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练习习题(含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习题(含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习题(含答案)

1、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A频率B波长C波数D传播速度E周期(AC)

2、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A能量越大B波长越长C波数越大D频率越高

E以上A、B、C、D都对(B)

3、同一电子能级,振动态变化时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

光区DX射线区E微波区(C)

4、所谓真空紫外区,其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B400~800nmC100~200nmD1000nmE0.001nm(C)

5、下面五个电磁辐射区域Ax射线区B红外区C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E紫外光区(1)能

量最大者(A)(2)波长最短者(A)(3)波数最小者(C)(4)频率最小者(C)

6、下面五个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A乙烯B1,4-戊二烯C1,3-丁

二烯D丙烯醛E1,3-环已二烯(D)

7、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A波长变长B波长变短C波长不变D谱带红移E谱带蓝

移(A D)

8、红外光谱是A分子光谱B原子光谱C吸收光谱D电子光谱E振动光谱(AC)

9、当用红外光激发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则A吸收光子的能量越大B吸收

光子的波长越长C吸收光子的频率越大D吸收光子的数目越多E吸收光子的波数越大(ACE)

10、下面五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者有A H2O B CO2 C HCl D N2 E CH4(D)

11、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cm-1,1460cm-1,1375cm-1和720cm-1等处有

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A烷烃B烯烃C炔烃D芳烃E羰基化合物(A)

12、有一种烯烃,如用红外光谱的指纹区判断其双键位置是否在末端,主要依据的谱带

是A~990cm-1B~910cm-1C~960cm-1D~890cm-1E~830cm-1(AB)

13、有一种不饱和烃,如用红外光谱判断它是否为芳香烃,主要依据是谱带范围是:

A3100~3000cm-1B3000~2700C1950~1650cm-1D1670~1500cm-1E1000~650cm-1(AE) 14、有一种含氧化合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这是否为羰基化合物,主要依据的谱带范围

A3500~3200cm-1B3000~2700cm-1C1950~1650cm-1D1500~1300cm-1E1000~650cm-1(C) 15、原子光谱来源于A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

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C原子核的转动D原子核的振动E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A)16、下面哪些激发光源中,要求把试样首先制成溶液,然后将试液雾化,以气溶胶的方

式引入光源的激发区进行激发A火焰B辉光放电C激光微探针D交流电弧E等离子体激发光源(AE)

17、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A比色计B比长仪C映谱仪D测微光度计E摄谱议(D)

1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

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A原子B激发态原子C基态原子D离子E分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红光被减弱的程度,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C)

19、原子吸收分析中,噪音干扰主要来源于A空心阴极灯B原子化系统C喷雾系统D

火焰系统E检测系统(BCD)

20、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A分子吸收B背景吸

收C光散射D基体效应E物理干扰(DE)

21、确定化学电池“阴、阳”电极的依据是A电极电位的高低B电极材料的性质C电

极所应的性质D离子浓度E温度(AC)

22、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大小决定于A参与电池所应的物质的性质B电极的电极电位C

温度D压力E所应物质的活度(ABCDE)

23、 PH 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 氢离子透过玻璃膜B 电子的得失C 氢离子得

到电子D 钠离子得到电子E 溶液中氢离子和玻璃膜水合层中的氢离子的交换作用(E )

24、 在实际测定溶液PH 时,都用缓冲溶液来校正电极,其目的是消除何种影响?A 不

对称电位B 液接电位C 温度D 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E 液接电位与温度(D )

25、 一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特别受到重视,这主要是因为A 制造容易B 灵敏度高

C 选择性好

D 受PH 影响小

E 测量误差小(E )

26、 玻璃电伋在使用前一定要在水中浸泡几小时,目的在于A 清洗电极B 活化电极C

校正电极D 检查电极好坏E 除去沾污的杂质(B )

27、 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A 法拉第电解定律B 欧姆定律C 比耳定律D 当量定

律E 尤考维奇公式(A )

28、 库仑滴定不适用于A 常量分析B 半微量分析C 微量分析D 痕量分析E 有机物分析

(A)

29、 库仑滴定法的“原始基准”是A 标准溶液B 恒电流C 计时器D 基准物质E 指示电

极(BC )

30、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研究植物色素的成分时所采用的色谱方法是属于A 气-液气

谱B 气-固色谱C 液-液色谱D 液-固色谱E 纸上色谱(D )

31、 气相色谱中,与含量成正比的是A 保留体积B 保留时间C 相对保留值D 峰高E 峰

面积(DE )

32、 在气-固色谱中,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A 组分性质的不同B 组分溶解度的不

同C 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能力的不同D 组分的挥发性的不同E 组分在吸附剂上脱附能

力的不同(ACE )

33、 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下列何者表示?A 理论塔板数B 分配系数C 保留值D 塔板

