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三(1)班语文老师:冉艳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这是一所美丽的、充满欢乐的学校,反映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个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体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

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想不想亲自去看看。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

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也可以借助学习工具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教师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

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自豪、赞美)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讨论交流。

2、(出示句子):

(1)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3、谁呢读好这几句话?各自练习读,赛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做游戏巩固字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学生自己识记,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师范写。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练写,师随机指导。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知道了作者是怀着自豪赞美之情来写这篇文章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自豪的情感呢?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第1自然段: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2、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3、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难怪作者会如此的喜欢他们的学校。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读第2、3自然段。(感受学生上课的认真及下课玩耍时的快乐)

引:还有哪些地方让小作者感到自豪的?

1、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豪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

(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步摇了,鸟儿步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指名读,评议

师:难怪窗外十分安静啊,正是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1、小作者喜欢那儿的课间活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那就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指名读,评议,齐读。

2、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感情,放飞我们的想象,一起来读一读2、3自然段吧。

第4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自豪之情)

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几句道别吧。

2、抒情齐读全段。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读着读着,我们都已被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深深地吸引住了。让我们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深深地记到我们的心里去吧!自由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板书设计:

美丽

我们的民族小学友爱(自豪赞美)

和谐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来记,我们有时间交流。

六、作业

1、让学生用以字组词,以词带句的方法,联系书写强化记忆。

2、熟读课文,巩固训练。

七、课后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我国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三年级,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和低年级不一样。三年级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刚开学,学生的兴趣不高,尤其是中下生,拼音没能过关。识字方面,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要先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先全部读准确、读流利才在词语中学习生字。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比较突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用得不太好,还需要我多加锤炼,精心准备。

2、金色的草地

三(1)班语文老师:冉艳【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有()的草地。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2)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读词语:

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这些朝向

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盛开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蒲公英: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引入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因此,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留心观察事物。

六、拓展延伸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用几句话表达出快乐的心情及对这个地方的喜爱。

七、作业

1、让学生用以字组词,以词带句的方法,联系书写强化记忆。2,、抄写你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蒲公英的变化

时间:早晨——中午——傍晚——第二天太阳升起来

草地颜色:绿色——金色——绿色——金色

花的形状:合拢——张开——合拢——张开

3、《爬天都峰》

三(2)班语文老师:冉艳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二、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板书设计: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教后反思

今天开课时以农村小朋友爬山为导入,让小朋友谈谈爬山的经历。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课文中,我以讲动画片故事的形式激起小朋友们的兴趣。但是,我在过的语言衔接上还有不足之处,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多加锤炼。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4、《槐乡的孩子》

三(2)班语文老师:冉艳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读一读,连一连。 hē dǎi jì mǒu ánɡ jīn lù yǐ 呵傣昂鲫录某乙禁二、拼一拼,写一写。 pínɡ bà jìnɡ lǐ biàn zi shǐ jìn ()()()() fan lì fēnɡ dǐnɡ shanɡ kāi diào yú ()()()() 三、加点的字读什么? ()()()() ①好.问良好.②晃.动晃.眼 ()()()() ③相.片相.信好似.似.的 四、你能让词语变得更美吗?

五、写反义词。 粗壮 —— 聚集 —— 黎明 —— 六、你能给词语分类吗? 提问 植树 查字典 游黄山 烧饭 朗读 弹琴 写作业 划船 跳舞 七、阅读小能手。 (一) 我们扛着一捆捆的树苗,把它们栽到山上、路旁、花园里。我们栽下小树 地歌唱 的天气 地祝愿 的人家 学 习 干 活 活 动

苗,浇水培土,让它们整齐地排着队,欢迎春天。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1.这段话共有句。主要写的事。 一朵朵红花 2,,你还能说吗? 。 3.我们像,红领巾像。 (二)上课的铃声 “丁零,丁零……”上课的铃声召唤着我们走进课堂。这清脆的铃声,像一首欢快的乐曲,每天都在我们耳边奏响。铃声督促我们认真学习,铃声督促我们遵守纪律。这清脆的铃声,像沙沙作响的春雨一样,要催开千树花蕾(lěi),像淙淙流淌的清泉一样,要滋润万棵幼苗。 1.积累象声词。 从短文中找: 从课外书中找: 2.这段话共有()句。它把上课的铃声比作()、()和 ();“花蕾”和“幼苗”是指()。 八、习作。 题目:有趣的课外活动。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使学生在语文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目的和要求: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

