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带生产工艺简介

板带生产工艺简介
板带生产工艺简介

板带生产工艺

1 概论

1.1 板带产品特点、分类及技术要求

1.1.1 板带产品的外形特点:扁平,宽厚比大,单位体积的表面积也很大;

1.1.2 板带材的使用特点:

(1)表面积大,故包容覆盖能力强,在化工、容器、建筑、金属制品、金属结构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2)、可任意剪裁、弯曲、冲压、焊接、制成各种制品构件,使用灵活方便,在汽车、航空、造船及拖拉机制造等部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可弯曲、焊接成各类复杂断面的型钢、钢管、大型工字钢等结构件,故称为“万能钢材”。

1.1.3 板带材的生产特点:

(1)板带材是用平辊轧出,故改变产品规格较简单容易,调整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全面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

(2)带钢的形状简单,可成卷生产,且在国民经济中用量最大,故必须而能够实现高速度的连轧生产;

(3)由于宽厚比和表面积都很大,故生产中轧制压力很大,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牛顿,不仅使轧机设备复杂庞大,而且使产品厚、宽尺寸精度和板形控制技术及表面质量控制技术变得十分困难和复杂。1.2 板带材的分类及技术要求

1.2.1 板带材产品分类

板带:一般将单张供应的板材和成卷供应的带材总称。

分类:

(1)、按材料种类分:钢板钢带、铜板铜带和铝板铝带等;

(2)、按产品尺寸规格一般可分为厚板(包括中板和特厚板)、薄板和极薄带材(箔材)三类;

厚板:中板: 4~20mm

厚板: 20~60mm

特厚板: >60mm以上,最后可达500mm

薄板:4.0~0.2mm(热轧薄至1.2mm)

极薄带材(箔材):<0.2mm,目前箔材最薄可达0.001mm

日本:规定3~6mm为中板,6mm以上为厚板

(3)、板带钢按用途又可分为造船板、锅炉板、桥梁板、压力容器板、汽车板、镀层板(镀锡、镀锌板等)、电工钢板、屋面板、深冲板、焊管坯、复合板及不锈、耐酸耐热等特殊用途钢板等

有关品种规格可参看国家标准

1.2.2板带材产品的技术要求

对板带材的技术要求具体体现为产品的标准,板带材的产品标准一般包括有品种(规格)标准、技术条件、试验标准及交货标准等。

根据板带材用途的不同,对其提出的技术要求也各不一样,基于其相似的外形特点和使用条件,其技术要求仍有共同达到方面,归纳起来“尺寸精确板型好,表面光洁性能高”。

1.2.2.1 尺寸精度要求高

尺寸精度主要是厚度精度,因为它不仅影响到使用性能及连续自动冲压后步工序,而且在生产中难度最大,厚度偏差对节约金属影响很大。板带钢由于B/H很大,厚度一般很小,厚度的微小变化势必引起其使用性能和金属消耗的巨大波动。故在板带钢生产中一般都应力争高精度轧制,力争按负公差轧制(在负偏差范围内轧制,实质上就是对轧制精确度的要求提高了一倍,这样自然要节约大量金属,并且还能使金属结构的重量减轻);

宽度:保证正偏差;

长度: 剪切、定尺。

1.2.2.2 板型要好

板形要平坦,无浪形瓢曲,才好使用。对普通中厚板,其每米长度上的瓢曲度不得大于l5mm,优质板不大于10mm,对普通薄板原则上不大于20mm。板带钢既宽且薄,对不均匀变形的敏感性特别大,所以要保持良好的板型就很不容易。板带愈薄,其不均匀变形的敏感性越大,保持良好板型的困难也就愈大。

显然,板型的不良来源于变形的不均,而变形的不均又往往导致厚度的不均,因此板型的好坏往往与厚度精确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1.2.2.3 表面质量要好

板带钢是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最大的一种钢材,又多用作外围构件,故必须保证表面的质量,无论是厚板或薄板表面皆不得有气泡、结疤、拉裂、刮伤、折叠、裂缝、夹杂和压入氧化铁皮,因为这些缺陷不仅

损害板制件的外观,而且往往败坏性能或成为产生破裂和锈蚀的策源地,成为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例如:硅钢片表面的氧化铁皮和表面的光洁度就直接败坏磁性,深冲钢板表面的氧化铁皮会使冲压件表面粗糙甚至开裂,并使冲压工具迅速磨损,至于对不锈钢板等特殊用途的板带,还可提出特殊的技术要求。

1.2.2.3 性能要好

板带钢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和某些钢板的特殊物理或化学性能,一般结构钢板只要求具备较好的工艺性能,例如,冷弯和焊接性能等,而对机械性能的要求不很严格,对甲类钢钢板,则要保证性能,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对于重要用途的结构钢板,则要求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即除开要有良好的工艺性能,甚至除了一定的强度和塑性以外,还要求保证一定的化学成分,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常温或低温的冲击韧性,或一定的冲压性能、一定的晶粒组织及各向组织的均匀性等。

除了上述各种结构钢板以外,还有各种特殊用途的钢板,如高温合金板、不锈钢板、硅钢片、复合板等,它们或要求特殊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或要求一定的物理性能如磁性)等2 原料选择及连铸与轧制衔接工艺

2.1 原料的选择

轧钢常用的原料有钢锭、轧坯及连铸坯三种,中小型企业有的还采用压铸坯。各种原料的优劣比较如表所示。通过比较可知,采用连铸坯是发展的方向,并得到迅速推广,而直接以钢锭为原料的古老方

法,除某些钢种以外,正处于日益淘汰之势。

原料种类、尺寸和重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它对产量和产品质量的影响(例如,考虑压缩比及终轧温度对性能质量及尺寸精度的影响),而且要综合考虑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情况及生产的可能条件

连铸坯的选择应在技术可能的条件下,按照所需压缩比的要求,尽量使坯料尺寸接近于成品的尺寸,以得到最少的轧制道次和最大的产量与初轧坯相比,连铸坯由于受结晶器规格的限制,其断面尺寸灵活变化的可能性往往受到限制。日本已采用可自由变化宽度的结晶器,使连铸板坯的宽度可以随意改变。而瑞典等国则采用连铸连轧来改变钢坯断面尺寸。为保证成品质量,原料应满足一定技术要求,尤其是表面质量的要求,因而原料一般必须经过表面清理,并且对于合金钢锭往往在清理之前还要进行退火。

2.2 连铸与轧制衔接工艺

连铸就是将液态金属直接通过连铸机连续铸造成有一定规格板坯的过程。省去了铸锭、均热、初轧等许多工序,不仅可大大简化板带材生产工艺过程,而且具有显著节约金属消耗、提高成材率、节约燃料与电能等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组织偏析、提高产量质量等许多优点

近代连续铸钢技术在炼钢技术进步的促进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991年世界钢的总连铸比已达64.9%,西欧国家连铸化已达91.3%,日本、法国、意大利等20多国已达94%以上,希腊、瑞士、新西兰等十几国已达100%。工业先进国家板带钢生产工厂连铸比大都达100%。日本、意大利等国生产中近年还开发推广应用了连铸坯热装及直接轧制工艺。到1985年日本板带钢生产中应用此项工艺者约达70%,从而进一步缩短生产流程,提高了经济效益。

我国1991年连铸比仅为26.6%(台湾省达94.6%)。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正向着连续化、紧凑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连铸与轧制的连续衔接匹配问题包括产量的匹配、铸坯规格的匹配、生产节奏的匹配、温度与热能的衔接与控制以及钢坯表面质量与组织性能的传递与调控等多方面的技术,其中产量、规格和节奏匹配是基本条件,质量控制是基础,而温度与热能的衔接调控是主要技术关键实现钢铁生产连续化的关键之一是实现钢水铸造凝固和变形过程的连续化,亦即实现连铸-轧制过程的连续化。

2.3 连铸与轧制衔接模式及连铸-连轧工艺

从温度与热能利用着眼,钢材生产中连铸与轧制两个工序的衔接模式一般有如图所示的五种类型:方式1’为连续铸轧工艺,铸坯在铸造的同时进行轧制方式1称为连铸坯直接轧制工艺(CC-DR),高温铸坯不需进加热炉加热,只略经补偿加热即可直接轧制,方式2称为连铸坯直接热装轧制工艺(CC-DHCR或HDR),或可称高温热装炉轧制工艺,铸坯温度仍保持在A3线以上奥氏体状态装入加热炉,加热到轧制温度后进行轧制,方式3、4为铸坯冷至A3甚至A1线以下温度装炉,也可称为低温热装工艺(CC-HCR),方式2、3、4皆须入正式加热炉加热,故亦可统称为连铸坯热装(送)轧制工艺,方式5即为常规冷装炉轧制工艺.

