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

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十一五”发展规划盐既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通过食盐加碘普及碘盐供应,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赋予盐行业的特殊使命。盐及盐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玻璃、染料、冶金、医药、军工、环保、建材、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岩盐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为合理开发盐资源,引导盐及盐化工产业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特制定河南省盐及盐化工“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规划。

一、我省盐及盐化工发展回顾

(一)盐矿资源优势明显

1、岩盐储量丰富

我省历史上不产盐,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全国地质探查中发现了钠盐矿——平顶山盐田。该盐田位于舞阳盆地的西部,西起叶县任店,东至舞阳姜店。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展布面积400平方公里,其中叶县境内约占3/4,舞阳境内约占1/4。平顶山盐田埋深900米—2000米以内,多达120层以上,累积厚度~496.35米,单层最大厚度28.5米,一般厚度4~10米。地质远景储量2300亿吨,列全国第二;平均品位89%,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我省濮阳市又发现大型盐田资源。该盐田属东濮凹陷区,主要分布在濮阳、清丰、范县三县以内。盐层展布面积500平方公里,许可开采面积平方公里,埋藏深度一般在2100~2700米之间,盐层迭加厚度达800~1000米,单层厚度在7~26米,初步探明储量亿吨,地质远景储量达1200亿吨以上。

2、资源开发成效显着

“十五”前,我省有制盐企业5家,年盐产品设计生产能力59万吨。“十五”期间,随着国内工业盐价格一路上升,促进盐资源开发的快速发展。老制盐企业技改扩建规模加大,同时,新上了1家制盐企业,年盐产品设计生产能力达180万吨。新发现的濮阳盐田有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在其管理区试采卤水,专供濮阳可利威化工有限公司作原料使用。

(二)加工工业和盐业运销稳步发展

1、制盐工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1)制盐企业基本情况

我省现有制盐企业5家:平顶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神鹰盐厂、平顶山营养保健盐厂、舞阳中原制盐有限责任公司、舞阳金大地盐化有限公司。液体盐生产企业两家:平顶山盐业管理局液体盐调拨站和华北石油地质局华阳公司卤水井站。多品种盐公司一家,即河南省卫群多品种盐有限公司。制盐企业现有职工3800余人,固定资产总额亿元,精制盐生产能力180万吨/年,液体

盐生产能力20万吨/年,多品种盐生产能力3000吨/年。2005年河南省制盐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见图表1。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省制盐工业虽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在“十五”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制盐技改工作力度,积极研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质,使我省制盐技术始终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3)产品质量高、品种全

“十五”期间,各制盐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制。其中,平顶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和舞阳中原制盐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形成了从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参数控制,产品成型入库,到产品调拨的一整套自我检测、自我监督、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制盐企业在注重量大质优的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创新意识,紧紧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加快盐产品结构调整,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4)环保工作符合标准

我省制盐企业的项目建设均严格按照“三废”治理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进行,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精良设备,使治理后的“三废”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5)改革、改制、重组取得成效

2000年,中国盐业总公司和河南省盐业总公司实施了对平顶山盐厂的控股、参股,成立了平顶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平顶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收购重组了叶县豫

昆盐厂和天河盐厂。2003年,舞阳县中原盐厂改制为舞阳中原制盐有限责任公司。制盐企业产权多元化、股份结构合理化、股权管理科学化初显雏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2、盐业运销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我省地处中原,总人口达9700多万,是碘缺乏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为了落实好防治碘缺乏病的任务,“十五”期间,河南盐业运销工作坚持严格计划管理,强化食盐专营,规范市场运作,确保碘盐供应,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食盐产销计划,全省总人口中碘缺乏率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从2002年起,省辖市盐业管理局(盐业总公司)对县(市)盐业管理局(盐业公司)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垂直管理,运销企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1)运销企业现状

我省运销企业全年经营食盐60万吨,小工业用盐25万吨。全省从事食盐批发经营的企业254个,其中,取得批发资格的153个,受批发企业委托从事食盐转代批发的101个。2001年至2005年河南省食盐、小工业盐销售情况见图表2。

(2)引导消费,开拓市场

“十五”期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对营养盐、洗浴盐等多品种盐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抓住机遇,扩大销售市场,全省盐业运销企业采取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措施,引导消费者提高认识,主动尝试,自觉购买。郑州市盐业局和商丘市盐业局还成立了专门销售公司,采取多种营销方式推广多品种营养盐。在国家计

划指导下,通过全省盐业运销企业的努力,多品种盐的销售量逐年上升。

(3)配送中心建设开始起步

为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加快河南省食盐流通现代化进程,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确保合格碘盐供应,2004年初,着手在平顶山盐田所在地——叶县建设中盐河南盐业物流配送中心。

3、盐化工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我省盐化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迅速发展,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的优势产业之一。

