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

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
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

第七章三角形

一、概念

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而构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注意其中:①不在同一直线上(或说不共线);②是三条线段;③首尾顺次相连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分类

(1)按角分类:分为斜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直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

(2)按边分类:分为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包括只有两边相等/或说是底腰不等的三角形和三边相等/即等边的三角形)

注:①、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最少有二个锐角。

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即 a+b>c ,或a+c>b ,或b+c>a )

2、推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特别注意:(1)、以上两点就是判断任意给定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条件,但在实际做题时,并不需要去分析全部三组边的大小关系,可简化为:当三条线段中最长的线段小于另两条较短线段之和时,或当三条线段中最短的线段大于另两条较长线段之差的绝对值时,即可组成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a,b(a>b),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为:a–b < c < a + b (3)、并不需要知道三条线段的具体长度,而只要根据它们长度的比值,即可判断是否可组成三角形。

例ⅰ:现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_______个三角形。

例ⅱ:下列几组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_

①、3a ,5a ,8a(a>0) ②、a2 + 3 ,a2 + 4 ,a2 + 7 (a≠0) ③、3a , 4a , 2a +

1 (a>1/5)

例ⅲ:已知M 是△ABC 内一点,试说明:AB + AC > MB + MC (图自画)

四、有关三角形边长的综合问题

1、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相等的腰和一底边,题目中往往并不直接说明腰和底边,

因此,解题时要分类讨论,以免丢解。

例ⅰ: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其中两条边长的比为 3 :2,求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

例ⅱ: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cm ,

(1)若其中一边长为6cm ,求另外两边长; (2)若其中一边长为4cm ,求另外两边

长。

例ⅲ:在等腰△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三角形周长分为21和12两部分,求这

个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

注: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 ,则底边长x 的取值范围是:0 < x <

2a ;

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a ,则腰长x 的取值范围是:x > a/2

2、其它

例:已知△ABC 和三角形内的一点P ,试说明:AB + AC > PB + PC (图略)

五、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图表区别)

名称 中线 角平分线 高

定义

形状 线段 线段 线段

数量 3条 3条 3条

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点与 这边所对的顶点的连线段 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 相交,顶点与交点的连线段 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或对边的延 长线作垂线,垂足与顶点的连线段 锐角三角形的高均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

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内,另两条高与两条直

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在三角

形内,另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位置 三角形内部 三角形内部

交点

情况

例:判断对错: (1)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

(2)以三角形的顶点为端点,且平分三角形内角的射线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

(3)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和三条中线在三角形内部或外部。( )

注:1、画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对于初学者来讲,有时会不太熟练,记住,要掌握好

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及位置情况,根据定义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口诀:“一靠二过三画线”;

2、要区分角的平分线和三角形角的平分线,前者是射线,后者是线段;

※ 3、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一分为二(因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三角形的任意一条边与该边上的高的乘积的一半都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有时,题目中出现了中线,或出现了高时,一定要有从面积入手来解题的意识。

※ 4、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三角形的重心),且把原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六个部分(即六个小三角形)。

六、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条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除了三角形外,其它的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但可以通过连接对角线,把多边形转化为若干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也就具有稳定性了。多边形要具有稳定性,四边形要添一条对角线,五边形要添二条对角线 … …, n 边形要添(n-3)条对角线。

七、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要会利用平行线性质、邻补角、平角等相关知识推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注:①、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可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等边三角形的每一

个内角都等于60度;③、如果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60度,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④、三角形中,有“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性质,即度数交于同一点,位于三角 形内,叫三角形的重心

交于同一点,位于三角 形内,叫三角形的内心 交于同一点,叫三角形的垂心:锐角三角形 高的交点位于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 交点与直角顶点重合;钝角三角形高的交点 在三角形的外部。

较大的角,所对的边就较长,或较长的边,所对的角的度数较大。

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70度,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度?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求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

八、三角形的外角及其性质

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有相邻的两个外角,且这两个外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一共有六个外角。

其中,从与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相邻的两个外角中各取一个外角相加(一共三个外角相加),叫三角形的外角和。

