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贵港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贵港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贵港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1-2020)

贵港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4)

(一)水域资源状况 (4)

(二)水文气候条件………………………………………………………………………………(三)生物资源状况………………………………………………………………………………

二、养殖现状与前景展望…………………………………………………………………………(一)水产养殖业生产基本情况……………………………………………………………………(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三)水产养殖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四)养殖业前景展望………………………………………………………………………………

三、养殖水域规划…………………………………………………………………………………(一)总体规划……………………………………………………………………………………(二)区域布局规划………………………………………………………………………………四、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一)水域资源状况

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东连梧州市,西连南宁市,北接来宾市,南与玉林市、钦州市接壤。地处东经109。42ˊ~110。22ˊ,北纬20。51ˊ~23。48ˊ区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郁江、浔江、黔江穿流而过,全市面积10595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503万,下辖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桂平市和平南县。聚居着汉、壮、瑶、苗、朝鲜等民族。

市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多属平原、丘陵,两端为中低山地带。北部大瑶山余脉盘桓于桂平市、平南县,与来宾市金秀县交界,最高峰的亚婆揽孙峰海拔1581米,山势逐渐向东南平缓延伸,江流顺地势变化自北向南流入黔江、浔江。南面的大容山,位于桂平市东南部,最高峰为三县顶峰,海拔1158米。郁江和黔江分别自西部和西北部蜿蜒而来,汇于市境中部的桂平城,然后向东流去,称浔江。沿郁江、浔江两岸的港北区至桂平市到平南县为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黔、郁、浔三江在我市境内的河段长354.5公里。辖区内河道纵横,水系发达,大小河流106条,其中流入郁江63条,流入浔江30条,流入黔江13条。此外,溪流、池塘、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渔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广西主要的淡水鱼产区之一。据统计,全市共有水域面积49850公顷,至2010年底已养水域20181公顷,其中池塘10430公顷,水库8714公顷,沟渠187公顷。黔、郁、浔三江在我市境内的河段长354.5公里,为发展网箱养殖或其他方式养殖提供宽阔的水域。

(二)水文气候条件

1.水文气候主要指标

贵港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湿润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0%,加上雨热同季,对渔业生产非常有利。.年平均气温21.5。C,历年平均降雨量1462.4毫米,日照时数历年平均值1702.7小时,夏长冬短,鱼类生长期长,水生生物基本上全年皆可生长,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具体相关数据分别见表1、表2:

表1 贵港市气温变化表

资料来源:贵港市农业办公室

2.气候条件对水产业的利弊分析

利:高温多雨,植被较好,草木繁茂,为养鱼提供了大量秸秆草料及粮食,鱼类四季宜长。

弊:每年冬季都有短期霜冻,对不耐低温鱼类,须做好保暖防冻工作。

(三)生物资源状况

我市的河流中水生生物非常丰富。据广西水产研究所的调查,我市的浔、郁、黔三江的水生生物资源如下:

1.浮游植物:143种,总生物量平均为355050个/升,主要有硅藻、绿藻、蓝藻、裸藻、甲藻、金藻等,以硅藻占优势。

2.浮游动物:291种,数量200~300个/升,主要有枝角类、桡足类、原生动物等。可以为幼鱼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生物饵料。

3.底栖动物:底栖动物共有4门9纲,123种,包括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

4.鱼类组成:现已查明,流经我市的西江水系干流——郁江、黔江、浔江共有鱼类106种,占广西淡水鱼种类的50.7%。目前养殖的种类有:青、草、鲢、鳙、鲤、鲮、鲫、鲶等20多种(见表3)。

5、其它主要水生经济动植物:a. 动物类:石龟、鳖等20多种, 其中龟、鳖等已作为名特优水产品进行人工养殖;b.植物类:菱角、莲藕、孛荠、芦苇等10多种。

二、养殖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水产养殖业生产基本情况

1.水产品产量产值

2010年,我市水域养殖面积20181公顷,水产品产量16.0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14.64万吨,江河捕捞1.41万吨,水产品总产值13.52亿元, 占大农业总产值的7.91%。

2.苗种场

目前有专业苗种场8个。分别是港北区的贵港市水产养殖场、贵港市渔业增殖站,西江农场鱼种场,桂平市白沙鱼场,桂平市鱼种场,桂平市木根泉塘鱼种场,桂平市金田黄沙鳖苗种繁育场,平南县水产养殖场。这几大鱼种场承担着向全市各县、市、区养殖水域供应苗种的任务。

3.渔业人口与从业人员

2010年全市渔业户5.88万户,渔业人口22万人,渔业从业人员10.71万人,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4544元。

4.养殖方式

①单养。分为池塘单养和网箱单养。池塘单养,以经济价值较高的名特优

品种居多,如黄沙鳖、黄颡鱼、胡子鲶等;网箱单养草鱼较多,也有斑点叉尾鮰、罗非鱼、光倒刺鲃等名优品种。目前我市已在条件适宜江河河段、水库库汊开展网箱养殖,养殖规模为 2.23万平方米,单产150-200 kg/平方米。网箱结构有钢架结构式、板箱式、船体式等。

②混养。即在同一水体进行水产品同龄异种、异龄同种或异龄异种养殖,通过投饵、施肥或采用综合养殖等手段来取得满意的产量和效益。大多数池塘和水库采用此方式(见表4)。

表4 贵港市2010年主要养殖品种分类统计表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1.主要经验

经验一: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和支持。水产养殖具有投资少、

见效快、易管理的特点。因此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每年召开一次由各县市区四家班子分管领导、水产主管部门全体职工参加的全市水产工作会议,专题总结和部署,水产主管部门则做好规划和宣传发动工作。因此,建市以来,全市水产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

经验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市水产主管部门针对常规品种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局面,及时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根据不同时期市场的不同需求,引进了淡水白鲳、斑点叉尾鮰等品种的养殖,推广建鲤、湘云鲫、彭泽鲫、单性罗非鱼等品种的养殖,驯化养殖了黄沙鳖、黄颡鱼、泰国虎纹蛙等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经验三:围绕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推动渔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分别实施了“农村大面积中低产池塘养殖综合技术”、“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示范”、“黄沙鳖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等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以点带面,使全市渔业生产向高产、高效、优质方向发展。

2.存在问题

问题一:资金短缺。资金短缺,使得我市养殖设施陈旧,规模化养殖水平低。目前我市还没有乡镇一级水产站,全市水产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每年参加水产技术培训人数有限,科普工作跟不上水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问题二:良种场建设滞后,优质苗种短缺。高效渔业生产离不开优质种苗。目前我市的苗种场既分散规模又小,名优水产品苗种短缺是制约水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我市的桂平市、平南县、港北区由于没有良种基地,黄沙鳖苗种生产零星分散于农户中,生产规模小,供不应求,导致几个不良后果:一是品种不纯,养成商品鳖后价值不高;二是病害多,养殖成活率低;三是种苗价格偏高,增加了农户养殖成本。