总结

在连铸机和轧机之间无正式加热炉缓冲工序的称为直接轧制工艺。只有加热炉缓冲工序且能保持连续高温装炉生产节奏的称为直接(高温)热装轧制工艺,低温热装工艺,则常在加热炉之前还有缓冷坑或保温炉缓冲,即采用双重缓冲工序,以解决铸、轧节奏匹配与计划管理问题,从金属学角度考虑,方式1和2都属于铸坯热轧前基本无相变的工艺,其所面临的技术难点和问题也大体相似:它们都要求从炼钢、连铸到轧制实现有节奏的均衡连续化生产。故我国常统称方式l(1’)和2两类工艺为连铸-连轧工艺(CC-CR,Continuos Casting –Continuos Rolling)

2.3.2 连铸-连轧工艺的主要优点

(1)、利用连铸坯冶金热能,节约能源消耗。其节能量与热装或补偿加热入炉温度有关,例如:铸坯在500℃热装时可节能0.25×l06kJ/t;600℃热装时可节能0.34×l06KJ/t;800℃热装时可节能0.514×106KJ/t。即入炉温度越高,则节能越多。而直接轧制可比常规冷装炉加热轧制工艺节能80~85%;

(2)、提高成材率,节约金属消耗。由于加热时间缩短使铸坯烧损减少,例如高温直接热装(DHCR)或直接轧制,可使成材率提高0.5~1.5%;

(3)、简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厂房面积和运输各项设备,节约基建投资和生产费用;

(4)、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从投料炼钢到轧出成品仅需几个小时;

直接轧制时从钢水浇铸到轧出成品只需十几分钟,增强生产调度及流动资金周转的灵活性;

(5)、提高产品的质量。大量生产实践表明,由于加热时间短氧化铁皮少,CC-DR工艺生产的钢材表面质量要比常规工艺的产品好得多CC-DR工艺由于铸坯无加热炉滑道冷却痕迹,使产品厚度精度也得到提高.同时能利用连铸连轧工艺保持铸坯在碳氮化物等完全固溶状态下开轧,将会更有利于微合金化及控轧控冷技术作用的发挥,使钢材组织性能有更大的提高;

2.3.3 实现连铸-连轧即CC-DR和CC-DHCR的主要技术环节

1)高温无缺陷铸坯生产技术;

2)铸坯温度保证与输送技术;

3)自由程序(灵活)轧制技术;

4)生产计划管理技术;

5)保证工艺与设备可靠性的技术等多项综合技术;

由连铸连轧工艺与主要技术示意图可见,要实现连铸与连轧有节奏的稳定均衡化生产,这5个方面的技术都必须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广义地说,这些技术都是连铸与轧制连续生产的衔接技术.其中在连铸与轧制两工序之间最明显、最直观的衔接技术是铸坯温度保证与输送技术。

2.3.4 铸坯温度保证技术

(1)、争取铸坯保持更高均匀的温度,用液芯凝固潜热加热表面的技术,或称未凝固再加热技术;在保证充分冷却以使钢坯不致拉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钢流速度和冷却速度来尽量保证足够的轧制温度。主要靠变化冷却制度,“上部强冷,下部缓冷,利用水平部液芯进行凝固潜热复热”,如图1-4。

为了使铸坯在其凝固终点处具有较高的表面温度,必须将铸坯完全凝固的时刻控制在连铸机冶金长度的末端,否则铸坯从完全凝固处到铸机末端区这一区间还要降温,如图1-5。

边部温度低:如图1-6,最大比中部低300度,二冷区采用边部少喷水,板坯边角部温度补偿器,绝热罩。

(2)、连铸钢坯的输送保温技术。

如图1-7和表1-2。

(3)、板坯边部补偿加热技术:

a、连铸机内绝热技术;

b、在火焰切割机附近采用板坯边部加热装置;控制氮化铝的析出。

3 板带材轧制技术的发展

在轧制过程中同时存在着轧件变形和轧机变形。我们希望轧件易于变形而轧机难于变形,即发展轧件的变形而控制轧机的变形。由于板带钢轧制的突出特点是轧制压力极大,因而使这个问题更加成为左右板带轧制技术发展的关键。

使板带钢轧制时易于变形,有两个途径:

一、努力降低板带钢本身的变形抗力(简称内阻),其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加热并在轧制过程中抢温,使轧件具有较高而均匀的轧制温度二、设法改变轧件变形时的应力状态,努力减少应力状态影响系数,即减小外摩擦等对金属变形的阻力(简称外阻),甚至化害为利进一步降低金属变形抗力。

三、控制轧机的变形则包括增强和控制机架的刚性和辊系的刚性、控制和利用轧辊的变形以及采用液压弯辊与厚度自动控制等各种技术措施

3.1 围绕降低金属变形抗力(内阻)演变发展

板带钢最早都是成张地在单机架或双机架轧机上进行往复热轧的这种轧制方法只适宜于轧制不太长及不太薄的钢板,因为这样才有利于轧制温度的保持,使轧制时有较低的变形抗力,轧制厚度4mm以下的薄板,由于温度降落太快及轧机弹跳太大,采用单张往复热轧十分困难。生产这种薄板,只好采用叠轧的方法,通过叠轧使轧件总厚度增大,并采用无水冷却的热辊轧制,才能使轧制温度容易保持及克服

轧机弹跳的障碍,以保证轧制过程的顺利进行,叠轧方法统治着薄板生产达三百年之久,直到现在很多工业落后的国家仍然采用。

缺点:金属消耗大、产品质量低、劳动条件差、生产能力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鉴于单层轧制薄而长的钢板时温度降落得太快,如果不叠轧,便必须快速操作和成卷轧制,才能争取有较高的和较均匀的轧制温度。这样,人们便很自然地想到采取成卷连续轧制的方法。第一台板带钢半连续热轧机在1892年建立,但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轧制速度太低(2m/s),使轧件温度降落太快,故并不成功1924年第一台宽带钢连轧机在美国以6.6m/s的速度正式生产出合格产品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板带钢成卷连续轧制的生产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在工业先进国家中很快占据了板带钢生产的统治地位。

热连轧机与叠轧薄板轧机经济指标比较

连轧方法虽然是一种高效率的先进生产方法,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优质板带钢的大规模生产问题。

缺点:建设投资大、设备制造难、生产规模只适合于大型钢铁企业的大批量生产。

对板带钢批量不大而品种较多的中小型企业,想采用先进的成卷轧制方法,还必须另寻道路。显然,可逆式轧机更加适合于这方面的

用途,为了在轧制过程中抢温保温,人们提出将板卷置于加热炉内的边轧制边加热保温的办法,1932年在美国创建了第一台试验性炉卷轧机,到1949正式应用于工业生产。

优点:可用较少的设备投资和较灵活的工艺道次生产出批量不大而品种较多的产品,尤其适合于生产塑性较差,加工温度范围较窄的合金钢板带。

缺点:单机轧制,产品表面质量及尺寸精度都较差,其单位产量的投资要比连轧方法大一倍以上。

为了寻求更好的高效率轧制方法,20世纪40年代以后人们又开始进行着各种行星轧机的试验研究。

行星轧机的基本特点:利用分散变形的原理实现金属的大压缩量变形由于大量变形热使轧件在轧制过程中不仅不降低温度,反而一般可升高50~100℃,这就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成卷轧制带钢时的温度降落问题

A:设备总投资 B:生产能力 C:单位产量的投资

比较结果:

行星轧机每吨产品的投资和成本比连续式轧机都大大降低,在经济上行星轧机不仅要比炉卷轧机优越得多,而且甚至有赶上和超过连续式轧机的希望,显而易见,对中小型企业生产热轧板卷而言,行星轧机应该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缺点:

1)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制造与维护较难,要使上下各工作辊都严格保持同步,轧件严格对中,轴承易磨损,事故较多,作业率不高2)原料和产品都较单一,生产灵活性差,并且难以轧得太宽太薄60年代出现的单行星辊轧机,免除了上下工作辊严格同步的麻烦,轧

机结构大为简化,且使轴承座圈的结构更加强固,能承受更大的离心

力,因而提高了轧制速度和生产能力。这种轧机若采用连铸薄板坯为原料,则其生产灵活性可增大

随着所轧板带钢厚度不断减小,当厚度小于0.8~1.0mm以下时,若仍成卷热轧,则轧制温度很难保持,并且轧制薄板还必须前后施加较大的张力,才能使板型平直及轧制过程正常进行,因而便只好放弃热轧而采用冷轧的方法,在冷轧之前及冷轧过程中,往往也采用退火来消除硬化,降低钢的变形抗力,但就冷轧生产而言,占主要地位的技术措施已经不是去降低内阻,而是要努力降低外阻,例如努力减小工作辊直径及辊面摩擦系数等,冷轧是金属变形抗力更大、耗能更多而且工序复杂的一种昂贵的加工方式。能否不用冷轧而继续采用热轧或温轧的方法生产出厚度为1mm以下的薄板带钢,这也是近代板带钢生产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并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着手研究。

其生产试验方案之一如图所示。在通常的热轧以后追加水冷装置和温轧机架,于铁素体珠光体领域、最好是铁素体单相区进行低温热轧或温轧。由追加的近距离卷取机进行卷取。试验表明,将这种板卷进行再结晶退火以后,具有与通常一次冷轧退火方法所得产品相同的深冲性能,而价格更为便宜。当进行通常的热轧时则停止附加喷水,在附加机列上进行奥氏体领域的热轧,经水冷后进行卷取。

从降低金属变形抗力、降低能源消耗及简化生产过程出发,近代还出现连铸连轧及无锭轧制(连续铸轧)等生产方法,这些新工艺在有色金属板带及线材生产方面早已广泛得到应用,现正向钢铁领域延扩。早在五、六十年代前,前苏联和中国即已连续铸轧生产铁板及试验生产钢板。1981年日本实现了宽带钢的连铸-直接轧制。1989及1992年德国SMS及DMH公司分别在美国和意大利实现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连续铸轧,

3.2 围绕降低应力状态系数(外阻)的演变发展

板带钢热轧时重点在降低内阻,但随着产品厚度减小,降低外阻也愈趋重要,冷轧厚度更薄而且又不加热的板带钢,不仅内阻大,而且外阻更大,此时若不致力于降低外阻的影响,要想轧出合格产品就极其困难,故冷轧板带时重点在降低外阻。降低外阻的主要技术措施就是减小工作辊径、采用优质轧制润滑液和采用张力轧制,以减小应力状态影响系数。

最主要最活跃的是减小轧辊直径,由此而出现了从二辊到多辊的各种型式的板带钢轧机,轧辊的演变发展,经历的变化:二辊---四辊---多辊---偏八棍---异径轧制---异步轧制.

矛盾:减少轧制压力和提高棍系的刚度;热轧的润滑

3.3 围绕减少和控制轧机变形的发展演变

要减少轧机变形的不利影响,除减少轧制压力以外,主要就是增强及

控制轧机(轧辊)的刚性和变形,增大轧机刚性包括加大机架牌坊的刚性和辊系的刚性,使得板带钢轧机变得愈来愈粗大而笨重。为了提高板带的厚度精度,并不总是要求提高轧机的刚性,而是要求轧机最好是刚性可控。

3.4 板型控制

传统的板型控制方法:辊型设计、调压下、调棍温

现代的控制方法:控制辊系的变形。弯辊技术:工作辊;支撑辊,宽带钢的生产;HC轧机的应用

真皮制作工艺简介

真皮制作工艺简介 1.皮革的生产:即是将将动物生皮转化成稳定不会腐败的物质料。 2.生皮:生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盐和水。从动物身上取得的皮称为生皮,生皮经过鞣制过程后方能成为人们所需的成品—皮革。(各类皮革约合70%以上用于制鞋业。) 3.皮革种类:A 按动物种类分:牛皮,猪皮,羊皮,蛇皮,马皮,袋鼠皮,鳄鱼皮,蜥蜴皮,鱼皮,青蛙皮。 B 按皮革用途分:鞋材革,服装革,家具革,包箱革,工业用革。 4.皮革生产的主要流程: A:生皮阶段(水厂阶段):削皮,防腐,削整,分皮,水洗,削肉,浸灰,除毛,起灰皮,脱灰,酵解,浸酸。 B:制皮阶段(从兰湿皮开始):削磨,分层,水洗,中和,染色,加脂,压整,干燥,振荡,涂饰,打光,压平,压花。 7.皮革生产各工序介绍:主要成分为水场和干场。 (1)水场:自然与水脱离不了关系,制造场所也到处是水。 A.生皮从动物身上取下后要用盐腌防腐,再有货柜车运至皮革厂。 B.削边整理----分类—然后浸水(使生皮因加盐防腐而丧失的水分还原。方法:让生皮在水槽中划动,让其充分吸水) C.削肉,经过削肉机上的滚刀,除去生皮上残余肉类。 D.除毛—利用强性硫酸钠和碱石灰,以消除毛发,化解皮面上色角质层,并除去一些可溶性蛋白质。 E.脱灰—除去除毛时残留在皮里的碱性石灰。 F.酵解—除去一切不需要的非皮质纤维。 G.浸酸—以降低皮身的PH值,只有酸性皮身才能吸收蹂革剂(铬盐)H.铬鞣—皮身在铬盐等鞣革剂中浸泡,转鼓中运转4—6小时。 I.挤水,削皮—挤出皮在生产中吸收的水分,后削皮(即皮革分层:由面皮切开而剩下的部分叫二层皮或榔皮。二层皮可生产反毛榔皮和仿似面皮的压花榔皮) J.染色和加脂:染色是生产苯染皮的必经过程,即皮身在染料剂中浸泡划动。 加脂:不同的油脂和油脂量的多少来决定皮革软硬程度。 K.张皮,干燥—用夹子将皮料崩开,拉开,晾干或用真空干燥(此时的半成品皮可直接生产反毛榔皮和绒面皮) (2)干场部分:此阶段的皮身基本不含多少水份。 A.回湿:经过干燥的皮身会变得较硬,喷少许水回湿。 B.摔软或打软:1,用软鼓(同洗衣机甩干原理)将皮料摔软 2,用机器上下拍打将皮料打软。 C.磨皮:磨去皮表面的斑痕,伤疤。 D.表面涂饰,压花:皮表面喷涂料或印花纹以达到客户所要求的色泽,手感及软硬度。 E.成品皮革须通过各项测试1 脱色程度,2 抗拉力强度,3 抗撕裂强度,4 耐