根据邻补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相关知识,可知:三角形的外角和 = 360 度。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常用于解决角的不等关系问题)

例ⅰ: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度,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例ⅱ:试用合适的方法说明五角星的五个顶角和等于180°(图自画)

注:(1)、△ABC内有一点O,连接BO、CO,则有∠BOC = ∠A + ∠ABO +∠ACO 图略(2)、△ABC内有一点M,连接BM、CM,BO、CO分别是∠ABM 和∠ACM的平分线,则有∠BOC =(∠A +∠BMC)/2

(3)、一个五角星,五个顶角的和等于180度。(可利用性质1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来加以证明)

(4)、BO、CO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BO、CO相交于点O,则∠BOC = 90°+ ∠A/2 (5)、BO、CO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BO、CO相交于点O,则∠BOC = 90°- ∠A/2 (6)、BO是△ABC的内角平分线,CO是△ABC的外角平分线,BO、CO相交于点O,则∠BOC = ∠A/2

(7)、①锐角三角形两条边上的高相交所成的夹角与第三边所对的角互补;②直角三角形两条边上的高相交所成的夹角与第三边所对的角相等;③钝角三角形一条钝角

边上的高与钝角所对最大边上的高相交所成的夹角与另一钝角边所对的角相等,

但若是两条钝角边上的高相交所成的夹角,则与第三边所对的角互补。

※请自行用合适的方法说明以上各点!

九、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外角和

1、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

注:①、多边形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我们初中阶段只研究凸多边形。凸多边形:整个多边形都在任何一条边所在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②、正多边形:各个内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注:边、角均相等两条件缺一不可)

③、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例如菱形;各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例如矩形。

2、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推导方法(1):由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n边形的对角线,一共可以作(n-3)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原来的n边形分成了(n-2)个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得出该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

推导方法(2):在n边形的一边上任取一点,由这一点出发,连接n边形的各个顶点(与所取点相邻的两个顶点除外),一共可以作(n-2)条连接线段,这些线段把原来的n边形分成了(n-1)个三角形,但却多出了一个平角,所以,该n边形的内角和为:(n-1)×180°- 180°= (n-2)×180°

推导方法(3):在n边形内任取一点,由这一点出发,连接n边形的各个顶点,一共可以作n条连接线段,这些线段把原来的n边形分成了n个三角形,但中间却多出了一个周角,所以,该n边形的内角和为:n ×180°- 360°= (n-2)×180°

注:①、正n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②、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整倍数。

③、若多边形的边数增加n条,则它的内角和增加n×180°④、若多边形的边数扩大2倍,则它的内角和增加n×180°⑤、若多边形的边数扩大m倍,则它的内角和增加(m-1)×n×180°

例:一个多边形的所有内角和其中一个外角的度数和是1335°,这是个_______边形,这个外角为______度。

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之和为168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边形,这

个内角为______度。

3、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定值,恒等于360°。指的是取多边形每一

个顶点处的一个外角相加的和,故n边形的外角和指的是n个外角相加的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

注:①、n边形有[n×(n-3)]/2 条对角线。例:十边形有[10×(10-3)]/2 = 35 条对角线

②、在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的性质求值时,常与方程思想相结合,运用方程

思想是解决本节运算的常用方法。

③、在解决握手次数、通电话次数以及单循环赛比赛场数问题时,可以建立多边形模型,

此类问题即为多边形的边数 + 对角线的条数

例:①、已知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内角和为_________°

②、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350°,则此多边形为________

边形。

③、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之和为168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

边形。

④、已知∠ABC的两边分别与∠DEF的两边垂直,则∠ABC和∠DEF的大小关系是互补或

相等。试画图说明。

⑤、六个人去参加会议,要求每两人之间要握一次手,那么这六个人共要握多少次手?