问题三: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是市场发展不充分,生产和流通衔接不紧密,水产品加工滞后,水产品价格低多高少,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低风险大。

(三)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水产品历来是人们肉类食品的主选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低脂肪、高蛋白的水产品需要日益增大,我国“入世”后,水产品是出口的优势农产品之一,销售市场极为广阔。我市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工业污染少,水质较好,利于水产业的开发利用,名特优水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农民有着丰富的养殖技术经验。地理位置临近广东、港澳和东南亚,水、陆、空交通便利,便于运输销售。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良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生产中重点抓好品种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渔业,拓宽销售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四)养殖业前景展望

未来十年,将是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随着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变化,我市水产业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体现在:

1.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宽松,为我市水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制环境;

2.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将使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特别是资金市场、技术市场进一步发展,将为我市水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随之改变,水产品国内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在国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水产品加工出口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对我市渔业的拉动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养殖水域规划

(一)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相关法律,结合本辖区内水域分布状况及区域特点,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对全市水域进行科学规划,在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养殖水域利用率,尽快完善和推进水产养殖规范管理制度建设,为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基本原则

本规划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一次规划,分步到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规划与调整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等基本原则,根据各县(市)、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结合外部条件影响,先粗后细,先易后难,进行养殖规划。

3.总体思路

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方针。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布局,既要考虑生产者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因素,又要注意保持好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

4.发展方针

坚持科学性和长远性,合理规划,加快发展的方针。在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规划和对养殖业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于养殖的水域发展养殖业,发挥我市水域资源的优势,依托市场,依靠科技,使我市水产业优质、高效、快速地向前发展。

5.实现目标

今后十年,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重点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健康生态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品质量,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水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争取到2015年实现水产养殖总产量21.48万吨,养殖面积2.17万公顷,年均分别递增6%和1.5%;到2020年实现水产养殖总产量27.40万吨,总面积2.34万公顷,年均分别递增5%和1.5%,最终实现水域利用功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水域可利用的条件与水产养殖发展要求相协调;水产养殖的发展与水域生态规划相协调。在上述几个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

(二)区域布局规划

按照《广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结合贵港市水产养殖业的实际,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和先粗后细的规划原则,对我市现有水域区域规划如下:池塘养殖区

鱼苗鱼种生产区

山塘水库养殖区

江河网箱养殖区

庭院养殖区

稻田养殖区

特殊功能养殖区:

临时养殖区

沟渠养殖区

本规划对我市水域中的部份可养殖水域进行规划,因规划本身的不可预见性及保证渔民拥有捕捞空间等原因,我市2011-2020年水域总体规划见下表(表5)表5贵港市2011-2020年水域总体规划表

1.池塘养殖区

全市的池塘建设多是从20世纪80年代农村生产责任制到户时开始,到90年代已经形成了区域布局,随后主要是根据养殖技术的进步和养殖品种、养殖方式的变化进行改建,现按已形成的布局,结合今后的发展进行如下规划:

规划范围与目标 2008-2030期间城市建设规划区外及工业园建设规划区外的池塘。城市建设规划区内及工业园建设规划区内的池塘,如贵港新火车站片区、桂平长安产业园片区、平南临江产业园等片区的池塘不作规划。具体见下表(表6)。

表6

池塘成鱼养殖区规划表

规划方案(1)稳定普通家鱼养殖面积。普通家鱼属大众化消费水产品,上市量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普通家鱼养殖技术相对成熟,主要在养殖单产方面挖掘潜力。实施措施:一是从2011年开始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池塘改造,使池塘水深达2.5米以上,进排水管道通畅,配备足量增氧机投料机。二是实行多品种高密度养殖。三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缩短养殖周期。(2)扩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名特优水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措施:立足本地优势,不断优化现有养殖结构,确立黄沙鳖,罗非鱼、斑点叉尾鮰为主要品种,建立健全渔业协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做大做强优势品种,使之成为水产业支柱产业。

2.鱼苗鱼种生产区

规划范围与目标

目前我市的水产苗种生产是国有和私营共存,全市所需苗种50%来自国有专业苗种场,30%来自私营苗种场(点),20%从外地调进。根据我市现有苗种场点的分布,结合将来的养殖需要,

对我市水产苗种生产规划见下表(表7)。

表7 贵港市水产种苗生产规划表

2010年水产苗种生产情况2020年水产苗种生产目标

区域名称

鱼苗产量(亿尾)鱼种产量(吨)鱼苗产量(亿尾)鱼种产量(吨)

港北区0.92 2430 1.5 3900

港南区 2.40 2708 5.7 4330

覃塘区0 326 1.0 520

桂平市10.20 4120 33 6600

平南县 2.94 3609 8.3 5700

合计16.46 13193 49.5 21050 规划方案(1)改造现有专业水产苗种场。我市现有8个规模较大的国有专业苗种场,它们分别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目前均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生产力水平低等问题,而这几大苗种场又担负着向全市养殖水域供应苗种的主要任务。为了使这些苗种场的生产设施符合生产技术要求,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规划2015年之前对全市国有苗种场进行全面改造,改造执行的技术标准按照农业部《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2)扶持、引导更多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建设良种场,从事苗种生产。针对我市苗种需从外地调进的现状,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扶持苗种生产的措施,对从事水产苗种生产的企业和个体户,从人力、财力上给予支持,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建设高标准的水产良种场,从事苗种生产,如西江农场莫超高、港北吴周全、港南梁益南、桂平徐理、平南黄雄芳等,引导他们走规模化、良种化生产之路。

3.山塘水库养殖区

山塘水库形成的年月已久,按现存格局进行规划。

规划范围与目标本区包括分布在我市境内的所有大型水库、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和小

二型水库及山塘具体见下表(表8)

表8 山塘水库增殖养殖区规划表

规划方案既要进行大水面渔业开发,为农民增收,又要保护好山塘水库水质。凡是作为

饮用水水源地或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库或山塘,如:港北的达开水库、覃塘的平龙水库、桂平

的金田水库、平南的六陈水库等水库只进行自然生态增养殖,不设置网箱养殖,也不进行其他综合养殖。现根据我市的山塘水库水域宽、深,水质清瘦等特点,对其养殖方式进行如下规划:(1)

银鱼增养殖:在条件适合的水库进行银鱼移植增殖,如达开水库、平龙水库等10000亩以上的大

型水库。(2)立体养殖:在1000亩以下的小型水库或山塘进行,采用以水产养殖为主,养鱼与农林种植业、畜禽饲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综合利用的一种可持续性生态农业方式养殖。(3)

