓的森林为() A. 常绿硬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该海峡为麦哲伦海峡,故此处是南半球的西风带,此风带盛行风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世界区域地理。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该海峡为麦哲伦海峡,该海峡地处中纬度,故其附近阴郁环境的形成与纬度低无关,并且该海峡附近西风漂流流经为寒流,不是暖流。由于该地区太阳高度小,受西风影响,处于多雨带,故形成阴郁环境,B正确,ACD 错误。

3.【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世界区域地理。 【解答】 根据上题可知,该地区为麦哲伦海峡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山麓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世界分区地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概述

气压带和风带试题及答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单项选择题 1.读下面“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北风 2.下列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2012·济南高一质检)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③是盛行西风带 D.④为信风带 4.赤道地区一般降雨量非常大,其原因是() A.多锋面气旋活动 B.近地面盛行西风,降水量大 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D.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下面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7.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巴拉那河B.刚果河 C.湄公河D.莱茵河 8.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 A.东非高原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D.马达加斯加岛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若该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百帕,M 点气压为1 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东南风 10.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 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 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 读“世界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图,回答11~12题。 1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此时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 知识点概述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节的知识点,主要知识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因素分析,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分布等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20l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 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20l1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

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常见误区提醒 误区提醒 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 (高考江苏卷地理56题)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5~6题。 图2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地在北且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右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3~4题。 3.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2010·南通模拟)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2010·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9.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基础练习题解析

时间计算 1.圣诞节(12 月25 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 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 小时。试回答下 列问题。 (1 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 (2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较为合适。 A.23 日15:00 时 B.23 日18:00 时 C.24 日7:00 时 D.24 日10:00 时 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 月30 日12 时时,北京应为………………………( A.4 月 30 日1 时B.5 月1 日1 时 C.4 月29 日1 时 D.5 月1 日9 时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氢气球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A.高空有强烈的太阳辐射 B.高空空气稀薄,气压低,气球因膨胀破裂 C.升空后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膨胀破裂 D.上升后由于气温下降,低温使气球爆炸 2.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3.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 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 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 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2-2-1,完成3—4题。

图2-2-1 4.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5.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6.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2-3,完成下列问题。 图2-2-3 (1在图中注出各风带的风向箭头,并把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填在下面: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来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 此判断上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有规律移动,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地带,可以形成特 殊的气候类型,如C和D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7.当亚洲大陆气压为992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 036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A.我国东部进入多雨季节 B.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C.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D.长江进入枯水期 8.图2-2-5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点剖析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点剖析主标题: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副标题:解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利于学生备战高考 关键词: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示意图及变式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难度:4 重要程度:5 内容:考点剖析 根据《考试大纲》在命题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如2015年重庆卷第1题,该题组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气压带、风带、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在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析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 1.熟练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2. 利用图示理解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含答案)

2.2《气压带和风带》测试题 读图1,完成1~2题。 图1 1.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2.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图1所示为北半球三圈环流,①气压带位于30°N,是副热带高气压的,在其控制下,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②风带位于40°-60°N之间,为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1. A 2. B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2),回答3~5题。 图2 3.图2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2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2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多雨

B.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D.热带季风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解析】第3题,根据纬度与盛行风的方向可判断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可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4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春秋季节的气压带分布状况,N气压带位于0°~10°N之间,所以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状况。第5题,图中Q为西风带,P为信风带。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受西南季风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热带草原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3.B 4.B 5.C 读图3“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此时北半球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7.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有太阳直射 【解析】图3中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因此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夏季。甲所在地区位于30°-40°N,受高气压带控制,可以判断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 【答案】6. B 7. C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4,完成8~10题。 图4 8.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图中②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为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第六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回顾 师:给三分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板书及画图)请同学帮我完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对图进行讲解)在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暖气流在高空由南风逐渐向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偏转成西风,导致堆积效应,产生下沉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空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逐渐右偏成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在南半球,则左偏形成东南信风带。由副高流向更高纬度的一支气流,在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最终偏转成西风,称为盛行西风带。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为东北风,向左为东南风,最后偏转成为东风,称为极地东风。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度左右相遇,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气流流向副高高空,向北的气流流向极地高空。 引入新课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师: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大家还记得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 生:气温和降水 师:对,热量和水分是不是就对应着气温和降水啊,所以气压带和风带就会影响天气和气候,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一般来说,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那它到底是怎样影响的呢? 我们先看一下【画图】一个地方的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这时候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会?(越来越低),水汽就容易凝结形成降水,所以低压控制下的天气就多雨;如果空气下沉,近地面会形成(高压),气温会?(越来

