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影响改性沥青的质量因素众多,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剂量比是生产合格改性沥青的基础,恰当的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的确定是关键,稳定的改性沥青设备是生产合格改性沥青的保障。基质沥青种类繁多,不同型号、不同产地的基质沥青,其组成成分略有差异,而改性剂的种类也比较多,如何结合实际需要,使基质沥青与改性剂得到最佳匹配,如何使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得到最佳设置,如何确保生产稳定的改性沥青,等等一系列问题。一般通过小试、中试,最终确定大生产的各项技术参数。

一、小试,根据样品,按照改性沥青指标,初步确定配方、工艺路线,技术参数,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步:

1、根据样品性能、改性沥青指标要求,初步确定配方、制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等;

2、通过小试,模拟大生产,制备试样,并检测试样性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改性剂与沥青的配伍,或改变某些技术参数。经过反复试验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

改性沥青小试配方检测

3、初步确定配伍、工艺路线、技术参数。

二、中试,工艺转化的过渡阶段,小试的放大试验,基本接近大生产。采用正常生产改性沥青的成套设备,实现试验和生产的完全接轨。其过程一般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调整磨机磨盘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2-3吨)、改性剂,经过溶胀、剪切、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其试验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

沥青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

3、跟踪检测改性沥青的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伍、技术参数等。

4、基本确定配比、技术参数。

三、大生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接轨,充分检验小试、中试所确定的配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操作过程和中试基本相同,但由于大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质量具有稳定性,又有其不同于中试之处。其过程主要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按照中试的结果,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检查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磨机磨盘保持中试调整的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改性剂,经过溶胀、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生产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沥青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加燃料及突然断电应严格遵循说明书操作。

3、不定时抽检改性沥青,确保产品质量。

合格的产品不仅仅受原材料、改性沥青设备的影响,操作人员的实践经验,对生产的正常进行也有较大影响。我们生产、控制改性沥青质量一般如上所述的过程,使生产处于连续状态、使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四、改性沥青的生产及控制过程

基质沥青升温到170℃左右打入改性设备溶胀罐,打沥青的同时加入SBS改性剂通过加料系统进行计量然后通过提升机和破碎机使改性剂和基质沥青能更好的容和在一起。如:溶胀里加入基质沥青为4吨改性剂的添加量为%,加入改性剂时系统自动计量改性剂的数量。温度在170℃左右然后开始搅拌溶胀15-20min,然后进行剪切和研磨串联.剪切机的转速为每分钟2955转,磨机的转速为每分钟2970转,经过一道剪切两道研磨的改性沥青打入发育罐进行发育,改性沥青打入发育罐的同时将橡胶油按基质沥青的2%的比例加入发育罐中进行搅拌,然后按照基质沥青的‰的稳定剂加入发育罐在175℃左右搅拌发育2小时,然后打入改性沥青成品罐里再进行搅拌发育。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营双路面一标

2013年4月25日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影响改性沥青的质量因素众多,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剂量比是生产合格改性沥青的基础,恰当的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的确定是关键,稳定的改性沥青设备是生产合格改性沥青的保障。基质 沥青种类繁多,不同型号、不同产地的基质沥青,其组成成分略有差异,而改性剂的种类也比较多,如何结合实际需要,使基质沥青与改性剂得到最佳匹配,如何使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得到最佳设置,如何确保生产稳定的改性沥青,等等一系列问题。一般通过小试、中试,最终确定大生产的各项技术参数。 一、小试,根据样品,按照改性沥青指标,初步确定配方、工艺路线,技术参数,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步: 1根据样品性能、改性沥青指标要求,初步确定配方、制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等; 2、通过小试,模拟大生产,制备试样,并检测试样性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改性剂与沥青的配伍,或改变某些技术参数。经过反复试验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

改性沥青小试配方检测 3、初步确定配伍、工艺路线、技术参数。 二、中试,工艺转化的过渡阶段,小试的放大试验,基本接近大生产。采用正常生产改性沥青的成套设备,实现试验和生产 的完全接轨。其过程一般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

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 度、配比、加工量等;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调整磨机磨盘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2-3 吨)、改性剂,经过溶胀、剪切、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其试验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沥青 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 3、跟踪检测改性沥青的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伍、技术参数等。 4、基本确定配比、技术参数。 三、大生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接轨,充分检验小试、中试所确定的配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操作过程和中试基本相同,但由于大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质量具有稳定性,又有其不同于中试之处。其过程主要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按照中试的结果,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检查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磨机磨盘保持中试调整的间隙;开启空压机, 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 热的部位。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 1前言 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发展、施工设备性能的提高、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规范的修订,原工法(YJGF37-2004)有些条款已不适用现在施工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修订。 本次工法的修订依托多个改性沥青路面工程项目,开展了《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工艺研究》、《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拼接技术研究》等多项施工技术与工艺的研究,吸收了从混合料级配设计、拌和、运输、压实及离析控制等多项研究技术成果和专利,即将“贝雷法”纳入到改性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中,补充和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大功率摊铺机和对摊铺机布料槽进行了改进,有效地的解决了混合料纵向、横向、竖向离析和温度离析;提出了复压完成温度的控制范围,有效提高压实质量;针对低温环境提出了相适应的施工控制参数,有利指导低温施工;提出接缝处理采用热接缝技术,增强了接缝处抗渗能力等。四项实用型专利是“新旧沥青路面拼接预热装置”、“沥青拌合站回收粉尘排放装置”、“一种设置在冷料仓下料口处控制冷料供给量的挡板”和“粉煤燃烧系统”。所引用的新技术通过了中国公路学会的技术鉴定,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本工法在我局下属各公司推广应用以来,所承建工程较多,不仅路面的施工质量较好,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3项,中囯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项,交通部优质工程一等奖10项,交通部优质工程二等奖4项。 2工法特点 本工法最突出特点就是工艺的大改进,控制措施准确、到位,工艺控制参数选择恰当,能成功的解决了摊铺时混合料纵向、横向及竖向离析;同时也将温度离析控制在允许范围。加之,配合比和压实度的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大大堤高,施工组织更加科学、合理。 本工法不考虑改性沥青现场加工,而是使用成品SBS改性沥青,工法只涉及成品检测、试验与储存保管方法。 3工法的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城市干道、厂矿道路、机场跑道等热拌SBS改性沥青密级配面层的铺筑施工。 4工艺原理 把粗、细集料经冷料按目标配合比进行配料,通过充分烘干,加热到规定温度,进行二次筛分,存于各热料仓,然后按生产配合比供料,再加热至规定温度和规定比例的SBS改性沥青、一定比例的填料,一并进入搅拌机中强制拌和,搅拌均匀后,运输车运至现场,采用具有振动夯、自动找平系统的大功率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压路机碾压成型,使结构层达到使用功能要求。

