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第13章氢和稀有气体

13-1 氢作为能源,其优点是什么?目前开发中的困难是什么? 1、解:氢作为能源,具有以下特点:

(1)原料来源于地球上储量丰富的水,因而资源不受限制; (2)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大;

(3)作为燃料的最大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为水,不会污染环境;

(4)有可能实现能量的储存,也有可能实现经济高效的输送。

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氢气的发生,氢气的储备和氢气的利用

13-2按室温和常压下的状态(气态 液态 固态)将下列化合物分类,哪一种固体可能是电的良导体?

BaH 2;SiH 4;NH 3;AsH 3;PdH 0.9;HI

13-3试述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各组分的根据和方法。

3、解:从空气中分离稀有气体和从混合稀有气体中分离各组分,主要是利用它们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原子间不同的作用力、熔点沸点的高低以及被吸附的难易等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 13-4试说明稀有气体的熔点 、沸点、密度等性质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4、解:氦、氖、氩、氪、氙,这几种稀有气体熔点、沸点、密度逐渐增大。

这主要是由于惰性气体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熔点沸点越来越高。

密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其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单位体积中原子个数相同。 13-5你会选择哪种稀有气体作为:(a )温度最低的液体冷冻剂;(b )电离能最低 安全的放电光源;(c )最廉价的惰性气氛。

13-6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解释HeH 、HeH +、He 2+ 粒子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氦没有双原子分子存在?

13-7 给出与下列物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空间构型: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

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

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

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

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

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 HF XeO O H XeF 63326+=+

13-10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2 + H 2O → (2) XeF 4 + H 2O → (3) XeF 6 + H 2O → (4) XeF 2 + H 2 → (5) XeF 4 + Hg → (6) XeF 4 + Xe → 10、解:

2

42

4224

2632623

242222222263122

326322

12XeF Xe XeF HgF Xe XeF Hg HF Xe H XeF HF

XeOF

O H XeF HF XeO O H XeF HF

O Xe XeO O H XeF O H F O Xe OH

XeF =++=++=++=++=+++

+=++++

=+-

-

第14章卤素

14-1 电解制氟时,为何不用 KF 的水溶液?液态氟化氢为什么不导电,而氟化钾的无水氟化氢溶液却能导电?

1、解:因为F 2与水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液态HF 分子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而不能导电。而在KF 的无水HF 溶液中,存在K +,HF 2-;

14-2氟在本族元素中有哪些特殊性?氟化氢和氢氟酸有哪些特性?

2、解:(1)由于F 的半径特别小,故F 2的离解能特别小,F -的水合热比其他卤素离子多。 (2)HF 分子间存在氢键,因而HF 分子的熔沸点和汽化热特别高。 (3)AgF 为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4)F 2与水反应产物复杂。

(5)HF 是一弱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

(6)HF 能与SiO 2或硅酸盐反应,生成气态SiF 4;

14-3(1)根据电极电势比较KMnO 4 ﹑K 2Cr 2O 7 和 MnO 2 与盐酸(1mol.L -1)反应而生成Cl 2 的反应趋势。

(2)若用MnO 2与盐酸反应,使能顺利地发生Cl 2 ,盐酸的最低浓度是多少? 3、解:(1)根据电极电势的关系,可知反应趋势: KMnO 4>K 2Cr 2O 7>MnO 2;

14-4根据电势图计算在298K 时,Br 2 在碱性水溶液中歧化为Br - 和BrO 3- 的反应平衡常数。 4、解:由公式:-ZFE=-RTlnK 得:K=exp (ZFE/RT )

=2.92×1038

14-5 三氟化氮NF 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 3 (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a )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 )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 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 3分子中,F 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 酸。 另外,F 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削弱了中心原子N 的负电性。

14-6 从盐卤中制取Br 2 可用氯气氧化法。不过从热力学观点看,Br - 可被O 2 氧化为Br 2 ,为什么不用O 2 来制取Br 2 ?

14-7通Cl 2于消石灰中,可得漂白粉,而在漂白粉溶液中加入盐酸可产生Cl 2 ,试用电极电势说明这两个现象。

7、解:因为Cl 2通入消石灰是在碱性介质中作用的,又因为θ

?2

--2

/Cl ClO θ/Cl Cl >,所以Cl 2在碱

性条件下易发生歧化反应。

而在漂白粉溶液中加入盐酸后,酸性条件中, θ

??-

>/Cl Cl θHClO/Cl 2

2

,故而如下反应能够

向右进行:

HClO + Cl - + H + = Cl 2 + H 2O

14-8 下列哪些氧化物是酸酐:OF 2 ﹑Cl 2O 7﹑ClO 2﹑Cl 2O ﹑Br 2O 和 I 2O 5 ?若是酸酐,写出由相应的酸或其它方法得到酸酐的反应。

8、解:Cl 2O 7是HClO 4的酸酐。Cl 2O ,Br 2O 分别是HClO ,HBrO 的酸酐 14-9 如何鉴别KClO ﹑KClO 3和 KClO 4 这三种盐? 9、解:分别取少量固体加入干燥的试管中,再做以下实验

加入稀盐酸即有Cl 2气放出的是KClO; KClO+2HCl=KCl+Cl 2+H 2O

加入浓盐酸有Cl 2与放出且溶液变黄的是KClO 3;

8KC1O 3+24HCl(浓)=9Cl 2↑+8KCl+60ClO 2(黄)+12H 2O

另一种则为KClO 4

14-10 以 I 2 为原料写出制备HIO 4﹑KIO 3﹑I 2O 5 和KIO 4 的反应方程式。

14-11(1)I 2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试从下列两个半反应计算在298K 时 ,I 2饱和溶液的浓度。

I 2(s) + 2e - ≒ 2I -; Φθ = 0.535V

I 2(aq) + 2e - ≒ 2I -; Φθ

= 0.621V

(2)将0.100mol I 2 溶解在1.00L 0.100mol.L -1 KI 溶液中而得到I 3- 溶液 。I 3-生成反应的 Kc 值为0.752,求 I 3- 溶液中I 2 的浓度。 14-11、(1)I 2(aq )=I 2(s )

K=exp (ZFE/RT ) =812

K=1/[I 2(aq )] I 2(aq )=1/812=0.00123mol/L

(2) I 2+I -=I 3-;

K C =;所以[I 2]=

解得x=0 .0934mol/L 。

14-12利用电极电势解释下列现象: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O 时 ,得到蓝色溶液A ,加入过量NaClO 时 ,得到无色溶液 B ,然后酸化之并加少量固体 Na 2SO 3 于B 溶液,则A 的蓝色复现,当Na 2SO 3 过量时蓝色又褪去成为无色溶液C ,再加入NaIO 3 溶液蓝色的A 溶液又出现。指出A ﹑B ﹑C 各为何种物质,并写出各步的反应方程式。 12、解:A :I 2 ;

B :NaIO 3 ;

C :NaI

14-13写出碘酸和过量 H 2O 2 反应的方程式,如在该体系中加入淀粉,会看到什么现象? 13、解:HIO 3+3H 2O 2=3O 2+HI+3H 2O ;如果在该体系中加入淀粉,溶液慢慢变蓝,后又褪色。 14-14写出三个具有共价键的金属卤化物的分子式,并说明这种类型卤化物的共同特性。 14、解:(AlCl 3)2;(AlBr 3)2;(AlI 3)2;分子中均含有配位键

14-15什么是多卤化物?与I 3- 离子比较,形成Br 3-﹑Cl 3- 离子的趋势怎样? 14-16什么是卤素互化物?

(a )写出ClF 3﹑BrF 3 和 IF 3 等卤素互化物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分子电子构型和分子构型。 (b )下列化合物与BrF 3 接触时存在爆炸危险吗?说明原因。 SbF 5 ; CH 3OH ; F 2 ; S 2Cl 2

(c )为什么卤素互化物常是反磁性共价型而且比卤素化学活性大?

14-17 实验室有一卤化钙,易溶于水,试利用浓H 2SO 4 确定此盐的性质和名称。 17、解:利用卤化物与浓硫酸反应的不同现象,可以鉴别。

14-18 请按下面的实例,将溴﹑碘单质﹑卤离子及各种含氧酸的相互转化和转化条件绘成相互关系图。

第15章氧族元素

15-1空气中O 2 与N 2 的体积比是21:78 ,在273K 和101.3kPa 下1L 水能溶解 O 2: 49.10 mL ,N 2:23.20mL 。问在该温度下溶解于水的空气所含的氧与氮的体积比是多少?

15-2在标准状况下, 750mL 含有O 3 的氧气,当其中所含O 3 完全分解后体积变为780mL ,若将此含有 O 3的氧气1L 通入KI 溶液中,能析出多少克I 2 ? 2、解:由方程式:

2 O 3=3O 2可知该混合气体中含有臭氧60ml ;

由O 3+2I -+H 2O=O2+I 2+2OH -;可算出析出I 2的质量;(0.06/22.4)×2×126.9=0.68g; 15-3 大气层中臭氧是怎样形成的?哪些污染物引起臭氧层的破坏?如何鉴别 O 3 ,它有什么特征反应?

3、解:见课本P490

15-4 比较O 3 和O 2 的氧化性﹑沸点﹑极性和磁性的相对大小。 4、解:氧化性:O 3>O 2; 沸点:O 3>O 2; 极性:O 3>O 2;

磁性;O 3

15-5少量Mn 2+ 可以催化分解H 2O 2 其反应机理届时如下:H 2O 2 能氧化Mn 2+ 为MnO 2 ,后者又能使H 2O 2 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5、解:H 2O 2+Mn 2+

=MnO 2+2H +

; MnO 2+H 2O 2+2H +=Mn 2++O 2+2H 2O

15-6写出 H 2O 2 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K 2S 2O 8﹑Ag 2O ﹑O 3﹑Cr(OH)3 在NaOH 中﹑Na 2CO 3(低温)。 6、解:H 2O 2+ K 2S 2O 8= K 2SO 4+ O 2+ H 2SO 4 HO 2-+Ag 2O=2Ag+OH -+O 2

3H2O2+2Cr(OH)3+4OH -=2CrO 42-

+8H2O

15-7 SO 2与Cl 2的漂白机理有什么不同?