高度E 载气流速(AD )

34、 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A 分配比B 分配系

数C 扩散速度D 理论塔板数E 理论塔板高度(B )

35、 假如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1,则它在色谱柱的流动相中的百分率是

A9.1%B10%C90%D91%E99%(D)

36、 若在一要1m 长的色谱柱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0.68,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

至少应为(以m 为单位)A0.5B1C2D5E9(D)

二、填空题

1、 某种溶液在254nm 处的透过百分数%T=10%,则其吸光度为_______(1)。

2、 在紫外吸收光谱中,由于取代基或溶剂影响,使吸收带波长变长的称为_____移,使吸

收带波长变短的称为____移。(红,蓝)

3、 在紫外吸收光谱中,使吸收带强度增加的称为_________效应,使吸收带强度减弱的称

为_______效应。(增色,减色)

4、 在中红外区中,人们常把4000~1350cm-1区域叫做_____________,而把1350~650cm-1

区域叫做___________。(基团频率区,指纹区)

5、 在振动过程中键或基团的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就不吸收红外光。(偶极矩)

6、 设有四个基团,CH O CH C CH C CH CH =-=≡,,,34和四个吸收带;

3300cm-1,3030cm-1,2960cm-1,2720cm-1。请指出哪个吸收带是由哪个基团引起的。

A3300cm-1是由________引起的。B3030cm-1是由________引起的。C2960cm-1是由

______引起的。D2720cm-1是由_______引起的。

(CH ,O CH CH C CH C CH =-=≡43,,)

7、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光源,下面三种光源各适用于哪个光

区?A钨灯用在___________B氢灯用在___________C能斯特灯用在_________。(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

8、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周材料的容器。现有下面三种材料的容器,

各适用于哪个光区?A石英比色皿用于_________B玻璃比色皿用于__________C氯化钠窗片吸收池用于_________(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9、发射光谱分析是根据各种元素激发后所产生的__________来进行定性分析的,是根据

___________来进行定量分析的。(特征辐射,辐射强度)

10、在原子吸收分析中,___________的定义是能产生1%吸收时所对应的元素浓度,

单位用_______表示。(特征浓度,ug·ml-1/1%)

11、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红,称为___________。由于原子结

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吸收的能量不同,所以这种吸收线又称为__________。(共振吸收线,特征谱线)

12、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为了消除喷雾系统和火焰系统带来的干扰,宜采用_______来

进行定量分析。若被测元素灵敏度太低,或者共振吸收线在真空紫外区,则宜采用_____________进行定量分析。为了消除基体效应的干扰,宜用__________进行定量分析。(内标法,间接分析法,标准加入法)

13、跨越玻璃膜内外两个溶液之间产生的电位差,称为_________。(膜电位)

14、最早使用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______________。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的是离子的

_________,而不是离子的__________。(PH玻璃电极,活度,浓度)

15、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极电位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而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电子的得失,溶液和膜界离子发生交换)

16、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在测定前必须固定预处理的条件,其目的是消除

_________。(迟滞效应)

17、选择常数小,表明电极对被测离子选择性______,即受干扰离子的影响______。(高,

小)

18、在离子选择性电极中,常用的内参比电极是___________。(Ag-Agcl电极)

19、在电位滴定中,几种确定终点方法之间的关系是,在E-V图上的_____就是一次微

商曲线上的_________,也就是二次微商________的点。(拐点,最高点,等于零)

20、一般不用直流电来测量溶液的电导,以避免产生_________现象。(极化)

21、指出下列流出曲线图中各线段的名称,符号

22、气相色谱能分析性质极为相近的物质,如同位素,烃类异构体,这是由于它的

___________高选择性。利用毛细管色谱,以一个多小时能分出200多个石油馏份,这是由于它的___________。(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

23、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其峰位置(即保留值)可用于_________,峰高或峰面面积可

用于__________,峰宽可用于衡量_________。(定性,定量,柱效率)

24、表示色谱峰的区域宽度,除了半峰宽,峰底宽度以外,还有________。(标准偏差)

25、标准偏差与峰底宽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Wb=4σ)

26、相对保留值的特点,只与_______及__________有关,与其它色谱操作条件无关。

(柱温,固定相的性质)

27、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__________。(分

配系数)

28、具有小的分配系数的组分,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较_____,因此就较_____地流

出色谱柱。(大,早)

29、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组分在两相间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从而将各组

分分离开来。(分配系数)

30、为了描述色谱柱效能的指标,人们采用了______理论。(塔板)

31、色谱峰越窄,理论塔板数就越______,理论塔板高度就越______,柱效能越_____。

(多,小,高)

32、纵向扩散与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有关。(弯曲因子,扩散系数)

33、经典填充柱,在固定液含量较高,中等线速时,其塔板高度的主要控制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液相传质阻力项)

