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简答题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简答题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业务处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业务处理周期包括哪些基本活动? P60

2.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哪些企业职能部门子系统:从纵向角度来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分别面向企业三个不同管理层,面临决策类型及信息需求特征和属性均有差别的战略信息子系统、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和业务信息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1)战略信息子系统负责向最高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助于他们制定企业中、长期战略的信息。

(2)管理战术信息子系统是向企业中级管理者提供信息、辅助他们正确地为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筹措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施商品经营活动控制和制定资源分配等战术决策的子系统。

(3)业务信息子系统是辅助企业管理者完成具体经营业务活动短期计划、考核业务活动绩效与实施商品购销存业务监督控制的子系统。

P63

3.简述管理信息的基本性质P41

4.简述管理信息的特点:(l)原始数据来源的分散性。(2)信息资源的非消耗性。

(3)信息量大。(4)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5)信息的发生、加工、应用,在空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

P42

5.简述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结构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数据部分、模型部分、推理部分人机交互部分:数据部分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模型部分包括模型库(mb)及其管理系统(ms);推理部分由知识库(kb)、知识库管理系统(kbms)和推理机组成;人机交互部分是决策支持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用以接收和检验用户请求,调用系统内部功能软件为决策服务,使模型运行、数据调用和知识推理达到有机地统一,有效地解决决策问题。

6.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内容? P75

7.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P81

8.通信系统的编码方式有几种?P89

9.简述常用的传输媒体. :媒体: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一般分为感觉媒体、表示媒体、

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五类。SJ47

多媒体:指信息表示媒体的多样化,例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

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文字信息,可以叫做单媒体计算机。种能够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计算机就叫做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必须增加声音、图像等媒体的输入输出设备及软件。

多媒体系统必须具备四个主要的特征:

(l)集成性。可以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感觉媒体进行综合处理,达到各媒体的协调一致。

(2)交互性。可以实现人机交流,便于对系统功能加以控制和干预。

(3)实时性。能使人的感官感觉到交流是连续的、及时的。

(4)数字化。系统处理的都是数字信息,而不是模拟信息。

P90

10.简述光纤具有的优势:频带宽

频带的宽窄代表传输容量的大小。载波的频率越高,可以传输信号的频带宽度就越大。

在VHF频段,载波频率为48.5MHz~300Mhz。带宽约250MHz,只能传输27套电视和几十套调频广播。可见光的频率达100000GHz,比VHF频段高出一百多万倍。尽管由于光纤对不同频率的光有不同的损耗,使频带宽度受到影响,但在最低损耗区的频带宽度也可达30000GHz。目前单个光源的带宽只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多模光纤的频带约几百兆赫,好的单模光纤可达10GHz以上),采用先进的相干光通信可以在30000GHz 范围内安排2000个光载波,进行波分复用,可以容纳上百万个频道。

损耗低

在同轴电缆组成的系统中,最好的电缆在传输800MHz信号时,每公里的损耗都在40dB 以上。相比之下,光导纤维的损耗则要小得多,传输1.31um的光,每公里损耗在0.35dB 以下若传输1.55um的光,每公里损耗更小,可达0.2dB以下。这就比同轴电缆的功率损耗要小一亿倍,使其能传输的距离要远得多。此外,光纤传输损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全部有线电视频道内具有相同的损耗,不需要像电缆干线那样必须引入均衡器进行均衡;二是其损耗几乎不随温度而变,不用担心因环境温度变化而造成干线电平的波动。

重量轻

因为光纤非常细,单模光纤芯线直径一般为4um~10um,外径也只有125um,加上防水层、加强筋、护套等,用4~48根光纤组成的光缆直径还不到13mm,比标准同轴电缆的直径47mm要小得多,加上光纤是玻璃纤维,比重小,使它具有直径小、重量轻的特点,安装十分方便。

抗干扰能力强

因为光纤的基本成分是石英,只传光,不导电,不受电磁场的作用,在其中传输的光信号不受电磁场的影响,故光纤传输对电磁干扰、工业干扰有很强的抵御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在光纤中传输的信号不易被窃听,因而利于保密。

保真度高

因为光纤传输一般不需要中继放大,不会因为放大引人新的非线性失真。只要激光器的线性好,就可高保真地传输电视信号。实际测试表明,好的调幅光纤系统的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C/CTB在70dB以上,交调指标cM也在60dB以上,远高于一般电缆干线系统的非线性失真指标。

工作性能可靠

我们知道,一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组成该系统的设备数量有关。设备越多,发生故障的机会越大。因为光纤系统包含的设备数量少(不像电缆系统那样需要几十个放大器),可靠性自然也就高,加上光纤设备的寿命都很长,无故障工作时间达50万~75万小时,其中寿命最短的是光发射机中的激光器,最低寿命也在10万小时以上。故一个设计良好、正确安装调试的光纤系统的工作性能是非常可靠的。

成本不断下降

目前,有人提出了新摩尔定律,也叫做光学定律(Optical Law)。该定律指出,光纤传输信息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1倍,而价格降低1倍。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t 宽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这就为大型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光纤传输方式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由于制作光纤的材料(石英)来源十分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而电缆所需的铜原料有限,价格会越来越高。显然,今后光纤传输将占绝对优势,成为建立全省、以至全国有线电视网的最主要传输手段。

11.简述数据交换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即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当终端与计算机之间,或者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不是直通专线连接,而是要经过通信网的接续过程来建立连接的时候,那么两端系统之间的传输通路就是通过通信网络中若干节点转接而成的所谓“交换线路”。电路交换是通过交换节点在一对站点之间建立专用通信通道而进行直接通信的方式。分组交换,不需要事先建立物理通路,只要前方线路空闲,就以分组为单位发送,中间节点接收到一个分组后,不必等到所有的分组都收到就可以转发。ATM 是一种融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技术优点的传输方式,这种技术适用于高带宽和多媒体传输,可用来高速传输话音、数据、图形和电视信号。

12.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P95

13.按网络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成几类?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局域网随着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普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局域网。很明显,所谓局域网,那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局域网在计算机数量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

的可以只有两台,多的可达几百台。一般来说在企业局域网中,工作站的数量在几十到两百台次左右。在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上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公里以内。局域网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

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城域网示意图(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 ̄100公里,它采用的是IEEE802.6标准。MAN与LAN相比扩展的距离更长,连接的计算机数量更多,在地理范围上可以说是LAN网络的延伸。在一个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区,一个MAN网络通常连接着多个LAN网。如连接政府机构的LAN、医院的LAN、电信的LAN、公司企业的LAN等等。由于光纤连接的引入,使MAN中高速的LAN互连成为可能。

