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42分)

1. (2分)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

B . 一个地区人中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C . 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

D . 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

2. (2分) (2014高一下·金堂月考) 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扶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经济迅速发展

B . 医疗条件改善

C . 计划生育实行

D . 人们观念更新

3. (6分) (2017高一下·大田月考)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

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

境难民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④

(2)

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 政治因素

B . 环境因素

C . 经济因素

D . 文化因素

(3)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 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 . 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 .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 . 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4. (4分) (2016高一下·湛江期末) 我国的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县内、县际—省内、省际三种,读中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图,完成下列问题。

(1)

2000—2010年间()

A . 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

B . 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

C . 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

D . 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

(2)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

A . 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

B . 目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

C . 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

D . 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

5. (4分) (2017高一下·河北月考) 作为上海发展十分重要的五年,上海在“十三五”建议稿中牢牢把握底线思维。底线一: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就是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为长期调控目标。回答下列各题。

(1)

有关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B . 人口容量主要决定于生存空间的大小

C .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人口容量影晌很大

D .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2)

针对把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作力长期调控目标,上海市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6. (2分) (2019高一下·新疆开学考) 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A . 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 .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 .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7. (2分)(2016·太原模拟) 下左图、下右图分别示意1700一2000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读图,1700一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

A . 中国

B . 美国

C . 巴西

D . 印度

8. (2分) (2014高一下·郓城月考) 在市场经济和竞争条件下,城市土地的利用主要取决于()

A . 付出租金的高低

B . 土地利用价值的大小

C . 各种经济活动的需求

D . 政府的

9. (2分) (2013高一上·宝山月考) 如图河谷中的四个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0. (2分)(2020·丽水模拟) 下左图为某城市风向频率图。结合左图,右图中布局最合理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1. (2分) (2014高一下·册亨期末) 读图“相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关李军家购物的选择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定选择A中心地

B . 一定选择B中心地

C . 一般选择A中心地

D . 一般选择B中心地

12. (2分)读我国东部地区城镇分布图,回答。

下列关于乐平镇和刘家庄说法正确的是()

A . 乐平镇的服务范围大,但所能提供的服务等级比刘家庄低

B . 刘家庄的服务范围小,且包含在乐平镇服务范围内

C . 刘家庄所能提供的服务乐平镇全能提供,乐平镇所能提供的服务刘家庄也全能提供

D . 乐平镇和刘家庄的服务范围是相互独立的

13. (4分)下图表示“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分析回答题。

(1)

依据付租能力的高低,图中A、B、C中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应分别为()

A .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 .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C .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

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

A . 规模的大小

B . 重要的程度

C . 付出租金的高低

D . 由政府的决策

14. (4分) (2018高一下·双流月考) 读“某地区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例中的城市功能区,正确的是()

A . 甲——低级住宅区

B . 乙——重工业区

C . 丙——轻工业区

D . 丁——高级住宅区

(2)甲功能区布局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 . 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B . 位于河流的下游

C . 位于居住区附近,劳动力充足

D . 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15. (2分)有关城市的作用与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内的作用基本相同

B . 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

C .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 .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也越多,服务范围也越大

二、综合题 (共3题;共26分)

16. (16分) (2014高一下·碑林期末) 读图回答

(1)如图中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闯民”为了寻找新的土地,从顺治八年(1651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大约299年的时间里,3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1980年以前“闯民”踏上关东大地后,大量开荒种地,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4) 1980年以后的人口迁移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17. (6分) (2014高一下·资阳期末) 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火电厂造成的污染主要有________污染和________污染.

(2)在①、③、④、⑤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________区.在④、⑤两区中,最有可能发展成高级住宅是________区.

(3)图中①②③④四区中宜建设钢铁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18. (4分)茂名、芜湖、娄底——它们的名字甚至没有在旅行指南《孤独星球》上被提到过,但却被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所发现。目前,沃尔玛正在向中国小型市场进军。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沃尔玛进军中国市场的初期,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①消费市场规模②消费文化传统③电子商务条件④交通通达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

在一些城市,沃尔玛购物广场分布于市区的边缘地带,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①货源丰富②地价较低③环境优美④交通便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42分)

1-1、

2-1、

3-1、

3-2、

3-3、

4-1、

4-2、

5-1、

5-2、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3-2、

14-1、

14-2、

15-1、

二、综合题 (共3题;共26分)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18-1、

18-2、

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黑龙江省鹤岗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41题;共150分) 1. (4分)(2018·江苏) 图7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 . 政局动荡 B . 生育观念 C . 产业结构 D . 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A . 北美 B . 西亚 C . 西欧 D . 南美

