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源于合理归因心理学说课稿

成功源于合理归因心理学说课稿
成功源于合理归因心理学说课稿

《成功源于合理归因》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成功源于合理归因》,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心得等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 心理学内容分析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维纳的观点,他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

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2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 教育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2 难点: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具体方法有游戏法、问卷调查法、分析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 课前准备

针线、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3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本课设计为五个板块,分别为:①游戏导入;②归因自评与分析——以考试为例;③深入分析,加深理解;④知识点;⑤教师总结。

(2)过程

①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

规则:选出四位同学参加游戏,两两分组,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其它同学监督,用数“5、4、3、2、1、停”来帮助计时。

游戏完成后请参与的同学谈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和游戏体会,同时也请其它同学谈谈想法,借此引出主题:成功源于合理归因。

(紧扣主题的游戏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自然的引出主题

②归因自评与分析——以考试为例(15分钟)

在对“归因”进行简单介绍后,发放问卷《考试归因自测表》,内容如下:

考试归因自测表

指导语:下列各题,符合计1分,不符合不记分。

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

1.家中没有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

2.情绪不稳,常被无端的情绪干扰…………………()

3.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4.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

5.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6.我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7.父母不关心我的学习…………………………………()

8.我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

9.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10.我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11.学校令人讨厌…………………………………………()

12.我学习基础不好,跟不上……………………………()

13.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我……………………………()

14.我自己努力不够………………………………………()

15.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是不考……………………()

16.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17.考题总是太难…………………………………………()

18.我对学习没有兴趣……………………………………()

19. 我不喜欢任课教师……………………()

20.本身能力不够,根本不是学习的材料………………()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我学习的五个重要因素依次为(只写题号):___ ___ ___ ___ ___ 学生按题目单双数分别统计总得分。并以此分析自己的归因特点:选择单数题号更我,则可能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即通常习惯把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和环境;选择双数题号较多,那说明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原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如果单数题和双数题差不多,这说明其不是典型的内部控制或外部控制的人。

教师对个别同学的自测结果提问,请他说说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并谈谈自己依据这样的归因今后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心理学家维纳认为我们一般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并且,他把人们归纳的这些原因进行了分类:从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将它分为内因和外因;从它能不能被我们个人意愿所控制将它分为可控和不可控;根据稳定性分为稳定与不稳定。

【考试是高中生学习中不能避免的部分,进行考试归因自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归因特点】

③深入分析,加深理解(10分钟)

用图表形式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各个原因的特点。

教师小结:维纳告诉我们: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动力增强;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下次就不一定努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激发内在的动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也不会再去努力争取成功。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能力)因素时是最大的阻碍。

【这一环节是对自测环节的加深理解,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哪些因素是可控的,继而进一步做到合理归因】

④知识点--合理归因的方法(5分钟):

1)不一味埋怨外部环境,要多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和信心;

2)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或太难改变的原因;

3)培养自己积极的思考模式,多从积极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相信自己。

教师总结(5分钟)

(1)回顾本堂课内容

(2)教师结束语:

合理归因的目的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而是寻找努力的方向,不是一味自责,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完善。今天的生活是昨天选择的结果,明天的生活需要我们正视自我,在今天做出合适的判断、明智的抉择,人生没有公式也没有法则,但是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生活轨迹。每次归因之前,应当有这样一个信念——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六教学心得

本节课落实了重点、难点,也较好地完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但受课时限制,没有单独设计学生讨论环节,较为遗憾。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九年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九年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九年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说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框题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新标的要求,结合学生为本的理念,我将要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方面做具体阐述,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一、 教材分析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出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第二框题,本框题主要分为两目,第一目是“公有制为主体”,第二目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本框题是上个框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内容的延续,同时也为接下收入与分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 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授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辨证原理的基本内容。在能力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但本框题内容理论性较强,和学生的认识有一定的距离,应加以强化学习。 三、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原理,并能用它解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进行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从而加深学生爱党爱国,拥护党制定的基本路线。 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特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国有经济在公有制中占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学生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股份制会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对与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的问题它涉及到我国的社会性质,我国国情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学生分析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

