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平衡教案

化学反应平衡教案
化学反应平衡教案

化学反应平衡

3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5.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6.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难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探究法,归纳法

可逆反应概念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练习册

第1一3课时

(由问题引入)

什么是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2molSO 2与1molO 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 3?能得到多少摩SO 3?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 2与1molO 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P68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 正=v 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实验步骤如下: 出示天平和装了

54水的一个矿泉水瓶Ⅰ,等待静止平衡,不动时称为平衡状态;一个空矿泉水瓶剪去上部,下部刺一个小孔;向Ⅱ空瓶内不断倒水,使它出现与Ⅰ瓶水 位等高的状态,而且保持这一水位。告诉学生这时水位不变了,也可以称为平衡了。请思考Ⅰ与Ⅱ两种平衡有何不同。

[结论] Ⅰ为静态平衡,Ⅱ为动态平衡。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

2生成)=2v(N

2

O

4

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讨论结果:因为该反应如果达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与总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即颜色不变,压强、平均分子量也不变。因此可作为达平衡的标志(A)、(D)、(E)。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化学平衡状态代表了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2.转化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分数,叫该反应物的转化率。

公式:a=△c/c始×100%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分析实验4-3得: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二)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注意:当增大平衡体系压强,混合物由各气体组分的浓度以同等倍数增加,但是,这种气体物质浓度的等倍数增加,不见得会使正、逆反应速率等倍增加。例如

当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如果此时把压强增大一倍,则均为原平衡浓度的两倍,这种浓度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这就是说当把压强增大一倍时,虽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了,正反应速率是原平衡速率的8倍,逆反应速率是原平衡速率的4倍。

所以,增加压强会使平衡向生成三氯化硫的方向移动,也就是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又如下述平衡体系:

1体积 2体积

当增加压强时,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数相等,即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如:

压强变化,并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总结: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如果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数相等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混合物各组分均为液相或固相时,改变压强平衡也不移动

(三)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分析演示实验4-4

得出结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取决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对于正反应方向是放热的平衡体系,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的平衡体系,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例如:

(红棕色)(无色)

升高温度,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总结】化学平衡的移动是由于浓度、温度、压强的变化,使。当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催化剂能等倍地增加正,逆反应的速率,不能造成平衡的移动。)

练习

损益平衡点计算公式

宋侄凹兆门事河翰俜侵壤糠笆凉凭吧蕴晒翰吞掏嗣即懦邻糯街侣沸烙断灼欠暮邻丶辉着晒愿 塬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的区域,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是高原内部间歇性的大面积 整体抬升,同时周围的拗陷区域不断地沉降。从黄土高原广大地区河谷多发育有3-4级阶地 等判断,第四纪以来黄上高原以抬升为主,抬升幅度在150-30米,地壳抬升有利河流下切和 侵蚀地貌发育,也有利于土壤侵蚀过程的加强。黄土高原内部六盘山是新构造运动的抬升中心,据现代水准测量,目前的抬升速度为20毫米/年。六盘山以西地区抬升量大于以东地区,抬升最快在华家岭一带,据1934-1955年陇海铁路水准测量,陇西、渭源等地现代抬升速度 为31.4毫米/年,隆德、庄浪一带沟床下切速率达45-240毫米/100年。 山地区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黄土 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地构造单位主要包括陕北陇东地台、华力西褶皱带、太平 洋式燕山褶皱带、陇西地块、中条山地块、吕梁山地块和汾渭下游沉带等,并以秦岭地轴和 鄂尔多斯地台为南北二大界线。 [2-3]

据此可将黄土高原分为山地区、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黄土台塬区、河谷平原区。 [6] [7] 黄土台塬区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汾河谷地、豫西、晋南黄河沿岸。关中黄土台塬沿渭河两 侧作东西向分布,渭河北岸面积更为宽广。渭河以北自西向东主要有陵塬、贾村塬、周塬、 咸阳塬、合肠阳-澄城塬等。渭河以南自西向东主要有五丈塬、翠峰塬、神禾塬、少陵塬、乐 游塬、白鹿塬、铜人塬、代王-马额塬、阳郭塬、孟塬等。关中黄土台塬呈阶梯状向渭河倾斜,塬面平坦。豫西山地北麓台塬沿黄河南岸东西沿伸,较大的有张村塬、张汁塬、苏村塬、阳 店塬、焦村塬、程村塬等,塬面呈阶梯状向黄河倾斜。晋南黄土台塬分布于中条山南麓苗城、平陆一带及峨眉台地,其中峨眉塬面积最大。汾河谷地黄土台塬沿汾河两侧分布,汾河下游 浮山、翼城、翟山附近台塬面积尤为宽广。 黄土高原

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 图例 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编辑本段基本作法 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盈亏平衡点分析图 * 盈亏平衡点[1]的计算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 BEP=Cf/(p-cu-tu) 其中:BEP----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 Cf-------固定成本 P--------单位产品销售价格 Cu-------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Tu-------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由于单位产品税金及附加常常是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与营业税及附加税率的乘积,因此公式可以表示为: BEP=Cf/(p(1-r)-cu) r-----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税率 。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率

