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课后题答案汇编

遥感导论课后题答案汇编
遥感导论课后题答案汇编

一、名词解释

(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

(3)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4)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5)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6)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8)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1. 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 雷达: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二、填空题

(1)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2)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组成。

(3)微波的波长为1mm~1m。

(4)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5)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属于遥感

(6)侧视雷达的分辨力分为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前者与脉冲宽度有关;后者与发射波长,天线孔径,距离目标地物。

(7)遥感探测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8)与常规手段相比,RS的特点为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9)大气散射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0 )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包括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11)遥感探测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

理、信息的应用。

(12)遥感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和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3 )大气散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4)图像质量评价:空间分辩率、波普分辩率、辐射分辩率、时间分辩率。

(15 )遥感平台分: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三、简答题

8. 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答:散射有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比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9.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遥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答:进入大气

的太阳辐射会发生反射,折射,吸收,散射和投射,其中对传感器接收影响较大的是吸收和散射,辐射入射大气层,透过大气层经地面反射后再经大气层射入传感器,而在辐射入射大气层时,一部分能量会被散射吸收,而不能到达地面,而经地面反射的能量在二次经过大气层入射传感器又会被减弱,同时大气的散射光也有一部分直接或经过地物反射进入传感器。

10. 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11. 从地球辐射的分段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答:因为太阳和地球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分别为Q=0.48um和W=9.66um,两者相差甚远。太

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到0.5um,在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区段。当太阳辐射到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自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

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在2.5um到6um波段,即地球对

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由上可知,了解地物反射波普特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地物的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应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对照,可以得到

遥感数据与地物的识别规律。同时,地物反射波谱曲线随不同地物不同。一般说,地物反射

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

12. 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答: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特点:航天

平台的高度在150km以上,其中最高的是静止卫星航空,航天飞机的高度在300km左右,航

空平台包括低、中、高空飞机,以及飞艇、气球等,高度在百余米至十余千米不等。地面平台包括车、船、塔等,高度均在0到50m的范围内。

13. 摄影成像

1)原理: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传统的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是通过放置在焦平面上的光敏元件,经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的影像。依据探测波长不同,又分为近紫外摄影、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2)特点:a. 投影方式为中心投影b. 其分辨率随着高度和距离的增加而变低c. 比例尺随着飞机高度和距离变化 c. 地形起伏移位总是偏离中心投影点。

14. 扫描成像

1)原理: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

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扫描镜在机械驱动下,随

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而摆动,依次对地物进行扫描,地面物体的辐射波束经扫描反射镜反射,并经透镜聚焦和分光,分别将不同波长的波段分开,再聚焦到感受不同的探测元件上,探测元件把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在磁介质上记录,再经电/ 光转换成光能量,在

设置于焦平面的胶片上形成影像

2)特点:a. 扫描成像为非中心投影b. 它的瞬时视场角和总视场角决定了光机扫描的几何特征。15. 微波成像

1)原理: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不同物体,回波信号的振幅、相位不同,故接收处理后,可测出目标地物的方向、距离等数据。

2)特点:a. 其投影方式为非中心投影b. 由脉冲的延迟时间和波束宽度来控制分辨率c. 比例尺在横向上产生畸变 d. 地形起伏移位总是向着飞行航迹线。

16. 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答:遥感图像的质量需从三个方面评价:1)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

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空间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2)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图像质量愈好;3)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

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4)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17. 加色法原理:

加色法原理: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红绿蓝是加色法的三原色。

18. 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波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偏黑色,重碱盐地偏白色。

答:标准假彩色就是RGB通道对应TM432波段合成所得的图像,TM4为波长为0.76~0.90的近红外波段,TM3为波长为0.63~0.69的红色波段,TM2为0.52~0.60的绿色波段,在此范围内植物的反射率最高,因而呈现红色,水的反射率最低,因而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反射率居中,因而呈偏白色。

19. 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畸变原因:a.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如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

b. 地形起伏的影响;

c.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d. 大气折射的影响;

e. 地球自转的影响。

20、选择一幅遥感影像,按照书中介绍的基本步骤试做遥感影像解译并作图,体会整个解译过程中的关键点。 (P174-175) 目视解译基本步骤:一般认为,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分为五个阶段。

(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一般说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搜集与分析有关资料、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3) 室内详细判读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奠定了室内判读的基础。建立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后,这就可以在室内进行详细判读了。

(4) 野外验证与补判:

室内目视判读的初步结果,需要进行野外验证,以检验目视判读的质量和解译精度。对于详细判读中出现的疑难点、难以判读地方则需要在野外验证过程中补充判读。主要包括两方面:

a、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

b、验证图斑界限是否定位准确,并根据野外实际

考察情况修正目标地物的分布界限。

(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一般以专题图或遥感影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将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转绘成专题图,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另一种是在精确几何

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完成专题图的转绘后,再绘制专题图图框、图例和比例尺等,对专题图进行整饰加工,形成可供出版的专题图。

21. 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 监督分类:是根据训练场提供的样本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类点进行分类。因此训练场地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对于不熟悉区域情况的人来说,选择足够数量的训练场地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操

作者需要将相同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叠在遥感图像上,根据地形图上的已知类型圈定分类用的训练场地。

缺点:由于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训练样本的选择要考虑到地物光谱特征,样本数目要能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还不容易做到。

优点:当两个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曾类差异很小时,监督分类取得的效果好。非监督分类:

优点: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它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因此,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具有一定精度。严格说来,分类效果好坏需要经过实际调查来检验。党光谱特征类能够和唯一的地物类型相对应时,非监督分类取得较好分类效果缺点:当两个地物类型对应得光谱特征类差异很小时,非监督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

22 遥感的应用:1)遥感在地质方面的应用及地质遥感的任务是通过遥感影像的解释确定一个地区的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分析构造运动的状况,为地质制图、矿产资源的调查、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等。

2)遥感在水体方面的应用及水体遥感的任务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获得水体的分布、泥沙、有机质等状况和水深、水温等要素的信息,从而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等作出评价,为水利、交通、航运及资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3)遥感在植被方面的应用及植被遥感的任务是通过遥感影像有效地确定植被的分布、类型、长势等信息,以及对植被的生物量作出估算,因而,它可以为环境监控、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4)遥感在土壤方面的应用及遥感的任务是通过遥感影像的解释,识别和划分出土壤类型、制作土壤图,分析土壤的分布规律,为改良土壤、合理利用土壤服务。