学会正确归因

一导入 1.热身活动 一只青蛙跳下水咚 二只青蛙跳下水咚咚 2.寻找游戏中成功失败的归因 3.引出主题:合理归因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下如何进行合理地归因,期中考试刚过,不知每个同学考得怎样。现在我请同学们将自己考完后最突出的感受谈一下(同学说感受)。通过刚才同学的发言,使我了解到大家对考试的心情,很令人理解。在谈的过程中,自然涉及到考好考坏的原因。究竟怎样的归因方法合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首先进行一个小调查——《学习诊断》 二学习归因自评 学习诊断 了解影响自己学习的原因,如果你认为符合自己的情形,请在题号后面打。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 1.家中无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 2.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4.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 5.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6.学校令人讨厌 7.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 8.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 9.考题总是太难 10.不喜欢任课教师 11.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 12.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13.情绪不稳,常被无端情绪干扰 14.缺乏恒心和毅力 15.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16.学习基础不好 17.自己努力不够 18.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19.对学习没有兴趣 20.本身能力不够 三交流反馈 1.小组交流,看自己所选的和别人的一样吗?为什么自己这么选择? 2.学生反馈,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补充) 3.教师反馈 (1)我们刚刚在做的这个过程就是归因。什么是归因呢? 人对行为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这叫归因。原因非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因此归因可以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2)你觉得自己是内归因还是外归因呢?

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之心理学《知觉的特性》说课稿

《知觉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知觉的特性》。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教材做简要说明。《知觉的特性》是《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普通心理学》是由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更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能够为后续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奠定基础,因而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知觉的特性在《普通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既是前面感觉、知觉的延续与深化,更是为后面记忆、思维等复杂心理过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整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对于学生学好后续内容至关重要。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知觉理解性在生活中的作用;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和影响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能力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心理学来源于生活,体会知觉的特性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和影响条件 教学难点:大小恒常性的理解(因涉及物体本身大小、知觉距离、网像大小三方面,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表现出对心理学的兴趣。再加上授课对象是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所以本节课内容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法 教学过程中,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等,但以讲授法为主。 1.讲授法:有助于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掌握知觉特性的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法:针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及知觉恒常性的意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 3.演示法:在理解大小恒常性时,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了此方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呈现图片,将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能够独立学习,“教是为了不教”。为此,我将作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 1.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与能力。 2.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如“知觉的适应”这个问题可通过学生课外自学加深。3.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如,感觉知觉对比学习记忆) 五、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论以为,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吸纳知识,而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知识;教学过程中应贯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条主线。 (一)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min) 复习上节课内容。主要涉及知觉的概念;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形成先行组织者。 问题式导入新课。在教授新课之前,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一位同学从讲台走到教室后面,问其他同学,此同学身高有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引发学生讨论,继而引出课题,这其实就是我们知觉的特性之一——恒常性,那么知觉还有什么

市场营销学说课稿

-- 《市场营销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XX教师,我今天说课的课程名称是《市场营销学》,我将按照“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改革思路”等六个环节阐述我对这门课程的设计与思考。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从课程体系及内容看,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显著。理论综合性是该门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一门边缘性的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多门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储备;实践性是指市场营销学诞生来源于实践,概括了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了一系列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战略、战术和方法,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应用性是指市场营销学原理不仅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因而受到企业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且逐渐应用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市场营销学》是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基本分为四个模块: 基本观念、市场分析、营销策略(4Ps)、营销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企业营销活动的基本过程,掌握企业营销活动的规律,牢固树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并以此观念为指导去研究和解决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国内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制定出适合于企业的可靠的市场营销决策方案,并将其转换成为有效的实施计划。为学生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 2、课程衔接 本课程为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一门总论性课程,是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性和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分析;本课程属于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行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后续课程有:《经济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共关系实务》,《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广告理论与实务》、《网络营销》等课程。 3、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以及辩证的市场营销观念,培养学生既能够对高级营销(战略层面)的问题有宏观的思考和把握,又能够把握企业产品整体营销与市场现实的矛盾并探索其规律,为其顺利进入毕业环节和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精品文档

合理归因教案

为什么?怎么办? ——合理归因,有效决策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幻灯一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学会正确归因(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案)

