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沉降与过滤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沉降与过滤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沉降与过滤习题及答案

沉降与过滤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一密度为7800 kg/m 3

的小钢球在相对密度为的某液体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在20℃水中沉降速度的1/4000,则此溶液的粘度为 (设沉降区为层流20℃水密度998.2

kg/m 3粘度为×10-5

Pa ·s )。A ?A 4000 mPa ·s ; ?B 40 mPa ·s ; ?C Pa ·s ; ?D 3382 mPa ·s

2、含尘气体在降尘室内按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沉降。理论上能完全除去30μm 的粒子,现气体处理量增大1倍,则该降尘室理论上能完全除去的最小粒径为 。D

A .m μ302?;

B 。m μ32/1?;

C 。m μ30;

D 。m μ302?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取决于 。 B

A .沉降面积和降尘室高度;

B .沉降面积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C .降尘室长度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D .降尘室的宽度和高度。

4、降尘室的特点是 。D

A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分离效率高,但体积庞大;

B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但流体阻力大,体积庞大;

C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体积小,但流体阻力大;

D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离效率低

5、在降尘室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 无关。C A .颗粒的几何尺寸 B .颗粒与流体的密度 C .流体的水平流速; D .颗粒的形状

6、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临界粒径这一术语是指 。C

A .旋风分离器效率最高时的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 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 旋风分离器能够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 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7、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D

A. 颗粒群中具有平均直径的粒子的分离效率;

B. 颗粒群中最小粒子的分离效率;

C. 不同粒级(直径范围)粒子分离效率之和;

D. 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

8、对标准旋风分离器系列,下述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 .尺寸大,则处理量大,但压降也大;

B .尺寸大,则分离效率高,且压降小;

C .尺寸小,则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

D .尺寸小,则分离效率差,且压降大。

9、恒压过滤时, 如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忽略,当操作压差增加1倍,则过滤速率为原来的 。 B

A. 1 倍;

B. 2 倍;

C.2倍; 2倍 10、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B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11、助滤剂的作用是 。B

A . 降低滤液粘度,减少流动阻力;

B . 形成疏松饼层,使滤液得以畅流;

C . 帮助介质拦截固体颗粒;

D . 使得滤饼密实并具有一定的刚性

12、下面哪一个是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特点 。B

A .面积大,处理量大;

B .面积小,处理量大;

C .压差小,处理量小;

D .压差大,面积小

13、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B

A. 过滤速率与A(过滤面积)成正比;

B. 过滤速率与A 2

成正比; C. 过滤速率与滤液体积成正比; D. 过滤速率与滤布阻力成反比 14、恒压过滤,如介质阻力不计,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 。

C

A. 增大至原来的2倍;

B. 增大至原来的4倍;

C. 增大至原来的倍;

D. 增大

至原来的倍

15、过滤推动力一般是指 。 B

A .过滤介质两边的压差;B. 过滤介质与滤饼构成的过滤层两边的压差; C. 滤饼两面的压差; D. 液体进出过滤机的压差

16、恒压板框过滤机,当操作压差增大1倍时,则在同样的时间里所得滤液量将 (忽略介质阻力) 。 A

A .增大至原来的2倍;

B .增大至原来的 2倍 ; C.增大至原来的 4 倍; D .不变

17、若沉降室高度降低,则沉降时间 ;生产能力 。

A. 不变;

B. 增加;

C. 下降;

D. 不确定。 C ;A

18、颗粒在静止的流体中沉降时,在相同的Re 下,颗粒的球形度越小,阻力系数 。A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二、填空题

1、一球形石英颗粒,分别在空气和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若系统温度升高,则其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将 ,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将 。下降,增大

2、在滞流(层流)区,颗粒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 次方成正比。 2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降尘室的 和( ) 有关。 长度 宽度

4、已知某沉降室在操作条件下的气体流率为3600m 3

/h ,沉降室长、宽、高尺寸为

L H b ??=523??,则其沉降速度为 s m /。

5、在除去某粒径的颗粒时,若降尘室的高度增加一倍,气流速度 。减少一倍

6、若降尘室的高度增加,则沉降时间 ,气流速度 ,生产能力 。增加;下降;不变

7、一降尘室长8m ,宽4m ,高1.5m ,中间装有14块隔板,隔板间距为0.1m 。现颗粒最

小直径为12μm ,其沉降速度为0.02 m0.4 m15 m

C K θ5210402.0-?=+q q e

θ5104-? 4

m2m150℃12500m 31600 kg1.29 kg 0.0474 m35mm0.224 m35mm 2.5 mm5mm m μ20℃

20℃的水:CP 1=μ,3

/1000m kg =ρ

气体的密度为1.2kg/m 3

(有效重量指重力减浮力)

解: ∵ 1.6)g

()(气水ρρρρ-=

-g

∴ 1.61.2)g

(1000)(-=

-g ρρ

解得:3

/2665m kg s =ρ

设球形颗粒在水中的沉降为层流, 则在水中沉降速度:

s m g d u s /1017.8101881.9)10002665()1030(18)(43

2611201---?=??-?=-=μρρ

校核:0245.010********.810303

4

6011=????==---μρdu R e <1

假设正确.

则此颗粒在气体中的沉降速度为

s m u u /16.20245.088880102

=?==

4、有一降尘室,长6m ,宽3m ,共20层,每层100mm ,用以除去炉气中的矿尘,矿

尘密度3/3000m kg s =ρ,炉气密度3

/5.0m kg ,粘度0.035m s Pa ?,现要除去炉气中

10m μ以上的颗粒,试求:

(1)为完成上述任务,可允许的最大气流速度为多少? (2)每小时最多可送入炉气若干?

(3)若取消隔板,为完成任务该降尘室的最大处理量为多少?

解:(1)设沉降区为滞流,则 μρρ18)(2

g d

u -=

因为

ρρ>>s 则

s

m m u /4.6710

0.035189.81

3000)10(103

260

=?????=

--

1

106.67100.0350.5

104.6710

1043

3

6

00

=

----μ

ρ

du Re 假设正确

由降尘室的分离条件,有

s

m H L

u u /0.280.16

104.630=??==-

(2)3600104.673620203

?????==-A u V =h m /3

(3) h m A u V /302.63600104.67363

30=????==-

可见加隔板可提高生产能力,但隔板间距不能过小,过小会影响出灰和干扰沉降。 5、一降尘室,长5m ,宽3m ,高4m ,内部用隔板分成20层,用来除去烟气中m μ75以上的颗粒。已知烟气密度为3/m kg ,粘度为s mPa ?,尘粒密度为43003

/m kg ,试求可处理的烟气量。

解: m d 6

1075-?= 3

/4300m kg s =ρ

3/6.0m kg =ρ s Pa ??=-3

1003.0μ

设沉降区为层流,则 s

m g

d

u

/0.44100.03189.81

0.6)(4300)10(7518)(3

262=???-?=

-=

--μ

ρρ 验算

10.6610

0.030.60.44107536<=????==--μρRe

du 故假设正确

总处理量为 s

m A

nu

q

/132350.44203

=???==

6、一降尘室长5m ,宽3m ,高4m ,内部用隔板分成20层,用来回收含尘气体中的球形

固体颗粒,操作条件下含尘气体的流量为36000h m /3,气体密度3/9.0m kg =ρ,粘度s mPa ?=03.0μ。尘粒密度3

/4300m kg s =ρ,试求理论上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直

径。

解:降尘室总面积 2

3003520m A =??= 生产能力的计算式为 A u

q =

注意式中 u 0 为能 100% 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而A 应为总沉降面积。 解出

s

m A

q

u

/0.03330036000/3600

==

=

设沉降区为层流,则有

g

u d

g d

u )(1818)(020ρρμμ

ρρ-=

-

=

=

m

531006.281

.9)9.04300(033

.01003.018--?=?-???