5)高光谱遥感的应用:包括在地质,植被研究,以及其他领域如大气遥感、水文与冰雪、环境与灾害、土壤调查、城市环境中的应用。

23 几何校正原理及方法

1)原理:A. 找到一种数学关系,建立变换前图像坐标(x,y )与变换后图像坐标(u,v)的关系,通过每一个变换后图像像元的中心位置(u 代表行数,v 代表列数,均为整数),计算出变换前对应的图像坐标点(x,y )。分析得知,整数(u,v )的像元点在原图像坐标系中一般不在整数(x,y )点上,即不在原图像像元的中心。计算校正后,图像中的每一点所对应原图中的位置

(x,y )。计算时按逐点计算,每行结束后进入下一行计算,直到全图结束。 B. 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一般来说,新点的亮度值介于邻点亮度值之间,所以常用内插法计算。方法: a. 建立两图像像元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b. 为了确定校正后图像上每一点的亮度值,只要求出其原图所对应点(x,y )的亮度。通常有三种方法:最近邻法,双向线性内插法和三次卷积内插法。

24. 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及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答:(1)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主要分三段:可见光波段(0.4~0.76um )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55um (绿)外,两侧0.45um (蓝)和0.76um (红)则有两个

吸收带。这一特征是由叶绿素的影响,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7~0.8um )有一反射“陡坡” ,至1.1um 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这是由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

(2)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

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由于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所以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

(3)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正因为如此在遥感影像上,特别是近红外影像上,水体呈黑色,但当水中含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红黄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4)岩石的反射波普曲线无统一的特征,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对曲线形态产生影响。

1. 狭义遥感的定义是什么?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型探测技术。

2. 什么是遥感影像复合?遥感影像复合是一种通过高级影像处理技术来复合多源遥感影像的技术,其目的是将单一传感器的多波段信息或不同类别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各种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以增强影像中信息透明度,以形成对目标较完整的信息描述。

3. 微波遥感的基本原理?由发射机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受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图像,由于地面各点到平台的距离不同,地物后向反射信号被天线接受的时间也不同,以他们到达天线的先后顺序记录,就是距离近的先记录,远的后记录,这样根据后向反射回电池播的返回时间排列就可以实现距离方向的扫描。通过平台的前进扫描面在地面上移动,进而实现方向方位的扫描。

3. 时间分辨率在遥感中的意义?

1)进行动态监测与预报,如:利用卫星云图进行天气,海况,鱼情监测。

2)进行自然历史变迁和动力学分析。

3)更新数据库,形成时态数据。动态多时相的遥感数据是空间数据库的重要信息源。是数字地球的重要技术支持之一。

4. 单点处理与邻域处理的不同

对比度交换中,只考虑单个像元,没有考虑与其相邻的像元的亮度值,从处理效果来看是从整体上改善图像质量而并没有突出图像的某一特性,这种方式是单点处理。空间滤波是通过像元与其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用一数学方式来改变与其相邻的像元的亮度对比。从而突出图像的某一特征,这种方式称邻域处理,也叫空间滤波。

我国的国土资源领域很早就开展了遥感应用,内容涉及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各个方面,如地质填图、矿产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调查、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数字国土建设、大型工程项目选线选址、地下水寻找等方面都广泛深入地应用了遥感技术。近年随着高分辨遥感数据的提供、遥感软硬件技术水平提升和与GIS 技术的融合衔接,遥感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加大。许多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些成果的闪光点在会议论文集里可以略加一斑。在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方面近几年取得很大进展,如土地动态监测、矿山与环境动态监测、石漠化调查、地调填图前期遥感的全面铺开等等。在方法技术方面,

POS系统(高精度航空定位定向系统)为航摄

提供了无地面控制的定位技术,大大提高了航摄的精度和效率。数字航摄仪与激光雷达测高系统成为下一步航摄的重要应用技术。目标识别和分类、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式的方法已普遍得到应用,人们追求的是全自动方法,因为只有全自动化才可能实时化和在轨处理(

Smart Sensor ),进而构成传感器格网( Sensor Grid ),实现直接从卫星上传回经在轨加工后的有用的数据和信息。基于影像内容的自动搜索和特定目标的自动变化检测,可望尽快地实现全自动化,将几何与物理方程一起实现遥感的全定量化反演是最高理想,本世纪内可望解决。机载成像光谱技术实用化

为蚀变矿物图提供了有利的手段,高光谱矿物填图已进入日程。利

用干涉雷达技术监测地表灾害性微量形变已进入应用阶段。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的遥感异常

信息提取

7. 卫星或飞机的传感器所接受的辐射信号除了地物直接反射的信息外,还混入了其他途径来的辐射,需要做辐射校正把它们去掉。请分析有几种其他辐射进入传感器。

由于大气的存在,在入射方向有与入射天顶角B和波长入有关的透射率T B入;反射后,在反射方向上有与反射天顶角0和波长入有关的透射率T $入。因此进入传感器的亮度值为

L1入=(R入T?入/ n )E入T B入S入C0S9 大气对辐射散射后,来自各个方向的散射又重新以漫反射的形式照射地物,其辐照度为ED,经过地物的反射及反射路径上大气的吸收进入传感器,其亮度值为

L2 入=(R入T? 入/ n )S 入ED

相当部分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称为程辐射度,亮度为Lp

可见,由于大气影响的存在,实际到达传感器的辐射亮度是前面所分析的三项之和,即

L入=L1入+L2入+Lp入

10.

(1) 均值平滑的方法

原图像为

根据模板为3行3列矩阵,取其中的3行3列。

437

2158

589

根据平滑公式将所有数字相加:4+3+7+2+15+8+5+8+9=61,

61/9?

16.7, 结果取为7,上面所取的表格中15 变为7即新表为

437

278

589

类推,取新的3行3列用相同的方法算。最后的结果为

56788

57998

78111111

89111212

910121213

每个格子中的数字都要用原表中的数字计算,对于表边上的数字,不能构成3行 3 列的,用对应的数字补为3行3列。

(2)中值滤波法,以每个象元为中心,取3X3矩阵,将这九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取中间值为该象元的值。如

437

2158

589

进行排列2 3 4 5 7 8 8 9,中间数为7 ,15 变为7. 结果

44788

47899

7891010

89111213

810111313

11.