城域网多采用ATM技术做骨干网。ATM是一个用于数据、语音、视频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高速网络传输方法。ATM包括一个接口和一个协议,该协议能够在一个常规的传输信道上,在比特率不变及变化的通信量之间进行切换。ATM也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与ATM 协议标准一致的介质

广域网:广域示意图(Wide Area Network;WAN)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因为距离较远,信息衰减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是要租用专线,通过IMP(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这种城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总出口带宽有限,所以用户的终端连接速率一般较低,通常为9.6Kbps ̄45Mbps 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

无线网特别是无线局域网有很多优点,如易于安装和使用。但无线局域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它的数据传输率一般比较低,远低于有线局域网;另外无线局域网的误码率也比较高,而且站点之间相互干扰比较厉害。用户无线网的实现有不同的方法。国外的某些大学在它们的校园内安装许多天线,允许学生们坐在树底下查看图书馆的资料。这种情况是通过两个计算机之间直接通过无线局域网以数字方式进行通信实现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利用传统的模拟调制解调器通过蜂窝电话系统进行通信。

14.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基本上是电脑化的数据保存系统。数据库本身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脑化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新增文件或删除文件,也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数据库是以一定组织方式储存在一起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的、与应用彼此独立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系统一般由4个部分组成:

(1)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硬件: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包括存储所需的外部设备。硬件的配置应满足整个数据库系统的需要。

(3)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工作,解决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4)人员:主要有4类。第一类为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人员:系统分析员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他们和用户及数据库管理员一起确定系统的硬件配置,并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员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的确定、数据库各级模式的设计。第二类为应用程序员,负责编写使用数据库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对数据进行检索、建立、删除或修改。第三类为最终用户,他们利用系统的接口或查询语言访问数据库。第四类用户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DBA),负责数据库的总体性息控制。DBA的具体职责包括:具体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定义数据库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听见,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负责数据库的性能改进、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15.简述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指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它一般由数据库、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构成

16.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指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dbms通常由下列三部分组成,即:

①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descriptionlanguage)。用来描述数据库、表的结构,供用户建立数据库及表。

②数据操作语言dml(datamanipulationlanguage)。供用户对数据表进行数据的查询(包括检索与统计)和存储(包括增加、删除与修改)等操作。

③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实现数据库建立、运行和维护时的统一管理、统一控制,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及多用户并发操作。同时完成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转存、恢复、监控、通信,以及工作日志等管理控制的实用程序。

P108

17.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结构化。文件系统中,独立文件内部的数据一般是有结构的,但文件之间不存在联系,因此从数据的整体来说是没有结构的。数据库系统虽然也常常分成许多单独的数据文件,并且文件内部也具有完整的数据结构,但是它更注意同一数据库中各数据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2)数据共享。共享是数据库系统的目的,也是它的重要特点。一个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仅可以为同一企业或组织的内部各部门共享,还可以为不同组织、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用户所共享。而在文件系统中,数据总是由特定用户专用的。

(3)数据独立性。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结构和应用程序是相互依赖的,任何一方的改变总是要影响另一方。在数据库系统中,这种相互依赖性是很小的,数据和程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P109

18.简述关系模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关系模型以人们经常使用的表格形式作为基本的存储结构,通过相同关键字段来实现表格间的数据联系。关系模型是一种新的数据模型。它建立在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上。它提供的逻辑结构简单,数据独立性强,存取具有对称性、操纵灵活。

作为一个关系模型的基本约束条件,必须具备以下几条:

.表格中每一数据项不可再分,是基本项。

.每一列数据有相同的类型,叫做属性。各列都有惟一的属性名和不同的属性值,列数可根据需要而设定。

.每列的顺序是任意的。

.每一行数据是一个实体诸多属性值的集合,叫做元组。一个表格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行出现。

.各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P122

19.简述关系的完整性规则P122

20.简述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措施P129

21.简述信息系统规划的流程:

必须让企业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的目标,让信息系统战略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性的信息,并且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

bsp方法实现的主要步骤:(1)定义企业目标,要在企业各级管理部门中取得一致的看法,使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使信息系统支持这些目标。(2)定义企业过程,这是因bs p方法的核心。所谓企业过程就是企业资源管理所需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企业过程演绎了企业目标的完成过程,又独立于具体的组织机构变化,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3)定义数据类,即认识这些过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具体了解各种数据的内容、范围、可靠性等,认识数据的共享要求和数据政策,以及数据使用中的问题,使信息系统规划能够;满足数据资源管理的要求。(4)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即对数据资源和信息流程进行合理组织的方案,具体包括识别出系统和各个子系统,以及它们所支持的企业过程,从而将企业目标转化成信息系统的目标。

P175

22.简述信息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可行性分析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分析应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23.简述可行性分析的基本过程:

1.经济的可行性。它主要是指进行系统的投资/效益分析。新系统的投资包括硬件、系统软件、辅助设备费、机房建设和环境设施、系统开发费、人员培训费、运行费(包括硬件、软件维护,计算机系统人员的工资,日常消耗物资的费用)等。系统的效益主要从改善决策、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计划和控制、快速处理信息、改善顾客服务、减少库存、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取得。将初步算出的新系统可能获得的年经济收益,与系统投资相比较,从而估算出投资效果系数和投资回收期。根据估算的直接经济效果和各种间接效益,评价新系统经济上的可行性。

2.技术的可行性。经过经济分析,在确定企业准备投资多少来达到系统的目标之后,再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评价总体方案所提出的技术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的配置、网络系统性能和数据库系统等,能否满足新系统目标的要求,并对达到新系统目标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此外,还应分析开发和维护系统的技术力量,不仅考虑技术人员的数量,更应考虑他们的经验和水平。

3.系统运行的可行性。系统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的、人为的因素影响;要考虑改革不适合新系统运行的管理体制和方法的可行性,实施各种有利于新系统运行建议的可行性、人员的适应性以及法律上的可行性(如保密、拷贝、转让的限制)等。此外,对新系统运行后将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也应加以分析。

P183

24.简述可行性分析的结论:

.现行系统概况,包括企业目标、规模、组织结构、人员、设备、效益等。

.现行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

.拟建系统的规划方案。

.经济可行性分析包括新系统的投资、运行费用、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所提供技术的评估,分析使用规划中所提供的技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分析。分析新系统运行对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方法变更的要求,实施各种有利于新系统运行的改革建议的可行性、人员的适应性。

.结论。对可行性研究结果的简要总结。

系统规划的可行性分析,以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有关会议论证。会议除企业领导、企业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系统分析人员以外,还应邀请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参加,充分讨论,提出下一步行动的建议或修改意见。结论可以是下列四种之一:

(l)可以立即开始开发工作。

(2)需要推迟到某些条件(如资金、技术、管理)具备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3)需要对目标进行某些修改后才能进行系统开发。

(4)完全不可行,没有必要进行系统开发,终止工作。P184

25简述信息系统基本建设方式P185

26.简述信息系统自行开发的优点:、、

这种开发方式需要有出色的领导和自己的开发队伍,包括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计算机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

优点是:(1)用户的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2)系统维护容易。(3)可锻炼本企业计算机开发应用的队伍。

P186

27.简述信息系统自行开发存在的问题:

缺点是:(1)系统开发周期一般较长。(2)难于摆脱本企业习惯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不易开发出一个高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3)用于企业内部的开发费用高。

P186

28.简述信息系统外包方式的优势P188

29.简述系统开发中生命周期法的特点: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它采用“自顶向下”的原则分析和设计系统,首先解决全局问题,强调在系统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解决方案。(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这样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与控制,避免了开发过程的混乱状态。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这种方法的一些缺陷:(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2)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P190

30.简述系统开发中原型法的工作流程:①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即用户向开发人员提出对

新系统的基本要求,如功能、人-机界面、输入/输出、应用范围和运行环境,而开发人员则据此来确定哪些要求是可以实现的,大约需要多少费用。②开发初始原型。根据用户的要求,开发人员迅速建立起一个交互系统。当然这是一个初步的,不成熟的系统。

③征求用户对初始原型的改进意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用户亲自使用原型,通

过使用提出新系统的缺点和不足,供开发人员修改。④修改原型。开发人员对原型进行修改、扩充、完善,直到用户满意。P191

31.简述系统开发中原型法适用的场合:原型法,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提供初始原型给用户,使用户参与更为实际,更富有建设性;易于用户使用,减少对用户的培训时间。缺点是,对于一个大型系统或复杂性高的系统,这种方法不适用;开发过程管理困难。整个开发过程要经过“修改——评价——在修改”的多次反复,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总体来说,原型法比较适用于用户需求不清、业务不确定、需求经常发生变化的情况,当系统规模不大也不太复杂时采用这种方法比较好。P19

32.简述系统调查的原则:自顶向下全面展开:系统调查工作应严格按照自顶向下的系统化观点全面展开,首先从组织管理工作的最顶层开始,然后再调查下一层的管理工作,以此类推,直到摸清组织的全部管理工作,这样既能抓住主要,又能理清关系;分析管理部门存在的道理、环境条件、工作过程:组织内部的每一个管理部门和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要而设定的,调查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搞清楚这些管理工作的存在道理、环境条件和工作的详细工程,然后再根据系统分析讨论新信息系统下有没有优

化的可能。在调查时不要带着革命和设想的眼睛,不要以否定的心态来调查,还没有调查就觉得不合理,那么调查的结果就不会是客观的结果;工程化的工作方式:工程化的方法是将工作中的每一步工作事先都计划好,对多个人的工作方法和调查所用的表格、图例都统一规范化处理,以使群体间能相互沟通,协调工作;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结合:如果是开发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开展全面的调查工作是当然的,如果近期要开发的是组织内部某一局部的信息系统,就必须坚持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即自顶向下全面展开,但每次都侧重于与局部相关的分支,了解总体与局部分支的关系;主动沟通和亲和友善的工作方式:系统调查和组织内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涉及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因此,调查者主动地与被调查者在业务上进行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创造出一种积极、主动、友善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式调查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

33.简述系统调查的内容:系统调查是为形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做准备的,它要求对现行系统的状况、潜在的需求、问题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它主要面向的是新系统中要改善、改造和新增的部分。在系统分析中调查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①系统目标:用户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或某个项目的建设)希望达到的目标。②系统边界:确定拟建系统的范围、规模、业务内容及外界的联系。③组织与人员情况:组织的发展历史、目前规模、经营效果、经营方针、目前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等;组织机构及其中的人员状况,人力资源的整体情况,组织与人力资源方面对系统的影响及不合理之处等。④业务活动:组织中的各项业务的基本内容,业务流程(包括业务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资料流等);业务活动的规则、规章制度和工作范围;与每个业务相关的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及存储信息的详细情况(包括信息的来源、去向、种类、数量、取值限制及各信息间的相互关系等);系统与外界以及各子系统、各业务流动间信息交换的内容、手段、频率及其他要求等;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约束条件、用户对新系统在处理能力、处理方法、响应时间、处理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各业务活动中涉及的岗位、人员及各自的职责,各职责间的关系及约束等。⑤资源状况:除上述的人力资料外,还应了解现行系统的物资、资金、设备(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备、通讯设备、网络设备等)的能力状况、使用状况、配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⑥其它需要了解的有关问题:如政策限制、组织的地理分布情况等。P202 34简述系统数据调查的基本步骤:

1.全面收集与业务有关的所有保存和传递数据的载体,包括各种原始凭证、票据、单据、台账,对上述各种数据需要进行汇总、整理,为以后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打下基础。系统调查的数据汇总为三类:SJ132(1)输入数据。主要指输入系统进行处理的凭证、票据,或下级部门上报给本系统的报表。(2)存储数据。主要指各种台账、记录文件,是本系统实现计算机化后,需要存储的数据的主要内容。(3)输出数据。指由本系统将输入数据和存储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产生的各类报表和查询结果。它是计算机化以后系统输出和网络传输的主要内容。

2.在汇总的基础上按部门进行数据分布估算,分析企业数据量在不同业务部门的分布、数据来源、数据的时间分布,各业务部门数据处理的重点等。同时也可以用所列的数据存储量为基数,并充分考虑到系统发展的需要,估计新系统计算设备应提供的存储能力。

P205

35简述需求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P207

36简述系统功能需求报告的主要内容P222

37.简述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要满足重要条件。P22

38简述代码设计的原则:①代码必须在逻辑上满足用户的应用要求,在结构上与处理方法相一致。②代码必须具有唯一性,每个代码所代表的实体应该是唯一的。③代码表达含义

上应尽可能直观,且具有逻辑性,便于记忆和减少错误发生。④代码具有可扩充性,以适应变化的需要。⑤代码应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短小精悍。因为,若代码长度增加,出错率也随之增大,并且占据存储空间也增多。⑥代码尽量符合现有的编码标准,只有在特殊需要和没有现成编码标准的情况下,才考虑自行编码问题。P239

39简述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1)自然灾害、偶然事件。

(2)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和窃取,使系统的软件遭泄密和破坏。

(3)数据的非法篡改、盗用或破坏。

(4)硬件故障。

P302

40.简述系统安全管理的措施:

为保证系统安全,除加强行政管理外,并采取下列措施LH302:

(1)物理安全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各种设备和环境设施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2)人员及管理控制。主要指用户合法身份的确认和检验。用户合法身份检验是防止有意或无意的非法进入系统的最常用的措施。

(3)存取控制。通过用户鉴别,获得使用计算机权的用户,应根据预先定义好的用户权限进行存取,称为存取控制。

(4)数据加密。数据加密由加密(编码)和解密(解码)两部分组成。加密是将明文信息进行编码,使它转换成一种不可理解的内容。这种不可理解的内容称为密文。解密是加密的逆过程,即将密文还原成原来可理解的形式。

系统安全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全面分析整个系统,并对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交界面给予特别的强调,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会得到最大的效益。系统安全管理主要在给定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件损失,并且尽可能地减少因安全问题对运行中系统进行的修改。系统安全管理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安全程序计划进行记录,交流和完成管理部门确定的任务,以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41.简述系统维护的内容:①应用软件系统: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工程中,管理业务处理是通过系统运行而实现的,一但业务处理出现问题或发生变化,就要修改应用程序及有关文档。因此应用软件维护是系统维护最主要的内容。②数据维护:根据业务处理的变化,管理数据需要不断更新,经常要求增加新的数据内容、删除过时的数据,有时还要调整数据结构,这些都是数据维护的内容。另一方面,数据的转储和恢复等也属于数据维护的工作内容。③代码维护: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的变化,旧的代码往往会产生不能适应新要求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对系统中各种代码进行合理的增加、删除、修改以及设置新代码的工作。代码维护的困难主要是新代码的贯彻,这需要各个部门设置专人来负责代码的管理。④硬件设备维护:这方面的维护主要指对计算机主机以及外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故障检修,易损件更换,某些设备功能扩展等。一旦发生故障,必须有专人及时检查、诊断。对可修复的故障,要及时修理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管理系统是把企业组织内部的人、设备、原材料、能源、资金、信息等有限资源按照一定的管理目标,进行组织协调、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一种组织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由物的系统、人的系统、社会系统和组织系统所组成的协同系统。在管理系统的构成中,组织系统作为各种资源的分配者,利用信息发挥主要作用,以各种资源和相应的技术为社会创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并通过社会系统进行交换。因此组织系统以信息的接收、处理、传送为中心环节而处于核心位置。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名词解释

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1. 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信息是认识了的数 据;信息是数据的含义;信息不随载体性质的改变而改变。 2. 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数据的具 体形式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3.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 生影响的数据。 4. 信息间的递归定义:是指低层决策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 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 5. 信息反馈:是指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再返回到输入端,经过处理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 程。 6. 固定信息: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 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的信息。 7. 流动信息: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展不断更新;时间性强;一 般只具有一次性使用价值的信息。 8. 信息稳定系数:是指某类信息项目的总数中在规定期内(一般 在一年内)不变动项目所占的比重。稳定系数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信息项目总数- 变动项目数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 9. 定额标准信息:是指产品的结构、工艺文件、各类消耗定额、 规范定额和效果评价标准等信息。 10. 战略信息:是提供给企业高级管理者,供进行战略决策使用。 11. 战术信息:是提供给企业中级管理人员,供他们完成大量计划 编制、资源分配等工作使用。 12. 业务信息:是提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志向已经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的信息。主要包括直接与生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这些信息数量很大,一般来说不需要长期保存。 13.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的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 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系统。 14.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活动过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试题和答案

2016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试题 ( 课程代码 00051)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电子商务的主要类型中,不 包括 B. C2C C. B2C A. B2B D. D2F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管理信息特点的是 A.数据来源的广泛性 B. 信息价值的确定性C.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D.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3.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运行操作层的业务是 A.数据采集 B. 汇总报表 C.市场分析 D. 投资规划 4.从企业整体层面管理内部资源的系统称为 A. EIS B. SCM C. CRM D. ERP 5. 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的计算机硬件是 A.存储器.运算器 C.控制器.输入/ 输出设备协议处于TCP/IP 协议体系的 A.应用层.传输层 C.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7.关系模型的实体完整性是指 A.主码是惟一的.外码是惟一的

11.诺兰模型将信息系统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其中有一个转折点发生在 12.下列选项中,不 属于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是 A. 企业需要哪些信息系统 .集体的创造性活动 c.主码不能是空值 .外码不能是空值 8.有汽车和零部件两个实体集,一辆汽车由多种零部件组成,且一种零部件可用于多种型号的汽车, 则汽车和零部件之间的联系类型是 A.多对多 .一对一 C.多对一 .一对多 9.将两个关系中相同的元组构成一个新关系的关系运算是 A.并 .差 C.交 .投影 10.数据规范化主要是解决关系模型的 A.逻辑结构优化 .物理结构优化 C.应用程序界面美观 D. 用户的数据操作权限 A. 第二、三阶段之间 B. 第三、四阶段之间 C.第四、五阶段之间 D. 第五、六阶段之间 C. 现有系统和管理环境的变化 .系统测试计划 13.按照定义企业目标、企业过程、数据类和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四个步骤制定信息系统战略性规划, 该方法称为 A. 战略集合转移法 .关键成功要素法 C. 企业系统规划法 .情景法 14. 按照以下类图,本科生的所有属性是 A. ① B. C. ① +② D. ②+④ 15.下列选项中,不 属于信息系统开发特点的是 .系统应急计划 A.产品有形

2018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 满分 100分 一、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 √ )1(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 × )2(DOS操作系统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 √)3(没有装配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不能做任何工作, 4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 )4(Windows中的记事本和写字板都不能插入图片。 ( × )5(Windows回收站中的文件不占有硬盘空间。 ( √ )6(在Word中可以实现文字环绕图片的效果。 ( × )7(在Excel中,选取连续单元格必须用ALT键配合。 ( × )8(在PowerPoint中,只有备注视图和母版视图状态可以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 ( √ )9(用户可以对某张幻灯片的背景进行设置而不影响其它幻灯片。 ( √)10(文件型病毒传染的对象主要是.COM和.EXE类型的文件。 二、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设汉字点阵为32×32,那么100个汉字的字形码信息需占用多少字节, 解:32×32?8×100,12800 2(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对应的十进制数和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解:1)二进制100101?十进制的过程 方法: 二进制:1 0 0 1 0 1