验算Re 0 =u

p

u d

=

1

0.02100.030.9

0.033102.063

5<=????--

故假设正确ο

7、在(2atm) 操作压力下用板框过滤机处理某物料,操作周期为3h ,其中过滤,滤饼不

需洗涤。已知每获1m 3 滤液得滤饼0.05m 3

,操作条件下过滤常数s m /103.325-?=K ,介质阻力可忽略,滤饼不可压缩。试计算:

(1)若要求每周期获的滤饼,需多大过滤面积?

(2)若选用板框长?宽的规格为m m 11?,则框数及框厚分别为多少? 解:(1)

3

1205.06

.0m V ==

0=Ve

所以 θ2

2KA V =

A=

θK V

=36005.1103.312

5

???-=28.43m 2

(2) A=112???n

所以

=

=2A n 243.28= 取15个 δ??

?=11n q

所以

n q

=

δ=156

.0=m

应注意每个框的两侧都有滤布,故计算面积时要在n 个框面积的基础上再乘以2。 8、一小型板框压滤机有5个框,长宽各为0.2 m, 在300 kPa(表压)下恒压过滤2 h ,滤饼充满滤框,且得滤液80 L,每次洗涤与装卸时间各为 h 。若滤饼不可压缩,且过滤

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求:(1)洗涤速率为多少m 3

/()? (2)若操作压强增加一倍,其它条件不变,过滤机的生产能力为多少?

解:(1)洗涤速率

因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即

q 2=K τ

过滤面积 A =5××2= m

2

单位过滤面积上的滤液量 q=V/A =80×10-3/= m 3/m 2

过滤常数 K= q 2/τ=2= m 2

/h

过滤终了时的速率 (dq/d τ)E =K /2q =(2×= m/h 洗涤速率 (dq/d τ)W = (dq/d τ)E =×= m/h (2) Δp ’=2Δp 时的生产能力

因滤饼不可压缩,所以 K ’=K Δp ’/Δp =2K =2×= m 2

/h

因在原板框压滤机过滤,悬浮液浓度未变,则当5个板框充满滤饼时所得滤液量仍为V ’= m3, 故此时所用的过滤时间为

τ= q ’2/K ’=q 2/K ==1 h

生产能力 Q=V ’/(τ+τw +τD )=(1++= m 3

滤液/h

9、在一板框过滤机上过滤某种悬浮液,在1atm 表压下20分钟在每1m 2

过滤面积上得到

0.197m 3的滤液,再过滤20分钟又得滤液0.09m 3

。试求共过滤1小时可得总滤液量为若干m 3.

解: 当min 201=τ时, q 1 = m 2

min 402=τ时, q 2 = + = 0.287m 3

/m 2

代入恒压过滤方程时可得:

40

0.28720.28720

0.19720.19722.?=?+?=?+K q K q

联立解得:

min /1038.2,/0222.02

.323

m K m m q e -?== 由此 min

0.20710

2.38(0.0222)3

22

=?=

=

-K

q τ

∴当过滤1小时后,可得滤液量: )207.060(1038.2)0222.0(3

2

+?=+-q

解得: q = m 2 即每m 2过滤面积过滤1小时后可得滤液为

10、一转筒真空过滤机,其直径和长度均为1m ,用来过滤某悬浮液。原工况下每转一周需时1min ,操作真空度为 (500mmHg),每小时可得滤液603

m ,滤饼厚度为12mm ,新工况下要求生产能力提高1倍,操作真空度提高至 (650mmHg),已知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忽略。试求:

(1)新工况过滤机的转速应为多少? (2)新工况所生成的滤饼厚度为多少?

解:(1)e V = 0 所以τ22K A V =

设浸没度为?,转速为n (r/min)

则转筒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60s n ,其中转筒整个面积浸入滤槽即过滤时间为)

(60s n ?

所以

?n

K A V 60=

故Q = 60nV = 60A

?

K n 60h m /3 所以

1

12212

n K n K Q Q =

由题知 S = 0 及p K ?∝ 故 min

/1.3)(1)(21237.69.42121221r n n K K

=?==

(2) 设滤饼的厚度为δ,则有

112260260δδAn n A n = h m /3饼 所以

mm n n 7.71.312

1222211===

??δδ

11、采用降尘室回收常压炉气中所含球形固体颗粒。降尘室底面积为10㎡,高1.6m 。操作条件下气体密度为0.5kg/m 3,粘度为s Pa ??-5100.2,颗粒密度为3000 kg/m 3。气体

体积流量为5m 3/s 。试求:

(1)可完全回收的最小颗粒直径; (2)如将降尘室改为多层以完全回收20m μ的颗粒,求多层降尘室的层数及板间距。 解:(1)设沉降运动处在层流区,则能完全回收的最小颗粒直径:

()()m A V g d s s μρρμ

2.7810

5

6.0300081.9102181850

min =-???=

-=

-

校核: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s m A V u s /5.010

5

00===

2173.110

26

.05.0102.78Re 5

6min <=????==

--μ

ρ

u d ,近似认为沉降运动处于层流区。

(2)20m μ的颗粒也要能全部回收,所需要的降尘面积可按下式计算(既然直径为m μ2.78的颗粒尚能处于层流区,则20m μ的颗粒沉降也一定处在层流区):

()

()()

22

6

52

20

0153102056.0300081.91021818'm d g V A s s =?-???=

-=

--ρρμ

需要降尘面积为153㎡,所以降尘室应改为16层(15块隔板),实际降尘面积为160㎡。层间距为。

点评:就设备结构参数而言,降尘室的处理量主要取决于其底面积而与高度无关;由本题可以看出,当处理量一定时,完全分离出更小的的粒径就必须扩大降尘室的底面积,这是通过多层结构来实现的。

12、用一板框压滤机在300kPa 的压强差下过滤某悬浮液。已知过滤常数s m K /105.725-?=,23/012.0m m q e =。要求每一操作周期得8m 3的滤液,过滤时间为

小时。设滤饼不可压缩,且滤饼与滤液的体积之比为。试求

(1)过滤面积;

(2)若操作压强差提高至600kPa 。现有一板框过滤机,每框的尺寸为

25635635??mm ,

若要求每个周期仍得到8m 3滤液,则至少需要多少个框才能满足要求?又过滤时间为多少?

