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物态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的例子

利用物态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的例子
利用物态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的例子

利用物态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的例子

一、熔化吸热

1、吃冰棒降温。

2、医疗上用冰袋降温。

3、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如往葡萄酒中加冰块)。

二、凝固放热

1、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的。

2、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果实秧苗不至于被冻坏。

三、汽化吸热

1、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

2、医疗上用酒精蒸发吸收人体的热来降低病人的体温。

3、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周围的气温。

4、吹风扇可以让身上的汗水更快地蒸发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使人觉得凉快。

5、从酒精中拿出的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后上升后不变(最后与室温一致)。

6、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使水变凉。

四、液化放热

1、被温度一样的水和水蒸汽烫伤,水蒸气烫伤的程度更严重那

是因为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皮肤会液化放出大量的热。

五、升华吸热

1、人工降雨、运输食品、舞台云雾都是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边的气温下降。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姓名 得分 一.请你来选择(每选3分,共36分) 1. 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2. 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 .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 .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 D .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3. 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 、“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 .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4.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如图2所示,上方分别盖有一块玻璃A 和B , 过一会看到( ) A .A 、 B 两块玻璃外侧都有小水珠 B .A 、B 两块玻璃内侧都有小水珠 C .A 玻璃外侧、B 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D .A 玻璃内侧、B 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5.我国为了积极响应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节能减排”, 建造楼房时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像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像的是( ) 6. 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 ) A .冰全部熔化 B .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 .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春天里冰雪消融 A B C D

7.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8.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 .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 .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干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9. 如图4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 .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 .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10.如图5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CD 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物质的初温是40℃ D .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11.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6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企鹅妈妈:是呀,是我们的羽毛不能产生温度了 C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是有的,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12.如图7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在第2min 时是固态 B .甲在ab 段不吸热 C .甲的熔点是48℃ D .乙是石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 一、明确概念: 汽化:液态到气态液化:气态到液态 熔化:固态到液态凝固:液态到固态 升华:固态到气态凝华:气态到固态 二、正确判断物质开始是什么状态,后来是什么状态,然后考虑是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属于什么变化。 如:例1、冰变成水,是什么物态变化?详解:开始冰是固态,后来水是液态,固态到液态,熔化。 三、更多的题目,物质的某一状态或几个状态不是很清楚的。 如例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什么物态变化?详解:开始衣服上的冰是固态,“干了”冰变成了水蒸气跑了,水蒸气是气态,固态到气态,是升华。 例3:雾和露是怎么形成的?详解:开始是水蒸气,是气态,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水,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象例2、例3,这种题目,物质某一状态,这里是水蒸气(气态)不易明白,我们特别要注意:但通常我们也易掌握:水蒸气是气态,我们看不到,看得到的肯定不是水蒸气,如所谓的“热气”“白气”等。如下一题就是:

例4:冬天人嘴里会呼出“白气”,是什么一回事?详解:开始人嘴里呼出的是水蒸气,是气态,冬天的早晨,外界温度低,它会变成了“白气”,是液态,气态到液态,是液化。 四、其它物质也有类似“三”的情况。 如例5:樟脑丸变小最后消失了,是什么物态变化?解:固态(萘)变成气态(萘蒸气),升华。五、还有的题目,有几种物态变化在一起。如, 例6:日光灯管两头发黑,这是什么一回事。答:先升华,后凝华。 例7:干冰人工降雨中的物态变化先后有哪些?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滴变成大水滴,小冰晶熔化成水,落到地面就是雨。 五、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生活现象。 1、熔化现象: ⑴、冰激凌变软。 ⑵、蜡烛点燃,蜡块变成蜡水。 ⑶、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 ⑷、用冰棍或雪糕等解暑。 ⑸、用冰袋降温或为高热病人降温。 ⑹、冰或雪慢慢化成水。 ⑺、夏天屋子里放一些冰块用来降温。 ⑻、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因发热过多温度达到其熔点而熔断。 2、凝固现象: ⑴、冬天菜窖里放一桶水,保证水果蔬菜的新鲜。 ⑵、医院里用石膏在凝固放热过程中,扩张皮肤血管,增强抗炎作用,对患面部痤疮的病人进行治疗护理。 ⑶、冬天手接触到冰冷的铁制东西会感到“粘”手。 ⑷、在冰箱里冷冻食物,保证食物的新鲜。