解密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解密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随着汽车在安全及环保性方面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饰件在安全性及环保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仪表板外形设计美观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仪表板采用无缝气囊门的外观设计,因此对汽车仪表板来说,一个好的仪表板不仅要有设计新颖美观的外形,舒适的手感,而且还需具有优良的老化性能及与乘客的良好相容性(优良的散发特性)。 由于PVC材料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花纹成型性且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目前PVC搪塑仍是使用最广的仪表板表皮加工工艺,PVC粉料占据了搪塑成型工艺的绝大部分市场。由于PVC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高,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发脆,易造成无缝气囊仪表板在低温状态爆破时,气囊区域PVC表皮碎裂而飞出,对乘客产生安全隐患,PVC在抗老化性、增塑剂迁移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出于安全及环保原因,目前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相继开发出了PVC的替代材料及工艺。 由此可见,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与环境相容性较差的材料将逐渐被替代。今后,仪表板表皮材料将在以下性能上不断改进:优良的安全性能,低温性能;优良的老化性能,抗UV性能;易于循环使用;减小成雾性;材料无害性、与环境及人的相容性。 根据仪表板表皮性能这些发展要求,世界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不断开发出新的材料及成型工艺以满足表皮性能的发展要求,以下将对仪表板饰面表皮的一些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及其成型工艺进行介绍。 搪塑成型工艺 搪塑工艺是当前一项成熟并使用广泛的成型工艺,其加工成型工艺简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目前搪塑模可采用的皮纹也越来越广,如缝纫线(StitchLine),主要的环保新材料有热塑性聚烯烃(TPO)、热塑性聚氨酯(TPU)粉料。 1.热塑性聚氨酯TPU 热塑性聚氨酯TPU结合了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优良热塑性及工艺加工性。其优点有:是一种环保型的材料,可回收循环使用;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使用较薄的表皮厚度;良好的耐化学性、耐老化性、抗摩损性;TPU搪塑料无须添加增塑剂,其具有良好的气味及散发特性;优良的低温性能,在低温状态下保持着优良的弹性,玻璃化温度为-50℃。 TPU搪塑粉料分二种,一种为芳香族聚氨酯,另一种为脂肪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由芳香族异氰酸脂MDI及聚醚组成,脂肪族聚氨酯由脂肪族异氰酸脂如HDI、IPDI和聚酯或丙烯酸聚醚组成。由于芳香族异氰酸脂存在不饱和键,易产生变黄及粉化现象,因此早期使用的芳香族TPU搪塑表皮表面需喷上涂层,以防止表皮变黄。目前开发的TPU搪塑粉料一般都是脂肪族体系,脂肪族聚氨酯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耐光性,因此无须对表皮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但脂肪族TPU一般的加工性能及高成本却影响了TPU材料的推广。由于脂肪族TPU优良的耐光性及舒适的手感,其在中高端的产品上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组件生产工艺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1、分选

此为组件的第一道工序,在本道工序中,首先将电池片进行初步筛选,将不符合标准的电池片,如色差片,崩边片,缺胶片,断栅片等等分类放置在一起,将合格的电池片按照机器焊接每打100片的数量清点好。 2、焊接

焊接工序采用最先进的德国进口TT1200焊片机。1200指的时每小时一台机器可以焊接1200片电池片,也就是说老式焊片机3秒焊接一片,新式焊片机2.8秒左右焊接一片。焊接机采用不接触涂布装置、影响定位系统、红外焊接装置、自动抓取机器人等部分组成。影响定位系统有效挑选出破片、裂片等装置,有效的保证了焊接品质。 在此工序中由“自动焊片机”将单片电池片和涂锡铜带焊接成一串,再由提取ABB机器人将每串电池串提取到铺设好EVA的玻璃板上。ABB机器人能够准确按照设置的间距,将电池串排列到好,精确误差在0.5mm以内。 TT焊片机彻底替代了原始的手工焊接,不仅在产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在质量上有明显的改善。焊接处理的组件没有杂物、锡渣等。3,叠层(也称排片)

叠层为组件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岗位,这道工序主要将焊接好的电池串连接成电路。每相邻的电池上都要粘贴2到3条高温胶带,目的是防止电池串发生移位等情况。之后用烙铁将汇流条焊接在每串的两端,按照正负极的正常方式将组件做成一个完整的导通发电体。4、隐裂测试

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工艺流程要点

1,削片—筛选 生产中厚板时原木不要求剥皮,但树皮允许体积分数小于8%%。原木装 载机将小径木、枝桠材等木材原料放在储木台上,通过皮带运输机送入削片 机,削片机前装有金属探测器,避免带有金属的木材进入削片机。进入削片机 的木材被削成规格木片,经由螺旋运输机和斗式提升机送人木片储仓储存。 由于软材硬材要按比例混合,所以采用两个储仓,分别储存软材和硬材木片。 储仓下部的出料装置能控制出料速度,根据工艺配比,由出料装置控制出料 量,使软硬木片按要求的比例均匀混合。软硬木片之比为3:7 或4:6。混合木 片的PH值最好能相对稳定在5,0---5,5之间。 然后,木片经皮带运输机送至振动筛进行筛分,筛选机一般有两层。在除 去过大的和过小的木片和杂物后,将合格木片送至清洗设备除去泥沙、小碎 石、污物及金属块等。木片清洗可分为水洗和干洗两种方式。根据我

国原料 的现状,采用水洗较合适。但木片水洗耗水量大,又有污水处理问题,且造价 较高,虽然木片清洗的质量好,效率高,有利于纤维分离和板的质量,但生产中 厚板的中小生产规模厂有不少还是采用了木片干洗方式。净化后的木片经螺 旋运输机和斗式提升机送往热磨间。 2,热磨—施胶—干燥 木片经过磁鼓除去切片当中的铁块,进入热磨机前的预蒸料仓临时储存, 预蒸料仓的有效容积为6M3,装有料位指示器,可观测木片的过满或空缺。木 片经振动给料器,木塞螺旋进入垂直蒸煮器进行蒸煮软化,增加含水率,蒸煮 器配有!射线料位计,用来控制料位和预置蒸煮时间。木片在蒸煮软化后由 运输螺旋送人热磨机进行纤维分离。在热磨系统中配有起动分离器,热磨机 起动时,通常开始热磨的纤维质量不符合生产要求,这些不合格纤维通过排料

橡胶生产工艺简介分析

橡胶生产工艺简介 1 综述 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 橡胶加工工艺 2.1塑炼工艺 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 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

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 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 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 乙丙橡胶的分子主链是饱和结构,塑炼难以引起分子的裂解,因此要选择门尼粘度低的品种而不用塑炼。 丁腈橡胶可塑度小,韧性大,塑炼时生热大。开炼时要采用低温40℃以下、小辊距、低容量以及分段塑炼,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2混炼工艺 混炼是指在炼胶机上将各种配合剂均匀的混到生胶种的过程。混炼的质量是对胶料的进一步加工和成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即使配方很好的胶料,如果混炼不好,也就会出现配合剂分散不均,胶料可塑度过高或过低,易焦烧、喷霜等,使压延、压出、涂胶和硫化等工艺不能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导致制品性能下降。 混炼方法通常分为开炼机混炼和密炼机混炼两种。这两种方法都是间歇式混炼,这是目前最广泛的方法。 开炼机的混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包辊(加入生胶的软化阶段)、吃粉(加入粉剂的混合阶段)和翻炼(吃粉后使生胶和配合剂均达到均匀分散的阶段)。 开炼机混胶依胶料种类、用途、性能要求不同,工艺条件也不同。混炼中要注意加胶量、加料顺序、辊距、辊温、混炼时间、辊筒的转速和速比等各种因素。既不能混炼不足,又不能过炼。 密炼机混炼分为三个阶段,即湿润、分散和涅炼、密炼机混炼石在高温加压下进行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一段混炼法和两段混炼法。 一段混炼法是指经密炼机一次完成混炼,然后压片得混炼胶的方法。他适用于全天然橡胶或掺有合成橡胶不超过50%的胶料,在一段混炼操作中,常采用分批逐步加料法,为使胶料不至于剧烈升高,一般采用慢速密炼机,也可以采用双速密炼机,加入硫磺时的温度必须低

线路板生产工艺流程

线路板生产流程(一) 多种不同工艺的PCB 流程简介 *单面板工艺流程 下料磨边T钻孔T外层图形T(全板镀金)7蚀刻T检验T丝印阻焊T (热风整平)7丝印 字符T外形加工T测试T检验 *双面板喷锡板工艺流程 下料磨边7钻孔7沉铜加厚7外层图形7镀锡、蚀刻退锡7二次钻孔7检验7丝印阻焊7镀金插头7热风整平7丝印字符7外形加工7测试7检验 *双面板镀镍金工艺流程 下料磨边7钻孔7沉铜加厚7外层图形7镀镍、金去膜蚀刻7二次钻孔7检验7丝印阻焊7 丝印字符7外形加工7测试7检验 *多层板喷锡板工艺流程下料磨边7钻定位孔7内层图形7内层蚀刻7检验7黑化7层压7钻孔7沉铜加厚7外层图形7镀锡、蚀刻退锡7二次钻孔7检验7丝印阻焊7镀金插头7热风整平7丝印字符7外形加工7测试7检验 *多层板镀镍金工艺流程下料磨边7钻定位孔7内层图形7内层蚀刻7检验7黑化7层压7钻孔7沉铜加厚7外层图形7镀金、去膜蚀刻7二次钻孔7检验7丝印阻焊7丝印字符7外形加工7测试7检验 *多层板沉镍金板工艺流程下料磨边7钻定位孔7内层图形7内层蚀刻7检验7黑化7层压7钻孔7沉铜加厚7外层图形7镀锡、蚀刻退锡7二次钻孔7检验7丝印阻焊7化学沉镍金7丝印字符7外形加工7 测试7检验 一步一步教你手工制作PCB 制作PCB 设备与器材准备 (1) DM-2100B 型快速制板机1 台 (2) 快速腐蚀机1 台 (3) 热转印纸若干 (4) 覆铜板1 张 (5) 三氯化铁若干 (6) 激光打印机1 台 (7) PC机1台

