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日期10月8号

姓名:代冯伟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技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字地球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硬件、软件环境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综合评价、管理、定量分析和决策服务而建立的一类计算机应用系统。

GJ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到80年代末,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的处理、分析手段日趋先进,GIS技术也日臻成熟,目前已成功地应用于资源、环境、土地、交通、教育、军事、灾害研究、自动制图等领域.GIS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为一个可观的产业,并进入了大学乃至中学的课堂.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有关GIS的发展史及其发展前景。

一、国际发展史

1950年,麻省理工学院制造了第一台图形显示器;1958年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第一架滚筒式绘图仪;1962年麻省理工学院一名博士研究生首次提出了计算机图形学,并论证了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是一个可行的、有用的研究领域,从而了这一科学分支的独立地位1.在此基础上,地理信息系统开始萌芽.因此说,GI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今,GIS风风雨雨走过了40多年,纵观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开拓阶段(20世纪60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①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一专业术语.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oger F.Tomlinson首先提出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1:5000CGIS);②与GIS相关的组织和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如1966年成立的美国城市与区域系统协会(URISA),1968年成立的城市信息系统跨机构委员会(IAAC)和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的地理数据遥感和处理小组委员会,及1969年成立的美国州信息系统全国协会(NASIS)等等2.这些组织和机构相继都组织了一系列的GIS国际讨论会,对于传播GIS知识和发展GIS技术起到了指导作用.③GIS软件开发初见端倪;如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开发的SYMPA,马里兰大学的MANS等。

巩固阶段(20世纪70年代)

进入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GIS进入了真正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不同专题、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如美国森林调查局开发的全国林业资源信息显示系统;日本国土地理院建立的数字国土信息系统;法国建立的GITAN系统和地球物理信息系统;等等.②探讨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逐渐受到重视.如美国NASA的地球资源实验室1980研制的ELAS地理信息系统等.③许多团体、机构和一些商业公司开展了广泛的GIS的研制工作,推动了GIS软件的发展,GIS逐

渐步人商业轨道.④专业化人才不断增加,许多大学开始提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训。

突破性阶段(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是GIS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阶段,是GIS发展的重要时期.①在70年代技术开发的基础上,GIS技术全面推向应用.②国际合作日益加强,开始探讨建立国际性的GIS.并与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研究全球性的问题,如全球沙漠化、厄尔尼诺现象和酸雨、核扩散等等.③GIS研究开始从发达国家逐渐推向发展中国家,如中国于1985年成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④GIS技术开始进人多学科领域,如古人类学、景观生态规划、森林管理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等.⑤随着计算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功能较强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普及和图形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GIS的微机化进程,为GIS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取得了巨大成绩,仅1989年市场上有报价的软件就达70多个,并出现了一些著名软件,如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II)公司开发的ARC/INFD。

社会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进入2O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地理信息产业的建立,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迅速普及,GIS逐步深入到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具体而言,一方面,GIS 已成为许多政府部门和机构必备的工作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运行方式、设置与工作计划等;另一方面,社会对GIS的认识普遍提高,用户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GIS应用的扩大与深化.国家乃至全球性的GIS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例如美国政府制定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同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战略、我国的“21世纪议程”和“三金工程”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理信息系统将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服务系统。

二、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自80年代初开始。以1980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在几年的起步发展阶段中,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在理论探索、硬件配制、软件研制、规范制订、区域试验研究、局部系统建立、初步应用试验和技术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自90年代起,地理信息系统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联合科技攻关计划,强调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力图使地理信息系统从初步发展时期的研究实验、局部实用走向实用化和生产化,为国民经济重大问题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努力实现基础环境数据库的建设,推进国产软件系统的实用化、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一体化。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域工作重心上,出现了“东移”和“进城”的趋向,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相对发达、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用户需求更为急迫的地区和城市首先实用化。这期间开展的主要研究及今后尚需进一步发展的领域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专业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基础通用软件的研制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化与标准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产品研制与生产。同时经营地理

信息系统业务的公司逐渐增多。总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形成行业,具备了走向产业化的条件。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一、遥感发展概况