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第一单元:色彩 以“色彩”为主题,反映出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和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感受世界的多彩。 2、识字写字。背诵课文,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3、围绕关于颜色的习作,学习如何扩展写作题材。 第二单元:声音 本单元意在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培养倾听的意识和习惯,从中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音,感受生活的美好,从寓言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结合金钥匙指导朗读时根据内容把握声音和语气。 2、联系用联想和想象学习词语。积累象声词及有关声音的词语。 3、学句子,抄句子,仿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练习扩展习作思路,练习说什么写什么。 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本单元的课文,表现了热爱祖国的主题,教育学生把祖国放在心中。 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爱国情感。 2、学习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爱国名言及古诗。 3、通过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培养检索、搜集资料的习惯。 4、学、抄句子,学习如何落笔。 第四单元:塞北江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结构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结构图【单元教学内容】:《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会独立识字,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个词语。学会正确的用钢笔写字,把字写准确写美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3.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

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培养自读能力,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教学策略】 参与性是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参与其中,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己是主人,是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三年级上册教材在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例如,第一单元“多彩的生活”,在学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后,以学生的口吻自主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因为是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示示范、加以引导,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会参与,激励学生愿意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姓名__________ 一、字词句 1、按课文填空 (1) 这是一所美丽的位于边疆的小学,小朋友们 __________ 不同,穿 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 __________ 。上课了,大家一起 ____________ ;下课了,大家一起 ____________ 、摔跤、 __________ 。从中我体会到各民族小朋友之间的 ____________ 。 (2) 边疆小学的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真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我的校园生活也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的,课间我们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 花儿生活的乐园 (1) 花“ 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这一句表面上是写,其实 是在写。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a. 在作者眼中,没有开放的花全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课。 ( ) b. 文章围绕“ 花的学校” ,通过孩子和妈妈的对话,赞美了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两样东西:童真和友情。 ( ) c. 本文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描绘出儿童的奇思妙想。 ( ) (3) 对下面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A. 比喻 B. 比喻、拟人 C. 拟人 D. 夸张 3. 勤学好问的精神美 (1) “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这段话讲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原因,体现了他强烈的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的可贵精神。 二、回顾课文 (10 分 ) 1. 填空。 (5 分 ) 我国是一个 ______ 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一共有 ________ 个少数民族。我知道的少数民族有 ______ 族、 ______ 族、 ______ 族…… 2. 你觉得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还是枯燥无味的?说一说你对学校生活的看法。 (5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21 分 ) “ 对不起” 的力量 老师告诉我,“ 对不起” 这三个字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一阵春风能吹散天上浓 (nónɡ lónɡ) 厚的乌云,又像一场春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经验,重点要从识字、写字,过渡到对词句的把握,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本单元,要求孩子们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那就是要求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学会用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就需要孩子们学会积累这样的词句,进一步生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另外,要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意愿,丰富他们的见闻和感受。 三、单元目标 学段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解码: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写一写,看看你的字有进步吗?(16分) chu ān d àì w án shu ǎ y ǒn ɡ q ì f ēn ɡ d ǐn ɡ sh ǒu zh ǎn ɡ p ín ɡ b à k ǒn ɡ qu a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6分) 使 劲(jìn jìn ɡ) 绒 毛(rón ɡ yónɡ) 鲫 鱼 (jì jí) 照 相(xi àng xi āng ) 似 乎(sì shì) 放 假(jiǎ jià) 三、选字填空。(6分) 带 代 戴 ( )领 ( )价 爱( ) 皮( ) ( )眼镜 温( ) 辩 辫 瓣 争( ) 花( ) ( )子 豆( ) ( )论 蒜( ) 四、 填上合适的词语。(一定要注意“的”“地”的不同用法哟!)(6分) ( )的歌声 ( )的微笑 ( )的清香 ( )地听 ( )地观察 ( )地玩耍 五、选词填空。 (12分) 居然 果然 竟然 (1)这样长的公路( )只用八天的时间就修完了。 (2)我真没想到他( )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3)妈妈答应带我去看电影,星期六我们( )去看电影了。 一起…一起… 一会儿…一会儿… 一边…一边… (1)放学路上,她( )走,( )唱,高兴极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攀着铁链上,( )手脚并用向上爬。 (3)蒲公英和我们( )睡觉,和我们( )起床。 六、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6分) 比喻 拟人 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 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 卷面3分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评估题 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分) chuān dài hú dié yóu xì wán shuǎ jiǎ zhuānɡ( ) ( ) ( ) ( ) ( ) ɡuān chá yǒnɡ qì rónɡ máo hé lǒnɡ jìnɡ lǐ( ) ( ) ( ) ( ) ( ) 二、我会连。(分) 禁 chàn 攀链 颤 dǎi 铁登 傣 jìn 摔亭 某 mǒu 凉跤 三、组词。(分) 瓣()峰()坪()孔()掌() 辫()锋()评()礼()常() 四、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分) 假日(jià jiǎ)好奇( hǎo hào )白发( fā fà) 似的( shì sì)摇晃(huǎnɡ huànɡ)朝霞(cháo zhāo)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分) 1、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很认真。() 2、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分) 一()教师一()小路一()草地一()课文 一()相一()炊烟一()槐米一()小学 七、把意思相近的词用线连起来。(分)

