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 模板

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 模板
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 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下同)

本标准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中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XXXX》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下同) 本标准依据《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xxx》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XX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XXX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 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

数控经贸部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为深化中等职业学 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岗位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の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学生管理の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学制:3年。 第二条学分设置: 1、学生修习三年の学分总数为5000分,每学期学生修习学分为1000分,顶岗实习1年学分为1000分。 2、每学期学生修习学分1000分包括学业水平学分和道德水平学分,学业水平学分为600分,道德水平学分400分。 3、学业水平学分中,修习过程学分为300分,学生每周可获得15学分;学业成绩学分为300分,该项学分主要由各任课教师确定。 4、道德水平学分每学期为400分,学生每周可获得20学分(每天4个学分), 5、每学期均按照20周,每周按照30课时计算。 第三条修习过程学分 6、修习过程学分为300分;每学期按照20周,每周按照5天,每天按照6课时计算,学生每修习1个有效课时可得到0.5个学分,每周可获取15学分。 7、各任课教师依据学生上课情况给予学生学分,修习过程学分=学生有效上课课时X0.5。每学科修习过程学分分值=课程表安排の周课时数X20X0.5。 8、考勤。学生迟到、早退每次扣0.5个学分,旷课1节扣2个学分。 9、课堂纪律。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违纪行为,按照无效课时处理,另每次扣除1分。 10、作业。学生每少交1次作业,扣除1个学分。 11、学生课上顶撞老师、无理取闹酌情扣除50-200学分。 12、学生学期累计缺课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或作业缺交三分之一者,课堂纪律极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且屡教不改者,修习过程可学分为零分。 第四条学业成绩学分 13、学业成绩学分为300分,各科学业成绩学分按照每个课时0.5分の原则确定本学科学业成绩学分分值。每学科学业成绩学分分值=课程表安排の周课时数 X20X0.5。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占一半。 14、学生学业成绩学分=该科目学分分值X学生考试成绩/100,该项学分主要由各任课教师确定。. 15、期末考试成绩60分为及格,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者,不给予学分,下学期初要补考。 16、补考不及格者按照挂科处理,所有挂科科目均在第四学期(顶岗实习前)再补考一次。 17、所有补考及格の科目不论补考成绩多高,一律记为最低学分(60分所对应の学分),补考再不及格者不发给毕业证书。 18、补考学生在学生学分管理登记卡中记录不及格次数及补考实得成绩,并注明”补考”字样。 第五条道德水平学分 19、每学期道德水平学分为400学分,学生每周可得到20学分,每天可获得4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 【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项目化课程 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 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

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 的能力目标一一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XX做XX”。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所以,“能理解XX概念,能掌握XX定义,能回答XX 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然后分类叙述具体目标,采用如下三种目标的描述:】 (一)能力目标 【注:尽可能使用清晰、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物流仓储管理软件”;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 1.*** (1) ① 2. 3. (二)知识目标 1.*** (1) ① 2. 3. (三)素质目标 1 ***

最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附件: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实行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学校开办的中等职业教育班;适用于学年制和学分制学业水平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部门和相关制度,保障基本工作条件,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学籍管理工作。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三条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也可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 第四条学校按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和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按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者,须凭有关证明,向学

校提出延期报到(延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周)的书面申请。未经批准,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对按省(市、县)有关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由学校在开学后到市、县(市、区)有关部门办理注册手续。对按专业大类招收的新生,入学后按专业大类注册,确定专业方向后再按专业方向注册。新生在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后取得学籍。 新生注册获得学籍或从外省转入学籍后,江苏省教育厅为该学生编制全省唯一的学籍号①及电子注册号②。①学籍号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唯一身份标识码,不随学生学籍的变动而变化。学籍号为一组22位编码:1-8位为学校代码(学校代码为所属组织机构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 2位的序号组成),9-12位为该学生的入学年份,13-18位为专业代码(采用教育部2010版专业代码,若修读教育部2000版专业,则前两位为0),19-20位为班级号,21-22位为班内学生序号。②电子注册号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籍唯一标识,随学生学籍的变动而变化。电子注册号为26位编码:1-4位为该学生的入学年份,5-12位为学校代码(学校代码为所属组织机构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 2位的序号组成),13-16位为该学生的毕业年份,17-22位为专业代码(采用教育部2010版专业代码,若修读教育部2000版专业,则前两位为0),23-24位为班级号,25-26位为班内学生序号。 第五条学校应当对取得学籍的学生及时建立学籍档案,基本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 2.思想品德评价材料;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讲课讲稿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 距。下同) 本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中职学校《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贯彻环保教育,宣导环保资讯 主题班会 教育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 2、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课型:讲授课 课时:1节课 授课者: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让学生通过报刊、杂志、In ternet等多种途径,了解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教师引导:环保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说起环保,我们的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想法:环保是环保部门的事,和我们无关;环保就是治理“三废”……其实,环保是地球村上的每个公民的事,也是每个必尽的义务之一。 二、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先让学生讨论他们所知道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1.环境污染读图片及阅读材料,指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各种表现及产生原因,请学生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相应例 子。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明确目前环境污染无处不在的危机现状。 2.土地荒漠化由北京曾多次出现沙尘天气,引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造成土地退化的现象。