(8) 微型电钻1个 (1) DM-2100B型快速制板机 DM 一2100B型快速制板机是用来将打印在热转印纸上的印制电路图转印到覆铜板上的设备, 1) 【电源】启动键一按下并保持两秒钟左右,电源将自动启动。 2) 【加热】控制键一当胶辊温度在100C以上时,按下该键可以停止加热,工作状态显示 为闪动的“ C”。再次按下该键,将继续进行加热,工作状态显示为当前温度;按下此键后, 待胶辊温度降至100C以下,机器将自动关闭电源;胶辊温度在100C以内时,按下此键, 电源将立即关闭。 3) 【转速】设定键一按下该键将显示电机转速比,其值为30(0.8转/分)?80(2.5转份)。按 下该键的同时再按下”上"或"下"键,可设定转印速度。 4) 【温度】设定键一显示器在正常状态下显示转印温度,按下此键将显示所设定温度值。 最高设定温度为180~C,最低设定温度为100C ;按下此键的同时再按下”上"或"下"键,可设定温度。 5) "上"和"下"换向键一开机时系统默认为退出状态,制板过程中,若需改变转向,可直接按此键。 (2) 快速腐蚀机 快速腐蚀机是用来快速腐蚀印制板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抗腐蚀小型潜水泵使三氯化铁溶液进行循环,被腐蚀的印制版就处 在流动的腐蚀溶液中。为了提高腐蚀速度,可加热腐蚀溶液的温度。 (3) 热转印纸 热转印纸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通过高分子技术在它的表面覆盖了数层特殊材料的专用纸,具有耐高温不粘连的特性? (4) 微型电钻 微型电钻是用来对腐蚀好的印制电路板进行钻孔的。 4 ?实训步骤与报告 (1). PCB图的打印方法 启动Protel 98 一打开设计的PCB图-单击菜单栏中的File-Setup Printer 一获得Printer Setup 对话框.

仪表板工艺

仪表板因其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因此越来越多的操作功能分布于其上,除反映车辆行驶基本状态的仪表外,对风口、音响、空调、灯光等的控制也给予行车以更多的安全和乐趣。因此,在汽车中,仪表板是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于一身的部件。首先,它需要有一定的刚性以支撑其零件在高速和振动的状态下保证正常工作;同时又需要有较好的吸能性使其在发生意外时减少外力对正、副驾驶员的冲击。 仪表板生产的主要工艺 针对不同仪表板,涉及的工艺及流程也有较大差异,可粗略归纳为以下几种: 1. 硬塑仪表板:注塑(仪表板本体等零件)→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 2. 半硬泡仪表板:注塑/压制(仪表板骨架)→吸塑(表皮与骨架)→切割(孔及边)→装配(相关零件); 3. 半硬泡仪表板:注塑(仪表板骨架等零件)→真空成型/搪塑(表皮)→发泡(泡沫层)→切割(边、孔等)→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 具体工艺 注塑工艺 是将干燥后塑料粒子在注塑机中通过螺杆剪切和料桶加热熔融后注入模具中冷却成型的工艺,也是仪表板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加工工艺,用来制造硬塑仪表板本体、吸塑和软质仪表板的骨架及其它大部分相关零件。硬塑仪表板材料多使用PP,仪表板骨架的材料主要有PC/ABS、PP、SMA、PPO(PPE)等的改性材料。其它零件则根据作用、结构和表观要求的不同,可选择上述材料以及ABS、PVC、PC、PA等材料。注塑工艺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迅速兴起后,得到了大力发展。经过在设备、模具上的不断增加、改造、选装不同用途的设备,注塑工艺形成了多种分工艺:如气辅注塑、顺序阀注塑、复合注塑、嵌件注塑、双色注塑、二次注塑等。 气辅注塑:是气体辅助注塑的简称,发明于八十年代初,推广于九十年代,将熔融塑料粒子注入模具的同时注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并通过气路、结构的设计和工艺控制使零件的特定区域形成中空结构的注塑工艺。中空结构的形成在增强了零件的机械性能的同时,减小了零件壁厚以改善零件外观,降低了材料成本和成型周期。因此该工艺不仅在汽车制造业得以应用,在家电制造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应用于结构件,尤其是有外观要求的结构件。近年用水代替惰性气体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顺序阀注塑:在九十年代由附有热流道模具的注塑演化而来,是通过与设备连锁的阀门,控制模具热流道中不同浇口的开闭,从而控制料流的注塑工艺。该工艺适用于薄壁长流程的产品,降低对设备锁模力的要求,优化表面质量,缩短成型周期。 复合注塑(laminate injection molding):在注塑模的动模一侧放置与模具形状吻合或无形状的片材后注塑成型,使产品具有两层结构的同时有模具赋予的形状。其优点是减少了加工工序,产品表观质量好,零件间粘结力强。因其有形状片材在与模具配合时需精密控制,而无形状的平面片材需到达零件拉伸要求,因此该工艺在仪表板制造中应用范围很小,而在门内饰板和装饰板/条有一定的应用。 嵌件注塑:在家电业中较为普及,在仪表板生产中各电器开关的制造均采用该工艺。它是将需嵌于注塑件的金属零件在注塑前置于模具内,注塑后熔融的塑料将其部分包覆,成为一个零件。 双色注塑:在双色注塑机上,在同一生产周期内向专门的注塑模内同时或先后注射不同颜色、种类的原料,使产品具有不同的外观、性能,以满足相应的要求。但因双色注塑在设备和模具中的巨大投资而逐渐被二次注塑所取代。简单来说二次注塑就是注塑零件为嵌件,主要应用于机械性能和外观要求都较高的零件。材料的选择是该工艺的关键。

纯碱生产工艺简介

纯碱生产工艺简介 纯碱生产工艺主要分天然碱法和合成碱法,而合成碱法又分氨碱法和联碱法。 1.天然碱目前全世界发现天然碱矿的仅有美国、中国、土耳其、肯尼亚等少数国家,其中以美国的绿河天然碱矿最有名。绿河地区的天然碱矿床,有42个含倍半碳酸钠的矿层。已知矿层厚度在1.2m以上(最厚达11m),含矿面积在670帛(最大达2007诟)的有25层,位于地表以下198?914m,,计算倍半碳酸钠(Na2CONaHCC2HO)储量为613亿t, 即使全世界所有碱厂全部停产, 美国天然碱也可供世界1300 年纯碱用量。绿河地区各公司主要采用机械化开采。地面加工装置, 主要采用一水碱流程生产重质纯碱。美国各天然碱厂目前的市场运作方法是国内, 各厂进行有序竞争;国外出口, 各厂联合, 成立一个专营出口的组织“ ANSAC (美国天然碱公司),美国天然碱不但质量好,而且生产成本仅为60美元/吨左右, 远低于我国合成纯碱成本90美元/吨-100 美元/吨左右,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位于河南省桐柏县的天然碱矿,总储量达1.5亿吨,远景储量3亿?5亿吨,占全国天然碱储量的8 0%,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位。内蒙古伊化集团在桐柏建立了以天然碱为主的化工园区, 其优质的低盐重质纯碱设计年产量达1 00万吨。 天然碱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

a. 倍半碱流程 矿石开采-溶解-澄清除去杂质-循环母液-三效真空结晶- 240度煅烧 b. 卤水碳化流程 天然卤水-碳化塔碳化为重碱-干燥-煅烧为粗碱-用硝酸钠 在155度漂白—煅烧,煅烧用二氧化碳由自备电厂提供 c. 一水碱流程 矿石开采—破碎到7厘米以下—200度停留30分钟—粗碱—溶 解、澄清—三效真空结晶—240度煅烧 天然碱法的主要优点是: a.成本低,每吨约60美兀左右,而合成碱为90-100美兀,完全可以 抵消运输成本。 b.质量方面盐分非常低,往往小于0.10 %,产品粒度也非常好。缺点 是因为倍半碱矿容易和芒硝矿共生,产品中硫酸根含量比氨碱法要高,但现在用户对硫酸根的要求基本不高,所以这个缺点影响不大。 2.氨碱法(索尔维法) 我公司使用的就是氨碱法,中国的大碱厂中,潍坊、唐山、连云港,大化和天碱的一部分,青海,吉兰泰都是采用氨碱法。 a.氨碱法主要优点是产品质量好,可以生产低盐碱,硫酸盐的含量也 非常低。缺点是:a.有石灰和蒸馏工序,原材料消耗高,原盐的利 用率低,而氨碱法只能达到73-76 % (就是转化