(把六个人看作六个点)

十、镶嵌

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1、用同一种多边形镶嵌:这种多边形可以不是正多边形(例如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

形、菱形、梯形等),也可以是正多边形(例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三角形,四边形均可单独镶嵌。

2、用多种多边形镶嵌:则每种多边形必须是正多边形。例如:3个正三角 + 2个正方形,4

个正三角形 + 1个正六边形,2个正三角形 + 2个正六边形,1个正方形 + 2个正八边形,2个正五边形 + 1个正十边形,1个正六边形 + 2个正十二边形,1个正三角形 + 1个正八边形 + 1个正二十四边形,1个正方形 + 1个正六边形 + 1个正十二边形,1个

正三角形 + 2个正方形 + 1个正六边形,如此等等。

例:小明家需要购买地板砖铺房间地面,现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这五种地板砖,则能有哪几种选择?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1010可以写成() A. 102·105 B. 102+105 C. (102) 5 D. (105)5 2.计算(ab)2的结果是() A. 2ab B. a2b C. a2b2 D. ab2 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x2?x3=x6 B. 3﹣1= C. ﹣2+|﹣2|=0 D. 3+=4 4.(x2-px+3)(x-q)的乘积中不含x2项,则p、q的关系为() A. 相等 B. 互为倒数 C. 互为相反数 D. 无法确定 5.将 6.18×10﹣3化为小数的是() A. 0.618 B. 0.0618 C. 0.00618 D. 0.000618 6.计算(﹣xy2)3,结果正确的是() A. x3y5 B. ﹣x3y6 C. x3y6 D. ﹣x3y5 7.已知a=2005x+2004,b=2005x+2005,c=2005x+2006,则多项式a2+b2+c2﹣ab﹣bc﹣ac的值为() A. 0 B. 1 C. 2 D. 3 8.在等式a3?a2?()=a11中,括号里面的代数式是() A. a7 B. a8 C. a6 D. a3 9.下列运算结果为a6的是() A. a2+a3 B. a2?a3 C. (-a2)3 D. a8÷a2 10.(π﹣3.14)0的相反数是(). A. 3.14﹣π B. 0 C. 1 D. ﹣1 11.已知a=8131,b=2741,c=96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 a>b>c B. a>c>b C. a<b<c D. b>c>a 12.已知,则下列三个等式:① ,② ,③ 中,正确的个数有()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二、填空题(共7题;共16分) 13.人体内某种细胞的直径为0.00000156m,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14.肥皂泡的泡壁厚度大约是0.0007mm,将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15.要使(3x+k)(x+2)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的一次方的项,则k的值应为________. 16.计算:[(﹣x)3]2=________. 17.如果(x+a)(x﹣4)的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a=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归纳

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总结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一点 P 的坐标,都和惟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 (a,b)一一对应;其中a为横坐标,b为纵坐标; 3、x轴上的点,纵坐标等于 0;y轴上的点,横坐标等于 0;Y P(a,b)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b 4、四个象限的点的坐标具有如下特征: 1 象限横坐标x 纵坐标y -3 -2 -1 0 1a x -1 第一象限正正-2 第二象限负正-3 第三象限负负 第四象限正负 小结:(1)点P(x,y)所在的象限横、纵坐标x、y的取值的正负性; (2)点P(x,y)所在的数轴横、纵坐标x、y中必有一数为零; y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 (a,b),则 a ; b P(a,b)(1)点P到x轴的距离为b ;(2)点P到y轴的距离为 a b (3)点P到原点O的距离为PO=a2 b2 O a x 6、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a)在不x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纵坐标相等; Y A B 点A、B的纵坐标都等于m; m X b)在不y轴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相等; Y C 点C、D的横坐标都等于n; n

7、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a) 点 P (m , n )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 P 1 (m ,-n ) , 即横坐标丌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b) 点 P (m , n )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P 2 (-m , n ) , 即纵坐标丌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c) 点 P (m , n )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P 3 (-m ,-n ) ,即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y y y P P n P 2 n n P O m X - m - m m X O m X O - n P 1 - n P 3 关于 x 轴对称 关于 y 轴对称 关于原点对称 d) 点 P (a , b )关于点 Q (m , n ) 的对称点是 M (2m-a ,2n-b ); 8、 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a) 若点 P ( m , n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m = n ,即横、纵坐标相等; b) 若点 P ( m , n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 m = -n ,即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y y n P P n O m X m O X 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9、 用坐标点表示移(1)点的平移 将点(x , y )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位,可得对应点(x+a , y ){或(x-a , y )},可记为“右加左减,纵不变”; 将点(x , y )向上(或向下)平移 b 个单位,可得对应点(x , y+b ){或(x , y-b )},可记为“上加下减,横不变”; (2)图形的平移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 a ,相应的新图像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 a 个单元得到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10.2 直方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