国内改质沥青的现状及其发展

国内改质沥青的现状及其发展 冯勇祥,陆木林,梁若清,刘京辉 摘要:综述了国内改质沥青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内生产改质沥青的企业、制造方法、性能及其应用等。 关键词:改质沥青;现状;发展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MODIFIED PITCH FENG Yong-xiang LU Mu-lin LIANG Ruo-qing LIU Jing-hui DongxinElectricalCarbonCoLtd,SichuanZigong643000,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modified pitch and emphasizes manufacturers,processing methods,properties as well as applications on the domestic modified pitch. Keywords:Modified pitch;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改质沥青(又称高软化点煤沥青或高温煤沥青或硬沥青)〔1〕由于它具有一系列的优异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炭-石墨制品所用粘结剂由改质沥青来替代中温煤沥青已达到普及的程度。在我国对改质煤沥青的研制及其在炭-石墨制品的应用也给予相当的重视。在70年代中期就开始用改质煤沥青替代中温沥青试制石墨电极、阳极糊等,并取得了较佳的效果。80年代,随着贵州铝厂从日本引进的8万t电解铝装置,迫切需要改质煤沥青作预焙阳极和阴极块的粘结剂。青铜峡铝厂也从日本引进了需要改质沥青的铝用炭素制品的生产装置。改质煤沥青的开发与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有关改质沥青的制造、性能、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报导也较多〔2~5〕,更可喜的是在原冶金部的重视下制订出了改质沥青的国家标准GB8730—88〔6〕,这为进一步促进改质煤沥青的生产和扩大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从文献调查中获悉,改质沥青在电炭行业中的应用才起步,主要是开发高质量的航空航天电机用电刷与铁路牵引电机电刷,通过反复试验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一种新型的高质量牵引电机用电刷 D374A已问世,这就是采用改质煤沥青作为粘结剂而制得的。可以预见到今后改质沥青在电炭行业中应用也有广阔的前景。 1 改制沥青的生产及其制造方法 到目前为止,国内生产与研制改质沥青的主要单位有贵州水城钢铁公司焦化厂、鞍钢化工总厂、石家庄焦化厂、宣钢焦化厂、太原钢铁公司焦化厂、昆明钢铁公司焦化厂、攀钢焦化厂以及近2年新投产的生产改质沥青企业——武钢焦化公司等近10家。 1.1主要生产厂家介绍

SBS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全过程

1、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1根据拌和楼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车辆数,保证摊铺机摊铺时前面常保存有4~5辆待卸车,运输车辆采用大吨位运输车,保证运力满足要求。 1.2运输前对车辆性能进行检修,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运输车,防止运料过程中车坏。 1.3运输车辆的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洗刷油水混合物,严禁有泥沙或其它杂物残留车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1:3的柴油水混合液。 1.4装料过程中,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应缩短出料口到车厢的装料距离,往车厢内装一斗料,车就移动一次位置。 1.5不管是否刮风、下雨,运料车均应用完好的双层蓬布覆盖设施,以便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 1.6运料途中运料车不得随意停驶,尽量匀速行进,避免突然加速和急刹车。 1.7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的温度,插入深度大于150㎜,在运料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厢底面约300㎜. 1.8在摊铺现场应凭运料单收料,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混合料的颜色是否一致,有无花白料,有无结团或严重离析现

象,温度是否在容许的范围内。如混合料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应该废弃不用,已结块或已遭雨淋的混合料也应废弃不用。 1.9卸料后,对残余的混合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结硬。 2、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2.1处理下承层,下承层的清扫、修补、处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予以重视。该项工作应在摊铺前1天完成,并验收确认。具体要求如下: 1)彻底清扫、冲洗下承层的污染物,砂浆和其它浮渣应用钢刷擦清。 2)下承层的坑槽、松散和其它病害应按规定用沥青混合料修补。 3)对下承层的标高、横坡、平整度要进行检测,对影响质量且无法在上面层消除的缺陷地段进行调平。 2.2洒布粘层油。由于本工程下承层已受到一定污染,为确保上面层与下承层粘结完好,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应对下承层、横缝接口、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的侧面,均喷洒一层粘层油。其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粘层油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2)粘层油用量控制在0.3~0.4㎏/㎡之间,且应洒布均匀,局部少洒或多洒的地段应用人工补洒或予以刮除; 3)路面有脏物尘土时应清除干净。当有沾粘的土块时,应用水刷净,待表面干燥后浇洒;

