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我国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意义建议 内容摘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经验,对循环经济进行思考,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更好的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一.农业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使用资源,强调清洁生产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1.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社会资源 农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者如果只追求效益而并不考虑环境代价,就会致使一些有机物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以生物链之间的作用来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所以就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2.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 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还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再生,并为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提供了新模式,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 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 3.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严重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进一步加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中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日期:2013-01-21 16:15作者:市来源:农业部点击次数:156 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市人民政府编制 二〇一一年三月 第一章规划总则 1.1 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部在全国围组织开展了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创建工作。2010年8月,农业部认定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市被确定为整体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区。 为科学引导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充分发挥示区的示带动作用,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 1.3 规划围 本规划围为市全域,包括9区4市6县,幅员面积约1.24万km2。 ●一圈层——主要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 ●二圈层——主要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 ●三圈层——主要包括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 1.4 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 ●《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纲要(2011-2015年)》; ●《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 ●《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的通知》(川农业〔2009〕195号); ●《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0〕19号); ●部、省、市领导有关示区建设的讲话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等; ●市统计年鉴。 第二章示区现状分析 2.1 基本情况 ●示区幅员面积1.24万km2,辖9区4市6县。农用地总面积13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45万亩。总人口1149万,其中农业人口498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其中一产业285.1亿元、二产业2480.9亿元、三产业2785.3亿元;财政收入202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4:1。 ● 2003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6月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大力推进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为核心容的城乡一体化,探索实践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的城乡全面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2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

2008-1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名称及承担单位 (4) 1.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5)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投资的必要性 (5) 1.4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9) 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11) 第二章企业基本情况 (12) 2.1 承担企业概况 (12) 2.2公司经营宗旨 (12) 2.3公司的发展目标 (12) 2.4 项目的技术基础 (13) 2.5项目情况介绍 (8) 第三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3) 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13) 3.1.1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3) 3.1.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4) 3.2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15) 3.2.1江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15) 3.2.2发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措施 (17)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9) 4.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19) 4.1.1我国生猪供求状况 (19) 4.1.2蔬菜供求状况 (20) 4.1.3鲟鱼供求状况 (20) 4.1.4都市生态农业需求状况 (21) 4.2产品的价格预测 (22) 4.3公司进入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竞争优势 (22) 4.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4) 4.5项目前景 (24)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25) 5.1 资源和原材料 (25) 5.2项目选址原则 (25) 5.3场址选择 (25) 5.4项目区的建设条件 (27) 第六章产品技术方案 (27) 6.1猪场工厂化技术方案 (29) 6.1.1总体布局 (29) 6.1.2生产区的规划 (30)

四川现代农业

唐燕子(微博) 女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广安伟业绿色园艺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于现代农业,当今很多人,包括一些从事三农工作的人,都 还知之不多,或者说理解得很肤浅,大家以为搞点基础设施、 建几个大棚、成立几个专业合作社就是现代农业了,其实这是 对现代农业的误读。 我们四川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农业总 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逐年增长,林、牧、渔业有很大发展, 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农业的专业化、一体化和 社会化水平低,农产品产后流通化程度低。 唐燕子:四川农业发展喜忧参半 要发展农业现代化 现代化农业不是搭个棚子 运用点科技知识就是现代化了 记者:您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准备的议案建议是聚焦在哪方面呢? 能否跟咱们说说。 唐燕子: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准备的议案和建议主要还是关注“三 农”问题和民生方面的,特别是加快对乡镇卫生院急救设施设备的配 备、完善相关措施、改善农民工就业、加大现代畜牧业发展力度、加强 对农村公路的管养、加强水稻种子产业化生产等建议,此外我还提交了 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配套政策和设立专门机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的建议。 记者:您一直致力于“三农”问题的探究,能否聊聊您认可的现代 化农业发展模式? 唐燕子:对于现代农业,当今很多人,包括一些从事三农工作的 人,都还知之不多,或者说理解得很肤浅,大家以为搞点基础设施、建 几个大棚、成立几个专业合作社就是现代农业了,其实这是对现代农业 的误读。真正的现代农业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是向农业大量输入各种 形式的工业辅助(功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 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我们现在的农业,还处于现代农 业的准备阶段和起步阶段,到基本实现和发达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国家由于各地农业生态类型、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条件有很大 的差异,因而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上探索了很多种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 四种模式:一是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二是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三