34、提高柱温,会使色谱分析的___________下降。(选择性)

35、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时或在多种组分中只要定量测

定其中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当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产生相应的色谱峰,并要求对所有组分都作出定量分析时,宜采用_________法。(内标法或外标法,归一化)

三、判断题

1、目视比色法分析的理论依据是c1A2=c2A1。(对)

2、当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其透光度为T,当其浓度增大1倍时,仍符合比耳定律,则此时

溶液透光度为2T。(错)

3、可见光和紫外光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和分子的振动。(错)

4、比色分析中显色时间越长越好。(错)

5、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浓度,液层厚度没有关系。(对)

6、摩尔吸收系数越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光透过的能力越强。(错)

7、在分光光度计中,光电倍增管是用于红外光区的检测器,热电偶是用于紫外光区的检测

器。(错)

8、拿比色皿时只能拿毛玻璃面,不能拿透光面,擦拭时必须用擦镜纸擦透光面,不能用滤

纸擦。(对)

9、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错)

10、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对光源要求辐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的半宽度要宽的多。(错)

11、在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时,有时加入镧盐是为了消除化学干扰,加入铯盐

是为了消除电离干扰。(对)

1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光栅上有污物影响正常使用时,可用柔软的擦镜纸擦拭干净。

(错)

13、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的共同点都是利用原子光谱的。(对)

14、现在国际上公认采用标准氢电极作为参比电极,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0。(对)

15、标准氢电极与标准银电极相联接时,银电极为正极,而与标准锌电极相联时,锌电

极为负极。(对)

16、玻璃电极可用于测量溶液的PH值,是基于玻璃膜两边的电位差。(对)

17、在PH>9的溶液中,玻璃电极产生的“钠差”,能使测得的PH值较实际的PH值

偏高。(错)

18、在一定温度下,当Cl-活度一定时,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为一定值,与被测溶液的

PH值无关。(对)

19、在实际测定溶液PH时,常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其目的是为了消除不对称电位。

(错)

20、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标准电位和滴定反应化学计量点的电位越接近,滴定误差越小。

(对)

21、电导滴定适用于稀溶液,除了可用于酸碱反应外,也可用于氧化还原、沉淀滴定、

分配滴定等。(对)

22、电导分析也可用在水质监测分析上,因为它能测定出水中所有的污染物。(错)

23、色谱分析是把保留时间作为气相色谱定性分析的依据的。(对)

24、色谱柱的分离效能主要是由柱中填充的固定相所决定的。(对)

25、提高柱温能提高柱子的选择性,但会延长分析时间,降低柱效率。(错)

26、试样待测组分在色谱柱中能否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主要取决于选择好载气流速、

柱温、桥电梳等各项操作条件。(对)

27、色谱操作中,在能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采用较低的

柱温。(对)

28、气相色谱分析中,混合物能否完全分离取决于色谱柱,分离后的组分能否准确检测

出来取决于检测器。(对)

29、样品中有四个组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一组分在色谱中未能检出,可采用归一

化法测定这个组分。(错)

30、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比较,检测器结构复杂些、灵敏度低些,检测技术还赶

不上气相色谱。(对)

31、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溶剂,要求其安全、价廉,例如可使用吡啶、二硫化碳等。

(错)

32、色层分析法(包括纸上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主要用于无机离子的分离与检测。(错)

四、名词解释

1、指示电极:电位分析法中,电极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并指

示出待测离子活(浓)度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

2、膜电位:将某一合适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浸入含有一活度的待测离子溶液中,在敏感膜的

内外两个相界面处会产生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就是膜电位。

3、迟滞效应:迟滞效应是指对同一活度值的离子试液测出的电位值与电极在测定前接触的

试液成分有关的现象,也称为电极存储效应,它是直接电位法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4、互补光:如果把适应颜色的两种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可成为白光,这两种颜色的光

称为互补色光。

5、增色效应: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变化使吸收峰摩尔吸光系数增加的现象称为增色效

应。

6、溶剂效应:由于溶剂的极性不同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的波长、强度及形状产生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溶剂效应。

7、费米共振:当一个振动的倍频与另一个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于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很

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这种现象叫做费米共振。

8、基频峰: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若振动能级由基态(n=0)跃迁到第一振动激发

态(n=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9、特征峰:凡是可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称为特征吸收峰。

10、基体干扰:试样中与待测元素共存的一种或多种组分所引导起的种种干扰。

11、光谱范围:仪器可使用的波长范围,该范围主要取决于光源、波长选择器的光学元

件和检测器。

12、检出限:能够给出3倍于标准偏差的吸光度时,所对应的待测元素的浓度或质量。

其可用于表示能被仪器检出的元素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

五、问答题

1、目视比色法是否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试作简要说明?答:不严格符合朗伯-比耳定律。