1)罗伯特法

016000

016000

08161616

00000

00000

|gradf| 也|f(i,j)_f(i+1,j+1)|+|f(i+1,j)_f(i,j+1)|. 计算出的值放在左上角的象元

f(i,j) 位置,成为新图像的对应位置上的值

(2)索伯尔法

是罗伯特法的改进,采用 3 X 3矩阵(书119页)

32 32 0 0 0

32 48 32 32 32

16 32 32 32 32

0 0 0 0 0

0 0 0 0 0

也就是将原数所在矩阵的各位上的数分别乘以矩阵对应位置上的数,取|t1|+|t2| 的值仍放

在左上角。

12. (1) 依照P122 的公式:

L= (Lmax+Lmin)/2 可得;L=0.5

当色调处于最大饱和度时S=1, L=0.5 (书上的原句p121,根据图我没看出来)

故S=1;

观察图 4.39 可得,当只为红色时,H=0°

( 2)同( 1 ) 可得L=0.25

若L<=0.5 则S=( Smax-Smin) /(Smax+Smin)

L=1 时,Smax =1 ;L=0 时,Smin=0;

故S=1;

观察图 4.39 可得,蓝色和绿色之间为青色,H=180°;

( 3)同上,可得L=0.5 ;

此时Smax=Smin 所以S=0;

由于S=0,故H无定义值(书上的原句p121)

(求取H值时也可用书上公式,但是鄙人觉得得图形更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还有,老师说

此题只需了解)

13.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和不同状态下,反射波谱不同。植物的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

独特,它主要受植物叶绿素、细胞结构和含水量的影响,在不同的波段中出现峰谷的变化,除此之外,还受植物种类、季节病虫害等的影响。比值运算可以检测波段的斜率信息并加以扩展,以突出不同波段间地物光谱的差异,提高对比度,消除各种因素对植物在遥感成图的影响,从而估算植被覆盖率。

14 题.

TM影像有7个波段,光谱信息丰富,特别是5和7波段。SPOT数据就没有,但SPOT数据分辨率

高,全色波段可达10m,比TM的30m和SPOT多光谱传感器的20m都高,两者复合既可以提高新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又可以保持较丰富的光谱信息。

复合方法:

方法一:每幅TM图像均与SPOT图像作逐点运算,如相加、相减或相乘,或其他运算方案,生成三幅图像,进行色彩合成,生成复合图像。

方法二:设LRTM LGTM LBTM分别为TM4, 3,2波段的亮度值,LSPOT为SPOT全色波段的亮度值,A为权函数,则生成三幅新图像亮度值L复为:

LR 复=A?LSPOT?LRTM/(LRTM+LGTM+LBTM)

LG 复=A?LSPOT?LGTM/(LRTM+LGTM+LBTM)

LB 复=A?LSPOT?LBTM/(LRTM+LGTM+LBTM)

将新生成的图像LR复赋予红色,LG复赋予绿色,LB复赋予蓝色,彩色合成后生成复合图像。方法三:代换法。(1)对TM的所有波段进行主成分变换,然后用SPOT的高分辨率全的波段

代换变换后的TM第1主成分。将代换后的所有波段再做一次主成分变换的反变换。(2)对假彩色合成的任意三个波段实行HLS变换,然后用SPOT的高分辨率全色波段代换变换后的

明度成分,将代换后的三个波段再做HLS到RGB的反变换,生成新的彩色合成图大大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其他方法:通过找两幅图像活动窗口内的亮度相关值和平均值,以此调整原来三个波段的灰度值。15题

多源信息复合实现了遥感数据之间的优势互补,也实现了遥感数据与地理数据的有机结合。

这种符合的意义绝不仅仅提高了目视解疑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定量分析中提高了精度,扩大了遥感数据的应用面,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第五章

1、对照一幅实际图像,指出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在该图像中的表现,并说明你指出的特征

是什么地物特征?(P135-137)

遥感地物得识别特征:

(1 )色调:色调标志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依据,依据色调标志可以区分出目标地物。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识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颜色: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 3 )阴影: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或高度。

( 4 )形状: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

(5)纹理:可以作为区别地物属性的重要依据。

(6)大小:它是遥感图像上测量目标地物最重要的数量特征之一。根据物体的大小可以推断物体的属性。

(7)位置:是识别目标地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为具体目标地物解译提供重要依据。

(8)图型: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9)相关布局:可以判断目标的物的属性。

目标地物特征可以概括为“色、形、位”三大类。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色,这里包括目标地物的色调、颜色和阴影等。

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形状,这里包括目标地物的形状、纹理、大小、图形等。

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位置,这里包括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位置、相关布局等。

2、用比较的方法描述航空遥感影像( P145-149 )和卫星遥感影像(P161-162) 在解译判读时

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没有找到相关的答案,主要指出相关的知识点) 相同点:判读标志相同,有遥

感摄影像片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以及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如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特征;地物及与环境的关系;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等。

不同点:由于卫星遥感影像一般比航空摄影相片要小,色调和颜色在在遥感影像中具有主要作用,因此卫星影像解译要重视色调和颜色解译标志的运用,并且由于其动态观测的特点其解译标志往往带有区域性和条件性(它会因为区域、成像季节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

3、选择一幅遥感影像,按照书中介绍的基本步骤试做遥感影像解译并作图,体会整个解译过程中的关键点。 (P174-175 ) 目视解译基本步骤:一般认为,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分为五个阶段。

(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一般说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搜集与分析有关资料、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3) 室内详细判读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奠定了室内判读的基础。建立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后,这就可以在室内进行详细判读了。

(4) 野外验证与补判:

室内目视判读的初步结果,需要进行野外验证,以检验目视判读的质量和解译精度。对于详细判读中出现的疑难点、难以判读地方则需要在野外验证过程中补充判读。主要包括两方面:a、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b、验证图斑界限是否定位准确,并根据野外实际

考察情况修正目标地物的分布界限。

(5) 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一般以专题图或遥感影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将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转绘成专题图,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另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完成专题图的转绘后,再绘制专题图图框、图例和比例尺等,对专题图进行整饰加工,形成可供出版的专题图。

汇编语言课后习题答案

2.1已知DS=2000H、BX=0100H、SI=0002H,存储单元[20100H]~[20103H]依次存放12345678H,[21200H]~[21203H]依次存放2A4C B765H,说明下列每条指令执行完后AX寄存器的内容。 (1)mov ax,1200h (2)mov ax,bx (3)mov ax,[1200h] (4)mov ax,[bx] (5)mov ax,[bx+1100h] (6)mov ax,[bx+si] (7)mov ax,[bx][si+1100h] 〔解答〕 (1)AX=1200H (2)AX=0100H (3)AX=4C2AH;偏移地址=bx=0100h (4)AX=3412H;偏移地址=bx=0100h (5)AX=4C2AH;偏移地址=bx+1100h=1200h (6)AX=7856H;偏移地址=bx+si=0100h+0002h=0102h (7)AX=65B7H;偏移地址=bx+si+1100h=0100h+0002h+1100h=1202h 〔习题2.2〕指出下列指令的错误 (1)mov cx,dl (2)mov ip,ax (3)mov es,1234h (4)mov es,ds (5)mov al,300 (6)mov[sp],ax (7)mov ax,bx+di