和蔼认真经常突然灵便 仔细和气灵活常常忽然 八、照样子,写词语。(分) (古老)的铜钟(做)游戏白发苍苍笑呵呵 ()的草地跳()()() ()的石级爬()()() ()的天空想()()() 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分) 一()教师一()小路一()草地一()课文 一()相一()炊烟一()槐米一()小学 十、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中。(分) 忽然居然果然 1.这本书我丢了好多天了,没想到,今天()让我找到了。 2.气象预报说今天午后有雨,吃完午饭,()下起了大雨。 3.()从路边窜出一条大黄狗,把我吓了一跳。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分) 1、早晨,从()上,从()里,从一条条开着()和()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景颇族的,有()和德昂族的,还有()的。 2、他回过头来,我就()一吹,把蒲公英的()吹到他脸上。弟弟也()打哈欠,把蒲公英的()脸上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ù lǒnɡ dàng yànɡ bì lǜ yǎn zòu qīnɡ tínɡlián pénɡ hǎi bīn wǔ dǎo zēnɡ tiā fǎnɡ fú 二、按查字典知识填空。(6分) “掠”是()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掠”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抢,夺;②轻轻擦过或拂过。“小燕子横掠过湖面”中的“掠”应选第()解释。 三、比一比并组词。(4分) 卷()咏()仿()载()倦()泳()访()裁() 四、仿例子,在括号里写出反义词。(4分) 例:得(失) ()静()终()退()守 是()吞()高()生() 五、填量词。(4分) 一()清泉一()微风一()翅膀一()羽毛一()珍珠一()机枪一()赞歌一()音符六、词语积累。(9分) ()()欲滴皓月()()崇()峻()夕阳()()旭日()()悬崖()()

()()吐艳喷薄()()郁郁()()七、、照样子写句子。(2分) 例:小草中夹杂着野花。(绿茸茸的)小草中夹杂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露珠在滚动。 例:一棵高大的树立在路旁。一棵高大的树(像草原的哨兵),立在路旁。 一片片叶子在空中飞舞。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12分) 1、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似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2、古诗《春日》是()代诗人()写的。诗的前两句是(),()。诗中“等闲”是()的 意思。诗中广为流传的佳句是(),()。 3、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我是在看()呢。 “我”把自己也当成了(),是因为()。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一)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ái āi)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gǔgū)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1单元 测试题 (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笔试分97分 卷面分3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沐浴朝阳,你渴望今天学到什么?告别夕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努力学习吧,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充充实实,那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一、下列选项中画线字的拼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坪坝(b à) 背诵(s òng ) 戒尺(ji àn ) B.霎时(sh à) 假日(ji à) 摔跤(ji āo ) C.打扮(b àn ) 荒地(hu āng ) 厉害(l ì) D.转圈(qu ān ) 飘扬(y áng ) 惩罚(f á) 二、照样子加部首,再组新字并组词。(8分) 例:色+丰=艳(艳丽) 分+( )=( )( ) 洛+( )=( )( ) 辟+( )=( )( ) 青+( )=( )( ) 三、词语纠错,用“ ”画出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6分) 穿带( ) 清辰( ) 安净( )