沥青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培训

沥青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培训 一、原材料介绍 1、基质沥青:用于生产改性沥青,掺加改性剂进行改性的基础 沥青 2、SBS: 沥青改性剂,可提咼沥青的路用性能 3、橡胶粉: : 沥青改性剂,可提咼沥青的路用性能 4、硫磺:沥青稳疋剂,起稳疋作用,使改性剂不产生沉淀。 5、抽出油:石油馏分溶剂精制的抽出液经脱除溶剂后的油, 做道路沥青的调合组分。 二、生产流程 1、改性沥青生产流程 基质沥青通过卸油槽进入基质沥青罐,再通过基沥沥青泵进入高温罐升温至160-170 C通过快速升温罐升至180-195 C,通过阀门控制进入溶胀罐,投料并保持搅拌,溶胀30分钟后通过高速剪切机(或胶体磨)剪切到反应罐,加入硫磺搅拌30分钟通过成品泵打进成品罐,装车。 2、橡胶沥青生产流程 基质沥青通过卸油槽进入基质沥青罐,再通过基沥沥青泵进入高温罐升温至160-170 C通过快速升温罐升至180-195 C,通过阀门控制进入溶胀罐,投入橡胶粉并保持搅拌,溶胀30分钟后通过高速剪切机(或胶体磨)剪切到反应罐,通过成品泵打进成品罐,装车。 3、乳化沥青生产流程

乳化沥青主要由以下五种主要的材料组成:沥青、水、乳化剂、 酸和改性剂,为了储存稳定或者是为了满足其他的特殊用途,还会惨加少量的添加剂。 乳化沥青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过程:沥青准备,皂液准备,沥青乳化,乳液储存。 (1 )、沥青的准备 沥青是乳化沥青中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到乳化沥青总质量的50%-65% 。 (2 )、皂液的准备 皂液由水、酸、乳化剂等材料组成在进入乳化设备前的温度一般控制在55-75 C之间。 (3 )、沥青的乳化 将合理配比的沥青和皂液一起放入乳化机,经过增压、剪切、研磨等机械作用,使沥青形成均匀、细小的颗粒,稳定而均匀的分散在皂液中,形成水包油的沥青乳状液。合适的乳化沥青出口温度应在85 C左右。 (4 )、乳化沥青的储存 乳化沥青从乳化机中出来,经冷却后进入储罐。大型的储罐中应配置搅拌装置,定期进行搅拌。以减缓乳化沥青的离析胶体磨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沥青路面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概况: 道路沥青路面工程,支路1路面长491.97米,路幅宽16米;支路2路面长308.22米,路幅宽16米.道路设计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7cm,分两层施工,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我施工段路面施工采用集中拌料的施工法,加强对施工中的材料、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要素的控制,以达到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 1.2.主要工程量: 工程量为:支路一4919.7平方米;支路二3082.2平方米。 2、编制依据: 2.1.《道路工程施工合同》; 2.2.《道路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3.《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2.4.《城市道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1); 2.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2.6.《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 2.6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3、施工准备 3.1.根据施工场地,做好总平面布置,施工用水、临时排水、用电要接到位。 3.3根据监理单位和业主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机械、人员进场。 3.4根据基层总进度计划,编制月、周计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主要机械: 1、压路机2台 2、自卸车4辆 3、经纬仪1台 4、水准仪1台 5、洒水车1辆 6、摊铺机1台

7、切割机1台8、小型夯机1台 5、施工组织机构及劳动力组织 5.1、施工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5.2、劳动力组织 土建技术员1名、施工员工1名、质检员1名、安全员1名、压路机操作工2名、摊铺机操作工2名、切割机操作手1名、司机4名、后台配合及壮工20名、技工15名、电工1名。 6、施工方法 沥青砼为商品沥青砼。 6.1、混合料的拌和 (1)粗、细集料应分类堆放和供料,取自不同料源的集料应分开堆放,应对每个料源的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并应经工程师批准。 (2)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验证三个阶段进行试拌、试铺后,进行大批生产。 (3)每种规格的集料、矿料和沥青都必须分别按要求的比例进行配料。 (4)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在160-170℃范围内,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在150-160℃,不准有花白料、超温料,混合料超过200℃者应废弃,并应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40-150℃。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见下表所示。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160-170 矿料温度:170-180 混合料出厂温度:正常范围150-165超过200废弃 混合料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0-150 摊铺温度正常施工:低于130-140,不超过165 低温施工不低于140-150,不超过175

改质沥青

改质沥青 改质沥青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连续用泵送入带有搅拌的反映釜,经过加热反应,析出小分子气体,釜液即为电极沥青。改质沥青主要用于电解铝行业生产预焙阳极块,制造高功率电极棒,也可作为电极粘结剂。 一、改质沥青生产工艺 自焦油蒸馏工序来的中温沥青自流入A、C改质沥青反应釜,在釜内被加热到380~390℃后,从釜底分别自流到B、D反应釜,在釜内被加热到390~410℃,每个釜由加热炉从釜外供热。改质沥青自BD反应釜底流至改质沥青中间槽,用改质沥青泵送经改质沥青汽化冷凝冷却器冷却后,到沥青高位槽。自压流动,水冷却成型后即为改质沥青。 反应釜顶逸出的油气进入闪蒸油冷凝冷却器,冷凝后闪蒸油自流入闪蒸油槽,用闪蒸油泵(送至焦油预处理工序成品库闪蒸油槽)。 图1 改质沥青生产工艺

