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传导题专题训练

2017届高考政治传导题专题训练
2017届高考政治传导题专题训练

2017届高考政治传导题专题训练

【题型特点简析】推导排序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解题技巧】解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典型例题】

【典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①钢铁产业②信息产业③保险业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的知识。根据产业关联的含义,汽车产业的发展向上可以带动钢铁产业,向下可以带动保险业,构成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是①—④—③,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产业关联的特点。

【典例2】[2013·福建卷33] 2013年3月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家禽业受到很大冲击,禽类市场疲软。对此,政府采取了种禽生产补贴和定点保护收购等政策。政府制定这些政策基于的传导预期是

A.需求迅速增加→互补品价格上涨→供给增加→市场活跃

B.需求迅速下降→市场失衡→替代品价格下降→市场均衡

C.价格迅速上涨→需求迅速增加→供给短缺→价高伤民

D.价格迅速下降→行业严重亏损→供给减少→价高伤民

【解析】禽流感出现,购买力明显下降,政府补贴家禽业,会产生效应有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高伤民。故选D。A错误,需求应是下降。B错误,需求下降,替代品价格上升。C

错误,价格下降。

【典例3】【2014·福建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③→②→④

B.②→①→③

C.④→③→①

D.①→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是生产力当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体现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要发展生产力还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上层建筑,其运行顺序应该是: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调整上层建筑。因此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④。①只涉及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不符合。故选A。

【典例4】【2016·全国卷1】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解析】本题是传导性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产能过剩)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企业是市场主体,利润下降,失业上升,收入降低,消费低迷,供给大于需求,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④→②→③,本题答案选A。

题型专项训练——传导排序型选择题

1.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国家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

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预计全年减税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国家推行“营改增”将会:

①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生产成本→释放企业活力

②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赤字→放缓经济增长

③鼓励创新研发→促进企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④增加新税种→优化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013·广东26】在开放性经济中,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带来

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3.【2013·山东18】2012年,我国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实现了预期调控目标。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控物价—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

B.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税收负担

C.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

D.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

4.【2014·江苏卷】“霾单”是淘宝网公布的2013年度消费关键词之一。截至2013年11月

30日,全国“淘友”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用品上。与一年前相比,购买口罩的人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多了131%。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

C.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

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5.【2014·江苏卷】为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国家拟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这项改革应经历的程序是

①相关部门组织个别地区进行试点

②各地全面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修正案

④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6.阿里巴巴集团披露的数据称,截至12日零时,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交易额定格在

1207.48亿元,无线交易额占比达到82%。在迈入“千亿时代”的同时,也刷新了单日全球零售的历史记录。作为新兴业态,电子商务模式对居民消费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下列对该商务模式影响传递路径分析正确的是:

A.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转变———流通环节减少———促进居民消费

B.流通环节减少———商品价格下降———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促进居民消费

C.消费观念转变———商品价格下降———流通环节减少———促进居民消费

D.流通环节减少———商品流通成本降低———商品价格下降———促进居民消费

7.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外贸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领域,它重构了国际贸易流程。如图 1 所示,与传统外贸相比,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①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②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需求

③促进了企业的兼并与联合

④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2年省质检】

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图12中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 D.③⑤

9.【2014省质检】国家发改委宜布,2014年国家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政策目标导向是

A.食品价格上升→恩格尔系数提高→生活水平提高

B.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扩大→货币发行量增加

C.产粮效益提高→农民返乡务农→城市交通拥堵缓解

D.粮食价格上涨→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10.【2013年厦门市适应性考试】某市在规划地铁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过程中,其合理程序应该是

A.项目公示→启动公众参与程序幕→征询专家意见→召开听证会→调整建设方案B.项目规划→市委决策→项目公示→征询专家意见→调整建设方案

C.市委提出建议→征询民主党派意见→人大作出决策→政府执行

D.市民提出建议→政府设计方案→项目公示→人大决定

11.【2014校模拟】2013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变成了全民狂欢“购物节”。据统计,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亿元的成交额。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对居民消费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下列传递路径正确的是