7、解:SO2的漂白作用能和一些有机色素结合成为无色的化合物. 而Cl2的漂白作用是利用HClO 的氧化性

15-8 (1)把H 2S 和SO 2 气体同时通入NaOH 溶液中至溶液呈中型,有何结果?

(2)写出以S 为原料制备以下各种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H 2S ﹑ H 2S 2﹑ SF 6 ﹑SO 3 ﹑H 2SO 4﹑ SO 2Cl 2 ﹑ Na 2S 2O 4。

8、解:(1)先有一些黄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2)S+H 2=H 2S

S+3F 2??→?燃烧

SF 6 2SO 2+O 2=2SO 3 SO 3+H 2O=H 2SO 4 SO 3+SCl 2=SOCl 2

2NaHSO 3+Zn=Na 2S 2O 4+Zn(OH)2

15-9(1)纯H 2SO4是共价化合物,却有较高的沸点(657K ),为什么? (2)稀释浓H 2SO4时一定要把H 2SO4 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而稀释浓HNO 3与浓盐酸没有这么严格规定,为什么?

9、解:(1)100%的硫酸具有相当高的沸点,是因为它的自偶电离生成H 3SO 4-,HSO 4-

(2)硫酸比水重,如果将水加入硫酸中,水会浮在液体上层,溶解过程所放出的大量热,使水沸腾,造成危险.

15-10将 a mol Na 2SO 4 和 b mol Na 2S 溶于水,用稀H 2SO4 酸化,若a:b 大于1/2 ,则反应产物是什么?若小于1/2 ,则反应产物是什么?若等于1/2 ,则反应产物又是什么? 10、解:大于1;2,产物为S 和Na 2SO 3 小于1:2, 产物为S 和Na 2S; 等于1:2,产物为S

15-11 完成下面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1)Ag + + S 2O 32-(少量) → (2)Ag +

+ S 2O 32-

(过量) →

15-11、(1)Ag ++S 2O 32-=Ag 2S 2O 3(黑色)

2Ag 2S 2O 3=2Ag 2S(黑色)+2SO 2+O 2

(2) Ag ++2S 2O 32-=Ag(S 2O 3)23-

15-12硫代硫酸钠在药剂中常用做解毒剂,可解卤素单质﹑重金属离子及氰化物中毒。请说明能解毒的原因,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2、解:解毒卤素单质;Cl 2+S2O 32-=Cl -+SO 42- I 2+S 2O 32-=I -+S 4O 62-

解毒重金属离子;Ag ++2S 2O 32-=Ag(S 2O 3)23-

解毒氰化物:

15-13石灰硫磺合剂(又称石硫合剂)通常是以硫磺粉﹑石灰及水混合。煮沸﹑摇匀而制得的橙色至樱桃色透明水溶液,可用做杀菌﹑杀螨剂。请给予解释,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13、解:S+Ca(OH)2=CaS+CaSO 3+H 2O

15-14电解硫酸或硫酸氢氨制备过二硫酸时,虽然Φ

θ

(O 2/H 2O)(1.23V) 小于Φ

θ

(S 2O 82-/SO 4)(2.05V) ,为什么在阳极不是H 2O 放电,而是HSO 4-

或 SO 4-

放电? 14、解:H2O 在阳极放电放出O2的过电位较大.

15-15在酸性的KIO 3 溶液中加入Na 2S 2O 3 ,有什么反应发生? 15、解:8IO 3-+5S 2O 32-+H 2O=4I 2+10SO 42-+2H + 15-16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 (1)Na 2O 2 与过量冷水反应;

(2)在Na 2O 2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

(3)在Na 2CO 3 溶解中通入SO 2 至溶液的PH=5左右; (4) H 2S 通入 FeCl 3溶液中; (5) Cr 2S 3 加水;

(6)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 (7)Se 和HNO 3 反应。

16、解:(1)Na 2O 2+2H 2O=H 2O 2+2NaOH (2) 2Na 2O 2+2H 2O=4NaOH+O 2

(3)Na 2CO 3+2SO 2+H 2O=2NaHSO 3+CO 2

(4)H 2S+2FeCl 3=S+2FeCl 2+2HCl (5)Cr 2S 3+H 2O=Cr(OH)3+H 2S

(6)(NH4)2Sx+2HCl=2NH 4Cl+(x-1)S+H 2S

(7)3Se+4HNO3+H2O=3H2SeO3+4NO

15-17列表比较S ﹑Se ﹑Te 的+ Ⅳ和 +Ⅵ 氧化态的含氧酸的状态﹑ 酸性和氧化还原性。 17、解:见课本P 512

15-18按下表填写各种试剂与四种含硫化合物反应所产生的现象。 15-19画出SOF 2 ﹑SOCl 2 ﹑SOBr 2 的空间构型。他们的O -S 键键长相同吗?请比较它们的O-S 键键能和键长的大小。

19、解:见武汉大学教材习题第13章11

15-20现将硫极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列成下表,请试用硫的电势图解释表中某些化学反应的原因。例如在酸性介质中,硫化氢为何能将亚硫酸(或二氧化硫)还原为单质硫?为何硫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硫化钠等。 20、解:因为V V S SO S

S 661.0;508.0//23

2-=-=--

θ

θ

??.所以S 能溶解在NaOH 中.

第16章氮磷砷

16-1请回答下列有关氮元素性质的问题:

(1)为什么N-N 键的键能(167kJ.mol -1)比P-P 键(201 kJ.mol -1)的小?而 N ≡N 键的键能(942 kJ.mol -1)又比P ≡P 键(481 kJ.mol -1)的大? (2)为什么氮不能形成五卤化物?

(3)为什么N 2 的第一电离能比N 原子的小? 1、 解:(1)N ,由于其内层电子少,原子半径小,价电子层没有可用于成键的d 轨道。N-N

单键的键能反常地比第三周期P-P 键的小,N 易于形成p-p π键(包括离域π键),所以,

N=N 和N ≡N 多重键的键能比其他元素大。

(2)价电子层没有可用于成键的d 轨道,N 最多只能形成4个共价键,也即N 的配位数最

多不超过4。

(3)N 原子由于价层电子的p 轨道刚好处于半充满状态。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出去N

2中少量NH

3

和NH

3

中的水气?

(2)如何除去 NO 中微量的NO

2和N

2

O 中少量NO 的?

2、解:(1)将气体通过稀H C l 溶液;通过碱石灰

(2)通过NaOH溶液;

16-3 以NH

3与H

2

O 作用时质子传递的情况,讨论H

2

O ﹑NH

3

和质子之间键能的强弱;为什么

醋酸在水中是一弱酸,而在液氨溶剂中却是强酸?

3、解:NH3 +H2O=NH4+ +OH-;

因此,NH

3和质子的键合能力强于H

2

O和质子的键合能力;正因为如此,醋酸与水的结

合能力弱于醋酸与氨的结合能力。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溶剂拉平效应。16-4 将下列物质按碱性减弱顺序排序,并给予解释。

NH

2OH NH

3

N

2

H

4

PH

3

AsH

3

16-5 请解释下列事实:

(1)为什么可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的漏气?(2)过磷酸钙肥料为什么不能和石灰一起贮存?

(3)由砷酸钠制备As

2S

3

,为什么需要在浓的强酸性溶液中?

5、解:(1)两者反应产生NH4Cl的微小颗粒,形成大量白烟。

(2)过磷酸钙中含有Ca(H2PO4)2会与碱作用,从而有损肥效。

(3)As

2S

3

会与碱发生作用。

16-6请解释下列有关键长和键角的问题:

(1)在N

3-离子中,两个N-N 键由相等的键长,而在NH

3

中两个N-N 键长却不相等;

(2)从NO+﹑NO 到 NO-的键长逐渐增大;

(3)NO

2+﹑NO

2

﹑NO

2

-键角(∠ONO)依次为1800﹑134.3O﹑115.4O。

(4) NH

3﹑PH

3

﹑AsH

3

分子中的键角依次为107 O﹑93.08 O﹑91.8 O,逐渐减小。

6、解:(1)在N3-中存在24

3

π离域键,2个N-N键是等效的,性质一样,键长相等。

在NH3分子中,没有离域键。

(2)按照分子轨道理论,三者键级分别为3,2.5, 2。所以键长逐渐增大。

(3)NO2中的未成对电子易电离,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NO2+,或获得一个电子形成NO2-,随着价电子由16增加到18,键角明显缩小。

(4)从N到As,电负性逐渐减小,孤电子对离核越来越远,对成键电子排斥作用越来越弱,故键角逐渐减小。

16-7 已知F

2﹑Cl

2

﹑N

2

的离解能(D)分别为 192.5 kJ.mol-1 ﹑242.6kJ.mol-1﹑946kJ.mol-1;

平均键能N-Cl﹑N-F 分别为192.5kJ.mol-1﹑276kJ.mol-1。试计算NF

3(g)和NCl

3

(g) 的标准

生成焓,说明何者稳定?指出在波恩-哈伯循环中哪几步的能量变化对稳定性影响较大?(本

题忽略 NCl

3(l)和 NCl

3

(g)之间的相变热效应。)

7、解:H

?NF3=3×156.9+946-2×276×3=-239.3kJ/mol;

H

?NCl3=3×242.6+946-2×192.5×3=518.8kJ/mol;

由此可知,NF

3

更加稳定。

16-8 为了测定铵态氮肥中的含氮量,称取固体样品0.2471g ,加过量NaOH 溶液并进行蒸馏,用 50.00Ml 0.1050mol.L-1 HCl吸收蒸出的氨气,然后用0.1022mol.L-1 NaOH 溶液滴定吸收液中剩余的HCl,滴定中消耗了11.69 ml NaOH 溶液,试计算肥料中氮的百分含量。

8、解:该样品中含N的物质的量为:50×10-3×0-11.69×10-3×0-3mol/L;

所以N 的百分含量为4.055×10

-3

×14/0.2471=23%

16-9为什么PF 3 可以和许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而NF 3 几乎不具有这种性质? PH 3和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的能力为什么比NH 3 强?