二、改质沥青的国内状况及市场 目前,改质沥青的需求量远大于中温沥青,改质沥青产品改质沥青主要用于电解铝行业生产预焙阳极块,吨电解铝需消耗改质沥青100kg左右。据预计2011年中国电解铝产量将达2,000万吨,同比增长17.98%。详细统计数据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西南四省电解铝产量将达到334万吨,以吨铝耗改质沥青0.1吨计算,西南地区改质沥青的需求量为33.4万吨,而依此计算可知全国改质沥青的需求量为200万吨。而且国外发达国家由于焦化工业的萎缩,其市场上焦油沥青产品紧缺,导致改质沥青价格上涨。与此同时,与我国邻近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因其有色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改质沥青的需求日益增加,每年世界范围内的改质沥青缺口量在30万吨左右。我国每年改质沥青的出口量为10万吨左右。因此改质沥青的国际市场十分乐观。目前国内改质沥青的产量约为15万t/a,主要大型生产厂家有武钢焦化厂、水钢焦化厂、酒钢焦化厂、马钢焦化厂、宣钢焦化厂、石家庄焦化厂等。这部分改质沥青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合料拌→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开放交通→检验 1.2操作要点 1.2.1 施工准备 1) 根据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对拌和机进行调试,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 2) 经检验,下承层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即可进行普通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摊铺。 3) 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沥青路面的施工,严禁在10℃以下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4) 透层油宜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用量为1.0~1.2kg/m2(沥青含量50%)。 5) 粘层油宜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应保证路面均匀满布粘层油,用量0.5~0.7 kg/m2(沥青含量50%)。 1.2.2实验室操作规定 所有操作规程完全按《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有部分注意事项如下1)、混合料拌和注意事项: (1)按常规方法准备相应的各种集料、矿料、沥青;各种集料、矿料加热温度:180-195℃,基质沥青加 热温度155-165℃; (2)将加热后的集料倒入拌和锅中,加入按比例设计好的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样品,干拌90s;再加入 (按级配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的)设计好的沥青用量,一起湿拌90s;最后加入矿粉拌和90s; (3)用小铲将拌合好的混合料铲入容器内,进行简单的手工拌合,使混合料中各种粗细集料能均匀分布。 2)、马歇尔击实成型、车辙件成型及养护要求: (1)马歇尔击实成型温度170±5℃,车辙成型温度170±5℃; (2)在成型倒料时,请注意集料的均匀性,禁止直接倒入,应用小铲将混合料均匀沿试模由边至中铲入试 模内,然后按试验规程④进行夯实; (3)成型试件密度应符合马歇尔标准击实试样密度100±1%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是先试压4次(8个来回),然后调转方向再压24次(48个来回); (4)成型后,连同试模一起在常温条件下放置时间48h为宜; 备注: ①手工搅拌时请注意保持温度应不低于车辙或马歇尔试件成型温度; ②拌合时由于集料大小差别较大,机器拌完后大粒径的在拌合锅上面,为确保集料能均匀分布,请进行简 单拌合; ③指《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改性沥青生产与技术要求

改性沥青生产与技术要 求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崇靖高速公路SBS(I-D)改性沥青生产与技术要求崇靖高速公路中上面层SBS(I-D)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崇靖高速公路中上面层SBS(I-D)改性沥青生产工艺要求: (1)制造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供应商在提供改性沥青的质量报告时,应同时提供基质沥青的质量检验报告或沥青样品。 (2)改性沥青宜在固定式工厂或在现场设厂集中制作,改性沥青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180℃。 (3)现场制造的改性沥青宜随配随用,需作短时间保存,或运送到附近的工地时,使用前必须搅拌均匀,在不发生离析的状态下使用。改性沥青制作设备必须设有随机采集取样口,采集的试样宜立即在现场灌模。 (4)工厂制作的成品改性沥青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存储在改性沥青罐中,改性沥青罐中必须加设搅拌设备并进行搅拌,使用前必须将改性沥青搅拌均匀。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取样检验产品质量,发现离析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改性沥青不得使用。 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 1、改性剂 采用复合改性技术,该生产技术去年在多条高速上也进行了应用,效果非常好。本复合改性方案为: ——主改性剂SBS选用岳阳石化4303(道改Ⅱ号改进型),含量3~%; ——辅助改性剂SBR,经过我们预先改性处理,含量~2‰; ——助剂,专门为本技术配方研制,含量~2‰。 以上具体含量要在工地生产现场通过对加工后的改性沥青指标的检测来调整实际含量,其是以最佳的性能指标来决定的。