①居民收入增加②流通环节减少③消费观念转变

④居民消费水平提高⑤流通成本降低⑥商品价格下降

⑦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A.①一③一⑦一④ B.⑦一⑥一③一④

C.①一⑥一②一④ D.②一⑤一⑥一④

12.【2015年漳州市质检】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式结束了实行二十几年的养老“双轨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旨在

A.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社会保障→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C.调节过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D.增加社会供给→抑制价格上涨→促进社会和谐

13.【长泰一中高三期末】2014年福建地方政府建设债券发行132亿元,较上年增加35亿元,增长36. 1 %,债券规模增幅全国第一。这对福建省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流通资金减少一商品价格上涨一企业压缩生产规模

B.财政收入增加一调控能力增强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C.社会总需求减少一商品价格下跌一市场供求趋于平衡

D.投资渠道增多一居民当前收人增加一居民消费需求扩大

14.【江西师大附中期末考试】据《论语·颜渊》记载,针对鲁哀公感叹钱不足用,大臣有若建议他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他认为百姓不足则君不足,百姓足则君足。若在一定时期内,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能支撑有若建议的正确组合是

A.①→②→③B.④→①→③ C.②→③→①D.②→④→①

15.【丰台区期末】《国家创新指数报

告2013》数据信息如图所示,从图中

数据可以推出的正确的结论顺序是

①我国研发经费快速增长

②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

③企业创新能力稳步上升

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16.为满足零散货物快捷运输和发展集装箱运输,新运行图进一步调整优化了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并积极响应中央“一带一路”战略,按最高时速120公里、日行1000公里以上,安排了19列中欧班列和15列中亚班列等运行线。由此将带来的影响是

①游客出行方便→-刺激旅游业发展→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②对外货运便利→_对外贸易增加_国际合作加强→开放水平提高

③运输成本降低→_行业迅速发展_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高

④运输服务快捷→-货运效率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7.【山东潍坊高三上期末】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我国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于这项举措及其影响,下列传导顺序正确的是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刺激消费需求

③积极的财政政策④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18.【山东省青岛市期末】《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笫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草案)》于2013年3月14日批准通过。这一决定(草案)出台实施过程中,下列程序合理的是

①征求意见形成草案②十八大定改革基调

③代表审议人大决定④政府部署贯彻实施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19.【苏北四市高三模拟】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实施,这是预算法20年来首次大修。预算法修改要经历的下列程序中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初审

②草案通过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③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预算法修正案草案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A.④→②→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20.【广东省肇庆市质量评估】大数据(big data)是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体系。它在生产经营、日常消费、商务活动等诸多领域源源不断地产生、积累、变化和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作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助于企业

①及时掌握数据——避免激烈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②把握市场动向——定位消费需求——实现适销对路

③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优势

④制定营销战略——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规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下列优秀传统文化中,对用法治理念治理国家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西汉)刘安

②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三国)诸葛亮

③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北宋)包拯

④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明)张居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惠州市三调试题】央行决定从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时隔28

个月后再次降息。央行降息可能产生的传导影响是

①企业生产的发展②企业生产成本降低

③居民收入增加④劳动者就业率上升

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23.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下面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消费资料需求增加——内需扩大——物价回升

②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增加——经济发展 ③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扩张——投资需求增加——经济发展

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经济增长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4.【上海市奉贤区期末】为了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国家拟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这项改革应经历的程序是

①相关部门组织个别地区进行试点

②各地全面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修正案

④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25.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创新概括。下列发展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A .稳增长—紧缩的财政政策—减轻服务业和微小企业税收负担

B .调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

C .惠民生—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发行量

D .促创新—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

26.【上海市静安区期末教学质检】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扩大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这一措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影响国有经济发展