2. (2分)图示时期欧洲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①自然增长率总体下降 ②总人口呈波动下降趋势 ③1990年起,欧洲人口进入负增长 ④移民总体上促进了总人口的增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4分) (2018高一下·仙游期中)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A . 1,2,3 B . 4,5,8 C . 7,9,10

D . 6,11,12 (2)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 . 欧洲 B . 北美洲 C . 大洋洲 D . 非洲 4. (6分) (2017高一下·新干月考)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现阶段我国人口再生产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 (1)→(2) B . (2)→(3) C . (3)→(4) D . (4)→(5) (2) 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 A . 尼日利亚 B . 韩国

高一地理复习考试试卷

高一地理复习考试试卷 考查内容:第一章的第三四节内容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单项选择题答题卡:请将单项选择题答案填在以下表格内。 (一) 单项选择题(80分) 1、下列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B .公转轨道是正圆 C.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D.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3、9月1日晚8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若保持望远镜的方向不变,则9月2日晚望远镜再次对准织女星的时间应该是() A.19时56分4秒 B .19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0时3分56秒 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 A.12月29 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5、当海口(20°)阳光直射井底时,则该日() A.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C.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 D.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 6、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的一天是() A.国际劳动节 B.八一建军节 C.我国植树节 D.我国国庆节 7、当大家在享受国庆黄金周的时候,地球公转位置在什么附近() A .近日点 B.远日点 C.春分点 D.秋分点 8、地球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在于() A.地球自转B.地球不发光 C.地球不透明 D.黄赤交角的存在 9、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地壳中的坚硬岩石组成 B.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C.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 D.上地幔顶部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四季更替 B.长江三角洲北岸发育快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11、经度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 A.自转线速度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昼夜长短不同 D.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活动小组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12、13题。 12、该地的经度约为( ) A.120°E B.125°E

(完整版)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学科分析 高一地理学科备课组执笔:陈艳 2017年11月8号到10号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高一年级举行了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规的测试。考试覆盖内容主要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这次考试既是对开学以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后期学习的引导。同时对比了解了我们高一年级各班级的学生答题状况,从而摸清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合本次试卷命题、学生答题情况及考试成绩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题型:一、选择题25题;二、综合题4题。 分值:选择题50分;综合题50分。 (二)、试题特点 1、难易适中 反映第一章和第二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0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题占28分,难度较难占了12分,题目难度适中,难易结合。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性和对知识点的简单迁移应用的考查。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信息。部分试题主要以图为载体,图形相对来说还是较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球运动、热力环流的,充分体现

了图表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 3、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试题内容主要考查地理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平时在上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课,对教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好好把握,在课下花时间记忆,及时做习题来巩固。部分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能够迁移运用。 二、学情、考情分析 (一)、得分概况 年级平均得分:61.2分最高得分:89分 最低得分:23分 80分以上8人 70分以上57人优秀率为15.49%(75分以上) 及格率为57.75% (二)、学情分析 首先通过考情分析学情 1、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1)、基础知识不扎实 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三是 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部分学 生对已学知识没有记忆落实,更不能理解和迁移应用。 (2)、读图、析图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看不懂图,不知从何入手,提取图表信息难度大。 2、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程度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已知甲地位于160°E和40°N的交点上,乙地位于160°W和10°S的交点上,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A.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B.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C.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4.下列半岛中,属于亚欧板块的半岛是() A.印度半岛 B.索马里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巴尔干半岛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m),回答5~6题。 5.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是()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6.河流在图中段的流向是() A.由东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南向西北 盐城的王先生登录了总部位于广州的某交通导航设备公司网站,为自己的爱车订购了一套GPS导航设备,两天后在家收到了订货。下图为该公司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生产组织、经营网络与传统商业流通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生产企业属于 (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技术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 D.市场导向型产业 8.图中显示该企业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 ( ) A.专卖店 B.大型超市 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 9、在以下四幅经纬网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10题。 10.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 A.①地盛产黄麻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 D.该地地势北高南低 11、我们长春学生放暑假时,印度()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盛行东南季风 D.是旱季 12.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 B.知识和技术 C.原料 D.廉价劳动力 13.下列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部门的是:()A.水果罐头厂 B.啤酒厂 C.电子装配厂 D.制鞋厂