SBS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能基本适应各种地区气候环境条件的通用改性剂,其特点是能提供良好的高低稳性能,特别是高温性能突出,能大大提高沥青的软化点,防止路面高温时的软化拥包、车辙等损坏,并与沥青有很好相溶性和稳定性。 SBR则具有突出的延展性和弹性恢复,有着非常好的低温性能,对冬季防止路面开裂等问题有非常好的效果; 由于SBS和SBR的相溶性不同,因此需要专门的助剂来促使其发生反应,更好地分散、溶和,并使其被打乱的高分子结构重新结合,形成织构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沥青的各项性能。其反应温度在170℃以上。 由此可见,采用此复合改性技术,可以同时提高高温和低温的性能,更适合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保证路面的质量和耐久性。 2、工艺流程 A、将基质沥青从储罐或脱桶器中打入沥青升温罐中,升温至170℃; B、将升温后的基质沥青和改性剂按设计比例分别通过改性沥青设备上的计量泵和改性剂输送系统加入到改性沥青设备的搅拌罐1中,边加料边搅拌,进行溶涨,至预先设定的数量。这样搅拌罐1中就形成沥青和改性剂的混合料; C、打开并关闭改性设备控制柜面板上相应的沥青阀门开关(手动模式需人工设置,自动模式不用),启动胶体磨和变频调速泵,将搅拌罐1中的沥青混合料通过胶体磨磨一遍打入到搅拌罐2中,全部磨完停机; D、再将搅拌罐2中磨过一遍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变频调速泵和胶体磨磨一遍打入到搅拌罐1中,如此反复共磨3~6遍,即可得到加工好的改性沥青。磨的遍数是根据每磨一遍后,通过对磨后的改性沥青指标进行检验,以达到要求的遍数来决定的; E、将加工好的改性沥青泵到带有搅拌器的改性沥青储存罐中,在储存的时候进行后期发育,即成为合格的改性沥青,一般后期发育需要1~2个小时左右。 F在现场改性的情况下,发育罐和储存罐可共用一个罐。改性沥青储存罐可直接与拌和站相连,随用随抽。此时改性沥青的储存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4小时,储存温度在150~160℃左右; 设备配置 此改性沥青工艺设计的生产能力为300吨/天,除去气候、设备维修等因素影响,其实际生产改性沥青能力可达到250吨/天以上。按此规模要求,其相应设备配置为: 1、改性沥青设备(12~15吨/小时)1台; 2、30万大卡导热油炉3台; 3、5~8吨/小时脱筒设备1~2个; 4、50吨沥青升温罐1个; 5、300吨改性沥青储存罐一个; 6、沥青及改性沥青实验及检验仪器一套; 7、电力:380V,三相,300KW以上,最好500KW。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条文说明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条文说明 目录 制订说明 1 总则 2 术语、符号 3 基层 4 材料 5 改性沥青 6 改性沥青混合料 7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8 施工质区管理

制订说明 一、编制过程 交通部以交公路[1994]1265号文下达《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后,由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拟订出“编写大纲(草案)”,并于1996年3月在重庆市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对“编写大纲(草案)”进行了讨论、修改,形成了正式的“编写大纲”,同时成立了编写组,落实了分工及编制计划。此后,编写组成员按照分工转入正式编写工作。随后,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对各参编单位的初稿进行了汇总、统稿,经编写组成员反复磋商,提出了规范讨论稿,于1997年8月分别寄送各参编单位和部分专家审阅。1997年IO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编写组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讨论稿)讨论会,会议对讨论稿的内容逐章逐条进行了认真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与建议;编写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修改后,完成了规范送审稿。1998年5月在重庆市,由交通部公路管理司主持召开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送审稿)审查会,与会专家对送审稿逐章逐节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和评议,编写组根据专家的修改意见与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报批稿,报交通部审批。 二、主要制订原则 1.规范制订应尽可能系统、完整; 2.规范制订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3.应与其它有关规范、标准协调,并与国际上同类标准、规范接轨。 三、指导思想 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增加,对道路使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许多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工程及养护部门的道路工作者为改善国产沥青特性,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促进了改性沥青研究与应用技术的进步。为适应当前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的需要,本规范在大量可用于改善沥青特性的改性剂中选取了几种在国内外公认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聚合物改性剂。 根据已有的资料,美国、日本及一些欧洲国家已制订或准备制订有关改性沥青的标准、规范,但有关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方面的规定、手册、指南、规范等却很少,而且不够系统。比较完整的是日本沥青协会编制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施工手册”,但这个手册的编制方法与内容都不符合我国的习惯。其它一些国家也只有一些零星的规定。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改性沥青的大规模应用,改性沥青路面将成为常规施工的沥青路面,因此,制订系统、完整、符合施工要求的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本规范参考、引用了国外有关技术标准的部分内容。 国内有关单位和部门在研制和使用改性沥青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改性沥青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制订了一些相应的技术标准、施工指南、手册、

SBS改性沥青施工工艺标准[详]

1、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1 根据拌和楼和摊铺机生产能力以及运距计算车辆数,保证摊铺机摊铺时前面常保存有4~5辆待卸车,运输车辆采用大吨位运输车,保证运力满足要求。 1.2 运输前对车辆性能进行检修,应使用性能良好的运输车,防止运料过程中车坏。 1.3 运输车辆的车厢应清扫干净,并洗刷油水混合物,严禁有泥沙或其它杂物残留车厢;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1:3的柴油水混合液。 1.4 装料过程中,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应缩短出料口到车厢的装料距离,往车厢装一斗料,车就移动一次位置。 1.5 不管是否刮风、下雨,运料车均应用完好的双层蓬布覆盖设施,以便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 1.6 运料途中运料车不得随意停驶,尽量匀速行进,避免突然加速和急刹车。 1.7 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的温度,插入深度大于150㎜,在运料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厢底面约300㎜. 1.8 在摊铺现场应凭运料单收料,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混合料的颜色是否一致,有无花白料,有无结团或严重离析现象,温度是否在容许的围。如混合料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应该废弃不用,已结块或已遭雨淋的混合料也应废弃不用。 1.9 卸料后,对残余的混合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结硬。 2、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2.1 处理下承层,下承层的清扫、修补、处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予以重视。该项工作应在摊铺前1天完成,并验收确认。具体要求如下:1)彻底清扫、冲洗下承层的污染物,砂浆和其它浮渣应用钢刷擦清。 2)下承层的坑槽、松散和其它病害应按规定用沥青混合料修补。 3)对下承层的标高、横坡、平整度要进行检测,对影响质量且无法在上面