(8)mov20h,ah 〔解答〕 (1)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 (2)IP指令指针禁止用户访问 (3)立即数不允许传给段寄存器 (4)段寄存器之间不允许传送 (5)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 (6)目的操作数应为[SI] (7)源操作数应为[BX+DI] (8)立即数不能作目的操作数 〔习题2.5〕已知SS=2200H、SP=00B0H,画图说明执行下面指令序列时,堆栈区和SP的内容如何变化?mov ax,8057h push ax mov ax,0f79h push ax pop bx pop[bx] 〔解答〕 mov ax,8057h push ax mov ax,0f79h push ax pop bx;bx=0f79h pop[bx];DS:[0f79h]=8057h

统计学第五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目的在于() A.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B.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C.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D.推断总体指标 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纯随机抽样的平均误差取决于() A.样本单位数 B.总体方差 C.抽样比例 D.样本单位数和总体方差 3.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若抽样人数相等时,优秀生比重的抽样误差()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 C.误差相同 D.无法判断 4.用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公式计算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结果将()A.高估误差 B.低估误差 C.恰好相等 D.高估或低估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A.扩大到原来的2倍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1/4 D.缩小到原来的1/2 6.当总体单位不很多且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 D.等距抽样 7.在分层抽样中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方差是() A.层间方差 B.层内方差 C.总方差 D.允许误差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推断的特点有() A.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 B.深入研究复杂的专门问题 C.用样本指标来推断总体指标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 E.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2.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的大小 B.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C.总体单位的标志变动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组织方式 3.抽样方法根据取样的方式不同分为() A.重复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不重复抽样 4.抽样推断的优良标准是() A.无偏性 B.同质性 C.一致性 D.随机性 E.有效性 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A.总体方差的大小 B.抽样方法

汇编语言课后习题解答

第1章基础知识 检测点1.1(第9页) (1)1个CPU的寻址能力为8KB,那么它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13位。 (2)1KB的存储器有1024个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编号从0到1023。 (3)1KB的存储器可以存储8192(2^13)个bit,1024个Byte。 (4)1GB是1073741824(2^30)个Byte、1MB是1048576(2^20)个Byte、1KB是1024(2^10)个Byte。 (5)8080、8088、80296、80386的地址总线宽度分别为16根、20根、24根、32根,则它们的寻址能力分别为: 64(KB)、1(MB)、16(MB)、4(GB)。 (6)8080、8088、8086、80286、80386的数据总线宽度分别为8根、8根、16根、16根、32根。则它们一次可以传送的数据为: 1(B)、1(B)、2(B)、2(B)、4(B)。 (7)从内存中读取1024字节的数据,8086至少要读512次,80386至少要读256次。 (8)在存储器中,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1)1KB=1024B,8KB=1024B*8=2^N,N=13。 (2)存储器的容量是以字节为最小单位来计算的,1KB=1024B。 (3)8Bit=1Byte,1024Byte=1KB(1KB=1024B=1024B*8Bit)。 (4)1GB=1073741824B(即2^30)1MB=1048576B(即2^20)1KB=1024B(即2^10)。(5)一个CPU有N根地址线,则可以说这个CPU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N。这样的CPU 最多可以寻找2的N次方个内存单元。(一个内存单元=1Byte)。 (6)8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以传送8位二进制数据(即一个字节)。 (7)8086的数据总线宽度为16根(即一次传送的数据为2B)1024B/2B=512,同理1024B/4B=256。 (8)在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二进制信息。

汇编第五章课后题答案

1.从屏幕上输入小写字母,转化为大写字母输出 (解法1) DATA SEGMENT MESSAGE DB "ENTER A STRING:",0AH,0DH,'$' MAXLENGTH DB 50,?,50 DUP(?) ;每次最多可以输入49个字符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LEA DX,MESSAGE ;输出ENTER A STRING MOV AH,09H INT 21H LEA DX,MAXLENGTH ;输入字符串 MOV AH,0AH ;键盘输入到缓冲区,DS:DX=缓冲区首址 INT 21H ;(DS:DX)=缓冲区最大字符数,(DS:DX+1)=实际输入的字符数 MOV AH,02H ;输出回车换行 MOV DL,0AH INT 21H MOV AH,02H MOV DL,0DH INT 21H

MOV CL,MAXLENGTH+1;把字符的实际长度放入寄存器CL MOV CH,0 MOV BH,02H LEA SI,MAXLENGTH+2;取字符串的基地址放入SI XUN: MOV AL,[SI] CMP AL,'Z' JBE S1 ;小于等于'Z'转移 JMP S3 S1:CMP AL,'A' JAE DA ;大于等于'A'转移 JMP OUTPUT DA:ADD AL,20H JMP OUTPUT S3:CMP AL,'z' ;小于等于小Z转移 JBE S4 S4:CMP AL,'a' ;大于等于小a转移 JAE XIAO JMP OUTPUT XIAO: SUB AL,32 JMP OUTPUT OUTPUT: MOV DL,AL MOV AH,02H ;显示输出 INT 21H

汇编语言 第二版 王爽 完整答案

第1章基础知识 检测点1.1 (1)1个CPU的寻址能力为8KB,那么它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13。 (2)1KB的存储器有1024个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的编号从0到1023。 (3)1KB的存储器可以存储1024*8个bit,1024个Byte。 (4)1GB、1MB、1KB分别是2^30、2^20、2^10 Byte。(n^m的意思是n的m次幂) (5)8080、8088、80286、80386的地址总线宽度分别是16根、20根、24根、32根,则它们的寻址能力分别为:64(KB)、1(MB)、16(MB)、4(GB)。 (6)8080、8088、8086、80286、80386的数据总线宽度分别为8根、8根、16根、16根、32根。则它们一次可以传送的数据为:1(B)、1(B)、2(B)、2(B)、4(B)。 (7)从内存中读取1024字节的数据,8086至少要读512次、80386至少要读256次。 (8)在存储器中,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第2章寄存器答案 检测点2.1 (1) 写出每条汇编指令执行后相关寄存器中的值。 mov ax,62627 AX=F4A3H mov ah,31H AX=31A3H mov al,23H AX=3123H add ax,ax AX=6246H mov bx,826CH BX=826CH mov cx,ax CX=6246H mov ax,bx AX=826CH add ax,bx AX=04D8H mov al,bh AX=0482H mov ah,bl AX=6C82H add ah,ah AX=D882H add al,6 AX=D888H add al,al AX=D810H mov ax,cx AX=6246H (2) 只能使用目前学过的汇编指令,最多使用4条指令,编程计算2的4次方。 解: mov ax,2 add ax,ax add ax,ax add ax,ax 检测点2.2 (1) 给定段地址为0001H,仅通过变化偏移地址寻址,CPU的寻址范围为00010H到1000FH。 (2) 有一数据存放在内存 20000H 单元中,先给定段地址为SA,若想用偏移地址寻到此单元。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 1.请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答案。在CPU中: (1)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寄存器是(IR ); (2)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AR ) (3)算术逻辑运算结果通常放在(DR )和(通用寄存器)。2.参见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存数指令“STO Rl,(R2)”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寄存器Rl的内容传送至(R2)为地址的主存单元中。标出各微操作信号序列。 解: STO R1, (R2)的指令流程图及为操作信号序列如下:

STO R1, (R2) R/W=R DR O, G, IR i R2O, G, AR i R1O, G, DR i R/W=W 3.参见图5.15的数据通路,画出取数指令“LAD (R3),R0”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其含义是将(R3)为地址主存单元的内容取至寄存器R2中,标出各微操作控制信号序列。 解: LAD R3, (R0)的指令流程图及为操作信号序列如下:

PC O , G, AR i R/W=R DR O , G, IR i R 3O , G, AR i DR O , G, R 0i R/W=R LAD (R3), R0 4.假设主脉冲源频率为10MHz ,要求产生5个等间隔的节拍脉冲,试画出时序产生器的逻辑图。 解:

5.如果在一个CPU 周期中要产生3个节拍脉冲;T l =200ns ,T 2=400ns ,T 3=200ns ,试画出时序产生器逻辑图。 解:取节拍脉冲T l 、T 2、T 3的宽度为时钟周期或者是时钟周期的倍数即可。所以取时钟源提供的时钟周期为200ns ,即,其频率为5MHz.;由于要输出3个节拍脉冲信号,而T 3的宽度为2个时钟周期,也就是一个节拍电位的时间是4个时钟周期,所以除了C 4外,还需要3个触发器——C l 、C 2、C 3;并令 211C C T *=;321C C T *=;313C C T =,由此可画出逻辑电路图如下: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钱晓捷)课后答案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 钱晓捷习题答案 第二章(01) 2.1 (1)AX=1200h (2)AX=0100h (3)AX=4C2Ah (4)AX=3412h (5)AX=4C2Ah (6)AX=7856h (7)AX=65B7h 2.2(1) 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 (2) IP指令指针禁止用户访问 (3) 立即数不允许传给段寄存器 (4) 段寄存器之间不允许传送 (5) 两操作数类型不匹配 (6) 目的操作数应为[ BP ] (7) 源操作数应为[BX+DI] (8) 立即数不能作目的操作数 2.3 lea bx,table ;获取table的首地址,BX=200H mov al,8 ;传送欲转换的数字,AL=8 xlat ;转换为格雷码,AL=12H 2.4 堆栈是一种按“先进后出”原则存取数据的存储区域。 堆栈的两种基本操作是压栈和出栈,对应的指令是PUSH和POP。 2.5 mov ax,8057h push ax mov ax,0f79h push ax pop bx ;bx=0f79h pop [bx] ;DS:[0f79h]=8057h 2.6 AL=89h CF ZF SF OF PF AL=12h 1 0 0 1 1 AL=0afh 0 0 1 0 1 AL=0afh 1 0 1 0 1 AL=00h 0 1 0 0 1 AL=0ffh 0 0 1 0 1 AL=00h 0 1 0 0 1 2.7 W=X+Y+24-Z

2.8 (1)ADD DX,BX (2)ADD AL,[BX+SI] (3)ADD [BX+0B2H],CX (4)ADD WORD PTR [0520H],3412H (5)ADD AL,0A0H 2.9;为了避免与操作数地址混淆,将题中X,Y,Z,V 字操作数改为A,B,C,D mov ax,X ;ax=A imul Y ;dx,ax = A*B (将操作数看作符号数,以下同) mov cx,ax mov bx,dx ;bx,ax <-- dx,ax =A*B mov ax,Z ;ax = C cwd ;dx,ax =C (扩展符号后为双字) add cx,ax adc bx,dx ;bx,cx <-- bx,cx+dx,ax=A*B+C sub cx,540 sbb bx,0 ;bx,cx<-- A*B+C-540 mov ax, V ;ax= D cwd ;dx,ax= D (扩展符号后为双字) sub ax, cx sbb dx, bx ;dx,ax = dx,ax - bx,cx = D-(A*B+C-540) idiv X ;运算结果:[D-(A*B+C-540h)]/A ;ax存商,dx存余数 2.10;(1)xchg的操作数不能是立即数 (2不能对CS直接赋值 (3)两个操作数不能都是存储单元 (4)堆栈的操作数不能是字节量 (5)adc的操作数不能是段寄存器 (6)没有确定是字节还是字操作 (7)in不支持超过FFH的直接寻址 (8)out只能以AL/AX为源操作数 第二章(02) 2.11; 指令AX的值CF OF SF ZF PF Mov ax,1407h1470h----- And ax,ax1470h00000 Or ax,ax1470h00000 Xor ax,ax000011 Not ax0ffffh----- Test ax,0f0f0h0ffffh00101 注意: 1. mov, not指令不影响标志位 2. 其他逻辑指令使CF=OF=0, 根据结果影响其他标志位。

微型计算机原理第2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画图说明下列语句所分配的存储器空间及初始化的数据值。 (1) BYTE_V AR DB ‘BYTE’,12,-12H,3 DUP(0,7, 2 DUP(1,2),7) (2) WORD_V AR DW 5 DUP(0,1,2),7,-5,’BY’,’TE’,256H 答:(1)(2) BYTE_V AR WORD_V AR 2、假设程序中的数据定义如下: P ARTNO DW ? P NAME DB 16 DUP(?) C OUNT D D ?