(1)两碱生产稳步增长

“十五”期间,我省盐化工企业按照“品种、质量、效益”的原则,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档、高附加值和短线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盐化工的两大主导系列纯碱和烧碱都有较大发展。

我省现有烧碱企业18家,其中,产能10万吨/年以上的1家,5—10万吨/年的5家,5万吨/年以下的12家。焦作昊华宇航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能力,后发优势突出。2005年全省烧碱产量达到68万吨,居全国第六位。

我省现有纯碱企业9家,其中,桐柏县4家企业为天然碱,其余5家用盐生产纯碱的企业中,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大,

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05年全省纯碱产量达到118万吨,居全国第四位。

(2)技术进步成效显着

烧碱生产工艺淘汰了落后的苛化法和石墨阳极隔膜法,以金属阳极隔膜法为主,同时积极发展离子膜烧碱技术。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率先从国外引进先进离子膜法烧碱技术,烧碱生产能力逐年扩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焦作昊华宇航有限公司通过消化吸收,开展了离子膜法烧碱国产化成套技术研究,其国产化成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国企改革效果明显

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顺利实现改制民营;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市新旺氯碱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平顶山煤业(集团)对开封东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封精细化工厂、开封炭素厂进行收购重组。近几年,通过改组、改制,企业机制更加灵活,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二、盐及盐化工发展的环境条件

(一)有利条件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化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世界化工行业进行经营战略调整。世界大型化工公司纷纷通过兼并、合作、收购等手段调整产品结构,并购趋势从多元化向专业化发展,收缩经营范围,放弃弱项,加强核心

产业,使其在某一领域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强,并开始逐步退出低附加值、污染严重的传统化工领域。发达国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和领先作为抢占未来制高点的首要手段,使世界化工技术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由于环保压力、运输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发达国家的初级化工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及传统化工产品,包括盐化工产品正在向拥有广阔市场、原料丰富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是首选地区,中国已成为世界性的化工制造中心,跨国大公司正加快在市场潜力大的地区投资和布局,这为我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加快盐及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2、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依然持续发展,“十五”以来,我国GDP保持7%以上的速度增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重化工产业特别是基础原料行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增强,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促进产业升级。在宏观方面,国家逐步完善合理地利用外资政策和内外贸易政策,有利于促进盐及盐化工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态势。

3、两碱快速发展拉动制盐业迅速扩张

两碱(纯碱和烧碱)是原盐的主要消费产业,用盐量占盐产量的70%左右。统计显示,近五年纯碱与烧碱的年均产量增速分别达到%与%,而原盐产量年均增长仅为%。由于盐碱发展不平衡,到2003年

底,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原盐市场供应相对紧张。近3年来,每年新增用盐量约300—400万吨。预计,这种供求关系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我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制盐工业,打造盐化工产业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国内氯产品的旺盛需求推动烧碱发展

氯的需求增加大于烧碱需求增加,氯比碱表现更大的增长,氯需求旺盛驱动了烧碱产能的增长,氯碱装置也保持高的开工率。而亚洲各国对氯碱产品需求增加造成氯碱供应紧张,国内氯碱产品发展出现强劲势头。未来五年,江苏省在长江沿岸将建成9—10个具有20万—30万吨/年氯碱及氯碱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山东省也将形成300万吨/年的氯碱生产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具有盐、煤优势的西部氯碱发展,将有若干个10万—20万吨/年以PVC产品为主的氯碱装置投产。2010年前,有扩产计划的企业达100家以上,将新增产能600万吨以上。

5、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

今后五年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宏观政策看,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中部地区发展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业和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我省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河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实施,有利于我省盐及盐化工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中部崛起,省

委七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摆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基于我省发展实际的科学判断。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省份,要实现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目标,没有发达的工业来主导,没有优势的产业来支撑,没有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来带动是不行的。河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我们必须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盐及盐化工产业,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河南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注入新的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6、岩盐丰富,区位适中

我省有很好的盐资源和电石资源。岩盐资源全省有2个大型成盐盆地,总面积达90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3500亿吨以上。岩盐中还含有碘、锶、钾、锂等多种元素,盐质好,埋藏浅,矿区结构简单,矿床稳定,有利开采,为发展盐及盐化工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我省地处祖国腹地,京广铁路纵贯南北,陇海铁路连接东西,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物流辐射广阔,产品运输半径大。煤炭资源丰富,水利条件优越,这些都为制盐及盐化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不利因素

1、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初级产品多

平顶山盐田为复盐层矿床,当前开采地段为1300米至1700米以内工业首采段,目前仅开采了1—4层,由于一系列技术问题尚未解决,采后封闭顶板稳定性差,不利于二采段开采,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制盐企业和盐化工企业中,普通食盐、工业