10000-1000亩之间的大中型水库宜进行以鲢鳙为主的生态养殖。

4.江河网箱养殖区

规划范围江河水域资源属国有资源,贵港市辖区内主要河流黔江、郁江、浔江共354.5公里,水域宽阔,由于江河网箱养鱼投入较高,风险较大,因此仅选择在水流平缓,较为避风的河段适度发展网箱养殖。

规划方案一般按从边岸向外30米为该养殖水域的可利用宽度,本着水产养殖避开饮用

水水源区、航道、港口区、锚地、交通渡口、码头及工业污染源,以及要设渔民基本生活保障区

的规划原则。

(1)饮用水源区内不设网箱养殖点。如贵港市城区饮用水源区郁江陆村—红旗纸厂河段长7公里内,桂平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区黔江桂平白额渡口—郁黔江汇合处长8公里河段内,平南县城区饮用水源区浔江平南思界乡—平南印刷厂15公里河段内以及其它沿江饮用水源区。

(2)根据2010年国家交通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贵港市港口总体布局规划》,规划贵港港口岸线106.28公里的相应河段内不设置网箱养殖点。

(3)在船舶锚地上下3000米不设养殖点,渡口码头上下100米内不设养殖点。

(4)在船舶须靠岸边航行的江段不设养殖点。

(5)市渔业行政部门做出大水面渔业开发规划,经有关部门确定后实施;发放大水面养殖证前,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5.庭院养殖区

近年来,贵港市委市政府根据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把庭院养殖作为农村经济建设项目加速发展。2010年我市庭院养殖面积1372公顷,产量10307吨。现进行如下规划:

规划范围与目标全市千家万户庭院(见表9)

表9 庭院养殖规划表

区域名称2010年庭院养殖2020年庭院养殖

养殖户(户)面积(公

顷)

产量(吨)养殖户

(户)

面积(公

顷)

产量(吨)

港北区116 3 22 2000 100 120

港南区27 3 21 2000 100 120

覃塘区30 14 97 2000 100 120

桂平市14442 721 5431 20000 1030 12000

平南县3675 631 4736 8000 443 5300

合计18260 1372 10307 34000 1773 17660 规划方案确立以龟、鳖为主的庭院经济养殖模式。加大力度建设黄沙鳖和墨底鳖良种场,建立或完善龟鳖养殖协会,注册黄沙鳖和墨底鳖品牌。发展措施:(1)搭建投融资平台。通过投融资平台支持企业发展包括小额贷款给黄沙鳖养殖户,培育和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

黄沙鳖龙头企业,以养殖龙头发展来带动全市黄沙鳖和墨底鳖庭院养殖,实现农民增收。(2)加强宣传。积极参加博览会和交易会宣传和推介贵港黄沙鳖和墨底鳖,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对外交流养殖技术、推销产品。(3)加强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技术,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落实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完善产品标签制度、可追溯制度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对黄沙鳖养殖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管理。

6.稻田养殖区

稻田养鱼在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在港南区的木梓镇、木格镇、平悦乡形成连片养殖,现进行如下规划:

规划范围和目标全市有条件的农田(见表10)。

表10 稻田养鱼规划表

规划方案(1)各级政府要把稻田养鱼作为提高稻田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措施来抓,水产技术部门要广泛宣传稻鱼共生理论,大力推广稻田、冬闲田养鱼技术。(2)在稻田中挖5%-8%面积的鱼坑或鱼沟养鱼,可解决种稻与养鱼、晒田、喷施农药的矛盾,形成“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丰收”的良性生态系统,提高其中的物质、能量转化率。

7.特殊功能养殖区

7.1 增殖区

范围贵港境内三区两县(市)各河段。

规划方案黔、郁、浔三江在我市境内长354.5公里,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多达80余种。

但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桂平犸骝滩及贵港仙衣滩航运枢纽的相继建成,我市境内江河大部份鱼类传统的繁殖、索饵及越冬洄游通道受阻,许多产卵场不复存在,渔业自然资源急剧衰退。特别是从仙衣滩——犸骝滩长120公里的江段,除一些产粘性卵的鱼类外(如鲤鱼),已不再有其他鱼类产卵场。因此规划在市内各江段每年人工增殖放流草、鲢、鳙、鲮、鲫等品种200万尾以上,以维护整条江的生态平衡,增加渔民的收入。

7.2 休闲渔业区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休闲渔业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市每逢节假日,在城郊有些池塘及树木茂盛、风景秀丽的水库,持竿垂钓者络绎不绝,因此,规划在城郊及条件适宜的水库建设休闲渔业区。

规划范围贵港市城区、桂平市城区和平南县城区3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条件适合的养殖场,以及达开水库、平龙水库、大藤峡水库、九凌水库、石牛水库等条件适宜水域。

规划方案(1)引导发展城郊垂钓休闲项目。以现有鱼塘和水库为基础,完善各项服务设施,为垂钓者创造优雅的活动场所。通过引进推广一些品质优良、体色鲜艳、体形优美的品种,如:黄颡鱼、鲶鱼、丰产鲫等,不断提升垂钓品种的品质,吸引广大顾客。(2)利用水库远离城市,空气清新、环境幽静、风景秀丽的优势,开发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休闲渔业项目,实现垂钓、旅游、餐饮等多功能开发目标,扩大渔业的外延和内涵。

8.临时养殖区

主要是2015年前城市建设规划区及工业园建设规划区内未利用到的鱼塘。如西江工业园内的鱼塘53公顷,江南工业园内的鱼塘16公顷,贵港新火车站片区内鱼塘3公顷等。该养殖区一般离城镇较近,水电、交通便利,规划主养黄颡鱼、塘虱鱼、斑点叉尾鮰、草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临时养殖区的面积不计入规划总面积。

9.沟渠养殖区

目前我市沟渠养殖面积1134公顷,由于受旱涝影响,常年水位变化较大,故不作具体规划。

四、实施和保障措施

1.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促进水产养殖生产管理规范化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的规定,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水域必须向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养殖证后方可进行养殖。今后要以养殖证制度为基础,规范全市养殖业管理,将养殖证与无公害基地认证,养殖证与水产品市场准入、水产品出口等挂钩,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促进水产养殖生产管

理规范化。

2.加强水产养殖苗种生产和流通管理,把好苗种关

在全市严格实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未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禁止进行苗种销售;对已取得《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人员上岗培训。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苗种生产单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采取选育与引进并举的方案,推进养殖苗种良种化。建立苗种检疫制度,对上市的苗种一律采取产地检验检疫,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3.抓好示范点,带动养殖区域大面积生产