B .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C .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增加公有制经济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D .减轻个人税收负担→增加居民个人消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27【闸北区期末】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M 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的反映了这种变化的顺序的是

①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②大批高新技术的崛起

③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④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

28.【2014年宁德市质检】宁德市12345 政务服务热线开通运行,公民或组织遇到涉及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诉、建议、咨询和求助,可以拨打该热线电话,能得到及时、规范的回应和服务。这有利于

A . 增强责任意识→支持政府执政→树立政府威信

B . 规范工作流程→杜绝权钱交易→优化公共服务

C . 简化政府职能→集中专家智慧→维护公民权利

M

D.实行民主监督→改进政府工作→提高办事效率

29.【龙岩市2014年质检】201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提高贷款利率发挥作用的传导途径是

①经济过热缓解②银行信贷规模缩小

③货币供应量减少④投资和社会支出减少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30.【龙岩一中2014届模拟】房屋征收与补偿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问题。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以此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以下是举办听证会过程的一般步骤,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②各小组分别准备资料

③确定听证会主题④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⑤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A.③→①→②→⑤→④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D.②→①→③→⑤→④

31.2014年的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列为省十件民生实事之首。

委省政府正加紧编织一张覆盖全省的基本民生保障安全。上述做法的影响路径,正确的是:

A.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抑制通货膨胀→提高货币购买力→改善人民生活

B.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C.扩大社会保障范围→调节过高收入→抑制盲目消费→稳定物价

D.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发展生产

32. 【北京丰台区2015期末】2014年11月27日零时,油价调整窗口再度开启,这也是成品油调

价史上首次”9连跌”。读右图,选择正确的描述

A.A→ B段,成品油短缺

B.B→C段,成品油需求稳定

C.C→D段,汽油需求增加

D.A→B段,汽油供给增加

【答案】:

1—5 ACBCB 6—10DDDDA 11—15 DBBDA

16—20 CCCCC 21—25DBBBD 26—32BBDCA BC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1.(07全国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2.(07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升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3.(07北京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当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式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4.(08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升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5.(08四川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 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6.(08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7.(08天津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

2020届高考二轮政治查漏补缺专练: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

2020届高考查漏补缺之选择题题型专练(一) 1、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当人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时,他们就越来越在意消费商品的档次。据此,我们可以把商品分为两种: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如果继续增加,对低档商品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消费者收入与低档商品需求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2、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 A.

B. C. D. 3、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 A. B. C. D. 4、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实现就业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一举措使用工的天平进一步向技能型人才倾斜。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对技术人才市场带来的传导效应是()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5、“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种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图中(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6、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球已有192个运营商进行了与5G相关的演示、测试与试验,46个国家和地区的80个运营商已经宣布在2019年到2022年之间提供5G网络商用服务。一年之内,支持5G的新手机将大量上市。不考虑其他因素,支持5G新手机的大量上市对原有手机需求量(P为价格,(Q为数量)的影响表示正确的是()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2010-2015年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1.(2010全国卷1 24)假设某国2009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 B.10元12元 C. 20元24元 D.8元16元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2010新课标卷全国1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A.80,84 B.84,80 C.84,64 D.84,100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3.(2010全国卷II 24)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老多耗费为6 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A. 4元、4元、60万元 B. 6元、8元、90万元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C. 4元、6元、90万元 D. 8元、6元、120万元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4.(2010北京卷34)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5.(2010浙江卷26)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D.甲乙两国之间停止资金流动 6.(2011年文综全国卷大纲版)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 A.6% B.10% C.12% D.15%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7.(2011年四川文综)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为流通股,共5000万股,当银行利率为3%时,该股票的总市值为100000万元。如果银行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预期股息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该股票的价格约为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A.18.46元 B. 21.33元 C. 23.08元 D. 24.75元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锦 1.(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C) A.4克B.8克C.16克D.32克 解析:这一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更注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中各种关系的灵活运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对学生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根据题意可知:1克黄金=8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 从题意可知条件发生变化,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样的时间内: 2克黄金=8克白银(1克黄金=4克白银) 5件A商品=4克黄金 所以,5件A商品=4克黄金X4=16克白银 2.(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 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D)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等知识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者A生产甲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意味着A在4小时内可生产甲商品4件,故其使用价值总量为4;其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为40×4=160(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然由社会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即40元,故D项符合题意。 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 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4.(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C)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5.(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C)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6.(2007年高考文综北京卷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B)