9、解:P 的电负性小于N,PH 3比NH 3容易给出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16-10 红磷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逐渐潮解,与 NaOH ﹑CaCl 2 在空气中潮解,实质上有什么不同?潮解的红磷为什么可以用水洗涤来进行处理?

10、解:白磷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而NaOH,CaCl 2 的潮解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16-11 在同素异形体中,菱形硫和单斜硫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 O 2 与O 3 ,黄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却有很大差异,试加以解释。

11、解:单斜硫和菱形硫都是由S 8环状分子构成.而O 2和O 3,黄磷和白磷的构成分子不同,其性质当然不同.

16-12 回答下列有关硝酸的问题:

(1) 根据HNO 3 的分子结构,说明HNO 3 为什么不稳定?

(2) 为什么久置的浓HNO 3 会变黄?

(3) 欲将一定质量的Ag 溶于最少量的硝酸,应使用何种浓度(浓或稀)的硝酸? 12、解:(1)HNO 3分子中由于一个质子与NO 3-

相连,键长和键角也发生了变化,与H 相连的N-O 键较长,所以HNO 3分子的对称性较低,不如NO 3- 离子稳定,氧化性较强.

(2)因为HNO 3不稳定,容易分解成NO 2,所以溶液呈黄色. 16-13 若将0.0001 mol H 3PO 4 加到 PH=7 的 1L 缓冲溶液中(假定溶液的体积不变),计算在此溶液中H 3PO 4﹑H 2PO 4-﹑HPO 42- 和 PO 43- 的浓度。 13、解:由公式3

21212

13

343][][][]

[][K K K K K H K H H H PO H +++=+

+

+

+

3

21212

13

3

21343

21212

13

1

4

23

21212

13

2

12

42][][][][][][][][][][][][][][K K K K K H K H H K K K PO K K K K K H K H H K H HPO

K K K K K H K H H K K H PO H +++=

+++=

+++=

+

+

+

-

+

+

+

+

-

+

+

+

+-

由上述公式即可求得各自的浓度.

16-14试从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为什么在Na 2HPO 4 或 NaH 2PO 4 溶液中加入AgNO 3 溶液,均析出黄色的 Ag 3PO 4 沉淀?析出Ag 3PO 4 沉淀后溶液的酸碱性有何变化?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14、解:因为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

-+?3424

PO H

HPO

;

当加入Ag +

后, Ag +

和PO 43-

结合生成Ag 3PO 4沉淀,使得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16-15 试计算浓度都是 0.1 mol.L -1 的 H 3PO 4﹑ NaH 2PO 4﹑ Na 2HPO 4 和Na 3PO 4各溶液的PH 。 15、解:一般情况下,弱酸碱均忽略第二.三级的电离,所以均可用公式c K H ?=+

][

求得 .

16-16 AsO 33-能在碱性溶液中被I 2 氧化成AsO 43- ,而H 3AsO 4又能在酸性溶液中被I -还原成H 3AsO 3 ,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16、解:两种情况下,反应的介质不同,从而电极电势不同,两者均满足-+>??,所以反应

都能进行,并不矛盾.

16-17试解释下列含氧酸的有关性质:

(1) H 4P 2O 7和(HPO 3)n 的酸性比 强。

(2) HNO 3和H 3AsO 4 均有氧化性,而 H 3PO 4 却不具有氧化性。 (3) H 3PO 4﹑ H 3PO 3﹑H 3PO 2 三种酸中,H 3PO 2 的还原性最强。 16-18 画出下列分子结构图:

P 4O 124- PF 4+ As 4S 4 AsS 43- PCl -

16-19画出结构图,表示P 4O 10 和不同物质的量的H 2O 反应时P-O-P 键断裂的情况,说明反应的产物。

19、解:见课本P541

16-20 完成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1)NH 4NO 3 NO HNO 2 NH 4+

(2) Ca

4

(3) As 2O 3 Na 3AsO 4 Na 3AsS 4 20、解: (1)NH 4NO 3?→??

N 2+O 2+H 2O N 2+O 2

NO ??→?催化剂

2NO+O 2=2NO 2

NO+NO 2+H 2O=2HNO 2 NO 2+H 2O=HNO 3+NO

HNO 3+Zn=NH 4NO 3+Zn(NO 3)2+H 2O (2) 2Ca 3(PO 4)2+6SiO 2+10C=6CaSiO 3+P 4+10CO

P 4+3KOH+3H 2O=PH 3+3KH 2PO 2

8CuSO 4+2PH 3+8H 2O=2H 3PO 4+8H 2SO 4+8Cu 11P+15CuSO 4+24H 2O=5Cu 3P+6H 3PO 4+15H 2SO 4 (3) As 2O 3+6NaOH=2Na 3AsO 3+3H 2O

-

+

-+?34

24

PO H

HPO

AsO33- +I2+2OH- =AsO43- +2I- +H2O

2AsO

33- +6H+ +3H

2

S=As

2

S

3

+6H

2

O

16-2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NO

2-和NO

3

-(2)AsO

4

3-和PO

4

3-

(3)AsO

43-和AsO

3

2-(4)PO

4

3-和P

2

O

7

4-

(5)H

3PO

4

和H

3

PO

3

(6)AsO

4

3-和AsS

4

3-

21、解:(1) 用淀粉KI溶液,作用后,溶液变蓝色的是NO-2

(2) 用淀粉KI溶液,作用后,溶液变蓝色的是AsO43-;

(3)在酸性条件下,加SnCl2 ,反应后有黑棕色的As析出的是AsO33-

(4)能使蛋白质沉淀的是P2O74-;

(5)用AgNO3溶液.

(6)用稀盐酸酸化,有蛋黄色沉淀析出的是AsS

4

3

16-22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NH

4Cl +NaNO

2

(2)NO

2

- +ClO- +OH- → Cl-

(3)N

2H

4

+H

2

O

2

(4)NH

2OH + Fe3+→ N

2

O

(5)HN

3

+ Mg→

(6)KNO

3

+C + S →

(7)AsH

3 + Br

2

+ KOH→ K

3

AsO

4

(8)PH

3 +AgNO

3

+ H

2

O→

(9)HPO

32- + Hg2+ +H

2

O→

(10)H

2PO

2

- + Cu2+ + OH-→

(11)[Ag(NH

3)

2

]+ + AsO

3

3- + OH-→

(12)Na

3AsO

4

+ Zn +H

2

SO

4

22、解:以下均写反应后的产物:

(1)NH4Cl+H2O

(2)Cl-+NO3- +H2O

(3)N2+H2O

(4)N2O+Fe2+

(5)Mg(N3)2+H2

(6)K2S+N2+CO2

(7)K3AsO4+KBr

(8)Ag+H3PO3+HNO3

(9)Hg2+2+PO43-

(10)Cu2O+PO43-

(11)Ag+AsO43-

(12)Zn2++AsO33-

16-23有一种无色气体 A ,能使热的CuO 还原,并逸出一种相当稳定的气体B ,将A 通过加热的金属钠能生成一种固体C ,并逸出一种可燃性气体D 。 A能与Cl

2

分步反应,最后得到一种易爆的液体E 。指出A﹑B﹑C﹑D 和E 各为何物?并写出各过程的反应方程式。

23、解:A:NH

3;B:N

2

;C:NaNH

2

;D:H

2

;NCl

3

16-24第ⅤA 族和第ⅥA 族氢化物在沸点时的蒸发焓如下:

△r H θ

/kJ.mol -1

△r H θ

/kJ.mol -1

NH 3 233 H 2O 406 PH 3 14.6 H 2S 18.7

AsH 3 16.7 H 2Se 19.3 SbH 3 21.0 H 2Te 23.1

以每族氢化物蒸发焓对其摩尔质量作图,假定NH 3 和H 2O 不存在氢键时,估计它们的蒸发焓各是多少?在液氨和H 2O 中,何者具有较强的氢键?

第17章碳硅硼

17-1对比等电子体CO 与N 2 的分子结构及主要物理﹑化学性质。

1、解:CO 与N 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分子中也有三重键,即一个键,和两个πσ但和N 2不同的是:其中一个π键是配键,其电子来自氧原子。

17-2 概述 CO 的实验室制法及收集方法。写出 CO 与下列物质起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1)Ni ;(2)CuCl ;(3)NaOH ;(4)H 2 ;(5)PdCl 2 2、解:用浓硫酸作脱水剂,使 HCOOH 脱水而得。

O H CO HCOOH

2/+???→??

浓硫酸 用排水法收集CO 。

Ni +CO=Ni (CO )4

CO+ 2CuCl+ H 2O= CO 2+ Cu+ 2HCl O

H Pd CO O H PdCl

CO O

H CO H CO HCOONa NaOH CO kPa

K 22

2222

21001.1,4733

+↓+=+++??→?+?????→?+?点燃

17-3 某实验室备有 CCl 4 干冰和泡沫灭火器[内为Al 2(SO 4)3 和NaHCO 3 ],还有水源和砂。若有下列失火情况,各宜用哪种方法灭火并说明理由: (1)金属镁着火;(2)金属钠着火; (3)黄磷着火;(4)油着火;(5)木器着火 3、解:(1)砂 (2)砂

(3)CCl 4 ,干冰和泡沫灭火器,砂均可以。 (4)干冰和泡沫灭火器,砂

(5)以上方法均可

17-4 标准状况时,CO 2 的溶解度为 170mL/100g 水:

(1)计算在此条件下,溶液中H 2CO 3 的实际浓度;

(2)假定溶解的CO 2全部转变为H 2CO 3,在此条件下,溶液的PH 是多少? 4 、解:(1)100g 水中,H 2CO 3的物质的量为170?10-3/22.4=0.00759mol;

所以H 2CO 3的实际浓度为0.00759mol/L ;

(2)由公式c K H ?=

+

][=L mol /10

71.500759.010

3.45

7

--?=??

所以p H=4.24

17-5 将含有Na 2CO 3 和NaHCO 3 的固体混合物60.0g 溶于少量水后稀释到2.00L ,测得该溶液的PH 为10.6 ,试计算原来的混合物中含Na 2CO 3 及NaHCO 3 各有多少克? 5、解:设碳酸钠为xg ;则NaHCO 3 为(60-x )g ;

由公式3

23

][CO Na NaHCO

a C C K H ?=+

=5.61?10-11?

