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的学习》教学设计稿

《音符的学习》教学设计稿
《音符的学习》教学设计稿

《音符的学习》教学设计稿

教学目标:

学习、认识音符,区分音的高低,识别并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的节奏。识别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全音符。

重点难点:

单纯音符、休止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经常听到的美妙动听的音乐是怎么形成的吗?其实就是七个简单的音符相互组合而成一曲又一曲难忘的旋律。那么让我们首先认识这七个音阶吧!

一、认识音符

1、我们的音乐之家有很多的朋友,其中有7个音符小兄弟是我们经常看见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现一个音符,就唱出它的唱名,从而让学生记住它)

1 2 3 4 5 6 7

Do re mi fa sol la si

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音高,就像阶梯一样,所以叫音阶。板书:上行 1 2 3 4 5 6 7 1

下行 1 7 6 5 4 3 2 1

2、练习

(1)请你唱一唱,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请你最快的速度把卡片上的音符唱出来。

(2)找朋友(用线连起来)

4 6 3

5 2 7 1

Re si do fa la mi sol

(3)1=C 2/4

小星星

1 1|5 5|6 6| 5 - |4 4|3 3|

2 2| 1 - |

5 5|4 4 |3 3| 2 - |5 5|4 4|3 3| 2 - |

1 1|5 5|6 6| 5 - |4 4|3 3|

2 2| 1 -||

二、音的高低

音乐之家的只有7个音符小兄弟,怎么来表示很高的音和很低的音呢?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小兄弟们有1件神奇的法宝,就是一个小圆球。别看这个圆球小得象珠子一样,它的用处可大了。

第一,它可以当作帽子戴在头上,兄弟戴上帽子就有变化了,比如我在“1”头上戴帽子,你们听听,有什么变化?(音变高了)对,音高了一个八度,来,我们唱:“1 2 3 ”,戴帽子的唱:“1 2 3”。

第二,把小圆球垫在脚下,那又会有什么变化呢?对,低了一个八度

我们再来唱唱:“5 6 7 ”,戴帽子的唱:“5 6 7”。

小圆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放在音符小兄弟的后面,但现在这是个秘密,以后再告诉你们。

总结:圆点加在音符的上边叫做高音,加在音符的下边叫做低音。不加点的叫做中音。

三、认识节奏记谱符号(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和休止符和相对应的音符)

我们音乐之家除了有小音符表示和记录音的高低,还有一个节奏符号可以表示和记录音的长短,首先学习

1、四分节奏,四分音符

(1)四分节奏

“X”这个就是节奏记谱符号

X 表示一拍,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这一拍呢?(击掌、跺脚……)、

比如: X

X X X X 四分节奏像下课铃声“铛铛铛铛……”如果我们把节奏换成音符小兄弟的话,该怎么唱呢,你们想想看(2)四分音符

比如:“ X ”是四分节奏,音符“5 ”来代替它的话,那 5 是几分音符呢?(四分音符),多少拍呢?(一拍)

板书: 5 四分音符一拍

再换成“3”呢?“1”呢?……其他的呢?对,都是四分音符。

我们把这些四分音符划拍来唱一唱:

1 2 3 4 5 6 7 1

2、八分节奏、八分音符

(1)八分节奏

我们让“X”坐上一条小板凳就变成了“X”

“X”是半拍“X X”两个坐一块才是一拍

XX XX XX XX 八分节奏像上课铃声

读一读,拍一拍:

2/4 X X | X X X X ||

X X X | X X X ||

(2)八分音符

如果我把“X X”换成“5 5”呢?该怎么唱?那“3 ”是几分音符呢?