四川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2149809.html, 四川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作者:折宏毅王婷任然 来源:《山西农经》2016年第02期 摘要:现阶段,四川农业产业的产值在四川整体产业结构体系中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间产业结构中呈现趋同性。四川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中种植业中除甘孜、阿坝两地(市)州外,其余地区种植业占农业产值比例趋同;而畜牧业较为集中的地(市)州,也呈现类似情况,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趋同;林业上,资源较为丰富的川西北地区、攀西地区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没有凸显明显的地域特点。 关键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文章编号:1004-7026(2016)02-0109-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文献标志码:A 1产业结构趋同且布局不合理 1.1四川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现状 四川农业产业结构在构成形式和比例关系上过于雷同,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也呈现相似的情况。而当前四川农业产业布局中则存在整体规模偏小,区域布局零散,区域特色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1.2四川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布局四川农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四川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不利于区域市场有序竞争,例如成都平原地区与盆周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大致相同,但两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这说明两地区部分农业产品可能存在无差异化现象,这必然会导致过度竞争,对两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农业产业结构使得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这样既不利于地区特色产业的培育,也导致区域性产业没有专业化分工,最终不利于区域间农业产业发展。因此,消除结构同质化现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是四川农业化产业升级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四川农业产业布局分散,必然导致产业集约、规模程度小,不利于区域专业化分工。而区域特色不明显,会使得地区产业难以利用当地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布局生产,导致区域间同质化的产品过多,无法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的优势。 2产业链条过短且融合度低 2.1四川农业产业链及产业融合度现状 四川省目前农业产业链呈现“短而细”的畸形结构。从产业链纵向来看,产业链前后一体化程度较低,没有很好的生产、加工、销售整合为一体,尤其是对农产品的深精加工的不足,导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物链

目录 1、申请投资报告 2、公司简介 3、项目可行性论证 4、公司相关文件及证书 ○1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3税务登记证○4食品卫生许可证○5产品生产许可证○6无公害产品证书○7无公害产地证书○8项目合作协议书5、项目有关文件: ○1永州市发改委立项批文 ○2永州市农村办支持函 ○3湖南省农村办支持函 ○4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5永州市科委科研计划书 ○6国家商标局注册受理通知书 ○7项目用地规划批准函

申请投资报告 中国华融国际企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12月1日。主要经营天然植物提取物和食品生产销售。注册资金1168万元,法人代表苏睐员。公司2009年被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资信等级为AAA级,多次被省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质量过得硬单位”,属“永州市重点保护企业”。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园林花卉、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和生态农业等行业。现有主导产品:1、天然植物提取物类:迷迭香、白黎芦醇、核桃油等;2、纯天然有机果蔬粉类:仙人掌粉、南瓜粉、香芋粉、雪莲果粉、桔子粉、红枣粉、香蕉粉、核桃粉等近百类品种;3、植物营养饮料:枣茶、金银花饮料、仙人掌饮料、核桃露饮料、石榴汁饮料、杏仁露等。产品质量符合GMP医药和食品QS检验标准,畅销国内外。 基于上述,为进一步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实施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战略,建设生态农业生物链,正式启动易拉罐饮料生产线;迷迭香芳香

油萃取生产线;迷迭香、仙人掌、薄壳核桃种植基地;牛、鸡、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初步况算,该项目需资金4112.98万元:第一期,总投资2459.3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898.5万元,生产资金1560.88万元;第二期,总投资888. 6万元;第三期,总投资765万元。 报告妥否,请批示!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1日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全省农业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全省农业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消防管理 【发文字号】川农业函[2010]705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0.11.22 【实施日期】2010.11.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加强全省农业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 (川农业函[2010]705号) 各市(州)农业(农机)局、厅属各单位: 为减少隐患,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 知》(国办发明电〔2010〕35号)精神,现就抓好全省农业行业消防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省厅《关于切实抓好全省四季度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0]633号)等有关文件要求,一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认真分析形势,高度重视冬季消防安全工作 点滴火星,可能带来重大灾难。目前,火灾事故隐患增多,防控难度加大,消防安全

