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单元测验-教育原理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单元测验-教育原理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单元测验-教育原理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第一单元测试试卷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

育具有( C )

A延续性B模仿性C社会性D永恒性

2、苏联十月革命后,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的教育家是( C )

A克鲁普斯卡娅B加里宁C马卡连柯D凯洛夫

3、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4、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D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5、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B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6、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 A)。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名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A《大教学论》 B《学记》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7、教育能够把潜在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 )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

8、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者权力的主要因素是(D )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B社会人口数量和质量C社会文化传统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9、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D )

A遗传素质B家庭背景C社会环境D个体能动性

10、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

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 B )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1、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C )作用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

12、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B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

13、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个特点( D )

A循序性B稳定性C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14、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划分采取的是(D )

A六三制B五四制C九年一贯制D多种形式并存

15、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B )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

16、在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过程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B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7、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幸福充实的观点是:( A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

18、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 B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集体本位论D阶层本位论

19、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C )

A 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C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20、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5题,25分)

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此说法是错误的。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

识能力、增进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都叫教育。所以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不都是教育。

2、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此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有目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此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可以通过培养政治人才、培养国民的思想观念,传播思想、制造舆论等途径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稳定、完善和发展,但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也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发向。

4、高中阶段不是基础教育。

此说法是错误的。

基础教育包括普通中小学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包含在中学教育之内。因此,高中阶段也是基础教育。

5、全面发展就是均衡发展

此说法是错误的。

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的发展。而均衡发展指的是学习方面的不偏科及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学习的同时也注重能力的培养,这些只是基于学习和能力方面。而全面发展涵盖了人的各方面素质培养。所以此说法是错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40分)

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2)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学校教育基本上脱离了生产劳动。(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的人文科学,轻视生产劳动。

(4)教育的组织形成主要是个别教学。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其一是纵向的文化传承,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

其二是横向的文化传播,表现为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使人类积累的文化代代相传,并且由少数

人传向多数人,由一个地域传向另一个地域。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二是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

(3)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教育创造文化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

直接途径是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包括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

间接途径,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育通过培养人的个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直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

(4)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教师的出国访问、学术交流等。吸收、借鉴其中的精华部分对原有文化进行完善、改造。

3、简述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和思想关系制约着教育目的。(2)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

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4、简述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1)重视幼儿教育并加强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

(3)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大众化。

(4)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为“海豹肢症”。在尼克的成长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而且还要与自卑和孤独作斗争。他会问:为什么我与周围人不同,为什么我会没有手足?随着尼克的

成长,在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他开始适应他的生活环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须用手足完成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克开始热爱他的生活环境并从事更伟大的事情。在七年级的时候,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与学生会其他人一起工作,处理地方慈善机构和残疾组织的各种事情,中学毕业后,尼克继续学习深造,获得了会计和财务策划的双学士学位。19岁的时候,尼克开始实现他的梦想,他通过自己充满激情的演讲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人,给他们带去希望。2005年尼克被提名为“澳大利亚年度青年”荣誉称号。现在,尼克的足迹遍及全世界,与数千万人分享他的故事。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尼克.胡哲尽管天生没有四肢,但是他有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力和渴望,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逐渐适应生存环境并挑战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尼克.胡哲的成功正是因为其充分发挥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天生“海豹肢症”的胡克无法像享受正常孩子的生活,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虽然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但是这种天生的缺陷并没有决定他的人生一事无成,而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3、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尼克.胡哲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了应付自生的不足,并逐渐能够独立做事情,正是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4、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尼克.胡哲的成长经历恰恰就是利用外界环境并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学校教育以及环境,四种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交互影响的作用。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 C.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B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6.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C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7.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ACD )。 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E.教会学校 三、判断 ( F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 T )2.远距离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 F )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四、简答:

1.简述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爱尔维修,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可以超越政治和经济,可以不受遗传规律的制约,而独自地改造社会、创造天才。这一理论以强调教育是政治和经济的工具,为政治与经济服务,曾受到批判。 2.试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⑶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⑷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⑸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⑹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简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5.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6.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青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更新)

教育学知识点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 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4.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内容观”,“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5.“产婆术”——苏格拉底。 26.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7.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29.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 30.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3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32.洛克——白板说。 3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及答案教学内容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 及答案