解:(1)恒压过滤方程θ222KA VV V e =+ ,其中A q V e e =,于是:

0222=--V A Vq KA e θ

25

522

2

25.221800

10

5.721800

105.7012.082012.0822442m K V K q V Vq A e e =?????+?+??=

++=

--θ

θ

(2)恒压过滤方程反映的是滤液体积、过滤时间和过滤面积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问,

过滤面积和过滤时间均为所求。因此用该方程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事实上,滤液体积已知且滤渣与滤液体积比也已知,则滤饼体积可求,由滤饼体积及每框的容积可求框数(因为每个操作周期中滤饼充满框后才停止过滤)。

滤饼体积=32.08025.0m cV =?=。

框数=84.19025

.0635.0635.02.0=??=每框容积滤饼体积,取20=n

操作压强提高至600kPa ,由于滤饼不可压缩,过滤常数K 与压差成正比,于是s m K /105.1'24-?=。e q 不变。

实际过滤面积为:213.16635.0635.0202'm A =???= 由恒压过滤方程可计算过滤时间:s A K A Vq V e 2.171913.16105.113.16012.0828'''22

422

2=?????+=

+=

点评:过滤面积的求取属设计型计算,可通过过滤方程式直接解决;设计条件和操作条

件的差异应在过滤常数上加以体现。当过滤压差增大时,用较小的过滤面积在基本相同的时间内就能得到相同的滤液量。

13、用板框过滤机在恒压下过滤悬浮液。若滤饼不可压缩,且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

(1)当其它条件不变,过滤面积加倍,则获得的滤液量为原来的多少倍? (2)当其它条件不变,过滤时间减半,则获得的滤液量为原来的多少倍? (3)当其它条件不变,过滤压强差加倍,则获得的滤液量为原来的多少倍? 解:(1)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则恒压过滤方程可变为:θ22KA V =,于是2'

'==A

A V V (2)

707.02

1

'

'===θ

θV V (3)由于滤饼不可压缩,压缩性指数0=s ,因此压强增加滤饼比阻不变,由过滤常的定义rc p K μ?=

2可知,2''=??=p p K K 。于是414.12'

'

===K

K V

V 14、恒压过滤某悬浮液,已知过滤5min 得滤液1L ,若又过滤5min 后,试求:

1. 得到滤液量(L );

2. 过滤速率(L/min )。 设: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 解:

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时的恒压过滤方程为 θ22KA V =

则 1221θKA V = (1)

2222θKA V = (2)

两式相除得

5.010

5212

221===

θθV V (3) 依题意 11=V L 由(3)式得

414.15

.012

2==

V L 414.012=-=?V V V L

0707.010

2414

.122/222=?====θθθV V V V KA d dV L/min 15、 两颗直径不同的玻璃球分别在水中和空气中以相同的速度自由沉降。已知玻璃球的

密度为2500kg/m 3,水的密度为m 3,水的粘度为?10-3Pa ?s ,空气的密度为m 3,空气的粘度为?10-5Pa ?s 。

(1)若在层流区重力沉降,则水中颗粒直径与空气中颗粒直径之比为 B 。

A .

B .9.612

C .

D .

(2)若在层流区离心沉降,已知旋风分离因数与旋液分离因数之比为2,则水中颗

粒直径与空气中颗粒直径之比为 D 。 A . B .11.593 C . D .

解:(1) 由 ()μ

ρρ182g

d u s t -=

得 ()g

u d s t

ρρμ-=

18

所以 ()()()()612.91081.12.998250010005.1205.125005

3=??-??-=

--=

--a

w s w a s a

w d d

μρρμρρ

(2) 由 ()R u d u T s r 2218?-=μρρ,gR

u K T

c 2

=

得 ()

c s r gK

d u ?-=

μ

ρρ182,()c

s r

gK u d ρρμ-=18

()()()()593.131

1081.12.9982500210005.1205.1250053=???-???-=

--=--cw

a w s ca w a s a

w

K K d d μρρμρρ

16、某一球形颗粒在空气中自由重力沉降。已知该颗粒的密度为5000kg/m 3,空气的密度为1.205kg/m 3,空气的粘度为?10-5Pa ?s 。则

(1) 在层流区沉降的最大颗粒直径为 B ?10-5m 。

A .

B .4.639

C .

D .

(2) 在湍流区沉降的最小颗粒直径为 C ?10-3m 。

A .

B .1.124

C .

D . 解:(1) 由 μ

ρ

t du =

Re

得 ρ

μd u t Re

=

而 ()μ

ρρ182g

d u s t -=

所以 ()()()m g d s 53

2

5

3

210639.4807

.9205.15000205.1110

81.118Re 18--?=?-????=-=ρρρμ (2) 由 ()ρ

ρρg

d u s t -=74

.1

得 ()ρ

μρ

ρρd g

d s Re

74

.1=

- ()2

222

274.1Re ρ

μρ

ρρd g

d s =- 所以

()()()m g d d s

332

2

2

5322210224.1807.9205.15000205.174.110001081.174.1Re --?=?-????=-?=ρρρμ17、对不可压缩滤饼先进行恒速过滤后进行恒压过滤。

(1)恒速过滤时,已知过滤时间为100s 时,过滤压力差为3?104Pa ;过滤时间为500s

时,过滤压力差为9?104Pa 。则过滤时间为300s 时,过滤压力差为 C 。

A .4?104Pa

B .5?104Pa

C .6?104Pa

D .7?104Pa

(2)若恒速过滤300s 后改为恒压过滤,且已知恒速过滤结束时所得滤液体积为,过滤

面积为1m 2,恒压过滤常数为K=5?10-3m 2/s ,q e =0m 3/m 2(过滤介质的阻力可以忽略)。则再恒压过滤300s 后,又得滤液体积为 D 。

A .0.386m 3

B .0.486m 3

C .0.586m 3

D .0.686m 3

解:(1) 由 b a p +=?θ

b

a b a +=?+=?5001091001034

4

两式相减,得 a 4001064

=?,150400

1064

=?=

a 所以 150001*********

=?-?=b

所以 Pa p 4

1066000015000300150?==+?=?

(2) 由 ()

()()R R e R K q q q q q θθ-=-+-22

2

得 ()

()R R K q q θθ-=-2

2

()()R R R R K A V K q q θθθθ-+??

? ??=-+=2

2

()4361.10625.230010575.032==

??+=

-

23/6861.075.04361.1m m q =-=?