106

/84/)60(x x -=10-10。6

代入公式得x=44.29g;则NaHCO 3为17.71g

17-6 试分别计算0.1mol.L -1

NaHCO 3 和 0.1mol.L -1

(NH 4)2CO 3溶液的PH 。(提示: NH 4HCO 3 按弱酸弱碱盐水解计算。)(已知:NH 3.H 2O K b =1.77×105

; H 2CO 3 K1=4.3×10-7

,K2=5.61×10-11

) 6、解:(1)由c K OH

b ?=

-

][=L mol /1082.41.0)103.4/10(5

714---?=??

所以68.932.41414=-=-=pOH pH

17-7在 0.2 mol.L -1

的Ca 2+

盐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 2CO 3 溶液 ,将得到什么产

物?若以 0.2 mol.L -1 的Cu 2+ 代替Ca 2+ 盐,产物是什么?再以0.2 mol.L -1 的 Al 3+ 盐代替Ca 2+ 盐,产物又是什么?试从浓度积计算说明。

7、解:CaCO 3白色沉淀; 产物为Cu 2(OH )2CO 3 ;产物为Al (OH )3 17-8 比较下列各对碳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

(1)Na 2CO 3和BeCO 3 (2) NaHCO 3和Na 2CO 3(3)MgCO 3和BaCO 3(4)PbCO 3和CaCO 3 8、解:热稳定性:

(1) Na 2CO 3>BeCO 3; (2)NaHCO 3

17-9如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Na 2CO 3 ,Na 2SiO 3 ,Na 2B 4O 7.10H 2O

(2)NaHCO 3 , Na 2CO 3 (3)CH 4 ,SiH 4 9 . 解:(1)先做硼砂珠实验,鉴定出Na 2B 4O 7 .10H 2O;然后用Al 2(SO 4)3鉴定出Na 2CO 3,现象有沉淀和气泡产生。

(2)再酒精灯上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

(3)利用SiH4在碱的催化下,剧烈水解有白色沉淀产生,而CH4无此现象 17-10怎样净化下列两种气体:

(1)含有少量CO 2﹑O 2 和 H 2O 等杂质的CO 气体;

(2)含有少量H 2O ﹑CO ﹑O 2﹑N 2 及微量H 2S 和SO 2 杂质的CO 2气体。 10、解:(1)依次通过炽热的碳粉,红热的铜网,以及碱石灰。

(2)在氧气中充分着烧后,通过溴水,再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浓硫酸,再与镁条充分着烧后,通入氧气中再着烧充分。

17-11试说明下列现象的原因:

(1) 制备纯硼或硅时,用氢气做还原剂比用活泼金属或炭好;

(2) 硼砂的水溶液是缓冲溶液;

(3) 装有水玻璃的试剂瓶长期敞开瓶口后,水玻璃变浑浊;

(4) 石棉和滑石都是硅酸盐,石棉具有纤维性质,而滑石可做润滑剂。

11、解: (1) 用氢气做还原剂,不会带来杂质。

(2)因为硼砂易溶于水,也较易水解,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

-

+?→←+OH

BO H O H O B 247332274

所以,它具有缓冲作用。

(3)因为硅酸盐易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产物有硅酸白色沉淀,所以溶液呈混浊状态。 (4)石棉的化学式为CaMg 3(SO 4)4 ;滑石的化学式为Mg 3(SiO 4O 10)(OH)2 17-12试说明下列事实的原因:

(1) 常温常压下,CO 2为气体而SiO 2为固体; (2) CF 4不水解,而BF 3 和SiF 4都水解;

(3) BF 3和SiF 4水解产物中,除有相应的含氧酸外,前者生成 BF 4-,而后者却是SiF 62-

。 12、解:(1)CO 2为分子晶体化合物;而SiO 2为原子晶体,其熔沸点相当高。

(2)BF 3,SiF 4的水解产物有H 3BO 3和H 2SiO 3晶体析出。

(3)BF 3,SiF 4的水解产物有HF ,HF 在与BF 3,SiF 4结合生成BF 4- ;SiF 42-

17-13试说明硅为何不溶于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溶液中,却分别溶于碱溶液及HNO 3与HF 组成的混合溶液中。

13、解:在含氧酸中被钝化,在有氧化剂(如HNO 3,CrO 3,KMnO 4,H 2O 2等)存在条件下,与

HF 反应:3Si+4HNO 3+18HF=3H 2SiF 6+4NO ↑+8H 2O 17-14 试解释下列现象:

(1) 甲烷既没有酸也没有碱的特性;

(2) 硅烷的还原性比烷烃强;

(3) 卤化物比氢化物容易形成链;

(4) BH 3有二聚物B 2H 6 ,而 BX 3却不形成二聚体。 14、解:(1)CH 4分子中,中心原子C 上没有孤电子对,也没有空轨道接受外界电子。所以它既没有酸性,也没有碱性。

(2)硅烷的稳定性没有烷烃强,容易被氧化剂氧化。 17-15说明下列物质的组成 制法及用途: (1)泡花碱; (2)硅胶;

(3)人造分子筛

15、解: 泡花碱:Na 2O.n H 2O ;工业上生产水玻璃的方法是将石英砂,硫酸钠和煤粉混合后,放在反射炉内于1373-1623K 时进行反应。

硅胶:H 2SiO 3 ;将硅酸凝胶充分洗涤以除去可溶性盐类,干燥脱去水分后,即成多孔性稍透明的白色固体。

人造分子筛:M 12(AlO 2)12.(SiO 2)12.27H 2O ;用水玻璃。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并控制适当的温度使其充分反应而制得。

17-16 为什么BH 3 的二聚过程不能用分子中形成氢键来解释?B 2H 6分子中的化学键有什么特殊性?“三中心二电子键”和一般的共价键有什么不同? 16、解:见课本P 588。

17-17 B 6H 10的结构中有多少种形式的化学键?各有多少个?

17、解:见教材P 589。

17-18 H 3BO 3和H 3PO 3 组成相似,为什么前者为一元路易斯酸,而后者则为二元质子酸,试从结构上加以解释。

18、解: H 3BO 3分子中,中心原子B 有一个空轨道,可以用来容纳OH 上O 原子的一对孤电子,所以它是一元路易斯酸;而H 3PO 3分子中,与氧原子相连的H 有两个,所以它是二元质子酸。

17-19 画出下列分子(离子)的结构图: Si 4O 128- ,B 3N 3H 6 ,[B 4O 5(OH)4]2- ,(BO 2)n n-,SiF 62-

19、解:见教材P 587,P 581

17-20写出以硼砂为原料制备下列物质的反应方程式: (1) 硼砂,(2)三氟化硼,(3)硼氢化钠

20、解:将硼砂浓溶液与浓硫酸作用后冷却得H 3BO 3

233242454243])([SO Na BO H O H SO H OH O B Na +=++;

制得的H 3BO 3经受热失水后得到B 2O 3;

17-21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

(1)Si + HNO 3 + HF → (2)Na 2B 4O 7 + HCl +H 2O → (3)BF 3 + Na 2CO 3 + H 2O → (4)Ca 2Si + HCl → (5)H 3BO 3 + NaOH → (6)Be 2C + H 2O → (7)SiO 2 + C + Cl 2→ (8)B 2H 6 + Cl 2 → (9)H 3BO 3 +C 2H 5OH → (10)Si 2H 6 + H 2O → (11)B 2H 6 + NH 3 → (12)B 2H 6 + LiH → (13)Na 2SO 4 + C + SiO 2→

21、解: (1) 3Si+4HNO 3+18HF=3H 2SiF 6+4NO ↑+8H 2O (2)Na 2B 4O 7+2HCl+5H 2O=4H 3BO 3↓+2NaCl (3)4BF 3+2Na 2CO 3=NaBO 2+3Na[BF 4]+2CO 2 (4)Ca 2Si +4HCl=2CaCl 2+SiH 4 (5)H 3BO 3+NaOH=NaBO 2+2H 2O (6)Be 2C+H 2O=Be(OH)2↓+CH 4↑ (7)SiO 2+2C+2Cl 2=SiCl 4+2CO (8)B 2H 6+6Cl 2=2BCl 3+6HCl

(9)H 3BO 3+3C 2H 5OH ??→?浓硫酸

B(OCH 3)3+3H 2O (10) Si 2H 6 + 8H 2O=2H 2SiO 4+9H 2↑ (11)3B 2H 6+6NH 3=2B 3N 3H 6+12H 2 (12) B 2H 6+2LiH=2LiBH 4 (13)Na 2SO 4 + C+SiO 2=Na 2SiO 3+

17-22试计算:

(1)把1.5g H 3BO 3 溶于100ml 水中,所得溶液PH 为多少?

(2)把足量 Na 2CO 3加入75吨纯的硬硼钙石中,假定转化率为85% ,问所得硼砂的质量是多少?(已知H 3BO 3 K 1=7.3×10-10 ) 22、解:(1)提示:先查表查出硼酸的K ,再算出硼酸溶液的浓度c ,再根据公式

c K H

?=

+

][,即可算出[H+]=0.0000132mol/L ;

所以pH=4.88;

(2)8.9×103

kg;

17-23两种气态硼氢化物的化学式和密度如下: BH 3 在290 K 和53978 Pa 时的密度为0.629g.L -1

;B 2H 5 在292 K 和6916 Pa 时的密度为0.1553 g.L -1

。这两种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是多少?写出它们的分子式。 23、解:由公式P

RT

M ρ=

可求出BH3的M=28.09;B 2H 5的M=54.52;

所以它们的分子式分别为B 2H 6,B 4H 10

17-24有人根据下列反应式制备了一些硼烷:

4BF 3 + 3LiAlH 4 →2B 2H 6 + 3LiF + 3AlF3

若产率为100% ,用5g BF 3 和10.0g LiAlH 4 反应能得到多少克B 2H 6 ?制备时,由于用了未经很好干燥的乙醚,有些B 2H 6与水反应损失了,若水的量为 0.2g ,试计算损失了多少克B 2H 6?