高考地理复习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专题

高考一轮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专题 测试题 一、选择题 图1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1~2题。 图1 1.若该图示意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纬度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为低纬环流 C.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 2.若该图示意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纬度高,则下列能够正确表示丙地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图2 图3为极点俯视图(部分),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3~4题。 图3 3.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心为南极点

B.甲为赤道低气压带 C.乙风带盛行风向为东南风 D.①②位于中纬度、东半球 4.图示季节( ) A.罗马高温多雨 B.长江中下游防汛任务艰巨 C.澳大利亚北部受东北季风影响 D.南极科考迎来黄金时期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带,其位置随季节变换而变化。图4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4 5.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6.下列关于图示的热带辐合带,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受其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5),完成7~9题。 图5 7.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8.图中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冷干 B.干热 C.湿热 D.温湿 9.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图中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图中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观测站,三个气象观测站的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海拔、距海洋远近不同,所以气温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读图6,完成10~11题。 图6 10.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11.三个气象观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二、非选择题 12.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图7),回答下列问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一、选择题(单选) 1. 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唯一原因 B.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2.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是盛行西风 3. 有关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半球的信风与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度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4. 读图,关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月份向南移动 ②7月份向北移动 ③导致气乐带、风带移动的根本原冈是太刚直射点的移动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会引起季风环流 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地中海气候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 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 D.气旋的影响 6.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7. 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 8.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9. 形成大气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是() 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地势高低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读两区域示意图。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是() A.甲地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B.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 C.乙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D.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11. 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 C.下垫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2.甲地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南半球高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北半球低纬度 13.甲地终年受该风带影响,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甲地气候类型为以下的() A.①B.②C.③D.④

吉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A卷

吉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38分) 1. (2分)有关东亚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东亚是世界上季风分布的惟一地区 B . 东亚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C . 东亚有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D . 温暖湿润的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大西洋 2. (4分) (2017高一下·怀仁期中) 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 . 终年温和湿润 B . 终年高温多雨 C . 终年炎热干燥 D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 (2分)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上海昼短夜长 B .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慢

C . 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 .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4. (4分) (2017高二下·成安期末)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③处的盛行风向是() A . 西北风 B . 东北风 C . 东南风 D . 西南风 (2)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A . 炎热干燥 B . 温和湿润 C . 温和干燥 D . 高温多雨 (3)在全球风带中,盛行东南风的地带大致位于() A . 南纬0°至30°之间与南纬60°至90°之间 B . 南纬30°至60°之间与北纬60°至90°之间 C . 北纬30°至60°之间与南纬0°至30°之间

D . 南北纬30°至60°之间 5. (4分)中国南极第四个考察站——泰山站于2014年1月建立。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 . 中山站常年吹东北风 B . 昆仑站气压最高 C . 泰山站光照时间最长 D . 长城站降雪量最大 6. (2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该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 . C的气压最低 B . ②的风向为西北风 C . ④的风力大于② D . A处多阴雨天气 (2)若该图为某地中纬环流,且B是位于C北方的下沉气流,则() A . B处空气因热力原因而下沉 B . ③是盛行西风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末作业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2.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 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 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 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2-2-1),完成3—4题。 图2-2-1 3.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4.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5.如果图2-2-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图2-2-2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7.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8.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2-3),完成下列问题。 图2-2-3 (1)在图中注出各风带的风向箭头,并把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填在下面: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来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上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有规律移动,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地带,可以形成特殊的气候类型,如C和D 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副热带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 B.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C.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D.赤道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10.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图2-2-4),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2-4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11.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2.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 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 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13.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 1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飘扬 C.向西北飘扬 D.向东北飘扬 15.当亚洲大陆气压为992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 036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特点:全球性、长期性、规律性 大气环流的成因及其意义 成因:不同纬度太阳辐射能量差异,造成高低纬间的热量差异 意义:促进高低纬之间和海陆之间的水汽和热量运输、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和平衡,影响全球的大气和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① 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自传,不公转---形成单圈环流 形成过程:因为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所 以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热量盈余,温度升高,低层空气膨胀上升,并向高纬地区扩散,因而赤道的上空有空气流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压带。极地地区终年热量亏损,气温下降,空气下沉,高空的空气不断地流入补充,只是极地地区空气密度增加,形成极地高压带。在近地面,极地为高压,赤道为低压,由于气压梯度力,空气由极地高压带流向热带低压带;在高空,极地为低压,赤道为高压,空气从赤道流向极地。这样空气互相补偿,循环流动,形成单圈环流。 ② 假设地面均一,地球不公转,自转---形成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的 形成过程: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热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带,即赤道低压。赤道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受地转偏向 力的影响,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为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下,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 1、 2、 3、 一低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