(八分音符)它是多少拍呢?(半拍)换两个音符唱唱“ 3 5 ”、“1 3”……

板书: 5 八分音符半拍

3、休止符

音乐之家里还有一个大家不知道的人物哦,它长得象只鸭蛋,它在我们音乐之家里起到红灯的作用,看见它了可得停一停,我们叫它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

X O X O

走停走停

拍一拍,踏一踏: 4/4 X X X O | X X X O | X X X X X X X X | X X X O||

一二三,数数看,不要慌张不要慌张一二三。

拍手拍手拍手跺脚 |拍手拍手拍手跺脚| O O O O | 拍手拍手拍手跺脚||

唱一唱:

A、1= F 2/4

1 3 |5 0 | 1 3 | 5 0| 5 6 5 4 |3 4 5 |6 4 | 5 O |

1 3 |5 0 | 1 3 | 5 0| 5 6 5 4 |3

2 |1

3 2 7| 1 O ||

B、1=F 2/4

3 3| 6 6 | 5 6 3 5| 6 -| 2 2 3 | 5 6 7 | 6 5 3 5 | 3 - |

6 6| 1 2 3 | 2 1 6 1 |2 5| 3 6 | 1 2 3 | 2 1 6 1 | 6 - ||

C、1=F 2/4

5 3 5 3 | 5 3 1 | 2 4 3 2| 5 - |5 3 5 3 | 5 3 1 | 2 4 3 2 |

1 - |

2 2 4 4 |

3 1 5 | 2

4 3 2|

5 - |5 3 5 3 | 5 3 1 | 2 4 3 2 | 1 - ||

小结:附加:3、认识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与全音符

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请你们听老师唱两个音,并想想,这两个音有什么区别呢?(唱“5 - - - ”和“5”)前面音长后面音短

(1)二分音符

看,“5”往魔棍上面一坐,就变成了八分音符,“5”举起魔棍,向右一挥,“唰”的一下,就变成二分音符了,表示两拍

划拍: 5 -

X - “梆 - 梆–”

走一走:

X X X X | X X X X | X - | X - | X X X X || 跑跑跑跑跑跑跑跑走(口欧)走(口欧)走走走走(2)十六分音符

“5”坐一根魔棍上面,是八分音符,那“5”要是坐两根魔棍上面呢?就是十六分音符了。“X ”它是多少拍呢?四分之一拍,“XXXX”要四个练起来才是一拍呢。

XXXX X | XXXX X 十六分音符

好象自行车铃响,又像火车快如飞。

“嘀铃铃铃嘀铃铃铃……”

(3)全音符

“5”举起魔棍,向右一挥,“唰唰唰”连续三下,它就变成了全音符,表示有四拍 5 - - -

X - - - 全音符,老婆婆,说起话来慢吞吞,

一下一下长又长,就像和尚在敲钟。

“当- - - 当- - - ”

附加:(4)前八后十六与前十六后八

八分音符和十六分虽然年纪小,它们却很团结,常常呆在一块儿呢,你们看, X X X X X X

小结:1、总结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之间的关系(表格)

2、增时线和减时线的用法

3、音的高低区别

4、布置作业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山东省邹平县月河初中马红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激疑)“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学生讨论后产生了新的疑问: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 探究3(屏显):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 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讨论交流:师投影学生做图的情况 ②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实验验证:①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②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很高) ③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④教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

《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龙塘镇井领小学五(1)班执教者:杨卫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新疆,去领略那异域风情,去观赏那美丽的西风胡杨。(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2、读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 二、文本对话,走进胡杨,感悟品格。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想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到什么?结合插图告诉大家。 2、找出最能体现西风胡杨特点的两个词语。 教师相机板书:最美丽、最古老 3、小黑板出示句子:“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想一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胡杨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并且对人类的帮助是很大的,它的生命力是十分顽强的。)(3)、全班一起朗读这句话。 4、小结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分段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2、学生简单地评价朗读情况,是否通顺、连贯、有一定的感情? 3、你从这三个段落中,体会到了胡杨的什么特点? 板书: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 (1)讨论交流: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胡杨的这些特点? (2)感受品格,教师引读:“胡杨,是最坚韧的树”——(生接读“胡杨的根茎……层层黄沙。”)“胡杨,是最无私的树”——(生接读“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留给了自己。”)“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生接读“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仍坚定地挺立着。”) 4、这三个自然段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总分,就是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胡杨的特点,接着具体来说明这个特点,并且是围绕第一句话来说明的。今后同学们在向人介绍一种事物特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特点说明白,并且让人详细地、真实地体会到了事物的特点。) 5、小结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定两个小组朗读5、6自然段。 2、小黑板出示学习提纲: (1)、哪句话写出了胡杨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用“~~~”画出。