读图片及材料,了解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和原 因。 3?生态系统破坏读图片及阅读材料,知道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砍伐、耕作,使森林减少,生物物种灭绝,植被受到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行为。教师总结归纳:地球生物圈是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空间上的距离和国家的边界对环境灾难是没有约束力的。环境问题没有国界,是全球性问题,各国的环境问题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 ?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 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河流和湖泊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塑造了富饶的冲积平原,滋润了土地,哺育了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 3、随手关紧水龙头

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分制实施细则

临安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分制实施细则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杭州市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和《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工作的补充意见》,围绕职业学校办学“一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校实际,决定全面实施学分制,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我校的学分制是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份量和学习成效,衡量学生能否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总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两部分,课程分为主修课和选修课,非课程主要包括奖励、竞赛、获得等级证书、德育学分等。既能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它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形式,允许学生选择,体现学分制弹性教学的特点和优点;它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体现教学管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三条:本细则适合我校三年制在籍学生,自2009年秋季新生入学起施行。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四条:教学计划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生的成才为核心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重要文件。为保证各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专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对各专业均应制定学分制实施教学计划。我校学分制实施计划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

结合学校学生发展的特点制定。 第五条:课程设置 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主修课和选修课。 1、主修课 主修课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分制实施教学计划的规定,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必经修读的课程。主修课包括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其中文化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体育课等,又称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主要发挥知识性和工具性两大基本功能,通过它的教学,既可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又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专业课程模块是由体现专业特点的主要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基础课和实践性课程组成,是学生进行限选课学习之前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主修课一般采用班级授课制,一般为考试科目。主修课时占总课时的65%左右。 2、选修课 选修课是指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可以选择修读的课程。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1)限定选修课:限定选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各专业业务范围、方向开设的体现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限选课程体现综合化,形成模块组合。学生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自身实际,在本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的限定选修课程范围内选择修读某几组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限选课程强调“实用”,它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结合,一般采用班组授课制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一般为考试课目,也可以选定考查科目。一般占总课时的25%左右。 (2)任意选修课: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xxx职业学校学分制实施办法

XXX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领导机构及实施办法 XXX职业学校教务处

XXX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 学分制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成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职业学校 xxx年xx月

xxx职业学校学分制实施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初、中级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学校办学实际,从xx级学生开始实行学分制,具体办法如下: 一、实施目的 1、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的单位,是以取得必需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的标准。 2、学分制是以学期为基础的学年学分制,每学年考核项目取得学分作为是否补考的依据。 3、学分制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评优的依据。 二、评定方式 学分制是以考试、考核、奖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综合评定。 三、学分的组成 1、学业课程学分: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公共基础课(政治、体育、物理、化学)、专业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 2、德育学分:军训、入学教育、尊规守纪、仪表、文明礼仪等在校表现。 3、实习学分:校内实习实训、校外实习实训、高三顶岗实习。 4、奖罚学分:奖励加分、处罚扣分。 四、学分的分配 1、德育学分每学期4分,一学年8分。

2、学业课程学分计算是以周课时数为依据,学分计算的最小单位是0.1分。学期学分以20周为周期核算总学分,学年学分为两学期学分之和。 3、实习学分是以每学期实习周周课时计算。 四、学分计算方法 1、德育总学分:4分+4分=8分 2、学业课程总学分:由该专业学业学科周总课时数40节乘以20周(一学期以20周计),然后再乘以0.1就得出该专业学业课程总学分。 各科课程学业课程总学分:由各科周课时节数乘以20周,然后再乘以0.1就得出各科学期总学分。 学业课程总学分就等于各科课程总学分之和。 如:(1)、一学期学业课程总学分:40节*20周*0.1=80分,一学年学业课程总学分就是160分,三年学业课程总学分就是480分。 (2)、各学科课程学分:以语文为例,周课时数(语文)7节*20周*0.1分=14节,一学期学科课程学分为14分,一学年学科课程总学分为28分。 (3)、实习学分:以实习周计算,实习一周的学分为1周*40节*0.1分=4分。 五、学分评定 1、德育学分包括学生在校思想表现、生活习惯、文明习惯等,由班主任负责考核,征求任课教师意见,根据学生在上述各方面的实际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模板】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采购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1. 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物流管理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采购方式(包括询价采购、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等)、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实施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的能力、采购市场调查和分析的能力、采购谈判的能力、对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能力。它以《物流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仓储管理》课程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 1、该课程是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流业务运作”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采购管理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