高强改性沥青生产过程

高效改性沥青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主要有:生产前准备;沥青及改性物料的添加顺序;生产结束后的设备维护和处理和注意事项几个方面。 一,生产前的准备 1.锅炉和设备提前三小时升温,保证设备的基础温度能满足改性沥青的生产要求 (锅炉设定温度:高温215℃,低温207摄氏度); 2.生产任务的下达及任务明确,核算改性无聊的需求量,明确操作人员的分工; 3.改性无聊的准备包括:sbs 丁苯橡胶;SASOLBIT;TP-1;TP-2;软化油(OIL) 的准备; 4.开启空压机,检查气路有无脱落,漏气等现象; 5.测试胶体磨能否正常启动,各油泵,各气动阀门能否正常开启及关闭; 二,改性物料的添加; 1.因我们的改性沥青设备的生产罐的容量只有4.5吨左右,所以每次沥青的添加量 不能超过3.2吨,也就是说每次改性物料添加完毕的总量不能超过4.2吨,以免 搅拌时改性物料和沥青溢出; 2.生产时添加的第一步是打进合适量的基质沥青(> 3.2吨),并填写生产记录相 关项; 3.第二部是基质沥青添加完毕后检查沥青温度,高于175时便可添加合适量SBS 丁 苯橡胶(先前已经计算过结果)填写生产记录相关项; 4.第三部是检查SBS融合状况和温度情况,在温度合适的前提下(175~185度), 添加合适量的软化油(根据计算结果),填写生产记录相关项; 5.第四步是监控温度的情况下添加合适量的SASOLBIT; 6.第五四步监控生产罐温度,不能超过190度的前提(如超过180度,及时减小 生产罐导热油的流量,稳定温度。)过胶体磨两遍后,添加TP-1和TP-2,并搅 拌5分钟左右,过最后一遍胶体磨,到发育罐溶胀35~40分钟完成改性沥青生 产; 7.完善生产记录表的所有内容。 三,生产结束后的设备维护和处理 1. 束后,必须用基质沥青清洗设备的管道。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基质沥青泵打1吨左右基质沥青,进其中一个生产罐,开启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 2. 体磨将搅拌后的基质沥青泵送到另一个生产罐,再进行充分搅拌; 3.用生产泵,将后加入基质沥青的生产罐里的沥青抽出一半到先前的生产罐内存放。 4.及时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包括改性设备和锅炉,发现润滑不良时及时加注润滑油或润滑液, 5. 及时打扫设备及场地的清洁; 6. 关闭设备仪器按下急停按钮; 7. 按操作程序停止锅炉及电器控制,填写锅炉运行记录; 8. 锁好控制门; 四,注意事项 1.生产罐的基质沥青添加量必须小于3.2吨; 2.在胶体磨启动前,禁止将手动蝶阀,并且在每次清洗完管道和胶体磨后,必须 将此手动蝶阀关闭; 3.在胶体磨剪切改性沥青的过程中,必须先将胶体磨出口阀门打开后,才能开请

煤沥青综述

煤沥青综述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煤沥青及煤焦油改质沥青综述王东 (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浸渍剂沥青装置,山西交城030500) 摘要:介绍了煤沥青的性能、用途以及有广泛用途的煤焦油改质沥青的优异特性,改质机理和生产工艺;分析了目前国内煤焦油改质沥青工艺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煤沥青是煤焦油沥青的简称,是煤焦油蒸馏后的残渣,为煤 焦油加工过程中的大宗产品,是制取各种碳素材料不可替代的原料。中国是煤沥青生产和应用的大国,目前煤沥青的产量已达200万t,占煤焦油总量的50%以上。目前,煤沥青主要用于制造冶金业中碳素电极的粘结剂,高附加值的碳材料和针状焦,以及防水和建筑材料,其中以粘结剂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未经改质的煤焦油沥青,其软化点低,挥发份高,结焦值低。所生产的电极制品比电阻大,抗氧化和热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低。因此,煤焦油沥青要经过改质,改善其理化性质后,才能满足电极生产的质量要求。 同时,国外焦化行业由于受环保的限制而呈现萎缩,导致改质沥青出口的增加,而国内冶金业的发展也增加了改质沥青的用量。因此改质沥青产品有着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及较高的利润,近年来国内各大焦化厂相继增建了改质沥青生产装置,使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煤沥青概述 1.1煤沥青的性质