物态变化实例

物态变化实例 1、熔化 (1)熔化吸热的应用: ①海货市场的小摊贩为保证海货新鲜,常把冰块放在海货上。 ②烙铁的温度很高,可以使金属锡熔化成液态。 ③电焊的高温,使得钢铁熔化。 ④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⑤春天到了冰雪融化了。 (2)熔化吸热的危害 ①下雪不冷,化雪冷。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雪后寒”指的是雪在熔化时要不断的吸收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 ②吃冰糕吃多了,容易闹肚子。 2、凝固 (1 )凝固的实例: ①冬天水结冰 ②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 ③冰雹 ④冬天晾在窗外的湿衣服变成硬块。 (2)凝固放热的应用 冬天防止地窖里储存的菜被冻坏,放几桶水,水凝固会放热能够对蔬菜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3)凝固放热的危害 ①炼钢厂内炼钢炉中的钢水要凝固,放出的大量热使得工人容易中暑。 ②火山爆发,岩浆凝固过程放热,烧毁大量森林、村庄等。 ③蜡烛滴在手上,要凝固,放出的热量使人感到非常烫手。 3、汽化 (1)汽化的实例: ①雨过天晴,地上的水逐渐消失。(蒸发) ②做饭炒菜,忘了,干锅底了。(沸腾) ③新鲜蔬菜放时间长了,容易干瘪(蒸发) ④烧水,水开了,并且水逐渐减少。(沸腾) ⑤不管春夏秋冬,湿的衣服干了。(蒸发) ⑥倒入锅中的油正在翻滚。(沸腾) (2)汽化吸热的应用: ①有人中暑,涂抹酒精,清凉油,水等解暑。 ②有人发烧,手心脚心涂抹酒精降温。 ③狗喜欢把舌头伸出,通过蒸发体液,吸走身体的热量。 ④炎热的夏天,用湿毛巾擦脸感觉很凉爽。 ⑤炼钢厂使用水帘降温。 (3)汽化(蒸发、沸腾)吸热的危害 ①洗完澡,如果不迅速把身上的水分擦干会感觉很冷,甚至感冒。 ②冬天在室内比较暖和,如果出汗,而迅速走出室外,很容易着凉。 ③夏天一身汗,进空调房间,容易着凉。 ④夏天出汗,对着电风扇猛吹,容易感冒。 4、液化 (1)液化的实例: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下沸水. 【例题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答案:(1)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 (2)测体温,测气温,实验室用来测液体温度; (3)水银,酒精(或煤油);煤油; (4)35℃~ 42℃,-30℃~ 50℃,-20℃~ 80℃,

(5) 0.1℃、 1℃、 1℃. 【例题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答案:负8.6摄氏度(或零下8.6摄氏度), 8.2℃. 【例题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答案: 39.5℃. 【例题6】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 答案:仍能,不能. 【例题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 答案:答案:甲、乙点拨:由于两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根据,内径粗的温度计液柱短,内经细的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内经粗的刻度更密些.若用这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由于内径细的分度值间隔大,估计范围大,误差小,故内径细的测量更准确些. 【例题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答案:晶体,非晶体. 【例题1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案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一、六种物态变化 附题单: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有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 蒸发和沸腾 (二)液化: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一、六种物态变化 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2.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3. 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吸热) 1..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加热。 3.液体在的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气压减小,沸腾时的温度降低;气压增大,沸腾时的温度升高。 (二)液化(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_________。 练习题 1. 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河水结冰 升华 露水的形成 凝华 冰化为水 凝固 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熔化 雪的形成 液化 放在阳台上的水逐渐变少 汽化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教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 学案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十一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第1课时 问题引入: 夏天有的同学喜欢吃冰块解热,有的同学用凉水洗脸解热。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熔化与吸热”部分】 (1)物态是的统称,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 (2)回顾冰的熔化实验,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但是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熔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阅读课文,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请你探究: 加热海波和石蜡,使其熔化,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若不加 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停止 小组展示: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加