2021年高考政治 题型专题练三 漫画类选择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年高考政治题型专题练三漫画类选择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一、透视寓意法 方法指导:透过漫画标题、文字说明、注等提炼漫画的寓意,符合这一寓意的题肢入选。1.漫画中的某企业管理者“少配一个”的决定( ) ①表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有待提高②能够节省企业开支,增加企业的利润③侵害了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④没有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少配一个灭火器”侵害了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会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表明该管理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2.下列对漫画《主动召回路漫漫》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厂家行为有损企业形象,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缺陷③厂家行为有利于实现经营目的,但不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④“主动召回”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阅读漫画可知,厂家不肯主动召回有问题的产品,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故①入选,③排除;这一现象的发生说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②入选;④错误,维护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 3.漫画《问责》说明,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 ) ①是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②有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③有助于防止行政权力滥用④为公民行使监督权开拓了新渠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解析漫画旨在强调行政问责制度实施后,政府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更加慎重,故②③正确。①错误;行政问责与公民监督无直接关系,排除④。 4.漫画《庇护》,启示我们(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应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②事物的发展具有前进性,应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漫画《庇护》表明,人们为事物提供保护的同时,也为事物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发展的有利条件,又要注意不利的影响,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故①③与漫画寓意相符。 5.(xx·浙江高考)漫画《统一武器》(作者:张吉亮)讽刺了( )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实用方法详解

经济生活计算题实用方法祥解 计算题专题 核心关系图 一、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我国通常采用100 单位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100$=656¥ 3、本国汇率是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多少外国币,外币汇率是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多少本国货币。 4、已知人民币要折算成美元用除法,已知美元要折算成人民币用乘法。 (1)通货膨胀率与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假设M 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1+x%):n;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1+ y%) ; 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 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x%):n(1+ y%) 。 (2)货币升值、贬值与汇率的变化货币升值、贬值都会带来汇率的变化。假设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n。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 ÷(1+x%)] ; 若M国币值不变,N 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比为:m: [n ÷ (1 -x%)] ; 若N 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升值x%,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x%)]:n ; 若N 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贬值x%,则现在M国与N 国的汇率比为:[m÷(1 -x%)]:n 。 1: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为1:6 ,乙国生产的单位A商品价格为120元。2013 年,甲国为了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 年乙国单位A 商品出口到甲国用甲国货币表示为: A.11.1 B.12 C.16 D.10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立足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 ) 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练

2010年高考政治计算题专练(修订) 默认... 2009-07-28 09:15 阅读153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纵观09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以及全国高考地方试卷政治学科试题都普遍涉及计算题,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更强的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 力,应该说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广大师生务必引起高度关注。 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高考中政治学科的计算题。 例1、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有X=12.5 综合式为15?(1+50%)?(1-20%)=12.5。正确答案应为B 例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 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正确答案应为C。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3小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此题相对于全国卷Ι和四川卷要容易的多。此题考查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及其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把1元看成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25%,即商品数量为1+25%,价值总量依然为1元,则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元?(1+25%)=0.80元。正确答案应为B。 例4、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第26小题。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 其它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高考政治计算题专题