形势严峻。从全国看,近期部分地区接连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11月5日,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商业大厦发生重大火灾,造成19人死亡、24人受伤;11月13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大学清华学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800平方米;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一高层居民住宅楼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3人死亡、70人受伤。这些重特大火灾事故人员财产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恶劣,教训十分深刻。当前,正值岁末,农业生产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行业内工作、生产、生活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均处于高峰,加之已进入冬季,天气寒冷、风干物燥,诱发火灾因素增多,稍有不慎极易引发事故。消防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2014年四川省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辖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3个县(市、区),2463个乡,1927个镇,47399个村。全省常住人口814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人口3768.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据公安厅统计,全省户籍人口9159.08人,其中农业户籍总户数2071.9万户,农业户籍人口6465.12人,占户籍人口的70.6%。有56个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民族自治地区面积达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一、农业地理和资源 (一)农业地理分布 四川省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5.3%,丘陵占12.9%,山地占77%,高原占4.7%;水域占18.5%。平原以成都平原为主;丘陵以东中部最广,海拔在250~750米之间,由岷江等河流冲积物堆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山地主要

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及川西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高原以川西北地区最集中,海拔大多在3000米以上。 (二)农业气候条件 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多,日照少,年均气温17.0℃,无霜期250~340天;年降雨量1079.7毫米,年日照时数968.6小时,为全国最低值区之一。 川西南山地冬暖夏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季明显,垂直变化大,年均气温16.0℃,无霜期200~300天;年降雨量1000.5毫米;年日照时数2046.2小时。其中攀枝花一带被称为长江上游的“金三角”、“聚宝盆”,年平均气温20.9℃,可满足一年三熟,与南亚热带水平接近;盛产粮、蔗和亚热带水果,是全国的芒果、石榴、葡萄生产最适宜地区。 西部高山峡谷高原冬寒夏凉,水热不足,但日照充足,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9.1℃,无霜期20~100天;年平均降水量1674多亿立方米,年降雨量704.1毫米;年日照时数1935.0小时,超出盆地966.4小时。 (三)农业土地资源 全省辖区总面积72917.45万亩(48.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06%,位居全国第5位。全省有耕地面积5988.8万亩,占辖区总面积的8.2%(国土资源厅数据为:全省耕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以垦区为例 2012年08月03日10:03 来源:国研网2012年3月20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容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近年来,垦区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报告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做法,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合理规划典型示、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建立激励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等促进农垦乃至全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建议,垦区 一、垦区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垦区(以下简称垦区)国有农场创建于1947年,土地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近年来,垦区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式: (一)沼气开发模式 “十一五”期间,垦区利用国家资金共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30个,其型沼气工程15处,总池容1.045万立方米,年产气285万立方米,装机350千瓦,发电164万千瓦时,户用沼气、联户沼气9510户。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4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供气户数达2300户。通过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可以实现清洁无害化生产,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有机复和符合标准的农业灌溉用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见图1)。