(2700+40)/(X-600)=12 求x= 算式的计算过程 (2700+40)÷(X-600)=12

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和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如果我们能够将全部成本划分为两类:一类随产量而变化,另一类不随产量而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给定产量的单位平均总成本。半可变成本能够分解为一固定成本和一可变成本。但是,对不同的产量平均固定成本时,单位成本的固定成本是不相同的,因而这种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概念,只对个所计算的产量值是正确的。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将固定成本看作成本汇集总额是有益的,此汇集总额在扣除可变成本之后,必须被纯收入所补偿,这种经营才能产生利润,如果扣除可变成本之后的纯收入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汇集总额,那么这一点或是这样的销售水平称为盈亏平衡点。精确地来说,正是因为在销售进程的这一点上,总的纯收入刚好补偿了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于这一点就会发生亏损,而超过这一点就会产生利润。一个简单的盈亏平衡点结构图。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销售额或成本。假定销售额与销售量成正比,那么销售线是一条起于原点的直线。总成本线在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与纵轴相交,且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表现为增长趋势。高于盈亏平衡点时,利润与销售额之比随每一售出的产品而增加。这是因为贡献呈一固定比率,而分摊固定成本的基础却扩大了。 贡献 什么是贡献如何应用贡献呢贡献是销售额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说它是对固定成本和利润的贡献,即式中:C=贡献,F=不变成本;S=销售额 P=利润;V=可变成本。S和V都随产量而变化,因此C也随产量而变化。已知V占销售额S的百分比,就可以计算出C。假定有这样一个例子,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60%,且不变成本为3000000 美元,那么,由方程(1)可知,C为销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建立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电解 2H2↑+O2↑为可逆反应( ) 点燃 (2)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 (4)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2SO3(g) ΔH=2.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催化剂 加热 -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 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 0 mol,转化率 100%,反应放出的热量Q kJ。 题组一极端假设,界定范围,突破判断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mol·L-1、mol·L-1、mol·L-1,

损益平衡点

小妹去某公司面试,考官问损益点的算法,小妹答的有点拖泥带水。 考官脸色就不悦。 结果就没了复试通知。 小妹就委屈。又不是财务科班出身,又怎能专业作答? 我劝慰小妹两句,转口就为考官帮腔。 不管你是不是财务科班出身,在职场上只要做到一定的位置,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还是要具备的。 比如担任业务类部门经理的人,阅读财务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应该就像看自己的工资条一样简单清楚,至于损益表的算法,更应该是像乘法口诀一样的熟练。 批得小妹无语的时候,就开始给她上课。 损益点,也叫盈亏平衡点。 比如某家女鞋店的月盈亏平衡点是15万,那么,你的生意额超过15万,就开始赚钱,低于15万就开始亏钱,正好做到15万的话,则是既不亏也不赚。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是: 盈亏平衡点= 固定费用1- 变动费率 固定费用:包括商场租金、管理费、装修费分摊、其它费用等每月固定不变的费用项目。 变动费用:包括商品成本、商场扣点、员工工资(销售提成提成)等随销售额变化的相关费用。 比如某家女鞋店每个月的固定费用是8000元,变动费用是:商品成本占销售额的30%,商场扣点是26%,员工工资占销售额的8%,那么,这家女鞋店的盈亏平衡点是: 8000 =22222元 1- (0.3+0.26+0.08) 测算一下,结果如下表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以上的计算中,商品是正价销售。如果商品是打折销售,需要将折扣并入到商品成本中计算。 上文谈了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计算是在商品为正价销售的前期下进行的。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商品在不同折扣下盈亏平衡点的计算方式。 我们一起来看,在其它费用都不变时,不同的商品折扣下盈亏平衡点的变化。

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

盈亏平衡点计算方法 一、根据固定费用、产品单价与变动成本计算保本产量的盈亏平衡点

二、计算保本产量,根据产量与目标利润计算最低销价为盈亏平衡点

三、分析找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计算盈亏平衡点 收入-成本=利润 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利润 计算盈亏平衡点就是利润为零的时候 所以: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0 即是: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可在Excel中制表测算:

例如:每个产品销售单价是10元,材料成本是5元,固定成本(租金,管理费等)是20000元,那么需要多少产量才能保本呢 10*Y-20000=5*Y Y=4000,所以只有产量高于这个数量才盈利,低于这个数量就亏损.所以这个产品的盈亏平衡点就是4000. 这是理想化了的,现实中,固定成本如机器的折旧,场地的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变动成本如:产品的材料成本,计件工资,税金.现实中还有半变动成本如:水电费,维修费. 在Excel中制表测算:

四、根据企业固定费用、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计算其盈亏平衡点 某企业固定费用为2700万元,产品单价为800元/台,单位变动成本600元/台。计算其盈亏平衡点。 当年产量在12万台时,为实现目标利润40万元,最低销售单价应定在多少?盈亏平衡点 2700万/(800-600)=万台 最低售价为X (2700+40)/(X-600)=12 解得X=元 最低售价元 (2700+40)/(X-600)=12 该公式换为: ((2700+40)+(12×600))÷12