因为目视比色法是在白光下进行的,入射光为白光,并非单色光,所以入射光的强度和吸收系数K关非一定值,而朗伯-比耳定律是在K值一定、入射光为单色光的前提下成立的。

2、在进行比色分析时,为何有时要求显色后放置一段时间再比,而有些分析却要求在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比色?答:因为一些物质的显色反应较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溶液的颜色也才能达到稳定,帮不能立即比色。而有些化合物的颜色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空气的氧化、试剂的分解或挥发、光的照射等原因,会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帮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色。

3、分光光度法中,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1)显色反应的选择性要

好。(2)显色反应的灵敏度要高。(3)显色剂与有色化合物之间的颜色差别要大。(4)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组成要恒定。(5)有色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要稳定。

4、简要说明红外光谱法的特点。答:(1)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2)不

受样品相态的限制,变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3)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不破坏试样,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4)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标准红外光谱图或供查阅。

(5)红外吸收光谱法也有其局限性,即有些物质不能产生红外吸收峰,还有些物质不能用红外吸收光谱法鉴别。

5、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分光光度法有何异同点?答: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吸收光谱法都是

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属于吸收光谱分析,但它们吸光物质的状态不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吸收物质是基态原子蒸气,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的吸光物质是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这是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六、计算题

1、用0.1052mol/LnaOH标准溶液电位滴定25.00mlHCl溶液,以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测得以下数据:

CH 2CH C 6H 13

②HCl 溶液浓度。

用滴定终站点附近的几组数据,求出△2E/△V 2正负号改变前后的数值。

Vep=25.90+(0-350)/(-105-350)×(26.00-25.90)=25.98ml

CHCl=0.1052×25.98/25.00=0.1093mol/L

2、在456nm 处,用1cm 吸收池测定显色的锌配合物标准溶液得到下列数据:

要求:①绘制工作曲线

②求摩尔吸光系数

③求吸光度为0.260的未知试液的浓度。

答:c 1=2.00×10-3/65.39=3.05×10-5mol/L

ε1=A/bc=0.105/3.05×10-5×1.00=3.44

×103L/mol ·cm

c x =A x /A s ×c s =0.260/0.105×2.00=4.95ug ·ml-1

3、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8H 16,红外光谱如下。求出该化合物的结构

1)

饱和度:1

2)3008,1650 烯

CH CH 3CH 3CH 23)990,910 单取代烯烃

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4H 10O ,红外光谱如下。求出该化合物的结构。

1) 不饱和度:0 2)3340, 1100 醇

3)借助其它方法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OH 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 .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 .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 .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 .保持垂直 B .保持水平 C .紧靠恒温槽内壁 D .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 .玻璃电极 B .甘汞电极 C .铂黑电极 D .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 .低周档 B .高周档 C .×102档 D .×103 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 .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 .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 .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 .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lg 对t 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 .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 .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 .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 .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 .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 .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 .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 .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被作用物质的本质可分为__分子___光谱和___原子__光谱。 2.色谱分析中有两相,其中一相称为__流动相__,另一相称为__固定相__,各组分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分离。 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_ H2_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宜用_ N2__作载气。 4.在色谱分析中,用两峰间的距离来表示柱子的_选择性_,两峰间距离越__大__,则柱子的_选择性__越好,组分在固液两相上的_热力学_性质相差越大。 5.红外光谱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_透过率谱图_,另一种是__吸光度谱图__。 6.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__偶极矩___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__单分子_和_同核分子___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7.原子发射光谱是由_电热能对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_跃迁产生的,线光谱的形成原因是__原子、离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____。 8.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__入射光的波长___。 9.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__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合性_。 10.原子吸收光谱是由__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___的跃迁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A )1. 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A紫外/可见光B近红外光 C微波D无线电波 ( D )2.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保留时间 B. 相对保留值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 B )3.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载气与固定相 ( A )4.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A. 调整保留时间 B. 死时间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一定柱长条件下, 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A: 保留值 B: 扩散速度 C: 分配系数 D: 容量因子 2.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A: 理论塔板数 B: 容量因子 C: 相对保留值 D: 分配系数 3.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 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 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 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 4.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 则:() A:样品的k降低,t R降低 B: 样品的k增加,t R增加 C: 相邻组分的α增加 D: 对α基本无影响 5.在发射光谱中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取与标准光谱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A: 铁谱 B: 铜谱 C: 碳谱 D: 氢谱 6.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B: 稀土金属 C: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D: 过渡金属 7. 严重影响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 A: 电解电流 B: 扩散电流 C: 极限电流 D: 充电电流 8. 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 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 Hg和As D: As和 Hg 9. 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Cu2+、Cu(NH3)22+、Cu(NH3)42+的溶液,测得的活度为() 的活度。 A: Cu2+ B: Cu(NH3)22+ C: Cu(NH3)42+ D: 三种离子之和 10. 若在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电流-电压特性进行分析的相应分析方法是(C) A、点位分析法 B、电导法 C、极谱分析法 D、库仑法 2、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C、具有的设备条件 D、成本核算 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答: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指标。 2、检出限的定义及意义? 答:定义,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 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 B、记录器 C、色谱柱 D、进样器 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 A、0.5μm B、0.45μm C、0.6μm D、0.55μm 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 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 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 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 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 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 A、甲醇/水(83/17) B、甲醇/水(57/43) C、正庚烷/异丙醇(93/7) D、乙腈/水(1.5/98.5) 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