戎毛()户相()炼习() 四、我会词语搭配。(12分) ()的服装()的国旗 ()的东风()的铜钟 ()地背书()地跑步 五、改写句子我最强。(12分) 1.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缩句) 2.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改为陈述句) 3.一簇一簇的花在雨中快乐的生长。(改写为拟人句) 4.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给句子加上适当的关联词)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汉字积累屋。 1.看拼音,写词语。 (1)一阵kuáng fēng( )过后,人们盼望已久的大雨终于落下来了。大家yáng qǐ shuāng bì( ),快乐地wǔ dòng( )起来。 (2)zǎo chén( ),同学们穿着xiān yàn( )的fú zhuāng( )来学校上学,把学校dǎ ban( )得非常美丽。2.选字填空。 【汉汗】【荒慌】【例列】【笛由】 ( )水 ( )野 ( )车口( ) ( )字 ( )忙 ( )如理( ) 二、词语游艺厅。 1.用“______”画出每组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在括号里改正。 (1)戒.尺(jèi)照例.(lì) 洁.白(jié) ( ) (2)语段.(duàn) 圈.出(qüān) 糊涂.(tu) ( ) (3)厉.声(lì) 挨.打(āi) 调.查(diào) ( ) (4)描述.(sù)衣裳.(shang) 吓呆.(dāi) ( ) 2.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绚丽( )( ) ②急急( )( ) ③摇( )晃( ) ④糊( )糊( ) ⑤张牙( )( ) ⑥面( )耳( ) ⑦提( )吊( ) ⑧鸦( )( )声 (1)词语④通常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的ABAC式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⑥中所填的两个字的意思_________,像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3)节日的广场被无数盆鲜花打扮得_________。(选词填空) 3.选词填空。 详细仔细 (1)做完作业后,我又( )地检查了一遍。 (2)先生讲得很( ),大家听得很认真。 三、句子训练营。 1.大家在大青树下做游戏,把许多小鸟招引来了。(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要罚他们站墙角的。(用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学习标准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学习标准 一、字:(会读、会写、会组词) 驾、折、蜒、谱、朽、篇、创、族、绸、辽、阔、屿、罗、库、资、仅、暗、合、龟、庐、瀑、幻、似、姿、笼、罩、系、泻、返、 二、词:(会写、会用,带点的会造句) 连绵起伏、水天相连、星罗棋布、用之不竭、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千姿百态、云遮雾罩、瞬息万变、一泻千里、四蹄生风、流连忘返 ....、气象万千、风云变幻、奇峰异岭、若隐若现、飘飘欲仙、白云苍狗、 三、句:(能找出课文中有哪些比喻句,并能说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例: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把南沙比作蓝色宝库) 2、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把万里长城比作巨龙)…… 四、课文内容: 1、要求背诵的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背通顺、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第一课《长城和运河》 第二课《美丽的南沙群岛》第二三节 第三课《庐山的云雾》 2、要求背诵的古诗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3、要求背诵的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 辽(辽宁省)吉(吉林省)黑(黑龙江省)蒙(内蒙古自治区) 冀(河北省)晋(山西省)陕(陕西省)宁(宁夏回族自治区) 鲁(山东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浙(浙江省) 渝(重庆直辖市)沪(上海直辖市)津(天津直辖市)京(北京直辖市) 豫(河南省)鄂(湖北省)湘(湖南省)赣(江西省) 台(台湾省)闽(福建省)滇(云南省)琼(海南省) 川(四川省)黔(贵州省)粤(广东省)桂(广西壮族自治区) 甘(甘肃省)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藏(西藏自治区)青(青海省) 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 举国欢庆 (我国共有23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 4、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填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组有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教学中要加强整合的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全单元教 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含《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给 人带来新鲜感,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略读把握大意、运用拟人化 的表达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 句子。 本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篇章页”,故在开启本单元学习之前,应先引导学生对篇章页进行读读、议 议、说说,明确本单元的整体要求,形成对本单元学习的整 体认识。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大青树 下的小 学2 本篇课文通过对一所边疆 小学的描写,反映了边疆孩 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 1.认识25个生字和“假、背、 圈”3个多音字,会写26个 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