24、解:量的关系可以判断LiAlH4过量,所以得到的B2H6的质量为

(5/67.81) ×0.5×27.62=1.018g;

由于水与B2H6能发生化学反应: B 2H 6+6H 2O=2H 3BO 3+6H 2

所以损失的B2H6的质量为(0.2/18) ×61

×27.62=0.05g;

17-25 体积为50mL 的CO ﹑CO 2 和H 2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25mL O 2 ,在室温及1.01× 103kPa 压力下点燃,爆炸后在上述同样的温度和压力测得气体总体积为37mL 。把这37mL 气体用KOH 溶液吸收,最后剩下5mL 不能吸收的气体,计算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 25、解:O 2:36%;CO44%;CO 220%

第18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18-1按周期表位置,绘出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图,并分析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和变化规律?

1、解:大多数位于P 区。结构图略。

18-2为什么氟和其它卤素不同,没有多种可变的氧化态?

2、解:因为氟原子半径特别小,对核外电子束缚力强,电子不容易失去,所以氟没有多种可变的正氧化态。

18-3 小结p 区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按周期性递变规律的同时,还有哪些反常之处?说明其原因。

3、解:P 区元素整体而言,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详见课本P 629页。

18-4 概括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有哪些共性?

4、解:非金属元素都能形成具有最高氧化态的共价型的简单氢化物。通常情况下为气体或挥发性的液体。在同一族中,沸点从上到下递增,但第二周期沸点异常的高。除HF 外,其他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相对于水而言,大多数是酸。 18-5已知下列数据:

△f G m θ(H 2S,aq)=-27.9kJ.mol -1

△f G m θ

(S 2-,aq)=85.8 kJ.mol -1

△f G m θ(H 2Se,aq)=22.2 kJ.mol -1

△f G m θ(Se 2-,aq)=129.3 kJ.mol -1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rG m θ 和平衡常数 K : (1)H 2S(aq) → 2H +

(aq)+ S 2-(aq) (2)H2Se(aq) → 2H +(aq)+Se 2-(aq) 两者中哪一个酸性较强。 5、解:(1)),(),(22aq S H G aq S G G m f m f m

r Φ

-

Φ

Φ

?-?=?

=85.8-(-27.9)=113.7kJ.mol -1

再由公式=?Φ

m

r G -RTlnK 得K=exp (-=?Φ

)/RT G m r 1.2×10-20

(2)按同种方法求出=?Φ

m

r G 107.1,K=1.68×10-19

由此可见H 2Se 的酸性强于H 2S 。

18-6试从HA 酸在电离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影响其酸性强度的一些主要因素。

6、解:非金属元素氢化物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与该氢化物在水中给出或接受质子的能力的相对强弱有关。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有HA 的水合能,解离能,A (g )的电子亲和能。A -(g )的水合能,以及H (g )的电离能,H +

(g )的水合能有关。

18-7试从结构观点分析含氧酸强盗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用鲍林规则判断下列酸的强弱: (1)HClO (2)HClO 2(3)H 3AsO 3(4)HIO 3(5)H 3PO 4 (6)HBrO 3(7)HMnO 4(8)H 2SeO 4(9)HNO 3(10)H 6TeO 6 7、解:详见课本P 613页。各种酸的强弱详见表18-8。

18-8试解释下列各组酸强度的变化顺序: (1)HI ﹥ HBr ﹥ HCl ﹥ HF (2)HClO 4 ﹥H 2SO 4﹥ H 3PO 4﹥ H 4SiO 4 (3)HNO 3﹥ HNO 2 (4)HIO 4 ﹥ H 5IO 6

(5)H 2SeO 4﹥ H 5TeO 6 8、解:(1)从氟到碘电负性逐渐减弱,与氢的结合能力逐渐减弱,分子逐渐容易电离出氢离子,故酸性逐渐增强。

(2)从氯到硅电负性逐渐减弱,与它相连的氧的电子密度逐渐增大,O-H 键逐渐增强,从而酸性逐渐减弱。

(3)硝酸分子的非羟基氧多于亚硝酸分子中的非羟基氧,HNO 3中N-O 配键多,N 的正电性强,对羟基中的氧原子的电子吸引作用较大,使氧原子的电子密度减小更多,O-H 键

越弱,酸性增强。

(4)H 5IO 6分子随着电离的进行,酸根的负电荷越大,和质子间的作用力增强,电离作用向形成分子方向进行,因此酸性弱于HIO 4。

(5)原因同(2)。

9、解:见溶解性表。 18-10已知下列数据 试计算Na 2CO 3 和CaCO 3 溶解过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sol G m ),并对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作出判断,分析两者水溶性不同的原因。 10、解:公式Φ

ΦΦ

?-?=?S

T H G m sol m

sol 可算出Φ

?m sol G (Na2CO3)=-1.18KJ.mol -1

Φ

?m sol G (CaCO3)=48.3 KJ.mol -1;

由此可见,Na 2CO 3在水中向溶解方向进行;而CaCO 3的溶解向沉淀方向进行 18-11 试比较下列各种物质的热稳定性,并作出解释。 (1)Ca(HCO 3)2,CaCO 3, H 2CO 3 ,CaSO 4 ,CaSiO 3 (2)AgNO3, HNO 3,KNO 3,KClO 3,K 3PO 4

11、解:(1)CaSiO 3>CaSO 4>CaCO 3>Ca(HCO 3)2>H 2CO 3

(2)K 3PO 4>KClO 3>KNO 3>AgNO 3>HNO 3

18-12用BaCO 3﹑CaCO 3 以及它们的组成氧化物的标准生成焓计算BaCO 3和CaCO 3 的分解焓,并从结构上解释为什么BaCO 3 比CaCO 3 稳定? 12、解:由标准生成焓数据表,经计算得

1

3

13.178)(.269)(-Φ

-Φ=?=?mol

kJ CaCO

H

mol kJ BaCO H r r

由于S ?值相差很小,故G ?值主要取决于H ?值,所以3

CaCO

没有3

BaCO

稳定。

18-13用表18-18中各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包括氧化物)的ψθ

为纵坐标,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作出p 区各族元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度曲线,并从曲线图形分析各周期及各族非金属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氧化性的变化规律。 18-14试解释下列各组含氧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1)H 2SeO 4 ﹥H 2SO 4 (稀)(2)HNO 2﹥HNO 3(稀)(3)浓H 2SO 4﹥稀H 2SO 4(4)HClO ﹥HBrO ﹥HIO (5)HClO 3(aq) ﹥KClO 3(aq)

14、解:见课本P 626

18-15何谓次极周期性?为什么它在p 区第二 ﹑第四﹑第六周期中表现出来?为什么它主要表现在最高氧化态化合物的性质(稳定性和氧化性)上?

15、解:见课本18-5 P区元素的次级周期性18-16试解释下列现象:

(1)硅没有类似于石墨的同素异性体。

(2)氮没有五卤化氮NX

5,却有+Ⅴ氧化态的 N

2

O

5

﹑HNO

3

及其盐,这二者是否矛盾?

(3)砷的所有三卤化物均已制得,而五卤化物只制得AsF

5和 AsCl

5

,而且后者极不稳定。

(4)硫可形成n=2~6 的多硫链,而氧只能形成n=2 的过氧链。

第19章金属通论

19-1举例说明哪些金属能从(1)冷水,(2)热水,(3)水蒸气,(4)酸,(5)碱中置换出氢气,写出有关的反应式并说明反应条件。

1、解:2Na + 2H

2O = 2NaOH+ H

2

Mg+ 2H

2O= Mg(OH)

2

↓ + H

2

3Fe + 4H

2O = Fe

3

O

4

+ 4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2Al + 2OH- + 6H

2O = 2[Al(OH)

4

]-

19-2 已知在 973K 时,

2CO + O

2 = 2CO

2

; △

r

Gθ= -398 kJ.mol-1

2Ni + O

2 = 2NiO; △

r

Gθ=-314 kJ.mol-1

试计算该温度下CO + NiO = Ni +CO

2的△

r

Gθ值,并对照图19-1说明在该温度下能否用CO

还原NiO制取Ni 。

2、解: 2CO + O

2

= 2CO (1)

2Ni + O

2

= 2NiO (2)

CO + NiO = Ni + CO

2

(3)

(3) =

2)2(

)1(-

?rGθ =

2

)

314 (

398-

-

-

= -42kJ?mol-1

CO的自由能比NiO的低,?rGθ< 0 故可以使用CO还原NiO 制取Ni

19-3下图是几种金属硫化物的埃林汉姆图。(1)请解释图中各条线形状变化的意义;(2)据图,若从硫化物中提取金属,适宜的还原剂和温度条件各如何?

(1)1/2C + S = 1/2 CS

2

(2)Hg + S = HgS

(3)2/3 Bi +S = 1/3 Bi

2S

3

(4)H

2 +S = H

2

S

(5)Pb +S = PbS

3、解:线1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刚开始时吉布斯自由能呈上升趋势,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吉布斯自由能反呈下降趋势。斜率发生了变化,是因为温度升高,发生了相变,出现了熵增,因而?rGθ下降。线2线3相似,起始随温度的升高,?rGθ增加,达到一定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加,?rGθ增加的速度更快,斜率加大,出现了熵增。线4随温度升高,?rGθ直线上升,反应过程中无相变。线5?rGθ开始时随温度的升

高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的温度又逐渐减小温度继续上升,又出现下降,再上升又出现增大,有两个拐点。这说明在反应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上升,伴随有相变产生。由图可以看出:

HgS 和 Bi 2S 3可以用H 2作还原剂对HgS 温度可控制在:400K-800 对Bi 2S 3温度可控制在:700K-1000K

对PbS 较难还原,选用C 作还原剂,需要3000K 以上的高温。 19-4已知 733K 时, 2Mn + O 2 = 2MnO;

△r G θ

=-670kJ.mol -1

2C +O2 =2CO; △r G θ=-350 kJ.mol -1 1773K 时,2Mn + O 2 = 2MnO;

△r G θ=-510 kJ.mol -1

2C +O 2 =2CO; △r G θ=-540 kJ.mol -1 试计算在773K 和1773K 时反应: Mn(s) + C(s) = Mn(s)+ CO(g)

的△r G θ

,说明用C(s) 还原MnO(S)应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进行? 4、解: 2Mn + O2 = 2MnO (1) 2C + O2 = 2CO (2) MnO (S ) + C (S ) = Mn (S ) + CO (g ) (3) (3) =

2

)

1()2(-

773K 时 ?rG θ = 1

1602

)

670(350-=---kJmol >0 1773K 时 ?rG θ=

1

152

)

510(540--=---kJmol

<0

故反应在高温下进行。

19-5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它们得空间利用率和配位数各是多少?对金属性质的影响又如何?