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D、示差折光检测器 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20~50m C 、1~2m D、2~5m 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 B、组分与固定相 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 A、改变柱长 B、改变填料粒度 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检测器 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 A、荧光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 C、电导检测器 D、吸收检测器 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 A、提高柱温 B、降低板高 C、降低流动相流速 D、减小填料粒度 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 A、改变固定相种类 B、改变流动相流速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1]

仪器分析试卷(2005.6.25) 一、选择题(共15题22分) 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1)200~400nm(2)400~800nm(3)1000nm(4)10~200nm 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UV-VIS吸收波长的位置(λmax)( ) (1)a>b>c(2)c>b>a(3)b>a>c(4)c>a>b 3.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1)1.24×104~1.24×106eV(2)1.43×102~71eV (3)6.2~3.1eV(4)3.1~1.65eV 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 5.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收光度法的灵敏度( ) (1)高(2)低(3)相当(4)不一定谁高谁低 6.三种原子光谱(发射、吸收与荧光)分析法在应用方面的主要共同点为( ) (1)精密度高,检出限低(2)用于测定无机元素 (3)线性范围宽(4)多元素同时测定 7.当弹簧的力常数增加一倍时,其振动频率( ) (1)增加倍(2)减少倍(3)增加0.41倍(4)增加1倍 8.请回答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4) 9.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1)CH3-OOC-CH2CH3(2)(CH3)2CH-O-CH(CH3)2 (3)CH3-OOC-CH2-COO-CH3(4)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10.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 r=72,红外光谱指出,该化合物含羰基,则该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式为( ) (1)C4H8O(2)C3H4O2(3)C3H6NO(4)(1)或(2) 11.物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9) 一、选择题 ( 共15 题 30 分 ) 1.在法庭上,涉及到审定一种非法的药品,起诉表明该非法药品经气相色谱分析测得的保留时间在相同条件下,刚好与已知非法药品的保留时间相一致,而辨护证明有几个无毒的化合物与该非法药品具有相同的保留值,最宜采用的定性方法为( )。 A.用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的方法; B.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 C.用保留值双柱法定性; D。利用保留值定性。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3.若在一个 1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两组分的分离度为 0.68,若要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 (m) 至少应为 ( ) A.0.5; B。 2 ; C。 5; D。 9。 4.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 310.0305 nm 及 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 ) A. Si 251.61 ─ Zn 251.58 nm; B. Ni 337.56 ─ Fe 337.57 nm; C. Mn 325.40 ─ Fe 325.395 nm ; D. Cr 301.82 ─ Ce 301.88 nm。

5.化合物在1HNMR 谱图上有( ) A. 3 组峰: 1 个单峰, 1 个多重峰, 1 个三重峰; B. 3 个单峰; C. 4 组峰: 1 个单峰, 2 个多重峰, 1 个三重峰; D. 5 个单峰。 6.一种酯类(M =116), 质谱图上在m/z 57(100%), m/z 29(27%)及m/z 43(27%)处均有离子峰, 初步推测其可能结构如下, 试问该化合物结构为 ( ) A. (CH 3) 2 CHCOOC 2 H 5 ; B. CH 3 CH 2 COOCH 2 CH 2 CH 3 ; C. CH 3(CH 2 ) 3 COOCH 3 ; D. CH 3 COO(CH 2 ) 3 CH 3 ; 7.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 ( ) 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 内外溶液中 H+ 浓度不同; C. 内外溶液的 H+ 活度系数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 8.分析线和内标线符合均称线对的元素应该是 ( ) A. 波长接近; B. 挥发率相近; C.激发温度相同; D.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近。 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 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 且峰很窄, 其原因是( ) A. 柱效能太低; B. 容量因子太大; C. 柱子太长; D.固定相选择性不好。 10.对原子发射光谱法比对原子荧光光谱法影响更严重的因素是 ( ) A. 粒子的浓度; B. 杂散光; C. 化学干扰; D. 光谱线干扰。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 采用非极性固定液,用气-液色谱分离同系物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先流出色谱柱,

仪器分析 试题库

复习题库 绪论 1、仪器分析法: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D、原子吸收法()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A、荧光广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液相色谱法 D、纸色谱法 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章电位分析法 1、电化学分析法: 2、电位分析法: 3、参比电极:

4、指示电极: 5、pH实用定义: ()6、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 ()7、在电位分析法,作为指示电极,其电极电位应与测量离子的活度。 A、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B、成正比 C、与被测离子活度的对数成正比 D、无关 ()8、饱和甘汞电极的外玻璃管中装的是。 A、0.1mol/L KCl溶液 B、1mol/L KCl溶液 C、饱和KCl溶液 D、纯水 ()9、关于pH 玻璃电极膜电位的产生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离子在玻璃表面还原而传递电子 B、钠离子在玻璃膜中移动 C、氢离子穿透玻璃膜而使膜内外氢离子产生浓度差 D、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的结果

()10、下列不是直接电位法中常用的pH标准缓冲溶液。A、pH=4.02 B、pH=6.86 C、pH=7.00 D、pH=9.18 ()11、实验室常用的pH=6.86(25℃)的标准缓冲溶液为。 A、0.1 mol/L 乙酸钠+ 0.1 mol/L 乙酸 B、0.025 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 C、0.1 mol/L 氢氧化钠 D、0.025 mol/L 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12、pH复合电极的参比电极是。 A、饱和甘汞电极 B、银-氯化银电极 C、铂电极 D、银电极 ()13、经常不用的pH复合电极在使用前应活化。 A、20min B、30min C、12h D、8h ()14、pH复合电极在使用前应用下列哪种溶液活化。 A、纯水 B、饱和KCl 溶液 C、0.1mol/L KCl 溶液 D、0.1mol/LHCl溶液 ()15、已知待测水样的pH大约为5左右,定位溶液最好选。 A、pH4 和pH7 B、pH2 和pH7 C、pH7 和pH9 D、pH4 和pH9

《仪器分析》试卷

一、选择题(共3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吸收峰的频率最高? ( ) (1) R C O R (2)C R (3)C O (4) F C R 2. 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 A 自然变度 B 斯塔克变宽 C 劳伦茨变宽 D 多普勒变宽 3. 紫外吸收分析实验时,在310nm 时,如果溶液百分透射比是90%,在这一波长时的吸是 ( ) A . 1 B. 0.1 C. 0.9 D. 0.05 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涉及的能级是 ( ) A 分子的振动能级 B 分子的转动能级 C 分子的电子能级 D 核能 5.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用 KBr 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 ) A KBr 晶体在 4000~400cm -1 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 B KBr 在 4000~400 cm -1 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 C KBr 在 4000~400 cm -1 范围内无红外光吸收 D 在 4000~400 cm -1 范围内,KBr 对红外无反射 6. 核磁共振波谱法, 从广义上说也是吸收光谱法的一种, 但它同通常的吸收光谱法(如紫外、 可见和红外吸收光谱)不同之处在于 ( ) A. 必须有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照射 B .试样放在强磁场中 C. 有信号检测仪D. 有记录仪 A B C D

