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C技术的风电厂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方案_路小俊(1)

基于OPC技术的风电厂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方案_路小俊(1)
基于OPC技术的风电厂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方案_路小俊(1)

基于OPC 技术的风电厂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方案

路小俊1,冬大龙2,宋 斌1,唐成虹1

(1.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057;2.唐山供电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0)

摘要:针对当前风电厂中风机控制系统及电力监控系统多系统并存的情况,以过程控制对象链接

与嵌入(O PC )技术为基础,结合风电厂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 )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基于O PC 技术实现的风电厂中风机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无缝连接,解决了风电厂多系统互联问题。同时,对风电厂SCADA 系统采用OPC 接入后引起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安全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相关监控方案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势。关键词:风力发电厂;O PC 技术;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中图分类号:TM614;TM764

收稿日期:2008207218;修回日期:2008209208。

0 引言

随着风电厂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 C )、分散控制系统(DCS )等在风电厂生产过程自动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利用风能发电的特殊性,风电厂的监控系统必然存在多系统、多网络协议并存的局面。由于不同厂商系统之间通信协议、通信接入方式等均存在差异,因此,在风电厂中很多重要的风机监控系统成为了风电厂

监控系统中的“信息孤岛”[1]

,将严重影响整个风电厂监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这是目前风电厂建设大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风电厂不同系统结合起来的主要困难在于各个系统采用各类不同的通信协议,并且控制系统软件基于不同的智能设备和底层硬件驱动程序,如果按照传统系统集成,将不仅占用开发人员很多的精力和大量的系统资源,还可能由于部分厂商专用技术保密而不可能实现。同时,这种系统的集成方式会过分依赖通信协议转换装置来实现,系统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隐患。

本文以过程控制对象链接与嵌入(OPC )技术为基础,阐述如何构建风电厂内的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 )系统集成方案[223],重点讨论不同系统的互联模式和实现方法,以及基于OPC 技术的风电厂监控系统方案在风电厂和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1 常见风电厂监控系统的集成

在风电厂自动化系统中,风机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现场总线作为系统内部通信网,电气控制系统部

分通过现场总线或者以太网把站内的保护、测量、控制及通信装置与监控主站连接起来。

传统的风电厂监控系统中采用了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协议转换器。使用通信协议转换器可以将采用不同协议的风机控制系统中的PL C 、智能电子设备(IED )与电气控制系统进行互联,并可与风电厂的监控主站和远程主站利用以太网技术进行互联。其中协议转换器主要完成2项任务:一是通过协议转换器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通信网络从低速、专用、集中的现场总线通信网络发展成真正高速、可靠、全开放、全分散的数据通信网络;二是转换不同的通信协议、交换协议报文,使现场总线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互联。

通常,协议转换器需要具有较强的通信转换能力,并且通信接口具有专用性和复杂性,导致通信协议转换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极其复杂。另外,现场硬件设备的增加会导致系统必须增加相应的硬件接口。即使由厂家提供设备的访问接口,协议转换器的开发者也不得不去熟悉各种不同的接口规范,工程应用开发周期较长,给风力发电厂监控系统集成带来极大的不便。

2 OPC 技术系统

OPC 是微软(Microsoft )公司针对过程控制领域的技术规范,它以对象链接与嵌入(OL E )/构件对象模型(COM )/分布构件对象模型(DCOM )技术

为基础,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为工业自动化软件面向对象的开发提供了统一的接口标准,制定了关于数据采集、历史趋势以及事件报警等接口标准。这个标准定义了应用Micro soft 操作系统在基于PC 的客户机之间交换实时过程数据的方法[4]。

第32卷 第23期2008年12月10

日Vol.32 No.23Dec.10,2008

O PC 系统由OPC 服务器和OPC 客户端构成,

如图1所示。OPC 服务器与OPC 客户端之间通过标准COM 和DCOM 进行数据的交互。O PC 服务器建立符合O PC 规范的COM 接口和对象。OPC 逻辑对象模型中包括3类对象:OPC 服务器对象(O PCServer )、OPC 组对象(OPCGroup )和OPC 项对象(O PCItem )。每类对象都包括一系列接口。OPC 服务器对象维护有关服务器的信息并作为OPC 组对象的包容器,可以动态地创建或释放组对象;OPC 组对象提供包容OPC 项的机制,从逻辑上实现对O PC 项的管理;OPC 项代表与O PC 服务器到数据源的一个连接,包括值(Value )、品质(Quality )、时间戳(Time Stamp )3个基本属性[5]

图1 OPC 技术系统

Fig.1 Module of OLE for process control system

O PC 技术的出现使得风电厂中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IED 之间以及各个独立监控系统软件之间的组态和过程数据交换变得容易。O PC 规范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原则,用户通过标准的接口规范就可以将“信息孤岛”集成到整个风电厂SCADA 系统中,完整、实时的数据信息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系

统的安全稳定性。

3 基于OPC 技术的风电厂监控方案

风电厂SCADA 系统的特殊性在于系统中存在基于不同协议、不同通信网络的风机监控系统和保护测控设备电气监控系统。目前风电厂系统集成主要通过通信协议转换器进行系统之间的通信集成,这样通常需要增加系统投资,并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开发调试系统,建设周期加长。O PC 技术提供的标准接口规范可以简单高效地实行以上不同系统的无缝连接。进行具体系统集成时,除了要满足用户的实际功能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还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因此,根据风电厂的规模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不同地位,风电厂监控系统构建方案有并行集成和串行集成2种方式。3.1 基于OPC 技术的并行集成系统方案

风电厂内风机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通过

OPC 标准接口并行接入现场监控和远程调度监控

系统[6]。其系统集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并行集成风电厂监控系统结构

Fig.2 P arallel integration structure of SCADA system

in wind pow er plant

图2所示系统方案中,风机控制系统通过专用

现场总线将现场风机与PL C 互联,并通过专用风机通信协议将风机信息传送至风机系统现场监控主机,风机监控主机集成OPC 服务器。电气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或现场总线进行现场保护测控装置组态,通过保护测控专用协议进行相关通信。电气控制系统现场监控主机集成OPC 服务器。2个系统监控主机分别独立运行,均通过集成OPC 服务器的方式,通过标准DCOM 与现场监控主机和调度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本系统方案的硬件结构中不再需要增加协议转换器来集成系统,建设过程中风机系统和电气系统硬件系统结构均不需要任何更改,硬件接口规范可以利用各自厂家的标准硬件规范。

本方案软件系统设计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在风机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监控软件中快速集成OPC 服务器。OPC 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因此业界具有多种O PC 快速开发工具可以解决以上难题。本方案中采用OPC 快速开发工具实现现场软件系统设计。快速OPC 开发工具均由动态链接库(DLL )方式提供,系统开发人员只要按照DLL 提供的标准应用程序接口(A PI )就可以进行相关的集成开发。在风机监控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中监控后台机的集成O PC 服务器后,2个不同系统的监控后台机的功能得到了扩展。具体功能为:

1)具备OPC 标准接口,完成数据调度、缓存等管理工作,同时可以在本机接受OPC 客户端访问或者通过以太网远程接受O PC 客户端访问。

2)可以具体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根据特定设备的通信协议与硬件进行通信,采集相关的数据信

?绿色电力自动化? 路小俊,等 基于OPC 技术的风电厂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方案

息、控制相关的设备。

3)可以通过标准的O PC 接口与现场监控主机和远程调度监控主机进行数据交换,通过现场和远程监控具体要求设置相关的信号转发表,通过以太网将具体的数据信号转发到现场监控和远程监控。同时,现场监控主机和远程监控主机通过OPC 客户端可以访问风机监控系统和电气监控系统的数据。

这种软件系统是一种开放、可移植的软件设计方案。这样的设计思想可快速组装成一个可运行的具备OPC 标准接口的监控系统,从而提高风电厂软件系统的开发效率。3.2 基于OPC 技术的串行集成系统方案

风电厂内风机控制系统通过O PC 标准接口串行接入电气控制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集中单元进行数据交换,并将相关数据通过通信前置机上送到现场和远程监控主机。电气控制系统中保护测控等现场电气控制设备通过电气标准通信协议接入现场监控和远程调度监控系统中。其系统集成的示意图如图3

所示。

图3 串行集成风电厂监控系统结构

Fig.3 Serial integration structure of SCADA system in

wind pow er plant

这种方案中,风机控制系统通过O PC 提供的标准接口,基于以太网数据传输,将风机控制系统映射成一个远程终端装置(R TU )集成到电气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平台中。通过标准OPC 接口将利用专用协议通信的风机控制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无缝互联,利用以太网实现风电厂中现场总线系统到电气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这种系统构建方案是较理想的控制系统集成方案。同时,本系统中电气控制系统对现场监控和远程调度监控均采用电力系统标准通信协议,可快速高效地接入电力监控系统。3.3 方案应用场合分析

比较这2种方案,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二者各有优越性。对于装机容量小的风电厂系统,尤其是无需接入电力系统大电网监控系统的项目,选择第1种系统集成方案更合适。通过OPC 标准接口规范即可集成系统,无需再增加电力系统专用通信协议设备来接入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络,大大节约了集成系统的时间,并大大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对于装机容量大的大型风电厂,需要接入电力系统大电网监控系统,风电厂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实时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建设成本并非首要考虑因素,第2种系统集成方案更具灵活性。

4 基于OPC 技术集成系统网络安全的探讨

风电厂站内的控制系统是整个风电厂的数据源和各种控制行为的执行者,站内基于OPC 技术的系统数据传输通道主要依靠以太网构建。如果由于网络安全原因引起系统异常、保护测控装置拒动、误动以及重要数据上传错误等,将给风电厂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带来灾难性事故[7]。因此,必须对风电厂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基于O PC 技术的风电系统接入电力监控Int ranet 以后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可分为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设备安全3个方面。风电厂通信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8]:病毒侵入、内部人员恶意破坏或无意的误操作、网络设备发生故障等,这些网络安全威胁最终都会使系统安全稳定性遭到极大的破坏。

针对上述网络安全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解决:1)病毒防御方面:除了采用专用的内部网络、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等常用手段之外,文献[9]详细阐述的基于虚拟专用网络(V PN )将网络与外网进行隔离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此不再赘述。总之,通过增强网络整体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水平。

2)内部人员方面: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素质,同时还通过动态加密技术保障人员登录密码无法被窃取或篡改。

3)网络设备安全方面:路由器通过加密、认证等技术手段增强通信报文信息的安全性,通过专用网关等设备配合保障网络设备的安全,通过设备冗余配置使相关的核心层的路由设备采用具备冗余配置能力的路由器、冗余电源以保证节点的可靠性。广域网(WAN )、局域网(L AN )链路也应尽可能分布在不同的链接模块上,以保证链路的可靠性[10]。

2008

,32(23) 

系统安全性与易用性是相对立的,因此在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过程中,应根据风电厂系统的设计安全水平要求的差异,综合平衡安全性与易用性,采取上述各项相应措施。

5 实际应用

在新疆小草湖风电厂现场系统采用了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的风机控制系统,该系统架构在金风公司专用总线控制网络上,网络上挂接有站级控制主机单元、各个风机机组控制单元(即PL C)、公用设备控制单元等,网络采用不开放的金风科技公司风机控制总线协议。现场电气控制系统采用深圳南瑞公司的ISA300+自动化系统,现场采用CAN总线连接30多台深圳南瑞ISA300G系列保护测控设备构建电气控制系统。深圳南瑞ISA300+系统和金风科技现场总线系统集成了OPC服务器,通过OPC 标准接口接入作为O PC客户端的南自科技公司现场监控主机及华能公司总部调度控制中心。该方案所采用的是本文设计的并行风电监控方案,已经在新疆小草湖风电厂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目前一直运行良好。

本文中构建的2种不同方案不仅可以供风电厂中应用,而且也可以在与风电厂具有相同特性的水电厂和生物质发电厂中使用。

基于O PC技术构建系统的方案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合,其优势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可靠性高。方案的可靠性包括现场各个子系统运行可靠和实时数据传输可靠。方案中各个现场控制系统独立运行,相互关联性小,不会互相影响而降低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2)安全性高。风电厂SCADA系统方案采用完整的网络安全措施,并构建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安全控制体系。这种多层的安全保障保证了系统方案中传输的实时数据是可靠的,这符合电力系统安全性的要求。

3)系统具有开放性。通过O PC技术集成系统, OPC技术规范能够支持TCP/IP等网络通信协议以及远程调用方式,便于利用网络节点来集成子系统,从而使应用程序的分布与系统硬件的分布无关。同时,OPC接口支持任何不同厂家系统之间的互联,因此,这样构建的系统是开放性、分布式系统。

4)经济性高。OPC技术规范现在已经建设得很完善,在相关自动化领域应用越来越广。利用本文设计的风电厂监控方案,可以在风电厂建设过程中快速地构建风电厂SCADA系统,大大缩短建设工期,同时,参与建设的不同厂商不再需要进行其他集成通信协议的开发,可以节省研发投入的费用,而且是对现有资源的最大利用。

参考文献

[1]郑文波.控制网络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1999,12(5):12

4.

ZH EN G Wenbo.Development of control network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1999,12(5):124.

[2]刘志宏,吴福保,李洪兵,等.重庆杨家坪ON2000SCADA部分

的运用特色.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5):98299.

L IU Zhihong,WU Fubao,L I Hongbing,et al.The applied features of ON2000SCADA in Yangjiaping of Chongqin.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8(5):98299. [3]宋晓萍,廖明夫.基于Internet的风电场SCADA的系统框架设

计.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7):89293.