18、对某悬浮液进行恒压过滤。已知过滤时间为300s 时,所得滤液体积为0.75m 3,且过滤面积为1m 2,恒压过滤常数K=5?10-3m 2/s 。若要再得滤液体积0.75m 3,则又需过滤时间为 C 。

A .505s

B .515s

C .525s

D .535s

解:由 θK q q q e =+22

得 2

2q K q q e -=θ

所以 625.075

.0275.030010522

32=?-??=+=

-q q K q e θ 8251055

.1625.025.123

22=???+=+=-K q q q e θ

s 525300825=-=?θ

19、用一个截面为矩形的沟槽,从炼油厂的废水中分离所含的油滴。拟回收直径200μm

以上的油滴。槽的宽度为4.5m 深度为0.8m 。在出口端,除油后的水可不断从下部排出,

而汇聚成层的油则从顶部移去。油的密度为870Kg/m 3

,水温为20℃,若每小时处理废水

1560m 3,求所需槽的长度L 为多少?已知20℃水密度为998.2Kg/m 3

,粘度为·S 。(10分) 解:假定油滴沉降为滞流区

则沉降速度u t =(200×10-6)2×(870﹣)×18××10-3 =﹣×10-3

m/s

负号说明油滴向上运动

校核 R e =200×10-6××10-3××10-3

=﹤1 假设成立 水流过沉降槽速度 u=V S /Bh=(1560/3600)/×= m/s 据降沉室分离条件 L/u ≥H/u t

则L ≥Hu/ u t ≥(×)/×10-3

≥34.5m

即所需槽的长度L 为

20、某板框过滤机在恒压下过滤某悬浮液,4h 后得滤液80m 3,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滤饼不可压缩,试求;(1)若在过滤2h ,又可得滤液多少m 3。

(2)若过滤压力加倍,滤饼不可压缩,也过滤4h ,可得滤液多少m 3。

解:(1)V 2=KA 2θ; 802= KA 24; → KA 2=1600m 4

/h

(80+V )2

=1600(4+2)→ V= 即又得滤液.

(2)K=2k Δp 1-S =2K Δp ∴k ˋ=2k k ˋA 2=3200 m 4

/h

V ‘2= k ˋA 2θ V ‘=(3200×4)1/2=113.14m 3

化工原理实验

流量计的种类很多,本实验是研究差压式(速度式)流量计的校正,这类差压式流量计是用测定流体的压差来确定流体流量(或流速)常用的有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和毕托管等。实验装置用孔板流量计如同2。a)所示,是在管道法兰向装有一中心开孔的不诱钢板。 孔板流量计的缺点是阻力损失大,流体流过孔板流量计,由于流体与孔板有摩擦,流道突然收缩和扩大,形成涡流产生阻力,使部分压力损失,因此流体流过流量计后压力不能完全恢复,这种损失称为永久压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流量计的永久压力损失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出。如下图所示,实验中测定3、4两个截面的压力差,即为永久压力损失。对孔板流量计,测定孔板前为d1的地方和孔板后6d1的地方两个截面压差 工厂生产的流量计大都是按标准规范生产的。出厂时一般都在标准技术状况下(101325Pa,20℃)以水或空气为介质进行标定,给出流量曲线或按规定的流量计算公式给出指定的流量系数,然而在使用时,往往由于所处温度、压强、介质的性质同标定时不同,因此为了测定准确和使用方便,应在现场进行流量计的校正。即使已校正过的流量计,由于在长时间使用中被磨损较大时,也需要再一次校正。 量体法和称重法都是以通过一定时间间隔内排出的流体体积或质量的测量来实现的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李发永 流量计原理 工厂生产的流量计,大都是按标准规范制造的。流量计出厂前要经过校核,并作出流量曲线,或按规定的流量计算公式给出指定的流量系数,或将流量系数直接刻在显示仪表刻度盘上供用户使用。 如果用户丢失原厂的流量曲线图;或者流量计经长期使用,由于磨损造成较大的计量误差;或者用户自行制造非标准形式的流量计;或者被测量流体与标定的流体成分或状态不同,则必须对流量计进行校核(或称为标定)。也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流量计的指示值与实际流量的关系,作出流量曲线或确定流量的计算公式。因此,流量计的校核在生产、科研中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Φ16×2.5 Ф:是表示外径 DN:公称直径(近似内径) “Φ”标识普通圆钢管的直径,或管材的外径乘以壁厚,如:Φ25×3标识外径25mm,壁厚为3mm的管材; 以孔板流量计为例进行说明,文丘里流量计的原理与此完全一样,只是流量系数不同。

化工原理--沉降与过滤习题及答案

沉降与过滤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一密度为7800 kg/m 3 的小钢球在相对密度为1.2的某液体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在20℃水中沉降速度的1/4000,则此溶液的粘度为 (设沉降区为层流20℃水密度998.2 kg/m 3粘度为100.5×10-5 Pa ·s )。A ?A 4000 mPa ·s ; ?B 40 mPa ·s ; ?C 33.82 Pa ·s ; ?D 3382 mPa ·s 2、含尘气体在降尘室内按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沉降。理论上能完全除去30μm 的粒子,现气体处理量增大1倍,则该降尘室理论上能完全除去的最小粒径为 。D A .m μ302?; B 。m μ32/1?; C 。m μ30; D 。m μ302?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取决于 。 B A .沉降面积和降尘室高度; B .沉降面积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C .降尘室长度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D .降尘室的宽度和高度。 4、降尘室的特点是 。D A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分离效率高,但体积庞大; B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但流体阻力大,体积庞大; C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体积小,但流体阻力大; D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离效率低 5、在降尘室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 无关。C A .颗粒的几何尺寸 B .颗粒与流体的密度 C .流体的水平流速; D .颗粒的形状 6、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临界粒径这一术语是指 。C A .旋风分离器效率最高时的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 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 旋风分离器能够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 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7、旋风分离器的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D A. 颗粒群中具有平均直径的粒子的分离效率; B. 颗粒群中最小粒子的分离效率; C. 不同粒级(直径范围)粒子分离效率之和; D. 全部颗粒中被分离下来的部分所占的质量分率 8、对标准旋风分离器系列,下述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C A .尺寸大,则处理量大,但压降也大; B .尺寸大,则分离效率高,且压降小; C .尺寸小,则处理量小,分离效率高; D .尺寸小,则分离效率差,且压降大。 9、恒压过滤时, 如滤饼不可压缩,介质阻力可忽略,当操作压差增加1倍,则过滤速率为原来的 。 B A. 1 倍; B. 2 倍; C.2倍; D.1/2倍 10、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B 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11、助滤剂的作用是 。B A . 降低滤液粘度,减少流动阻力; B . 形成疏松饼层,使滤液得以畅流; C . 帮助介质拦截固体颗粒; D . 使得滤饼密实并具有一定的刚性 12、下面哪一个是转筒真空过滤机的特点 。B A .面积大,处理量大; B .面积小,处理量大; C .压差小,处理量小; D .压差大,面积小 13、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B A. 过滤速率与A(过滤面积)成正比; B. 过滤速率与A 2成正比; C. 过滤速率与滤液体积成正比; D. 过滤速率与滤布阻力成反比 14、恒压过滤,如介质阻力不计,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 。