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48。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采购管理过程中常用的采购方式(包括询价采购、招标采购等)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1.3课程开发思路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院“小学校、大课堂”的办学思路和“校企融合、同兴共赢”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构建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 ●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推行双证书制; ●校企合作,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中职学校专业部职责

职业学校专业部职责 专业部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最基础组织。专业部应以学校管理为重心,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开展教学教研和教学理论学习等工作。职责如下: (一)、教学部分 1、严格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学校职能部门下发的各项任务。 2、依据专业指导计划,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协助教务处进行教师分工、编排课表,配合实训处搞好实训室建设,落实本专业部上课、实训工作。 3、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组织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制定本学期实施性教学计划,对照计划落实教学及学期末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4、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申报专业部教研课题,教师围绕专业部课题申报子课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题研究与教学经验交流,力争学年结束有成果。 5、每月至少开展2次教研活动,学习教学理论,研究职业教育教育对象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分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 6、夯实教学环节,落实常规管理。 (1)每周进行一次教案检查,对备课情况做详实记录。要求教师备好每一节课,课前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分组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教案中有体现有做法。 (2)专业部每天进行巡课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与当事人沟通并解决,要求课堂教学容量适宜,教学方法得当,气氛活跃,力争所有的学生都能课有所得。 (3)每月进行一次作业批改检查。作业批改要求格次分明,对错标记明显,有激励性语言。 (4)协助教务处组织期末考试的命题、考试、阅卷等工作。 (5)配合教务处做好每月一次“满意率”、“收获率”的双率调查活动,对于双率较低的教师,认真反思,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7、学期初制定本专业教师听课计划,要求40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汇报课,课后及时点评,经推荐选一名代表参加校级赛教活动,择优参加省教学设计大赛,赛教结果纳入专业部当年量化考核。 8、建立省市技能大赛训练长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专业部积极督促检查,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训练实效,力争国省市技能大师赛再创佳绩。 9、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与竞赛的管理,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专业技能比武及学期末专业技能考核测评。 10、负责师德师风的教育与管理。用职业道德标准规范教师言行,用教学管理制度约束教师教学行为,充分发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二)德育部分 1、组织专业部教师对入校新生进行深入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及策略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及策略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有利于中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有利于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分制改革策略主要是:建立新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理念;建立健全学分制各项配套管理制度;深化考试改革,全面推进教考分离。 标签: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意义;策略 一、学分制的起源及涵义 学分制的发展溯其根源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动因,它于19世纪末源于美国,之后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实行了选课制。五四运动前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从国外引进了学分制。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颁布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各地职业学校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体制创新、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推行学分制,以学分制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正在中等职业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学分制在英语中被称为“credit system”,译为学分系统,它是一种建立在选修课基础上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学分和绩点来计算学生学习的量和质,以选修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在规定范围内自主选修课程,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的标准。这种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考试来衡量教学结果,考试合格就可以取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分就可以毕业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分制因材施教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中职院校的认可。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1、有利于中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今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门槛降低,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成为了中职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学分制的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修课的设定,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取学分,特别是对于那些原本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扬长避短,通过选课及其他途径取得学分,弥补文化课的不足,也更有利于老师应材施教,更加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有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行学分制这样一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建立富有弹性的教育教学制度。实行学分制后,课程类型将由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为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更加

最新课程标准模板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标 准 学院: 教研室: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执笔人: 审核人: 年月日

一、课程性质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的类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功能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内容,用 几句话概括。 参考样板: 该课程是 **** 课程,为专业 **** 的培养目标服务, 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 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 **** 方面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行业分析、 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设计的思路。 参考样板: 该课程是依据“ **** 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 **** 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 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 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设计以 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目标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总体要求,学生 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恰当分解该课程所要完成的技能、知识、素质、等目标,并具体说明。 课程标准格式模板 页边距:上: 2cm ,下: 2cm ,左: 2.5cm ,右: 2.0cm 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小标题:小四号,楷体,行距 正文: 23 磅 小四号,宋体,行距 23 磅 课程编号: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教学模式: 后继课程: 计划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V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重庆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管理的意见》《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试行)》,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教育部、市教委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办、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第二章专业与课程设置 第三条设置专业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发展规划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第四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为促进专业发展,学校应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或五年规划。包括指导思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工作目标、改革及工作重点、专业设置条件和保障机制等。