按照我市的品种资源优势,主要是制定黄沙鳖、斑点叉尾鮰、草鱼的地方养殖标准,以桂平白沙鱼场、金田黄沙鳖养殖基地及市水产站养殖基地等为示范点,带动以上品种在我市各养殖区域大面积生产,推动渔业生产大发展。

4.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把好质量关

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在养殖过程中,首先从水质上把关,养殖水质以《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为执行标准,凡不符合标准的池塘、水库、江河要采取净化措施直至达标后方可进行养殖;在防治鱼病使用药物过程中,严格执行《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业药物使用准则》标准;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执行《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业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

5.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生产者实施全面培训工程,争取在3—5年内让全市80%以上养殖户掌握1—2门水产养殖技术。

6.加强水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以流通促进生产

在贵港城区建立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只有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才能大批吸引外地水产品加工企业、水产品批发商到本地购销水产品。建立贵港市水产品信息网,通过互联网广泛地与外界联系,才能真正地拓宽销售渠道,以流通促进生产。

7.建立完善渔业协会,借助协会加强养殖和流通管理

目前我市已有市、县(市)区两级渔业协会和黄沙鳖养殖协会、胡子鲶养殖协会、罗非鱼养殖协会等专业协会,下一步还要组建其它专业养殖协会,并完善已有协会,规范运作,发挥作用。通过协会开展生产经验交流,组织产品流通,使养殖与流通有序地进行,避免恶性竞争。

8.依法治渔,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决执行国家有关渔业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渔政部门要秉公执法,维护广大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杜绝电、炸、毒鱼现象,维护好渔业生产安全。

9.政策扶持

根据渔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和产业结构的需要,制定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养殖业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每年对渔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积极争取上级的财政资金扶持养殖业,主要用于加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优良品种,改善生产条件,促进优良品种发展。对一些龙头企业、养殖协会等扩大生产规模或带动千家万户发展养殖业而进行的贷款予以贴息,降低投资风险。

各级政府要经常地、及时地与金融机构沟通,向金融机构提出养殖信息量及国内外市场走向,争取金融机构对水产养殖业的扶持,特别是在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的发展上给予贷款扶持,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启东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概要

《启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概要) 一、规划范围 根据农业部的要求,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启东市行政区域和管辖区域内的全部内陆水域、海域中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用,但适宜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区域。淡水养殖中连片面积小于10亩的养殖区域未列入本规划统计面积和规划图。 启东市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利用省、南通市管水域滩涂,以及租用外市县水域滩涂进行养殖的未列入本规划的范围。 二、.规划的区域类型和结果 代码类型面积(万亩)说明 1 禁止养殖区106.1 航道港口、保护区、 排污区 2 限制养殖区12.4 预留区 代码类型面积(万亩)主要养殖品种 3-1-1 海上养殖区 (浅海) 143.8 紫菜、贝类 3-1-2 陆上及滩涂养殖区 (海水池塘和滩涂) 8.9 梭子蟹、脊尾白虾、 斑节对虾、海水鱼、 紫菜、文蛤等贝类 3-1-3 海水其他养殖区 4.9 海水贝类、藻类

3-1 海水养殖区小计157.6 3-2-1 淡水池塘区0.4 淡水鱼蟹虾 3-2-4 淡水其他养殖区 2.3 淡水鱼虾蟹 3-2 淡水养殖区小计 2.7 养殖区合计160.3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2016年农业部新修订后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启东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共分五章和附图、附表。 第一章总则,包括前言、编制依据、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前言主要介绍了规划的背景和意义,编制依据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目标任务主要包括规划的期限(2017-2030年),规划的目标、重点任务(将全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明确各类区域的管理措施、为实行养殖证制度提供法律支撑)。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主要对全市水域滩涂的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包括水域滩涂基本情况、自然气候条件、生物资源状况、水质情况、水域滩涂的承载能力等。同时分析了全市水产养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水产养殖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对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是规划的主体部分。首先对功能区划进行了概述,包括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划分的办法和依据。然后是分别对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的类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1.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水域类型、水域滩涂面积、可养面积和地质地貌等因素。 2.水文气候条件 包括气温、日照、降水量、径流量、地下水、水质、水温、水色、盐度、营养盐、海流、波浪、潮汐、天气等因素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3.生物资源状况 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可养殖品种的种类结构、数量和区域分布,养殖品种的原、良、苗种场的位置、面积及种类、数量。 二、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着重介绍过去十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和内容,分析未来十年内水产养殖业的前景,内容包括: 1.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 包括水产养殖业的总产量增长情况、总养殖面积和利用率、养殖单产平均水平、养殖渔业劳动力数量、养殖渔民平均收入等总体情况; 按照养殖水域类型、养殖方式、养殖品种等划分的分类养殖产量、养殖面积和利用率、养殖单产水平等情况; 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数量、面积和保护品种等。 2.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3.水产养殖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4.水产养殖业前景展望 三、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1.总体规划 包括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方针、总体思路和实现目标等 2.区域布局规划 a .各区域功能、范围 包括按照工作规范中的养殖功能区域划分方法和有关说明所确定的养殖水域滩涂范围和各功能区域范围,尤其要确定渔民基本生产生活保障预留区范围。 b .分功能区域规划 对实现目标、发展重点和支持保障手段以及养殖结构和布局、养殖模式、养殖品种、养殖规模和密度、水质标准、水域环境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规划、重要养殖建设项目等内容进行全面规划。 3.实施和保障措施 四、养殖水域、滩涂分布和规划图 1.养殖水域、滩涂总体分布图 包括已养区、未养区。 2.养殖水域、滩涂总体规划图 包括已养区、未养区(未养区中应明确标示渔民基本生活保障预留区范围)。 3.按照区域特点划分的养殖水域、滩涂分布图和规划图 4.按照养殖品种划分的养殖水域、滩涂分布图和规划图

清新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清新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08年~2015年) 为完善我县水产养殖管理制度,维护渔业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科学利用水域从事渔业生产,促进渔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农渔发…2002?5号)精神,结合我县渔业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我县位于广东的西北部,北纬23.739°,东经113.009°,处于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县的过渡地带。我县地形复杂,东为丘陵,西为平原,南为清远市区,北为滨江山区。境内河流属北江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的有北江、滨江、潖江、威井河、秦皇河,江河面积33569 亩。全县水库60座,面积 9801亩,其中龙须带水库正常水面面积约4600亩,大秦水库743亩,黄竹坑水库458亩,其他水库约4000亩。 (二)水文气候条件。我县境内属亚热带季侯风气候,光照、热量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2℃,平均最高气温38.7℃,平均最低气温-0.6℃,无霜期335天。年平均光照1688小时,日照率38%,年积温7884.9℃,辐射年平均总量100.01千卡/CM2。年降雨量2215毫米,境内径