盐、烧碱、纯碱等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没有形成。

2、资源优势发挥不够,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2005年,全省制盐产量120万吨(不含液体盐),仅占全国总产量的%。以盐为主要原料的烧碱产量占全国的7%,纯碱产量占全国的5%,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盐业发展与两碱发展不够配套、协调。

3、盐业运销系统机构臃肿,冗员过多

盐业运销系统管理层次多,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市县盐业运销企业,受地方“人情圈”、“关系网”的影响,不顾单位实际接收人员,已经出现“经营无利润、人头吃盐款”的现象,行业亏损面逐渐扩大。

4、两碱企业规模偏小,品种较少

2004年,全省烧碱企业平均能力为万吨/年,而全国平均能力是万吨/年,美国是30万吨/年,日本是14万吨/年。我省烧碱产量只有江苏的二分之一、山东的三分之一。

我省盐及盐化工品种也很少,制盐除工业盐外的品种只有药用盐、营养盐等几个品种,而四川省就有6个系列,30多个品种。我省盐化工产品只有烧碱、纯碱、盐酸、液氯、聚氯乙烯、漂粉精、氯苯等30多个品种,而国内已达到150个品种,国外近1000种,其中大多数为精细盐化工产品。

5、生产要素影响较大

两碱生产对能源及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依赖很大。原盐是两碱的主要原料,占成本的17%。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上升,近年来盐价普遍上涨,到厂价每吨达4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纯碱和烧碱的生产成本。烧碱属高耗能行业,每生产1吨隔膜碱耗电2450千瓦小时,占成本的70%;生产1吨离子膜碱耗电2319千瓦小时,占成本的60%。电力、原煤及原盐的供应及价格走势对盐化工的影响极大。

三、我省盐及盐化工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托平顶山、漯河、濮阳岩盐和南阳天然碱资源优势,推行盐碱联合,规模化发展离子膜烧碱、优质重质纯碱、聚氯乙烯等主导产品,积极延伸产品链条,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培育上下游一体化的百万吨盐及盐化工企业,做大做强制盐及盐化工产业,把河南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部地区盐及盐化工基地。

(二)基本原则

1、盐碱结合,协调发展

盐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两碱工业的发展速度,而两碱的发展又离不开盐的保障。要走盐碱结合、协调发展的道路,避免出现盐产大于销或供不应求的局面。

2、合理布局,择优发展

要充分考虑资源状况、开采条件、产业基础、市场容量、运输半径等多方条件,实现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方案最优化。

3、产业配套,集群发展

按照产业链配套发展的要求,聚集一批盐矿开采、制盐生产、两碱生产、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物流配送等相关企业,形成大型骨干企业发展主导产品,中小型企业发展配套加工,产业链条完善的产业集群。

4、科技兴业,集约发展

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装备水平,新建项目要采用先进、节能、环保工艺,积极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禁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工艺设备落后的生产装置和小规模企业,推动盐及盐化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节能降耗,和谐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大力发展资源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0年,全省盐及盐化工现价总产值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30%,其中制盐工业现价总产值20亿元,年均增长24%;盐化工业现价总产值210亿元,年均增长32%。主导产品盐、纯碱、烧碱、聚氯乙烯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0万吨、300万吨、180万吨和180万吨。

全省盐业运销企业力争2007年达到A级,实现年人均销盐100吨;2008年达到AA级,实现年人均销盐200吨;2010年达到AAA 级,年人均销盐300吨。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盐及盐化工主要产品经济发展目标见图表3,2010年盐及盐化工产品结构调整目标见图表4。

四、我省盐及盐化工的发展布局

按照盐及盐化工发展基地化、规模化的要求,在我省盐、碱资源丰富地区,依托骨干企业建设四大产业基地。

(一)平顶山-漯河盐及盐化工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平顶山-漯河盐、煤资源丰富的优势,支持神马、平煤、金大地、皓龙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到2010年,形成60万吨烧碱、60万吨聚氯乙稀、50万吨纯碱、150万吨制盐生产能力。

(二)焦作-济源盐化工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昊华、金山、恒通等骨干企业的基础优势,支持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到2010年,形成80万吨烧碱、80万吨聚氯乙稀、3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

(三)南阳盐化工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南阳天然纯碱资源优势,支持安棚、海晶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到2010年,形成20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

(四)濮阳盐化工产业基地。

发挥濮阳盐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有序开发,到2010年,形成30万吨烧碱、30万吨聚氯乙稀生产能力。

支持开普、东大等老两碱企业加大改造重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规模化发展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五、我省盐及盐化工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稳步发展制盐业