第五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冃录》范围内专业,应使用目录规定的专业名称;设置《目录》以外专业,可选定相近专业名称或自定名称,专业名称应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六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专业,须向区教委申报,区教委初审同意后,向市教委申报,经市教委评估审批后,方可进行招生。 第七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与社会生活和工作岗位的联系,培养具有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学校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明确各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措施具体、适应市场。 笫八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计算机、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要将实习实训纳入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课程设置合理,符合国家、市区规定要求,符合市场、岗位和技术发展需要。 第三章教学计划 第九条教学计划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工作指导性文件,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总纲领。教学计划分为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学期、学年任课教师制定)。 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国家级市专业指导性教学计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探索 摘要】实施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学习制度,是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根据学分制的内涵与优越性,分析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学分制;个性发展;弹性学习制度 我校在2007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分制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办法,在高2010级四,五,六班实行试点工作。近一年多来,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推进学分制工作。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性。我校实行的学分制教育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变为学生为主的灵活性教学方式。这是实行学分制教育质量的保证。同时,实行学分制教育有利于培养多技能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 一、学分制的内涵 根据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市场就业的实际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的教学模式如何适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面向全体学生,是目前教师必须重视和考虑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需求、就业需求,要求职业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个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柔性”教育。学分制正是实现和推进根本性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行学分制有利于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联合相关行业和企业,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和综合化的课程或培训项目,建立与实行学分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励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激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习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必须取得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 二、职业教育生源的特点 职业学校学生人学水平不高,成绩与实际水平也不相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吃力,不想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这些学生教师也深感难教。而学分制教育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是考虑学生的择业、生存、竞争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是对学生责任心与使命感的培养,是对其生存竞争、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专业技能上也向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帮助他们取得多种技能证书,培养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 三、实行学分制的优越性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以考试来衡量教学结果和进行学籍管理,考试合格就可以取得学分,修够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分就可以毕业。在这种弹性管理制度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个人因索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和每学期修课门数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学习

课程标准模版

注1: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注2:蓝色字体部分为填写样式或建议 ***********学院 《**************》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注:对于岗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不含方向;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填大类,如全院所有专业、工科类专业等)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学院****系(部) 合作单位:(注:请填写单位全称,如无,则将此项删除)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书写要求:表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标题为黑体四号;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专业 3. 参考课时 *** 学分 *** 4. 课程简介 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课程的主要信息,让同行教师很直观了解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特色、教学特色、组织特色等信息。

②语言凝练,一般不超过200字。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请表述为“***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6. 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等。 ②具体设计思路: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③建议采取“主题句+详细阐述”的方式进行阐述。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凝练。 7. 课程目标 ①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②总体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③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证书目标四部分(如无证书目标,可删除)。归纳具体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细致区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目标的描述建议采用“(能够)+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切勿照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

影视后期项目教学课程标准

《Premiere Pro影视编辑与制作》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Premiere Pro影视编辑与制作》是计算机动漫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全面的介绍了Premiere Pro1.5的使用方法和影视编辑技巧,内容全面,讲解深入浅出,以实例贯穿全文,把计算机技术的交互性和可视化的真实感结合起来,使其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影视后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影视编辑的使用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影视编辑设计,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1课程性质 开设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考核形式:考试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中是主要课程,起着核心主导地位。在影视特效动画中是最 后一个重要环节,是现实可视化效果的重要手段。本课程侧重技能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三维动画的合成输出,侧重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 《Premiere Pro影视编辑与制作》课程设计以广告设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服务影视处理、影视广告设计行业的剪辑及特效制作等岗位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的依据。以Premiere软件和After Effects 软件的使用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模块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认知能力为标准进行课程的教学。科学设置课程,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相一致。教学中采取理论、方法、实践、考核四个教学模块顺序开展教学,并将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融于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影视剪辑、编辑的流程、方法,培养灵活操作、使用Premiere、After Effects软件各项功能命令进行多种效果制作的能力。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过图形图像基本软件Photoshop、Flash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所开设的另外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学习Premiere软件的影视特效制作方法,并采用一系列的实例来学习和掌握影视后期制作方法。 2.2具体目标 2.2.1 知识目标 通过综合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使用premiere软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premiere软件成为学生影视后期制作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 2.2.2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解答与premiere影视后期制作的相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能够较好地理解与premiere影视后期制作的相关问题,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2.2.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3、课程内容标准 结合实例讲解的理论知识只是组成这门课教学模式的基础,我们通过视频教学的录制、电子书的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