二、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遥感

新时期的开始。1959年前苏联宇宙飞船“月球3号”拍摄了第一批月球像片。 60年代初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从太空观察地球的壮举,并取得了第一批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卫星图像。这些图像大大地开扩了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新型传感器的研制成功和应用、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发展,美国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于70年代初(1972.7.23)发射了用于探测地球资源和环境的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1”(即陆地卫星-1)。为航天遥感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当前,就遥感的总体发展而言,美国在运载工具、传感器研制、图像处理、基础理论及应用等遥感各个领域(包括数量、质量及规模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体现了现今遥感技术发展的水平。前苏联也曾是遥感的超级大国,尤其在其运载工具的发射能力上,以及遥感资料的数量及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西欧、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在积极地发展各自的空间技术,研制和发射自己的卫星系统,例如法国的SPOT卫星系列,日本的JERS和MOS系列卫星等。

纵观遥感近30年来的发展,总的看来,当前遥感仍处于从实验阶段向生产型和商业化过渡的阶段,在其实时监测处理能力、观测精度及定量化水平,以及遥感信息机理、应用模型建立等方面仍不能或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因此,今后遥感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更为艰巨的发展历程,为此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协同努力,深入研究和实践,共同促进遥感的更大发展。

二、我国遥感发展概况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资源丰富。为了清查和掌握我国土地、森林、矿产、水利等自然资源,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我国对遥感的发展一直给予重视和支持。

50年代,我国就组织了专业飞行队伍,开展了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60年代,我国航空摄影工作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有关院校设立了航空摄影专业或课程。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材,专业队伍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70年代,随着国际上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遥感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70年代初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继而,1975年11月26日我国发射的卫星在正常运行之后,按计划返回地面,并获得

了质量良好。清晰的卫星像片。随着美国陆地卫星图像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等遥感资料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需要,80年代遥感

事业在我国空前地活跃起来。经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发展,我国相继完成了从单一黑白摄影向彩色、彩红外、多波段摄影等多手段探测的航空遥感的转变;特别是数项大型综合遥感试验和遥感工程的完成,使我国遥感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全球定位系统(英语:G lobal P ositioning S ystem,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该系统由美国政府于1970年开始进行研制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

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史

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

年研制,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

最多绕过地球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系统的研制埋下了铺垫。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为此,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提出了名为Tinmation的用12到18颗卫星组成10000km

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67年、69年和74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

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GPS系统精确定位的基础。

“北斗一号”系统1985年提出,1994年1月批准立项研制建设。系统于2002年1月1日试运行。系统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空白,打破了美国、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该系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系统具有监控、指挥调度等特点。系统运行后,已经在部队演习、发射921飞船、边境勘察、海军出访等多项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大官兵好评。在民用领域,北斗一

号用户机在交通、铁路、森林防火等领域进行了试验,受到国家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表示应用的愿望。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地理信息行业之六大最新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行业之六大最新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 2015-09-22 如果说地理信息企业更看重解决方案,而非服务,你信吗?如果说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GNSS比GIS拥有更广的市场,你信吗?……回溯十年前的地理信息行业,再与当今时代加以对比,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有哪些技术趋势,是你从前闻所未闻,如今摇身一变,引领地信行业若干年?这篇文章将一一为您解开谜团。 如今,地理信息行业对基于云端以及开放交互解决方案的需求激增,使得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让行业之间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局面,服务的专属性和高质量也都显著提升。随着高新技术呈现出了快速迭代的趋势,技术的酝酿萌芽期以及创新成果的寿命都大大缩短,这就为利润的产生过程增加了风险性。对此,地理信息行业的企业们如何应对? 系统整合、以用户为导向的解决方案成为了地信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从前,总有一些地理信息企业推崇单打独斗的做事风格,如今,这些企业一改传统做派,一方面持续关注地理信息领域的创新价值,另一方面探寻着行业整合、技术融合的新路子,变革了行业的工作流程,实现了行业解决方案的无缝交付。与此同时,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们也迎来了更大规模生产以及交付更专业化产品的发展机遇。 趋势一:服务已是昨日黄花,解决方案才是最新发展方向 外国媒体Geospatial Media近期开展了一项调查,通过对过去几年间1000多份行业新闻报道的深入分析发现,地理信息行业正逐渐从服务驱动型,转化为解决方案导向型。显然,在技术更新迭代迅速的当今时代,方案已把服务取而代之,成为从业者们更为关注的首要趋势,其次,才是服务,再次是工作流,以及系统整合。以方案为导向的方式,意味着所有的终端产品必然包含了技术的整合嵌入过程,因此,地理信息产品的生态圈得以进一步扩张,诸如社交媒体软件就整合了地理位置、互联网、云服务、移动端以及无线通信等多重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正逐渐被各行各业所采纳,而地理信息行业也日臻成熟,在