P LENTH EQU $- PARTNO 问:PLENTH的值为多少?他表示什么意义? 答:PLENTH的值为22,它表示当前已分配单元空间。 3、有符号定义语句如下: B UF DB 1,2,3,’123’ E BU F DB 0 L EQU EBUF-BUF 问:L的值是多少? 答:L的值为6; 4、假设成序中的数据定义如下: LNAME DB 30 DUP(?) A DDRESS D B 30 DUP(?) C ITY DB 15 DUP(?) C ODE_LIST DB 1,7,8,3,2 (1)用一条MOV指令将LNAME的偏移地址存入BX。 (2)用一条指令将CODE_LIST的头两个字节的内容放入SI。 (3)写一条伪指令定义符使CODE_LENGTH的值等于CODE_LIST域的实 际长度。 答:(1) MOV BX,OFFSET LNAME (2) MOV SI,WORD PTR CODE_LIST (3) CODE_LENGTH EQU $- CODE_LIST 5、对于下面的数据定义,试说明三条MOV语句指令的执行结果。 T ABLEA DW 10 DUP(?) T ABLEB DB 10 DUP(?) T ABLEC DB ‘1234’ 答: M OV AX,LENGTH TABLEA ;(AX)=000AH M OV BL,LENGTH TABLEB ;(BL)=0AH M OV CL,LENGTH TABLEC ;(CL)=01H 6、对于下面的数据定义,各条MOV指令单独执行后,有关寄存器的内容是什么? P LDB DB ? T ABLEA DW 20 DUP(?) T ABLEB DB ‘ABCD’;答:

《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答案习题解答(第三章)

解: mov ah,1 ;只允许输入小写字母 int 21h sub al,20h ;转换为大写字母 mov dl,al mov ah,2 int 21h ;显示 解: mov ax, bufX cmp ax, bufY jge done mov ax, bufY done: mov bufZ, ax 解:

.model small .stack .data bufX dw -7 signX db .code .startup cmp bufX,0 ;test bufX,80h jl next ;jnz next mov signX,0 jmp done next: mov signX,-1 done: .exit 0 end 解: mov dl,’2’ mov ax,bufX cmp ax,bufY je next1 dec dl next1: cmp ax,bufZ je next2 dec dl next2: mov ah,2 int 21h

编制程序完成12H、45H、0F3H、6AH、20H、0FEH、90H、0C8H、57H和34H等10个字节数据之和,并将结果存入字节变量SUM中(不考虑溢出和进位)。 ; .model small .stack .data b_data db 12h,45h,0f3h,6ah,20h,0feh,90h,0c8h,57h,34h ;原始数据num equ 10 ;数据个数 sum db ;预留结果单元 .code .startup xor si, si ;位移量清零 xor al, al ;取第一个数 mov cx, num ;累加次数 again: add al, b_data[si] ;累加 inc si ;指向下一个数 loop again ;如未完,继续累加 mov sum, al ;完了,存结果 .exit 0 end 解: lucase proc push bx mov bx,offset string cmp al,0 je case0 cmp al,1

第五章微机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五 一. 思考题 ⒈半导体存储器主要分为哪几类?简述它们的用途和区别。 答:按照存取方式分,半导体存储器主要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包括静态RAM和动态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包括掩膜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只读存储器和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 RAM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能够通过指令随机地对其中每个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一般来说,RAM中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会丢失,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但目前也有一些RAM 芯片,由于内部带有电池,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具有非易失性。RAM的用途主要是用来存放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或程序,与CPU或外部设备交换信息。 而ROM在微机系统运行过程中,只能对其进行读操作,不能随机地进行写操作。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消失,具有非易失性。ROM通常用来存放相对固定不变的程序、汉字字型库、字符及图形符号等。 根据制造工艺的不同,随机读写存储器RAM主要有双极型和MOS型两类。双极型存储器具有存取速度快、集成度较低、功耗较大、成本较高等特点,适用于对速度要求较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MOS型存储器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便宜等特点,适用于内存储器。 ⒉存储芯片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答:存储芯片通常由存储体、地址寄存器、地址译码器、数据寄存器、读\写驱动电路及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 存储体是存储器芯片的核心,它由多个基本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基本存储单元可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具有0和1两种状态。每个存储单元有一个唯一的地址,供CPU访问。 地址寄存器用来存放CPU访问的存储单元地址,该地址经地址译码器译码后选中芯片内某个指定的存储单元。通常在微机中,访问地址由地址锁存器提供,存储单元地址由地址锁存器输出后,经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芯片内直接进行译码。 地址译码器的作用就是用来接收CPU送来的地址信号并对它进行存储芯片内部的“译码”,选择与此地址相对应的存储单元,以便对该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读\写控制电路产生并提供片选和读\写控制逻辑信号,用来完成对被选中单元中各数据位的读\写操作。

汇编语言课后习题答案___郑晓薇(整理后的)

习题一 1 无符号数: 11010011=211=D3H,01110111=119=77H, 10000011=131=83H, 00101111=47=2FH, 10101010=170=AAH 带符号数:11010011= -45=D3H,01110111=+119=77H,10000011= -125=83H, 00101111=+47=2FH,10101010= -86=AAH 2 5E8AH,0BE6H,3DEH,4940H 3 00011101+00110101=01010010=5 2H=82 01001001+11101000=00110001=3 1H=49 10111110+01010010=00010000=1 0H=16 10011010+11110001=10001011=8 BH= -117 4 00101001+01010011=01111100+0 0000110=10000010=82H=82 01110011-00100100=01001111-00000110=01001001=49H=49 01100110+00011000=01111110+0 0000110=10000100=84H=84 0000000100110010+01110101=00 00000110100111+00000110 =0000001000000111=0207H=207 5 000020A3H,FF94H,00003456H,007FH,FFFFEC00H 6 无符号数:0~65535,0000H~FFFFH;带符号数:-32768~+32767,8000H~7FFFH 7 (1) 38H等于十进制数56,是十进制数56的补码,数字8的ASCII码,十进制数38的压缩BCD码 (2) FFH等于十进制数-1,是带符号数-1的补码,无符号数为255 (3) 5AH等于十进制数90,是十进制数90的补码,大写字母Z的ASCII码 (4) 0DH等于十进制数13,是十进制数13的补码,回车符的ASCII码 8 (1) 108=01101100B=6CH,补码01101100B,压缩BCD码0000000100001000,ASCII码313038H (2) 46=00101110B=2EH,补码00101110B,压缩BCD码01000110,ASCII码3436H (3) –15=11110001B=F1H,补码11110001B,ASCII码2D3135H (4) 254=0000000011111110B=00FEH,补码0000000011111110B,压缩BCD 码0000001001010100,ASCII码323534H 9 (1) 56+63=01110111B,CF=0,SF=0,ZF=0,OF=0 (2) 83-45=00100110B,CF=0,SF=0,ZF=0,OF=0 (3) -74+29=11010011B,CF=0, SF=1,ZF=0,OF=0 (4) -92-37=01111111B,CF=1, SF=0,ZF=0,OF=1 10 回车、换行、响铃、ESC键、空格键、@、P、p 习题二 9 最少划分为16个逻辑段,最多划分为65536个逻辑段(每段16个字节) 10 CS:IP,DS:BX、SI、DI,ES:BX、SI、DI,SS:SP、BP 11 字节单元保存8位数,字单元保存16位数。根据源操作数的属性确定要访问的是字节单元还是字单元。 12 对于字节单元来说,偶地址和奇地址一样;对于字单元而言,最好用偶地址保存,可减少CPU的访存次数。 13 首单元的物理地址=38AE8H,末单元的物理地址 =38AE8H+7FFFH=40AE7H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后习题解答宋人杰2版