我的长生果教学教案

我的长生果教学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 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本文情真意切,真实可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 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 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勇于阅读时间,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

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让课堂大放异彩。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1、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

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优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本文情意切,真实可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勇于阅读时间,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让课堂大放异彩。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S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李唯一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可我们了解到胡杨是一种最古老、最美的树。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新疆的塔里木,走进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板书课题) (二):设立目标,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 胡杨在你眼中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树? 2 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边读边体味 (三)交流学习 (学生交流解决自学1) (1、生命力强 2、谦虚不求名利 3、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棒,那么用课本上的话来说胡杨的那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解决自学2) 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 (全班交流) (1)“它能在()的炙热中耸立,能在()的严寒中挺拔,不怕()的(),不怕()的()。 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所填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交流) 孩子们让我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 (2)“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自己。”

五年级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

五年级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 五年级语文《我的长生果》教案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着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

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着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4.《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难点: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快乐的童年不一定都伴随着书香,但充满书香的童年一定都是快乐且有趣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我的“长生果”》,一起读一读作家叶文玲是如何从读书中不断获得营养的。(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朝着目标出发吧。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要求,逐步完成。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示意。(7分钟) 1.朗读课文1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带读音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二)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自学得都很认真,但效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吧!( 4分钟) 1.同桌互读下列词语。 比喻心扉呐喊过瘾囫囵吞枣全班之冠 磁石锻炼借鉴沉甸甸分外激动呕心沥血 2.说说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三、后教环节(10分钟)

过渡语:正是由于小时候天长日久、如饥似渴、如醉如痴地读书,长大后的作者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并且十分怀念少年读书的时光。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在留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 2.思考:作者讲了哪些读书和作文的方法。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预设点拨一: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着时的如痴如醉,可以体会到作者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 预设点拨二:从作者读书的经历和两次作文获得成功的经历中,可以读出作者的读书和作文方法有: 1.读书要博览群书,入情入境,还要做读书笔记,学会借鉴运用。 2.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要写真情实感,还要自己创作才能打动人心。 上述点拨内容,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读出作者对书的热爱之情和读书方法即可,教师不必一一讲解。 四、训练环节(10分钟) 摘抄3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读读记记。(7分钟)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3分钟) 结束语:同学们,从书中我们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无限的乐趣与充实。老师希望你们的成长路上能一直以书为伴,采摘到更多的“长生果”。下课!附: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读书博览群书入情入境读书笔记 写作别出心裁真情实感呕心沥血【教学反思】(3分钟)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1.学生实验:“折射断筷”。学生观察后叙述实验现象。(从生活中发现问题)2.小游戏: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入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观察现象?(激发学生兴趣)3.提问:上述现象是怎样引起的?能否用以前学的知识解释? (学生思考后,感到知识不足,引起求知欲)