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 cm (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三、实例探究 例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 3.04.3=11,3 1 可分成 1 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1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_第七章综合训练

x o y 1 3 13 (1) x o y 1 3 (2) -2 (第5题) 图3 相 帅炮 第七章综合训练 班级: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30 分) 1、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位置的是( ) A 、红星电影院2排 B 、北京市四环路 C 、北偏东30° D 、东经118°,北纬40° 2、若点A (m ,n )在第三象限,则点B (|m |,n )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若点P 在x 轴的下方,y 轴的左方,到每条坐标轴的距离都是3,则点P 的坐标为( ) A 、(3,3) B 、(-3,3) C 、(-3,-3) D 、(3,-3) 4、点P (x ,y ),且xy <0,则点P 在( ) A 、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 B 、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 C 、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 D 、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 5、如图1,与图1中的三角形相比,图2中的三角形发生的变化是( ) 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D 、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6、如图3所示的象棋盘上,若○帅位于点(1,-2)上,○相位 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 ) A 、(1,-2) B 、(-2,1) C 、(-2,2) D 、(2,-2) 7、若点M (x ,y )的坐标满足x +y =0,则点M 位于( ) A 、第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 C 、第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 8、将△ABC 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要点感知1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____;(2)决定组距和__________;(3)列__________;(4)画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 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要点感知2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组距和组数__________的标准.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__________组.各个小组内的__________叫做频数. 预习练习2-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 A.n B.1 C.2n D.3n 2-2 如果一组数据共有100个,则通常分成( ) A.3~5组 B.5~12组 C.12~20组 D.20~25组 要点感知3 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的比就是各小组__________的比.各小组频数的和是__________,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_. 预习练习3-1 〔2012·丽水)为了解某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 cm~174.5 cm之间的人数有( ) A.12 B.48 C.72 D.96 知识点1 认识直方图 1.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 ) A.2∶3∶5∶7∶2 B.1∶3∶4∶5∶1 C.2∶3∶5∶6∶2 D.2∶4∶5∶4∶2 2.(2013·三明)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测试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1010可以写成() A. 102·105 B. 102+105 C. (102)5 D. (105)5 2.计算(ab)2的结果是() A. 2ab B. a2b C. a2b2 D. ab2 3.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x2?x3=x6 B. 3﹣1= C. ﹣2+|﹣2|=0 D. 3+=4 4.(x2-px+3)(x-q)的乘积中不含x2项,则p、q的关系为() A. 相等 B. 互为倒数 C. 互为相反数 D. 无法确定 5.将 6.18×10﹣3化为小数的是() A. 0.618 B. 0.0618 C. 0.00618 D. 0.000618 6.计算(﹣xy2)3,结果正确的是() A. x3y5 B. ﹣x3y6 C. x3y6 D. ﹣x3y5 7.已知a=2005x+2004,b=2005x+2005,c=2005x+2006,则多项式a2+b2+c2﹣ab﹣bc﹣ac的值为() A. 0 B. 1 C. 2 D. 3 8.在等式a3?a2?()=a11中,括号里面的代数式是() A. a7 B. a8 C. a6 D. a3 9.下列运算结果为a6的是() A. a2+a3 B. a2?a3 C. (-a2)3 D. a8÷a2 10.(π﹣3.14)0的相反数是(). A. 3.14﹣π B. 0 C. 1 D. ﹣1 11.已知a=8131,b=2741,c=96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 a>b>c B. a>c>b C. a<b<c D. b>c>a 12.已知,则下列三个等式:① ,② ,③ 中,正确的个数有()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二、填空题(共7题;共16分) 13.人体内某种细胞的直径为0.00000156m,0.0000015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14.肥皂泡的泡壁厚度大约是0.0007mm,将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 15.要使(3x+k)(x+2)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的一次方的项,则k的值应为________. 16.计算:[(﹣x)3]2=________. 17.如果(x+a)(x﹣4)的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a=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综合训练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x2+1)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如图所示,某班教室有9排5列座位.1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右后方.”2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左后方.”3号同学说:“小明在我的左前方.”4号同学说:“小明离1号同学和3号同学的距离一样远.”根据上面4位同学的描述,可知“5号”小明的位置在() A.4排3列 B.4排5列 C.5排4列 D.5排5列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①点P(0,-5)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在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内;②点(-x,-y)在第三象限内;③坐标平面内的所有点与有序数对是一一对应的;④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a,b)与点A′(b,a)有可能表示同一个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若点P(2,-3)与点Q(2,x)之间的距离是4,那么x的值是() A.1 B.-7 C.1或-7 D.无法确定 5.点P(a+2,a-2)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 A.(0,-2) B.(2,0) C.(4,0) D.(0,-4)