流量大,地下水丰富,水质清洁良好。养殖水温一般略低于气温,没有冰冻现象。PH值6.4~8.3,溶解氧含量一般变动范围为6.2~10.5毫克/升,溶解氧较高,为水生生物繁殖和发展淡水渔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生物资源状况。我县北江流域浮游植物两年平均生物量为1.4633毫克/升;浮游动物两年平均生物量为2.097毫克/升;底栖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288.726克/平方米,主要属软体动物占98.78%。主要经济鱼类有鲢鱼、鳙鱼、鲮鱼、鲤鱼、倒刺鲃、白甲鱼、银鲴、花鱼骨、唇鱼骨、红眼鳟、刺鲃、鳊、鲂、大眼红鲌、翘嘴红鲌、盔鲇、草鱼、黄尾鲴、刺鳅、沙鳅、河虾、桂华鲮、唇鱼、似鮈、蛇鮈、斑鳠、黄颡鱼、青鱼、鲫鱼、胡子鲇、斑鳢、大眼鳜、瓣结鱼等。 二、水产养殖现状 (一)基本情况。2007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53820亩,比1997年增长65.3%。其中鱼塘43518亩,山塘2269亩,水库6498亩,河涌1530亩。水产养殖总产量19551吨,比1997年增长90.1%。其中池塘养殖产量为18949吨,占养殖产量的97%。 1.池塘养殖。池塘养殖是我县淡水养殖的主要类型,主要养殖草鱼、鳙、鲢、鲮、鳜、淡水白鲳、罗非鱼、鲫鱼、鲤鱼、斑点叉尾鮰、鳗鱼、甲鱼、观赏鱼等。我县鱼塘主要集中在太和、山塘、太平、三坑等镇,面积31256亩,占全县鱼塘面积的72%,是我县和清远市水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贵港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贵港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 贵港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一)水域资源状况……………………………………………………………………………(二)水文气候条件………………………………………………………………………………(三)生物资源状况……………………………………………………………………………… 二、养殖现状与前景展望…………………………………………………………………………(一)水产养殖业生产基本情况……………………………………………………………………(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三)水产养殖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四)养殖业前景展望……………………………………………………………………………… 三、养殖水域规划…………………………………………………………………………………(一)总体规划……………………………………………………………………………………(二)区域布局规划………………………………………………………………………………四、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一)水域资源状况 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东连梧州市,西连南宁市,北接来宾市,南与玉林市、钦州市接壤。地处东经。ˊ~。ˊ,北纬。ˊ~。ˊ区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郁江、浔江、黔江穿流而过,全市面积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万,下辖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桂平市和平南县。聚居着汉、壮、瑶、苗、朝鲜等民族。 市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部多属平原、丘陵,两端为中低山地带。北部大瑶山余脉盘桓于桂平市、平南县,与来宾市金秀县交界,最高峰的亚婆揽孙峰海拔米,山势逐渐向东南平缓延伸,江流顺地势变化自北向南流入黔江、浔江。南面的大容山,位于桂平市东南部,最高峰为三县顶峰,海拔米。郁江和黔江分别自西部和西北部蜿蜒而来,汇于市境中部的桂平城,然后向东流去,称浔江。沿郁江、浔江两岸的港北区至桂平市到平南县为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黔、郁、浔三江在我市境内的河段长公里。辖区内河道纵横,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条,其中流入郁江条,流入浔江条,流入黔江条。此外,溪流、池塘、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渔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广西主要的淡水鱼产区之一。据统计,全市共有水域面积公顷,至年底已养水域公顷,其中池塘公顷,水库公顷,沟渠公顷。黔、郁、浔三江在我市境内的河段长公里,为发展网箱养殖或其他方式养殖提供宽阔的水域。 (二)水文气候条件 .水文气候主要指标 贵港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湿润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加上雨热同季,对渔业生产非常有利。.年平均气温。,历年平均降雨量毫米,日照时数历年平均值小时,夏长冬短,鱼类生长期长,水生生物基本上全年皆可生长,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具体相关数据分别见表、表:

1-24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系统操作手册

1 水域滩涂养殖发证 登记系统 操作手册 2011年3 月

文档概要 本文主要是介绍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系统的系统功能,及各功能的操作方法,各功能所针对的用户,及相应的操作权限控制等。 从水域滩涂养殖证书的申请、证书数据变更、证书有效期的延展、证书数据的修改、删除、证书的打印、统计、及系统内数据变更的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目录 1.系统概述 (5) 2.登录系统 (5) 2.1.登记正式系统 (5) 2.2.登记测试系统 (6) 2.3.进入业务系统 (7) 3.编号生成规则 (8) 3.1.证书编号生成规则 (8) 3.2.登记表(按年度汇总成登记簿)编号生成规则 (9) 4.用户及权限控制 (9) 4.1.用户 (9) 4.2.权限 (9) 4.2.1.权限控制表: (9) 4.2.2.业务关系图 (10) 4.2.3.权限与业务关系说明 (11) 5.系统功能介绍 (12) 5.1.申请 (12) 5.1.1.初始登记 (12) 5.1.2.变更登记 (16) 5.1.3.期限延展 (19) 5.1.4.草稿 (21) 5.2.注销 (21) 5.3.修改 (22) 5.3.1.功能介绍 (22) 5.3.2.操作流程 (22) 5.3.3.系统操作 (22)