A. 延长灯寿命 B.克服火焰中的干扰谱线 C. 防止光源谱线变宽 D. 扣除背景吸收 8. 分析甜菜萃取液中痕量的含氯农药宜采用( ) A. 热导池检测器 B.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C. 电子捕获检测器 D.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9.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 ) A. 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 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 C. 校正方法误差…. D. 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 10.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 试样应该是( ) A.单质 B. 纯物质 C. 混合物 D. 任何试样 11. 下列因素中与摩尔吸光系数有关的是( ) A.吸光度 B.吸收池厚度 C.入射光波长 D.浓度 12. 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主要影响( ) A.涡流扩散 B.分子扩散 C.气相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 13.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 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 14.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A. 理论塔板数 B. 容量因子 C. 相对保留值 D. 分配系数 15. 在丁烷的质谱图中,M对(M+1)的比例是 ( ) A. 100:1.1 B. 100:2.2 C. 100:3.3 D. 100:4.4 二、填空题(共20 分,每空格1 分) 1. 朗伯-比尔定律的积分表达式是:lg (I0/I) = bc,在实际测定工作中,I0是,I 是。 2. 带光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线光谱是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最新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D )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重现性低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 D. 质谱分析法 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 A. 伏安分析法 B. 电位分析法 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 B. C1-活度 C. AgCl活度 D.Ag+和C1-活度之和 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 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 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 B. 一定浓度的H+ C. 一定浓度的F-和H+ D. 一定浓度的Cl-和H+ 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 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 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 饱和KCl溶液 D. 玻璃膜 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就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就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热导池检测器就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的差别。 A、沸点差, B、温度差, C、吸光度, D、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原则。 A、沸点高低, B、熔点高低, C、相似相溶, D、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就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 A、调整保留值之比, B、死时间之比, C、保留时间之比, D、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 A、分离度; B、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就是( ) A.热导池与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与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与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与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 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改变载气的种类与流速 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A)、(B)与(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 A、没有变化, B、变宽, C、变窄, D、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择其中正确的答案填在各题前的括号中()1. 用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时,电极系统由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其中玻璃电极是作为测量溶液中氢离子活度(浓度)的______。 A. 金属电极, B. 参比电极, C. 指示电极, D. 电解电极。 ()2. 对于一价离子的电极电位值测定误差DE,每±1mV将产生约______的浓度相对误差。 A. ±1%, B. ±4%, C. ±8%, D. ±12%。 ()3. 在方程id = 607nD1/2m2/3t1/6c中,id 是表示_____。 A. 极限电流, B. 扩散电流, C. 残余电流, D. 平均极限扩散电流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_____而得到消除。 A. 通入氮气, B. 通入氧气, C. 加入硫酸钠固体, D. 加入动物胶。 ()5. 经典极谱法中由于电容电流的存在,测定的试样浓度最低不能低于_____,否则将使测定发生困难。 A. 10-2 mol/L, B. 10-8 mol/L, C. 10-6 mol/L, D. 10-5 mol/L。 ()6.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电磁辐射(电磁波)按其波长可分为不同区域,其中中红外区波长为______。 A. 12820~4000cm-1, B. 4000~200 cm-1, C. 200~33 cm-1, D. 33~10 cm-1。 ()7.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 多普勒效应, B. 光电效应, C. 朗伯-比尔定律, D. 乳剂特性曲线。 ()8.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可进行_____分析。 A. 定性、半定量和定量, B. 高含量, C. 结构, D. 能量。 ()9. 不饱和烃类分子中除了含有s 键外,还含有p 键,它们可产生_____两种跃迁。 A. s →s* 和p →p*, B. s →s* 和n →s*, C. p →p*和n→p*, D. n →s*和p →p*。 ()10.在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出现在4000~1350cm-1频率范围的吸收峰可用于鉴定官能团,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______。 A.指纹区,B.基团频率区,C.基频区,D.和频区。 ()11.质谱分析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除了可以测定物质的相对分子量外,还用于

仪器分析试题

《仪器分析》复习题 光学分析法 一、选择题 1.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A. 频率 B. 波长 C. 波数 D. 传播速度 E. 周期 2.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A. 能量越大 B. 波长越大 C. 波数越大 D. 频率越高 E. 以上A.B.C.D.都对 3. 同一电子能级、振动态变化时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 A. 可见光区 B. 紫外光区 C. 红外光区 D. X射线区 E. 微波区 4. 红外光谱是 A. 分子光谱 B. 原子光谱 C. 吸收光谱 D. 电子光谱 E. 振动光谱 5. 下面五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者有 A. H2O B. CO2 C. HCl D. N2 E. CH4 6. 用发射光谱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比较标尺的元素是 A. 钠 B. 碳 C. 铜 D. 铁 7. 有下列性质的感光板 A. 反衬度大的 B. 展度大的 C. 惰延量大的 D. 展度小的 E. 惰延量小的 在下列不同情况下,应该选用哪个 ⑴进行元素的定性分析时,宜选用; ⑵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时,宜选用。 8.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内标法的基本公式为 A. I=AC b B. R=KC b C. lgI = blgC+lgA D. lgR = blgC+ lgK E. ΔS=γ b lg C+γblgK 9. 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 A. 比色计 B. 比长仪 C. 映谱仪 D. 测微光度计 E. 摄谱仪 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

A. 原子 B. 激发态原子 C. 基态原子 D. 离子 E. 分子 所吸收,由辐射特征光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 11. 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能量 B. 在广泛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 C. 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 D. 产生紫外线 E. 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12. 在原子吸收分子中,待测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干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 空心阴极灯 B. 火焰 C. 原子化系统 D. 分光系统 E. 检测系统 13. 有下列燃料气体和助燃气体,其中火焰温度最高的是 14. 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A. 分子吸收 B. 背景吸收 C. 光散射 D. 基体效应 E. 物理干扰 15. 原子吸收分析中,在下列不同干扰情况⑴、⑵,宜采用 A. 减小狭缝 B. 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 C. 更换灯内惰性气体 D. 另选测定波长 E. 用化学方法分离 16. WFX-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线色散率倒数为2nm/mm,在测定钠含量时,若光谱通带为2nm,则单色器狭缝宽度为 A. 0.1nm B. 0.1mm C. 0.5mm D. 1mm E. 10mm

仪器分析试卷及答案(精华版)