6.一条东西向道路与一条南北向道路的交汇处有一座雕像,甲车位于雕像东方5km处,乙车位于雕像北方7km处.若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雕像的方向同时出发,当甲车到雕像西方1km处时,乙车在() A.雕像北方1km处 B.雕像北方3km处 C.雕像南方1km处 D.雕像南方3km处 7.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直线AD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B、D点的坐标分别为(1,3),(4,0),把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C点平移后相应的点的坐标是() A.(3,3) B.(5,3) C.(3,5) D.(5,5) 8.如图所示,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分别用(2,2)、(4,3)来表示,请在小方格顶点上确定一点C,连接AB、AC、BC,使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个平方单位,则点C的位置可能为() A.(4,4) B.(4,2) C.(2,4) D.(3,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若点M(4,a)与点N(b,-3)的连线平行于x轴,并且点M与点N到y轴的距离相等,那么a、b的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0.若x2-4+|y+2|=0,则点(x,y)在第________象限. 11.已知点N的坐标为(a,a-1),则点N一定不在第________象限. 12.将点A(3,-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n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5,3),则m=________,n=________. 13.已知点A(a,0)和点B(0,5)两点,且直线AB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0,则a的值是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直方图

知识梳理:直方图 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 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 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

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身高在cm ≤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 155≤cm x170 高范围内学生的百分比。 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2015·湖北随州中考改编)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 A.(4,-3) B.(-4,3) C.(0,-3) D.(0,3) 2. 如图,1P 、2P 、3 P 这三个点中,在第二象限内的有( ) A .1P 、2P 、3P B .1P 、2P C .1P 、3P D .1P 第2题图 第3题图 3.如图,矩形BCDE 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 轴或y 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 (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 A .(2,0) B .(-1,1) C .(-2,1) D .(-1,-1) 4. 已知点P 坐标为,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 的坐标 是( ) A .(3,3) B .(3,-3) C .(6,-6) D .(3,3)或(6,-6) 5.设点在轴上,且位于原点的左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为一切数 B. , C.为一切数, D. ,

6.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案上各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加正数,那么所 得的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 ) A.形状不变,大小扩大到原来的倍 B.图案向右平移了个单位 C.图案向上平移了个单位 D.图案向右平移了个单位,并且向上平移了个单位 7.已知点,在轴上有一点 点与点的距离为5,则点的坐标 为( ) A.(6,0) B.(0,1) C.(0,-8) D.(6,0)或(0,0) 8. (2015?贵州安顺中考)点P (-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A.(-3,0) B.(-1,6) C.(-3,-6) D.(-1,0) 9.若点),(n m A 在第二象限,则点,(m B -│n │)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0. (2013?山东淄博中考)如果m 是任意实数,那么点P (m -4,m +1)一定不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1. 已知点 是第二象限的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12. 已知点(13)A m -,与点(21)B n +,关于x 轴对称,则m = ,n = . 13. (2015?山东青岛中考)如图,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鱼”的每个“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 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 3 1 ,那么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是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2m +1)一定在第 __________象限. 15. (2015·四川绵阳中考)如图是轰炸机机群的一个飞行队形,如果最后两架轰炸机的平面坐标分别是A (-2,1)和B (-2,-3),那么第一架轰炸机C 的平面坐标 是__________.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第一章“周周清”试卷(二) 命题人:王菊萍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 填空题(每4分,共60分) 1.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用符号表示图1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 ————————,三条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三个内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______;三角形任意两__________. 5..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______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它们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_______________. 6.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 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们交于___点。 7.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_______作垂线,_____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______________,它们__________交于一点。 8. 能够_________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B A