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 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 成语。 3.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准确 地读出句子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 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1大青树下的小学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 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重点 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难点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要求掌握的字词 双桨白塔四周红墙洒水悄悄愉快安排波浪轻轻飘荡倒映伙伴 悄悄环绕迎面凉爽亲爱幸福牧童歌声忽然踪迹浮萍鸣蝉佳节 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天各一方 二、形近字 洒(洒水洒落)爱(亲爱爱好hào)异(异乡异客) 酒(美酒酒店)受(忍受受苦)导(导游开导) 桨(船桨,木桨)各(各国各个)偷(偷闲偷空) 奖(奖状,奖品)格(格外人格)愉(愉快愉悦) 萍(浮萍绿萍)环(环绕环保)倍(加倍倍加) 苹(苹果)怀(怀抱忘怀)陪(陪伴陪同) 三、近义词 环绕——围绕凉爽——凉快愉快——高兴尽情——尽兴 思念——想念忽然——突然异乡——他乡 四、反义词 凉爽——闷热愉快——悲伤尽情——扫兴热闹——冷清 五、词语积累 1、表示分离、思念的成语:远走高飞背井离乡兄友弟恭天各一方 牵肠挂肚朝思暮想一日三秋地久天长 2、秋天的成语: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色宜人一叶知秋天高云淡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 3、带颜色的词语:绿树红墙红墙黄瓦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白纸黑字 六、词语解释: 异乡:外乡,外地。异客:作客他乡的人。 忆:思念。山东:华山以东。 解:知道,懂得。樾:树荫。 所见:诗人所看见的事物。振:回荡。(说明牧童歌声嘹亮) 意欲:心里想要(欲:想要)。立:站立。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加倍(更加)思念亲人。 七、填空: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其中“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 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 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 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爬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a)槐乡的孩子可爱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二、背诵、背写: 1、第一课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2、第二课第三自然段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背诵第三课第二自然段。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4、背写《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语文课文

小学三年级第一单元语文课文(*) 蓝色的雾, 蓝色的云; 蓝色的波纹, 蓝色的潮声。 无边的海, 像一面大玉镜。 映着天, 天变蓝了; 映着鸟, 鸟也变蓝了。 仰头看, 天变成了海。 那云, 就是翻滚奔腾的波流; 那鸟, 就是来往穿梭的鱼群。 海上的风

海上的风是花神, 他一来, 就绽开万朵浪花…… 海上的风是琴师, 他一来, 就奏出万种乐曲…… 海上的风是大力士, 他一来, 就送走万片渔帆…… 海上的风是狮子 他一吼, 就掀起滔天波浪…… 大海睡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睡熟的鼾声。(*)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那是什么?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带缠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下来。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着。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这只鸟要干什么?”“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7分) huì chóng lú yá 1.我们正在欣赏()和尚画的画,那里有短短的(), yuān yāng 一对对()。 wǔ dǎo yīn fú 2.一只只小燕子在春光里(),像一个个小小的() yǎn zòu zēng tiān 在电线上(),为春天()了无限的光彩。 二比一比,组词语。(6分)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8分) 一( )翅膀一( )波纹 一( )金光一( )珍珠 一( )赞歌一( )画面 一( )清香一( )清泉 四选择题。(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吹拂.(fú) B.干涸.(hé) C.挨.挤(ái) D.俊.俏(jùn) 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里是写( )。 A.荷花 B.花瓣 C.莲蓬 D.花骨朵 3.下列词中的两个字意思都相反的一组是( )。 A.动静活泼得失聚拢 B.爱憎始终破裂奖惩 C.进退详略轻快吞吐 D.呼吸善恶攻守是非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独角仙的力气一定似乎很大。(修改病句)

2.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用加点词语造句。) 3.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 ,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仿写拟人句)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8分) 1.《绝句》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描写了(季节)的景色。 这首诗描写的动物有。 2.一身,一双剪刀似的,一对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 七综合性学习。(5分)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你知道哪些传统文化(比如茶文化、酒文化、食文化等),请介绍给大家! 八阅读理解。(24分) 1.课内阅读。(12分)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 ..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 ..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照样子,写词语。(4分) 例:挨挨挤挤(AABB式)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3)这段话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3分)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3分) 2.课外阅读。(12分) 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儿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单元 一、易读错的字 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 粗(cū)壮荒(huāng)野 照例(lì) 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挨(ái)打 二、易写错的字 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 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 粗壮穿戴校园敬爱国旗 敬礼铜钟教室树枝这些 好奇招引古老枝干影子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 处罚放假互相所有能够 猜想扬起双臂 四、多音字 教:jiào(教室)jiāo(教书)好:hǎo(好听)hào(好奇)觉:jué(觉得)jiào(睡觉)假:jiǎ(假话)jià(放假)背:bèi(背诵)bēi(背负)圈:quān(圆圈)juàn(羊圈)五、形近字