第1章汇编语言基础知识 1.简述汇编语言源程序、汇编程序、和目标程序的关系。 答: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汇编源程序;汇编源程序在汇编程序的翻译下转换成计算机语言变成目标程序。 2. 简述汇编语言的优缺点。 答:(1) 汇编语言的优点: ①可有效地访问、控制计算机各种硬件设备,如磁盘、存储器、CPU、I/O端口等。. ②目标代码简短,占用内存少,执行速度快,是高效的程序设计语言。 ③可与高级语言配合使用,应用十分广泛。 (2) 汇编语言的缺点: ①通用性和可移植性较差 ②相对于高级语言来说较繁锁、易出错、不够直观。 3.CPU的寻址能力为8KB,那么它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多少? 答:13 4. 1KB的存储器有多少个存储单元? 答:1024个字节。 5. 指令中的逻辑地址由哪两部分组成? 答:指令中的逻辑地址由段基址和偏移量组成。 6. 以下为用段基址:偏移量形式表示的内存地址,试计算它们的物理地址。 (1) 12F8:0100 (2) 1A2F:0103 (3) 1A3F:0003 (4) 1A3F:A1FF 答: (1) 13080H (2) 1A3F3H (3) 1A3F3H (4) 245EFH 7. 自12FA:0000开始的内存单元中存放以下数据(用十六进制形式表示): 03 06 11 A3 13 01,试分别写出12FA:0002的字节型数据、字型数据及双字型数据 的值。 答:字节型数据:11H 字型数据:0A311H 双字型数据:0113A311H 8. 内存中某单元的物理地址是19318H,段基地址为1916H,则段内偏移地址为 多少?若段内偏移地址为2228H,则段基地址为多少? 答:若段基地址为1916H,则段内偏移地址为01B8H;若段内偏移地址为2228H,则段基地址为170FH 9. 在实模式环境中,一个段最长不能超过多少字节? 答:64KB 10. 实模式可寻址的内存范围是多少? 答:1MB

第5章习题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5.1 题5.1的图所示的是三相四线制电路,电源线电压l U =380V 。三个电阻性负载接成星形,其电阻为1R =11Ω,2R =3R =22Ω。 (1)试求负载相电压、相电流及中性线电流,并作出它们的相量图;(2)如无中性线,求负载相电压及中性点电压;(3)如无中性线,当L1相短路时求各相电压和电流,并作出它们的相量图;(4)如无中性线,当L3相断路时求另外两相的电压和电流;(5)在(3),(4)中如有中性线,则又如何? 1 L 2 L 3 L N 题5.1的图 解: ○1各相负载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相电压,其值为:V V U U l P 2203 380 3===。各负载相电流分别为: ()()A I I I I I I A R U I A R U I A R U I N P P P 1030cos 30cos 30sin 30sin 10,10,202 2321323 32211=?-?++?-?-= ====== 相量图如图(b )所示。 ○ 2因为三相电源对称,而三相负载不对称时,由于无中性线,将使电源和负载中点之间的电位差不为零,而产生中性点位移。 设 V U U ?∠=01 1& ()()() V V U U U V V U U U V V U U U V V R R R R U R U R U U N N N N N N N N ?∠=?∠-?∠=-=?-∠=?∠-?-∠=-=?∠=?∠-?∠=-=?∠=++? ∠+?-∠+?∠=++++=1312520551202201312520551202200165055022005522 1 2211112212022022120220110220111''''3'32'21 '1 3213322 11&&&&&&&&&&&&&

汇编语言课后习题答案郑晓薇后的

汇编语言课后习题答案郑 晓薇后的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习题一1 2 5E8AH,0BE6H,3DEH,4940H 3 00011101+00110101=0101001 0=52H=82 4 5000020A3H,FF94H,00003456H,007FH, FFFFEC00H 6无符号数:0~65535,0000H~FFFFH;带符号数:-32768~ +32767,8000H~7FFFH 7 (1) 38H等于十进制数56,是十进制数56的补码,数字8的ASCII 码,十进制数38的压缩BCD码(2) FFH等于十进制数-1,是带符号数-1的补码,无符号数为255(3) 5AH等于十进制数90,是十进制数90的补码,大写字母Z的ASCII码(4) 0DH等于十进制数13,是十进制数13的补码,回车符的ASCII码8 (2) 46=00101110B=2EH,补码00101110B,压缩BCD码01000110,ASCII码3436H 9 (1) 56+63=01110111B, CF=0,SF=0,ZF=0,OF=0(2) 83-45=00100110B,CF=0, SF=0,ZF=0,OF=0(4) -92-37=01111111B,CF=1,SF=0,ZF=0,OF=1 10 回车、换行、响铃、ESC键、空格键、@、P、p 习题二 9 最少划分为16个逻辑段,最多划分为65536个逻辑段(每段16个字节) 10CS:IP,DS:BX、SI、DI,ES:BX、SI、DI,SS:SP、BP 11 字节单元保存8位数,字单元保存16位数。根据源操作数的属性确定要访问的是字节单元还是字单元。