化工原理实验仿真选择题

萃取 1.萃取操作所依据的原理是()不同。 A. 沸点 B. 熔点 C. 吸附力 D. 溶解度 答案:D 2.萃取操作后的富溶剂相,称为()。 A. 萃取物 B. 萃余物 C. 滤液 D. 上萃物 答案:B 3.油脂工业上,最常来提取大豆油,花生油等的沥取装置为()。 A. 篮式萃取塔 B. 喷雾萃取塔 C. 孔板萃取塔 D. 填充萃取塔 答案:A 4.萃取液与萃余液的比重差愈大,则萃取效果()。 A. 愈好 B. 愈差 C. 不影响 D. 不一定 答案:A 5.将植物种籽的籽油提取,最经济的方法是()。 A. 蒸馏 B. 萃取 C. 压榨 D. 干燥 答案:B 6.萃取操作的分配系数之影响为()。 A. 分配系数愈大,愈节省溶剂 B. 分配系数愈大,愈耗费溶剂 C. 分配系数愈大,两液体的分离愈容易 D. 分配系数愈小,两液体愈容易混合接触. 答案:C 7.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中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 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答案:B 8.在萃取分离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称为()。 A.浓度比 B.萃取率 C.分配系数 D.分配比 答案:C 9.有4 种萃取剂,对溶质A 和稀释剂B 表现出下列特征,则最合适的萃取剂应选择____ A. 同时大量溶解A 和B B. 对A 和B 的溶解都很小 C. 对A 和B 的溶解都很小 D. 大量溶解B 少量溶解A 答案:D 10.对于同样的萃取相含量,单级萃取所需的溶剂量____ A. 比较小 B. 比较大 C. 不确定 D. 相等 答案:B 11.将具有热敏性的液体混合物加以分离常采用______方法 A. 蒸馏 B. 蒸发 C. 萃取 D. 吸收 答案:C 12.萃取操作温度一般选___A__ A. 常温 B. 高温 C. 低温 D. 不限制 干燥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

化工2004/02 化工原理实验 福州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 二〇〇四年二月

前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要求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队伍。因此,作为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院校应当把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更能贯穿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如何能适应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要求尤为重要。传统的大学实验教学,其内容是以验证前人知识为主的验证型实验,其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教,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今,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普遍开设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思路和做法。在“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必须通过的本科教学评优工作指标中就明确要求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应占70%以上。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技术基础实验课,在培养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学校确定为我校参加本科教学评优工作重点建设的基础课程之一。福州大学投入247万元用于建设以“三型”实验为主的现代化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化工原理实验室。目前,第一期投入100万元的化工原理实验室建设工作已经完成,第二期投入147万元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已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装置18套,其中有6套是我校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共同联合研制的,有2套是我们自行研制的。这些装置将化工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融合了化学、电工电子、数学、物理及机械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等功能,能够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开出不同类型的“三型”实验。有了这些高新技术装备的实验装置,我们还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化工原理实验内容、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当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论及教育心理学为指导,研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启发式、交互式、研讨式、动手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流程装配、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讨论等方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化工原理实验讲义》就是为了适应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要求而编写的。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由施小芳高级实验师执笔主编,李微高级实验师、林述英实验师参与编写工作,阮奇教授主审。叶长燊等老师参加了编写讲义的讨论,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对本讲义在编写过程中给予热心帮助和支持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讲义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有关书籍、杂志、兄弟院校的讲义等大量资料,由于篇幅所限,未能一一列举,谨此说明。本讲义难免存在不妥之处,衷心地希望读者给予指教,使本讲义日臻完善。 福州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室 2004.2.5

化工原理实验大纲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化工原理 学时:32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等。 执笔人:傅家新,王任芳 审订人:吴洪特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化工原理实验课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基本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化工原理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组织工程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中学会一些操作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实验由基础型实验、综合型试验、设计型实验和仿真型实验几部分组成。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实验预习,了解实验装置流程及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数据处理中的一些技巧,为能顺利完成实验做好准备。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注:本实验装置都可以开验证型实验,同时可以开设综合、设计和研究型实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和实验学时进行选择和组合。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测定(1验证)(4学时)1.目的要求 了解离心泵的操作;掌握离心泵性能曲线的测定方法;了解气缚现象;掌握离心泵的操作方法。 2.方法原理 依据机械能衡算式对离心泵作机械能衡算可得H~Q线,利用马达-天平测功器可测得N~Q线,利用有效功与轴功的关系可得η~Q线。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离心泵性能曲线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注意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 5.实验内容: 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性能曲线。 实验一离心泵性能测定—汽蚀现象测定(2演示) (2学时) 1. 目的要求 通过对离心泵汽蚀特性曲线的测定,以便在离心泵的安装过程中正确掌握其安装高度。 2.方法原理 离心泵汽蚀特性结合机械能衡算式。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离心泵汽蚀现象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1验证) (4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因次分析方法,学会用实验数据关联摩擦因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2.方法原理 由范宁公式知,管路阻力损失可表示成)2/)(/(2g u d l p f λ?=,在一连续、稳定、均一、且水平的恒截面直管段内,p p f ??-=。只要测定出两截面处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λ关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阻力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二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2综合) (6学时) 2. 目的要求 掌握因次分析方法,学会用实验数据关联摩擦因数与雷诺数的关系,测定阀门及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 2.方法原理 由范宁公式知,管路阻力损失可表示成)2/)(/(2g u d l p f λ?=,在一连续、稳定、均一、且水平的恒截面直管段内,p p f ??-=。只要测定出两截面处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λ关系。 管路局部阻力损失可表示)2/(h 2 g u f ζ=,只要测定出阀门两端的压强之差和管内流体的流速,即可关联出Re ~ζ关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阻力测定装置一套。 4.掌握要点 5.实验内容 实验三 板框过滤实验(1验证) (4学时)

化工原理第三章沉降与过滤课后习题及答案(1)

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 沉 降 【3-1】 密度为1030kg/m 3、直径为400m μ的球形颗粒在150℃的热空气中降落,求其沉降速度。 解 150℃时,空气密度./30835kg m ρ=,黏度.524110Pa s μ-=?? 颗粒密度/31030p kg m ρ=,直径4410p d m -=? 假设为过渡区,沉降速度为 ()(.)()./..11 2 2 223 34 5449811030410179225225241100835p t p g u d m s ρρμρ --??-???==??=? ???????????? 验算 .Re ..45 4101790.835 =24824110 p t d u ρμ--???==? 为过渡区 【3-2】密度为2500kg/m 3的玻璃球在20℃的水中和空气中以相同的速度沉降。试求在这两种介质中沉降的颗粒直径的比值,假设沉降处于斯托克斯定律区。 " 解 在斯托克斯区,沉降速度计算式为 ()/2 18t p p u d g ρρμ=- 由此式得(下标w 表示水,a 表示空气) ()()22 18= p w pw p a pa t w a d d u g ρρρρμμ--= pw pa d d = 查得20℃时水与空气的密度及黏度分别为 ./,.339982 100410w w kg m Pa s ρμ-==?? ./,.35120518110a a kg m Pa s ρμ-==?? 已知玻璃球的密度为/32500p kg m ρ=,代入上式得 .961pw pa d d = = ·