制作鞋的工艺流程介绍

制作鞋的工艺流程介绍 一、原辅材料仓库管理1、每日原辅材料进出库须做好材料帐及库存帐,并用微机管理;2、进料和发料须专人管理,以免出错;3、进料时须有质检人员在场,检验品质是否正确,颜色是否正确。二、裁断车间管理1、领料须由专人负责,由组长统一分配给员工; 2、真皮类裁切时,因只能单层裁切,用GSB-2C液压摆臂式下料机或XCLP2-250液压平面下料机较好; 3、裁切尼龙布、特多龙布、帆布及较薄PVC革时,因材料较软,同时可一次多层裁切,故应用XCLP2-250液压平面下料机或XCLL2-250液压龙门下料机。 4、裁切中底板时,因材料较硬,同时可一次多层裁切,应用XCLP2-250液压平面下料机或XCLL2-250液压龙门下料机。 5、任何裁出的部件、特别是有色皮料、布类应同时做质检、配色、配双及数量清点等工作,以免到针车部门时做重复工作; 6、裁切主管人员应辅导员工做好机器及刀模的日常保养工作; 7、管理人员须随时巡视员工使用斩是否按指令单的刀号操作并教导员工如何自我检验。 8、教导员工对材料的认识,须适材适用,并注意斩刀排列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三、调配中心管理1、调配中心依据订单情况,将裁切好的部件排列整齐,等待加工;

2、已裁切好的部件如需印刷、削皮、贴内里、烫印等,均由调配中心负责; 3、加工好的材料交付给中仓备料组,由中仓备料组发料至针车车间加工。 4、裁切好的部件如中底板、鞋垫等,如果不需要特别车缝加工的,可在完成必要处理后送半成品仓库 5、在调配中心,待所有部件完成后,一定要将鞋面所有部件质量及统计数字妥善整理,准备交付给针车车间;四、针车车间管理1、针车车间的车帮及做帮的工艺流程和员工配置,依据鞋面设计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一条针车流水线,如果每8小时能生产1500双时,须各种针车约70-80台,手工人员约10-15人,共计80-95人;2、车缝时必须注意车线边距,针距是否控制良好,与要求的标准是否相符;3、车缝时必须注意鞋面部件上各记号点的正确性,如车缝时未按正确的记号,鞋面完成后将会不正,造成夹帮困难,影响成品鞋的品质。4、针车车间必须配备小剪刀等工具,鞋厂要自行采购5、做好的鞋帮必须经过质管部检验,再依每张订单所需鞋号适当整理后送半成品库,由半成品库再发给夹帮成型车间。 6、教导操作人员定时保养机台,以免机台故障率高,影响品质及产量五、鞋底车间管理1、成型底制作:应注意精密度以确保成品的美观;模具成本高,设计底纹时应配合流行,使其淘汰时间延长,降低成本;注射材料(PVC,TPR,PU或EVA)应注意其物理性

仪表板制造工艺

仪表板: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随着汽车在安全及环保性方面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饰件在安全性及环保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仪表板外形设计美观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仪表板采用无缝气囊门的外观设计,因此对汽车仪表板来说,一个好的仪表板不仅要有设计新颖美观的外形,舒适的手感,而且还需具有优良的老化性能及与乘客的良好相容性(优良的散发特性)。 由于PVC材料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花纹成型性且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目前PVC搪塑仍是使用最广的仪表板表皮加工工艺,PVC粉料占据了搪塑成型工艺的绝大部分市场。由于PVC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高,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发脆,易造成无缝气囊仪表板在低温状态爆破时,气囊区域PVC表皮碎裂而飞出,对乘客产生安全隐患,PVC在抗老化性、增塑剂迁移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出于安全及环保原因,目前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相继开发出了PVC的替代材料及工艺。 由此可见,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与环境相容性较差的材料将逐渐被替代。今后,仪表板表皮材料将在以下性能上不断改进:优良的安全性能,低温性能;优良的老化性能,抗UV性能;易于循环使用;减小成雾性;材料无害性、与环境及人的相容性。 根据仪表板表皮性能这些发展要求,世界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不断开发出新的材料及成型工艺以满足表皮性能的发展要求,以下将对仪表板饰面表皮的一些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及其成型工艺进行介绍。 搪塑成型工艺 搪塑工艺是当前一项成熟并使用广泛的成型工艺,其加工成型工艺简单,是

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目前搪塑模可采用的皮纹也越来越广,如缝纫线(Stitch Line),主要的环保新材料有热塑性聚烯烃(TPO)、热塑性聚氨酯(TPU)粉料。 1.热塑性聚氨酯TPU 热塑性聚氨酯TPU结合了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优良热塑性及工艺加工性。其优点有:是一种环保型的材料,可回收循环使用;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使用较薄的表皮厚度;良好的耐化学性、耐老化性、抗摩损性;TPU搪塑料无须添加增塑剂,其具有良好的气味及散发特性;优良的低温性能,在低温状态下保持着优良的弹性,玻璃化温度为-50℃。 TPU搪塑粉料分二种,一种为芳香族聚氨酯,另一种为脂肪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由芳香族异氰酸脂MDI及聚醚组成,脂肪族聚氨酯由脂肪族异氰酸脂如HDI、IPDI和聚酯或丙烯酸聚醚组成。由于芳香族异氰酸脂存在不饱和键,易产生变黄及粉化现象,因此早期使用的芳香族TPU搪塑表皮表面需喷上涂层,以防止表皮变黄。目前开发的TPU搪塑粉料一般都是脂肪族体系,脂肪族聚氨酯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耐光性,因此无须对表皮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但脂肪族TPU一般的加工性能及高成本却影响了TPU材料的推广。由于脂肪族TPU优良的耐光性及舒适的手感,其在中高端的产品上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热塑性聚烯烃TPO TPO搪塑粉料是一种新型的聚烯烃材料,目前只有少量应用,如Inteva公司。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待解决:表皮耐刮擦性差,脱模时易产生明显脱模痕而造成大量报废;耐油性差;脱模较困难,对仪表板外形设计局限性较大;成型温度范围较窄。 真空成型工艺