5、答:金属的晶体结构类型包括: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

第20章s 区金属(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20-1 简要说明工业上生产金属钠﹑烧碱和纯碱的基本原理。 1、解:2NaCl ====== 2Na + Cl 2↑

(1) 加入CaCl 2作助熔剂,以熔盐电解法制金属钠 (2) 电解NaCl 水溶液可得NaOH

2NaCl + 2H 2O ===== Cl 2↑ + H 2↑ + 2NaOH (3) 用氨碱法

NaCl + NH 3 + CO 2 + H 2O = NaHCO 3↓ + NH 4Cl

2NaHCO 3===== Na 2CO 3 + H 2O ↑ + CO 2↑

20-2以重晶石为原料,如何制备 BaCl 2﹑BaCO 3﹑BaO 和 BaO 2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2、 解: BaSO 4 + 4C===== BaS + 4CO BaS + 2HCl = BaCl 2 + H 2S

电解

?

BaS + CO

2 + H

2

O = BaCO

3

+ H

2

S

BaCO

3 ===== BaO + CO

2

2BaO + O

2

===== 2BaO 20-3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金属钠与H

2O﹑Na

2

O

2

﹑NH

3

﹑C

2

H

5

OH﹑TiCl

4

﹑KCl﹑MgO﹑NaNO

2

的反应;

(2) Na

2O

2

与H

2

O﹑NaCrO

2

﹑CO

2

﹑Cr

2

O

3

﹑H

2

SO

4

(稀)的反应;

3、解:(1) 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 + Na

2O

2

= 2Na

2

O

2Na + 2NH

3 = 2NaNH

2

+ 3H

2

2Na + 2C

2H

5

OH = 2NaOC

2

H

5

+ H

2

Na + TiCl

4

= 4NaCl + Ti Na + KCl= K↑ + NaCl

2Na + MgO = Mg + Na

2

O

6Na + 2NaNO

2 = Na

2

O + N

2

(2) 2Na

2O

2

+ 2H

2

O = 4NaOH + O

2

Na

2O

2

+ 2NaCrO

2

= 2Na

2

CrO

4

+ O

2

2 Na

2O

2

+ 2CO

2

= 2Na

2

Cr

3

+ O

2

Na

2O

2

+ Cr

2

O

3

= Na

2

CrO

4

Na

2O

2

+ H

2

SO

4

= 2Na

2

SO

4

+ 2H

2

O

2

20-4完成下列各步反应方程式:

(1)MgCl

2 Mg Mg(0H)

2

MgCO

3 Mg(NO

3

)

2

MgO

(2)CaCO

3 CaO Ca(NO

3

)

2

CaCl

2

Ca Ca(OH)2

4、解:(1) MgCl

2 ===== Mg + Cl

2

Mg + Cl = MgCl

2

Mg + 2H

2O = Mg(OH)

2

+ H

2

Mg(OH)

2= MgO + H

2

O

MgCO

3 + 2HCl = MgCl + H

2

O + CO

2

MgCO

3+ 2HNO

3

= Mg(NO

3

)

2

+ H

2

O + CO

2

2Mg(NO

3)

2

= 2MgO + 4NO

2

↑ + O

2

(2) CaCO

3 ===== CaO + CO

2

CO

2 + CaO ===== CaCO

3

CaO + 2NH

4NO

3

===== Ca(NO

3

)

2

+ 2NH

3

↑+ H

2

O

CaCl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Cl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CaCl

2 ===== Ca + Cl

2

Ca + 2H

2O = Ca(OH)

2

+ H

2

Ca(OH)

2 + 2HNO

3

= Ca(NO

3

)

2

+ 2H

2

O

20-5含有Ca2+﹑Mg2+和SO

4

2-离子的粗盐如何精制成纯的食盐,以反应式表示。

5、解:(1) SO

42- + Ba2+ = BaSO

4

↓1633

K 773-793K

电解

甲醇

?

氨水

电解

熔融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七章卤素 总体目标: 1.掌握卤素单质、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 2.掌握卤素及其化合无各氧化态间的关系 各节目标: 第一节卤素单质 1.了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等 2.掌握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水作用、与金属的反应、与非金属反应、与氢气的反应及其递变规律;了解卤素单质的用途 3.运用元素电势图来判断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 第二节卤化氢和氢卤酸 掌握卤化氢的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卤化氢的制备方法 第三节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和拟卤素 了解卤化物的分类;金属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和拟卤素的主要性质和制备 第四节卤素的含氧化合物 了解卤素含氧酸及其盐酸性、氧化性强度及变化规律 Ⅱ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元素的电势图为:E A ?M4+-0.15M2+-0.14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2+不能发生歧化反应 B. M2+是强氧化剂 C. M是强还原剂 D. M4+与M 反应生成M2+ 2.碘的电子结构式是[Kr]5S25P5 ,指出下列哪种化学式的化合物不能存在() A.IF 5 B.IF 7 C.Na 3 H 2 IO 6 D.HIF 3.下列关于(CN) 2 的反应中,不象卤素单质反应的是() A.(CN) 2 +H 2 O==HCN+HCNO B.可在空气中燃烧 C.与银、汞、铅反应得难溶盐 D.与卤素反应生成CNCl、CNBr等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介质中,卤素电对X 2 |Xˉ不变

B.由于卤素阴离子(Xˉ)具有还原性,所以能用电解卤化物水溶液的方法制备卤素单质 C. 卤素阴离子可以作为路易斯碱而构成配合物的内界 D.氟的电负性最大,所以F 2 分子中的共价键是所有共价键中最强的 5.在含Iˉ的溶液中通入Cl 2 ,产物可能是() A.I 2和Clˉ B.ClO 3 和Clˉ C.ICl 2 ˉ D.以上产物均有可能 6.将氟气通入水中,生成的产物可能有() A.O 2、O 3 和HF B.OF 2 和HF C.H 2 O 2 和HF D.以上诸种 7.冷的氯水中微粒的种类有()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8.卤素互化物一般由较重卤素和较轻卤素构成,在卤素互化物分子中,较轻卤素原子个数一般为() A.1 B.2 C.1、3、5、7(奇数) D.2、4、6(偶数) 9.下列物质受热产生Cl 2 的是() A.Cl 3O 5 B.ClO 2 C.Cl 2 O 2 D.Cl 2 O 10.关于SnCl 2和SnCl 4 的熔沸点高低,正确的是() A.SnCl 2高于SnCl 4 B. SnCl 2 低于SnCl 4 C.两者差不多一样高 D.外界条件不同,熔、沸点高低不同 11.制备F 2 实际所采用的方法是() A.电解HF B.电解CaF 2 C.电解KHF 2 D.电解NH 4 F 12.实验室制备Cl 2 最常用的方法是() A.KMnO 4与浓盐酸共热 B.MnO 2 与稀盐酸反应 C.MnO 2与浓盐酸共热 D. KMnO 4 与稀盐酸反应 13.实验室制得的氯气含有HCl和水蒸气,欲通过二个洗气瓶净化,下列洗气瓶中试剂选择及顺序正确的是() A.NaOH,浓H 2SO 4 B.CaCl 2 ,浓H 2 SO 4 C.H 2O,浓H 2 SO 4 D. 浓H 2 SO 4 ,H 2 O 14.下列各对试剂混合后能产生氯气的是() A.NaCl与浓H 2SO 4 B.NaCl与MnO 2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新版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直到这几年的学习,出于自身对专业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想要继续深入系统的学习,而我们本科对专业课的学习知识一点皮毛,是远远不够的! 怀着专业的热爱,我毅然决定考研,在大三上册就开始准备复习。充满信心地去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是做好它的前提,最开始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方向。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查资料、看考研经验分享、问学长学姐,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所以无所畏惧! 对于考研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一年的考研时间,我想,对于这个词,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我以为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不易! 正如很多研友的分享所说,考研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又咬牙坚持着,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迎来他们的曙光。 文章可能有点长,末尾我也加了一些真题和资料的下载方式,大家放心阅读即可。 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42)生物化学(自命题) (842)细胞生物学 参考书目为:

1.张丽萍、杨建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 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可以先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不用做题,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我大概是八月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过。没有停下一直在背,把之前背过但是后来看没有印象的单词(这些单词之前已经标记过了)再过一遍。 在做完阅读真题之后,后面开始做真题套卷,这时候可以买一本新的真题,防止自己之前做题的想法干扰自己。我听同学们的买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回来发现老师讲的很有条理,比较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我认为完型其实不用特别抽出时间练习,完型翻译和作文在后两个月一起练练就可以,其实完型翻译这几年出的不是特别难了。作文可以从机构或者老师出的模板和平时做阅读中的积累,挑出一些句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模板”,但是在练习时期一定要动手写,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 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 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2 C. Na 2 O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 2 C. O 2 2+ D. O 2 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C. BeI 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SiCl 4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O 22- B. O 2 ->O 2 C. NO+>NO D. OF->OF 7.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Na 2 O 2 8.下列各对物质中,是等电子体的为() 和O 3 B. C和B+ C. He和Li D. N 2 和CO 9. 中心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3 C. PCl 3 10.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不同键长的是() A .CO 2 3 C. SF 4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电子对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H 2O B. H 3 O+ C. NH 3 D. NH 4 + 12.氨比甲烷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别 B.密度的差别 C. 氢键 D.熔点的差别 1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Cl 43 C. BCl 3 D. PCl 5 14.下列哪一种物质只需克服色散力就能使之沸腾( ) 15.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采取等性杂化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人文地理专业排名