SON G Xiaoping,L IAO Mingfu.Design of Internet2based SCADA system frame for wind power plant.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17):89293.

[4]阳宪惠.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OPC data access automation interface standard:Version2102.

The OPC Fundadon,1999:17222.

[6]张琦,张泰鸣.基于OPC的变电站自动化监控主站软件的设计

思想.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7(3):61263.

ZHAN G Qi,ZHAN G Taiming.Design of concept of a monitoring master station software in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OPC.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2,27(3):61263.

[7]高卓,罗毅,涂光瑜,等.变电站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电力系

统自动化,2002,26(1):53257.

GAO Zhuo,L UO Y i,TU Guangyu,et al.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in substation.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26(1):53257.

[8]杨波.网络安全理论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9]路小俊,吴在军,郑建勇,等.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新型配变远

程监控系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5,17(3):82286.

L U Xiaojun,WU Zaijun,ZH EN G Jianyong,et al.New supervisory system for remote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based on GPRS technology.Proceedings of t he CSU2EPSA,2005,17

(3):82286.

[10]邢宁哲.华北电力调度数据网若干问题分析和研究.华北电力

技术,2008(3):43246.

XIN G Ningzhe.Research on some problems of Nort h China power dispatching network.Nort h China Electric Power,2008

(3):43246.

路小俊(1980—),男,通信作者,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E2mail:luxiaojun@nari2china. com

冬大龙(1973—),男,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变电站自动化。

宋 斌(1968—),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绿色电力自动化? 路小俊,等 基于OPC技术的风电厂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方案

An OPC T echnology B ased SCADA System Design for Wind Pow er Plants

L U X iaoj un 1,DO N G Dalong 2,S O N G B in 1,TA N G Chenghong 1

(1.Shenzhen NARI Technologies Co.Ltd.,Shenzhen 518057,China ;2.Tangshan Power Supply Company ,Tangshan 063000,China )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ontrol systems in wind power pla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integration of the wind motor control system and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for wind power plants based on the OPC techniqu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ADA system.Thus ,the interconnection problem of multiple control systems is solved.At the same time ,the issue on network security is discussed and some security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Finally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upervisory control scheme in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are also analyzed.

K ey w ords :wind power plant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for process control (OPC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 )system ;network security

(上接第50页 continued f rom page 50)

Left 2inversion Soft 2sensing Method for the Directly Immeasurable V ariables in the Synchronous G enerator

Z HA N G Kai f eng ,DA I X ianz hong ,MA Chao ,Z HA N G Ga

(Key Laboratory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of CS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Automation ,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China )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soft 2sensing of directly immeasurable variables in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 ,such as the power angle ,the d and q axis transient electromotive forces ,the d and q axis stator circuit currents ,is investigated.Firstly ,the model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suitable for soft 2sensing is proposed ,which includes the directly measurable variables of generator ,such as the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s ,the amplitude of current ,etc.The proposed model is a type of nonlinear differential 2algebraic sub 2systems.Secondly ,aiming at the special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 expanded left 2inversion soft 2sens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the soft 2sensing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Then ,a left 2inversion soft 2sensor is designed considering the 42order transient practical model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all directly immeasurable variables in the model can be soft 2sensed.Finally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using MA TL AB/SimPowerSystems ,in which a 62order sub 2transient practical model of generator is used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0507002,No.60574097).K ey w ords :power system ;soft 2sense ;synchronous generator ;directly immeasurable variable ;practical model

(上接第70页 continued f rom page 70)

An Accurate Frequency Measuring Algorithm for Pow er Systems B ased on Fourier T ransform

MU L onghua ,X I N G J inlei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In the conventional frequency measuring algorithm ,first the phases of two adjacent periods are obtain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then the phase difference is used to perform modification and iteration for the sampling f requency.This algorithm asks for a lot of calculation but is inaccurate.Based on strict mathematical deduc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ccurat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cosine f unction for the phase difference.Then after trigonometric f unction decomposition ,the cosine function for the phase difference can be expressed with the Fourier transform results.Hence ,the real signal f requency can be obtained without calculating the precise phases of the two period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algorithm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microcomputer 2based monitoring a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its high accuracy ,low calculating workload and easy implementation.K ey w ords :f requency measurement ;Fourier transform ;phase difference

2008,32(23

)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结构阐述 1 系统拓扑图 2 监控点的布置 根据项目实际监控需求,摄像机采用均采用540线高清晰模拟摄像机,其中半球型摄像机3台,安装在一楼前台(1台)和二楼通道(2台);其余为红外枪型摄像机25台,可在夜间清晰看到图像。 在文控中心放置两台16路硬盘录像机NSUV-6816CS,负责接入办公室、车间及保安室的摄像机,对前端摄像机的图像进行存储;在宿舍区保安室安装一台4路硬盘录像机NSUV-6104E,对前端摄像机的图像进行存储,并通过光纤连接到文控中心。 3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布置如下:

中心放置一台管理服务器装NSUV-VMS-E平台软件,对所有的监控点进行管理、录像,以及对远程访问用户进行转发,监控中心不对图像进行存储。 并在管理服务器上安装客户端软件,可以访问前端的任意一台摄像机,每台显示器也就可以任意以多画面显示所有的监控点。 备注:平台软件可以安装在原工控机上,也可另外购买PC。 4 视频存储 根据此项目实际需求,采用前端存储的模式,即将前端视频码流存储在硬盘录像机内,由前端设备直接进行录像资料存储。 宿舍保安室: 需要配置486G的有效容量,硬盘录像机中安装1块500G的SATA可以满足需求。 办公室、保安室、厂区: 需要配置4050G的有效容量,每台硬盘录像机中安装2块1TB的SATA可以满足需求。 二、业务功能 1 图像浏览与控制 系统视频编码采用先进的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提供网络远程实时视频图像浏览和控制,并可通过客户端PC对视频编码速率、清晰度、关键帧间隔等参数进行设置,以实现良好的图像效果。 最大支持16路画面显示; 支持1、4、9、16类型的等分画面显示;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模版)

XX电厂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7年5月

目录 、编制依据及使用范围 (3) 1.1本方案编制依据 (3) 1.2适用范围 (3) 、现状 (3) 2.1安全分区、网络拓扑结构及安全部署 (3) 2.2系统概况 (4) 三总体目标 (5) 四管理措施 (5) 4.1组织机构 (5) 4.1.1 领导小组 (5) 4.1.2 领导小组职责 (5) 4.1.3工作小组 (6) 4.1.4 工作小组职责 (6) 4.2 规章制度 (6) 4.3运行管理 (7) 4.4严格外来人员管控 (8) 4.5应急机制 (9) 4.6建立信息通报机制 (9) 4.7信息保密 (9) 五技术措施 (11) 5.1安全分区 (11) 5.1.1 生产控制大区的安全区划分(作参考) (11) 5.1.2管理信息大区的安全区划分 (12) 5.2网络专用 (12) 5.3横向隔离 (12) 5.4纵向认证 (13) 5.5安全加固 (13) 八软硬件设备清单 (15) 附件1:XX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拓扑图 (20) 附件2:安防组织机构与领导小组错误!未定义书签