权值:5 4 3 2 1 0 幂的底数:2 2 从右往左方向计算: 1×2o+0×2?+1×2?+0×2?+0×2+1×2=1+4+32=37 所以二进制数100101=37D 2)二进制100101?十六进制的过程 方法:每4位一组,即得: 0010 8421=2 0101 8421=4+1=5 45 两边合并得25 所以二进制100101=25H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计算机由哪五部分组成,请解释各部分的功能,并画出它们的工作原理图。 答: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运算器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控制器是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步调一致的自动工作的功能部件。存储器是用来存储信息的功能部件。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把它们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存放到内存中。输出设备是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 3 变为所接受的形式。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 第一章P24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答:1)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2)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是:计算机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2.当今世界的经济趋势是什么?什么是信息经济?什么是知识经济? 答:1)经济发展经过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向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方向发展。2)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3)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5.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什么?对运营、管理行为、组织、战略等有哪些影响?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1、管理体制合理化;2、管理方法科学化;3、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5、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运营:提高效率,主要体现在减少人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 3)管理者行为:主要是管理科学化。要求管理的流程,程序,步骤标准化。使管理者中的一些糊涂的观念得到改进。 4)组织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当战略目标确定以后,资源就成了决定因素。当企业制定战略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信息系统战略。当企业制定战略时,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还要考虑到IS/IT的战略潜力。 第二章P46 6.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分阶段的重点是什么?评述生命周期法开发的问题和困难。答:1)生命周期开发方式每阶段的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如下四个阶段:1、系统规划: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明确组织总的信息需求,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计划2、系统开发: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系统规划阶段确定的拟建系统总体方案和开

0005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考试题目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考试 ( 共100分 ) 注意事项: 请各位考生在桌面建立考试文件夹,考试文件夹的命名规则为“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自考专业”,如“011809402326-陈兵-会计”。考生的所有解答内容都须放在考试文件夹中。 一、汉字录入(请在Word 软件中正确录入如下文本内容,20分) 要求:1.在文件内容第一行的表格中录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及姓名专业; 2.表格下正确录入文本,文本中的英文、数字按西文方式;标点符号按中文方式; 3.文件保存在考试文件夹中,文件名为SJKS.DOC 。 二、Word 编辑和排版(30分) 打开上面文件SJKS.DOC ,先另存于考试文件夹中,文件名为SJKS2.DOC ,再按如下要求进行操作。 1.排版设计 (1)纸张:16开;边距:左右页边距均为1.8cm ,上下页边距均为2cm ; (2)标题:黑体四号,居中对齐,段前段后间隔1行; (3)正文:第二自然段楷体小四号字;第一、三自然段设置为宋体小四号;第三自然段首字下沉3行、分为两栏,中间加分栏线。 2.替换操作:将所有“光计算机”一词设置为仿宋四号、蓝色、加粗、突出显示效果; 3.用“光计算机”一词制作艺术字,要求效果如右图所示,图文环绕于正文右下角; 4.再次保存编辑好的SJKS2.DOC 文件。 光计算机 光计算机是利用纳米电浆子元件作为核心来制造,通过光信号来进行信息运算的,这种利用光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被称为光计算机,又称为光脑。 光计算机的优点:第一,光器件允许通过的光频率高、范围大,也就是所谓的带宽非常大,传输和处理的信息量极大。第二,信息传输中畸变和失真小,信息运算速度高。第三,光传输和转换时,能量消耗极低。 光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光计算机的出现,将使21世纪成为人机交际的时代。在未来光计算机的运用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预测天气,气候等一些复杂而多变的过程,还可应用在电话的传输上。使用光波而不是电流来处理数据和信息对于计算机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将来,光计算机将为我们带来更强劲的运算能力和处理速度。甚至会为将来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考试大纲 编 山东经济学院 2011年1月

目录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理论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1.课程性质、地位与设置目的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三金”工程的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正向着纵深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的实践证明,管理人员不了解计算机应用知识、计算机人员不了解管理,是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障碍。因此,向管理人员普及计算机知识已是当务之急。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使他们一方面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支持与配合计算机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初步具备参与开发小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 2.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包括上机实习和作业),要求考生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能够达到了解管理信息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应用Visual FoxPro 对管理信息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考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领会管理信息的特点、作用、分类及处理要求;了解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理解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应用对管理产生的深刻影响。 (2).要求考生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基本操作,特别是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掌握Visual 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3).要求考生理解系统开发的特点,了解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指导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领会系统开发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掌握系统开发各种方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了解系统开发的组织和项目管理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

WORD:1.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纸张、版式、文档网络、分栏)、打印预览、属性、文件加密、全部保存。2.编辑:撤销、复制、剪切、粘贴、清除(格式、内容)、全选、查找、替换、定位(查找某一页)。3.视图:页面、大纲、工具栏、状态栏、标尺、显示段落标记、页眉和页脚、脚注、标记、全屏显示、显示比例。4.插入:分隔符、页码、日期和时间、批注、数字、引用、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艺术字)、文本框(横向和竖向)、图表、超级链接、文件。5.格式:字体(字体、字符间距、文字效果)、段落(缩进和间距、换行和分页)、项目符号和编号、分栏、首字下沉(位置--无、下沉、悬挂;选项--字体、下沉行数、距正文)6.工具。7.表格:绘制表格、插入、删除、选择、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公式、快速计算(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转换。8.帮助。 EXCEL:1.文件。2.编辑:清除(全部、格式、内容、批注)、删除、删除工作表、移动或复制工作表。3.视图:普通、分页预览、页面、工具栏、状态栏、页眉和页脚、全屏显示、显示比例。4.插入:单元格、行、列、工作表、图表、符号、函数(count--有数字单元格个数、if--判断条件是否满足、sumif--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分隔符、批注、数字、引用、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艺术字)、名称、超级链接。5.格式:单元格、行、列、工作表。6.工具。7.数据:排序(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字)、筛选(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有效性、分列、合并计算。8.窗口:新建窗口、关闭窗口、关闭其他窗口、重排窗口、拆分、冻结窗格。9.帮助。 POWER POINT:1.文件.2.编辑:撤销、复制、剪切、粘贴、清除(格式、内容)、全选、查找、替换、删除幻灯片。3.视图:普通、幻灯片浏览、幻灯片放映、母版(幻灯片母版、标题母版、讲义母版、备注母版)、任务窗格、工具栏、网络与参考线、标尺、页眉页脚、显示比例。4.插入:新幻灯片、幻灯片副本、幻灯片编号、日期和时间、符号、图片(剪贴画、来自文件、艺术字)、文本框(横向和竖向)、图表、超级链接、文件、背景音乐、falsh、表格、对象。5.格式:字体、项目符号和编号、对齐格式、字体对齐方式、行距、换行、幻灯片版式(文字版式、内容版式、文字和内容版式、其他版式)、幻灯片设计(设计模板、配色方案、动画方案)、表格样式、背景、6.工具。7.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设置放映方式、排练计时、动作按钮、动作设置、动画方案、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隐藏幻灯片、自定义放映。8.窗口:新建窗口、关闭窗口、关闭其它窗口、重排窗口。9.帮助。 简述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1)CPU管理2)作业管理3)文件管理4)存储器管理5)设备管理。简述光盘的主要特点:1)光盘的存储容量大,价格低。2)光盘不怕电磁干扰,所以光盘比磁盘的记录密度更高,也更为可靠。3)光盘的存取速度在不断提高。因此光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简述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的原因:二进制、并不符合人们的习惯,但是计算机内部仍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其主要原因如下: 1)技术实现简单2)简化运算规则3)适合逻辑运算4)易于进行转换。简述微型机的发展历程:1)第一代微型机(1971-1972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制程序,主要用于科学计算2)第二代计算机(1973-1977)晶体管计算机时代,出现了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并用于事务处理3)第三代计算机(1978-1981)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应用更为广泛4)第四代计算机(1981到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也是微型计算机(pc 机)的诞生年代。根据光盘的性能不同,目前CD光盘一般分为3类,请写出3类CD光盘的名称以及他们在存取原理上的区别:1)CD-ROM或者只读光盘2)CD-ROM光盘上的数据由生产厂家预先写入,用户只能读取而无法修改其中的数据。3)CD-R或者一次性写入光盘4)用户可以对CD-R光盘写入数据,但是只能写一次。一旦写入,可多次读取5)CD-RW或者可读写光盘6)用户可以对CD-RW光盘多次读写操作。简述内存和外存的区别:内存: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小,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cpu能直接访问内存,计算机断电后RAM 中数据丢失。外存:存取速度较慢,一般存储容量较大,存放暂时不用的的程序和数据,cpu 不能直接访问外存,计算机断电后数据仍然保留。Windows窗口由哪些部分组成:Windows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 ——简答题