热,停止加热,熔化过程 这说明熔化的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请你尝试: 把一块冰块握在手心,注意观察冰块的变化和手的感受,和你的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谈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第二部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汽化与吸热”部分回顾上节“水的汽化”实验】(1)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必须对液体继 续,以便更多的分子飞出。在沸腾观察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通过观察“汽化时的分子模型”加深理解。 (2)认真观察课本图11-19,体会“水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总结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3)汽化和沸腾的区别 小试牛刀:

物态变化复习口诀

物态变化复习口诀 河北献县高官中学邱石军 062256 为便于复习,可将物态变化一章用以下几句口诀概括起来,便于同学们记忆。 常用液体温度计,热胀冷缩是原理; 读数要从零读起,负值读取要注意。 物态变化有六种,熔汽升、液双凝。 熔汽升华都吸热;双凝液化皆放热。 晶体熔化温度稳,非晶不断把温升。 熔点即是凝固点,图像到此是直线。 蒸发沸腾两汽化,蒸发较慢沸腾快。 温度停时是沸点,气压变高它变大。 气体液化也不难,降温加压是手段 直接变化升凝华,碘钨霜雪和树挂。 自然现象水冰气,小心“白气”不是气。 意义: (1)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的。 (2)温度计刻度是从中间的零刻度向两边标注的,所 以读数时要从中间向两边读取,温度为负值时,要特别注 意。如图甲:应读作:零下四摄氏度或负四摄氏度,而不

是零下十一摄氏度或负十一摄氏度。 (3)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凝华、液化六种(4)熔化、汽化、升华都要吸热;凝固、凝华、液化都是放热。(5)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6)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在晶体熔化图像和凝固图像上,处在熔点和凝固点的温度是一段直线。 (7)蒸发和沸腾是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汽化较缓慢;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汽化较剧烈。 (8)在液体沸腾图像上,停止升高时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9)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0)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碘和钨都是容易升华和凝华的物质,霜、雪、树挂的形成凝华现象。 (11)自然现象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发生在水、冰和水蒸气之间,特别注意常见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习题: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冬天,当气温急剧下降时,大明山上很多树枝都挂满晶莹的雾凇。产生这种现象的舞台 变化主要是() A.凝华 B.升华 C.凝固 D.汽化 2.炎热的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水烧开后壶嘴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的小水珠 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D.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3.物质从气态变成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液化过程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4.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小巧的取暖袋,使用前先把它浸入热水中,使里面的物质熔化,拿出后,袋里的物质在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热量供人取暖。 5.指出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 (1)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2)铁水浇铸成工件() (3)从游泳池里上来时感到凉爽() (4)春天水池中的冰化成了水( ) (5)夏天,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 (6)秋天,看到早晨的露水() 二.课堂练习 1.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都放热的是() A.熔化,液化,升华 B.熔化,汽化,升华 C.凝固,凝华,液化 D.凝华,汽化,升华 2.新疆的冬天白雪皑皑,景色十分美丽。下列关于雪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熔化,放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同温度开水烫伤要厉害的原因是() A.水蒸气的温度高 B.水蒸气含的热量多 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D.水蒸气与烫伤部位接触得快 4.当物体放出热量时,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不变 C.可能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关于熔化和凝固,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凝固点是0℃,但0℃的水不一定会结冰 B.从温度是-15℃的冰箱冷冻室中取出的冰块马上就会熔化 C.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凝固,熔化温度 D.水结冰时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6.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7.第十三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于2011年12月24日试营业,2012年1月5日正式开幕。游客在参观时,其嘴里不断呼出“白气”,这是__________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____现象。 8.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小华从空调屋出来后,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而变得模糊不清,但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先发生______________现象后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过程) 9.一辆运输液态氨的罐车在途中由于事故发生侧翻,液态氨泄漏。瞬间,车周围出现了大量“白雾”,这是由于液氨___________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消防队员赶到后,冒着生命危险,用湿棉纱堵塞漏口,湿面纱很快结冰将漏口堵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

