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训材料

青年教师培训材料
青年教师培训材料

青年教师培训材料:新教师如备课

作为新教师,刚刚登上三尺讲台,面对新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兴奋和紧,很多以前看来很简单的问题此时也会让我们有些“招架不住”,如: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上课时不敢偏离预定的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灵活地做出反应、不知道怎样融入到教师群体中……所有这些问题在教师新入职伊始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很高兴教育局和进修学校的领导给大家安排了今天的培训,因为备课、上课是常规教学五个环节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五课功的最基本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新教师上岗伊始必须天天面对的最基本的工作。今天我为大家培训的容是:新教师如备好课,主要分五部分容:

一、新教师的优势和劣势

二、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形式、种类

三、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备课,备好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四、备课都要备哪些容

五、新教师应该怎样去备课

从教育哲学上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培养人。这个“人”包括学校里所有的人:即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包括校长)。人们常说,教学相长,即教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实际上也促进了自己成长。人生哲学论告诉我们:人的成长基本上有三个层次: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在自我实现,但是结果不一样,举例来说,今天我们来培训的这些人,客观的讲,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样是大学刚毕业,没有太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但是3年、5年之后,在我们当中一定会涌现

出优秀教师,10年之后一定会有教导主任、甚至是校长,与此同时,也会有一些人教学成绩一般,甚至还会出现更大的差距。当然,我们说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如外因和因,但外因也是通过因起作用,关键在于自己,而关键的关键是对自我的认识,如果自我认识不足或有偏差,目标定位便不准,继而影响到自我实现也一定会跑偏,也就不能更好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一、新教师的优势劣势

优势:

共性:年轻、有活力、深受学生喜爱,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比较快,有激情,可塑性较强……。

个性:爱好、擅长、意志品质等等。

劣势:

共性的:少经验(缺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技能与策略的不足;

依经验(模仿自己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老师来上课)——不符合课改的需要,教学效果不好;

新教师通常问题:满堂灌、满堂问或照本宣科,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能突破,20分钟讲完课没事做或打铃下课了,还没讲完课等等。

满堂灌: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教师讲的容过多,使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归纳,一节课下来昏昏沉沉,一点不得要领,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老师的功夫虽然没少下,但这样的课已经失去了上课的意义,效果自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有的新教师20分钟不到就没有容讲了,有的新教师到下课铃响了,还有多问题没讲完,只好压堂。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总之,初上讲台的教师,一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当场又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面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新教师该如尽量避免呢?首先,新教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把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而不把教科书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就行了。这里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如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较快地领会新的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的法和途径。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因此,当你准备登上讲台时,就应该想到如尽快让学生领会新知识、如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如教会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法,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在于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备课。

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显然,要想备好一节课,首先必须深刻理解“纲要”的精神实质。新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

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又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地、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学校与学生的适应性.

二、什么是备课?备课的形式、种类

“备”(繁体字写作“備”),慎说:“備,慎也。”备怎么能是慎呢?余文森老师说:备,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谨慎而为;其次是从物质上、行动上“预备”“准备”。那么什么事备课呢

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式法,设计规划教学活动。即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法和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目的之一)。

备课形式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

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

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钻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法等问题的活动。

备课分类

从教学容上分:

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学期备课

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整个学期(或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和围,并作出通盘的安排。其主要容是:(一)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二)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三)合理分配教学容和时间;

(四)考虑教学法;

(五)做好教学(包括教具)准备。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在假期里,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会编者意图,熟悉知识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

2.单元(或课题)计划——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或课题)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三)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四)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单元备课的好处是:

(一)便于全面、系统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法;

(二)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三)能把备课和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致于"临阵磨枪",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课时计划(教案)——课时备课

在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一节课进行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授课的质量。教师钻研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之后,虽然已为备好每一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全册教材或单元教材的任务,毕竟要通过具体的每一节课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得备好每一节课。

课时备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标、上课时间、课的类型、重难点、关键、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容、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过程、设计意图)、课的进程时间分配、教具、习题设计、作业设计、小结设计、板书设计等。有的还需要列出学情

分析等项目。(也叫课前备课)在上课进程中,教师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对原定课时计划做出适当调整。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法、时间分配、板书计划、课外练习题等等。

相对课前备课,还有课后备课:

梅兰芳的琴师兰源曾经谈到:“梅兰芳在演出时,每当戏散人尽回到寓所,大家都忙着吃饭休息,他却不声不响地在那里静默沉思,起初我以为他累了,就不去惊动他,后来接连几日晚上都是如此,我心里便纳闷,是不是身体不爽哩?一天晚上我对他说:‘兰芳,这一趟完事后,回京好好休息几天。’他睁开眼微笑着说:‘你以为我病了吗了?不是的。我有个习惯,演完一场戏以后,必须再默演一次……'谈到这里,他诙谐地说:‘别人演一次,我要演两次甚至三次。'从此以后,每当他默思过后,我们三五个人的话匣便又打开了,从剧本的结构到唱腔与表演,甚至一个锣鼓拍子的运用。整个一场演出,从头到尾,无所不谈,并且非谈到尽兴不止,从而也得出了加工修改的具体措施。几十年来,只要有演出,这个小小的艺术讨论会从未间断,有时边谈边改,彻夜不眠。"

教学工作同样如此。教师必须善于课后总结,即课后备课。有些教师以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大吉。事实并非如此。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原因在于:

课前备课只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真正能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教案写得再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真正存在

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也就是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应,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这个环节后,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一课教材在几个班讲,就修改几个教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

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教师应该随时记录下这些问题与意见,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因为其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一定会累积出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我认识的一位青年教师:刚上岗前两年——教案本由厚到薄(注重课前)

三年后——教案由薄变厚(注重课后)

教师成长=经历+反思

三、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备课,备好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大教育家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遇失败。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必须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无一例外的要做一番精心的准备工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2.备课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