XX电厂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XX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原则为:“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安全防护主要针对网络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电力生产控制系统,重点强化边界防护,提高内部安全防护能力,保证电力生产控制系统及重要数据的安全。 XX电站位于..…。 一、编制依据及使用范围 1.1本方案编制依据 (1)《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发改委第14号令); (2)《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国能安全【2015】36号文) 1.2适用范围 本安全防护方案的安全防护原则适用于xx电厂电力监控系统中各类应用和网络。涉及业务范围:电站监控系统、PMU系统、故障录波及保护信息子站系统、电能计量系统、AVC 系统。 二、现状 2.1安全分区、网络拓扑结构及安全部署 XX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采用链式结构,按总体防护方案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其中生产控制大区包括控制区(安全区I)、非控制区(安全区U),管理信息大区包括信息管理区(安全区川)、生产管理区(安全区IV)o (1)安全区I通过交换机一一纵向认证加密装置一一电力调度数据网接入路由器接入地调接入网;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电力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所及配电房的电力监控系统。 1.2 应遵循的主要标准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GB/T13730-200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电源和电磁兼容性》GB/T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环境要求》 GB/T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GB/T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DL/T860(IEC6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GB/T16435.1-1996 《运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征)》 GB/T15532-2008 《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T17626-2006 《电磁兼容》 1.3 技术要求 1.3.1 系统技术参数 ●画面响应时间≤1s; ●站内事件分辨率≤5ms; ●变电所内网络通信速率≥100Mbps; ●装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BTF)≥30000小时; ●系统动作正确率不小于99.99%。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9%; ●站间通信响应时间≤10ms; ●站间通信速率≥100Mbps;

1.3.2 系统构成概述 a)系统结构 整个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系统厂家应具备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时应该具备软件著作权或专利证书,保证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配置相适应,应用成熟、可靠,具备模块化可配置的技术架构,相关证书投标时需要提供。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软件,支持下传控制命令。将从现场网络采集的数据写入实时数据库。采用动态加载驱动方式,便于扩充特殊协议的设备。包括MODBUS485/TPC驱动、OPC驱动和仿真驱动simdrv。 ●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应符合Windows 64位X64版,负责数据实时和历史服务。采用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具备LZO实时压缩传输,极大的节约网络流量资源,提供rdb4api.dll 标准DLL封装协议便于客户端使用。实时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响应快、容量大、具有冗余备份存储等特点,例如美国OSI Software推出的PI实时数据库系统。 实时数据库应具备管理工具,用于管理实时库的帐号、标签、数据卷和数据查询。分为X86版和X64版,采用跨平台的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协议。 实时库应具备备份工具,提供实时库的在线实时备份功能。比通用备份工具比如Veritas或RoseMirrorHA等效率更高、占用资源更少、使用更简单、节约工程成本。 实时数据库应提供是数据同步工具,用于数据恢复和多库之间的数据同步。 在100M网络上,标签服务秒可提供28万个标签属性记录服务,数据服务每秒可提供100万条历史数据记录服务。内置历史缓存和历史预读为多客户并发历史服务提供优异的检索和查询统计性能。 b)设计规格 ●运行平台Windows server 2003 sp2及以上服务器,同时支持windows64位和Linux64 位系统平台; ●最大标签数达到≥100万; ●最大并发连接客户数≥512万; ●最大历史数据卷个数4096个,单卷容量≥120G,每个卷数据可以存储≥100年 ●可变长度类型大小,每条记录最大1000字节 ●SOE事件最大4G空间,大于1000万条记录,自动回收利用旧空间。 ●磁盘访问方式支持直接扇区写盘 + 写通式自有缓存

电力多级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项目背景 随着电力企业自动化建设和改造不断发展完善,电网企业大多已经实现了对远方变电站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四遥)功能。当前,各电力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开始对其下属的各单位实施无人值守模式,图像监控系统是对以上管理手段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称为遥视。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对各下属单位的现场环境、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以便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下属单位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这已经得到电力部门的广泛支持和应用。 电力远程联网监控系统结构图

系统描述 1. 所有监控点信息包括厂房、变电站、办公及住宅区域等场所的视频信息都通过前端视频服务器传输到监控中心并投影到电视墙上,领导们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方便地观看。 2. 在重点监控场所布置固定摄像机,可以根据安全生产及安全防的需要来分配,摄像机可以根据所需画面的质量来选择摄像机的型号、种类,当监控点是用来进行判断仪表读数及人员操作正误的时候,可能需要显示出高清晰的画面,此时就需要使用大倍数变焦镜头的摄像机。 3. 使用红外报警、烟雾探测、门磁开关、温度传感等相关报警器并将它们接入到视频服务器的报警端子,可以对生产时的异常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及报警,非常稳固地实现了安全生产。 4. 对非法闯入和造成的事故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控。 5. 在意外事故发生时,系统具有报警联动录像功能,进行全程录像,并进行照片抓拍。 6. 利用视频服务器可以进行多功能的扩展,尤其,当电力系统需要将监控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相连接时,可以利用RS485进行功能扩展。 7. 中心监控客户端管理所有监控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中心管理服务器负责用户和权限管理、数据转分发、集中存储,其他监控客户端在自己相应的权限围对相应的前端设备进行管理控制。 8.图像的存储采用灵活的、分布式的结构。各个监视点的图像可以前端存储,也可以存储在若干个存储服务器上,存储服务器可以部属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前言 (2) 2系统的组成 (3) 2.1前端设备 (3) 2.2图像的传输。 (3) 2.3控制中心 (4) 2.3.1图像的控制。 (4) 2.3.2图像的显示设备。 (4) 2.3.3图像的记录设备。 (4) 2.4系统结构图 (5) 3系统功能介绍 (6) 4系统配置 (10) 5费用说明 (11)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1前言 当今视频是一个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社会安全生产问题也是日益复杂、多种多样,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也要求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来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和指导。现在的建筑工地开工面积大、地域分布广,对监管巡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对生产安全问题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对目前的工作难点和经后工作的长远发展,特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工地进行监管。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是一门被人们日益重视的新兴专业,就目前发展看,应用普及越来越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几乎所有高新科技都可促进其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更为该专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可不间断,全方位的对施工工地进行远程监控和记录,可实现无人值守的全天候监控。可让施工工地长期有效的得到监督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监管工作的影响。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国防、公安、消防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实用效果,对各领域的监管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监管工作的高效、创新起较大的推动作用。在工程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采用此技术是一个新的创举,也是发展的必然。