【3-3】降尘室的长度为10m ,宽为5m ,其中用隔板分为20层,间距为100mm ,气体中悬浮的最小颗粒直径为10m μ,气体密度为./311kg m ,黏度为.621810Pa s -??,颗粒密度为4000kg/m 3。试求:(1)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2)若需要最小颗粒沉降,气体的最大流速不能超过多少m/s (3)此降尘室每小时能处理多少m 3的气体 解 已知,/./.6336101040001121810pc p d m kg m kg m Pa s ρρμ--=?===??,, (1) 沉降速度计算 假设为层流区 () .()(.) ./.2626 9811010400011001181821810pc p t gd u m s ρρμ ---??-= ==?? 验算..Re .66 101000111000505221810pc t d u ρ μ --???= ==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汇总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尽?怎样才能迅速地排尽?为什么?如何检验管路中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 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 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2.以水为介质所测得的?~Re关系能否适用于其他流体? 答:能用,因为雷诺准数是一个无因次数群,它允许d、u、、变化 3?在不同的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不能,因为Re二du p仏与管的直径有关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到最大,为什么? 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离心泵不灌水很难排掉泵内的空气,导致泵空转而不能排水;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 (3)泵启动后,出口阀如果不开,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随着流量的增大,泵进、出口压力表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

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混浊,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答:开始过滤时,滤饼还未形成,空隙较大的滤布使较小的颗粒得以漏过,使滤液浑浊,但当形成较密的滤饼后,颗粒无法通过,滤液变清。? 2.实验数据中第一点有无偏低或偏高现象?怎样解释?如何对待第一点数据? 答:一般来说,第一组实验的第一点△ A A q会偏高。因为我们是从看到计量桶出现第一滴滤液时开始计时,在计量桶上升1cm 时停止计时,但是在有液体流出前管道里还会产生少量滤液,而试验中管道里的液体体积产生所需要的时间并没有进入计算,从而造成所得曲线第一点往往有较大偏差。 3?当操作压力增加一倍,其K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重量的过滤液,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半? 答: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过滤压差、过滤介质的性质、构成滤饼的 颗粒特性,滤饼的厚度。由公式K=2I A P1-s, T=qe/K可知,当过滤压强提高一倍时,K增大,T减小,qe是由介质决定,与压强无关。 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1.将实验得到的半经验特征数关联式和公认式进行比较,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答:答:壁温接近于蒸气的温度。 可推出此次实验中总的传热系数方程为 其中K是总的传热系数,a是空气的传热系数,02是水蒸气的传热系数,3是铜管的厚度,入是铜的导热系数,R1、R2为污垢热阻。因R1、R2和金属壁的热阻较小,可忽略不计,则Tw- tw,于是可推导出,显然,壁温Tw接近于给热系数较大一侧的流体温度,对于此实验,可知壁温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1)

实验1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液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的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 2、观察液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渡过程。 3、测定液体在园管中流动时的上临界雷诺数Rec1和下临界雷诺数Rec2。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掌握与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按规定进行实验操作。 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计算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 1、雷诺实验装置(套), 2、蓝、红墨水各一瓶, 3、秒表、温度计各一只, 4、 卷尺。 四、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有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不变。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流速u,这时候如果微启带色水阀门,带色水就会和无色水在管路中沿轴线同步向前流动,带色水成一条带色直线,其流动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带色水线没有与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的在管道中流动。此时,在速度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带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还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运动成临界状态。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色线完全扩散与无色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紊流运动。

雷诺数:γ d u ?= Re 连续性方程:A ?u=Q u=Q/A 流量Q 用体积法测出,即在时间t 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ΔV 。 t V Q ?= 4 2 d A ?=π 式中:A-管路的横截面积 u-流速 d-管路直径 γ-水的粘度 五、实验步骤 1、连接水管,将下水箱注满水。 2、连接电源,启动潜水泵向上水箱注水至水位恒定。 3、将蓝墨水注入带色水箱,微启水阀,观察带色水的流动从直线状态至脉动临界状态。 4、通过计量水箱,记录30秒内流体的体积,测试记录水温。 5、调整水阀至带色水直线消失,再微调水阀至带色水直线重新出现,重复步骤4。 6、层流到紊流;紊流到层流各重复实验三次。 六、数据记录与计算 d= mm T (水温)= 0C 七、实验分析与总结(可添加页) 1、描述层流向紊流转化以及紊流向层流转化的实验现象。 2、计算下临界雷诺数以及上临界雷诺数的平均值。

