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馆解说词

陈列馆解说词
陈列馆解说词

陈列馆讲解词

入口及挺进师塑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参观。我是讲解员xxx,非常荣幸能给大家讲解。

本馆主要讲述了1935年2月挺进师在刘英同志、粟裕同志的率领下,进入浙江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3月由粟裕同志率领挺进师在平阳山门(我们所在地)集合,开赴皖南,北上抗日的历程。挺进师在浙江的三年游击战争,在一定程度上策应和支援了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配合和掩护了邻近游击区的斗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浙江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重新获得发展机会,也使浙南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点。

本陈列馆是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军史为主线,依托出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以图片展览、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充分展示红军挺进师不同历史时期的历程。

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红的军旗,两旁是两幅浮雕,群山连绵,松涛林海,军旗飘扬,寓意着浙南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力量蓬勃发展拥护着我军我党的深刻内涵。正前方是一组群雕,再现挺进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正下方是一份电报,要求闽浙赣省委组织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吸引和牵制敌人,从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1935年2月,挺进师根据这份电报挥师进入浙江。浙南人民的浓浓红色情,从此拉开序幕。

这里是序言。序言的内容刚才已经对其进行了概括,现在我们来看这幅油画,这幅油画再现了挺进师组建时的热闹场面,油画前是导览电子书,大家可以通过电子书了解展馆内容。下面我们共同走进挺进师溯源部分。

挺进师塑源:主要讲述挺进师的由来和挺进师组建的过程。挺进师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国民党优势兵力包围,主力部队遭受严重失败。刘英和粟裕根据方志敏的指示,率先头部队奋勇突围,历尽艰辛,回到闽浙赣苏区。根据中央军区指示,2月下旬,在中共闽浙赣省委帮助下,以先遣队先头部队红十军团直属队迫击炮连、机枪连,军团政治部、供给部、保卫局等机关人员和轻伤病员,突围部队红十军团二十一师前卫营侦察五连为基础,加上闽浙赣独立师一团,组建了红军挺进师。全师538人,长短枪445支,重机枪4挺,轻机枪8挺。

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挺进师的前身,由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组成,组建地江西瑞金。方志敏同志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寻淮州,任红七军团军团长;刘畴西,任红十军团军团长;乐少华,任红七军团、红十军团政委。1933年9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党中央决定:北上抗日先遣队向东深入敌后,调动敌人,使主力红军摆脱困境。北上抗日先遣队行至江西怀玉山时被七倍多的敌人包围,这是怀玉山战役示意要图,先遣队在怀玉山被十几万兵力的敌军重重包围,血战数昼夜,弹尽粮绝。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被俘后牺牲,怀玉山战役最终遭到失败,将士们用他们的鲜血、生命,牵制十几万国民党军,从战略上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先头部队在先遣队的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等率领下,突围进入闽浙赣基本地区,在闽浙赣槎源坞以先头部队为基础,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槎源坞旧址图片),全师538人,粟裕任红军挺进师师长,刘英任红军挺进理由政委;王永瑞任红军挺进师参谋长,黄富武任红军挺进师政治部主任。挺进师在1935年2月由闽浙赣本地区等南下经过闽北根据地在盆坑整训半个月(车盆坑整训旧址)挺进师行至江西上饶石溪,遇袭时丢失挺进师中唯一一部电台,暂时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毛泽东一直认为刘英、粟裕的这支挺进师已经牺牲,但没想到他们顽强坚持下来,并开创浙西

南、浙南革命根据地。实物展示:刘英用过的公文包、怀表,粟裕用的手枪套。结束语:大家了解挺进师由来和组建情况后,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挺进浙西南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讲解员xxx,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讲解“挺进浙西南”。挺进浙西南主要展示了在1935年3月,挺进师翻越仙霞岭,从闽北进入浙西南,在短短的4个月中,会合浙西南革命力量,在松阳、遂昌、江山、浦城、龙泉五县之间,创建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方圆100余公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挺进师所翻越的仙霞岭,及从闽北进入浙西南后,所进行的一场战役——斋郎战役的遗址。粟裕大将就曾说过:“斋郎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生死存亡最关键性的一仗”。在1935年4月21日,挺进师进驻斋郎村,利用斋郎村特殊的地理形式,与敌人进行一场以少胜多的精彩战役。而大家面前所看到的展品就是当年挺进师所使用过的武器、军号、子弹袋及公文包。