《一》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类型(2013.2.3. 高84.89班专用)廉基军整理 一、2004——2006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 1.(2006四川)24. 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 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2.(2006全国卷2)25.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 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A.12 500股 B、10 000股C、8 000股D、7 500股 3.(2006上海)37.材料一:世界全国人大常委会地18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的决定。我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限额(俗称“起征点”)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据估算,这项调整将使国家财政减收约280亿元个人所得税款。 (1)税法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对月工资收入2000元的纳税义务人适用5%税率,其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5%。请计算出现纳税额。 4.(2005全国卷3)2 5.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 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 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 多支付人民币2.5元 5.(2005广东大综合)13. 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入是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 6.(2004广东广西)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A.15元B.20元C.30元D.40元二、 2007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 一、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007全国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B.8克C.16克D.32克 (2007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二、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2007四川)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26-27题。 26.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B.2万亿元C.2.2万亿元D.2.4万亿元 三、考察利息率和汇率的计算。 (2007天津)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2007北京)29.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汇总汇总

政治计算题答题方法和例题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2.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面值的大小),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也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3.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例1.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

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 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B.2000 0.5 通货膨胀 C.2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0.5 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X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1.(2004年·广东政治卷·10)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答案:C 2.(2007年·四川文综卷·26)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 元 D.2.4万亿元 答案:C

高考政治计算题解答(整理)

.(08年高考四川)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 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C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 110亿元和121亿元 D. 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通过社劳率引起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的变化,而单位时间内的价值总量不变,因此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 (1+10%),这个数量增加跟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 ×(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2.1亿×10元=121亿元。 (2008年高考北京)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因此,假设2006年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1,其价值总量为1元/件*1件=1元,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元/件 *1*(1+25%)=1元,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 (08年高考全国I)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B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把数学知识与政治经济学知识做了有机的结合。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

高考政治计算题整理汇总.doc

高考政治计算题整理汇总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1.(2008年北京)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A.0.75元B .0.80元C.0.85元D.1.25元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 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 (1+25%)=0.80元 2.(2011年新课标卷)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C . 1210万元D. 1100万 总产量:10 (1+10%)=11万 单位价值量132 (1+20%)=110 商品价值总量=11 110=1210 3.(2013南平质检)2012年南平市某企业生产W商品20万件,其价值总量为300万元,若2013年该企业生产W商品的价值总量要达到360万元,在2013年生产W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生产W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要提高 A.20% B.30% C.70% D . 80% ①12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300 20=15元

②13年商品的价值15 (1+50%)=10元 ③13年该企业需要生产的件数:360 10=36万件 ④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36-20) 20=80% 4.(09全国Ⅱ,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 .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 09年甲商品的价值量:6 (1+20%)=5元 08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为6 100=600万元 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009年甲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600万元 5.(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 ) A.增加8万元B .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 08年销售收入:10万6元=60万元 09年商品数量:10万件(1+10%)=11万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依然还是买6块 09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11万件6元=66万元 66-60=6(不要太简单哦~)

2017年高考全国卷政治试题

全国Ⅰ卷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江西 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 是【C】 13.某地政府逐步将市政道路、地下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和水土修复等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 目向社会开放,允许企业参股投资和经营。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A】 ①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②提高公益类项目的运营效率 ③让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④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D】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对“十三五”脱贫攻坚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据材料回答15~16题。 15.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A】 ①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②发挥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③优先维护了贫困人口的政治经济权利④是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6年9月,某省探索发行易地扶贫搬迁债券,用于弥补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缺口。该债券 首期额度5亿元,社会资本认购高达35亿元。以发行债券方式支持扶贫,可以【C】 A.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B.减少政府扶贫资金的支出 C.拓宽扶贫资金的筹措渠道 D.促进扶贫资金的精准运用 17.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户口 登记政策,禁止设立不符合户口登记规定的任何前置条件;加强户口登记管理,切实保障每个公民依法登记一个常住户口。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B】 ①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docx