5.3.4.操作结果 (22) 5.4.删除 (23) 5.4.1.功能介绍 (23) 5.4.2.系统操作 (23) 5.4.3.操作结果 (23) 5.5.打印 (23) 5.6.查询 (23) 5.7.统计 (24) 5.8.已失效证书管理 (24) 3.1.1.已过期证书 (24) 3.1.2.已注销证书 (24) 5.9.提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核发问题解答 1、对使用全民所有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绿证)性质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四款“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十一条“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规定,由养殖生产者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审定,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确定了养殖生产者的水域滩涂使用权,该证是确定养殖使用权的证书,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法律授权,准许单位和个人使用经批准确定的全民所有的养殖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证明文件,是使用者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全民所有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权的唯一有效法律凭证。使用者在批准使用期限内使用该水域、滩涂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未经依法取得养殖证的,依法不享有使用全民所有的养殖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权利,擅自在全民所有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其使用权不受法律保护,并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使用集体所有以及全民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是否应申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红证)》?该证的性质是什么,应该由谁持有? 答:集体所有以及全民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水域滩涂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集体或国有土地均“可由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渔业生产”(第十四、十五条),以及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第29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集体所有以及全民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的,在承包双方确认承包关系,依法签订有效合同后,承包方应向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调查审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核准,登记造册,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红证)确认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持证者的养殖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红证)是人民政府对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认证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养殖水域滩涂这一特定农村土地的具体体现,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红证)是国家为保护和确认通过承包取得的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保护承包人的合法权益,在农村土地承包双方签订承包合同后由人民政府登记核发。红证经申请,依据承包合同发给承包方(即承包方持有)。承包方取得承包经营权后,依法进行养殖水域滩涂流转时(即承包方与使用者不一致时),应在进行变更登记,在登记栏中载明。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为什么要分为绿证和红证?如何区分?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分为绿证和红证是根据《渔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对不同权属情况的水域滩涂实施不同管理制度的规定设立的。绿证和红证的性质、作用是有一定区别的。为统一、规范管理养殖水域滩涂,使广大渔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绿证和红证统一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凡确认全民所有养殖使用权的,一律发给绿证;凡确认集体所有养殖使用权的,一律发给红证。 4、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已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养殖证发给谁? 答:对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已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用于养殖生产的,发给该农业集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01.0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陆地农业的发展空间将日益受到限制,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作为人类的食物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我国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尤其广东更为突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对食物结构要求已发生明显变化,水产品在食物结构中所占比例及需求量在加大。为保护近岸海洋及淡水流域渔业资源,控制捕捞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此外,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的正式生效,北部湾中越海域划界后,广东将有近万艘作业渔船面临转产转业,其中有相当部分渔业劳动力将进入水产养殖业。为此,广东水产增养殖在渔业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 广东拥有大陆岸线3368公里,居全国首位,可供海水养殖浅海滩涂面积约73万公顷,其中大部分开阔型海岸的浅海水域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水生生物多样性高,增养殖种类多;气候温暖,有利于养殖生物生长。总体上其资源环境条件有利于水产增养殖发展。然而,水域滩涂的无序开发也给水产增养殖业带来隐忧,实际上,养殖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已成为多年来制约水产增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养殖环境污染既有外源性的也有内源性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与水域滩涂未能实行合理规划与管理有关。 为合理利用水域滩涂资源,促进水产增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规划》对广东水域滩涂的资源环境特点、养殖现状、增养殖发展潜力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规划目标,对各种增养殖功能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布局。《规划》对我省养殖水域滩涂的宏观管理及对各市编制《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广东省大陆岸线长3368.1 公里(东经109°45?~117°15?);拥有大于500m2的海岛759个,岛岸线长2414.44公里。广东沿海海岸线曲折,形成山丘溺谷海岸、台地溺谷海岸、沙垻泻湖海岸、三角洲平原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等多种类型海岸;海湾众多,拥有柘林湾、碣石湾、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广海湾、海陵湾、雷州湾和安铺港等大型海湾。在大海湾中,又套有一些小海湾。广东沿海滩涂面积为20.19万公顷,0~10米等深线浅海面积为105.86万公顷。可供发展海水增养殖的浅海、滩涂等面积约73万公顷,其中-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可养面积为53万公顷,滩涂可养面积为12万公顷,潮上带可养面积(包括围垦后未能种植面积)约8万公顷。 广东淡水水域面积2166.92万公顷,其中集雨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珠江、韩江、黄岗河、榕江、练江、龙江、螺河、黄江、东江、北江、西江、漠阳江、鉴江、遂溪河、南渡河和九洲江等(表2),可供养殖开发的山塘、水库、江河水面约18.7万公顷。 (二) 水文气候等环境概况 广东省位于亚热带-热带区域,具有气温高、冷期短的特点,其沿海年平均气温为22.3℃,粤北山区年平均气温为20℃。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达1730小时~2320小时。雨量充沛,

农牧局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竞争招投标书范本

采购项目编号:Z 采购项目名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 竞争性谈判文件 采购人名称:唐山市农牧局 集中采购机构名称:唐山市政府采购中心 二〇一八年八月

声明 为了保证采购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特此郑重声明:本文件及有关附件作为谈判依据,对供应商及参与人均具有约束力,供应商编制响应文件必须按照本文件的约定进行,由于对谈判文件的误解而造成的无效响应或其他情况,后果自负。 唐山市政府采购中心

文件目录 第一部分谈判邀请函 (4) 第二部分谈判项目技术、服务、安全要求 (7) 第三部分供应商须知 (9) 第四部分政府采购合同(参考样式) (18) 第五部分响应文件格式 (20)

第一部分谈判邀请函 唐山市政府采购中心受唐山市农牧局的委托,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采购,欢迎具有完成本项目能力的供应商参加谈判活动。 .采购项目编号:Z .采购项目名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 .项目服务期限:年月日前 .项目服务地点:唐山市管辖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供应商资质要求: )符合《政府采购法》第条规定; )该项目【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或小型、微型企业采购;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参与(注:联合体是指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供应商的身份共同参加政府采购。以联合体形式进行政府采购的,参加联合体的供应商均应当具备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并应当向采购人提交联合协议,载明联合体各方承担的工作和义务。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采购人签订采购合同,就采购合同约定的事项对采购人承担连带责任。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政府采购的,联合体各方不得再单独参加或者与其他供应商另外组成联合体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参加谈判时必须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516992040.html,)、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516992040.html,)渠道信用记录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 )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参加本采购项目。供应商为采购人、政府采购中心在确定采购需求、编制谈判文件过程中提供咨询论证,其提供的咨询论证意见成为谈判文件中规定的供应商资格条件、技术服务商务要求、评审因素和标准、政府采购合同等实质性内容条款的,视同为采购项目提供规范编制。 .评审办法:最低评标价法 .供应商邀请方式:本次采用公告方式。 .公告方式:本次谈判邀请在中国河北政府采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516992040.html,)上以公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海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通知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海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通知 临海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为了有效利用水域滩涂资源,促进水域、滩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养殖业概况 临海市地处浙江沿海中部,北临三门湾、猫头洋、南靠台州市椒江、黄岩二区,与台州湾、一江山岛相邻,东西长86km,南北长45 km。所辖面积4021.11 km2,其中海域面积为1819.98 km2,海陆面积比为0.8:1。有0—10m米等深线海域面积为541.38 km2,-10—-20米等深线海域面467.20 km。有淡水水面9万余亩,主要为灵江流域、牛头山水库、沿海片的外塘及上乡片的山塘小山库。总之,地处浙江沿海中部的临海市,海域面积辽阔,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为优越,盐度、酸碱度、透明度适中,溶解氧充足,水生物资源丰富,饵料资料充沛,大部分宜养水域环境污染程度较轻,具有很好的渔业开发利用前景。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临海的水产养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优质产品的比例在不断上升,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发挥了资源优势,推进了临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大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水产养殖的整体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七个方面问题。一是养殖品种比较单调,养殖结构尚欠合理;二是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渔业产业链太短;三是科技跟不上生产需求,养殖水平和技术含量不高。四是苗种来源短缺,品质日趋退化。五是水产品加工业的滞后与养殖生产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加工业已严重制约着养殖生产的发展。六是政府投入不足,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七是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发展。 二、区域布局 根据我市目前的养殖现状和特点,结合渔业区划的三条基本属性(自然条件、生产结构和发展方向),为了充分、合理、有序地开展利用海淡水资源,保护水产生态环境,促进我市海淡水养殖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现把我市水产养殖划分为三大区域。 Ⅰ区——浅海养殖区 浅海养殖指在低潮位以下海域的养殖开发活动。发展浅海养殖的基本条件:水深一般不超过20m,最大潮流流速不超过1.4m/s,有合适的地形、底质,饵料丰富,水体交换畅通,非交通航道、避风锚地等。该养殖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具有较好的浅海养殖开发条件。本区域主要分布在东矶列岛。养殖现状:目前我市浅海养殖仅有几百亩的紫菜养殖,浅海养殖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发展方向:利用东矶列岛四周良好的水质条件和深水优势,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建立一二个现代化深水潜式网箱养殖示范点,以东矶、田岙、雀儿岙岛为依托,开拓抗风浪海水网箱 养殖和贝藻类养殖群,开发大黄鱼、鲷类、石斑鱼、鲈鱼、大菱鱼平 等品种的深水潜 式网箱养殖和牡砺、贻贝、海带、裙带菜、扇贝等品种的筏式养殖,发展鲜活鱼、虾、蟹、贝暂养;利用东矶岛良好的岛礁和沙滩条件,大力发展海岛休闲观光渔业;利用头门岛、雀儿岙岛多岛湾和淤泥底质条件,大力发展岛湾围网养殖。该养殖区域是我市今后几年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区域,也是实现临海海水养殖质的飞跃的突破口。根据该区的特点,又可分为三个小区。 Ⅰ1、东矶岛养殖区:该区位于东矶岛西南面,乌沙头、三门礁以西,小东矶岛以北海域,