《信息管理系统》简答题复习资料 1.简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中包含着信息,人们就是用数据这种符号中蕴涵的信息来反映客观世界。 ?信息与数据是管理信息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信息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识;数据则是用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不随载体的物理介质改变而变化的;数据则不同,由于载体不同,数据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可以不同。 ?例如:同一数据在纸、磁带、光盘等介质上,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它表示的信息却是不变的。 ?任何信息都是依附于载体而存在的。 2. 简述与信息有关的5个方面内容。 ?信源:信息的发布者。 ?信宿:接收并利用信息的人。 ?信道: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渠道。 ?媒介:用以记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体。 ?反馈:收者对传者发出的反应。 3. 简述信息的局限性 ?滞后性——任何信息都要经过产生、加工和传输的过程,对于获得信息的人来讲,总会有一段滞后于事实的时间。 ?不完全性——任何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都不可能包揽无遗,凡是信息必有所取舍,只有正确的取舍,才可能正确地使用信息。 4.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按信息服务对象的分类情况。 ?国家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国家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包含各综合统计部门在内的国家级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工厂、企业,主要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这类系统应该具备对工厂生产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面向事业单位,主要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 ?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办公管理自动化,对提高领导机关的办公质量和效率,改进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是指从事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信息相对专业。 5.简述管理的控制职能。 ?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实践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

引用在这里添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上机实践考试样2009-12-26 09:18 wuqian5354 的在这里添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上机实践考试样卷加日志标题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上机实践考试样卷 2007年08月09日 13:29 (本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在考核盘的根目录下有XS.DBF、CJ.DBF、STD.DBF、LOAN.DBF、DISREC.SCX、TTT.PRG、KSH.PRG和KSHF.SCX文件,这些文件在考核盘的\BACKUP子目录下有相应的备份,以备考生在误操作后复制;2、考生首先运行考核盘上KSH.PRG程序,输入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若不输入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作0分处理。 一、单命令操作题(共60分,每题5分) 考核盘根目录上有两个数据表文件,其中XS.DBF有6条记录,CJ.DBF有15条记录,结构分别如下: XS.DBF: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说明 XH C 8 学号 XM C 8 姓名 XB C 2 性别 ZY C 8 专业 CJ.DBF: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说明XH C 8 学号 KCMC C 12 课程名称 CJ N 3 0 成绩 1、将CJ.DBF中KCMC为“高等数学”的成绩增加3分。 2、在CJ.DBF中,添加一条新记录:李海华大学英语 88 3、对XS.DBF增加一个字段,为PJCJ(N,5,1)(平均成绩),并计算CJ.DBF中KCMC为“计算机基础”的平均成绩,将计算的平均成绩保存在PJCJ字段的所有记录中。 4、对XS.DBF创建普通索引文件XS.CDX,按专业升序排列,按性别降序排列。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附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 1. 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结构中处于硬件裸机与软件系统之间的层次上,它不仅管理位于内层的硬件资源,而且管理和协调外层各种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应用环境。 操作系统是最基础的软件,它架起了互用和其他软件与计算机硬件裸机之间的桥梁,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协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与使用者之间以及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从用户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将硬件细节与程序员或普通用户隔离开来,给用户提供一个高度抽象而简洁的编程或操作界面;从系统角度看,操作系统管理着计算机这个复杂系统的所有资源。 2. 简述在桌面上创建应用程序快捷方式图标的方法。 答:在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执行“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命令即可。 或:在对象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快捷方式”,再右击这个快捷方式,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到桌面上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粘贴”即可。 3. Windows窗口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各有什么功能?答:(1)标题栏。显示窗口名称;右侧有最小化、最大化/还原和关闭按钮;鼠标点击标题栏可以拖动窗口。 (2)菜单栏。提供各项操作命令的集合。

(3)工具栏。根据窗口不同功能排列的一些按钮形式的常用命令,简化用户的操作。 (4)滚动条。当窗口无法显示全部信息时,可以实现窗口的上下或左右滚动。 (5)常见任务区。显示出于当前窗口操作相关的一些任务及链接。 (6)状态栏。显示当前的操作状态。 4. 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答:在用户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操作计算机,程序会自动执行,通常是亮度较低的静止图像或动画,目的是减少显示器受损害的程度。 设置: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属性”,在弹出的“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单击“屏幕保护程序”标签,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置等待时间、程序图像等,单击“设置”按钮还可以对屏幕保护程序的运行速度、形状、颜色、密度以及是否使用密码保护等参数进行设置。 5. Windows中的菜单有几种?分别简述执行这些菜单命令的操作方法。 答:(1)快捷菜单;(2)下拉菜单;(3)级联菜单。 所有快捷菜单都可以通过鼠标右键调出,快捷菜单中的命令会动态地随用户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当用户单击菜单栏中地某个菜单名后,会弹出相应的下拉菜单,下拉菜单中的黑色文字表示