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51例 一、读谚语,解释物态变化 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 2、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3、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下雪不冷,化雪冷 6、霜前冷雪后寒 二、厨房中的热现象 1、水壶中的水烧开后,在壶嘴处看到的“白气”是怎么样形成的? 2、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为什么在壶嘴一定距离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 3、用锡焊的铁壶烧水为什么壶烧不坏,而不装水时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变烧坏了? 4、手沾点凉水拿刚出笼的熟馒头时,为什么不觉得怎么烫手? 5、饺子放在水中无论怎么煮也不会变黄变焦,为什么放在油中炸会变黄变焦? 6、水落在热油锅里会爆炸,而油落到热水锅里却不会爆炸,为什么? 7、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得厉害,为什么? 8、烫伤后,用0℃水还是用0℃的冰冷敷效果更好,为什么? 9、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为什么

10、同样大小的一滴水,滴入发热的锅里和滴入热得发红的锅里,结果发现滴入温度较低的发热的锅里,水反而先干,为什么?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请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三、诗词中的物态变化 1、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其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烟”的形成。 四、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 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是怎么样形成的,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1.雨 2.露 3.雾 4.雹 5.冰 6.雪 7.霜 8.窗花(发生在窗户的表面)

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 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 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 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 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 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 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 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 式导入,说明 本章的重要 性,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的认 识。 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 1.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 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 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 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 一:“物态变化三角形” 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 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 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 化的讲解基本 到位,但是如 果在加些生活 中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该 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学 生分组做,使 课堂更加高 效。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2)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2) (1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明白得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 2、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讲明有关热现象。 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 B、过程和方法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能依照数据作出物理图像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重难点】熔化、汽化、升华,蒸发,沸腾 【教具】洒精、棉花、温度计,吹风机、熔化加热器材 【教材分析】教材在讲明物态变化时,运用〝当晶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的论断。这一论断早在初二年就已通过〝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的实验证实的。因此在本节课应用这一论断,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内部结构,不能直截了当观看,只有依据它们的宏观特点作推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推理和利用比喻,因此这种推理应当是言之有据的,要抓住宏观特点,分析其内部结构,比喻要恰当。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我们明白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不管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假设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步停止,这是什么缘故呢? 2.进行新课 (1)熔化与吸热: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当晶体被加热时,每个分子的振动逐步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游动〞,出现流淌性,这是晶体便处于熔化过程。假如要使熔化过程连续,外界需对分子连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能〝游动〞。因此在熔化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使温度升高。这也讲明熔化是吸热过程。 实验探究――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 加热熔化海波和石蜡,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让学生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试,假设不加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会停止。 〔2〕汽化与吸热 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确实是沸腾。假设要沸腾过程连续,外界必须连续加热,以便更多分子飞出。在沸腾过程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而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 另一种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这是因为在

中考《物态变化》整理

《物态变化》复习指导 一、构建网络 二、点击考点 (一)温度及温度计 1.两个温度的规定: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3.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 ④测量时温度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⑤要等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1.寻找规律 (1)定义模式: ①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做。(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如,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②(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的汽化现象叫。(蒸发或沸腾) 如,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2)三个点:熔点、凝固点、沸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它跟晶体的熔点数值相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三因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 (4)三条件:熔化、凝固、沸腾 如: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5)三规律:熔化、凝固、沸腾不断热温度 . 如: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凝固成晶体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降低。液体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6)三图像:熔化、凝固、沸腾图像 2、同中求异 (1)同是固体的晶体和非晶体。(区别见表格和图像)

(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设计 时间:2013年11月27日地点:2012级1班主讲人:蹇小军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变化。 2、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优良品德。 2 、感知水的三种物体及其相互转化,是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情感。 3、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水的物态变化,会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难点:实验探究水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见到的雨、雪、冰、霜,大家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嘛?它们分别是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这也就是我们这一章要给

大家所讲的。 (二)课堂讲解 板书:一、水的物态变化 板书:1、物态:物质所处的状态。?? ???—水蒸气—气态—雨 —液态—冰 —固态 板书: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例1】:1、春天冰融化(固态变成液态) 2、北极的冬天到了,雪花飘落(液态变成固态) 3、夏天洗完澡后,身上的水一会就不见了(液态变成气态) 【提问】水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水在什么情况下变成冰?反过来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让学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板书:二、温度 板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板书:2、单位:摄氏温度,符号:C ? 板书:3、1C ?的定义:92P 【例2】:读出下列温度值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2C ?读作__________。 2、冰箱内的最低温度为-18C ?,读作_____________. 【提问】温度高低凭感觉判断可靠吗? 板书:三、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板书:1、玻璃液体温度计构成?? ???刻度标尺毛细管—水银、酒精、煤油—感温泡