渔业水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渔业水域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制度》及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年度试行方案》(农渔发[2002]5号)、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生态平衡,保障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我区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及养殖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及综合评价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我区内水资源丰富,境内水域主要为河流、渠道、湖泊、水库、池塘等五大类型。境内有大小支流200多条,河长在2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38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大河有5条,总流域面积51203平方公里,河流总长1578公里。水系分布处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泡,宜渔水域总面积为1974公顷,湖泊宜渔水面1239公顷,水库67公顷,河沟668公顷,流域内植被良好,水质优良,宜于开发利用。 (二)水文气候条件 我区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2600-2700小时(历年平均值),自西向东递增。年均气温在-2.7-0.8℃之间,农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1308.6小时,四季变化显著。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17.9-19.8℃,最高温度达37.5℃,无霜期年平均95天。年均降水459.3-493.4毫米,夏季多雨,且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水质良好,对发展水产养殖业非常有利。但也存在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自然灾害。 (三)生物资源状况 1、浮游生物

水域滩涂养殖权抵押问题

法律备忘录 主题:1.水域滩涂养殖权是否属于用益物权? 2.水域滩涂养殖权能否抵押? 一、水域滩涂养殖权是否属于用益物权? 1.《物权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合法探矿权等受法律保护】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2.《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水域、滩涂,是指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规划或者以其他形式确定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水域、滩涂。 本办法所称水域滩涂养殖权,是指依法取得的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权利。 结论:属于滩涂属于用益物权 二、水域滩涂养殖权能否抵押 《物权法》 第一百八十条【抵押财产范围】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第一百八十四条【禁止抵押】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结论:水域滩涂养殖权既不属于国家禁止抵押的财产,因此水域滩涂养殖权可以抵押。实践中,水域滩涂养殖权可以抵押给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对于非金融机构能否成为水域滩涂养殖权的抵押权权利人,法律尚无明确规定。

凤城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凤城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文本 凤城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九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节前言 (3) 第二节编制依据 (3) 第三节目标任务 (4) 第四节基本原则 (5) 第五节规划范围 (6)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6)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6)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9) 第八节养殖水域开发总体思路 (11) 第三章养殖水域功能区划 (12) 第九节功能区概述 (12)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13) 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13) 第十二节养殖区 (13) 第四章保障措施 (14) 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 (14) 第十四节强化监督检查 (14) 第十五节完善生态保护 (14) 第十六节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力度 (14) 第十七节规划实施管理 (15) 第五章附则 (16) 第十八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16) 第十九节规划图件为规划文本附件,具有与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凤城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是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开放区16个对外开放县(市)之一。全境陆域面积5513平方公里,全市水域面积279.4平方公里。丰富的水域资源,为凤城市渔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几年,凤城市渔业发展呈现递增趋势,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渔业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渔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市场、机制、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提升水产养殖水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渔业竞争力,亟待科学规划,加速渔业现代化步伐。 为进一步加强对凤城市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合理利用水域滩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质量,促进凤城市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协调好水产养殖与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根据凤城市水域自然资源条件的特点,结合全面实施渔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合理利用,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及《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海渔业字[2017]86号)要求,在相关规划所确定的养殖功能区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第二节编制依据 第一条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2月1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

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可编辑版】

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一)地理位置与水资源状况 我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港21条,资水干流贯穿全境、流程达102公里,山塘水库星罗棋布,其中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11030万立方米,面积791 8.7亩;小Ⅰ型、小Ⅱ型水库206座,总库容9702万立方米,面积17351亩;山塘12414口,面积39405亩。水域面积达 6.47万亩,其中可养水面 6.26万亩;资江水域面积达15万亩,另电站库区水面10万亩可综合利用与开发。 (二)自然环境与生物资源 我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鱼类生长季节长。年平均气温1 7.2℃,大于10℃年积温为5268℃。年均日照时数120 3.5小时,全年无霜期长达299天以上,鱼类生长期长达10个月。年平均降雨量132 3.8毫米,除部分水库、山塘外,全县所有水面水深一般为 1.5米左右,池水上下温差小、完全循环,光合作用强烈,PH为 6.5- 7.8,溶氧量为 6.1毫克升,水质符合鱼类繁殖、生长要求。