图1 “能源生态型”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 (二)生物质发电模式 垦区拥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和速生林基地,把这些生物质作为原料,建立生物质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垦区生物质发电工程中,已装备46台套稻壳发电机组,每套机组功率200千瓦时,总投资2000多万元,红兴隆分局和建三江分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九三分局2.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和分局5万千瓦秸秆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开展各项前期工作。目前稻米加工厂按年生产250天计算,所配备46台的稻壳发电机组可发电552×105千瓦时,年利用稻壳1656×102吨。这些发电机组综合利用米厂的废弃物稻壳资源进行发电,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北大荒米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稻壳替代燃煤供热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稻壳棒项目等,年利用稻壳15万吨,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供热采暖16.5万立方米,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0多万吨。围绕米、糠、壳三大技术研发路线,摸索出“良种繁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稻米产业低碳化集群。完达山乳业稻壳掺烧工业锅炉改造及电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改造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年可节约3万吨标准煤,节电700万度。 (三)海林循环农业模式 以海林农场为代表的一批农牧场,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能源转换为重点,从推行生态农业建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入手,探索建立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农业模式,探索出“猪(牛)→沼→果(菜)”、“猪→沼→厕→燃料”等多种生态产业链。目前,海林农场场部地区沼气入户1100户,占场部居民的96.7%。在海林农场,一个三口之家使用沼气的费用比使用液化气每年节约450元左右。沼气产生的沼渣和沼液则运送至农田抛洒肥田,生产出绿色农产品,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再利用。2008年起,海林农场开始利用沼渣、沼液种植有机蔬菜、葡萄、水稻等。目前,有机水稻面积已达3000亩,现有日光温室10栋,蔬菜大棚40栋,种植有机蔬菜、葡萄120亩。此外,海林农场利用水稻稻壳、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发展目标,农业政策)

一、四川省农业发展概况 总体概况: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5.1%,居第五位。境内东部为盆地,西南为山地,西部为高山峡谷高原,平坝占7.84%,丘陵占10.06%,高原占32.08%,山地占49.44%,水面占0.58%。2012年末,四川总人口9097.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585.3万人,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4410个乡(镇)。 全年肉猪出栏6579.1万头,比上年下降5.0%;牛出栏267.3万头,下降0.5%;羊出 栏1780.4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65259.8万只,下降3.7%。猪肉产量下降 4.5%,牛肉产量增长2.7%,羊肉产量增长1.3%。禽蛋产量下降2.4%,牛奶产量增 长1.5%。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54.6万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769.9万公顷。年 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6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8.03%,比上 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4%;水产品产量154.4万吨,增长 6.2%。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87.6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7万公顷,累计945.7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530万千瓦,新增8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89.4亿千瓦小时,增长3.4%。 二、四川省农业政策 政策制定在我国国家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时制宜的农业 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有一个目标,针对大的方 针各个省市自治区因自身条件而异,制定合理的政策。从自身出发,结合中央总体规划以 及中央指导指示意见,建立各个层面的完善政策 发展总规原则 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引导传统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培育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紧密农民与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在农业农 村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环 境特点,挖掘各地独特资源环境优势,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优势,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指南 县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办 一、规模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 养殖场建设必须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种畜禽粪便的排泄量和各种农作物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地计算一定面积农作物所需配套的养殖种类和数量,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尽量实现零排放。 (一)科学规划 各镇政府应围绕推进“三个集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本镇种养业生产实际,将养殖场规划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使畜禽粪便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能够就近就地还田利用,规划应具体到村、社。 (二)合理布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兽医卫生防疫条件的要求,畜禽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和城市中居民区、医疗区、工矿企业区、科研文化区和交通要道,即县政府规定的禁养区内(金马河岷江水厂、大林镇鲢鱼水库、太平镇塔寺沟水库等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黄龙溪镇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县内府河、江安河、金马河、杨柳河、鹿溪河、白河、洗瓦堰、三

支渠、楠杆堰九条主要河流、干渠两岸纵深500米范围内)不得修建养殖场。 具体要求:养殖场不能位于传统的口蹄疫、禽流感、猪瘟、新城疫等动物重大疫病区,应选择在无疫病区,而且地势较高,具有一定坡度,通风良好,采光充足的地方,圈舍设计应座北朝南,略向西倾斜,以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做到冬暖夏凉,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尿利用一定的落差自流到种植基地的储粪池里,尽量减少输送成本。 建筑布局: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质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和疫病传播,达到动物防疫条件要求。 (三)适度规模 1、各种畜禽配套种植业土地的比例 按畜禽常年存栏量计算,每亩种植业土地可以吸纳消化利用的畜禽粪便为: 猪:6头/亩,奶牛:0.5头/亩,肉牛:0.84头/亩,蛋鸡:43只/亩,肉鸡:65只/亩,肉鸭:62只/亩,羊:10只/亩,兔:60只/亩,鹅:50只/亩。 2、各种畜禽养殖场规模限制 为了创造良好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有效的防疫隔离距离,同时方便畜禽粪便就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推荐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推荐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 人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川农业函[2009]739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09.11.16 【实施日期】2009.11.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推荐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川农业函[2009]739号) 各市、州农业(农牧)局,成都市农委: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农政发[2008]2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实现“三年内在全国农业县(市、区)全部实行综合执法”的目标,农业部决定对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为做好推选工作,确保受表彰单位和个人的先进性,请各市州农业局高度重视,及时报送推荐材料。现根据农业部《关于做好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通报表扬推选工作的通知》(农政发[2009]1号)要求,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选范围