煤沥青是5000多种三环以上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和少量与炭黑相似的高分子物质构成的多相体系和高碳物料,含碳92%~94%,含氢仅4%~5%左右,是制取各种碳素材料不可替代的原料。由于煤沥青组成复杂、分子量大,常用正己烷、甲苯和喹啉溶剂对煤沥青进行分级。 具体分析如下: (1)甲苯不溶物(BI) BI是沥青中不溶于甲苯的残留物。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1800,C/H原子比为1.53左右,外观为黑棕色粉末,具有稳定的组分。该组分具有热可塑性,并参与生成焦炭网格,其结焦值可达90%~95%,对骨料焦结起重要作用。沥青的结焦值随着BI的增加而增加。BI对炭制品机械强度、密度和导电率有影响。 (2)喹啉不溶物(仪树脂)(QI) 喹啉不溶物是沥青中不溶于喹啉的残留物。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2600,C/H原子比大于1.67。沥青的结焦值随QI的增加而增加。沥青中含有一定量的QI有利于提高炭制品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对炭制品焙烧中的膨胀有一定限制作用。 但沥青的QI过高,会致使沥青的流动性降低;QI过低,会导致电极用沥青中糊料偏析分层。 (3)β树脂(甲苯不溶但喹啉可溶) β树脂是煤沥青中不溶于甲苯而溶于喹啉的组分,其值等于BI与QI之差,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致为1000~1800,C/H原子比为1.25~2.0,B树

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一、小试,根据样品,按照改性沥青指标,初步确定配方、工艺路线,技术参数,其过程一般为以下几步: 1、根据样品性能、改性沥青指标要求,初步确定配方、制定工艺路线、技术参数等; 2、通过小试,模拟大生产,制备试样,并检测试样性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改性剂与沥青的配伍,或改变某些技术参数。经过反复试验使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化;

改性沥青小试配方检测 3、初步确定配伍、工艺路线、技术参数。 二、中试,工艺转化的过渡阶段,小试的放大试验,基本接近大生产。采用正常生产改性沥青的成套设备,实现试验和生产

的完全接轨。其过程一般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调整磨机磨盘间隙;开启空压机,并调至合适压力;预热所有需要加热的部位。 2、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输入规定的基质沥青(2-3吨)、改性剂,经过溶胀、剪切、研磨、孕育生产出合格的改性沥青,其试验过程,应注意观察剪切机、磨机的电流;检查沥青温度是否在工艺规定的范围内,遇到报警,应立即查明原因;改性沥青试验结束后,注意停机顺序。 3、跟踪检测改性沥青的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配伍、技术参数等。 4、基本确定配比、技术参数。 三、大生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全接轨,充分检验小试、中试所确定的配方、技术参数的准确性,其操作过程和中试基本相同,但由于大生产具有生产连续性、质量具有稳定性,又有其不同于中试之处。其过程主要为: 1、检查设备,确定设备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如:改性系统、恒温加热系统、控制系统,上料系统等;按照中试的结果,设定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如:温度、配比、加工量等;检查沥青泵、高剪切均化机、高性能磨机转动是否灵活;磨机磨盘保持中

改质沥青方案

改质沥青方案 方案一:利用原沥青改质装置 原10万吨焦油加工工程中有配套得沥青改质系统,工艺采用得就是常压釜式聚合法,使用加热釜对沥青进行加热,沥青通过在加热釜内加热、滞留,提高沥青软化点及β树脂含量,并通过沥青汽提塔进一步调整沥青质量。该工艺就是05、06年期间主流得沥青改质工艺、原设计我厂焦油蒸馏主塔塔底提取低温沥青(软化点45—65℃),再由沥青改质系统对沥青软化点及质量进行提高。 该方案优点:尽可能利用现有设施与设备,工程投资、占地费用相对较低、 该方案问题: 1、沥青改质装置原设计为将低温沥青改变为中温沥青,如现将该 装置按中温沥青改制使用,在加热温度、沥青滞留时间上与原设计不符,需进一步论证。 2、原沥青改质装置匹配10万吨焦油加工,按现焦油加工量,该装 置生产能力偏小、 3、工艺较为落后,釜内结焦问题严重,生产连续性差,环境污染严 重。 4、主体设备闲置时间过长,主体设备需大幅更换。 方案二:建设8万吨/年改质沥青生产装置 1、方案比较与选择 目前,沥青改质得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热缩聚法,二为真空

闪蒸法,这两种方法都能达到提高软化点与析焦量得目得、真空闪蒸法就是中温沥青在真空条件下汽化,使沥青软化点与析焦量增加,而TI、QI则变化较少,一般不采用此种方法生产改质沥青。 热缩聚法又分为常用得釜式加热法与管式炉加热法。国内目前生产改质沥青得工艺大都就是釜式热缩聚工艺,但质量低,难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易堵塞,处理能力小、管式炉加热法处理能力大,反应釜数量仅两个,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环境好,且产品质量远比间歇法高,一般每吨差价在150-200元、 根据本项目得生产规模,为提高沥青质量,增加收益率,改善操作环境,沥青改质推荐采用管式炉连续加热得沥青热缩聚工艺。 2、工艺流程 2、1一次改质反应 焦油蒸馏装置来得中温沥青,与热沥青混合后,进入一次反应器加热炉加热后,进入一次反应器内、一次反应器塔顶逸出得油气送入沥青气提塔内;塔底沥青由一次反应器底部泵抽出,大部与焦油蒸馏装置来得中温沥青混合,送一次反应器加热炉加热后,返回一次反应器作为一次反应器得热源。其余沥青送二次反应系统。 2。2二次改质反应 一次反应器塔底来得沥青,进入二次反应器加热炉加热后,进入二次反应器内。二次反应器塔顶逸出得油气送入沥青气提塔内;塔底沥青由二次反应器塔底泵抽出,大部与一次反应系统来得沥青混合,送二