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云和会议的旧址,会议当时以斋郎战役为基础,会合浙西南革命力量,决定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并开展军事部署,而这三位就是松阳地方群众组织“青帮”的领导人: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当年挺进师进入松阳,受到当地群众组织“青帮”的热烈欢迎,“青帮”也随即呼出“青红一句话,永远不分家”的口号,挺进师也因此在浙西南有了群众的依托,迅速站稳了脚跟并开展了工作。

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创立,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惊,在1935年9月19日,国民党以1个军、2个师等八万军力向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发起了大规模的“清剿”,粟裕、刘英等迅速在龙泉上田召开会议,决定留下第二纵队等部分力量就地坚持,其余部队迅速跳出包围圈,吸引和调动国民党军,同时开辟了新的游击根据地,也就是浙南游击根据地,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挺进师遭到了重大损失,第一次反“清剿”斗争失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张图片就是挺进师各纵队在受到“清剿”时所进行的部分战斗遗址。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开辟浙南

各位领导好,我是讲解员xxx,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述开辟浙南部分;开辟浙南主要讲述了挺进师跳出浙西南包围圈后,会合闽东、浙南两股革命力量,开辟浙南革命根据地。

挺进师从浙西南根据地跳出后,来到福建寿宁县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胜利会师后,在浙江省泰顺县白柯弯村成立了闽浙边临时省委,刘英任临时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省委在闽浙边区立足后,会合浙南革命力量开创浙南游击根据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浙南这股革命力量。中共浙南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在1932年2至3月成立,叶廷鹏、陈铁君、黄先河等是这支部队的领导人,叶廷鹏,平阳万全人,也是浙南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和革命领导人,时任浙南委员会书记。这里陈列了叶廷鹏烈士的一些遗物,两边还有浙南红军游击队曾经使用过的一些生活用品。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浙南革命根据地的沙盘模型。

红军挺进师从闽浙赣根据地组建出发南下挺进浙江,开辟了第一块根据地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该据地被围剿后,粟裕率领部队继续南下,经过寿宁、泰顺进入平阳,在平阳与瑞安交界处葛藤湖会合浙南红军游击队,这就是葛藤湖会师,1936年9月,粟裕率领部队在平的葛湖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开辟了浙南革命根据地。这面就是葛藤湖会师的场景,这是葛藤湖示意图,挺进师在葛藤湖与浙南红军游击队胜利会师后,一起开赴包垟,公开驻扎了

三天三夜,从此平阳人民的革命武装斗争与挺进师在浙南的三年游击战争紧密结合在一起。浙南红军游击队开辟的平瑞游击区也由此发展成为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挺进师在进入浙之前丢失了唯一一部电台,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是林心平同志将刘英所写的一封情报交秘密转交给上海中央特科,挺进师才开始恢复与中央失去的联系,林心平后任上海八路军办事处机要秘书,1942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日军逮捕、壮烈牺牲,时年23岁。浙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再次震惊国民党,国民党当局发动了10万兵力对浙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我军迅速作出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开展游击战争。在坚持游击战争中,刘英率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挺进师特务班数十人转战至平阳北港,在腾蛟吴小垟、龙尾一带山区与中共浙南委员会、平阳县委机关回合。并在龙尾、吴小垟、风林等地指挥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反“清剿”斗争。平阳因此第一次成为了闽浙边的革命中心,很好地保存了革命力量,为北上抗日奠定基础。这边是360度幻影成像影成像挺进师军号,军号的原物收藏在省军事博物馆。上面存有各种军号的声音。开辟浙南讲解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北上抗日

各位领导,我是讲解员xxx,欢迎进入第四篇章——北上抗日。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大背景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谈判的成功,标志着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顺利结束和抗日民族统统一战线的形成。1937年9至10月,挺进师各部在平阳山门、凤林等地集中,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