贵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C卷

贵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7题;共62分) 1. (4分) (2019高二上·丽水期中)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示意简图。读图完成第下列小题。 (1)北部紧邻极圈的甲地是一个10万多平方千米的岛屿,该岛() A . 地热资源较为缺乏 B . 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C . 主要由火山喷发形成 D . 由两大板块挤压形成 (2)乙地岩层每年以7~30毫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对其监测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RS B . GPS C . GIS D . GPRS 2. (6分) (2017高三下·射洪模拟) 库赛湖的年纹层是一种由冬季冰面颗粒物质沉积形成的粗颗粒层和夏季沉积的细颗粒层两者交替形成的。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库赛湖湖底粗颗粒层的沉积季节是()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 库赛湖东南部和西北部等深线疏密差异大的原因可能是() A . 东南部地壳下陷更加剧烈 B . 东南部流水沉积作用较强 C . 西北部风力沉积作用较强 D . 西北部冰川沉积作用较强 (3)

湖泊年纹层是进行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若湖底某细颗粒层较厚,可推测该年比往年() A . 春季风力偏大 B . 夏季气温偏高 C . 秋季降水偏少 D . 冬季光照较强 3. (4分) (2016高二下·湖南期中)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1)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A . 流水侵蚀 B . 风力侵蚀 C . 冰川侵蚀 D . 流水沉积 (2) 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 . 沉积——岩浆侵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 沉积——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 . 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带答案)

2019-2019学年上学期 高一地理半期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命题:地理集备组 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涂黑 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天体没有生命存 在的原因 可能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某一恒星昨晚21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A.21时B.21时56分4秒 C.20时D.20时56分4秒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第1页/共11页

A.光球、色球、日冕B.日冕、色球、光球 C.色球、光球、日冕D.光球、日冕、色球 读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5. 2013年5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AB之间B.BC之间 C.CD之间D.DA之间 6.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下列地理现象描述 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继续加快B.松溪昼长达到最长 C.松溪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读右图,回答7-8题。 7、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 地幔 B 上地 幔 C 软流层 D 地核 8.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 9.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第2页/共11页

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班级:姓名:考号: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5×40=60分) 本卷共4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雄安新区涉及河北省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之间。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据此完成1~2题。 1. 与保定城区相比,在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优势条件是() A. 交通便利 B. 农业发达 C. 基础设施完善 D. 发展空间大 2. 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 A. 促进高新产业的空间集聚 B. 促进高新产业的技术创新 C. 提高资源的承载能力 D. 加大京津冀之间的竞争 读我国某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完成3~4题。 3. 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C. 商业区 D. 行政区 4. 该功能区 A. 货物运输量大 B. 可以提供购物、金融、保险等服务 C. 有向市区边缘和交通干线移动的趋势 D.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形式 读某城市地铁运营线路图,完成5~6题。 5. M处地价较N处高,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M处距市中心更近 B. M处交通通达度更高 C. M处距工业区更近 D. M处距商业中心更近 6. 该城市中心商务区(CBD)最可能位于()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下图为某城市风频玫瑰图和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7~8题。 7. 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新课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注:试卷包含小题30道;大题4道;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涂卡) 下图示意我国近几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未来预测情况。读图,回答1~2题: ~ 1.2000~2020年,我国 () A.年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提高B.中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上升D.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劳动年龄人口变化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 () A.就业压力越来越大B.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人口老龄化严重D.人口大量外迁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 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文化为“稻米文化” 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 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6.下列使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因素有 () ①婚姻关系稳定②有宗教信仰③初婚年龄大④离婚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7~8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8.图中体现的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关系是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数目无直接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某跨国公司的芯片生产厂以往均设在发达国家。但2010年3月,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芯片生产厂。据此回答9~10题。9.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本卷完成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40题,共60分) 2017年中秋之夜,云南丽江发生陨石掉落事件,事发后当地百姓积极开展寻找活动,收获颇丰。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②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在丽江坠落的陨石;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陨石在穿越大气层时,有何特征() A.拖着长尾 B.闪烁不停C.一闪即逝D.呈云雾状 3.流星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 流星体本身发光发热 B. 流星反射太 阳光而发光 C. 流星体同大气层发生摩擦而燃烧发光 D. 流星体实质 上是小的恒星 4.如果参加寻找陨石活动,你如何识别寻找陨石() A.形态多浑圆而无棱角B.表面光滑平整 C.散落在地表土层之上D.形态呈圆柱状 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图1),完成5-7题。 5.人类已知的天体系统,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 2 B. 3 C. 4 D. 5 6. 图中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 A. 2 B. 3 C. 4 D. 5 7. 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进入火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22亿分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来自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 能 B. “万物生长靠太阳” C. 泰州和海南有不同的植被 D. 姜堰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 9. 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A. B. C. D. 下图是1995~2011年太阳黑子数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10-11题。 10.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及周期是( ) A. 黑子,7年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胜利一中20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块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35题,每题2分,共7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右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统计图”。据图回答1 —2题。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为 () A. 甲和乙 B.乙和丁 C.丙和乙 D.乙和丙 2 ?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北美迁往拉美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 .从欧洲迁往亚洲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 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5 —6题。 5.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B.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6.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 高一地理第1页共8页