管理信息系统简答题及答案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的解释。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 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流动。“物流”是实物流动的过程。物资的运输,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直至销售都是物流的表现形式。“资金流”指的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流的流动过程。“事务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例如原材料进厂进行的验收、登记、开票、付款等流程;厂长作出决策时进行的调查研究、协商、讨论等流程。信息流与其它三个流的关系可表述如下:“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它三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件资源。 简述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由决策支持系统到智能支持系统;由企业内部管理向外拓展的过程。 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它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是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 都可以利用诺兰阶段模型判明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 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成熟等六个阶段。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MIS 的开发策略各有何优缺点? “自下而上”开发策略的优点是容易保证最终系统可以运行——尽管所开发的系统不十分完美;缺点是缺乏整体的优化,不能象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往往要作大量的重复工作和做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的优点是整体性和逻辑性强;缺点是开发工作的难度较大,复杂、繁琐,如果考虑不周,往往会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 什么是企业流程重组?为什么说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渉及到技术,而且涉及到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体现在哪些方面?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1.数据库特点:数据结构化 2.修改表结构的SQL命令是ALTERTABLE 3.SQL语言中,修改表结构的命令是ALTER 4.从划分围上看,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可以分为战略性和执行性规划 5.在面向对象法中,将对象之间的通信机制成为消息 6.在需求分析阶段,用于描述业务活动,业务分布和信息处理的图形化工具是:业务流程 图 7.在系统分析阶段,用于数据分析的工具是:数据字典 8.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成为逻辑结构设计 9.对模块部所有路径进行测试的法,成为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 10.数据库管理员为每个用户定义访问权限的工作,是落实系统安全管理的:最小权限原则 11.SCM系统是指供应链管理系统 12.在数据仓库中,描述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法的数据成为:元数据 13.数据库系统中,描述物理结构的是:模式 14.关系中主码不能取空值的约束是实体完整性规则 15.以二维表形式表示数据和数据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16.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阶段是:系统分析 17.该落反映信息系统基本结构,并对信息系统的俄主要功能做出约定的数据流程图是:顶 层数据流程图 18.低耦合是指模块对其他模块依赖程度低,模块间联系要松散 19.软件测试的“V模型”中每一类测试都对应着一个系统开发阶段,与单元测试对应的是 编码阶段。与需求分析阶段对应的是验收阶段

20.在软件测试中,人工代码评审属于静态测试。 21.我国实行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分为5级,其中2级是系统审计,3级是安全标记 22.具有面向主题、集成、相对稳定、反映历史文化特征的数据集合,称为数据仓库 23.在诺兰模型中,,只把信息技术作为企业管理焦点的阶段是:成熟 24.数据字典中,数据的最小单位是:数据项 25.世界上第一台用于管理的商用计算机是:UNIVAC 26.企业管理信息科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其中战略信息精确程度要求不高 27.与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散发资源是信息 2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29.在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的三级模式中,描述数据库整体逻辑结构的是模式 30.对数据库关系规化,一般需要达3NF 31.关系模式中的不完全函数依赖是:可以全部消除 32.从规划围上看,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规划 33.在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中,从信息技术管理到数据资源管理的转折点位于第三、四阶段 间 34.在基于构件的开发法中,信息系统的构件主要包括,借口、实现和部署 35.功能格栅图U/C中,若发现某数据类型不止一个C,说明此列数据来源不统一 36.用于描述系统的层次分解、模块调用、模块闽数据和控制信息传递关系的是:控制结构 图 37.结构化设计法的核心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结构化和模块化 38.软件测试中的功能测试时黑盒测试 39.系统运行管理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系统评价及维护

计算机应用基础简答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疑难解答: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2、计算机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运行速度和内存储容量。 3.存储器可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最小单位是bit(比特),常用的存储容量单位还有KB、MB、GB,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Byte=8bit(二进制位) 1KB=1024(即2 B) 1MB=1024KB(即2 B) 1GB=1024MB(即2 B) 4.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和网络应用。 5.简述计算机的设计原理。 答:计算机的设计原理是根据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 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2)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3)程序存储、程序控制。

微机的宏观结构

微机的微观(总线)结构 第二节计算机硬件 1..简述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区别(从作用和特点两方面入手)。 答:内存储器:计算机存储常用或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和程序,所有执行的程序和数据须先调入内存可执行,容量小,存取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储器:存放暂进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大,存取速度慢,价格便宜。 3.简述RAM和ROM的区别。 答:RAM断电后的内容全部丢失,既可以读又可以写,速度比Cache慢,而RAM可分为表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 ROM计算机运行时其内容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数据不易丢失,即使计算机断电后ROM存储单元的内容依然保存。只读存储器一般存储计算机系统中固定的程序和数据,如引导程序、监控程序等。 4.为什么要增加Cache,Cache有什么特点? 答:由于CPU工作的速度比RAM读写速度快,CPU读写RAM时需要花费时间等待RAM进行读写,造成CPU工作速度下降。为了提高CPU读写程序和数据的速度,在RAM和CPU之间增加了高速缓存部件。Cache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小、价格高、断电后内容丢失。 5.存储器为什么要分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两者各有什么特点?Cache的作用是什么? 答:存储器是用来保存程序、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及最后结果的记忆装置。内存中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和运算数据、容量较小,但存取速度快。外存容量大,成本低,存取速度慢,用于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Cache的作用是用于CPU和内存的数据交换。 6.回收站的功能是什么?如何从“回收站”中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如何清空回收站? 答:回收站的功能是暂时存储不需要的东西。回收站中恢复文件的方法:打开回收站,选择需要恢复的文件,右击菜单中选择“还原”,确定。清空回收站方法:右击桌面“回收站”图标,选择“清空回收站”确定。 7.屏幕保护程序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答:屏幕保护程序是为保护CRT显示屏的最佳帮手,通过不断变化的图形显示使荧光层上的固定点不会被长时间轰击,从而避免了屏幕的损坏。鼠标指向桌面弹右键——点击“属性”——点击“屏幕保护程序”——点击“屏幕保护程序”栏的“设置”-—在“使用该文件夹中的照片”项点击“浏览”——在这里选择你事先保存来做屏幕保护程序图片的文件夹——点击“确定”然后再钩选“拉伸尺寸的图片”项,点击“确定)。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一、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管理信息? 答: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实际,即对未来行动及其后果的正确判断。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迅速取得很分析有关决策的信息,有助于企业降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从控制论的观点看,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判断、决策的过程。