济南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8讲地理信息技术(I)卷

济南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8讲地理信息技术(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50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厦门会考)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RS B . GPS C . GIS D . 数字地球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 . 大型垃圾处理场 B . 大型仓储式超市 C . 汽车加油站 D . 水源保护区 2. (4分) 2014年12月28日7时,某国际航空公司一架从印度尼西亚飞往新加坡的客机失联,搜救工作随即展开。下图示意飞机飞行路线及搜索区域。读图完成下题。

在图示洋面搜索该失联客机碎片,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遥感 B . 全球定位系统 C . 数字地球 D . 地理信息系统 3. (4分) (2016高二上·苏州期末)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A .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 .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 .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 . 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2) 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4. (2分)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读图完成小题。 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A . 全球定位系统 B . 地理信息系统 C . 遥感技术 D . 实地勘测技术 5. (4分)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2009年1月21日在日本种子岛宇航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辐射的特点,通过观测地表反射的能量变化来推算温室气体的浓度。该过程主要利用了() A . 全球定位系统 B . 地理信息系统 C . 遥感技术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第27讲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第27讲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时间:40分钟分值:76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6分) (2018·广西三市联考)光伏大棚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表为光伏大棚与普通大棚相关数据比较表。读表完成1~2题。 大棚类型光伏大棚普通大棚 每年种植蔬菜次数3~4次1~2次 大棚使用寿命25年左右每年更换一次塑料膜 建造成本850 元/m2100 元/m2 1. A.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长B.农产品的售价更低 C.对环境的污染更少D.目前在我国分布更广 2.对于我国某地正在建设的光伏大棚,利用遥感技术不能监测的是( ) A.光伏大棚之间的距离B.光伏大棚的面积 C.光伏大棚的施工进度D.光伏大棚的高度 解析:第1题,与普通大棚农业相比,光伏大棚农业每年种植蔬菜的次数更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更短;由于光伏大棚的造价高于普通大棚,目前推广的难度较大,且生产成本的增加会造成农产品的售价高于普通大棚生产的产品;光伏大棚不需要每年更换塑料膜,故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少。第2题,光伏大棚的位置、光伏大棚之间的距离、光伏大棚的面积等都可以通过判读遥感影像来获得;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获得光伏大棚的施工进度;但光伏大棚的高度信息无法通过遥感技术来获得。 答案:1.C 2.D (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精准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信息技术支持精准农业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4 题。 3.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全球定位系统可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时准确定位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是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审的基本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评选工作通知的要求执行。提交的推荐书书面文件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要求如实、全面填写。 一、格式要求 申报系统表单内容须结合书面推荐书按要求在线填写。填写完毕的推荐书应扫描成PDF文件后随其他相关资料,一起打包上传至申报系统。打印的书面推荐书,内容必须与上传申报系统的文档内容保持一致,并按照要求签字、盖章。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2—5)。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双面),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装订,不要另加封面。书面推荐书一式一份。 二、内容填写 (一)项目基本情况 奖励类别: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标准、管理、其他中选; 项目名称:应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字。 完成人: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名字之间用“逗”号隔开,申报奖项最多人数不超过30人。获奖人数特等奖不超过30人,一等奖不超过15人;二等奖不超过12人;以排名先后为序确定获奖者。 完成单位: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单位之间用“逗”号隔开。主要完成单位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申报项目完成单位数最多不超过15个。获奖单位特等奖不超过15个;获奖单位一等奖不超过10个;二等奖不超过8个;以排名先后为序确定获奖单位。 推荐(含自荐)单位: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各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会员单位自荐。各推荐单位须签署意见,加盖印章并注明推荐时间。

【中图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30《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附答案解析