2系统的组成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图像的传输、控制中心、三部分组成。 2.1前端设备 这部分是系统的前沿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布置在被监控场所的某一位置上,其视场角能覆盖整个被监控场所。当被监控场所面积较大时,为了节省摄像机的数量、简化传输系统及控制与显示系统,在摄像机上加装电动的(可遥控的)可变焦距(变倍)镜头,使摄像机能观察的距离更远、观察得更清楚;有时还把摄像机安装在电动云台上,通过控制台的控制,可以使云台带动摄像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转动,从而使摄像机能覆盖的角度更广、面积更大。总之,摄像机就像整个系统的眼睛一样,它把监控的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摄像装置主要包含摄像机、镜头、云台、解码器箱、报警探头、紧急按钮等。 2.2图像的传输。 传输部分就是系统的图像信号通路。一般来说,传输部分指的是传输图像信号。但是,由于某些系统除要求传输图像外,还要求传输声音信号,同时。由于需要在控制中心通过控制台对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等进行控制,因而在传输系统中还包含有控制信号的传输,所以这里所讲的传输部分,通常是指由所有要传输的信号形成的传输系统的总和。传输部分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视频电缆、控制信号传输电缆、光缆等。如果采用数字摄像机,则需要利用互联网来传送信号,传输线路就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双绞线。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 防护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公司 **年**月 第1章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一、总体概况 **共装**机组,其中**机容量**MW,**机容量**MW,于**年投运,接入福建电力调控中心和**集控中心。包括:**机组**系统、**升压站**系统、调度数据网以及厂级实时监控系统、**系统、**系统、**系统等。 二、安全分区 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原则上将发电厂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并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再将生产控制大区划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及非控制区(安全区II),重点保护生产控制以及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机组运行)的系统。 按照表中示例,列举并说明厂内全部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分区情况(包括集控中心)。 序号业务系统及设 备 控制区非控制区信息管理大区备注

1调速和自动发 电功能AGC 调速、自动发 电控制 A1 2故障录波故障录波装置B 3火电厂级信息 监控系统 监控功能优化功能管理功能A2 4电量采集装置电量采集装置A1、B .............. 表安全分区表 注: A1:与调控中心有关的电厂监控系统 A2:电厂内部监控系统 B:调控中心监控的厂站侧设备 与调控中心无关的电力监控系统不接入调度数据网。 三、网络专用 按和节示例要求,列举并说明厂内全部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描述(包括集控中心)。 调度数据网 画出厂内调度数据网设备网络拓扑图,并说明使用的网络协议和通信方式。 填写表:网络描述及设备清单。 描述网络的组网方式及拓扑结构。 表:网络描述及设备清单 名称用途是否使用独立网络 设备组网(请具体 说明) 是否与其他网络相 连(请具体说明)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 PMU(Power Management Unit)是本公司自主开发的光伏监控产品,与本公司研发的逆变器连用,可以方 便用户记录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运行状态,是否出现错误等信息。PMU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办公大楼、商 场酒店、生活小区等区域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管理。 PMU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功能较强、维护方便。 PMU通过RS485总线与逆变器相连,并通过TCP/IP与PC机连接,同时,一台PMU可接多达10台光伏逆变器和多台PC机,组网监控,适用于中小型发电场所。 图1-1表明:PMU在光伏发电站中充当中位机(连接PC机和逆变器的桥梁),PMU通过RS485通讯总线与逆变器通讯,能获取并存储逆变器至少三年的数据,然后通过TCP/IP将数据传到PC机的AS Control软件上,用户可以坐在家里通过AS Control直接查看数据,而不用到光伏电站现场。图1-1 光伏发电系统客户终端示意图 1. 专用监控主板 2. 10/100M以太网卡控制器

3. 1G NandFlash存储容量 4. 丰富的外部接口(I/O): 一个RS485通讯口 一个网线口,10/100(BASE-T) 一个MiniUSB-B接口 5. 支持ACTIVESYNC同步通讯 PMU采用最新WINCE6.0系统,可以配合上位机程序AS Control使用,具体的AS Control的使用方法请参考AS Control的使用说明。 1.数据实时更新; 2.多用户同时监控多台逆变器; 3.高可靠性、低功耗; 4.接口丰富:RS485、USB、RJ45,扩展方便。 PMU只能安装在室内使用,若超出下列范围可能导致PMU的损坏。另外,过热,过冷,浸在水中或遇火, 强烈撞击都会损坏PMU。 存储容量:1GByte 输入电压:7.5VDC 输入电流:1A 机器功耗:1W o工作温度范围:-10 - +40C o存储温度范围:-20 - +60C 湿度范围:0% - 98% 连接时间与速度视网络状况,正常网络状态下:AS Control与PMU连接不超过3分钟,PMU与逆变器的连接也不超过3分钟(单台连接)。 通信接口连接方式限制距离 USB接口 MiniUSB_B MAX. 2 m Ethernet RJ45 MAX. 100 m RS485 RJ45 MAX. 300 m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前言 (2) 第一章、系统功能 (3) 1 监控中心功能 (3) 2 变电站端系统功能 (6) 第三章、系统设计依据和原则 (9) 第四章、系统网络结构 (10) 第五章、系统组成及各部分配置要求 (12) 1.电力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组成 (12) 2 变电站监控前端部分 (13) 3、监控摄像机及配件 (17) 4、警探测器和告警处理单元 (17) 5、其它设备 (18) 6 远程监控中心 (18) 第五章、系统总体性能指标和特点 (27) 1 系统总体功能 (27) 1.1 实时图像监视 (27) 1.2 语音功能 (27) 1.3 本地及远程控制 (27) 1.4 录像功能 (28) 1.5 报警功能 (28) 1.6 系统管理功能 (29)

2 系统的性能指标及主要参数 (30) 3 系统特点 (30) 3.1 优秀的图像品质 (30) 3.2 低带宽占用 (31) 3.3 低延时性 (31) 3.4 无限制位点远程实时监控录像 (31) 3.5 系统结构灵活 (31) 3.6 可扩容性强 (31) 3.7 易操作性 (31) 3.8 自主开发 (32)

前言 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模式的推广,变电站巡检制度的建立,在巡检中心、集控中心(集控站)等相关部门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对所属变电站实现远程实时图像监控、远程故障和意外情况告警接收处理,可提高压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可逐步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电网调控运行更为安全、可靠。在电力系统,这种监控系统也被称为“遥视系统”。 西安高压供电局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于1999年4月组建而成,主要负责西安地区110kV及以上电网(含市区35kV电网)的规划、建设与改造、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是陕西省电力公司下属的一个大型供电企业,所辖的西安电网是陕西最大的供电枢纽和负荷中心,负荷及年供电量占全省电量约三分之一。目前,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72座,主变146台,总容量696.19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170条,线路总长2336.124千米。 本技术规格书适用于西安高压供电局72座35千伏以上变电站各变电站的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各个/各级变电站的视频监控/报警信息的网络远程传输、以及西安高压供电局监控中心的建设。 该安全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西安高压供电局分布在西安地区各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火警、防盗系统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远程响应,远程处理的网络化管理,在高压供电局建立监控中心,对管辖区域内的变电站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实时监控。管辖区域现场有人值班时,能够现场管理和立即解决安全方面的问题,即使现场无人值守时,管理中心能够有效掌握现场情况,发出响应指令。对西安高压供电局于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手段。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电力监控系统 一、综述 (2) 二、解决方案 (2) 三、变电站监测总体解决方案 (3) 四监控系统整体结构图: (3)

