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

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

大学生是一个有文化、素质高的群体, 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市场经济下, 高校大量扩招, 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毕业生, 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坚持共享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促进就业创业,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完善就业扶持技术, 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党中央之所以如此重视就业问题, 将它纳入“十三五”规划之中, 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与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

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最新数据: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50万;2016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 达到795万左右。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从2007年到2016年, 虽然时间跨度只有短暂的9年, 但高校毕业生的总基数增长了290万人,增长人数为2007年高校毕业总人数的58.59%。如此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社会,不仅给社会就业资源产生较大影响,无形中给毕业求职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致使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毕业即失业”, 是流传在大学毕业生中的流行语, 虽然有调侃之意, 但也道出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现实的残酷, 就业难一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影响着整个国家社会的安全稳定、是否受教育的舆论, 以及高等教育何去何从的走向。在毕业生求职浪潮中, 学生们如何选择, 高校如何指导, 政府如何引导, 总体经济形势如何影响就业等问题急需解决。

就业政策的鼓励性较差。近年来,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但这些政策大多只适合极少数人群,且缺乏监管和督促及智能,导致其落实效果较差。例如, 在国家相关部门号召下, 地方政府出台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一些政策, 无论在公司注册流程、资金还是税收方面均给予较大扶持。但对“高校毕业生”这一概念的界定,多为“毕业后直接创业”和“毕业后两年内创业”,使得多数没有社会经验的毕业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 毕业后直接创业可能性很小, 宁愿找工作实现就业, 不会选择直接创业。而且对毕业生而言, 两年的时间倏忽而逝, 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无法享受到政策扶持。另外, 国家就业政策引导不到位,也在不同方面影响大学生就业。一方面,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 并未及时到高校进行宣传, 使得多数毕业生缺乏对就业政策的必要了解, 盲目就业。另一方面, 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并未获得相关扶持, 使得毕业生大量涌向一线、二线城市, 使得就业难度大大增加。

高校有效就业指导不足。高校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指导可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定位, 实现顺利就业, 然而多数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使得很多大学生因不能认清自身及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无法顺利就业。一方面, 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安排就业指导课程时间较短, 通常一个学期结课, 学生无法对就业指导课程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掌握。另一方面, 在不同学年, 学生对就业的认知有所不同, 而部分高校并未结合这一特点进行就业指导, 而是套用固定课程开展就业指导教学活动, 使得就业指导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从课程中收获甚微。

大学生自身对就业的认知不够准确。一方面, 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定位过高。不少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做比较高尚的工作, 既轻松又能获得好的收入, 到基层就业多少和自己“大学生”的身份不匹配, 因此不愿到基层工作, 尽管部分学生对在基层就业不排斥, 但期望的热情程度并不高。另一方面, 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多数大学生未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的严峻形势, 选择工作岗位多以“工资高低”、“轻松与否”作为选择岗位的指标。事实上, 对于缺乏工作经验, 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的毕业生而言, 很多用人单位很难提供令其满意的岗位, 导致部分大学生迟迟无法就业。另外, 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受到同学在一线、二线城市工作的影响, 未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分析, 而盲目到一线、二线城市就业, 结果因自身能力有限, 无法顺利就业。

部分毕业生就业心态消极。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消极, 就业能力差, 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在老师的一再催促之下也很少去参加, 简历制作以及应

聘面试技巧缺乏, 对于未来茫然, 不知所措, 没有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信奉“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些学生坐等家里找关系安排工作, 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更有甚者, 选择毕业后不工作, 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堂而皇之的做起了“啃老族”。

“考碗族”错失了众多工作良机。细数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出路, 主要有以下五种:考研出国深造、参加公招考试、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参军从戎, 其中企业就业是主要方向。但是公务员因其工作稳定性一直备受毕业生以及家长的青睐, 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当中, 从“千名硕士竞争上岗卖猪肉, 数千毕业生挤破头皮竞聘挑大粪”就能折射出公务员岗位的热度, 为了获得这一劳永逸的铁饭碗, 校园里每年都会有一批坚定的“考碗族”埋头复习, 专心考试, 但是因为公务员竞争激烈以及考试时间与黄金招聘季冲突, 导致这些“考碗族”在考试失利后又错失了很多工作良机。

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的结果。自1999年中国高校扩招以来, 大学从生源质量到人才培养模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高等教育, 这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件好事, 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是与此同时生源质量的下滑和期望值的拔高,共同导致了就业观的居高不下, 但是“好工作”数量总是有限的, 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以及“985”、“211”等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成为了用人单位的首选, 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毕业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从人才培养模式上来看, 高校扩招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 使文凭信号的甑别功能大打折扣, 而我国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导致了结构性的失业。从人才培养质量上来看, 很多高校为了争夺优质生源, 盲目设立了很多热门专业, 但是师资力量和办学经验不足, 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和行业内竞争加剧, 最终引致了供需失衡, 不仅没有缓解就业压力, 反而还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的局面。

就业机制缺乏合理的规划。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只进不出”现象较为严重。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打击了青年群体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才能地积极性。区域发展不协调, 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潜力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市场分割严重、人才的流动成本高加上地理上的不平衡, 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偏向在大城市, 收入高的地方就业和就业结构在地理上的不平衡。户籍管理制度, 社会保障配套设施不完善,户籍与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业机制的不健全, 导致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 加大

了我国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难度。

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从不同方面完善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机制。

政府完善就业市场, 提供优质服务。现阶段, 政府应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 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努力形成“市场导向, 政府调控, 学校推荐, 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良性的就业机制。同时,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可以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例如:给毕业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发放一定金额的补助, 保证其基本的物质生活。

媒体正面引导, 促进就业。媒体的工作人员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体载体, 积极的发布最新的招聘和求职信息, 畅通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在求职过程中, 职业歧视现象较为严重。媒体相关部门必须正面引导, 尽量减小就业歧视对毕业生成功求职的不利影响。媒体的工作人员可以多放宣传片, 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去西部、去祖国最需要的地区, 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高校应做好就业指导。首先,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就业给大学生及高校未来发展造成的影响, 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制定详细的就业指导计划, 明确就业指导开展流程, 确保就业指导活动按部就班地开展, 避免学生盲目就业、跟风就业情况的发生。其次, 高校应适当增加就业指导课程课时, 在不同学年均应安排就业指导课程, 为学生讲解就业过程中应保持的心态、注意事项等, 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最后, 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 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 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不应过分追求“高工资”、“岗位轻松”, 而应从基层岗位开始, 注重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上。同时充分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正确评估自身实力, 选择能够施展自身才华的工作岗位, 避免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还要记住,就业岗位的好坏与自身综合实力相关, 因此, 大学生就业应结合自身综合实力, 进行准确的岗位定位,不可盲目攀比。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时, 仅考虑与自身专业对口的岗位, 但寻找到对口的岗位非常困难, 加上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 因此大学生不应将就业岗位局限在对口专业上, 而应考虑专业外就业, 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才是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