9.已知在△ABC中,∠C=35°,∠B=72°,则∠A=_______°. 10.在Rt△ABC中,∠C=90°,则∠B+∠A=___________°. 11.在△ABC中,∠A=∠B= ∠C,则此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____. 1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7cm,且第三边为奇数,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cm 13.在活动课上,小红有两根长为4cm、8cm的小木棒,现打算拼一个等腰三角形,则小红应取的第三根小木棒的长度是____cm. 14.BC中,∠C=90°,则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直角边是和,斜边是; 15.如图△ABC,使A与D重合,则△ABC △DBC,其对应角 为,对应边是 .图2 二.作图题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个三角形, 已知:线段∠α,∠β,线段c. 求作:△ABC,使得∠A=∠α,∠B=∠β,AB=c. 作法:(1)作=∠α; (2)在射线上截取线段为一边, 作∠=∠β,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测试卷(含答案)

第七章测试卷 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下列数据中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A .某市政府位于北京路32号 B .小明住在某小区3号楼7号 C .太阳在我们的正上方 D .东经130°,北纬54°的城市 2、如图,点A 的坐标为( ) A.(3,4) B.(4,0) C.(4,3) D.(0,3) 3、若点A (m ,n )在第三象限,则点B (|m |,n )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满足42-x +(y+3)2=0,则点P 坐标为( ) A .(2,-3) B .(-2,3) C .(2,3) D .(2,-3)或(-2,-3) 5、已知点P 位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右侧,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3个单位长度,位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上方,距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轴4个单位长度, 则点P 坐标是( ) A 、(-3,4) B 、(3,4) C 、(-4, 3) D 、(4,3) 6、如果P (a+b, ab )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 (a,-b) 在第__象限.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 ,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得到的点是( ) A 、(x+a ,y+b ) B 、(x+a ,y-b ) C 、(x-a ,y+b ) D 、(x-a ,y-b) 8、经过两点A (2,3)、B (-4,3)作直线AB ,则直线AB ( ) A 、平行于x 轴 B 、平行于y 轴 C 、.经过原点 D 、无法确定 9、将△ABC 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加上-1,纵坐标不变,则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 A 、将原图形向x 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B 、将原图形向x 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C 、将原图形向y 轴的正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D 、将原图形向y 轴的负方向平移了1个单位 10、在坐标系中,已知A (2,0),B (-3,-4),C (0,0),则△ABC 的面积为( ) A 、4 B 、6 C 、8 D 、3 二、填空题:(每题3分,计30分) 11、第三象限内的点P (x,y),满足5=x ,92 =y ,则P 点的坐标是 12、点M (2,-3)到x 轴的距离是______ 13、如果点P (x 2-4,y+1)是坐标原点,则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4、边长为300m 的正方形广场四个顶点的四家商场,若商场A (150,150),商场C (-150,-150),那么商场B 、D 的坐标分别为: 15、点P(3m+1,2m-5)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m=

七年级下册数学10.2 直方图

10.2直方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 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表.【学习重点】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学习难点】 画直方图时,组距和组数的确定. 行为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行为提示:引导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认真探究,学会落实重点. 解题思路:分析: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组距、频数的单位长度要适中,每两个小长方形之间不留空隙. 方法指导:1.画直方图时,通常把组数、组距表示成横轴、频数表示成纵轴,确定组距是关键. 2.条形图显示各组中的具体数据,而直方图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条形图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而直方图比较各组频数之间的差别 .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境导入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 要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我们应该怎样整理数据?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教材P145-14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参加,应怎样整理数据? 答: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有哪些步骤? 答:(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3.直方图与条形图有何异同? 答:(1)直方图里用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条形图是用小长形的高表示频数;(2)直方图每个长方形之间有一条边共线,条形图每个小长方形独立,中间有间隔. 【合作探究】 典例讲解: 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该校从九年级随机找来50名男生进行了身高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均为整数,单位:cm)列出如下频数分布表: 分组156.5~ 160.5 160.5~ 164.5 164.5~ 168.5 168.5~ 172.5 172.5~ 176.5 176.5~ 180.5 180.5~ 184.5 合计 频数 3 4 12 13 4 2 50 (1)填写频数分布表中未完成的部分; (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 (3)估计该校九年级男生身高在172 cm以上(不包含172 cm)的约占百分之几? (4)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_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第2---3节随堂测试题含答案