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和井矿盐生产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优势,在严格执行国家计划,保证食用盐生产和供应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用盐,使工业盐在原盐生产中的比重由82%提高到90%以上,满足两碱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大力发展液体盐。支持靠近岩盐资源的两碱企业采用液体盐制碱,鼓励制盐企业向两碱企业供应液体盐,争取液体盐产量达到总产量的25%左右。二是大力发展多品种盐,不断提高盐产品的附加值。采用国家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开发调味盐、营养盐、洗浴盐、洗涤盐等特色盐新品种20个以上,年销量4万吨以上。三是加快食盐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盐业现代化流通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四是采用国内外先进制盐技术,实现制盐生产装置大型化,推广卤水净化,提高有效生产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降低能耗物耗。

(二)加快发展盐化工业

1、纯碱

鼓励采用钛板换热器、离心式CO2压缩机、大型环流式碳化塔、大型蒸汽煅烧炉、双链埋刮板输送机、挤压法重质纯碱生产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对现有老厂进行改造,淘汰高耗能设

备。新建和扩建纯碱项目必须采用联碱法工艺,禁止采用氨碱法工艺,并拥有自备盐场(矿),实现盐碱联合、原盐自给。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纯碱及下游产品的开发,增加产品品种,扩大重质纯碱尤其是低盐优质重质纯碱的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碱渣废液后处理、资源化和再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碱渣废液综合利用,降低原材料动力消耗及生产成本。

2、烧碱

推广膜过滤盐水精制技术、固碱升降膜技术、蒸煮升膜蒸发和三效逆流装置、电解槽有载调压-变压-整流装置、大型离子膜高电流密度自然循环复极电解槽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对老烧碱装置的改造,提高烧碱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新建烧碱装置必须采用技术先进的离子膜法工艺,到2010年离子膜烧碱要达到总量的75%以上。支持氯碱生产新技术研发和创新,开发高性能离子膜,改进电解槽技术,提高离子膜烧碱装置连续运行时间和离子交换膜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盐耗,降低生产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开发有机氯中间体异构体调比技术,大力发展耗氯精细化工产品特别是有机氯产品。高度重视氯、碱、氢平衡,充分利用氯气、氢气和碱资源开发相关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我省氯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固碱生产比例,扩大烧碱销售半径,到2010年固碱比例由10%提高到20%。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盐泥、电石渣、电石液的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培育大型骨干企业

支持制盐和两碱企业朝先进、大型、高效和节能方向发展,实现规模大型化、装备自动化,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神马集团、平煤集团、昊华宇航、金山化工、中盐皓龙等骨干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和品牌等优势,进行横向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到2010年,力争培育2—3家百万吨级大型制盐和盐化工企业。

(四)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投入,采用自动化程度高、能耗物耗低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装备。采取严格能耗和环保达标、差别电价等政策,加快淘汰一批规模小、消耗高、污染物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工艺、装备和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大废水、废渣、废气的治理和综合利用,进一步降低产品综合能耗,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到2010年,吨产品综合能耗达到:真空制盐190kg标煤,汽耗低于1吨蒸汽,卤耗标方,电耗42千瓦时;隔膜法烧碱吨标煤,离子膜烧碱吨标煤,联碱法纯碱9000兆焦;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10%,污水排放量减少10%,废气治理率提高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提高10%,资源利用率提高20%。

六、加快我省盐及盐化工发展的措施

河南盐及盐化工发展正面临不可多得的机遇。因此,要抢抓机遇,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发展全局,合理开发利用盐矿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我省建设成为盐及盐化工强省,为实现河

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特别是规划内四大盐及盐化工产业基地所在地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十一五”盐及盐化工发展规划,加强引导协调,采取有力措施,对规划内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确保规划的实施。省直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和支持力度,推动盐及盐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盐及盐化工企业要积极延伸产品链条,开发高附加值的盐、碱、氯、氢及衍生产品,建设“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产业链,走循环经济之路。

(二)抓好盐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勘探部门要加强协调合作,加大盐矿资源的勘探力度,抓紧制定《河南省盐矿资源采区勘探、开采设计、生产技术管理规程》,指导和规范盐资源开发。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妥善处理好矿产资源和城市规划发展之间的关系,切实搞好盐矿资源保护,为盐及盐化工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三)严格执行产业政策

新建和扩建的制盐和两碱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能耗标准、发展规划等,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建制盐项目必须盐碱配套、实现盐碱平衡。鼓励两碱企业采用卤水直供,降低能源消耗。

(四)加快战略重组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大型盐及盐化工企业集团。

1、加快组建以资本为纽带,以河南省盐业总公司为核心的产供销一体化、科工贸一条龙的河南盐业集团,构建覆盖全省高效运转的食盐生产流通网络体系。

2、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并购、租赁等多种形式,整合一批中小两碱企业,培育若干个区域性或跨区域的大型盐化工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3、建立大型制盐企业和大型两碱企业的产销联合体,实现互惠互利,保证盐碱行业稳步协调发展。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到省外建设盐、碱生产基地,扩大市场覆盖面。

(五)开辟多元融资渠道

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盐及盐化工产业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加大引导,企业积极投入,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融资体制,促进资金的有效投入和良性循环。