学会正确归因 (一)归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人们对行为作原因推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换言之,它研究人如何理解和解释行为的原因。不言而喻,人的行为原因是多重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解只从某些方面去推论和解释。人们如何去解释行为的原因?各种人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否有差异?有无众人皆遵循的规律?不同的原因会不会影响以后的行为?心理学家对这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作了探讨,从而形成了现代归因理论的构架。因此,归因理论是近十年来社会心理学中一个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已从基本概念发展到实际应用范围,对理解人们的行为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1、成就动机低的人具有如下归因特点: ⑴把成功较多归因于外部原因而不是内部原因,不认为努力是成功的因素,因此不爱参加有关成就的活动。 ⑵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因此面对失败时容易放弃。 ⑶选择太易或太难的任务,因为过易或过难的任务产生最小的自我评价的反馈(太难的任务,失败了可推诿个人责任;太易的任务,容易成功,成就感不强)。 ⑷认为结果与努力关系不大,因此付出相对少的努力。 成就动机和成败归因关系的研究在教育上有其应用价值。例如,怎样的原因解释会如何影响教师施行奖励和惩罚,因为归咎于他没有做出努力;能力低但付出高的努力的学生比能力高亦付出同样努力的学生受到更多的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受归因的影响而变化。把成功归因于努力,但不倾向把失败归于缺乏努力,但不把成功归因于高努力的人,表现出最小的自我奖励。 纳维研究了先前的成功率和现在结果的差异对归因的影响。实验表明,当一个人过去屡屡失败现在成功了,或者过去成功现在失败了,那么人们大多会归因于不稳定因素、机遇和努力。当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结果一致,过去成功现在也成功,过去失败现在也失败,则倾向于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和任务难度。 维纳研究了成就动机和归因的关系,他的研究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具有如下归因特点: ⑴把成功归因于高的能力和努力,因此当取得成功时,提高自我奖励或提高自豪感。 ⑵把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因此面对失败能坚持努力。 ⑶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因为中等难度的任务会产生最大的自我评价的反馈(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成就感越大,但也很难实现。中等难度的任务最富挑战性)⑷认为结果是努力决定的,因此工作努力。 2.归因偏差 归因理论的构架是以人民总是用理性的方法处理信息为假定的,因此它的一般形式中包含一种逻辑的、合理的机制。然而人的行为并非都是纯粹理性和逻辑的,归因过程往往产生偏差。有些偏差来自认知,有些偏差来自动机。

初中心理学优秀说课稿

初中心理学优秀说课稿 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心理学优秀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格。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人格是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第十二章的内容。人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人格与心理现象中认知、情绪情感、动机、能力等其他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通过对人格这一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提高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丰富知识,优化自己的性格;从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材内容: 1、人格的含义、特征、结构 2、比较重要的几个人格理论 3、人格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人格对人格品质有深刻的认识

2、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含义,结构和人格理论并能分析人格的成因 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掌握一些自我修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培养相应的人格行为,从而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重点难点:重点是人格的特征、气质的分类、气质和性格的关系及人格的形成原因。 难点是人格的特质理论,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关于人格的理论很多,不容易记忆且容易混淆提出者与相对应的理论。 1、引入法,让同学们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体会什么是性格,同时可以激发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讲授法这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3、课堂讨论法针对性格的形成原因进行讨论并提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认真听讲学生想要学好一节课首先要集中精神,认真听讲,理解什么是人格,明白人格的特征,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记忆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 2、思考讨论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学生应

市场营销学说课稿

《市场营销学》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XX教师,我今天说课的课程名称是《市场营销学》,我将按照“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改革思路”等六个环节阐述我对这门课程的设计与思考。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从课程体系及内容看,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显著。理论综合性是该门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一门边缘性的交叉学科,要求学生具有多门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储备;实践性是指市场营销学诞生来源于实践,概括了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了一系列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战略、战术和方法,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应用性是指市场营销学原理不仅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有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因而受到企业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且逐渐应用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营销学》是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基本分为四个模块: 基本观念、市场分析、营销策略(4Ps)、营销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企业营销活动的基本过程,掌握企业营销活动的规律,牢固

树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并以此观念为指导去研究和解决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国内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制定出适合于企业的可靠的市场营销决策方案,并将其转换成为有效的实施计划。为学生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共6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2、课程衔接本课程为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一门总论性课程,是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性和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分析;本课程属于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行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后续课程有:《经济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公共关系实务》,《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广告理论与实务》、《网络营销》等课程。3、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开阔的市场营销视野以及辩证的市场营