4.板书课题: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1.猜想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 (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2.自选器材分组实验,验证猜想。 (提供激光手电筒、方形玻璃砖、香、火柴、盛水烧杯、纸盖) 3.交流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感受猜想正确的愉悦) 4.学生归纳“什么叫光的折射”。(①学生叙述中若没注意“斜射”条件,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不必提示;②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1(屏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如图1。(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明确探究目的) 1.学生猜想,并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猜想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猜想如图2) 2.讨论猜想的合理性。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确定可行方案。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 5.交流实验结果 ①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 ②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 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 教师屏显:结论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探究2(屏显):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 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 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 3.交流,①如何定义折射角?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③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教师适时表扬表现好的组并屏显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西风胡杨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 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录像),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 四、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一)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平方千米)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深达二十米、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和词句:穿透去寻深深植根不怕不怕 (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屏障芸芸众生句子:它们让给,让给,让给而将留给 (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①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②它们生前死后 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 (二)理解胡杨的过去和现在。(学习5、6自然段)。 1、指名朗读5、6自然段。 2、胡杨的过去怎样? 3、胡杨的现在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胡杨也有哭的时候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课文《我的长生果》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我的长生果》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 教案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云南丽江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六、教具准备:课件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 (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学习前4个自然段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胡杨) 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周围见不到胡杨? 4.师: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第一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一个“只”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胡杨的珍贵和与众不同。从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5.引导学生了解 ①胡杨最美、最古老; ②胡杨的生长地、数量。 师:你们对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熟悉吗?想了解他们怎么办? 指导学生要学会看书,可通过课后的“学习链接”,了解塔里木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我的长生果 优秀教学设计

我的长生果优秀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中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教学上是有一定关系的。略读,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说,强调的是“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唱“主角”,运用精读课文中累积的经验方法在略读课文中加以运用,从而达到掌握读书方法、增强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文章特点展开教学,重“导”轻“教”。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说:“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方法,提高阅读水平,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就是略读课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为了有效反映新课标下“研学后教”新教学理念,在设计这一课例教学之前我结合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和文本特点从人文性与工具性两个方面对教材深入挖掘分析,提炼出了基于文本本身的教学价值。 (一)老师研 1.人文性的教学价值。 叶文玲,中国著名散文家、小说家,代表作有《秋瑾》《无花果》等,叶文玲的小说主要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世界,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其中《我的“长生果”》被选录进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科书,是第一组“我爱读书”专题的第四篇课文。本文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回忆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在读书中获得特有的感受的经历以及阅读对自己生活的重大影响。整篇文章情真意切,真实感人,作者对自己的阅读经历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在情感上贴合学生学习实际,易于引起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其次,文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和写作的经历,在文中也多次提到了在读写实践中,自己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与读书、写作的方法,对学生学习阅读写作有一定的启示引导作用。 2.工具性教学价值。 (1)新颖、生动的比喻式文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所在,题目的新颖、形象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一篇佳作往往有一个独特醒目的题目,或者寓意深刻,或者是新颖形象。独特醒目的文题,常常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我的“长生果”》就恰当、自然地体现了标题的比喻性。简单从题目看上去是具体直观,而其外观之类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需要读者紧密联系文章内容,确有一番情感体会才能说出“长生果”深刻的寓意,为学生写作拟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2)精巧连贯、层次分明的结构布局。 《我的“长生果”》结构精巧连贯、层次分明。先写少年时代读书的独特经历与体会,再写读写实践中对写作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整篇文章以读书为线索,条理清晰,完整紧凑。开篇点题,总起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引线,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给予读者清晰流畅的阅读感受。 (3)真实朴质的语言与灵活多变的句式。 作者以“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开篇,在第二自然段便以一连串美好的影像──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语言自然真实,优美传神。不仅如此,文章句式灵活,运用了连续

光的折射教案(公开课)

4.3 光的折射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光的折射》第三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三、难点和重点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四、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五、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7.《我的“长生果”》 课堂实录