【中图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 30《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议用时:40分钟) 选择题 (2019·安徽池州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据材料回答1~2题。 步骤(时 间) 系统名称服务范围 1994年北斗一号系 统 5°N~55°N,70°E~ 140°E 2012年北斗二号系 统 55°S~55°N,55°E~ 180° 2020年北斗全球系 统 全球 1.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 ①人口普查②应急搜救③水文监测④海产品加工 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②③⑤D.②③④⑤ 2.由上表可知( ) A.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超过2 000万平方千米 B.北斗二号系统服务范围主要涵盖亚洲和欧洲 C.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太平洋和大西洋 D.目前西半球区域暂时无法接收北斗系统服务 1.C 2.A[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人口普查、海产品加工不在此列。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目前北斗导航虽未覆盖全球,但已经覆盖太平洋、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影响到亚洲、大洋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涉及东西半球,超过2 000万平方千米。] 3.(2019·武汉模拟)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庚地,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影响。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读该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三地的海拔均为500 m)。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较平缓的是( )

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应用

高二地理文科学案: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标】 1.遥感(RS )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知识体系】 1.概 念: 对遥远的地 物进行感知的技 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2.工作原理 探测地表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和其发射的电磁波,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1.概念: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能够实时 测量“四度”:经度、纬度、高度、速度 2.特点: 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3.组成 (1)空间部分: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每颗GPS 卫星都要由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3)用户设备部分:即GPS 信号接收机。

知识点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是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区别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为RS提供空间位置坐标数据;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是GIS的重要数据源一直;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和空间分析 .............等。 3.GIS工作程序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应用主要功能举例说明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 所需的各种信息 ①提供旅游景点的分布与详情 ②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各自特色 ③城市道路与建筑物的空间分布 城市规划进行城市与区域多目标的开发和规划①查询和统计,并用三维影像显示城市; ②把城市地下管网的帆布输入系统中,进行有效管理 城市道路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 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可以提供 多类型的查询 ①查询空间信息: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 ②查询时间信息:某辆车某一时间处于什么位置及其 某时间某地的车流量等。 ③发布交通信息:及时把交通拥挤情况、车流量、交 通事故、交通环境情况发给驾驶员 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 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 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回恢复工作 为提高火灾防救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建立各防火区的火 灾信息系统 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 与模拟 对城市多种信息如大气、水、土地、噪声等进行管理和 处理 知识点四:数字地球 概念: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基础。 【训练】 (2010重庆)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下图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下图, 表1回答1题。 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B.长江下游C.东北平原D.黄河下游

高考地理复习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考题

第十四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 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题组1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2017全国卷Ⅱ,6—8,12分]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天津文综卷,1,4分]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下题。

盘山景观图 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中受“三盘暮雨”影响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 A.a B.b C.c D.d [2016北京文综卷,5—6,8分]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2016北京文综卷,7—8,8分]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最全面地理信息技术高考试题(超详细)

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时间3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40 分) 1.(2010 ?上海综合)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 .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解析: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飞机、卫星等对地物进行观测,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 化。 答案: A 5 895 米,距离赤道仅300 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 年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 2~3 题。 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 2.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遥感(RS) C.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GPS) (GIS) D .数字地球 解析:图中影像是遥感卫星图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答案: A 3.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A .分析水灾损失C.分析矿产种类( ) B.获得矿床露头信息D .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解析:遥感技术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矿产种类、水灾损失,全球定位系统可确定矿床露头的位置。 答案: B 读图,回答4~5 题。 4.右图是诺基亚的一款GPS 手机的GPS 功能显示图,该手机的出现说明了( ) A .GPS 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随着GPS 技术的普及,民用GPS 技术发展很快 C.只有名牌的手机厂商才有能力开发GPS 手机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此技术 D.手机GPS 导航不需要通过GPS 卫星,有手机信号就行 解析:GPS 有定位导航功能,接收信号时,先需要卫星进行定位;们生活,但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中国已经掌握了研发答案: B GPS 手机的出现,说明 GPS 手机的技术。 GPS 已融入人 5.手机GPS 功能的出现,说明GPS 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 其原因正确的是( A .GPS 手机成为时尚 ) B. GPS 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路线,降低旅游成本 C. GPS 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D.GPS 技术使旅游者更具安全感 GPS 技术,说明GPS 技术具有定位、导航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旅游 解析:人们出行、旅游、探险时用到 者选择旅游线路。 答案: B (2011?潍坊模拟)右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中显示R 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 13 千米,南北长约24 千米。目前,R 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它东西最宽处约 6~7 题。 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并读图,完成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理信息技术 【剖析高考真题】 (2016?江苏卷)图8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 16.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2015?江苏卷)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上左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 18.上右图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A.减少了1 800平方米 B.增加了1 800平方米 C.增加了2 700平方米 D.减少了2 700平方米 (2015?广东卷)10.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14·广东卷)10.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B.菜园C.鱼塘D.果园 (2014·福建卷)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最新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地理信息技术 的应用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分类汇编 专题1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7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图7 1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答案】C 【解析】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第 10题,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了,故选C。