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其中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按56个研究生院,按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按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按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508个排行榜。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5★ 1 1 52 2 华东师范大学5★ 1 1 52 3 中山大学5★ 1 1 52 4 北京师范大学4★ 1 1 52 5 南京大学4★0 1 52 6 武汉大学4★0 1 52 7 安徽师范大学4★0 1 52 8 福建师范大学4★0 1 52 9 南京师范大学4★0 1 52 10 辽宁师范大学4★0 1 52 11 兰州大学3★0 1 52 12 华中师范大学3★0 1 52 13 河南大学3★0 1 52 14 西北大学3★0 1 52 15 西北师范大学3★0 1 52 16 陕西师范大学3★0 1 52 17 东北师范大学3★0 1 52 18 湖南师范大学3★0 0 52 19 浙江师范大学3★0 0 52 20 宁夏大学3★0 0 52 人文地理学人气院校 1.南京师范大学人气:88100 2.华中师范大学人气:64115 3.中山大学人气:106618 4.湖南师范大学人气:38318 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 6.南京大学人气:121405 7.西南大学人气:587438.北京大学人气:133538

9.武汉大学人气:15667810.上海师范大学人气:31089 11.华南师范大学人气:2751712.东北师范大学人气:57634 13.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14.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 15.兰州大学人气:5283616.西北大学人气:46088 17.辽宁师范大学人气:242031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气:12196 19.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20.四川师范大学人气:19982 21.华侨大学人气:1979522.北京师范大学人气:91865 23.宁波大学人气:2000424.西北师范大学人气:19090 25.延边大学人气:1462026.南昌大学人气:41526 27.天津师范大学人气:3283528.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 29.首都师范大学人气:4100630.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气:16317 31.贵州师范大学人气:1433532.福建师范大学人气:24722 33.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34.河北师范大学人气:23862 35.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气:1726736.湖北大学人气:22249 37.浙江师范大学人气:2116338.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气:16566 39.山西师范大学人气:1657840.山东师范大学人气:27782 41.曲阜师范大学人气:1714042.广州大学人气:15853 43.宁夏大学人气:1481644.青海师范大学人气:12452 4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46.重庆师范大学人气:15366 人文地理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硼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硼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 通过硼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缺电子化合物的成键特征 3.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 4. .认识铍和铝的相似性 各节目标: 第一节硼单质及其化合物 1.掌握硼单质的结构、化学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 2.掌握乙硼烷、硼酸(H3BO3)、硼砂和三卤化硼的性质、结构和制备方法 3.通过硼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缺电子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和桥键的形成 第二节铝单质及其化合物 1.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AlCl3的结构,了解铝的提取和冶炼 2.认识铍和铝的相似性,如金属单质、无水卤化物、水合卤化物、氢氧化物

第三节镓、铟、铊 了解镓、铟、铊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习题 一、选择题 ⒈下列有关硼、铝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缺电子原子 (OH)3是弱酸,Al(OH)3是两性偏碱性C.其三卤化物分子都是平面三角形结构 D.都是亲氧元素 ⒉在下列a—Al2O3的制备方法中,不妥的是( ) A.灼烧Al(OH)3 B.灼烧Al(NO3)3 C.高温电解Al2(SO4)3 D.金属铝在氧中燃烧 ⒊下列铝的化合物不能用湿法制得的是( ) A. Al2(CO3)3 (SO4)3 C.AlCl3 (Ac)3 4. 以下矿物中含有铝的是( ) A.冰晶石 B.孔雀石 C.白云石 D.方铅矿 5. 下列化合物属于缺电子化合物的是 ( ) (吉林大学《无机化

学例题与习题》) B. H[BF4] C. B2O3 D. Na[Al(OH)4] 6. 在硼的化合物中,硼原子的最高配位数不超过4,这是因为( ) A .硼原子半径小 B.配位原子半径大 C.硼与配位原子电负性差小 D. 硼原子无价层d轨 道 7. 下列关于BF3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易形成二聚体为离子化合物 C. BF3为路易斯酸 D. BF3常温下为液体 8. 下列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 题与习题》) A. Cu B. Zn C. Na D. Ga 9. 下列化合物中,熔点最低的是(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 例题与习题》) A. BCl3 B. CCl4 C. SiCl4 D. SnCl4 10. 下列物质中水解并能放出H2的是 ( ) (吉林大学《无机化 学例题与习题》)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

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2 B.SO3 C .XeF4 D. PF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精品】

以下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无机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一课时安排:3课时 二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 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实验指导】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 溶解释及原理Cu2+ +OH-=Cu(OH)2↓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溶浅蓝↓溶 Zn2+ Cd2+ 结论白↓白↓溶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实验现象解释及原理Ag + Ag2O褐↓ HNO3溶溶无色 氨水溶 NaOH 不溶 Ag2O+ 4NH3 + H2O=2Ag(NH3)2+ +2OH HgO + 2H+=Hg2+ +H2O - Hg 2+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学传统厉害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 在这里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就不要说了,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的人文地理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科学院虽然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其地理学在全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五个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高学府,也是考研难度最大的学校和研究院所。 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这些学校拥有人文地理学的博士点,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高校,但是这几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学的难度并不小,热度可想而知了。在这些高校里,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难度应该相差不大,都是211的院校,而且人文地理学综合实力并不差,具体排名可以参考上面的网站,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是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估计是这批学校里最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且是211工程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一个档次上次的,报考人数和报考难度相差不大,但是华南师大因为地处广州,而且学校公费比例大,所以相对比较热门。浙江大学虽然没有博士点,但是由于是全国知名大学,所以报考人数并不低,而且由于招生人数少,难度非常大。云南大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学校是211,而且人文地理学还可以,报考虽然不如湖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可是并不会差到哪去,但是2011年人文地理学需要调剂的。南昌大学虽然是211,可是人文地理学只有一个硕士点,而且是挂靠在南昌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力相信大家都知道,排名在全国不怎么样。所以并不是很热门,难度也不是很大。前几年因为有个方面不考数学,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报考,最激烈的一次就是2008年。不过从2009年开始要考数学后,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每年都需要调剂,不过2011年没有调剂。延边大学在吉林延吉,地处偏远,不过由于是211,所以并不需要调剂。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一般学校: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华侨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些学校就不要多说了,由于本身实力和地理位置等相关原因,并没有上面的学校那么热门。不过西安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基本是不需要调剂的,一志愿报考人数一般都能录满。 不过今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的学科学位点,增加了不少新的学校,但是现在因为没有招生,所以实际的效果并不知道。 可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招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但是一般都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分支科研机构,这里就不多说了,难度大家应该知道。

四川大学无机化学答案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答: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合于高温低压的条件,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大,气体所占的体积远大于分子本身体积,使得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本身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时,实际气体的存在状态才接近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Van der Waals 方程是考虑了实际气体分子自身体积和分子间作用力,对压强和体积进行了修正。 1-2 答:当压强接近0Pa 时,气体接近理想气体状态,故可用m 01=lim(p P R V T →)或0lim()P M RT P ρ→=来计算R 和M ,如果压强不趋近于0,则要用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1-3 答:某组分B 的分体积定义为混合气体中某组分B 单独存在并且同混合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同时所具有的体积V B 。 分体积定律:当温度压力相同时,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分体积之和。 组分B 的体积分数与其摩尔分数是数值上相等的关系。 1-4答: (1). 错,在压强一定时才成立。 (2). 错,在标准状态下,一摩尔气体的体积才是22.4L 。 (3). 对。 (4). 错,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式,组分的压强温度体积中两者确定时它的状 态才确定,所以一者发生变化另一者不一定发生变化。 1-5 答:饱和蒸气压是指蒸发出的分子数和进入液体的分子数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时蒸气的压强。压强反应的是单位面积处的气体的压力,所以蒸气压液体上方的空间大小无关,由于温度越高,逸出的分子越高速度越快,所以温度会影响蒸气压的大小。实际上饱和蒸气压是液体的重要性质,它仅与液体的本质和温度有关。 1-6 答:晶体与非晶体的基本区别是组成晶体的质点排列是否有规律,质点排列有规律为晶体,无规律为非晶体。 晶体可以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几种类型。 物理特性:由于不同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强度不同,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金属键的强度不确定,但一般都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晶体的熔点沸点硬度一般是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导电性主要是金属晶体,但离子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导电。 1-7说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本应用。 解:273.15K 、p θ 下,pV nRT = 33110V m -=?,32.8610m kg -=?,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