板带轧制工艺技术

钢板轧制设备及工艺复习题 1钢板的品种按厚度如何分类其技术要求有哪些P3答:钢板的品种规格按厚度分为两大类,即厚板和薄板。一般称厚度为4mm以上者为中厚板;4mm以下着为薄板。钢板生产的技术要求:1、尺寸精度要求。(钢板的尺寸精度主要指厚度精度。厚度精度包括纵向厚差和横向厚差的允许范围。)2、板型精度要求。(板型精度是指板带钢的平直度,表示板带纵向、横向各部位是否产生波浪或瓢曲。)3、表面质量要求。4、性能要求。 2厚板、热轧带钢、冷轧带钢生产的工艺过程,各主要工序的作用 答:厚板生产工艺过程由原料及轧前准备、轧制和精整三大部分组成。 板坯的加热工艺作用: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坯料便于轧制,并提高产品质量,增大金属收得率。 除磷作用:保证钢板的表面质量,去除在加热过程中的炉生氧化铁皮和轧制过程中生成的再生氧化铁皮,减少轧辊磨损和消耗减少换辊次数。 热机械控制工艺作用:控制奥氏体状态、相变产物及组织状态、细化铁素体晶粒、减少珠光体片层间距,实现钢板高强度、高韧性和焊接性能的统一,生产出优质厚板。 轧后冷却作用:改变钢板的金相组织和力学下性能。 热轧带钢生产过程包括坯料选择和轧前准备、粗轧、精轧和轧后精整四个大的阶段。 板坯的加热工艺作用、除磷作用同上。 定宽作用:改变板坯宽度,以满足热轧带钢品种规格不同宽度的需要。 冷轧带钢主要生产工艺过程,主要由酸洗、轧制、退火、平整、镀(涂)层和精整工序组成。 酸洗作用: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带钢表面上得氧化铁皮清除掉。 退火作用:(1)消除带钢冷轧时的加工硬化;(2)获得不同的力学性能。 平整作用:(1)使退火带钢平整后达到一定的力学性能要求;(2)消除材料的屈服平台;(3)改善带钢的板形;(4)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不同粗糙度的带钢。 3热机械控制工艺的实质P16 答:热机械控制工艺,是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结合。在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板坯出炉温度、低温阶段累计压下率和温度、终轧温度、轧后冷却速度和终冷温度等工艺参数,已达到控制奥氏体状态、相变产物及组织状态、细化铁素体晶粒、减小珠光体片层间距,从而实现钢板高强度、高韧性和焊接性能的统一,生产出用常规的轧制和热处理相结合工艺无法生产出的优质厚板品种,满足用户要求。 4影响有载辊缝形状的因素有哪些P21 1轧辊的热凸度。轧制时轧件的变形功所转化的热量、轧件与轧辊间摩擦所产生的热量,以及高温轧件所传递的热量都会使轧辊受热;而冷却水、空气及轧辊接触的零件会使轧辊冷却。在轧制过程中,加热和冷却条件沿辊身长度是不均匀的,靠近辊颈部分受热少、冷却快,轧辊中部则相反。故轧辊中部温度高,热膨胀大,使轧辊产生热凸度。轧辊的如凸度可以采用沿轧辊辊身调节冷却水流量分布的方法加以控制。 2轧辊的磨损。轧辊与轧件、工作辊与支承辊间的相互摩擦都会使轧辊产生磨损。影响轧辊磨损的因素很多,如轧辊与轧件的材料与温度、轧制力与轧制速度、前滑和后滑数值、工作辊和支承辊的滑动量和滑动速度、轧辊和轧件的表面硬度和粗糙度等,而且轧辊的磨损量随时间而改变。一般工作辊和支承辊的磨损规律是中部磨损大、两端磨损小,板坯边部温宿较低会造成边部的局部磨损。(轧辊磨损的补偿方法包括:1)通过生产组织的方法补偿轧辊磨损的影响。2)调整轧辊热凸度补偿轧辊磨损。3)轧辊的弹性弯曲。4)轧辊的弹性压扁。5)轧辊的原始凸度。) 5.什么是板形常见的板形缺陷有哪几种板形调节手段有哪些液压弯辊的机理及应用 答:板形精度是指板带钢的平直度,表示板带材纵横向各部位是否产生波浪或瓢曲。P4 常见板型缺陷有波浪或瓢曲(即单边浪、双边浪、中浪、肋浪和局部瓢曲)。 板型调节手段有:调整轧辊辊型,控制轧辊间有载辊缝形状,调节沿板宽压下量的分布,使延伸沿板宽分布均匀,达到钢板平直度的要求。1)采用具有板型调节功能的新型厚板轧机。2)采用板型快速调节方法:(1)液压弯辊。(2)轧辊分段冷却。(3)轧辊的倾辊调整。P23 原理:弯曲工作辊的方法改变工作辊挠度的机理主要是改变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互相弹性压扁量的分布曲线。弯曲支承辊方法改变工作辊挠度的机理是弯辊力改变了支承辊的弯曲挠度。 应用:对于窄板轧机,采用弯曲工作辊方法比较好;而对于宽板轧机,采用弯曲支承辊的方法比较好。通常宽板轧机采用弯曲支承辊和弯曲工作辊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板型。 (所谓液压弯辊,就是采用液压缸的压力,使工作辊或支承辊在轧制过程中产生附加弯曲,以此改变有载辊缝形状,保证钢板的平直度和断面形状合乎要求。(液压弯辊方法有弯曲工作辊和弯曲支承辊。)) 6制订厚板压下规程受哪些因素影响画简图说明制订厚板压下规程的一般规律P21 答:影响厚板压下规程的因素可分为设备能力和产品质量两大方面。设备能力对压下量的限制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咬入条件、轧辊强度和电机功率。产品质量对压下规程的影响需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1、金属塑性。2、钢板的几何精度。3、实行热机械控制工艺时,必须按控制轧制要求来确定压下量,以保证对轧制阶段累计变形量的要求,确定钢板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 将整个轧制过程分为粗轧A和精轧B两个阶段。粗轧开始阶段,由于轧件比较厚,又称咬入限制阶段A’。在咬入条件、除磷和纵向辗平限制下,压下量不允许太大。轧数道次后,咬入限制消除,可增大相对压下量ε(%),增大轧制力P,充分发挥轧辊强度和电机能力,迅速减小板坯厚度,缩短轧制周期,提高

仪表板表皮成型工艺概述及发展动态

仪表板表皮成型工艺概述及发展动态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侯剑锋 上海 200233 摘要:对目前汽车仪表板表皮成型的各种工艺及其对应的材料现状进行了综述,并
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对于中高档仪表板,主要的表皮成型工艺将为 PVC 搪 塑、TPU 搪塑、TPO 阴模成型,在较长时间内 PVC 搪塑仍将保持较高份额;对于高档仪 表板,主要工艺将集中在 PUR 喷涂、真皮包覆工艺;TPU 吹塑成型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仪表板 表皮 搪塑 阴模真空成型 模塑 喷涂 吹塑 真皮包覆
一、 前言
随着汽车在安全及以及环保方面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饰件在安全性及环保 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汽车仪表板来说,一个好的仪表板不仅要有设计 新颖美观的外形,舒适的手感,而且还需具有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及与乘客的良 好相容性(优良的散发特性)。鉴于这些要求,对仪表板表皮制造的材料及工 艺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过去仪表板表皮较多是采用 PVC/ABS 真空成 型工艺生产,但由于 PVC/ABS 表皮存在老化性能差,高温下增塑剂等助剂易 挥发,造成起雾现象,并且使车内环境变差,造成气味、散发等指标不合格。 正由于 PVC/ABS 表皮存在这些问题,目前使用 PVC/ABS 表皮的仪表板在市场 中的占有率正不断下降,从以下二个图中,可看出 PVC/ABS 的使用率从 1997 年的 50%下降到 2002 年的 36%。
第 1 页共 10 页

由此可见,与环境相容性较差的材料将逐渐被替代。今后,仪表板表皮材 料将在以下性能上不断改进: ? ? ? ? ? 优良的安全性能,低温性能 抗 UV 性能 易于循环使用 减小成雾性 材料无害性、与环境及人的相容性
根据仪表板表皮性能这些发展要求,世界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不 断开发出新的材料及成型工艺以满足表皮性能的发展要求,以下将对中高档仪 表板饰面表皮的一些新材料及成型工艺进行介绍。
二、 表皮成型工艺、材料综述
第 2 页共 10 页