一、综述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骨干输变电线路上的超高压变电站 (500KV,220KV,及绝大部分110KV变电站)大多已经建立起光纤传输连接,并在生产管理上建立了SCADA系统,可以进行中心调度、地区调度的多级监控、调度管理。但是对于数量快速增加的农网的变电站、开闭所,由于数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大多尚未纳入电力SCADA系统中,随着针对这类无人值守站的管理监控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供电质量提高的需要,势必要将这类数量较大的配电网变电站、开闭所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 推出的“A电力监控系统”解决方案是专门针对分布式的应用,通过IP网络对散布在较大区域的大量变电站的输变电线路进行集中监控。本系统可对 35KV以下变电站内输变电线路进行实时遥测、遥信、遥控、遥视,实时检测线路故障并即时报警,实时监测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的状态参数及运行情况,智能控制、维护相关设备,并能通过声音、电话语音、小灵通短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报警信息,及时告知维护管理责任人。 本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变电站电网的管理水平,迅速而准确地获得变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完整地掌握变电站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变电站运行的故障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处理,同时可以使值班管理人员根据变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负荷分析、合理调度、远控合分闸、躲峰填谷,把握安全控制、事故处理的主动性,减少和避免操作、误判断,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实现对变配电系统的现代化运行管理 二、解决方案 功能架构: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分析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实施方案分析

————————————————————————————————作者:————————————————————————————————日期: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分析 摘要:综合论述了目前国内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大型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几种监控系统方案。光伏监控系统采用的通讯手段主要包括:有线方式:工业RS485总线、PROFIBUS总线、工业以太网、CAN总线、Modern电话线;无线方式:ZIGBEE、GPRS、WIFI、BLUETEETH、IRDA红外。文中对各种通讯方式的构成、特点及应用作了简要阐述及对比。 引言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随中国政府持续出台的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增多[1],截至2012 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容量7.97 GW,其中大型光伏电站4.19 GW,分布式光伏系统3.78 GW [2]。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称,到2015 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kW(即21 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 亿kWh。随着大型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建设和投运,业主及电网公司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光伏监控系统需实现的功能有:1)汇流箱、逆变器、电池板、蓄电池组及其控制器(带储能功能的光伏系统)、环境温度等底层设备实时数据及状态的采集;2)底层设备故障报警;3)重要数据的历史存储;4)远方及本地对电站设备的必要操控。即集遥测、遥控、遥信、遥调功能为一体,且需具备高可靠性,全年不间断工作。目前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监控系统从物理实现方式上可分为有线及无线两种。有线方式主要包括:工业RS485总线、PROFIBUS现场总线、CAN 总线、Modem电话线、工业以太网;无线方式主要包括:ZIGBEE、GPRS、WIFI、BLUETEETH、IRDA红外。需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及各种通讯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监控方案。 1 基于现场总线的光伏监控系统 1.1 兆瓦级及以上并网光伏电站监控系统 兆瓦级及以上光伏电站占地面积广、设备数量及种类庞大、建设集中。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是有线监控方式。整体架构包括:本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与处理三部分,如图1所示。

热力公司远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热力公司远程监控系统 解 决 方 案 北京中恒景元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章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的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加油站、加气站的数目因此也在不断增加。鉴于连锁加油站、加气站地理位置分散,网点众多,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和发展,快速、便捷地掌握各网点的实时状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保障各加油站、加气站安全运转,可以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加油站进出车辆情况、收费情况、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加油站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和记录。多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就是为解决加油站、加气站等诸类问题量身定做的产品。 所前端的设备、服务器采集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接收编码后的视频数据和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存储、管理。MVNS远程监控系统的实施为加气站、加油站实现远程监控,从而为推动的管理逐步向自动化、综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为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为成功举办加快图像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建立加气站、加油站图像信息管理平台,将辖区范围内的所有从加油站、加气站进行远程监控, 我们公司积累多年视频领域的开发研究经验,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开发出NVMS综合安防管理平台,该系统能够对加油站、加气站、连锁模式的企业所的有关数据、参量、图像进行监控,能够实时、直

接地了解和掌握实时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反应,能够切实提高无人或少人值守的安全水平。 第二章系统要求 系统描述 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由各加油站、加气站前端监控系统和远程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其中,各加油站、加气站将各摄像机、拾音器、报警设备等前端信号采集设备接入本地视频编码器,通过视频编码器将采集到的各种信号进行数字化压缩处理后通过专线或ADSL网络上传到远程监控中心,也可以通过本地监控客户端进行实时监视、控制、录像等;也可以通过集中存储的方式对前端的录像进行存储、方便录像调用。远程监控中心配备相应管理服务器、监控客户端、流媒体服务器、集中存储服务器等,执行监控、录像、管理、电视墙投放等功能。 可以用浏览器访问、查看远程录像等

电力监控系统方案一

电力监控联网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结构拓扑图: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由站端系统、传输网络、主站系统这三个相互衔接、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等子系统,大多各自独立运行,通过不同通道上传数据,甚至每套系统都配有独立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多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无形

中降低了系统的高效性,增加了系统的管理成本。 本方案采用了海康威视DS-8516EH系列多功能混合DVR,兼容模拟摄像机和IP摄像机,充分利用现有模拟摄像机,保护已有投资;DS-8516EH还集成了各种报警、控制协议,可采集模拟量信号、串口信号、开关量信号,支持其他子系统的可靠接入,可以对环境监测、安全防范、门禁、消防等子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改变了各系统独立运行的局面,满足了电力系统用户“减员增效”的需求。该技术不单是对各独立系统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各功能进行了整合优化,并进行了智能关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各功能进行关联,满足规则后可以触发相应功能。 站端系统 站端系统对站内的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安全防范、火灾报警、门禁、照明、给排水和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对变电站视音频、环境量、开关报警量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存储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传输网络 变电站联网监控系统的网络承载于传输网络电力数据通信网,用于站端与主站、主站之间的通信。 主站及MIS网用户可以对站端系统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前端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站端系统的视音频、报警信息可上传至主站并进入MIS网,供主站及MIS网用户查看调用。