3.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一、单选题 1.如果每盒圆珠笔有12枝,售价18元,那么圆珠笔的销售额y(元)与圆珠笔的销售枝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 32y x = B. 23 y x = C.y=12x D. 112y x = 2.某商场自行车存放处每周的存车量为5000辆次,其中变速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1元,普通车存车费为每辆一次0.5元,若普通车存车量为x 辆次,存车的总收入为y 元,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是( ) A.y=0.5x+5000 B.y=0.5x+2500 C.y=-0.5x+5000 D.y=-0.5x+2500 3.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是2 112 y x =+,当自变量x=2时,因变量y 的值是( ) A.-2 B.-1 C.1 D.3 4.已知圆柱的高为3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r(cm)由小变大时,圆柱的体积V(cm 3 )随之变化,则V 与r 的关系式是( )

A. 2V r π= B. 23V r π= C. 213 V r π= D. 29V r π= 5.物体从足够高的地方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的高度h 与时间t 满足关系式2 12 h gt =则3秒后物体下落的高度是(g 取10)( ) A.15米 B.30米 C.45米 D.60米 6.某地海拔高度h 与温度T 之间的关系可用216T h =-(温度单位:℃,海拔高度单位:km)来表示,则该地区海拔高度为2 km 的山顶上的温度为( ) A.15℃ B.9℃ C.3℃ D.7℃ 7.下表反映的是某地区用电量x (千瓦时)与应交电费y (元)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用电量每增加1千瓦时,电费增加0.55元

2017七年级下册数学(有答案)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基础过关作业 1.点P (3,2)在第_______象限. 2.如图,矩形ABCD 中,A (-4,1),B (0,1),C (0,3),则点D 的坐 标为_____. 3.以点M (-3,0)为圆心,以5为半径画圆,分别交x 轴的正半轴,负 半轴于P 、Q 两点,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_,点Q 的坐标为_______. 4.点M (-3,5)关于x 轴的对称点M 1的坐标是_______;关于y 轴的对 称点M 2?的坐标是______. 5.已知x 轴上的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3,则点P 的坐标为( ) A .(3,0) B .(0,3) C .(0,3)或(0,-3) D .(3,0)或(-3,0)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m 2+1)一定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7.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2x-6,x-5)在第四象限中,则x 的取值 范围是( ) A .3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教案

《直方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教学重点: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 确定组距和组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问题4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如下: 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232 733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https://www.360docs.net/doc/c613400662.html, 频数分布表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整理和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整理及练习 知识梳理 1.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合的数对,叫做__________,记作__________. 2.为了确定平面内一个点的位置,先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__________,水平的数轴叫做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取向__________ 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取向__________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__________. 3.第一、二、三、四象限内的点的坐标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__________,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__________,确定x轴、y轴的__________;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__________;(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__________和各个地点的__________。 5.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__;将点(x,y)向上(点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__。 知识反馈 ★知识点1:有序数对 1.如图是中国象棋盘的一部分,若“帅”位于点(4,0)上,“相”位于点(6,0)上,那么“炮”的位置用有序数对表示应为( ) A.(4,1) B.(1,4) C.(3,1) D.(1,3)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单元练习学习资料