目录 绪论 实验1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实验3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4 CO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 实验5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 实验6 溶液的配制 实验7 酸碱滴定 实验8 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9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 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10 PbI 2 实验11 由海盐制试剂级NaCl 实验12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 ——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 实验13 转化法制备KNO 3 实验14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实验1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 实验17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18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 实验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20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实验22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 实验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 实验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钛、钒、铬、锰) 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 实验26 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27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2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 实验29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30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 实验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专科) 实验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 绪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传授知识和技术; 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 1、预习——P2; 2、实验; 3、实验报告。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一、注意实验室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两次没有者本学期成绩 评为不及格; 2)准时进入实验室,保持安静,穿好实验服; 3)每人都必须完成实验作业,及时如实地记录,凡有实验测定数据的都必须填好原始 数据表,我签字并贴在实验报告上。 保持实验台整洁有序,实验结束后清扫自己实验台及水池。 实验结束后给我看实验记录或产品,允许后再离开。每次实验当80%左右学生做完后,最好点评一次,当天问题当天解决。 4)做好值日,整理实验室,做好“三关”(关水、断电、关窗); 请假及纪律; 5)及时洗涤仪器,遵守仪器损坏赔偿制度; 6)及时交实验报告,杜绝抄袭; 7)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本章总目标: 1:学习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气态、固态、液态三种,以及用来表示这三种聚集态的相关概念。 2;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以及拉乌尔定律。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气体 1: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学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导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方法。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及相关的计算。 理想气体: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是有质量的几何点;假设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璧之间发生的碰撞时完全弹性的,不造成动能损失。 3: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的内容及计算。 第二节:液体和溶液 1:掌握溶液浓度的四种表示方法及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符号:B c 单位1mol L -?):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 以溶液的体积。 ○2质量摩尔浓度(B B A n b m =,单位:1mol kg -?):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 ○ 3质量分数(B B m m ω=):B 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4摩尔分数(B B n n 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总物质的量之比。 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三节:固体 1:了解常见的四种晶体类型 2:掌握四类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比较其熔沸点差异。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某水合盐的蒸汽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则这种盐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气泡 B.分化 C.潮解 D.不受大气组成影响 2.严格的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状态方程式才是正确的,这时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这条件是() A.气体为分子见的化学反应忽略不计 B.各气体的分压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不计 C.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和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忽略不计 D.各气体分子间的引力,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 3.在300K,把电解水得到的并经干燥的H 2和O 2 的混合气体40.0克,通入60.0L 的真空容器中,H 2和O 2 的分压比为() A.3:1 B.2:1 C.1:1 D.4:1 4.在下述条件中,能使实际气体接近理想的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5.某未知气体样品为5.0克,在温度为1000C时,压力为291KPa时体积是0.86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42g/mol B.52g/mol C.62g/mol D.72g/mol 6.处于室温一密闭容器内有水及与水相平衡的水蒸气。现充入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则水蒸气的压力()(《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的 7.将300K、500KPa的氧气5L。400K、200KPa的氢气10L和200K、200KPa的氮气3L,三种气体压入10L容器中维持300K,这时气体的状态是() A.氧气的压力降低,氮气、氢气压力增加 B.氢气的压力降低,氮气、氧气的压力增加 C.氮气的压力不变,总压力比混合前低 D.氧气、氮气、氢气的压力降低,总压力比混合前低 8.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蒸汽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 冰点下降 D. 渗透压 9.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定质量与核素12 6 C的摩尔质量的1/12的比值,这一质量是() A.原子质量 B.各核素原子质量的平均质量 C.平均质量 D.1mol原子平均质量 10.在一次渗流试验中,一定物质的量的未知气体通过小孔渗相真空,需要的时间为5S,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氧气渗流需要20S。则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2 B.4 C.8 D.16 11.下述理想气体常数R所用单位错误的是() mol-1?K-1 B. 8.314KJ?mol-1?K-1 C. 8.314KPa?L? mol-1?K-1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gCO 2和32gO 2 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因而体积不同 B.12gCO 2和12gO 2 的质量相等,因而“物质的量”相同 C.1molCO 2和1molO 2 的“物质的量”相同,因而它们的分子数相同

四川大学无机化学答案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第2章 化学热力学 2-1 请认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2-2略 2-3略 2-4 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在指定温度下,由处于稳定状态的单质生成 1mol 纯物质时的标准摩尔焓变。由此可知,(1)不是,生成了2mol (2)是(3)不是,不是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 标准摩尔燃烧焓是指1mol 标准态的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标准态产物的反应热效应。由此可知(1)不是,反应物为1mol (2) 不是,反应物没有完全燃烧(3)是。 2-5略 2-6 熵的规律: 1在绝对零度时 , 任何纯净完整晶态物质的熵等于零 2 对于同一物质而言,气态熵大于液态熵,液态熵大于固态熵; 3 由于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数目越多,熵值越大; 4 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量越大熵值越大; 5 同一类物质,摩尔质量越大,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6 固体或液体溶于水时,熵值增大,气体溶于水时,熵值减少; 7 同一物质,存在不同异构体时,结构刚性越大的分子,熵值越小。 由此规律我们可以知道答案为:(1)符号为负,CO 2是更为稳定的氧化物,H 2是最稳定的单质 (2)符号为负,分子数目在减少。 (3)符号为正,分子数目在增加。 2-7 (1)增加碳的量不改变反应物浓度,因此不改变平衡。 (2)提高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 (3)平衡向逆向移动。 (4)平衡向正向移动。 (5)由于反应吸热,提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由于属于化学平衡的问题,在此不过多讨论。 2-8 (1)错。因为只有稳定单质的△f H Θm 、△f G Θm 为零,而稳定单质的S Θm 在一般条件下并不为零 (2)错。△f G Θm 为标准状态下的自由能变,对于反应能否进行应该由△f G m 的大小来决定。 (3)对。本题说熵起到重要作用,未提及为唯一的原因,因此为正确的说法。 (4)错。反应是否自发不只与焓变大小有关,应该由△f G m 的大小来决定。 (5)错。同上理。但此说法适用于孤立体系。 (6)错。反应是否自发是热力学问题,而反应进行的快慢则是动力学问题,不是同一个范畴,没有必然的联系。 (7)对。 (8)对。 (9)错。只有最稳定的单质其△f G Θm =0,只有纯净完整晶态物质的熵等于零。 2-9 在273K ,101.3kPa 下,水的气化过程表示为:)(2)(2g l O H O H ?→?

中南大学无机化学实验预习题

一、是非判断题: 1.粗氯化钠必须用称量纸称量。(非) 2.溶解粗氯化钠时,加入的20ml蒸馏水需要很精确。(非) 3.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氯化钠时,玻璃棒不应该碰撞烧杯内壁。(是) 4.可以把粗氯化钠溶液配制成饱和溶液。(非) 5.粗氯化钠溶液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必须先将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是) 6.可以用无毒的CaCl2代替毒性很大的BaCl2除SO42- 。( 非) 7.BaSO4刚沉淀完全就应该立刻过滤。(非) 8.待过滤的溶液都应该冷却至室温再过滤。(非) 9.除去SO42-、Mg2+、Ca2+、K+离子的先后顺序可以倒置过来。(非) 10.氯化钠溶液在蒸发结晶过程中可以不搅拌,直到蒸干为止。(非) 实验五硫酸铝的制备 一、是非判断题: 1. NH4HCO3的作用是为了调节溶液pH值,以便生成Al(OH)3沉淀。( 是) 2. Al2(SO4)3的结晶水合物只有Al2(SO4)3·18H2O一种。( 非) 3. 在生成Al(OH)3 的过程中要加热煮沸并不断搅拌。( 是) 4. 硫酸铝加热至赤热分解成SO3和Al2O3。( 是) 5. 停止减压过滤时,操作不当会导致自来水溢入吸滤瓶内。( 是) 二、选择填空题: 1.在Al3+溶液中加入茜素的氨溶液,生成( A )色沉淀。 A.红色B.白色C.蓝色D.黑色 2.Al2(SO4)3易与碱金属M I(除Li以外)的硫酸盐结合成(B )。 A.配合物B.矾C.混合物 3.在蒸发皿中制备硫酸铝晶体时,加热浓缩至溶液体积为原来的(A )左右,在空气中缓慢冷却结晶。A.1/2 B.1/3 C.2/3 D.2/5 4.硫酸铝可作净水剂,是因为与水作用所得的(B )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A.结晶水合物B.氢氧化铝C.Al2(SO4)3胶体 5.下面Al3+形成的配合物中,哪一个是错误的。(D) A.[AlF6]3- B.[Al(C2O4)3]3- C.[Al(EDTA)]- D.[AlBr6]3-

(完整word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九章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总目标: 1:牢固掌握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式配平的方法。 2:理解标准电极电势的意义,能运用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计算平衡常数 3:会用能斯特方程式来讨论离子浓度变化时电极电势的改变和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1:掌握化合价、氧化数的概念,以及原电池的符号表示方法。 2: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会表示电池的电动势,可以配平电极反应式,书写电池反应方程式。 第二节: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1:可以判断原电池反应的自发性:r m G zEF θ ?=-,E>0反应以原电池的方式进行。 2:掌握 E θ 和电池反应的 K θ 的关系的计算; 2.303ln ln lg RT RT zE F RT K E K K zF zF θθθθθ=?= =. 3:掌握利用能斯特方程来求算电极电势:。0.059lg V E E z θ??? ?=+???? 氧化型还原型 第三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学会运用能斯特方程来从酸度、沉淀物生成和配位化合物生成三方面来讨论这些因素对电池电动势的影响。 第四节:化学电源与电解 1:认识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锌锰电池、银锌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2:了解分解电压和超电压的概念。 第五节: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1:会看元素电势图。

2;可以根据元素电势图判断酸性的强弱、计算电对的电极电势 112212......n n n z E z E z E E z z z θθθθ +++= +++、判断某种氧化态的稳定性学会绘制和利用自由能-氧化数图。 习题 一 选择题 1.将反应K 2Cr 2O 7+HCl → KCl+CrCl 3+Cl 2+H 2O 完全配平后,方程式中Cl 2的系数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1l B.2 C.3 D.4 2.下列化合物中,氧呈现+2价氧化态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l 2 O 5 B.Br O 7 C.H Cl O 2 D.F 2O 3.将反应KMnO 4+ HCl → Cl 2+ Mn Cl 2+ KCl+H 2O 配平后方程式中HCl 的系数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8 B.16 C.18 D.32 4.某氧化剂YO(OH)2+中元素Y 的价态为+5,如果还原7.16×10-4mol YO(OH)2+溶液使Y 至较低价态,则需要用0.066 mol/L 的Na 2SO 3溶液26.98ml 。还原产物中Y 元素的氧化态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2 B.-1 C.0 D.+1 5.已知电极反应ClO 3-+6H+6e ═Cl -+3H 2O 的△rG θm =-839.6 kJ/ mol,则E 0 ClO3-/ Cl-值 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1.45V B.0.73V C.2.90V D.-1.45V 6.使下列电极反应中有关离子浓度减小一半,而E 值增加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Cu 2+ + 2e - ═ Cu B. I 2 + 2e - ═ 2I - C.2H + + 2e - ═ H 2 D.Fe 3+ + e - ═ Fe 2+ 7.将有关离子浓度增大5倍,E 值保持不变的电极反应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Zn 2+ + 2e - ═ Zn B. MnO 4- + 8 H + + 5e - ═ Mn 2+ + 4H 2O C. Cl 2 + 2e - ═ 2Cl - D. Cr 3+ + e - ═ Cr 2+ 8.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不用惰性电极的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