功能设计 随着电力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除满足原有基本功能外,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的联网监控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实时视频监视 通过视频监视可以实时了解变电站内设备的信息,确定主变运行状态,确定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等的分/合闸状态,确定刀闸接触情况是否良好,以上信息通过电力SCADA遥测、遥信功能都有采集,但没有视频监控可靠清晰。视频监视的范围还包括变电站户外设备场地和主要设备间(包括主控室、高压室、安全工具室等),主站能了解监控场地内的一切情况。 环境数据监测 变电站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着设备的安全运行,高温、雷雨、冰雪、台风天气设备的事故发生率特别高,同时设备周边的环境状况也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人员为全面地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需实时对温度、湿度、风力、水浸、SF6浓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上传,生成曲线和报表,方便实时监控、历史查询、统计分析。 控制设置 上级主站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变电站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同一时间只允

电力监控系统功能

1 、概述 电力监控系统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电能质量管理,使用用户的用电系统更安全、更节能、更洁净。 它基于先进的现场总线方式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交换与管理,系统集保护、测量、控制、信号采集、故障录波、用电管理、电能质量分析、负荷控制与运行管理为一体。通过通讯网络、计算机与专业的电力监控软件使用户的电力系统透明化,就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管理水平的智能化系统。 电力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力系统的运行监视 ●远程控制 ●电能质量管理:谐波分析、波形捕捉、扰动与波动监测等。 ●报警与事件管理 ●历史数据管理 ●电能管理 ●报表管理 ●用户管理 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的电力监控解决方案,同时具有良好的开发性,可以方便地与其她自动化系统与智能装置通信,如消防控制系统、DCS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实现不同功能系统间的相互通信与资料共享。

客户价值: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效率 ●减少电能消耗的成本 ●提高系统运行的连续性与可靠性 ●缩短停电时间,减少停电损失,避免故障发生 ●减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费用 ●监视电能质量,发现潜在故障 2 、系统构成 现场测控层 所有现场设备相对独立,按一次设备对应分布式布置,完成保护、控制、监侧与通信,同时具有动态实时显示开关设备状态、运行参数、故障信息,经RS485通信接入现场总线。

网络通讯层 现场测控层与系统管理层的数据交换的通信设备与通讯线路。 系统管理层 监控主机采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结合监控软件实现对系统的全面监控与管理功能。通过以太网与DCS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通讯,数据上传共享。 3、系统功能 ●用户管理 为了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整个系统提高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用户进行不同操作特性权限授权,对重要的操作采取双口令密码,重要的操作进行记录。 ●网络通讯 采用分布式的网络组织机构,支持现场总线、以太网通讯、无线等通讯分式。 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网络诊断功能,能在线诊断网络通讯状态,在发生网络故障时,能自动在系统监视画面中显示故障节点及发出报警。 ●动态人机界面 按照实际的电力系统的系统图绘制,实时动态的显示各开关设的状态、运行参数、故障情况。根据需要或实际运行情况,对电力系统图实现的进行重新组态,实现变化与显示同步。主画面可直观显示各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总结报告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专项 行动总结报告 *** 年***月***日 一、组织开展情况 为全面落实************行动的通知内容要求,结合***活动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问题隐患,切实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站组织开展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专项行动,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现场成立“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活动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本次活动组织、开展工作。 副组长职责:负责将上级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人员,组织成员按照文件内容开展自查及整改工作,完成自查问题整改情况梳理及总结编制。 组员职责:认真学习、领悟上级公司下发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安排开展自查整改工作。 检查内容:1、围绕基础设施安全,重点检查关键系统、关键设备、关键功能防护措施落实情况;2、围绕体系结构安全,重点检查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策略配置情况;3、围绕系统本体安全,重点检查操作系统、通用网络服务、空闲端口、口令设置管理到位情况;4、围绕全方位安全管理,重点检查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技术手段建设情况;5、加强问题整改闭环管控,重点核实历次安防检查、等保测评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本次检查共发现问题***项,整改完成***项,其他整改项按照整改计划有序开展中。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 1、本站未制定机房消防预案; 2、未配置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无法对本站安防设备进行实施监控; 3、服务器防火墙策略不够细化; 4、工作站未部署防止恶意代码软件; 5、检查系统软件登录密码不符合要求,存在已调离人员账户; 6、未进行漏洞扫描测试工作; 7、继电保护室湿度35%,湿度偏低; 8、网络未部署IDS/IPS入侵检测/防御设备,无法对攻击行为进行监视; 9、隔离装置未开启日志功能; 10、工作站操作系统未遵循最小安装原则,存在多余的服务DHCP Client、DNS Client。 11、未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工作。 三、问题整改情况 1、重新修编本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增加机房消防现场处置方案,并报送***县应急管理局备案,并取得备案证明; 2、联系防火墙厂家,到站进行防火墙配置策略细化工作,并备份,截图形成整改报告; 3、工作站部署瑞星杀毒软件企业版,并升级病毒库; 4、更改系统软件登录密码,按照8位数字+大小写字母+特殊符号要求修改; 5、巡视过程中及时打开加湿装置,提高继电保护室湿度; 6、开启日志功能; 7、工作站操作系统遵循最小安装原则,关闭多余的服务DHCP Client、DNS Client。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计划***底前配置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对本站安防设备进行实施监控。

远程手机APP综合监控系统解决设计方案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湿度、烟雾、振动、红外、水浸、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 机房监控(机房动环系统)APP软件是怎样的,机房监控,机房动环系统 一、系统概述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湿度、烟雾、振动、红外、水浸、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同时将机房设备的工作状态的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实现对机房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通过手机APP可对上述全部监控对象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控与控制。使机房无线远程监控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支持市面全系列安卓手机,手机终端可以通过4G/3G/GPRS/WIFI远程进行监控与控制,是目前无人值守管理人员最不可以缺少的系统组成部分之一,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机房系统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坚持“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经济合理、超前考虑”的原则,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开放性,同时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具备良好的整体升级、扩展能力和方便维护,符合机房间远程APP综合管理控制的需要,系统设备选型在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的考虑了性能指标、规格统一性及性能价格比。 可靠性 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即不会出现因为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整个监控系统无法使用的现象。 系统的接入不会影响现有通信设备和网络的正常工作。 系统将正确反映监控内容的实际情况。 系统的运行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实时性 保证系统能实时的反映通信设备运行情况,一到那出现异常情况是能够及时报警。 安全性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电厂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公司 **年**月

第1章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一、总体概况 **共装**机组,其中**机容量**MW,**机容量**MW,于**年投运, 接入福建电力调控中心和**集控中心。包括:**机组**系统、** 升压站**系统、调度数据网以及厂级实时监控系统、**系统、** 系统、**系统等。 二、安全分区 按照《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原则上将发电厂基于计算 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并根据业务系统的重要性和对一次系统的影响程度再将生产控 制大区划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及非控制区(安全区II),重 点保护生产控制以及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机组运行)的系统。 ?按照表2.1中示例,列举并说明厂内全部电力监控系统的安 全分区情况(包括集控中心)。 序号业务系统及设备控制区非控制区信息管理大区备注 1 调速和自动发电功能AGC 调速、自动发电控制 A1 2 故障录波故障录波装置 B 3 火电厂级信息监控系统监控功能优化功能管理功能 A2 4 电量采集装置电量采集装置 A1、B .