境内水域浮游生物含量丰富,浮游植物以硅藻、蓝藻占优势,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为主,水生微管束植物四目13种,主要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草、苦草等。这些水草不仅是草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是鱼类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产资源丰富,有鱼类92种,隶属8目、14科、64属,其中鲤科鱼类有68种。主要养殖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常规品种,有鳖、黄鳝、泥鳅、乌鳢、河鲶、赤眼鳟、黄颡鱼、鳜鱼、鲌鱼、小龙虾、牛蛙、美国青蛙等名特优水产新品种。全县有鱼苗鱼种场2个,分别在池塘养殖密集区桃花江镇、石牛江镇,年产各种优质鱼苗8000万尾,鱼种500万尾。 二、水产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促进了全县渔业生产的发展。1999年马迹塘库区推广网箱养鱼,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渔业产量。到201X年全县共有养殖池塘 3.9万亩,水库 1万亩,拦网200亩,网箱50000平方米、2100口,水产品总量达8025吨。 除常规养殖外,我县名特优水产养殖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到201X年底,全县已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5600亩,其中甲鱼500亩,牛蛙300亩,龙虾200亩;年产特种水产品150吨。 (二)我县水产养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1—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制度》及农业部《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年度试行方案》(农渔发[2002]5号)、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生态平衡,保障水产品养殖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我区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及养殖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及综合评价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我区内水资源丰富,境内水域主要为河流、渠道、湖泊、水库、池塘等五大类型。境内有大小支流200多条,河长在20公里以上,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就有138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0平方公里的大河有5条,总流域面积51203平方公里,河流总长1578公里。水系分布处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泡,宜渔水域总面积为1974公顷,湖泊宜渔水面1239公顷,水库67公顷,河沟668公顷,流域内植被良好,水质优良,宜于开发利用。 (二)水文气候条件 我区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2600-2700小时(历年平均值),自西向东递增。年均气温在-2.7-0.8℃之间,农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1308.6小时,四季变化显著。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17.9-19.8℃,最高温度达37.5℃,无霜期年平均95天。年均降水459.3-493.4毫米,夏季多雨,且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水质良好,对发展水产养殖业非常有利。但也存在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自然灾害。 (三)生物资源状况 1、浮游生物

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凌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节前言 (1) 第二节编制依据 (2) 第三节目标任务 (4) 第四节基本原则 (4) 第五节规划范围 (6)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6)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6)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17) 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21) 第三章养殖水域功能区划 (23) 第九节功能区概述 (23)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25) 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25) 第十二节养殖区 (25) 第四章保障措施 (32) 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 (32) 第十四节强化监督检查 (32) 第十五节完善生态保护 (32) 第十六节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力度 (33) 第十七节规划实施管理 (33) 第五章附则 (34)

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西邻中国北部一类开放口岸盘锦港,东接新兴石油城盘锦市,南临辽东湾,北依松岭山余脉,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凌海市土地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7公里,沿海滩涂约4475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约6.81万公顷,盛产梭鱼、河豚鱼、对虾、河蟹、海参、贝类等多种优质海产品。目前,凌海市渔业经济已占全市农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海洋与渔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凌海市渔业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渔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市场、机制、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提升水产养殖水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渔业竞争力,亟待科学规划,加速渔业现代化步伐。 为进一步加强对凌海市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合理利用水域滩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质量,促进凌海市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协调好水产养殖与沿海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根据凌海市水域滩涂自然

安砂水库养殖水域规划

安砂水库养殖水域规划 二○一二年一月 —1—

前言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闽政〔2009〕1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水产养殖水域规划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11〕235号)和《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库区渔业生产管理的通知》(明政办〔2011〕145号)精神,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安砂水库水域,促进安砂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安砂水库(又名九龙湖)地处闽江支流沙溪上游的九龙溪,是福建省安砂水力发电厂建坝截流汇堰而成的人工湖,于1976年10月建成。库区横跨永安、清流两地,湖面山清水秀,水质清纯,自然环境优良,正常水位时总面积5万亩,平均深度34米,最高水深84米,蓄水量6.4亿立方米,年交换量8-12次,是发展淡水养殖的理想场所。 本规划兼顾了库区水产养殖者的合法权益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明确了规划指导思想、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对养殖水域合理开发利用和影响水域环境的养殖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规划目标要求,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提高养殖水域利用率,对库区水域逐段、逐块进行细化布局,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到水域功能明确,网箱布局合理,加快完善养殖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促进安砂水库渔业有效、持续、健康发展。 —2—

目录 术语 (5)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6) (一)水域资源状况 (6) (二)水文气候条件 (6) (三)生物资源状况 (8) 二、养殖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 (8) (一)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 (8)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12 (三)发展潜力……………………………………………………… 14 三、养殖水域规划…………………………………………………… 15 (一)总体规划……………………………………………………… 15 (二)规划内容……………………………………………………… 18 四、实施和保障措施………………………………………………… 24 —3—

连城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连政综〔2016〕337号 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连城县养殖水域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连城县养殖水域规划(2016-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连城县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1日(此件主动公开) — 1 —

连城县养殖水域规划 (2016-2025年)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域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产业协调有序发展,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现结合我县渔业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生产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五)《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 (七)《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八)《福建省内陆养殖水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九)《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闽政〔2009〕16号); (十)《龙岩市农业局关于抓紧修编县级水产养殖水域规划— 2 —

的通知》(龙农〔2016〕124号); (十一)《连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连城县生态功能区划的通知》(连政综〔2012〕83号)。 三、规划目标 (一)2025年前积极推进养殖证制度,养殖水域使用科学化、规范化,水产养殖有序开发。 (二)2025年前完成已养水域的优化工作,水域的开发规模基本符合养殖容量要求,养殖结构、布局和管理技术得到优化。逐步推广和普及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养殖自身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通过巩固淡水增养殖,积极发展荒水山塘等地的增殖、养殖,全县水产养殖规模、产量和效益逐年提高。2025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稳定在1200公顷(18000亩),水产品总产量25800吨,比2015年增长55%,年均递增4.5%。 四、规划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切实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加强养殖污染防控,保护公共水域生态环境。 (二)科学合理原则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划定池塘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基本养殖区、禁养区、限养区,合理确定养殖方式、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容量。 — 3 —

农业部关于完善滩涂水域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

农业部关于完善滩涂水域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 为认真贯彻《渔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试行方案。 一、法律依据与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域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发[1997]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9]102号)、《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中发[2001]18号)等政策和文件。 实施养殖证制度要充分体现“合理规划、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以养殖证制度为基础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 二、实现目标 通过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力求实现以下基本目标: (一)进一步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保持农村基本制度的稳定; (二)保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减轻渔(农)民负担,增加

渔(农)民收入; (三)依法管理和促进科学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引导并促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安排产业布局; (五)提升水产养殖产品质量,保障水产品食用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建立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制度 建立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制度是水产养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要与规划相一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组织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见附件一、二),并在报经政府批准后监督规划的实施。要按照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结合本地发展实际,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编制和实施规划时要对养殖容量和环境容量提出要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要符合水域滩涂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并与其相衔接。 四、完善养殖证制度 (一)养殖证的功能和作用 1、养殖证是生产者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合法凭证。持证人从事养殖生产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可以按规定享受国家有关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投资、技术服务、病害防治、培训教育等优惠扶持政策; 2、养殖证是判断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功能的基础依据。当水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