先进单位在实行综合执法的市(州)、县(市)农业部门中推选,以县级农业部门为主,必须以农业局(委)名义申报。 先进个人在实行综合执法的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农业法制机构、执法机构从事农业执法工作的人员中推选,以基层执法人员为主。 二、推选条件 (一)先进单位条件 (1)有当地编制部门批准的综合执法机构,有专职执法人员(被省人事厅批准参公管理者优先); (2)执法手段完善,有必要的取证设备和执法专用车辆,执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3)执法管理制度健全,落实到位; (4)秉公办案,案件查办率和办案质量较高,对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 (二)先进个人 1.开拓创新,在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中表现突出; 2.熟悉精通农业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两年以上; 3.对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勤奋敬业,秉公执法,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有突出贡献; 4.作风文明,服务热情,无违纪行为。 三、推选程序 按照“自下而上推选,分级把关负责,按分配名额申报”的原则,由各市州先按分配名额推荐,再由省厅审核把关后比选出1个市农业局、14个县农业局、40个执法先进个人报农业部审定。

中国保监会四川监管局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我省拖拉机交强险工作的通知

文件 中国保监会四川监管局 四 川 省 农 业 厅 川保监发〔2010〕37号 中国保监会四川监管局 四川省农业厅 关于切实做好我省拖拉机交强险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农机局,各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各保险行业协会: 按照中国保监会、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拖拉机交强险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09〕127号)和《关于切实做好拖拉机交强险承保工作的紧急通知》(保监发〔2010〕46号)要求,结合我省拖拉机交强险工作实际情况,为切实维护拖拉机所有人合法权益,推动我省拖拉机交强险平稳健康运行,现就做好我省拖拉机交强险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拖拉机交强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的主要机具,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积极推行和全面实施拖拉机交强险制度,有利于拖拉机所有人、驾驶操作人员增强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意识,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和好转;有利于及时妥善处理事故,有效防范和化解事故风险,解决农业机械所有者、驾驶操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保障拖拉机驾驶人和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利益。拖拉机交强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对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把进一步做好拖拉机交强险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严格规范行为,提供优质服务,确保拖拉机交强险工作顺利推进。 二、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把好拖拉机注册登记关 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机主管部门所属的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必须严格执行GB 16151-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和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严格把好拖拉机注册登记关,规范拖拉机牌证核发工作。 三、稳妥实施拖拉机交强险地区费率制度

成都现代农业基本情况

成都现代农业基本情况 一、总体思路 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围绕建设“世 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 村土地综合整治“四大基础工程”;科学编制全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创新机制,调整完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着力建设一流 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生产基地、一流的产出水平;坚持统筹城乡 发展的思路和办法,不断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 二、基本要求 坚持“一条主线、两条原则、四点准则、四个目的”。 一条主线:开创现代农业新局面。 两条原则: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客观规律;充分 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根本转变为出发点和 落脚点。 四点准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农民各项合法 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得到切实保障;农村自然 生态环境得到优化改善。