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法

SMA改性沥青路面铺装施工工法同济大学技术服务组

SMA改性沥青路面铺装施工工法 1.前言 现代公路和道路发生许多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普遍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要求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提高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提高耐磨耗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孔隙率小、水稳定性及耐久性好、高温抗车辙性能强、抗滑性能好等优点,同时SMA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抗老化、抗水损害性能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混合料结构。SMA改性沥青混合料普遍应用于各种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等沥青混合料上面层。 2.工法特点 (1)SMA改性沥青施工原材料价格较普通沥青混合料高,其施工成本高,对路基与路面施工质量要求高;但后期维护成本低,总体上仍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2)SMA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坚硬、耐磨的优质石料(玄武岩);另一方面矿料采用间断级配,路面压实后,构造深度大,使雨天高速行车不易产生水漂,抗滑性能好,路面噪声降低,提高了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 (3)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内部被沥青玛蹄脂充分填充,增加了施工难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能,大大提高了混

合料的耐疲劳性能。 (4)碾压难以达到密实效果,而且碾压中会有负面效应,可能产生推拥,只有在高温状态下碾压才能达到密实效果,且不产生推拥。 (5)冷却后的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非常坚硬,具有较高的强度。 3.适用范围 目前改性道路沥青主要用于机场跑道、防水桥面、停车场、运动场、重交通路面、交叉路口和路面转弯处等特殊场合的铺装应用。近来欧洲将改性沥青应用到公路网的养护和补强,较大地推动了改性道路沥青的普遍应用。 4.工艺原理 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相对普通沥青路面而言,对施工工艺也有特殊的要求。 (1)SMA改性沥青混合料为间断级配,而普通沥青混凝土一般为连续级配,在拌和过程,对各种集料的掺加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制,很小的集料级配的波动都有可能影响SMA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对配合比的控制为拌和的关键点; (2)由于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均高10-20℃,在工艺上对温度的控制是整个施工的重点;

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摘要: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设备是我公司根据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能结合实际制作安装经验研发的新型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设备:该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设备采用先进的研磨剪切机,一次过磨即可将改性剂剪切至1um左右的细度,粉碎效率高;设备自动精确配比,自动化程度高;可生产多种改性沥青。 聚合物改性浙青是以基质沥青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SBS改性剂,通过搅拌、剪切、研磨等方法使SBS均匀地分散于沥青中,形成SBS与基质沥青的共混材料,利用SBS良好的物理性能对沥青做改性处理;它通过把聚合物掺入到基质沥青中而改善其使用性能。改性沥青能显著延长路面寿命、提高路面的抗疲劳能力;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有很好的耐高温、抗低温能力;能明显改善路面遇水后的抗拉能力;粘结能力强,提高了路面的抗滑能力;增强了路面的承载能力等。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生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基质沥青、改性剂SBS、相容剂、稳定剂、生产设备及工艺等诸多因素,存在着发育时间长、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其产品质量除了受生产配方、基质沥青原料影响外,生产工艺与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聚合物改性沥青相溶性机理 聚合物改性沥青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剂作为分散相,用物理共混和化学交联的方法以一定的粒径均匀地分散到粒径连续相重新构成的体系。物理共混过程是指通过搅拌、剪切等物理方法将SBS改性剂均匀分散于沥青中,SBS与沥青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共存共融。SBS与沥青的物理共混过程可以,将SBS投入沥青中,由于强剪切场的剪切作用,SBS被打碎成小块,并由于对流作用,SBS小块被均匀地分散到沥青中;若SBS小块没有在沥青中进行充分扩散,那么从微观来看,SBS和沥青仍没有充分混合,仍是两种物质的微粒各自聚集在一起,这相当于A~c阶段;沥青中的软组分继续向SBS扩散,SBS被逐渐溶胀,边缘模糊起来,随扩散过程的进行,直到两种物质达到暂时性的稳定混合。 化学交联过程是指通过加人稳定剂方式,使SBS与沥青之间发生交联、接枝等化学反应,形成网络化整体结构。因此,经过物理共混过程和化学交联过程的SBS改性沥青能从根本上解决热储存稳定性问题,大幅度提高SBS改性沥青的性能。 若聚合物之间存在部分的吸附,极易发生两相之间的离析。相溶性好是指作为分散相的聚合物以一定的径粒,均匀分布在沥青相中,改性效果显著。所以,SBS改性沥青的生产问题就是沥青与SBS的相溶性问题。如果两者的相融性不好,则沥青会发生离析,使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生产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原料 生产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原料包括基质沥青、SBS改性剂和稳定剂等。 1、基质沥青的选择 聚合物改性沥青是在基质沥青中掺加少量的热塑性橡胶,通过一定的工艺加工而成,改性沥青的性质与基质沥青密切相关。因此要生产符合规范要求的改性沥青,选择基质沥青是关键。 (1)基质沥青与改性剂SBS的相配性 石油沥青的组成和性质差异,归根到底是由原油的组成和性质差异。研究表明,沥青是复杂的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时呈现弹性型。优质沥青由于其含有适宜的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组成比例,掺入改性剂时由于足够的软相沥青质、芳香族溶解,形成沥青/体系均匀结构的混合物。但是沥青的三大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沥青功能的组分性质。因此我们在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