高一地理月考1试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试卷 ——高一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7小题,共68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错或多选均不得分) 1.(2012·沈阳市高一期中)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 ) A.恒星和行星B.恒星和星云 C.彗星和地球D.卫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 ..的一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A.光球色球日冕 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色球光球日冕 5.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6.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在中纬度地区出现“极光” 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会引起“磁暴”,指南针不能够正确指示方向 D.地震、水旱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7.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8.右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图,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线速度相同 D.以上都不对 9.“北京时间”不是 ..()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120°E 的地方时 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10.2013年9月25晚19:00(东九区)亚冠半决赛在日本柏市开打,对阵球队 为广州恒大VS日本柏太阳神,那么在化州的小保童鞋若要看到同步直播,选择 打开电视的北京时间 ....为() A.17:00 B.18:00 C.19:00 D.20:00 11.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A B C D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M 天体可能是( B ) A.水星或地球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地球 2. 与地球相比,M 天体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岩石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太高 ④没有卫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 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到外排列正确的是( C ) A.光球、日冕、色球 B.色球、光球、日冕 C .光球、色球、日冕 D.日冕、色球、光球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读右图,回答第10题。 5.右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B. 目前的黄赤交角度数是23°26′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极圈的度数 6.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C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7.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 C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 8.岩石圈是指( B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的部分 A B D 0W C 0W

读下图,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C )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 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10.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D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11.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D) 1 读图1,完成12~13题。 12.①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13.②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B)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3、下面所示四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C ) 读表1“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完成14~16题

贵州省安顺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贵州省安顺市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38分) 1. (2分)读“中心天体为太阳的天体运行略图”,图中共包含的天体系统有() A . 四级 B . 三级 C . 二级 D . 一级 2. (2分)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星光闪烁的是行星 B . 在星空有明显位移的是恒星 C . 轮廓模糊的是星云 D . 拖着长尾的是流星 3. (2分)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 A . 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 B . 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 C . 碎土、尘埃和冰屑 D . 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 4. (2分) (2013高一上·高青月考) 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是()

B . 黑子 C . 太阳风 D . 亮斑 5. (2分) (2019高一上·大庆期末)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 . 各类自然资源的生成过程 B .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C . 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因海底火山引发的海啸 D . 无线电短波通信暂时中断、“磁暴” 6. (2分)太阳活动剧烈时,会给地球带来一系列影响,比如() A . 地球上的有线通讯突然中断 B . 地球的磁场突然出现紊乱 C . 地球上的地震灾害突然增多 D . 地球上的大气污染突然加重 7. (4分)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1)~(2)题。 (1)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 . 纬度

高一地理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文理分科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 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 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2.下面不属于科学家们所称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金锁链条件”的是 A.大量的液态水 B.适宜的温度范围 C.比较厚的大气层和大气成分 D.稳定的太阳光照 3.太阳活动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4.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5.当地球上出现如右图所示光照情况时 A.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 B.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C.a、b、c三地太阳高度相等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6月22日是我国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

B.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更容易遭河水冲刷 C.地球成为不规则的椭球体 D.东京比北京先看到日出 7.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 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 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 昼夜平分 8.劳动节到国庆节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情况 是 A.一直向北移 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 移,然后又向北移 9.当北京时间为10点时,70°E的地方时与区时分别是 A.7:00 7:00 B.6:40 7:00 C.21:40 23:00 D.13:00 13:20 10.右下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 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 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 况,正确的是DXHAoKLZ7F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

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及答案

东湖高中高一下学期3月份地理月考试卷 命题人:顾艳审题人:王平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 B.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C.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 D.丙处地质构造为地垒 2.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 ) A.崇明岛 B.夏威夷岛 C.台湾岛 D.喜马拉雅山脉 冻融分选作用是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 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先冻结,水向石块附近 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产 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产生分离。经冻融分选 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 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回答3、4题。