第五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五章部分习题答案 1.试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要求对键盘输入的小写字母用大写字母显示出来。 答:程序段如下: BEGIN: MOV AH, 1 ;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的DOS调用 INT 21H CMP AL, …a? ;输入字符<…a?吗? JB STOP CMP AL, …z? ;输入字符>…z?吗? JA STOP SUB AL, 20H ;转换为大写字母,用AND AL, 1101 1111B也可 MOV DL, AL ;显示一个字符的DOS调用 MOV AH, 2 INT 21H JMP BEGIN STOP: RET 2.编写程序,从键盘接收一个小写字母,然后找出它的前导字符和后续字符,再按顺序显示这三个字符。 答:程序段如下: BEGIN: MOV AH, 1 ;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的DOS调用 INT 21H CMP AL, …a? ;输入字符<…a?吗? JB STOP CMP AL, …z? ;输入字符>…z?吗? JA STOP DEC AL ;得到前导字符 MOV DL, AL ;准备显示三个字符 MOV CX, 3 DISPLAY: MOV AH, 2 ;显示一个字符的DOS调用 INT 21H INC DL LOOP DISPLAY STOP: RET 4.试编写一程序,要求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和STRING2所含字符是否完全相同,若相同则显示…MATCH?,若不相同则显示…NO MATCH?。 答:程序如下: DSEG SEGMENT STRING1 DB …I am a student.? STRING2 DB …I am a student!? YES DB …MATCH?,0DH, 0AH, …$? NO DB …NO MATCH?, 0DH, 0AH, …$? DSEG ENDS ;-------------------------------------------------------------------------- CSEG SEGMENT MAIN PROC FAR ASSUME CS: CSEG, DS: DSEG, ES: DSEG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 1.1用降幂法和除法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1) 369 (2) 10000 (3) 4095 (4) 32767 答:(1) 369=1 0111 0001B=171H (2) 10000=10 0111 0001 0000B=2710H (3) 4095=1111 1111 1111B=FFFH (4) 32767=111 1111 1111 1111B=7FFFH 1.2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1) 10 1101 (2) 1000 0000 (3) 1111 1111 1111 1111 (4) 1111 1111 答:(1) 10 1101B=2DH=45 (2) 1000 0000B=80H=128 (3) 1111 1111 1111 1111B=FFFFH=65535 (4) 1111 1111B=FFH=255 1.3将下列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 (1) FA (2) 5B (3) FFFE (4) 1234 答:(1) FAH=1111 1010B=250 (2) 5BH=101 1011B=91 (3) FFFEH=1111 1111 1111 1110B=65534 (4) 1234H=1 0010 0011 0100B=4660 1.4完成下列十六进制数的运算,并转换为十进制数进行校核: (1) 3A+B7 (2) 1234+AF (3) ABCD-FE (4) 7AB×6F 答:(1) 3A+B7H=F1H=241 (2) 1234+AFH=12E3H=4835 (3) ABCD-FEH=AACFH=43727 (4) 7AB×6FH=35325H=217893 1.5下列各数均为十进制数,请用8位二进制补码计算下列各题,并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其 运算结果。 (1) (-85)+76 (2) 85+(-76) (3) 85-76 (4) 85-(-76) (5) (-85)-76 (6) -85-(-76) 答:(1) (-85)+76=1010 1011B+0100 1100B=1111 0111B=0F7H;CF=0;OF=0 (2) 85+(-76)=0101 0101B+1011 0100B=0000 1001B=09H;CF=1;OF=0 (3) 85-76=0101 0101B-0100 1100B=0101 0101B+1011 0100B=0000 1001B=09H;CF=0; OF=0 (4) 85-(-76)=0101 0101B-1011 0100B=0101 0101B+0100 1100B=10100001B=0A1H; CF=0;OF=1 (5) (-85)-76=1010 1011B-0100 1100B=1010 1011B+1011 0100B=0101 1111B=5FH; CF=0;OF=1 (6) -85-(-76)=1010 1011B-1011 0100B=1010 1011B+0100 1100B=11110111B=0F7H; CF=0;OF=0 1.6下列各数为十六进制表示的8位二进制数,请说明当它们分别被看作是用补码表示的 带符号数或无符号数时,它们所表示的十进制数是什么?

1632位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1632位微机原理、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 5.2 在半导体存储器中, RAM 指的是 随机存取存储器 ,他可读可写,但断电后信息一般会丢失 ; 而 ROM 指的是 只读存储器 , 正常工作时只能从中读取信息, 但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以EPROM 芯片 2764为例, 其存储容量为 8K ×8位, 共有 8 条数据线和 13 条 地址线。用它组成 64KB 的 ROM 存储区共需 8 片 2764芯片。 习题 5.7 什么是存储器连接中的 “ 位扩充 ” 和 “ 地址扩充 ” ? 欲组成 32KB 的 RAM 存储区,在采用容量 1K ×4位的静态 RAM 芯片或容量16K ×1位的静态 RAM 芯片的情况下,各需要多少芯片? 在位方向和地址方向上各要进行什么样的扩充?请画出采用 2114芯片时的连接示意图。解答: ?位扩充—— 存储器芯片数据位数小于主机数据线数时,利用多个存储器芯片在数据 “ 位 ” 方向的扩充; ?地址扩充 (字扩充——当一个存储器芯片不能满足系统存储容量时, 利用多个存储器芯片在 “ 地址 ” 方向的扩充 ?组成 32KB 存储空间,用 SRAM 2114(1K ×4需要 64个芯片; ?组成 32KB 存储空间,用 DRAM 4116(16K ×1需要 16个芯片; ?它们都需要进行位扩充和地址扩充

习题 5.8 ?存储芯片为什么要设置片选信号? ?它与系统地址总线有哪些连接方式? ?采用何种连接方式可避免地址重复? ?采用哪些连接方式可节省用于译码的硬件? 解答: ?片选信号说明该存储器芯片是否被选中正常工作, 设置它可以比较方便地实现多个存储器芯片组成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存储器片选信号通常与 CPU 地址总线的高位地址线相关联,可以采用“ 全译码 ” 、 “ 部分译码 ” 、 “ 线选译码 ” 方式 ?采用全译码方式可以避免地址重复 ?采用部分或线选译码可以节省译码硬件

第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 1.写出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功能。 (a)(b) 解:(a)Y1ABC(判奇功能: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Y2AB(AB)CABACBC(多数通过功能:输出与输入多数一致)(b)Y1(AB)A(AB)BABAB(同或功能:相同为1,否则为0)2.分析如图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a)(b)(c) 解:(a)Y 1ABAB(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011 (b)Y2(((AA)A)A)(判奇电路:1的个数为奇数时输出为1) 0123 YAM 00 (c)Y 1 A M 1 (M=0时,源码输出;M=1时,反码输出) YAM 23 3.用与非门设计实现下列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1)实现4变量一致电路。 (2)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解:(1) 1)定变量列真值表:

ABCDYABCDY 0000110000 0001010010 0010010100 0011010110 010******* 010******* 0110011100 0111011111 2)列函数表达式:YABCDABC D ABCDABCD 3)用与非门组电路 (2)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人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1)列真值表2)些表达式 3)用与非门组电路 4.有一水箱由大、小两台水泵ML和Ms供水,如图所示。水箱中设置了3个水位检测元

件A、B、C,如图(a)所示。水面低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高电平;水面高于检测元件时,检测元件给出低电平。现要求当水位超过C点时水泵停止工作;水位低于C点而高于B点时Ms单独工作;水位低于B点而高于A点时ML单独工作;水位低于A点时 ML和Ms同时工作。试用门电路设计一个控制两台水泵的逻辑电路,要求电路尽量简单。 解:(1)根据要求列真值表(b) (b)(a) (2)真值表中×对应的输入项为约束项,利用卡诺图化简(c)(d) (c)(d) (e) 得:MABC s MB L (ML、M S的1状态表示工作,0状态表示停止) (3)画逻辑图(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