(完整版)化工原理-第五章-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化工原理-第五章-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 一、选择题 1、 一密度为7800 kg/m 3 的小钢球在相对密度为1.2的某液体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在20℃水中沉降速度的1/4000,则此溶液的粘度为 D (设沉降区为层流)。 ?A 4000 mPa·s ; ?B 40 mPa·s ; ?C 33.82 Pa·s ; ?D 3382 mPa·s 2、含尘气体在降尘室内按斯托克斯定律进行沉降。理论上能完全除去30μm 的粒子,现气体处理量增大1倍,则该降尘室理论上能完全除去的最小粒径为 D 。 A .m μ302?; B 。m μ32/1?; C 。m μ30; D 。m μ302? 3、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取决于 B 。 A .沉降面积和降尘室高度; B .沉降面积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C .降尘室长度和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D .降尘室的宽度和高度。 4、降尘室的特点是 。D A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分离效率高,但体积庞大; B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但流体阻力大,体积庞大; C . 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体积小,但流体阻力大; D . 结构简单,流体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离效率低 5、在降尘室中,尘粒的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 C 无关。 A .颗粒的几何尺寸 B .颗粒与流体的密度 C .流体的水平流速; D .颗粒的形状 6、在讨论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时,临界粒径这一术语是指 C 。 A. 旋风分离器效率最高时的旋风分离器的直径; B. 旋风分离器允许的最小直径; C. 旋风分离器能够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的直径; D. 能保持滞流流型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化工原理第三章沉降与过滤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 沉 降 【3-1】 密度为1030kg/m 3 、直径为400m μ的球形颗粒在150℃的热空气中降落,求其沉降速度。 解 150℃时,空气密度./30835kg m ρ=,黏度.524110Pa s μ-=?? 颗粒密度/31030p kg m ρ=,直径4410p d m -=? 假设为过渡区,沉降速度为 ()(.)()./..11 2 2 223 34 5449811030410179225225241100835p t p g u d m s ρρμρ --??-???==??=? ???????????? 验算 .Re ..45 4101790.835 =24824110 p t d u ρμ--???==? 为过渡区 【3-2】密度为2500kg/m 3 的玻璃球在20℃的水中和空气中以相同的速度沉降。试求在这两种介质中沉降的颗粒直径的比值,假设沉降处于斯托克斯定律区。 解 在斯托克斯区,沉降速度计算式为 ()/2 18t p p u d g ρρμ=- 由此式得(下标w 表示水,a 表示空气) ()()22 18= p w pw p a pa t w a d d u g ρρρρμμ--= pw pa d d = 查得20℃时水与空气的密度及黏度分别为 ./,.339982 100410w w kg m Pa s ρμ-==?? ./,.35120518110a a kg m Pa s ρμ-==?? 已知玻璃球的密度为/32500p kg m ρ=,代入上式得 .961pw pa d d = = 【3-3】降尘室的长度为10m ,宽为5m ,其中用隔板分为20层,间距为100mm ,气体中悬浮的最小颗粒直径为10m μ,气体密度为./311kg m ,黏度为.621810Pa s -??,颗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篇一: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吸收实验 姓名 专业月实验内容吸收实验指导教师 一、实验名称: 吸收实验 二、实验目的: 1.学习填料塔的操作; 2. 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ya. 三、实验原理: 对填料吸收塔的要求,既希望它的传质效率高,又希望它的压降低以省能耗。但两者往往是矛盾的,故面对一台吸收塔应摸索它的适宜操作条件。 (一)、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 气体通过填料层压降△p与填料特性及气、液流量大小等有关,常通过实验测定。 若以空塔气速uo[m/s]为横坐标,单位填料层压降?p[mmh20/m]为纵坐标,在z ?p~uo关系z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如图2-2-7-1所示。当液体喷淋量l0=0时,可知 为一直线,其斜率约1.0—2,当喷淋量为l1时,?p~uo为一折线,若喷淋量越大,z ?p值较小时为恒持z折线位置越向左移动,图中l2>l1。每条折线分为三个区段, 液区,?p?p?p~uo关系曲线斜率与干塔的相同。值为中间时叫截液区,~uo曲zzz ?p值较大时叫液泛区,z线斜率大于2,持液区与截液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截点a。 姓名 专业月实验内容指导教师?p~uo曲线斜率大于10,截液区与液泛区之间的转折点叫泛点b。在液泛区塔已z 无法操作。塔的最适宜操作条件是在截点与泛点之间,此时塔效率最高。 图2-2-7-1 填料塔层的?p~uo关系图 z 图2-2-7-2 吸收塔物料衡算 (二)、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 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姓名 专业月实验内容指导教师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na?kya???h??ym(1)式中:na——被吸收的氨量[kmolnh3/h];?——塔的截面积[m2] h——填料层高度[m] ?ym——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 kya——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3/m3·h] 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 na?v(y1?y2)?l(x1?x2) (2)式中:v——空气的流量[kmol空气/h] l——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20/h] y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 y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 x1,x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3/kmolh20] 由式(1)和式(2)联解得: kya?v(y1?y2)(3) ??h??ym 为求得kya必须先求出y1、y2和?ym之值。 1、y1值的计算: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柏努利方程实验 1. 关闭出口阀,旋转测压管小孔使其处于不同方向(垂直或正对流向),观测并记录各测 压管中的液柱高度H 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各测压管旋转时,液柱高度H 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是 什么 答:在关闭出口阀情况下,各测压管无论如何旋转液柱高度H 无任何变化。这一现象可通过柏努利方程得到解释:当管内流速u =0时动压头02 2 ==u H 动 ,流体没有运动就不存在阻力,即Σh f =0,由于流体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无外功加入,既W e =0,此时该式反映流体静止状态 见(P31)。这一液位高度的物理意义是总能量(总压头)。 (2) 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是否同一高度为什么 答:A 、B 、C 、D 、E 测压管内的液位在同一高度(排除测量基准和人为误差)。这一现象说明各测压管总能量相等。 2. 当流量计阀门半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H /并回 答以下问题: (1) 各H /值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当测压管小孔转到正对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冲压头H /冲;当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流向时H /值指该测压点的静压头H /静;两者之间的差值为动压头H /动=H /冲-H /静。

(2) 对同一测压点比较H 与H /各值之差,并分析其原因。 答:对同一测压点H >H /值,而上游的测压点H /值均大于下游相邻测压点H /值,原因显然是各点总能量相等的前提下减去上、下游相邻测压点之间的流体阻力损失Σh f 所致。 (3) 为什么离水槽越远H 与H /差值越大 (4) 答:离水槽越远流体阻力损失Σh f 就越大,就直管阻力公式可以看出2 2 u d l H f ??=λ与 管长l 呈正比。 3. 当流量计阀门全开时,将测压管小孔转到垂直或正对流向,观察其的液位高度 H 2222d c u u =22 ab u ρcd p ρab p 2 2 u d l H f ??=λ计算流量计阀门半开和全开A 点以及C 点所处截面流速大小。 答:注:A 点处的管径d=(m) ;C 点处的管径d=(m) A 点半开时的流速: 135.00145.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A 半 (m/s ) A 点全开时的流速: 269.00145 .036004 16.0360042 2=???=???=ππd Vs u A 全 (m/s ) C 点半开时的流速: 1965.0012 .036004 08.0360042 2=???=???= ππd Vs u c 半 (m/s )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 实验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5) 实验三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7) 实验四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测定 (9) 实验五填料塔吸收实验 (12) 演示实验柏努利方程实验 (14)

雷诺实验 (16)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流体在管道内摩擦阻力的测定方法; 2、 确定摩擦系数入与雷诺数 Re 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 由于流体具有粘性, 在管内流动时必须克服内摩擦力。 当流体呈湍流流动时, 质点间不 断相互碰撞,弓I 起质点间动量交换,从而产生了湍动阻力,消耗了流体能量。流体的粘性和 流体 的涡流产生了流体流动的阻力。 在被侧直管段的两取压口之间列出柏努力方程式, 可得: △ P f = △ P ’ P f L u 2 h f d 2 L —两侧压点间直管长度(m ) 2d P f d —直管内径(m ) 入一摩擦阻力系数 u —流体流速(m/s ) △ P f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降(N/m 2 ) 厂流体粘度(Pa.s ) p — 流体密度(kg/m 3 ) 本实验在管壁粗糙度、管长、管径、一定的条件下用水做实验,改变水流量,测得一系 列流量下的△ P f 值,将已知尺寸和所测数据代入各式,分别求出入和 Re ,在双对数坐标纸 上绘出入?Re 曲线。 三、实验装置简要说明 水泵将储水糟中的水抽出, 送入实验系统,首先经玻璃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 然后送入 被测直管段测量流体流动的阻力,经回流管流回储水槽,水循环使用。 被测直管段流体流 动阻力△ P 可根据其数值大小分别采用变压器或空气一水倒置 U 型管来测量。 四、实验步骤: 1、 向储水槽内注蒸馏水,直到水满为止。 2、 大流量状态下的压差测量系统 ,应先接电预热10-15分钟,观擦数字仪表的初始值并 记 录后方可启动泵做实验。 3、 检查导压系统内有无气泡存在 .当流量为0时打开B1、B2两阀门,若空气一水倒置 U 型管内两液柱的高度差不为 0,则说明系统内有气泡存在,需要排净气泡方可测取数据。 排气方法:将流量调至较大,排除导压管内的气泡,直至排净为止。 4、 测取数据的顺序可从大流量至小流量,反之也可,一般测 15?20组数,建议当流量 读数 小于300L/h 时,用空气一水倒置 U 型管测压差△ P 。 5、待数据测量完毕,关闭流量调节阀,切断电源。 Re du