学会合理归因

教学课题:学会合理归因 教学背景:人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会影响他将来的发展,如果把失败归为稳定的原因的时候,则不会再去努力争取。 https://www.360docs.net/doc/c414115093.html,/view/ba5b301c227916888486d78d.html 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的不断的修整阶段。在初三这个学年,我发现大 部分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对人对事或对学习成绩不断地寻找原因,他们更乐于把原 因推向外部,指向别人。学生对人对事对学习的归因方式,不仅能影响他们的学 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学习、发展的动机,因此,如何让学生了解归因类 型、归因的作用、归因对人的影响就显得很重要。 教学资源:故事、例案、幻灯片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根据需要自己组织自编的教材,在设计时根据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即热身游戏、情境分析、自我体验,通过来自于学生身边的情 境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归因,从而得知归因的类型、作用、对人的影响,并在自 我体验中逐步学会合理归因。 教学方法:分析法、讲述法、演示情境法 教学目标:通过例案认识不合理归因产生不良的影响 了解常见的归因类型 了解合理归因的重要性 培养积极归因意识并能成功运用 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引出课题: 《稻草人、木头人》 游戏规则: 每小组推选出一个人出来做麻雀,被选做麻雀的人需要靠近一面墙壁站好,不能动,其他人站到小组内。当麻雀数1、2、3时稻草人时,所有的学生必须都保持稻草人的姿势不动,(稻草人的姿势:单腿站立,双手在两侧伸平),还可以喊1、2、3,木头人。(木头人为双手下垂,单脚站立)麻雀可以让他们保持一定的时间,如果没喊下一个口令时,大家没有保持住而移动的话,这个人就被淘汰出局,如做错了,同样出局。 讨论分享: 1、没有保持住姿势是什么原因? 2、预想一下这样的原因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师小结: 怎么看一件事情的原因,会导致不一样的行为结果。什么样的归因有利于人的成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合理归因》这一课。 二、情境体验析因明理 下面有六个情境,每个情境表达着不同的归因,请每组领一个情境单,按情境上叙述的简单的内容,表演当时的场景。(抽签、小组讨论准备) 情境体验一: 林红平时学习不错,这次月考,她没有考好。放学回到家里,妈妈问她考试成绩。她说:“都怨考试那天天气热,肚子又痛,所以影响了考试成绩。” 思考问题: 林红认为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设想一下把失利的原因归到天气与身体上,对她将来有怎样的影响? 根据归因的可控性、外因、内因、稳定性、对人的影响,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归因?

学会合理归因(学习).(优选)

学会合理归因 胶州实验中学心理组 [主题背景] 一个人把他或她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人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活动准备] 游戏道具: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法]游戏、角色扮演、问卷分析、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拓展材料]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原因来源,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归因理论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系于个人条件(内控的),还是来自外在环境(外控的); 2.稳定性,即当事人自认影响其影响成败的原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况下具有一致性; 3.可控性,即当事人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减轻任务 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运气好——侥幸 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对学习成败原因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取得好成绩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或足够努力时,他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题目简单或自己比较幸运时,学生可能就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说课稿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说课稿 导语:“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XX整理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说课稿,以供参考。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挑战自我,实现梦想》 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 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进入高三,经过一段时间和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很多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存有很多的困惑.这次心理辅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自己,激励大家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由梦想直达成功的彼岸。 帮助高三学生正确认识高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并介绍缓解心里压力几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自己,建立自信,并树立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的决心。 帮助高三学生正确认识高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并介绍缓解心里压力几种方法四、辅导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面对困难,勇于挑战五、辅导方式:小品、讲述与讨论、交流、观看录像等六、辅导准备:调查问卷、

小品、视频录像、课件七、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辅导课前的准备,调查问卷“面临高三,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以一张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引入主题 学生探讨话题“高考,意味着什么?” 情境小品 学生讨论交流 观看录像 学生为自己写一句鼓励的话 第一个环节是辅导课前准备,在学生当中进行调查问卷“面临高三,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们最关心什么,最大的烦恼和困惑是什么,从而发现热点,就找到了教学内容的主题。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其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进行。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景,以一张鲜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入手,你最希望上面写的是谁的名字?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非常强调“内在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每个高三学生梦寐以求的,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说,它就是诱因,可以激化和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

