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术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和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患者,包括:(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髋关节病变

(4)部分严重的髋臼骨折

(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经保守治疗和其它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

(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9)髋部周围肿瘤

(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对于年轻病人的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和结核的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

命的合并症的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和外展肌力严重不足的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

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和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的松解而达到外展肌

群的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和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和并发症

(一)合并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

围血管损伤。

2.预防:

(1)术中小心牵拉;

(2)保护坐骨神经;

(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

(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

(5)熟练的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

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

2.预防:

(1)术中仔细和轻柔操作;

(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

(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

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和手术医师操作

失误等。

2.防治:

(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的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2)股骨骨折:

①术中骨折:多出现在以下情况:取内固定物所遗留的空洞造成应力增

高;骨骼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软组织严重挛缩;插入过大的假体锉或假体;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

②术后骨折:骨质出现过分应力集中、严重创伤、假体松动、骨质量下

降。采用的原则按术中骨折处理。

(四)感染

1.原因:包括术中污染、体内其它部位存在感染病灶、病人体质差、长期服

用激素、手术期间存在隐匿感染等。

2.预防:选择最佳手术时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采用层流手术室、使用紫

外线、仔细手术区域消毒和覆盖、严格无菌操作、精细熟练的手术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手术室内流动人员的限制、防

止切口污染等。

(五)术后脱位

1.原因:(1)术前因素:有患髋术前手术史、翻修术;(2)术中因素:后

侧手术入路的选择、假体头的尺寸、假体放置失误;(3)术后因素:关

节活动过早,尤其术后早期过早屈髋超过90°,或过早进行髋关节内旋

和外旋活动。

2.治疗:治疗前需详细研究脱位原因。

(六)术后假体松动:

1.原因:(1)生物力学因素:作用于界面的应力、界面结合强度、应力遮

挡和骨吸收;(2)生物性因素:磨损颗粒的产生和扩散、界面纤维膜的

形成、破骨细胞的激活和骨溶解;(3)外科技术。

2.预防:(1)改进外科技术,获得假体-骨水泥-骨组织或假体-骨组织界面

间的最大结合力,同时减少作用在界面上的应力强度。(2)减少应力遮

挡。(3)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4)骨质疏松的治疗。

(七)双下肢不等长

1. 原因:(1)股骨颈截骨面不准确;(2)选用股骨颈过长;(3)特殊手术

要求。

2. 预防:(1)准确的术前测量;(2)术中测量比较。

五、术后注意事项

(一)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应用时机:术前半小时、术中、术后两日内合理使用

药物选择:盐酸去甲万古霉素400mg 1次/12小时;广谱抗菌素(尤其是针对G–细菌)

用量按说明书中重度感染标准剂量使用,抗生素选用时注意格兰阴性菌及阳性菌的覆盖,避免重复。

常规患者术后第3天停止抗炎治疗医嘱,若患者体温异常或存在其它特殊情

况,经责任医师同意后可调整或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

(二)辅助性用药和补液量

手术当天补液量正常生理需要量(3000ml)+术中失血量+预估追加失血量

补液内容钾溶液

能量,以糖水为主糖尿病患者禁忌

平衡液

胶体液包括血浆及代血浆制品(患者血压偏低或白蛋白低

于30g/L,建议补充血浆)

预防应激性溃疡甲氰咪胍、奥美拉唑(根据病情及说明书)

口服药物术后根据病情口服枸橼酸钾颗粒对症治疗。

术后根据病情口服铁剂及叶酸片。

(三) 输血量和时机

常规手术出血量在200-300ml,术后引流量在200-400ml,绝大部分患者不需要输血支持。术中失血过多或术后引流较多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建议输血。尤其是高龄、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术前即贫血、一般情况相对较差、病变复杂、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出血较多的患者要考虑。根据综合判断出失血量,在术后1-2天迅速补齐损失血液量。通常输血量在400ml左右,以纠正患者贫血症状,辅助检查时血色素在90g/L以上。

(四)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易患人群

VTE易患于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群:

1. 原发性因素:术前有凝血异常疾病

2. 继发性诱因:高龄、既往有DVT病史、心脑血管疾病、下肢浅静脉曲张、糖尿病、长期卧床或瘫痪、创伤、恶性肿瘤、肥胖(高胆固醇水平)、口服避孕药、吸烟、酗酒等

基本预防措施

1. 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慢性病: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术前有深静脉血栓既往史、血小板计数>5.0 ×

109/ L 、静脉曲张

2.解决静脉淤滞:

①抬高患肢、尽早离床活动

②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③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3.避免血管内膜损伤:

禁忌在下肢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

4.选择性强化监测尽早明确诊断:

对有高危风险的患者在不同时间连续检查以排除VTE

5.加强临床护理观察:

患肢皮色、皮温、感觉、肿胀程度、浅静脉充盈、下肢周径、腓肠肌压痛试验。观察引流液颜色、量、引流通畅情况等。

◆1.术中监护:

●确保术中体位垫的使用

●选择低压硬膜外麻醉:引起下肢血管舒张改善静脉淤滞(小腿为主)

●保持充足血容量,尽量自体输血

●密切注意血压鼓励深呼吸(加压注入骨水泥和插入股骨柄)

◆2.手术操作技术改进:

●术中避免长时间关节内收位及过度牵拉

●手术的操作尽量轻柔无创

●术中止血彻底少用止血药(避免高凝)

机械预防措施

术后早期开始下肢肌肉收缩训练(足泵练习)以及患肢屈伸功能锻炼

注意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药物预防措施

1、利伐沙班(拜瑞妥):术后6小时开始采用利伐沙班10mg 口服 1次/日预防深静脉血栓,连续用药35天,首次服用前需观察术肢感觉、动度、血循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暂停用药并作急诊CT排除硬膜外血肿压迫可能。怀疑DVT患者及时查患肢血管彩超并联系专科会诊。

2、低分子肝素针剂(速碧林):围手术期使用。

(五)切口、引流管管理

术后12小时开放负压引流

每日记录引流量、引流液性状

每日引流量小于40ml,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拔出引流管,最迟不超过术后48小时

拔管时同时更换切口敷料,观察切口情况。

切口出现明显发红,周围皮温明显升高,皮缘出现水疱、发黑坏死表现需每天更换敷料,必要时需在手术室行清创缝合术。

切口正常愈合则住院期间敷料保持绝对干燥的情况下不需更换敷料;

一旦敷料轻度渗出,立即换药观察切口,更换敷料。

(六)术后康复治疗

1、术前教育

练习腓肠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各个动作并掌握要领

熟练进行床上大小便

深呼吸锻炼维持肺部功能

2、医生根据科内相应病种康复锻炼标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功能康复训练计划,从术前、术后当日至出院前,每日由医生或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行功能康复锻炼。

3、科室配备CPM机、蜡疗仪、红外线理疗仪等相关器材。

4、给每位患者发放纸质康复训练计划要求,要求每位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由门诊医师继续根据患者出院后训练情况进行阶段情康复指导。

5、定期电话等随访,行术后Harris功能评分,必要时行功能录像。(七)内科原有疾病治疗

1、术前详细了解患者原有内科疾病史:冠心病、高血压病、肺部病史肾病史、肝、肾病史、糖尿病史血液病史、消化道溃疡、神经系统等病史

2、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制定、调整围手术期相关治疗计划

3、术中术后加强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六、出院医嘱

1.手术切口出现红肿痛、液体流出,或连续2天体温超过38度,或无疼痛的人工关节新发生的疼痛或疼痛、不适加剧应及时来院诊治。

2.在家人或护理人员充分保护下扶双拐行走,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根据行走的情况逐渐改双拐为单拐直至弃拐,最好终生使用手杖(在您的手术医师指导下进行),以减轻人工关节的负重。

3.防止跌伤以免发生骨折、关节脱位等。

4.术后半年内、最后终生禁止以下活动:原则: 髋关节活动不能超过髋屈60度、内收20度、内旋20度;外展20度、外旋20度、后伸10度等以防止人工关节脱位。具体如下:

1)不能坐低于1米的矮板凳、沙发、床、马桶等,不能下蹲。

2)不能翘二郎腿、打盘腿、双大腿交叉等。

3)卧床休息时不能翻身,两大腿间垫压缩后厚度仍为20-25厘米的软枕。

4)平卧时臀后不能垫厚度大于5厘米的便盆、气圈、枕等以防止髋关节过度后伸。

5)坐卧时不能向健侧侧身取物、接电话等。

5.增强抵抗力,防治感染性疾病。有拔牙、口腔皮肤感染、消化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各类可能发生感染和已发生的感染性疾病一定积极治疗,以防止发生人工关节感染。并最好咨询您的手术医师。

6.进行以下检查和治疗,必须使用抗菌药来预防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

1)膀胱镜、结肠镜、直肠镜检查

2)包括洁牙在内的口腔科治疗

3)任何种类的手术

4)留置导尿管

3.肌力锻炼:直腿抬高(屈髋小于20度)。。

4.体重超重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采取不增加膝关节负荷的锻炼方式如游

泳。

5.防治骨质疏松和其它疾病如糖尿病。

6.防止深静脉血栓:踝关节主动伸屈、股四头肌主动收缩;长时间站立时穿

弹力袜;长时间站立、坐、卧,如长途旅行(坐飞机、汽车等)定时作上

述练习、行走,高危病人(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髋部多次手术等患者)咨询医生并酌情使用预防性药物。

7.禁止剧烈运动如剧烈的跑、跳、登山等。避免翘二郎腿。

8.门诊随访:手术后的1月、2月、3月、4月、6月、9月、1年、1年半、

2年,以后每半年或1年随访一次。有任何可能与关节有关的不适、病变等必须急诊或门诊随访。门诊随访时请到您的手术医师处或关节外科医师处咨询

9.门诊随访时间:每周二下午、每周四上午(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门诊部骨

科,电话8901235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