1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A.甲地是城市忠信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答案】D 【解析】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可初步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 (2011年高考山东卷)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完成1-2题。 1.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地理信息是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取或形成的、主要描述事物或者现象的地理位置、时空分布及其动态特征和相关自然社会属性的信息,是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为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无到有,进入了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关部门积极予以扶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更加旺盛。用户群体从以政府为主转向政府、企业和大众并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日趋多样化,市场准入、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逐步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 产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加快建设,服务范围已覆盖亚太地区。自主航天遥感对地观测体系初步形成,高分辨率遥感测图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地面接收、处理、分发、应用体系基本形成。现代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正式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 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融资能力大幅提高,已有18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并购重组趋于活跃,产业聚集式、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十二五”以来,产业服务总值年增长率30%左右。截至2013年底,企业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新应用、新服务不断产生,互联网搜索和电子商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纷纷涉足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形成了遥感应用、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等产业增长点。 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人才培养力度大幅提高,引进、选拔和评价政策逐步完善,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专利数量逐年增长。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水平已与国外同类软件相当,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测绘和地理信息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产装备已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机遇与挑战 国家的高度重视、战略需求的持续增加、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市场和新支撑。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明确部署,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部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36讲 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高考总复习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复习建议 理解遥感(RS)的概念、组成与分类,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重点的应用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组成、功能、特点,举例说明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程序、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和作用 知识清单 一、遥感 1.概念:是人们在________(如飞机、高空气球)或________(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________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________的感知,简称________。 2.主要环节:目标物→________→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3.特点:______高,质量高,_______高,且节省人力、财力。 4.应用:包括________调查、环境监测、________防御监测等领域。 二、全球定位系统 1.概念:利用_______,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______、定位的系统,简称_______。 2.组成 空间部分——________;地面控制部分——________;用户设备部分——________。 3.特点: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________、速度和_______,并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________、全天候、_______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包括区域地理环境研究、GPS ________导航等。 三、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________的计算机系统,简称________。 2.工作流程:信息源→________→数据库→________→表达。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信息技术的概念 一、具体知识内容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1.我们常说的“IT”是()的简称 A.信息技术B.因特网C.输入设备D.手写板 2.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D )、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A.识别B.显示C.交换D.交流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一、具体知识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教材P6):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1.关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后就有了信息技术B.自从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C.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是最近发明的技术 2.下列有关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常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

C.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 D.英文的使用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3.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A.火的使用B.指南针的使用C.印刷技术的应用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具体知识内容 1.神奇的计算机技术 (1)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需要使用特殊的交互设备才能进人虚拟环境中。例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实验等(教材P7)。 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教参P12) (2)语音技术(教材P8) 语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 ) 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例:语音输入法(开发公司:汉王、IBM 、微软)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3)智能代理技术(教材P8) 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检索和实现网上购物、网过滤。(案例: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蜘蛛”程序)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计算机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智能化。 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4)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2.发展趋势(教材P7-10)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C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C卷(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42分) 1. (2分)数字地球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A . 空间性 B . 数字性 C . 整体性 D . 上述三者的整合统一 【考点】 2. (2分) 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甲、乙为同一地区的两种要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研究上述叠层主题地图可以进行() A . 耕地分布和评价 B . 学校布局和规划 C . 商业分布和规划 D . 植被分类和评价 【考点】 3. (2分)在森林火灾中应用GIS技术,可以()。 A .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 . 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 . 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 . 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考点】 4. (4分)下图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处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 水田 B . 旱地 C . 林地 D . 草地 (2)乙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应是()。 A . 种植业 B . 畜牧业 C . 林业 D . 渔业 【考点】 5. (4分) (2018高二上·海珠期末) 百度公司根据LBS大数据(利用手机定位功能获得)进行计算分析,在地图上展现人口流动的轨迹和特征。下图示意2017年春节前第五天离京人群主要去向省区和城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时段() A . 社会因素促使人员离京 B . 离京人员南方多于北方 C . 离京人员主要返乡就业 D . 离京人员多乘飞机出行 (2)上图的制作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RS和CPS B . RS和GIS C . GPS和GIS D . RS、GPS和GIS 【考点】 6. (2分) (2016高三下·南京模拟) 下左图为利用GIS技术制作的我国某地区的经济林木分布图, 下表中的栅格是记录 A 区域的海拔高度(单位:m),据此判断该河段的流向是()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45讲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必修3)