汉(汉字)服(服装)静(安静)叹(叹气)朋(朋友)净(干净)粗(粗心)落(落下)狂(狂欢)姐(姐姐)洛(洛阳)犯(犯人)猜(猜出)扬(表扬)避(避开)清(清水)杨(杨树)臂(双臂)六、近义词 鲜艳—艳丽好奇—新奇打扮—装扮洁白—雪白安静—宁静轰响—轰鸣狂欢—狂喜突然—忽然觉得—感觉流利—流畅详细—详尽认真—仔细清楚—明白鸦雀无声—悄然无声七、反义词 安静—热闹招引—驱赶洁白—乌黑湿润—干燥出来—进去扬起—放下主动—被动认真—马虎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打)招呼(朗读)课文 (跳)孔雀舞(做)游戏 (看)热闹(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站)墙角 (收起)戒尺 【形容词搭配】 (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小学(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 【数量词搭配】 一(条)小路一(间)教室 一(所)小学两(只)猴子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一条条一个个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三年级语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生字词 Píng bà óu xì zhā ǐn huān hàng zhā hū ìng lǐ (坪坝)(游戏)(招引)(欢唱)(招呼)(敬礼) piā áng hú dié hà qí fèng ěi zhú huān dài dǎ bàn (飘扬)(蝴蝶)(好奇)(凤尾竹)(穿戴)(打扮) á huàng tóng zhōng ū zhuàng ǒng què ǚ ié bái rè nà (摇晃)(铜钟)(粗壮)(孔雀舞)(洁白)(热闹) iǎ zhuāng zhè xiē shèng āi róng á án shuǎ hé lǒng (假装)(这些)(盛开)(绒毛)(玩耍)(合拢) ìběn zhèng īng ǐn rén zhù ù shǐ ìn ǒu qù shǒu zhǎng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使劲)(有趣)(手掌) huā bàn dià ú guān há bái fà āng āng sì hū zán èn (花瓣)(钓鱼)(观察)(白发苍苍)(似乎)(咱们)ué xīn ū rán biàn zi ǒng qì fēng dǐng fèn lì lì liàng (决心)(居然)(辫子)(勇气)(峰顶)(奋力)(力量)zhōng ú pá shān áng qǐ (终于)(爬)(仰起)二、复习: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了乐趣。 a) 写了哪两事? (第一: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 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 这篇主要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作者和弟弟快乐的童年生活。(注意:想表达的不是蒲公英为什么会变色,而是让孩子体会到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 3、《爬天都峰》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a)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 b)天都峰有什么特点? 一是高,高的如上青天。二是陡,陡得似直上直下。 4、《槐乡的孩子》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就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材做一分析,同时,在对教材的理解的 基础上,设计了本单元的导学案.在接到任务后,我便尝试地去设计导学案,在 这个过程中,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总觉得教案中需要涉猎的太多,需要呈现给 学生的太多,总是不能割舍,备课过程中有困惑,有纠结,教学目标该怎么定,设问导读该设置哪些问题?总觉得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割舍.设计出了初稿给李 主任发过去以后,李主任做了精心修改,当看到李主任修改好的导学案时,我 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所有的困惑迎刃而解.这就是我想要的“接地气的、 可操作的、原生态”的一份教案,去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华丽,教案突 出主干,主线清晰,思路明确. 由此,我想到编写导学案的关键在于我们对教材的解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拿到教材首先要考虑如何解读.因为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 学设计,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提升,那么究竟该怎么解读教材,我觉得首先要把握年段目标,三年级处于小学的中段,课标中关于小学中段的 要求为:1.继续加强字、词、句训练,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2.重视段的训练, 主要是自然段的训练.抓段意,理解段的叙述顺序,了解构段的方法.3.加强朗读,训练默读和背诵.养成边读边思考变批注的方法.同时,要明确整套教材的 编排特点、安排意图等.还需要领会单元教材安排的特点和要求.整体把握单元 教材的教学重难点.然后具体到对课文解读,包括解读内容、结构、表达方法、 语言密码、行文思路,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等.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描写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 式构建,选编了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一个语文园地.自然景物旖旎绚丽,四篇课文视角迥异,各具特色:呢喃 的紫燕、婀娜的柳丝、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如珍珠般的泉水,这些美景在作 者的笔端涓涓流淌,点点入胸的鲜活文字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