整式的乘除周末练习 姓名: 1.计算:= . 2.若(x ﹣2)0=1,则x 应满足条件 . 3.如果等式(x ﹣2)2x =1,则x= . 4.若m +n=10,mn=24,则m 2+n 2= . 5.计算:3a 3?a 2﹣2a 7÷a 2= . 6.计算:8xy 2÷(﹣4xy )= . 7.已知10m =3,10n =2,则102m ﹣n 的值为 . 8.已知m +n=mn ,则(m ﹣1)(n ﹣1)= . 9.若(7x ﹣a )2=49x 2﹣bx +9,则|a +b |= .10.已知a +=3,则a 2+ 的值是 . 11.若a 2+2ka +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12.若x 2﹣y 2=12,x +y=6,则x ﹣y= . 13.(2+1)(22+1)(24+1)(28+1)(216+1)+1= . 14.有两个正方形A ,B ,现将B 放在A 的内部得图甲,将A ,B 并列放置后构造新的正方形得图乙.若图甲和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1和12,则正方形A ,B 的面积之和为 . 题14图 15图 15.如右上图,边长为(m +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 . 16.要使(x 2+ax +1)?(﹣6x 3)的展开式中不含x 4项,则a= . 17.(x 2+nx +3)(x 2﹣3x )的结果不含x 3的项,那么n= . 18. 若(x +a )(x +2)=x 2﹣5x +b ,则a= ,b= . 19、一组数据为:x ,-2x 2,4x 3,-8x 4,…观察其规律,推断第n 个数据应为 . 20.计算:x 2y?(﹣3xy 3)2= . .(﹣b )2?(﹣b )3?(﹣b )5= . 21.已知2a =5,2b =10,2c =50,那么a 、b 、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 . 22. 已知x 2+y 2=25,x+y=7,且x>y,则x -y 的值等于_______. 23. 已知y =x -1,则(x -y )2+(y -x )+1的值为 . 24. 已知当x =1时,2ax 2+bx 的值为3,则当x =2时,ax 2+bx 的值为 . 25.计算:(1)a 2?(﹣a )3?(﹣a 4);(2)(x +y )3?(x +y )5; (3)(a +b )2m ?(a +b )m ﹣1?(a +b )2(m +1). 26、先化简,再求值: 2b 2+(a +b )(a -b )- (a -b )2,其中a =-3,b = 21. 27、化简关于x 的代数式()()222231x x kx x x ??+---+?? 。当k 取何值时,代数式的值是常数 28、已知x+y=-2,试计算 13()4()3()()22 x y x y x y x y x y +-----+++的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有答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练习题 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相信你一定会选对!) 1.某同学的座位号为(4,2),那么该同学的位置是( ) (A )第2排第4列 (B )第4排第2列 (C )第2列第4排 (D )不好确定 2.下列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点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3.若x 轴上的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3,则点P 的坐标为( ) (A )(3,0)(B )(0,3) (C )(3,0)或(-3,0) (D )(0,3)或(0,-3) 4.点M (1m +,3m +)在x 轴上,则点M 坐标为( ). (A )(0,-4) (B )(4,0) (C )(-2,0) (D )(0,-2) 5.点C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C 的坐标为( ) (A )(3,2) (B )(3,2--) (C )(2,3-) (D )(2,3-) 6.如果点P (5,y )在第四象限,则y 的取值范围是( ) (A )0y < (B )0y > (C )0y ≤ (D )0y ≥ 7.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A 和点C 的坐标分别为)3,2(-和 )2,3(-,则点B 和点D 的坐标分别为( ). (A ))2,2(和)3,3( (B ))2,2(--和)3,3( (C ))2,2(--和)3,3(-- (D ))2,2(和)3,3(-- 8.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为(-1,- 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A )(2,2) (B )(3,2) (C )(3,3) (D )(2,3) 9.线段AB 两端点坐标分别为A (4,1-),B (1,4-),现将它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 1B 1,则A 1、B 1的坐标分别为( ) (A )A 1(0,5-),B 1(3,8--) (B )A 1(7,3), B 1(0,5) (C )A 1(4,5-) B 1(-8,1) (D )A 1(4,3) B 1(1,0) 10.在方格纸上有A 、B 两点,若以B 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点坐标为(2,5),若以A 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B 点坐标为( ). (A )(-2,-5) (B )(-2,5) (C )(2,-5) (D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