安徽工程大学 适用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 一、选择题 1.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1)200~400nm(2)400~800nm(3)1000nm(4)10~200nm 4.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 9.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1)CH3-OOC-CH2CH3(2)(CH3)2CH-O-CH(CH3)2 11. (1) (3) 12. (1) 13. () (1)变大 15. (1)1 (3)2组峰 1.核 移值是以 4.在分子 型为 ? 1. 1. (?=0)。 4.-N-C=C<?→?*n→?*n→?*?→?* ?三、计算题 1.[答]根据WoodWard─Fieser规则计算 母体基214nm 环外双键×525 烷基取代×735 延长一个共轭双键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nm? 单选题2可见-紫外分光度法的适合检测波长范围是()。 A400-760nmB200-400nmC200-760nmD200-1000nm 3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得其吸光度为0.750,若改用0.5cm和3cm吸收池,则吸光度各为()。 A0.188/1.125B0.108/1.105 C0.088/1.025D0.180/1.120 4在分光光度法中,应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的入射光为()。 A白光B单色光C可见光D复合光 5入射光波长选择的原则是()。 A吸收最大B干扰最小C吸收最大干扰最小D吸光系数最大 6如果样品比较复杂,相邻两峰间距离太近,保留值难以准确 信号显示 信号显示 信号显示 。 C检测器的线性范围D检测器体积的大小 60气相色谱标准试剂主要用于()。 A定性和定量的标准B定性C定量D确定保留值 61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A试样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试样中沸点最低的组分的沸点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62在气液色谱固定相中担体的作用是()。 A提供大的表面涂上固定液B吸附样品C分离样品D脱附样品63对气相色谱柱分离度影响最大的是()。 A色谱柱柱温B载气的流速C柱子的长度D填料粒度的大小 64气相色谱分析中,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仪器分析试 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复习题库 绪论 1、仪器分析法: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物理量,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 A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 ( B )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D、原子吸收法( A )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A、荧光广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液相色谱法 D、纸色谱法 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答:(1)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涤剂等以毛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淋洗。(3分) (2)玻璃器皿被污染的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洗涤液也有所不同:如: ①工业盐酸——碱性物质及大多数无机物残渣(1分) ②热碱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③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3)洗涤干净的标志是: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器皿表面,倒置时应布上一层薄薄的水膜,而不挂水珠。(3分) 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1)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2分)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1分) (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约2 s后,显示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 g。(2分) (4)称量。按TAR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TAR 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 D )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 B )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 重现性低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 D )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 D. 质谱分析法 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 D ) A. 伏安分析法 B. 电位分析法 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5. Ag-AgCl 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 B ) 。 A. Ag+ 活度 B. C1 -活度 C. AgCl 活度 D.Ag+和C1 —活度之和 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 C )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 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 1 h C. 在水溶液中浸泡 24 h D. 测量的 pH 不同,浸泡溶液不同 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一定浓度的F —和Cl - B. 一定浓度的 H+ C. 一定浓度的F —和H+ D. 一定浓度的 Cl -和 H+ 8. 测量pH 时,需要用标准 pH 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 D ) 。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 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9. 玻璃电极不包括 ( C ) 。 A. Ag-AgCl 内参比电极 B. 一定浓度的 HCl 溶液 C. 饱和 KCl 溶液 D. 玻璃膜 10. 测量溶液 pH 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 A )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B. 玻璃电极和 Ag-AgCl 电极 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和 Ag-AgCl 电极 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 B )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 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 A ) 。 A. 高价离子测定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大 B.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容易制造 C. 目前不能生产高价离子选择性电极 D.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好 13. 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 ( C )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准曲线法 B. 指示剂法 C. 二阶微商法 D. 标准加入法 14.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选择性系数可以用来估计 ( B ) 。 A. 电极的检测极限 B. 共存离子的干扰 C. 二者均有 D. 电极的响应时间 19. 当金属插人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 为( B ) 。 A. 液接电位 B. 电极电位 C. 电动势 D. 膜电位 20. 测定溶液pH 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C )。 A.不对称电位 B .液接电位 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 D .温度 2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A )。 A.浓度高,体积小 B .浓度低,体积小 15. A. Pt 16. A. 17. A. 18.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 电极 B. Au 用 pH 玻璃电极测定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用 pH 玻璃电极测定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C1-浓度时,可以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 电极 C. Ag 电极 D. Zn 电极 pH 为13的试液,pH 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 B ) 。 不确定 pH 为0.5的试液,pH 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 )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 D. C. 二者相等 用 pH 玻 璃 电 极 为 指 示 电 极 , 以 0.2000 苯甲酸溶液。 m/learning/CourseImports/yycj/cr325/Data/FONT> 二分之一终点时溶液的 pH = 4.18,则苯甲酸的Ka 为(B ) A. 6.0 X 10-9 B. 6.6 XX 10-5 C. 6.6 XX 10- 9 D. 不确定 mol/L NaOH 溶 液 从滴定曲线上求得终点时 O D. 数据少无法确定 定 pH 0.02000 8.2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