高考政治经济学计算题汇总 ( 一) 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 ) 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 二) 关于货币升值 ( 贬值 ) 或汇率升降的计算题 ( 三)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 ( 四) 关于价值量的计算 ( 五) 关于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 六) 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计算 ( 七) 关于存款 ( 债券 ) 利息或银行利润的计算题 ( 八) 关于分配方式的计算题 ( 九) 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题 ( 十) 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题 一、 2007 年高考政治试卷中的计算题 1、考察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2007 全国卷Ⅰ )24. 假定去年生产 1 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是生产 1 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 倍,且 5 件 A 商品 =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 倍,那么 5件 A 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侧重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步,先求出 5 件 A 商品所对应的白银的交换比例。根据题意可知: 1 克黄金 =8 克白银 5 件A商品 =2 克黄金 =16 克白银。第二步,计算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 生产率提高 1 倍后的交换比例。当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而白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 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未变,那么在同 样的时间内,“5 件 A商品 =16 克白银”的交换比例没有变化。变化 的是黄金和白银的交换比例:即原来是 1 克黄金 =8 克白银,由于 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黄金单位价值降低,交换比 例变为: 2 克黄金 =8 克白银 ( 即 1 克黄金 =4 克白银 ) 。所以,答案应为C。 在该题中黄金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 倍,是一个陷阱,起到干扰作用。 2、(2007 全国卷Ⅱ )24. 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 为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 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 小时, A在 4 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 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8040 B.24020 C.48020 D.416040 解析:该题同样主要考查学生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同时涉及到了交换价值总量和使用价值总量。可以分三步解决:第一步,先求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 4 小时所生产的商品总数。根据题意可知,生产者 A 在 4 小时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 4 件,即使用价值总量为4。第二步求出 4 件商品的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题目中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仍 为40 元,价值总量应该为 4×40=160 元。第三步求出交换价值总量。商品价值总量 160 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也 因该是 160 元。所以答案应为 D。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求学生牢牢把握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 位时间内的使用价值量 ( 即商品数量 ) 成正比,由于单位商品价值量 不变,所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2、考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高考政治计算题汇总 例1、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2007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2008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 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 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有X=12.5 综合式为 15÷(1+50%÷(1- 20%=12.5。正确答案应为B 例2、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第24小题。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额的关系,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如果把2007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100亿元看成一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其它条件不变,2008年劳动者数量增加10%,即为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10%,使用价值总量为1+10%,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100亿×(1+ 10%=110亿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M商品的价值总额不变,但M商品数量增加10%,即现在的数量为1+10%。把110亿元看成1单位商品价格总额,则1+10%个单位的M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10亿×(1+ 10%=121亿元。即M商品在2008年的价值总额=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100×(1+10%×(1+10%=121亿。正确答案应为C。 例3、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北京卷第33小题。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A、0.75元

2020年高考政治 计算题(教师版) 人教版

2020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之计算题归类分析 一、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 考查知识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方法: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以及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1:(2020年全国卷Ⅰ24)假设某国2020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20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20年的价格分别是:( A )A. 5元 6元 B.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8元 16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甲产品的价格应为5元,通货膨胀率为20%情况下则为:5+5×20%=6元,(注:通货膨胀率= 差/原来,贬值率= 差/现在) 例2:(2020年全国Ⅱ卷24 )假设某企业2020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20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A. 4元、 4元、 60万元 B. 6元、 8元、 90万元 C. 4元、 6元、 90万元 D. 8元、 6元、 12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计算。因为2020年该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50%,所以该企业甲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社会价值即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所以不变,为6元;价值总量=6×10(1+50%)=90万元。故答案为C。 例3:(2020·全国新课标卷12)按照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90%的贸易商品实行零关税。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币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2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 A.80,84 B.84,80 C 84.64 D.84,100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汇率计算。实行零关税前,因为汇率为1∶8,关税为5%,所以M商品用N国货币表示价格为(10×8)×(1+5%)=84。实行零关税后,因为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且零关税,所以价格为:10/(1+25%)×8=64。故答案为C。 4、(09全国Ⅰ24)某小企业2020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20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20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20年相比:()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解析:2020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0万*6=60万元,2020年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0万*(1+10%)*6=66万元,故增加6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