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三、人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牙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 → 葡萄糖 ②蛋白质 → 氨基酸 ③脂肪 → 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

?????

?

??????????

????????????????

?????????????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小消化腺消化酶肝脏:分泌胆汁,不含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胰液,含有

有唾液淀粉酶等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大消化腺消化腺肛门大肠部位小肠:消化道中最长的部位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食道咽口腔消化道消化系统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 酶 (1) 酶的概念 (2) 酶的作用特点

(3) 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 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 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葡萄糖麦芽糖淀粉进入

肠液、胰液唾液、肠液、胰液

三、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2)制订实验计划: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序号1至5的要求操作。

②振荡这3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3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入37℃的温

水中,保温10分钟。③取出试管,冷却,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④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讨论: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人体内的酶在正常体温条件下催化效率最高)②该实验能不能按照表格中序号1、5、2、3、4的步骤操作?为什么?(不能,因为在注入氢氧化钠和盐酸之前淀粉可能已被分解,导致3支试管中溶液加碘后均不变蓝)③根据

实验结果,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

4.3一、血液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2、红细胞

(1)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白。 (2)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3)血红蛋白的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3、白细胞

(1)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2)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3)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与细菌。 4、血小板

(1)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 (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症 5、 红骨髓 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6、血液的功能

(1)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2)会读血样分析报

告:如果红细

胞数量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白细胞大于正常值通常患有???

?????

?

??

?

??

????????

??质为人体输送各种营养物占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血浆占血液(红色)%45%55

疾病的是炎症

四、心脏和血管

(1)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部的中部偏左下方

(2)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以及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以及瓣膜的作用:

与心房相连的都是静脉: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与心室相连的都是动脉;其中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总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心房和心室间的瓣膜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心室和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3)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一般约需0.1秒,舒张一次约需0.7秒,在心房开始舒张的同时,心室开始收缩。心室收缩1次约需0.3秒,舒张1次约需0.5秒。

左心房、左心室流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静脉血

四、血液循环: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1、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把废物排出)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 (1)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过程: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重要提示: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流动脉血;体循环中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毛细血管

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

最小

最慢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3、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

4、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正常进行

二、脉搏与血压

1、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2、脉搏: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脉搏和心率是相同。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3、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收缩压:当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健康人在12~18.7千帕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降到最低的值称为舒张压。健康人在8~12千帕

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

低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那体都

是有害的。

4.4

与环境的关系从外界摄取养料向外界排出废物

物质代谢合成自身新物质分解自身旧物质

能量代谢储存能量释放能量

关系是异化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同化作用的能量基础

共同点都是在活细胞中进行的,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代谢

五、泌尿系统

(1)废物的排出

我们在利用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合成身体新的组成物质的同时,会产生一些废物,这些废物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2)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①组成: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②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

出尿液。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大约有100万以上个肾单位

(3)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单位,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由收集管收集进入肾盂。原尿和血浆相比,除缺少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成分如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完全相同;尿液与原尿相比,除缺少葡萄糖和小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所含比例增多。

(4)尿的排出过程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六、水盐平衡

(1)水盐平衡的意义

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2)水的平衡

正常人每天水的出入量相等,维持动态平衡,称为水的平衡。

①人体通过下列途径获得水分:

a.食物:成人一般每日从食物中摄入水约为900毫升。

b.饮水:成人每日饮水约1300毫升。

c.细胞呼吸:一般情况下,每日细胞呼吸作用生成的水约为300毫升。

其中主要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②人体通过下列途径排出水分:

a.呼吸蒸发:成人每日由呼吸蒸发的水分约350毫升。

b.皮肤蒸发:成人每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毫升。

c.粪便排出:成人每日由粪便排出的水分约150毫升。

d.肾脏排出:成人一般每日尿量约为1000毫升~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

(3)无机盐平衡

①人每天通过饮食摄入无机盐的量和每天排出无机盐的量是保持平衡的。

②肾脏对体内的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却是有一定限度的。

七、营养的方式

(1)自养

①概念:无论生活在水中的植物还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植物,它们都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

机物并贮存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自养。

②植物适应自养生活的特征。

植物都能向光生长,植物的叶表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叶的着生方式不重叠以利于充分接受阳光照射等。

③几个实例。

深海中没有阳光,因此通过光合作用方式获取营养的自养植物(海带、紫菜等)不能在深海中生活。葫芦藓没有发达的根系(只有起固着作用的假根),因此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2)异养

①概念:人和动物等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异养。

②动物适应异养生活的特征。

老鹰具有敏锐的视力、锋利的喙和爪,虎豹有发达的犬齿、良好的奔跑能力,兔有发达的门齿,牛的反刍胃等都有利于这些动物的异养生活。

③几个实例

除人和动物外,绝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的。如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等

八、微生物的代谢

(1)微生物及其存在环境

自然界的细菌、真菌和病毒通常都称为微生物。

从人的皮肤到身体内的某些器官,如肠、胃,以及周围的各种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2)列举微生物的名称

①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等。

②真菌:如酵母菌、青霉菌、蘑菇等。

③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等。

(3) 寄生生物和腐生生物

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的生物为寄生生物。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的生物为腐生生物。腐生生物和寄生生物都属于异养生物。 (4) 发酵及其类型 ①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酵母发酵)

发酵的类型

a .

酒精发酵(酵母发酵)

酵母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但在无氧情况下则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叫酒精发酵,又叫酵母发酵。 b .

乳酸发酵

乳酸菌只在无氧环境中生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叫乳酸发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