消费者行为学 说课稿

《消费者行为学》说课稿 一、本课程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并形成其营销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课程性质 消费者行为学时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市场营销专业大一学期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学和入门课程。它可以帮助经营者建立为消费者服务的市场营销新理念,提高营销活动的科学性、预见性,是一门有的放矢搞好营销工作的现代市场理论和研究经营策略思想方法的应用科学。 2、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动机、态度、学习等基本理论,把握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从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诸多要素,如自身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及商品要素着手,研究对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理解,把握营销技巧,提高营销实战能力,取得预期的营销效果。 三、课程设计的观念与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改进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思路,主要有以下做法: 1、要求学生预习。学生要想弄懂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2、按章节顺序讲授每章的核心内容。讲课语速和授课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及时做适当调整。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点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3、板书。板书分为主副板书,主板书以教材主要内容和章节脉络为主,副板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布置课外作业。为了让学生能够消化所学知识,共安排了4次课外作业,主要涉及到章节重难点知识、课后练习题及案例分析,以使学生在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①课堂讲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平时生活中运用到的《消费者行为学》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②案例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课程内容 , 并采用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与实践的结合。案例的有趣性、可读性,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一般教科书叙述简单、推论抽象的弱点,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③学生讲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设立了学生讲授的环节。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所讲板块,并制作ppt,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讲授任务,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 ④课堂讨论。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专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由教师选择并给出讨论的题目,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⑤情景模拟。通过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比如让学生模拟营销人员为不同类型顾客服务时的语音、语调、用词、肢体语言、站姿等,让他们能够亲身体会该如何做,注意哪些事项。 2、教学手段

学生正确归因的意义

正确归因在教育中的意义 在学校中,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主要是通过考试这个手段进行的。每一次考试后,学生都会校对试卷,看看自己做对了哪些和错在哪里,哪里需要改正,成绩和排名是多少;或者老师给学生讲解试题并总结此次考试的学生出现的情况等等。其实这就是一种归因的行为。现在许多学生都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归因;他们认为归因就是找找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然而这只是片面的。事实上,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教育中,老师、学生总是对成败作解释,即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个体怎样解释其先前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了他下一次对任务的选择、持续努力的时间、热情程度如何等。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对自己行为结果的归因无论正确与否,都会影响他们随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动机,进而影响他们的成就行为和学习成绩。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归因影响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如何来解释和说明自己的学习成败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归因理论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做出合理的、适当的归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行为的坚持性。 那学生怎样归因才是正确的呢?学生归因的模式一般分为:积极归因模式和消极归因模式。学生如果把考试成功结果归因于能力高,这让学生感到自豪,且增强对成功的渴望。而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时,就会增强学生的内疚感,从而更努力的去学习,最终够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即使在失败的情况下也能够坚持学习。这就是积极归因模式。相反,如果学生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运气好的原因,会导致他不在乎本次的结果,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而失败时却归因于缺乏能力的原因,就会让他们感到羞愧,容易灰心丧气,认为努力也不能带来相应的结果,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从而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机,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对将来成功的期望不高,也不愿付出努力。因此,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后果。 学生的归因模式环境因素有关。若学生的学习水平一般,但他却处在一个学习水平都较他之上且比他强很多的群体中。他每次考试都是中下水平,那他就会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会形成学习习得性无助。但学生处在一个学习水平和他相当或比他水平不会太高的群体,那他学习压力没那么大,得到成功的概率较大。若得到成功后,再进行正确归因,那他的进步肯定比前者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所以家长在为子女选择学校时,首先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的,还有学校的学生的水平与孩子的差距。客观的根据孩子的情况去选择学校,不要迷恋名牌学校。虽然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出出色的学生,但这前提条件是,学生间的学习水平差距。要明白,不是所有读重点学校的孩子都是出色的;选择非重点学校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学生的归因模式与自身性格有关。性格乐观、开朗的学生,一般的归因模式是较积极的。他们会主动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若失败了,他们往往会对自己说,没关系,下次在努力点就会有进步。性格较内

普通心理学说课材料

2010普通心理学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 C )P10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 2.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P43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 3.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P80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分心 4.一种颜色和另一种颜色以一定比例混合产生非彩色,这是颜色混合的( A )P99 A.补色律 B.中间色律 C.代替律 D.相减色律 5.部分色盲包括( D )P100 A.蓝绿色盲 B.红蓝色盲 C.红黄色盲 D.红绿色盲 6.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 A )P118 A.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B.空间分辨能力的指标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 D.对比度分辨能力的指标