1937年3月2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发出快邮代电,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月中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谈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和谈代表在平阳山门、鳌江举行第一次和平谈判。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谈判破裂。

1937年8月24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双方和谈代表在温州城区进行第二次谈判,达成了和平协议。

二、

和谈成功之后,挺进师于1937年11月在平阳凤林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1月1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于创办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兼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南方八省十四个根据地唯一的抗大式干部学校。现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邱清华同志就是这所学校的学员。

三、

1938年3月5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平阳山门大屯村召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专程前来,会议决定:一、浙江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立即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二、留下的部分干部,在浙江坚持工作;三、撤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

这就是我们山门的凤岭山坡。1938年3月中旬,改编后的新四军第七团队五百将士,整装列队,接受了曾山、刘英、粟裕3位首长的检阅,北上抗日。

四、

根据大屯会议精神,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带领临时省委机关秘密迁入温州城区,领导全省人民进行抗日斗争。9月,中共中央批准浙江临时省委转为正式省委。

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冠尖、马头岗召开。这是冠尖、马头岗会址。第一次代表大会

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浙江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汪光焕、薛尚实、龙跃为常委。大会还选举刘英等12人为浙江省出席中共七大的正式代表,3名候补代表。

多媒体:这是粟裕带领改编后的挺进师由山门街出发,老区人民群众一直送到十里外梅岭亭的幻影成像(或故事)。

这些就是当时作战的武器,当然,全是仿制品。

五、

挺进师到达皖南岩寺,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改番号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就是我们俗称的老三营。这支部队随第二支队机关从皖南出发东进,进至苏皖边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在著名的谢家渡战役中,打住了军威,震慑了日伪,被新四军陈毅军长授予“老虎团”称号。

这就是陈毅军长当时授予的“老虎团”团旗。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

薪火相传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你们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展馆的最后一个展区——薪火相传。国共合作谈判成功以后,粟裕率领挺进师各部北上抗日,刘英同志带领部分干部留在浙江,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之后,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2年2月,刘英同志被捕牺牲了,浙南地区就在龙跃同志和郑海啸同志的领导下,坚持了长达14年的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迎来了温州地区的全面解放,这幅图是浙南各县城解放一览表,我们平阳是在1949年5月12日解放的……

解放战争期间,挺进师的2支建制延续部队先后参加了苏中、鲁南等著名战役,可以说是战功赫赫。1949年,挺进师2支建制延续部队又经过改编。50年代,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平年代,这两支部队也是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代的种种任务,成为了新时代的英雄部队。目前这两支部队一支被编入北京卫戍区,另一支被编入哈尔滨65426部队,这几张图片就是我们这支劲旅雄师在几大著名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这边是展馆中最庄严肃穆的一部分——挺进师北上抗日平阳籍烈士英名墙。挺进师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广大将士在战场上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65位平阳籍指战员中在抗日战场中英勇牺牲。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这些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将他们的名字载入史册,更将在心里深深地缅怀他们。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展馆中最耀眼最闪光的板块——将星璀璨。挺进师及其建制延续部队在70多年的征战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从我们挺进军走出了13位将军,其中1位大将,12位少将,前五位将军都是从我们挺进师这支部队走出来的,第一位就是我们中国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大将,他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他的军事才略堪称与林彪并名。第二位,陈铁君将军就是我们平阳人,解放后担任过福建军区副参谋长。张文碧将军原来曾担任过浙江军令司令员,刘亨云将军曾担任过浙江军区副司令员,王永瑞将军担任南京军区参谋长。

红军挺进师的战斗历程,是一曲英雄的壮歌,挺进师将士的斗争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挺进师在平阳的活动历史,是我们平阳人民永远的骄傲,也将永远激励着平阳人民不断进取,继往开来。正如粟裕大将军在1980年5月挥笔写下的那首诗《江海风云》里描绘的那样:“武装斗争廿余年,转战频繁几万千,英雄业绩烈士血,可歌可泣壮诗篇,吾辈不能忘过去,创业艰辛忆先贤。江海风云汇青史,激励人民永向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讲解到此就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各位来宾和领导的光临

指导,请为我们陈列馆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