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企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内有各种职能部门、生产或业务组织、人员和业务领域。为将各组成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有条不紊地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活动;为使上下级及平级组织间相互协调,关键在于将它们之间的信息流很好地组织起来,使之合理的流动。 5.试述管理信息的特点。 答:(1)信息的收集:分为原始信息和二次信息收集 (2)信息的储存:再储存方面包括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 (3)信息的加工:数值运算(简单的算术与代数运算、数理统计中的各种统计量

的计算及各种检验、运筹学中的各种最优化算法以 及模拟预测方法等) 非数值处理(排序、合并、分类、选择、分配,常规文字处理, 图形、图像处理等) 10.MIS有哪些特点? 答:(1)在企业管理中全面使用计算机。 (2)应用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

(3)支持决策 11.试述ERP的主要特点。 答:(1)实现面向供应链的信息集成 (2)采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14.何为供应链管理? 答:是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跨企业界限的集成管理模式,不再孤立地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1 含答案)

全国20XX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据处理的结果是信息,它也是下一次数据处理的( C )P2 A.输出数据B.数据参数 C.原始数据D.指标参数 2.管理过程的实质是( A ) A.信息处理过程B.信息反馈过程 C.信息通讯过程D.信息加载过程 3.按照信息使用的频率和精度进行排序,由高到低的是( C )P14 A.战略规划,日常业务管理,管理控制 B.战略规划,管理控制,日常业务管理 C.日常业务管理,管理控制,战略规划 D.日常业务管理,战略规划,管理控制 4.现代企业对信息处理的要求可以归结为及时、准确( B )P12 A.实用和经济B.适用和经济 C.实用和高效D.适用和概括 5.假设不存在非血缘的认养因素,一个父亲可以有多个子女,而某个子女只能有一个父亲,则父亲实体与子女实体的联系是( C )P77 A.一对一联系B.多对一联系 C.一对多联系D.多对多联系 6.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外部设备包括(D )P43 A.CPU、磁盘、RAMB.磁盘、磁带、I/O设备 C.RAM、外存储器、I/O设备D.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7.数字通信中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可称为(C )P49 A.呼叫率B.接收率 C.比特率D.通勤率 8.在下列系统开发方法中,用户的参与度较高,开发周期较短的方法是(B )P102 A.生命周期法B.原型法 C.面向对象开发方法D.CASE 9.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A )P157 A.自顶向下,逐步求精B.自底向上,逐步求精 C.自顶向下,分类合并D.自底向上,分类合并 10.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成果或产品是一套(B )P91 A.综合软硬件系统B.应用软件系统

(完整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题带答案.docx

《计算机应用基础》( Windows 7+Office 2010)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 冯?诺依曼( VonNeumann)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 A. 信息存储 B.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数字控制 D.存储智能 2. 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 字节 B.位 C.字 D.字长 3.Windows 7系统中的“桌面”是指()。 A. 整个屏幕 B.某个窗口 C. 当前窗口 D.全部窗口 4.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显示3D 桌面效果的快捷键是()。 A.Alt+Tab B.Win+shift C.Ctrl+Tab D.Win+Tab 5. 下面“不合法”的文件名是()。 6.()能与CPU直接交换数据。 A. 软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光盘 7.1GB 等于()。 A.1000MB B.1024KB C.1000KB D.1024MB 8. 关于 Windows7中窗口的说法,以下()是正确的。 A.屏幕上只能出现一个窗口,这就是活动窗口 B.屏幕上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 C.屏幕上可以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不止一个是活动窗口 D.屏幕上出现的全部是活动窗口 9.如果电子邮件到达时 , 用户的计算机没有开机 , 那么电子邮件将()。

A. 退给发信人 B.保存在ISP的邮件服务器上 C.过一会重新发送 D.丢失 10. 网页的地址为“http”指的是()。 A. 服务器主机名 B.访问类型为超文本传输协议 C.访问类型为文件传输协议 D.www服务器域名 11. 在 Word编辑状态,单击“粘贴”按钮后()。 A.将文档中被选择的内容复制到当前插入点处 B.将文档中被选择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 C.将剪贴板中的内容移动到当前插入点处 D.将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当前插入点处 12.在()中, WORD用户可以查看与实际打印效果相一致的各种文档。 A. 草稿 B. 大纲视图 C. 页面视图 D. 主控文档 13. 要将选定的 Word文字块复制到另一位置,采用鼠标拖动时,需按住()键。 A.Alt B.Shift C.Ctrl D.Enter 14.在 Word 2010 中,在“打印”对话框的“页面范围”下的“当前页”项是 指()。 A. 当前窗口显示的页 B.光标插入点所在的页 C.最早打开的页 D.最后打开的页 15.Excel单元格中,()。 A. 只能包含文字 B. 可以是数字、字母、公式或单元格引用 C. 只能包含数字 D.不能输入分数 16. 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 .信息量大B.存储容量大C.FTP D .资源共享 17. “裸机”是指没有()的计算机。 A. 软件 B.存储系统 C.机壳 D.外部设备 18. 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英文字符编码是()。 B.ASCII码 C.汉字编码 D.循环码 A.BCD 码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简答题

High Priority Items(优先项目):I、II、IX、XII、XII Middle Priority Items:III、IV、V、X、XIV https://www.360docs.net/doc/c47232120.html,rmation Systems in Global Business Today 2. Why are information systems so essential for running and managing a business today? Information systems are a foundation for conducting business today. In many industries, survival and the ability to achieve strategic business goals are difficult without extensiv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sinesses today use information systems to achieve six major objectives: operational excellence; new products, services, and business models; customer/supplier intimacy; improved decision mak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day-to-day survival. 3. What exactly is an information system? How does it work? What are it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components? From a technical perspective, an information system collects, stores, and disseminates information from an organization’s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operations to support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and decision making,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control,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transform raw data into useful information through three basic activities: input, processing, and output. From a business perspective, an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a solution to a problem or challenge facing a firm and represents a combination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elements. The management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volves issues such as leadership,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behavior. The technology dimension consists of computer hardware, software,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networking/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Internet). The organization dimens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volves issues such as the organization’s hierarchy, functional specialties, business processes, culture, and political interest groups. II.Global E-business and Collaboration 2. How do systems serve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groups in a business? Systems serving operational management ar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 (TPS), such as payroll or order processing, that track the flow of the daily routine transactions necessary to conduct busines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produce reports serving middle management by condensing information from TPS, and these are not highly analytical. Decision-support systems (DSS) support management decisions that are unique and rapidly changing using advanced analytical models. All of these types of systems provide business intelligence that helps managers and enterprise employees make more informed decisions. These systems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serve multiple levels of management, and include executive support systems (ESS) for senior management that provide data in the form of graphs, charts, and dashboards delivered via portals using many sourc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orm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