1、政府加大引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采取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支持重大盐及盐化工项目建设,带动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的全面跟进。

2、企业加大投入。一是采取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二是吸引民间资本,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扩大资金来源。三是争取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商业贷款和外资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

(六)加强节能和环保

盐及盐化工是能耗、污染比较大的行业,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要协调好能源、环境的支撑作用,重点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资源开采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研究适合我省盐矿资源特点的开采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二是资源的利用和生产环节。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推广采用先进的、绿色的工艺,减少“三废”排放,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三是废弃物产生环节。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特别是氯化氢气体、废盐水、电石渣的综合利用。推进盐及盐化工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七)推动技术创新

1、鼓励和支持大中型盐及盐化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主体。

2、支持国家和省级以盐矿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对影响全省盐及盐化工精深加工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带动作用强的新产品,优先列入省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科技计划,组织好科技攻关。对难度大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面向社会招标,开展联合攻关,给予重点支持。

3、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以合建、进驻、技术入股等各种形式,与企业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减少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八)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及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充分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为盐及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企业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到对口院校学习培训,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发挥我省高校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企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素质。

2、积极吸引海内外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收入、住房、产权持股、子女上学和就业等方面给予倾斜。吸引回国留学人员及省外科技人员来豫参与盐及盐化工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精细化工现状、发展及策略

精细化工现状、发展及策略 摘要:精细化工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具有特定功能、附加价值高、小批量、多品种、系列化为特点的化学工业。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高新技术;更新快:绿色化 前言 精细化工产品,是指经过化工深度加工而制得的具有专用性或最终使用性能的各种化学品。它的范围很广,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国外通常将医药、农药、涂料、香料、催化剂等四十多个门类,列入精细化工范畴。化学工业精细化,是各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西方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化工科技与生产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八十年代初,美、日、英、西德等国,精细化工产值已占其化工总产值40%以上,预计到本世纪末,发达国家的化工精细化率可能高达60%。 精细化工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具有特定功能、附加价值高、小批量、多品种、系列化为特点的化学工业。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世界精细化工现状 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共包括27项主要任务。以下为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主要内容。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重要意义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该定义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与安全应用,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金融科技能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快速捕捉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时监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产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规划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20xx年

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作为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其化工产业均向着“多元化”及“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电子、汽车、机械工业、建筑新材料、新能源及新型环保材料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电子与信息化学品、表面工程化学品、医药化学品等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保持高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 精细化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附加值较高,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综合技术水平。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目前精细化工行业已经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已取得较大的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近年来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发展迅速,2005年到2017年,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1.62万亿元增长至8.71万亿元,业务规模扩大超过5倍。 作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一部分,精细化工行业在我国行业统计中分类为专用化学品业制造业。2005年-2014年,我国专用化学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169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业务规

模扩大超过6倍,增长速度较快,且增长速度高于化工行业的整体平 均水平,具体情况如下: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为多 个行业服务的精细化工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精 细化工总产值占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例为精细化率,精细化率的高低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进步程度等诸多 方面。全世界范围而言,目前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精细化 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已 经开始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竞争力,并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但由于基数相对较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等原因,我国精细化率 总体相对较低。虽然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 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但在高端化工类产品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 有较大差距,部分高科技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由于精细化工行业在 化工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未来我国将持续把提升 精细化工行业科技水平、提高精细化率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之一。 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泛、工艺技术复杂、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对下游客户粘度较高等特点。近年来,借助于高 新技术的进步,随着石油和化工行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国际国内精 细化工行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工行

公司茶产业发展规划

公司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书 一、企业市场前景及现状分析 1、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善,全球对茶叶认知度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程度的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从国际市场看,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绿茶在国际市场上优势明显。2009年我国出口茶叶30.29万吨,金额达到7.05亿美元,数量、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02%和3.3%。从国内市场看,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向品牌化、安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无公害茶、有机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0.7千克,潜在的国内市场规模使茶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省内市场看,我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随着经济的崛起,茶叶消费将呈刚性增长。如果年人均茶叶消费量由现在的0.26千克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7千克,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达2.8万吨以上;如果提高到广州、上海等地年人均消费茶叶1千克的水平,省内市场销茶量将增加到10万吨,产量与销量缺口5.8万吨以上。可以预见今后10年我省茶产业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颁布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我县茶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十二五”期间迎来第二个春天。 2、企业现状