物态变化吸热应用

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应用 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以固态、液态或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物态变化吸热现象有什么应用呢? 一、物质熔化吸热的应用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清凉:夏天,我们在喝饮料的时候,常会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冰块在熔化时,要吸热,使饮料变的清凉可口。 冰的熔化冷藏:储存食品时利用冰熔化吸热,使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化雪冷: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冰熔化时吸热,使得气温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 建造房屋的保温材料: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熔化,它熔化时吸收热量,使房间中的温度降低,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时它会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房间内的温度升高,使室温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 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保护火箭: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由于火箭头部与空气摩擦使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受热很容易熔化、汽化吸收箭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的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另外,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夏天吃冰棒解热,冰镇啤酒都是利用冰的熔化吸热。 二、物质汽化吸热的应用 夏天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在地上洒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故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洗了脸后,脸上有水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所以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导学案教案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导 学案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十一章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导学案(1)第1课时 学前准备:课前每小组准备袋装冰棒一只 自主学习: [冰与凝固]阅读课本P12 1.物质从态变成态,称为凝固。 2.什么是凝固点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吗非晶体具有凝固点吗 3.课本图10-27“自制玩具”实验,从加热石蜡到玩具产生,共有几种物态变化 4.列举一些凝固现象的事例 思考:海波的熔点为48℃,38 ℃的海波呈态;54 ℃的海波呈态;48℃的海波呈、或态。 [雾与液化] 请你探究:观察冰棒包装袋外表面,会看到有一层小水珠,讨论一下,它们是怎么来的 阅读课本P13

1.图11-8水壶口出现的白雾与我们经常见到的雾以及空中的云都是由 组成的。 2.什么是液化 3. [霜与凝华] 观察课本图11-31、及图左方文字,回答: 1.凝华时物质由态直接变成了态。 2.图11-22实验中,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的体积逐渐变,而烧瓶中充满紫色的,却没有看到液体的碘,这种现象就是碘的,过一会儿,可以看到烧瓶的内表面附着了一部分固态的碘,这是碘蒸气的现象。 3.冬天人们常说“屋上下了一层霜”,这种说法正确吗 巩固新知: 1.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2.如图l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 的构成是 A.水蒸气B.水蒸气凝华 形成的小冰晶

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3.小华戴着眼镜喝热开水时,镜片会逐渐模糊起来.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4.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了旱见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_______现象。 5.在一个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持有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袋子将迅速鼓涨起来,这是为什么如果不用解开,也不用针扎,你如何让它迅速瘪下来 探索提高: 小明想从酒精和水混合液体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酒精的凝固点是负117摄氏度,只要把混合液体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是温度可达负5摄氏度)中就可以了。于是他照此办理,但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小明从冷冻是取出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时却发现水和酒精并没有分离出来。 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这对你提出的问题能做出的合理猜想是__________,为什么水和酒精没有被分离出来__________。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例子大全

说明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冬天,河内冰层的形成 (2)雾的形成 (3)霜、雪的形成 (4)寒冷的冬天,室内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 (5)用久的日光灯两端管壁发黑 (6)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白气” (7)冰箱冷冻室里的冰变小 (8)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 (9)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10)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11)暖瓶口出现朦胧的“白气” (12)涂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变干了 (13)铁矿石变成了铁水 (14)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1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 (16)冰雕没看见“化”就变小了 (17)从冰箱里拿出的汽水瓶子上面有一层“汗” (18)冬天开车出行,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上有一层水雾 (19)①冰棒从冰柜里拿出后,发现冰棒粘着白花花的“粉” ②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冒“气”; ③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外出“汗” (20)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21)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22)对烧瓶中的固态碘微微加热,发现固态碘消失,出现紫色的碘气体(23)天气炎热,吃冰糕降温解暑 (24)把钢水浇铸成各种零件 (25)新鲜蔬菜放时间长了,容易干瘪 (26)有人发烧,手心脚心涂抹酒精降温 (27)狗喜欢把舌头伸出 (28)开锅盖,带眼镜看不清,哈上一层“雾” (29)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30)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 (31)夏季,冰雹的形成 (32)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 (33)用注射器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 ①先向外拉动活塞,乙醚液体消失 ②再推压活塞.观察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 (34)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 ①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 ②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六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一、熔化 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 2、铁变成铁水 3、沥青被晒化 4、松香熔化 5、焊锡熔化。 二、凝固 1、水冻成冰 2、铁水铸造成铁 3、蜡烛油变成蜡 4、熔化的松香凝固 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 1、水沸腾 2、酒精蒸发 3、液氮沸腾 4、液化气变成气体 5、汽油挥发 6、雾水散去 7、湿衣服变干 8、地上的水变干 9、橘子干了 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 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 2、雾;露的形成; 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 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5、眼镜片上起雾 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8、雨的形成 五、升华 1、樟脑丸消失 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3、干冰降温