四个目的: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高端农产品;为吸引高端 人才创造最佳宜居环境;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可持续的环境容量; 为现代服务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 实现“三个一流”(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生产基地、一流的产出水平),达到“全国领先”。 四、工作措施 重点实施“六个带动”。 1,以科学规划带动。通过组织编制《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伏季水果、蔬菜等十大产业发 展实施意见,启动一般乡镇和村级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的编制,科 学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以加强耕地保护带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全市各级财政每年筹集耕地保护资金26 亿元,按每亩每年基本农田 400 元、一般耕地300 元的标准,对农户保护耕地的行为进行补偿,有力地保证了耕地面积不减少,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创造了条件。 3,以四大基础工程带动。通过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 合整治等“四大基础工程”,调整完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为现

大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一、大农业观的提出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最近在其专著中指出:21 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变革的时代,将出现全球范围的“第三次浪潮农业”。 按照托夫勒的解释,第一次浪潮农业是手工作业的小农经济;第二次浪潮农业是在蒸汽机和电气化时代后,人类大规模地采用机械化方式实现了农业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第三次浪潮农业是在人类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手段,使农业生产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托夫勒认为,面对“第三次浪潮农业”的到来,为了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发展,许多国家和企业正在加紧策划,而财大气粗的投资家已经做好新一轮资本转移的准备。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产业革命划分为五次,第一次是原始农业革命,第二次是手工业革命,第三次是大工业革命,第四次是商品国际化革命,第五次是现在尚在进行的信息革命。钱学森认为大农业理论一旦付诸实践,将是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开始,并明确提出“ 21 世纪30 年代,人类社会将进入第六次产业革命,即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革命,主战场在大农业”。并先后于1991 年10 月21 日、1994 年1 月28 日、1994 年报1 月给我国海洋经济学家、战略学家张海峰三封亲笔信,共同商榷提出发展“大农业”的观点,即农业、海业、林业、草业、沙业等 5 业并举,以高新技术改造装备农业,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富裕农民,推动我国加速实现现代化。 钱老的“大农业观”也得到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于光远等老一辈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的关心和支持,经过几年来的科学运作现已正式被中国太平洋学会执行会长张海峰推出,并充分分析了当代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站在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高度,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实行“海陆统筹、兴海强国”的战略。以创新产业和良性循环经济为指导,开辟农业产业化新思路、新方法、新道路、新体制,寻找发展农村经济新突破口,以山东农业大学著名昆虫学家刘玉升教授培育的优质黄粉虫和世界领先技术为先导,由中国大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以川和招贤镇党委书记来永超等将黄粉虫养殖上升为产业化,并创建了黄粉虫招贤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已初露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模式。几千年来,我国农业已有很大发展,现已形成以粮油棉为主体的种植业,以猪牛羊为主体的禽畜养殖业,由这两大产业形成传统农业。如果把以黄粉虫为主体的昆虫养殖业做好、做大、做强发展为现代的第三大类产业,由此引发一些新的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突破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现代大农业。

四川省农业厅文件[2000]56号

四川省农业厅文件 川农厅发[2000]第56号 关于禁止、限制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 知 各市、地、州、县农业(农牧)局: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耕作方式改变,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和优质品种更换,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发生了变化,农药使用的种类、范围、面积和用量也发生变化。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用药知识,一些经销商大量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有的还大肆经销国家已禁止使用的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以及未经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造成农副产品污染、人畜中毒、生态环境破坏,这种状况,已引起各级领导关注。最近,温家宝同志对武汉市场30%蔬菜含有机磷农药残留批示:“滥用农药、违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不仅破环生态环境,而且危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管理和监测工作”。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遍家宝同志批示精神,结合我省用药实际,根据《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规定,我厅决定从2000年起,禁止在蔬菜、茶叶、瓜类、果树和中草药材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品种目录附一),其他作物上g良制使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初门要加强农药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对已批准发放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网点,要组织力量深入经营场地考察,在大规模种植瓜类、果树、蔬菜、茶中和中草药材的地区或出口基地,要明确限制经销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今后各地发证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把关,对无证照、证照不全或超范围经营要坚决予以取缔,初实把好经营环节。 二、普及科学用药技术,提高用药水平。科学用药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强,各地农业部闻要采取多种形式,长期不懈地对农民进行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方面的宣传教育。强化—《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关于严禁在蔬菜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人民食菜安全的通知》的宣传、培训工作。要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农药品种,及时做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用药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科学用药技术,增强农民自觉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意识。农业部门应带头不宣传、不经销、不推广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成都现代农业规划