现有可开采茶园1000余亩,新开发茶园400余亩, 二、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1)基地建设:对于新发展茶园,要“建一片,成一片”。对于已建成的幼龄茶园,科学肥水管理,三年过渡到投产园。对于已开采茶园,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变投产园为丰产园。 (2)生产加工:充分利用鲜叶资源,加大干茶产出量,增加茶叶毛收入。合理安排采制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净利润。 (3)产品定价:通过实施产品组合战略,即将产品划分为利润产品、竞争产品、销量产品,获得组合竞争优势,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和竞争应对。通过逐渐导入和完善新产品开发战略,实现销售一代、开发一代的战略体系。通过完善产品专门化管理,确保各产品的市场成功和利益最大化。 (4)营销攻关:体现在以品牌促渠道,以品牌拓渠道。可采用连锁经营、合作经营及代理三维立体渠道,不断加大市场培育与开发力度,以实现销售的跨越式增长。 (5)组织架构:以现有组织架构为基础,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组织架构,制定科学明确的部门及岗位职责,实现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高效协作。 (6)市场定位:增设部门,随时收集潜在市场信息,为下一步业务拓展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7)物流配送:初步建成物流配送基地,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物流园区雏形,使其具备发展为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基本条件。

精细化工论文

精细化工论文 国内外精细化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概述了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创新,并提出了我国精细化工需要解决的主 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精细化工,发展创新,趋势。 Fine chemical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current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Kong ling wei Abstract: Overview of the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ut forward China's fine chemical industry need to solve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Fine chemic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Trend. 引言: 化学工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逐步深人的过程,即由初级加工逐步向 深度加工发展,即由初级加工逐步向深度加工发展,由一般加工逐步向精细加工发展,由主要生产大批量通用的基础材料逐步向既生产基础材料又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专用产品发展的过程。精细化工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具有特定功附加价值高、小批量、多品种、系列化为特点的化学工业。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生产规模,大部分产品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有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但是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的开创新的工业技术。 1 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 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受损细菌恢复的缺陷,故适用于实验室、生产现场和野外环境工作使用。 1.1 生产现状 国际石化工业以处于技术相对成熟的阶段,生产经营竞争激烈,导致利润明显下降。 国外大型炼化企业从两方面努力追求投资回报。一是致力于生产如千万吨的炼油装置、百万吨级装置规模大型化,乙烯装置、数十万吨级的基本原料装置,以追求规模效益,力求降低成本;二是利用其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在石油化工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石油化工的。1深度加工及裂解产物(C4、C5、 C9、C10等)的综合利用,致力于中小吨位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依靠技术保持效益。1997年全球化学工业的销售额约15000亿美元,1986年为3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精细化学品产值为 450-500亿美元,比1986年的140亿美元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率为12%。专业化学品的发展也很快,已由1986年的900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约24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10%。由此可见,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生产是国际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2] 。 1.2 发展趋势 以大型石化装置为龙头发展精细化工,在精化工生产成本中,原料所占比例极低。大型石化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下游产品,直接投向市场,另外,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XX科技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XX科技公司发展规划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创新和开拓为中心,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课题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科技企业产业化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良好平台,并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公司。 发展思路为面向市场的科技企业。按现代企业模式,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经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与环境,加快科技企业发展。 XX科技公司面对新的形势,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审视自身战略取势和定位,正确评价自身条件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果断行动抢占先机,实现市场效应、规模效应、科技效应和价值效应,开创XX科技公司稳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一、XX科技公司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2012年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科技企业; 2015年建成行业内同等规模的一流企业; XX科技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战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5年内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在实践 中不断修正充实,确保科技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二、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 1)立足市场,为科技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拓展XX科技公司的市场,基于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充分利用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成熟的科技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的科技服务提供者; 3)完善优化XX科技公司的科技人力资源组合,构建一支一流的科技管理和建设队伍,有效提升企业在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4)充分联合XX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资源,拓展企业的有效资源。 三、XX科技公司企业文化

企业技术发展规划

***************有限责任公司 粉煤灰蒸压砖(府兴园品牌) 技 术 发 展 规 划

2018年公司生产技术部将在集团领导和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以企业发展为导向,以废旧资源利用、提产降耗为工作中心”的思想。根据公司建设和生产所需,在公司现有建设基础上,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益的建设目标。 为全面的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公司年度计划的落实,公司生产技术部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及管理目标进行如下规划: 一、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本部门将根据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安排,以二次提产和废旧资源利用为中心任务,完成公司本年制定的增产工作、安全设施的整改建设、公司生产技术部资料的完善工作、部门技术力量的筹建工作、以及新增项目的建设工作。 1、年度增产工作:保证本年度年产粉煤灰蒸压砖6500万块计划的实施,做好各项技术支持工作及公司生产工作。确保产品裂纹、强度、外形尺寸各项公司生产的技术应用、质量、工期和生产安全。结合技术力量和生产部门的需求,将公司成本控制在最小化。 2、安全设施的整改建设:全力、有效的配合公司的安全建设工作。根据出现的安全整改问题,拿出各项任务的技术数据和确定方案,使成本最低化。全程