4、碘(先升华再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 六、凝华 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 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的例子有哪些? 一、熔化吸热的有: 1、吃冰棒降温医疗上用冰袋降温 2、饮食行业用冰块降温(如往葡萄酒中加冰块)等; 二、凝固放热的有: 1、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放热而使窖内温 度不致太低的。 2、果农夜间会给果树洒水,农民夜间会给秧苗周围灌水,就是利 用水凝固时放热使果实秧苗不至于被冻坏。 三、汽化吸热的例子: 1、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 2、医疗上用酒精蒸发吸收人体的热来降低病人的体温。 3、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来降低周围的气温。 4、吹风扇可以让身上的汗水更快地蒸发吸收人体更多的热量使人 觉得凉快。 5、从酒精中拿出的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后上升后不变(最后与 室温一致)。 6、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 冷作用,使水变凉 四、液化放热的例子: 1、被温度一样的水和水蒸汽烫伤,水蒸气烫伤的程度更严重那是 因为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皮肤会液化放出 大量的热。 五、升华吸热的例子: 1、人工降雨、运输食品、舞台云雾都是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

中学物理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中学物理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优秀教 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课时) 【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冰、雾、霜等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B、过程和方法1、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温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和物理意义。3、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 【教具】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蜡、冰块、杯子、挂图、发黑的白炽灯、固态碘、玻璃片、保温瓶、热水等【教材分析】本节为观察、分析、归纳型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再现生活中的有关物态变化中的放热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中,探索物理规律,进而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发展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发展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描述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设计】利用手边易得的各种生活器具,组织学生自己体会凝固、液化、凝华等放热现象。本节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现象很容易在课堂上再现,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将有关的放热现象可能多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些现象,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然顺畅地形成凝固、液化、凝华等过程是放热过程,避免出现机械、孤立的死记硬背物理概念的现象。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下会互相转化。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2.进行新课(1)凝固与放热:A、活动讨论:展示冰块,以及同学亲手制作的蜡塑、蜡制的小动物,请同学们讲述制作过程,并说明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B、归纳:①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提出问题:①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凝固现象?(如钢铁厂铁水出炉后的过程,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②0℃的水放到0℃的房间里,会不会凝固成冰?为什么?(不会,因为水和外界没有温度差,水不能向外界放热,无法凝固。)③凝固的条是什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题11、2物态 变化中的 吸热过程 课 型 新授课第 2 课时主 备 课标 教材分析课标:认识熔化和汽化是吸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图像的物理意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 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 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并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教材呈现方式: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加热海波和石蜡的实验设计,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 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再通过分组 小实验观察碘升华实验明确升华也要吸热。 教学建议: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必 须吸热的规律,逐步熟悉和理解物态变化的分子运动模型;碘升 华实验最好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 教学重点: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教学难点: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态变化过程。 重难点的突破:做好本节的实验探究及教材中分子运动动模型是 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情学生的优势:对于汽化吸热现象,不少学生会有许多前期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汽化吸热现象让学生分析。上

分析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熔化吸热,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学生的不足: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在实验中,对于实验的目的性缺乏足够的准备,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会感到很难。 学生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力差别很大,实验误差也可能较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 2、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吸热。 3、比较升华与蒸腾,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致冷现象。 4、初步学习用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象的过程。 2、结合生活中湿衣服变干,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 教法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 实验准备:铁架台、石棉网、烧杯、大试管、温度计、酒精灯、水、海波、石蜡、火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