3.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0℃上下波动 4.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B.巴西高原 C.南极洲 D.亚马孙平原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奥陶系 B.下石炭统 C.五通组 D.下二叠统 6.图中地质结构反映该地经历了( ) A.水平张裂和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和外力沉积 C.水平张裂和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7、8题。 7.甲处属于( )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8.若在Y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版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时量:5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新的人口政策实施后,将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图为2015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 4.四地中,人口老龄化现象最明显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到2035年,此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就学和就业压力减轻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小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D.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 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 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 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 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图 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 图。读图完成6~8题。 6.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7.影响“孔雀东南飞”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治因素 8. “孔雀东南飞”增加了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压力。目前,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快速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大量开发矿产及土地资源 C.实行产业转移及升级战略 D.扩大传统产业生产的规模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l6.6亿、l5.1亿、l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B.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l6亿 10.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 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读下图,完成11~12题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汇总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汇总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地球②河外星系③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④飞机⑤陨星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⑥ 2、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的行星是 A、土星 B、水星 C、火星 D、金星xx年12月,理应处于活动低谷周期的太阳突然耀斑爆发。回答3~5题。 3、“耀斑爆发”发生在太阳的: A、大气层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4、据监测,上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发生在2001年3月。根据太阳活动的周期,下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时间大约是: A、xx年前后 B、xx年前后 C、xx年前后 D、xx年前后 5、在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A、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皮肤的活力 B、钢铁部门做好应急准备 C、银行、交通等部门应该暂停营业 D、加强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6、八大行星运动时的偏心率都不是很大,说明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具有 A、安全性 B、共面性 C、同向性 D、近圆形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据此回答7~8题。

7、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火星 B、土星 C、木星 D、天王星 8、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 9、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不仅能量大,而且分布集中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 D、煤、石油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10、下列城市,太阳能热水器销量不太理想的可能是() A、兰州 B、济南 C、重庆

高一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月考 高一地理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范围: 1.地壳运动和变化 2.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一、选择题(60分)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重熔再生 B.②——冷却凝固 C.③——变质作用 D.④——外力作用 2. 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长江三角洲 B.东非大裂谷 C.喜马拉雅山 D.维苏威火山 下图为某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不同时代的岩层。据此,完成3-5题。 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处背斜、乙处向斜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B.在野外寻找水源,可在乙、丙代表的地质构造处找寻 C.图中岩浆活动发生在断层形成前 D.乙处代表的地质构造,不利于建隧道

4. 图中⑤箭头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板岩 D.玄武岩 5.某采煤队在开采地层③中的煤时,不慎发生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发生部位是 A.A处发生透水事故 B.B处发生瓦斯爆炸 C.A处发生瓦斯爆炸 D.AB两处都可能发生两种事故――――――――――――――――――――――――――――――――――――――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3-5题。 3. 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4. 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5. 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下面为一组不同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 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我国四大高原中存在地貌景观⑤的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8.能体现崇明岛成因的景观图为 A.② B.③ C.④ D.⑥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潍坊市高一地理期末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组成。 2、请把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把第Ⅱ卷的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 直接写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表示夏至日的是: 2.我国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白昼时间比黑夜长,但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3.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的季节应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我国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的方向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至夏至 B.夏至到秋分 C.秋分至冬至 D.冬至到春分 6.当北京(116°E)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京时间(120°E)为 A、12时 B、12时16分 C、11时44分 D、11时56分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 .1月降水量最大 B .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 .地处背风地带 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 D .距海较远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右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后回答15~16题。 15.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从卷面质量上来看非常的好,印刷质量较好,图文清晰,排 版合理,由原来的多页,变成现在的单页,便于发放试卷,减轻了监考教 师的劳动量,同时也方便了学生的答题。但在答题卡设计上存在缺陷,没 有按试题要求设计答题卡,答题卡缺少题号和相应明确的答题位置,致使 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出现失分现象。 从试题质量上来看,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湘教版版必 修1第一章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角度命题,覆盖 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 多变,区分度较好。但也有个别题目难度较大,虽然实现给出了难度要 求,但还是有个别题目超出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范围。 二、成绩分析 学年平均分54.2,其中2班平均分最高为81.8,最低的班级为22班36.4。通过学生的答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 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 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 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分析过程和知识面才能正 确解答。从数据上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班级之间差距较大,班级平均分最高和最低相差有15分,而且同一个老师教的两个班差 距也在10分以上;二是学生之间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20分;三是学生的及格率不容乐观,有的班级及格率较低。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 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 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 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 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 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 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 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 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 学。以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 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 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 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 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 教学中慢慢的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