电缆生产工艺简介

电缆生产工艺简介 一、铜、铝单丝拉制 电线电缆常用8mm的铜、铝杆材,在常温下,利用拉丝机通过一道或数道拉伸模具的模孔,使其截面减小、长度增加、强度提高。拉丝是各电线电缆公司的首道工序,拉丝的主要工艺参数是配模技术。 二、单丝退火 铜、铝单丝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下,以再结晶的方式来提高单丝的韧性、降低单丝的强度,以符合电线电缆对导电线芯的要求。退货工序关键是杜绝铜丝的氧化。 三、导体的绞制 为了提高电线电缆的柔软度,以便于敷设安装,导电线芯采取多根单丝绞合而成。从导电线芯的绞合形式上,可分为规则绞合和非规则绞合。非规则绞合又分为束绞、同心复绞、特殊绞合等。 为了减少导线的占用面积、缩小电缆的几何尺寸,在绞合导体的同时采用紧压形式,使普通圆形变异为半圆、扇形、瓦形和紧压的圆形。此种导体主要应用在电力电缆上。 ) 四、绝缘挤出 塑料电线电缆主要采用挤包实心型绝缘层,塑料绝缘挤出的主要技术要求: 1.偏心度:挤出的绝缘厚度的偏差值是体现挤出工艺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多数的产品结构尺寸及其偏差值在标准中均有明确的规定。 2.光滑度:挤出的绝缘层表面要求光滑,不得出现表面粗糙、烧焦、杂质的不良质量问题。 3.致密度:挤出绝缘层的横断面要致密结实、不准有肉眼可见的针孔,杜绝有气泡的存在。 五、成缆 对于多芯的电缆为了保证成型度、减小电缆的外形,一般都需要将其绞合为圆形。绞合的机理与导体绞制相仿,由于绞制节径较大,大多采用无退扭方式。成缆的技术要求:一是杜绝异型绝缘线芯翻身而导致电缆的扭弯;二是防止绝缘

层被划伤。 大部分电缆在成缆的同时伴随另外两个工序的完成:一个是填充,保证成缆后电缆的圆整和稳定;一个是绑扎,保证缆芯不松散。 [ 六、挤出内护层 为了保护绝缘线芯不被铠装所伤,需要对绝缘层进行适当的保护。 内护层分:挤包内护层(隔离套)和绕包内护套(垫层)。绕包垫层代替绑扎带与成缆工序同步进行。 七、铠装 敷设在地下电缆,工作中可能承受一定的正压力作用,可选择内钢带铠装结构。电缆敷设在既有正压力作用又有拉力作用的场合(如水中、垂直竖井或落差较大的土壤中),应选用具有内钢丝铠装的结构型。 八、挤出外护套 外护套是保护电线电缆的绝缘层防止环境因素侵蚀的结构部分。外护套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电线电缆的机械强度、防化学腐蚀、防潮、防水浸人、阻止电缆燃烧等能力。根据对电缆的不同要求利用挤塑机直接挤包塑料护套。 九、三层共挤 三层包括:1.内半导电层;2.绝缘层;3.外半导电层。

制作工艺说明

制作工艺说明 (1)工艺流程与质保措施 产品从设计、原料采购、制造、装机、调试等各阶段,都严格按照依据GB19001(ISO9000-2000版)所编写的《质量管理手册》,严格实施质量控制。 1、设计输入到设计输出(全部图释和全套产品明细表),按程序和职责,审核、签字。 2、设计修改,填写更改通知单,注明修改原因,经审批并在图样或文件上标记后,方能下达实施。 3、采购,原材料由国内或国外合法厂商供应,进厂须检验部门检验同意后,才能进库,并分类存放、登记入账、挂卡,账、物、卡一致。 4、外购的主要零部件,如滚动轴承、机械密封、传感元器件、密封元件式材料,选用国内、外知名厂商产品。滚动轴承国产一般是哈、瓦、洛轴承厂;国外是日本NTN、NSK、NSR 式瑞典SKF。进厂经检验后,入库保管。 5、铸件,所有模具由上海凯泉提供。铸件由固定的分供方,按我司质量与技术要求及时供应。全部铸件毛坯,进厂有专人检验,并登记入库。特大型铸件,进厂时带随件检验棒料供物理、化学检验之用;还要进行无损探伤检验。 6、焊接件,按图样施工,按图样技术要求和焊接质量进行无损探伤检验。 7、锻件,上海凯泉提供原材料,由协作厂商负责加工并检验交付。 8、冷加工,按产品类别和大、中、小件分车间,按工艺操作,按图样加工,按标准验收。各车间配置了与任务相适应的数控机床,专用机床,通用机床和齐全、完善的工、卡、量具。实施自检、互检、专检和首尾件检验控制。 例如:叶轮铸件车削拉键槽静、动平衡检验涂油、涂漆入库 例如:导流体铸件车削钻孔检验涂油、涂漆转入装配车间 9、装配,对承压零部件,包括潜水电泵的机壳、上盖、下盖、油室等按设计扬程的1.5倍公称压力历时5分针,进行打压试验,确保无变形、无冒汗现象出现。 轴类零件,检查直线度和尺寸精度。 全部合格零件,按装配工艺卡进行组装。 10、测试。上海凯泉拥有二座开式和一座闭式水泵性能测试台,性能试验的全过程由计算机控制,自动采集数据,自动打印性能曲线。测试台经过国家主管行政部门委托的检验机构鉴定,达到GB/T3214和GB3216的B级规定。 测试分为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二类。 出厂试验,按规定进行设计工况的检验。 型式试验,按用户要求进行逐项试验。 重点工程的用泵,逐台进行试验,并提交试验报告。 凡经测试的产品,严格保证100%达到合格品。 11、质量记录,上海凯泉出厂产品均携带产品合格证书。每一产品均有固定的、唯一的产品编号,以便质量跟踪。重要零、部件上铸有或刻记着我司永久性标识。 (2)无损探伤的方法 我公司在本型水泵的生产过程中,将对叶片、主轴、轮毂等主要零部件的重点部位进行无损探伤,以确保各主要零件的产品质量不存在内部缺陷等隐患。采现就采用的无损探伤方法介绍如下。 一、超声波探伤: 1. 检查的主要零件及相应标准 1.1 附件:主要为水泵主轴(包括两端联接法兰)GB/T6402-91钢锻件超声波检验方法。 1.2 铸钢件:主要为水泵的叶片、轮彀GB/T7233-87铸钢件超声法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

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

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 作者:浙江众泰汽车技术中心王智 仪表板简称“IP(Instrument panel)”,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使得仪表板成为诸多操作功能的载体:驾驶者不仅可通过仪表板了解车辆的基本行驶状态,而且可对风口、音响、空调和灯光等进行控制,从而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驾乘乐趣。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操作功能被集成到了仪表板中。显然,为了确保所支撑的各种仪表和零件能够在高速行驶及振动状态下正常工作,仪表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而为了减少发生意外时外力对正、副驾驶的冲击,还要求仪表板具有良好的吸能性。与此同时,出于舒适和审美的要求,仪表板的手感、皮纹、色泽和色调等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总之,作为一种独特的内饰部件,仪表板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和装饰性于一身,这些性能的好坏已成为评判整车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不同的车型所配备的仪表板等级是完全不同的。根据车型的配置要求,可选择适合的仪表板生产工艺,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仪表板种类及生产工艺

目前,常使用的仪表板主要包括:硬质仪表板、半硬质仪表板、搪塑发泡仪表板、阴模成型仪表板和聚氨酯喷涂仪表板等几种类型。不同的仪表板,其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 一般,硬质仪表板(注塑件)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本体零件→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半硬质仪表板(阳模吸塑件)的工艺流程为:注塑/压制仪表板骨架→吸塑成型表皮与骨架→切割孔和边→组装相关零件;搪塑发泡仪表板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真空成型/搪塑表皮→泡沬层的发泡处理→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阴模成型仪表板(阴模成型及表皮压纹)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真空成型/吸塑表面压纹→泡沬层的发泡→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聚氨酯喷涂仪表板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PU喷涂→发泡层发泡→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 仪表板的注塑成型 对于全塑的硬质仪表板和发泡仪表板而言,其骨架的注塑成型一般需要使用锁模力为2000~3000T的注塑机,骨架材料可以采用PC/ABS、SMA或PP+GF,表1对这3种材料的成型性、成本和使用性能做了比较。 表1 注塑成型骨架材料的比较 仪表板的注塑工艺可分为高压注塑和低压注塑两种方式。高压注塑的特点是:材料在经螺杆加热后被注入到闭模中成型。一般,经高压注塑成型的部件易出现缩印、变形和熔接痕等质量问题,这通常是由加强筋和/或浇口位置设计不当引起的,此外,材料或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对此有所影响。低压注塑的主要特点是:经螺杆加热后的材料被注入到微闭合的模具中,模具在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