监督各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并不断的提出更合理、更科学、更经济的整改方案。做好各项整改工作的技术支持。 3、生产部门技术力量的筹建工作:结合部门现有人员资源,优化部门的技术和公司生产管理力量。培养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规范各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一职多能的工作制度。另外,根据公司的建设发展,筛选部门精干力量,去除多余人员,补充欠缺技术人员。 二、年度计划目标 1、年度增产计划和废弃物利用目标 ①、粉煤灰 按照公司发电厂发电计划安排和粉煤灰产生量,计划在11月底完成粉煤灰利用共计8万吨。 ②、炉渣 按照公司发电厂发电计划安排和粉煤灰产生量,计划在11月底完成粉煤灰利用共计1.5万吨。 ③、白灰 按照集团公司下属电石厂生产计划安排和白灰产生量,计划在11月底完成白灰利用共计0.5万吨。 2、安全设施的整改建设计划目标

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 省供销合作总社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决定》和我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茶叶产业现状和发展形势 “十五”以来,我省茶园面积年均增长13%,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增速高于同期全国5个百分点,在全国19个产茶省中排第4位。200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达101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67.08万亩,总产量1.4万吨,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在全国排第8位和第15位;茶叶农业产值7.78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出12.84亿元;57.5万茶农种茶年纯收入5.47亿元,年人均收入951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增速加快。陕南茶区位于我国南水北调水源重点保护区,特别是大部分茶区位于富硒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有足够的空间。我省加快发展茶叶产业的技术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目前已形成大专院校、茶叶研究所、茶叶科技推广站、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的格局;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为茶叶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塑“泾阳茯茶”、“紫阳茶”两大传统品牌,弘扬汉唐皇家佛道茶文化,提升陕西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改造低产茶园50万亩,培育丰产茶园46 万亩,新建茶园54万亩,使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认证有机茶园10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茶园100万亩。可采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4万吨,茶叶总产值达到24亿元,茶农种茶年纯收入达到15亿元,茶叶产业综合产出超过40亿元。 三、区域与布局 根据茶树生态适宜性的要求,结合地理、土壤、气候条件及茶叶产业发展潜力等要素,确定陕南3市22个县(区)为我省茶叶主产区。

国内外精细化工发展现状趋势

国内外精细化工发展现状趋势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 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着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着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 1精细化学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精细化率不断提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于世界高度发达的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

近几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 预计至2017年,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仍将以6%的年均速度增长。 2017年,世界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 目前,世界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 精细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其精细化工也最为发达,代表了当今世界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 目前,这些国家的精细化率已达到60~70%。 近几年,美国精细化学品年销售额约为125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欧洲约为1000亿美元,日本约为600亿美元,名列第三。 三者合计约占世界总销售额的75%以上。 2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重点开发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产品,已成为当前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 以精细化工发达的日本为例,技术创新对精细化学品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范文最新推荐------------------------------------------------------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XX-~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 1 / 16

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

精细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精细化工行业产业链分析 一、精细化工定义及特点 一、精细化工定义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 精细化工具有品种多,更新换代快;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设备投资较小;附加价值率高等特点。 二、精细化工特点 (一)行业周期性较强 我国精细化工行业是受经济波动以及政策影响较大、周期性较强的行业,行业的周期性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性保持较大的相关性,2008年以来,精细化工行业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以及09年国家政策的扶持,2010年开始恢复其正常的发展态势,需求逐渐恢复、行业的景气程度缓慢回升,虽然2012年我国经济开始步入结构性调整,求质量、轻速度,精细化工行业在保持周期性的同时,行业发展步伐以及表现仍然要优于整个经济的表现。 (二)发展依赖科技创新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首次提出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主要任务,争取到“十二五”末期形成一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增长点,把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率提高到45%以上。与此相关,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生物质能源、生物化工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煤化工等都被《指南》列入了发展方向。精细化工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新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升级能力和技术储备。企业核心技术及持续的研发能力是保证其高速成长的源泉。传统型精细化工产品向高新型精细化工产品转型的关键的桥梁就是技术,所以说科技创新是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生产力。 (三)“资源环境压力”和“市场需求潜力”使行业发展面临两难选择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精细化工化学工业大多数是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截至2012年,化工行业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数量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总量的16%、7%和5%,位居第1、4、5位,和国外比,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明显偏高,而排放物处理率明显偏低,行业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资源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农药实际使用药效只有35%,其余的65%均以污染源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市场需求潜力要求行业加快发展。近年来,发达国家大规模向外转移重化工业,造成相关产品的供求出现局部紧张,为我国发展精细化工行业带来机遇,日益增长的内需也为精细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3 【实施日期】2013.05.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3〕3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负总责,加强协调,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3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一、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点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只明确牵头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基本标准。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国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标准。(省教育厅负责)(三)保障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劳动就业服务 (四)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五)基本标准。实施国家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最新河南茶叶出口发展分析及思考