0、教育定义: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战国时期思想家于思说:“修道谓之教。”教育家苟子认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对其解释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里的教,即教育者的教诲和受教育者的效法;育,即使受教育者向好故方向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瑞土的教育家裴斯特洛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纵观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诸多说法,虽然对教育的概念表述存在着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共同点,即都把教育说成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入的身心发展的过程。这一共识正确地反映了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属性是不会改变和消失的,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是同人类共始终的。 广义的教育,其定义为;“凡是有目的地增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为教育。”它包括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系统的和零碎的,外在的灌输和内在自

发感化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社会上一切教育都属于广义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讲是从学校产生以后出现的,因此,我们把狭义的教育也称为学校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话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1)遗传素质就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①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不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它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②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③人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人不但能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人可以通过改造环境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性质: 1.实践性。 2.交往性:个性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3.动力性:教育活动在上述进程中起到促进和加速作用。 4.社会性:教育活动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是 塑造不同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学校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实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要素的关系: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系统。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1.神话起源说宗教(错误的、非科学的)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教育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没有把握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论述。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代表:主要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产生 发展:P16 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 1.教育水平低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奴隶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奴隶主对精神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同样占领了学校,使学 校培养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对象主要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内容以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 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 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而专业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促使学校走向准专业科层制或专业科层制则是可能的,也正是改革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即通过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促使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向学校放权,使学校在人事权、办学权、财产权和课程设置权等方面,真正具有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校长权力膨胀和扩大。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 学校结构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庭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体现。在国外,为了保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法律、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是家长参与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其主要精神是藉由下而上的社会运动,重建学校的结构,以加强学校的自主性,提升教师与校长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推动学校发展。 4、重视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首先,非正式结构有助于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传播。其次,除了形成非正式的社会结构,还会出现非正式的共享价值与信念——规范取向。第三,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是有益的补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凝聚力。第四,与正式的等级制度、非人格化以及正式权威不同,在非正式组织中,这些不起主导作用,因为个性化的需要是非正式组织的动因,这有助于维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 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3、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4、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6、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7、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A、人的全面发展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类解放 D、共产主义 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泛爱主义 9、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是()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10、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特点 A、权威性 B、计划性 C、全面性 D、自由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文献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社会调查法 E、总结经验法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主要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 C、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D、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E、人生价值评价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有() A、方向原则 B、求实原则 C、民主原则 D、渗透原则 E、层次原则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科学性 B、应用性 C、针对性 D、系统性 E、模糊性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大家对于这个名词肯定不陌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必考的两个科目,但也只是被当做两个科目来对待,这里所说的教育学心理学显然只是狭义上的,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包扌舌更多的内容和更风度的研究对象,以至于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甚至延伸至科学的范畴。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欢迎阅读!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岀,〃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岀“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2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持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均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明发展;精准性提 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尽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均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2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一“最近发展区〃2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学习信任阶段;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发展主动性阶段; 变得勤劳的阶段;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显示充足感的阶段; 达到完善的阶段。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19、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而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桑代克,第一个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教育学(情境与原理)——傅道春

【书名】教育学-情景与原理 【作者】傅道春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 第一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3、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教育影响又可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和教育环境五种成份。 (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教师的中介作用就在于充当联结教材与学生的中间环节来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在矛盾中达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材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总之:教师、教育影响和学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教育影响、学生三者的互相对立、互为中介中运动和发展的。 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教育是在劳动基础上,在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社会和人的形成。 (二)、教育的发展 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1、远古教育:具有原始性,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①非独立性 ②贫乏性 ③无阶级性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及答案

精品文档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概念是指儿童现有 的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 、、四个阶段。 3、存在主义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决定。 4、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目标分为知识、、、分析、综 合与评价六个层次。 5、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的 形成或改组。 6、布鲁纳提出了动机、结构、程序和的教学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语》 C、《大教育论》 D、《普通教育学》 2、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3、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 C、生理前提 D、外部条件 6、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大学体育教材可采用墨子 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说法说明了()在人的发展 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A卷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刘换霞 单位:河南省中牟一高 专业:数学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考试分数: 2010年 7 月24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道题4分,共16分) 1、教育 答: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学制 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4、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二、简答题(每道题8分,共32分) 1、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经验既然是一种做法,它便带有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教育经验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事物本质特点的东西。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摆脱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地点、时间、类别的种种限制,而使其概括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 2、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4)教育的个性性。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5)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6)教育的变革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8)教育的科学性。(9)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 3、简述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智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