7.神经系统可分为( B )P31 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 D.脊髓和大脑 8.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P179 A.感觉记忆 B.图像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9.有益于提高思维积极性的动机强度是( C )P229 A.强的 B.弱的 C.适中的 D.两头的 10.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P269 A.外界环境刺激 B.机体生理变化 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认知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 BC )P152 A.运动知觉 B.似动现象 C.动景现象 D.现象 12.内部感觉包括( ABC )P92

心理健康活动课 合理归因

第六课合理归因 教学理念: 一个人把他(她)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什么,这会影响到他(她)对今后行为的认识,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能力不足,则当失败时一般不会再去争取胜利;若认为失败是不稳定原因造成的,如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则将倾向于通过再努力,以求成功。 当前对实践应用有较大借鉴意义的归因理论是韦纳的观点,他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根据维纳的观点,将这三个维度和四个行为责任因素结合为三维度归因模式。即: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能力强——充满信心、趾高气扬 失败归因:能力弱——丧失信心、听之任之 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成功归因:努力——继续努力争取再胜 失败归因:努力不够——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任务易——提醒自己认真学习 失败归因:任务难——埋怨客观,寄托于减轻任务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成功归因:运气好——侥幸 失败归因:运气不好——自认倒霉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对自己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2、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教学形式:游戏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讨论讲述小结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准备:针线学生分组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幻灯一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③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 ④其他同学监督,用数“5、4、3、2、1停”来帮助计时。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课稿 福安二中徐秀平 各位老师、专家,你们好!我是福安二中政治老师——徐秀平,清风徐来的徐,工作优秀的秀,相貌平平的平。我说课的内容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下面我准备从教学理念、对教材的分析、学法和教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具体阐述,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支持和指导! 一说教学理念 为何我选择这个框题来大动干戈,缘于一次聊天:我有一个邻居,家境很好。有一天,她跟我说她儿子从过年到现在,已经用了3架手机:丢了两架,刚买了一架2300。我说:“你家就在学校边上,有必要买吗?”她说儿子回来说班上很多同学都有,他没有也太没面子了。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的一些孩子怎么如此“视金钱如粪土”,如此漠视父母的劳动所得,而如此在乎自己的面子?那么穷的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其心理如何承受?中学生的消费有多少不健康的地方?农村孩子的自信从何而生?”因此本课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帮助学生撑起自信的天空,做一个有情有义的理智消费者。 二说对教材的分析 1、本框地位与作用:本框是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的二框。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为谁生产”——即为消费生产。在第一、二课研究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后,开始真正涉及消费,因此这一框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和归宿,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了本框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评价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 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 能力目标: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行为的能力 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的消费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 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框教学重点为“做理智的消费者”。确定其为教学重点的依据是这是本框的落脚点。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是为了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崇尚健康的消费方式,选择正确的消费行为,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已的生活。教学难点:区分和评价四种消费心理;适度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确定难点的依据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

普通心理学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章感觉 第四章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第八章语言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 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 ??????????? ????? —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 —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心理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作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自然不满意“灵魂说”关于心理现象的解释,而力求对心理现象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说明。 19世纪以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使人类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由于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共同努力,人们在对心理现象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许多理论,使心理学的研究脱离了主观思辩的方式,而逐渐成为一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 今天,心理学的许多理论,不仅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进行生活、工作和学习,且成为教育人、培养人、管理人、使用人以及进行人才选择的科学依据。 因此,心理学是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总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生理学和生物学,也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因比,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心理学对象的整体架构问题 1.普通心理学不应以患者或天才为样本,而应以一般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这样才能发现人的普遍的心理规律,否则难以涵盖人的心理内容。 2.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心理,自我心理,又要研究群体心理和超自我心理。从而使心理学由狭小的个体研究范围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心理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追求心理适应的低层次的研究上升到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生活质量的高层次的研究。 3.心理学既要研究人的意识,又要研究人的潜意识,既要研究心理又要研究行为。 这样我们才能吸收各种研究取向的长处,避免其片面性,收到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心理学的实效。 因此,可以把把心理学规定为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