... ... ... ... . 表2.1 安全分区表 注: A1:与调控中心有关的电厂监控系统 A2:电厂内部监控系统 B:调控中心监控的厂站侧设备 与调控中心无关的电力监控系统不接入调度数据网。 三、网络专用 ?按3.1和3.2节示例要求,列举并说明厂内全部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描述(包括集控中心)。 3.1 调度数据网 ?画出厂内调度数据网设备网络拓扑图,并说明使用的网络协议和通信方式。 ?填写表3.1:网络描述及设备清单。 ?描述网络的组网方式及拓扑结构。 表3.1:网络描述及设备清单

某热电厂监控系统方案

某热电厂监控系统方案 关键字:电厂监控监控系统方案电力监控视频监控远程监控监控工程 一. 需求分析: 1. 建立一套“全数字化”的工业电视闭路监控系统。即系统的设计构架、系统的运行及系统功能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多媒体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 2. 建立“先分散后集中”的分布式(多级)监控系统。根据不同监控范围,设立4个本地监控中心(#4、#5机组控室,水网控制室、灰网控制室),在此之上,设立“值长台”监控中心,作为厂内集中监控、监测、监管全有监控点的总指挥中心和管理中心。二个级别的监控中心,即彼此独立操作,互不干扰,同时在权限等级划分上存在依附关系:四个本地监控中心彼此能够相互访问进行远程监控,但监控权限的多少,要通过“值长台”总监控中心的授权,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确保系统的安全有秩。 3. 建立一个“开放”的数字监控系统。其一,要与厂内原有监控系统进行联接(但并未明确具体联接要求和实现功能)。其二,要与厂内MIS 系统联接,使厂内的重要部门、办公室都可通过MIS系统终端实现网络监控。其三,要求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只需通过增加相关设备,即可扩展系统。 4. 建立一个先进实用性的数字监控系统。其先进性在于要用最简单的系统构成实现最完善的系统功能;核心技术采用当前引导潮流和发展趋势的尖端技术,并有较长的延续性和升级潜力。而实用性在于系统构架和系统功能,都完全基于客观现实和用户需求,使用操作简单易学,维护方便。 5.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规范中提到最多的,也是由用户所在行业和监控系统的性质决定的。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安全防范的目标,而且涉及系统本身是否会对厂内其它生产设备和环境造成安全隐患和威胁,因此,必须选用国内外优质名牌产品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二. 系统组成: 该系统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本地监控中心、总监控中心、网络客户端、中央服务器六部分组成。 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部分为: 1. 网络客户端: 是除了五个监控中心以外,厂内其他需要进行网络远程监控的用户终端。由于这些用户端和五个监控中心相比,其监控要求较低,登陆访问较随意,一般无录像需求,因此,统一纳入“网络客户端”。它由计算机(普通办公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和客户端软件构成。客户端功能和界面相对简单,适合领导和办公室一级使用,主要负责图像显示、远程回放和云台控制。客户端远程监控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

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 [ 编辑:admin | 时间:2012-12-21 16:54:19 | 浏览:77次 | 来源:[db:来源] | 作者: ] 1.1 概述 Acrel-3000 V8.0光伏发电监测系统是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针对太阳能发电系统开发的软件平台,可对太阳能光伏电站里的电池阵列、汇流箱、逆变器、交直流配电柜、太阳跟踪控制系统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各种样式的图表及数据快速掌握电站的运行情况,其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分析功能、完善的故障报警确保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完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1.2 光伏发电监测系统组网示意图 1.3 软件功能 ●实时监测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电流及其运行状况 ●防雷器状态、断路器状态采集与显示 ●实时监控逆变器工作状态,监测其故障信息 ●系统详细运行参数显示 ●故障记录及报警 ●具有电量累计、系统分析、历史记录功能 ●简单易用的参数设置功能 ●系统输出电流、电压,瞬时发电功率、累计发电量,CO2、SO2减排量 1.4 软件界面

系统运行主画面 监控系统提供功能选择画面,并对光伏阵列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显示,如室外温度值、湿度百分比、光照度及阵列表面温度值等; 汇流监测系统画面 监控系统可分区域实时监测各光伏阵列的充电电压及电流、蓄电池电压及温度等信息,并对故障点进行异常显示与报警提示; 逆变器监测画面 监控系统可绘制显示逆变器电压—时间曲线、功率—时间曲线等,直流侧输入电流实时曲线、交流侧逆变输出电流曲线,并采集与显示日发电量等电参量; 事件记录监测画面 监控系统可针对光伏发电现场的各种事件进行记录,如:通讯采集异常、开关变位、操作记录等,时间记录支持按类型查询,并可对越限报警进行更改设置; 曲线、棒图分析画面 监控系统对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可形成月棒图及年度棒图显示,并折算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减排量值;并可查看太阳辐射强度趋势曲线、风速变化趋势曲线显示。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大型电厂安防监控项目解决方案

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 监 控 系 统 方 案 北京航星网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6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方案设计 (3) 1.系统背景 (3) 2.系统主要特点 (4) 3.系统主要实现功能 (4) 4.系统保障 (5) 5.系统组成 (5) 6.具体实现办法 (6) 7.系统建设示意图 (7) 第二章系统重点设备简介 (11) 1.图像监控功能 (11) 2.视频单元功能特点 (11) 第三章无线部分详解 (13) 附件一:系统设备清单 (15)

第一章系统方案设计 1.系统背景 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有限公司(下称曹妃甸电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内,北距北京市220公里,西距天津120公里,东距秦皇岛170公里。曹妃甸电厂由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和唐山市建设投资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华润电力拥有电厂控股权),总投资规模约300亿元人民币。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的旗舰附属公司,从事电力投资、建设、经营与管理,并与2003年11月上市。公司的运营权益装机容量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目前成长最快的发电企业,和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和中广核一起被称为“四大豪门”。截止2007年12月31日,运营装机容量达12,313兆瓦。在中国境内有30多家电厂,未来华润电力仍将会保持较高的装机增长速度,目前就有10多家电厂正在建设中。华润电力(曹妃甸)有限公司,目前是亚洲规模最大,最终装机容量达到460万千瓦的电厂,建成后主要为曹妃甸的国家级大中型企业服务,项目吸引各界的瞩目。为了更好的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电站的保护是极为重要的,要很好的保护电站的设施就要很多专业的人员来不停的来回监视。 随着电站建设和改造不断发展完善,电网企业大多已经实现了对远方变电站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当前,各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开始实施企业的无人值守模式可以在无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