27* 《我的“长生果”》课堂实录 一、课题引入 师板书——长生果。看到这三个字,你想说什么? 生1:长生果就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水果。 生2:让我想到了唐僧肉,长生果也能让人长生不老。 师:是呀,从字面上看,长生果的确是这个意思。当然,这样的水果谁也没见过,那么在我们现在,说的其实就是这样东西营养特别丰富。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却叫做“我的长生果”,预习之后,你知道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了么? 生(齐):书! 师:是呀,课文说的我的长生果就不是水果了,所以,课题里有一个—— 生:双引号! 师:表示—— 生:特殊含义! 二、积累成语 师:真了不起!这篇课文中有非常多的成语,接下来请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成语或四字词语。 五分钟后,教师带领孩子把成语理一理圈出来(个别孩子会把无关的词语分在一起作为成语),之后让孩子齐读一次,齐读后自由记两分钟。记熟后请孩子说说不明白的成语,简单些的请孩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请帮手解答,难一点的教师解答。孩子没问到又难以理解的教师就说意思让孩子说成语。接着请孩子再记两分钟,师说开头的字孩子说出整个成语。 三、品读比喻,引导运用。 师:这么多优美成语构成的文章不用说一定也非常美,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课文。在作者眼里,书就仿佛是长生果,那么,她的读书生活又会留给她怎样的感受,课文中有一个总说的段落,你找到了么? 生:第二段——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对于作者来说,读书生活像画、像音乐一样美好。 师:是呀,多形象的比喻,让我们一下感受到了读书生活在作者记忆里的样

子。作者的少年时光都在在读书里度过的,那么,再回忆起少年时光,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我会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师:是呀,愉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心、快乐。作者有没有更形象一点的表达这种愉悦之情? 生:作者同样用了比喻,说这种愉悦之情就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 师:闭上眼睛,感受五彩缤纷的花丛中胖嘟嘟的蜜蜂在采蜜,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想象郁郁葱葱的静谧山谷,清澈的泉水在石缝中嬉戏,叮咚,叮咚……你想说点什么? 生1:好美啊。 生2:好舒服,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师:是呀,每每捧起书,每每忆起少年时候的读书生活,作者就会有这样仿佛蜂蝶采蜜,泉水叮咚的愉快感受。来,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作者的这种愉悦心情,这种美好回忆。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师: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如果你善用恰当的比喻就能让读者真正感受到这种感觉。记不记得开学初老师曾经问大家,假如一本书你正看得津津有味却被别人拿走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大家说的都是难过、生气。可是叫你说具体这种难受的感觉你却说不出来。现在,是不是也能学着作者这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这种难受让大家感受到? 生:可以说,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一百只虫子在我的心里挠,让我坐立不安。 师:给他掌声!你已经学到了作者的这种本领,祝贺你! 四、藏在阅读里的快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里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讲到了两大块内容,一块和读书有关,另一块和作文有关。除了开头总起的两个段落,请你快速看看,哪几段是写读书的,哪几段又是写作文的? 生1:3—6。 生2:3—7。 师:看来有分歧,找到证据证明你的观点。

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第4课略读课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了想象力,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情真意切、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作者开篇便说:“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然后以一连串美好的影像──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流光溢彩的画页,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来形容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二、学习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预习提纲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

《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西风胡杨》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析: 《西风胡杨》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并使学生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的西风胡杨精神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四、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五、难点: 1、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六、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了解沙漠。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新疆的异域风情,一起去看看那里的胡杨。(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齐读全文,想想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老师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6、全班交流:学生读被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四、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桌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4、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 老师根据课堂上的学习,结合本课的学习要点加以适当的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视频)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沙漠)通过大家在课下的了解,对沙漠你有什么认识或看法? 2、生谈看法。(干旱、荒无人烟、难以生存……) 3、师: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的有哪些?(生列举:仙人掌、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贵阳市第五届优质课比赛 初中物理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学校:贵阳二十八中 姓名:于茜 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体现“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基本需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努力做到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教学思想。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第四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在之前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之后有“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等学习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中确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深入学习和了解多姿多彩的光的世界的必然知识准备。同时“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也是《课程标准》中的三级主题内容之一,对于八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对光的世界已有一定的视觉体验和感性认识,如:“反光”、“水池变浅”等,通过“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知识的学习,已逐步建构一定的理性知识基础以及科学探究自然规律的初步能力。 2.学习任务:通过对常见折射现象的介绍及认识,引导学生应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已有能力和方法探究出“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常见有关折射现象的观察认识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不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体会对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全过程的体验,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