河南茶叶出口发展分析及思考 一、河南茶叶出口十年来地发展特点 河南茶叶出口2005年实现了零地突破,2005-2014年10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特点可概括为“五增”: 1、出口总量增长迅速 2005年,国家给河南茶叶出口配额仅100吨,经企业争取,当年出口175吨、货值10万美元。国家2006年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制度后,河南茶叶出口增长较大。据检验检疫统计,2013年,河南茶叶出口3565.6吨、货值2025.34万美元;2014年1-11月,河南茶叶出口4313.4吨、货值1821.07万美元。 2005-2014年河南茶叶出口情况见下表。 2、出口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2005年仅有1家企业从事茶叶出口工作。2014年河南省共有7家生产企业从事茶叶出口工作,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3、出口目标市场明显增多 2005年,河南茶叶出口目标市场仅有阿尔及利亚一个市场,2014年,目标市场增加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俄罗斯、越南、中国香港等17个国家地区,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欧洲等地。 4、出口茶叶品种增多 2005年河南出口茶叶品种仅眉茶(绿茶)1种。2013年出口品种增加了红茶,青茶(紧压茶)、花茶出口也正在积极筹备中。 5、出口茶叶生产地区增多 2005年,河南出口茶叶生产仅信阳市平桥区,2014年增加为5个县区: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光山县,南阳市西峡县,三门峡市湖滨区。新县、固始县、商城县等县区茶叶出口培育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 二、河南茶叶出口存在地问题 1、总量全国占比小,地位不高 河南茶叶出口10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是为低水平上地快速增长。与其它省区横向比较,全国占比较低,地位较低。2013年,全国茶叶出口32.58万吨,河南仅占1.12%,仍未进入全国茶叶出口前十;与茶叶出口第一省浙

-----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摘要:阐述了中国传统精细化工和新领域精细化工的现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精细化工;现状;发展;预测 Abstract:Expound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field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s well as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e chemical industry from now on in China. Key words:fine chemical industry;present condintion;development; forecast 一、中国精细化工的定义 中国和日本把产量小、组成明确,可按规格说明书进行小批量生产和小包装销售的化学品,以及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既按其规格说明书,又根据其使用效果进行小批量生产和小包装销售的化学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而欧美一些国家把前者称为精细化学品,把后者称为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起到“工业味精”、“工业催化剂”、和其他特殊功能的作用。 中国把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为精细化学工业,简称精细化工。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与一般化工(通用化工)生产不同,它是由化学合成(或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精制加工和商品化等三个部分组成,大多以灵活性较大的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化学合成多数采用液相反应、流程长、精制复杂、需要精密的工程技术;从制剂到商品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主要是迎合市场要求而进行复配,外加的复配物愈多,产品的性能也愈复杂。因此,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保密性和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必须要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及时更新产品,做到多品种生产,使产品质量稳定,还要符合各种法规,做好应用和技术服务,才能培育和争取市场、扩大销路,才能体现出投资省、利润率和附加价值率高的特点。 1987年,原化学工业部对中国的精细化品颁布了一个暂行规定,将中国的精细化学品分为农药、染料、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颜料、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和磁性记录材料)、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粘合剂、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速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林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和《林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任务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瞄准“十一五”期间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统筹规划部署,集聚优势力量,强化自主创新,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尚需时日,生态建设的任务将更加重大而艰巨。特别是在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

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区自然条件严酷,困难立地相对比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在荒漠化防治、脆弱生态区植被保护、困难立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尽快攻克生态建设的技术“瓶颈”,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引领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推动新时期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人造板、家具、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对林产品的旺盛需求和发展机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大力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国未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必须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长期以来,林业科技投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我国林业发

公司定位和发展规划

公司定位和发展规划2017年6月

一、定位和发展目标 1、定位 负责管委会授权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对授权范围内国有资本履行出资人职责,承担起授权范围内有过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围绕经开区发展战略,通过优化资产布局结构、投资实业等手段,推进经开区产业培育、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 2、目标 以管资本为主,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管委会的经济建设战略为指导。通过投资和设立企业,组织施实资本运营(资产经营、资本运作),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有效提高资金的

周转循环,追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效益。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运营架构, 二、公司架构 1、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结构及各部门主要职能 部门一)党群、人力办公室: 1、拟订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 2、承办公司党支部日常工作,负责党员队伍建设相关工作。 3、负责公司公文流转,影像资料、印章、证照、档案和保密管理工作。 4、负责会董事会联席会议、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并对决策事项、领导交办事项进行传达、反馈。 5、负责公司公务接待、会议、车辆等管理工作、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的采购、维护、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 6、负责公司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负责公司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双拥共建和节日慰问工作。 7、负责公司网站建设、运行管理和安全维护和办公信息化管理。 8、承办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部门二)、财务部: 1、拟订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 2、负责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贯彻执行,做好会计核算工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516356200.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