成都现代农业规划

专家解读《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昨(29)日,《成都日报》对《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7年)》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全市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省、市农业专家纷纷对《规划》发表了看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跃建: 今后10年农业发展有了方向 相关新闻>>> 10年目标西部第一全国领先 成都现代农业冲刺“西部第一” 定位都市型农业10年让农民收入翻番 成都拟打造“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 《规划》以城乡一体、分工协同、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将成都市的农业划分为以优化环境、美化城市、发展景观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圈(一圈层),以发展生产、改善生态、实现标准化和精品化优质高效农业的近郊农业圈(二圈层),以发展生产、改善生态、兼顾休闲、突出规模和绿色(有机)农业的远郊农业圈(三圈层),既兼顾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又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了一、三次产业协调联动,这样的空间布局很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今后10年的农业发展提供 了方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吕火明: 将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千万人口特大型都市,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都让成都市有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潜力。此次的规划具有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兼顾了农业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必将促进成都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成都成为“西部第一,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动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

规划表现出战略性、前瞻性 当前,成都市正处于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向纵深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成都能否尽快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而且必然会对成都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此次规划不仅有目标,有定位,还有具体的发展行动计划,充分表现出了应有的战略性 和前瞻性特征。 四川农业大学校长、教授杨文钰: 三大“增长极”可作全省示范 “增长极”理论主张运用政府干预的手段,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集中有限资源进行重点建设,或给予优惠政策,培养有示范和带动力的新亮点。此次成都市提出三大现代农业“增长极”,对加快推进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适用于成都,对整个四川省都有示范带动作用。(记者陈泳) 【发展定位】 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定位,成都市将打造西部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西部农产品加工中心、西部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和西部现代农业科技转化中心。 【发展目标】 到2017年,成都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达到5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10元;科技进步贡献率57%;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7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40万千瓦;耕地有效灌溉率达98%;单位耕地创造农业产值13000元;农副产品加工产值245亿元;主要农副产品加工率达78%;休闲观光农业吸纳就业45万人;休闲农业旅游收入36亿元;森林覆盖率达39.4%。 (记者陈泳谢明刚) 昨日,由成都市农委、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比尔农业科技咨询中心共同编制的《成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7)》正式出台。据悉,这是成都市今后10年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全市

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三农”工作的核心位置,以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性抓手和综合性载体,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川农村经济实现了粮食七连增、农民增收幅度再次超越城镇的良好态势。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 为确保2013年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四川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2013年,省财政落实惠农补贴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大县、新农村建设、扶贫解困、农村教育助学、农村社会保障、农民工培训、专合组织扶持、农业保险等各项补贴资金达到612.9亿元,为2013年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一)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较好 1、全年粮食产量实现七连增。虽然2013年小春粮食生产因受冬干春旱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大春粮食作物栽播、生长及收获期除极少数地区外整体为难得的风调雨顺,大春粮食生产丰收,弥补了小春损失后,四川省2013年粮食生产仍然获得较好收成,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3年四川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704.9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单产5235公斤/公顷(345公斤/亩),每公顷比上年提高110公斤,增长2.1%;全年粮食产量3387.1万吨(677.5亿斤),比上年增产72.1万吨(14.4亿斤),增长2.2%(见图一),增幅排位全国第13位,比上年上升12位。其中,小春粮食575.5万吨,减产12.1万吨,下降2.1%;大春粮食2811.6万吨,增产84.2万吨,增长3.1%。 图一:2007-2013年粮食产量增幅图(%) 2、特色效益农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在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的同时,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油料生产实现七连增。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98.2万亩,比上年增长1.4%;油料产量达到290.4万吨,比上年增产3.9万吨,增长1.4%,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其中,花生65.4万吨,增长3.1%;油菜籽224.0万吨,增长0.9%,实现连续十二年创历史新高。二是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2013年四川省蔬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