第45讲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概念 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系统组成 3.应用 (1)最初用于军事。 (2)目前拓展到交通、邮电、地矿、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 (3)其他用途:还可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从而帮助预报地震;与GIS 、RS 结合,为资源调查、工程管理、精细农业服务。 1.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2.关联图示法理解“3S”技术的相互关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方法技巧“点”与“面”、“想”与“看”区别“3S”技术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1.(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1.1 地理信息资源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 地理信息产业以地理信息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直接决定了地理信 息资源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地理信息指自然地理要素 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信息,是国家信,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 会发展等领域。 要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 将地理信息列为我国六大基础信息资源之首。离开了地理信息资源,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地理信息资源 不足或获取困难也将直接制约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1.1.1.2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撑 地理信息技术是以现代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核心的一门综合技术,这几大关键技术在实际应 用中联系非常紧密。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是地理 信息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地理信息处理和应用 的重要工具,同时,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又是现代测绘的关键技术。地理信息产业是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直接动力:随着地理信息 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应用不断拓展深化,产品不断丰富,企业不断 发展壮大,市场不断繁荣,地理信息产业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结构进入以电子和信息为核心的新一 轮技术竞争发展阶段,地理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航 轮技术竞争发展阶段,地理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航

空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拓 地理信息产业应用新领域和新市场,成为引发地理信息产业变革的主 要动力。 1.1.1.3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是地理信息产业链的三个核心环节地理信息产业的主要产业活动包括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 这是地理信息产业链的三个主要环节,分别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中游 和下游。我国当前从事地理信息获取的产业活动主要包括大地测量、 工程测量、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导航电子地 图生产、地理信息获取装备制造等。从事地理信息处理的产业活动主 要包括为地理信息处理进行的软件研发,以及对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 投影转换、自动识别、自动矢量化、质量控制、自动编辑、格式转换、 遥感影像处理等处理业务。地理信息应用指利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服 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当前从事地理信息应用 的产业活动主要包括地理信息应用系统集成、遥感信息服务、卫星导 航定位、地图制图与出版、互联网地图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等。1.1.1.4地理信息产业是高技术服务业 地理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地理信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组成部分, 也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地理信息技术广泛集成和利用航空航 天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前沿和尖端 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开发、应用、服务,对知识 和技术的依赖程度高.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自动化处理、网络化分发 服务以及应用等需要高精尖的技术装备,投入的研发比重大,对高素 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依赖大,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较大。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3讲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优选学案

第33讲 地理信息技术及 其应用 1.遥感技术(RS) (1)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__电磁波特性__各不相同。 (2)主要环节 目标物――――――――→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__传感器__(关键装置)――――――――→收集 传输__遥感地面系统__――――――――→信息处理信息分析 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3)特点:探测范围__大__,获取资料__快__,周期短,受地面限制__少__,获取信息量大等。 (4)应用:资源调查、__环境监测__、自然灾害监测等领域。 2.全球定位系统(GPS) (1)组成???? ? 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__GPS 信号接收机__。 (2)功能:提供精密的__三维坐标__(经度、纬度、高度)、速度和时间。 (3)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__全天候__、连续性和__实时性__的特点。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__高程(海拔)__。 3.地理信息系统(GIS) (1)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__管理__、分析和表达。 (2)程序:信息源→__数据处理__→数据库→__空间分析__→表达。

(3)应用 ?? ?? ? 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__空间信息__。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__动态监测__及评估预测。 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__地理空间信息__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__数字化__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一 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原理 资源普查 矿产资 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地下蕴藏矿产的地区,地表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与周边地区不同 水、土地、森林等 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相关资源的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不同地表资源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相同资源在不同状态下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环境和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动态监测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灾害监测 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等监测 2.遥感影像的判读方法 高考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所以遥感影像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所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个别时候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一般地物,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状特征和色调深浅 河流 常为界线明显、自然弯曲、宽窄不一的带状,上面常有堤坝、桥梁等人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