化工原理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 通过恒压过滤实验,验证过滤基本理论。 3. 学会测定过滤常数K 、q e 、τe 及压缩性指数s 的方法。 4. 了解过滤压力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过程,即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固体颗粒层(即滤渣层)及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形成滤渣层,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因此,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层的流动,而这个固体颗粒层(滤渣层)的厚度随着过滤的进行而不断增加,故在恒压过滤操作中,过滤速度不断降低。 过滤速度u 定义为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过滤推动力(压强差)△p,滤饼厚度L 外,还有滤饼和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 过滤时滤液流过滤渣和过滤介质的流动过程基本上处在层流流动围,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定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与时间的关系,可得过滤速度计算式: (1) 式中:u —过滤速度,m/s ; V —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 ; A —过滤面积,m 2 ; τ —过滤时间,s ; q —通过单位面积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 3/m 2 ; △p —过滤压力(表压)pa ; s —滤渣压缩性系数; μ—滤液的粘度,Pa.s ; r —滤渣比阻,1/m 2 ;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体积,m 3 /m 3 ; V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m 3; r ′ —滤渣比阻,m/kg ;

C —单位滤液体积的滤渣质量,kg/m3。 对于一定的悬浮液,在恒温和恒压下过滤时,μ、r、C和△p都恒定,为此令: (2) 于是式(1)可改写为: (3)式中:K—过滤常数,由物料特性及过滤压差所决定,m2/s 将式(3)分离变量积分,整理得: (4) 即V2+2VV e=KA2τ (5) 和从0到积分,则: 将式(4)的积分极限改为从0到V e V e2=KA2τ (6)将式(5)和式(6)相加,可得: 2(V+V e)dv= KA2(τ+τe) (7) 所需时间,s。 式中:—虚拟过滤时间,相当于滤出滤液量Veτ e 再将式(7)微分,得: 2(V+V e)dv= KA2dτ (8)将式(8)写成差分形式,则 (9)式中:Δq—每次测定的单位过滤面积滤液体积(在实验中一般等量分配),m3/ m2; Δτ—每次测定的滤液体积所对应的时间,s; —相邻二个q值的平均值,m3/ m2。 以Δτ/Δq为纵坐标,为横坐标将式(9)标绘成一直线,可得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斜率:S= 截距:I= q e 则,K= ,m2/s

化工原理—沉降与过滤

一、判断题 1.物料在离心机内进行分离时,其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称为离心分离因数。(√) 2.旋风分离器是利用惯性离心力作用来净制气体的设备。 (√) 3.恒压过滤时过滤速度随过程的进行不断下降。 (√) 4.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其沉降面积和粒子的沉降速度,以及降尘室的高度有关。 (×) 5.非均相物系分离按操作原理主要有沉降、过滤、压榨、离心分离、吸收和萃取。 (×) 6.用旋风分离器来分离含尘气体中的尘粒,若进口气速增加则分离效率提高,其压降上升。 (√) 二、填空题 1.除去液体中混杂的固体颗粒一般可采用()、()、()。 重力沉降;过滤;离心分离等 2. 混合物内部均匀且没有相界面者称为(),若混合物内部存在一个以上的相,且向界面两侧的物料性质有差别者为()。 均相混合物(均相物系);非均相混合物(非均相物系)

3.按照固体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把固体颗粒分成大小不同的几部分的分离方法称为()。 分级沉降法 4.含尘气体通过沉降室所经历的时间()尘粒从室顶沉降到室底所需时间,尘粒便可分离出来。 大于或等于 5、()是指能被旋风分离器完全分离的最小颗粒直径。 临界直径 6、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流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颗粒被截留,从而实现分离的操作。 介质;连续相;分散相 7、过滤可分为( )和()两大类。 饼层过滤;深层过滤 8、分离因数是指离心机所产生的()与()之比。 离心力;重力 三、选择题 1. 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A.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 B.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 C.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 D.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 B

化工原理实验讲

1流体阻力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2 )测定直管摩擦系数入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将所得的入~Re方程与经验公式比较。 3 )测定流体流经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E。 4 )学会倒U形差压计、差压传感器、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 )观察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基本原理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的存在,不可避免地要消耗一定的机械能,这种机械能的消耗包括流体流经直管的沿程阻力和因流体运动方向改变所引起的局部阻力。 1)沿程阻力 流体在水平等径圆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表现为压力降低,即 h f 仏上厘(1 —1) 影响阻力损失的因素很多,尤其对湍流流体,目前尚不能完全用理论方法求解,必须通 过实验研究其规律。为了减少实验工作量,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必须采用因次分析方法将各变量组合成准数关联式。根据因次分析,影响阻力损失的因素有, (1)流体性质:密度P、粘度卩; (2)管路的几何尺寸:管径d、管长I、管壁粗糙度£; (3)流动条件:流速卩。 可表示为: p f (d,l,,,u,)(1—2)组合成如下的无因次式: p 2 (du I J d ,—)(1—3) u d p du I u2 (,—)? d d 2 du 令( , d )/ (1 — 4) 则式(1 —1)变为: 2 h f P 1u(1 - 5) d2 式中,入称为摩擦系数。层流(滞流)时,入=64/R e;湍流时入是雷诺准数R e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2) 局部阻力 局部阻力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即当量长度法和阻力系数法。 (1)当量长度法 流体流过某管件或阀门时,因局部阻力造成的损失,相当于流体流过与其具有相当管径 长度的直管阻力损失,这个直管长度称为当量长度,用符号le表示。这样,就可以用直管 阻力的公式来计算局部阻力损失,而且在管路计算时.可将管路中的直管长度与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合并在一起计算,如管路中直管长度为I,各种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之和为le,则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总阻力损失h f为 I leu2 h f(1 —6) d 2 (2)阻力系数法\ 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阻力损失用流体在管路中的动能系数来表示,这种计算局 部阻力的方法,称为阻力系数法。 即 2 . u h f (1 —7) 2 式中,E――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u 在小截面管中流体的平均流速,m/ s。 由于管件两侧距测压孔间的直管长度很短?引起的摩擦阻力与局部阻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h f'直可应用柏努利方程由压差计读数求取。 实验装置与流程 1)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 —1所示。主要由水箱、管道泵,不同管径、材质的管子,各种阀门和管件,转子流量计等组成。第一根为粗糙管,第二根为光滑管。第三根不锈钢管,装有待测闸阀,用于局部阻力的测定。 1、水箱 2、管道泵 3、5、6、球阀 4、均压环7、系统排水阀8闸阀9、流量调节阀 10、排污水阀11倒U形差压计12、不锈钢管13、粗糙管14、光滑管15、转子流量计16、导压管17、温度计18、进水阀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pdf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 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f h p u gz We p u gz 2 22 2 1 21 12 2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面 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 U 型压差计的液位 差可知)(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2 22 2 1 2 1 1 2 2 p u gz p u gz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 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