固定费用÷(产品单价-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2700万/(800-600)=万台 (2700+40)/(X-600)=12 求x= 算式的计算过程 (2700+40)÷(X-600)=12 2700+40=(X-600)×12 2740=12x-7200 2740+7200=12x X=9940÷12 X=

企业产品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企业产品盈亏平衡点及其计算公式 (一) 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 )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盈亏平衡点的基本作法 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盈亏平衡点分析图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 计算公式 按实物单位计算: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固定成本-= 盈亏平衡点 按金额计算: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1固定成本=-=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和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如果我们能够将全部成本划分为两类:一类随产量而变化,另一类不随产量而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给定产量的单位平均总成本。半可变成本能够分解为一固定成本和一可变成本。但是,对不同的产量平均固定成本时,单位成本的固定

成本是不相同的,因而这种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概念,只对那个所计算的产量值是正确的。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将固定成本看作成本汇集总额是有益的,此汇集总额在扣除可变成本之后,必须被纯收入所补偿,这种经营才能产生利润,如果扣除可变成本之后的纯收入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汇集总额,那么这一点或是这样的销售水平称为盈亏平衡点。精确地来说,正是因为在销售进程的这一点上,总的纯收入刚好补偿了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于这一点就会发生亏损,而超过这一点就会产生利润。 一个简单的盈亏平衡点结构图。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销售额或成本。假定销售额与销售量成正比,那么销售线是一条起于原点的直线。总成本线在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与纵轴相交,且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表现为增长趋势。高于盈亏平衡点时,利润与销售额之比随每一售出的产品而增加。这是因为贡献呈一固定比率,而分摊固定成本的基础却扩大了。 贡献 什么是贡献?如何应用贡献呢?贡献是销售额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说它是对固定成本和利润的贡献,即式中:C=贡献,F=不变成本;S=销售额 P =利润;V=可变成本。S和V都随产量而变化,因此C也随产量而变化。已知V 占销售额S的 贡献这个概念使我们很容易计算出各销售水平上的总利润。贡献常被称为“利润探测器”。 盈亏平衡点的相关问题 一、盈亏平衡点图的结构 尽管盈亏平衡点图所依据的理论很简单,但是,因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界线是不明确的,因而要获得绘图时的理想数据却不那么容易。如果我们把不经调查就随意进行的分类看作是有效的,那将是靠不住的。我们猜测某种直接劳动应该是可变的,但实际情况这样的吗?其中很可能会含有固定因素。关键的问题在于:从成本因素中构造一精确的盈亏平衡点图来反映成本因素与产量之间

多品种损益平衡点计算

多品种损益平衡点计算 一、多品种损益平衡点销售量的计算 通常认为,在企业产销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若固定成本总额不能分割或不易准确分割时,应合并计算它们的损益平衡点。 (例1)某企业产销A、B、C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销售单价(P)及单位变动成本(b)分别为10元、15元、20元和6元、10元、14元,固定成本总额(F)为8万元。 我们计算读三种产品损益平街点的销售量,则销售量(X)应为: X=80000/15=5333(件) 其中:15=10+15+20-6-10-14 上述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说明,若企业各种产品的销售量数量一致,则所创造的边际贡献的总额正好可以弥补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若企业各种产品的产销数量不一致时,则此式不能成立。 但是,若企业产销各种产品的数量虽不一致,然而所产销的各种产品之间存在着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时,我们仍可按销售云确定多品种产品的损益平衡点。 我们可以将所产销产品间存在着的固定比例作为权数(Q),然后按损益平衡点销售量计算方法的一般意义得出下式: ΣPi×Qi×x-ΣBI×Qi×X-F=0 或:(Σpi×Qi/Σqi) ×-(Σbi Qi/Σqi) ×X-F=0 此一公式与单一品种损益平衡点计算公式的不同主要在于增加了一个权数指标。 (例2)沿用例1数据,并假定所产销的三种产品存在3:2:1的固定构成比例。则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销售尺(x)为: (10×3/6+15×2/6+20×1/6)X-(6×3/6+10×2/6+14×1/6) ×-80000=0 X=17143(W) 按上述三种产品构成比例计算: 17143×3/6=8572件,A产品);17143x2/6=5714 (件,B产品);17143×1/6=2857(件,C产品) 则:三种产品的边际贡献分别为8572×4=34288元,5714×5=28570元和2857×6=17142元;合计为80000元。销售额分别为8572×10=285720元,5714×15=85710元和2857×20=57140元;合计为228570元。 应该说,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既然要进行产销量预测,应该能够知道所产销的各种产品的大致构成比例。只要知道所产销产品的大致构成比例,就能够计算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 二、多品种损益平衡量销售额的计算 与单一品种损益平衡点的计算类似,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计算也应该有“销售量”和“销售额”两种形式。计算多品种情况下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额,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1.若所产销的多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相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93705

图例 编辑本段基本作法 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盈亏平衡点分析图

例如:每个产品销售单价是10元,材料成本是5元,固定成本(租金,管理费等)是20000元,那么需要多少产量才能保本呢? 10*Y-20000=5*Y Y=4000,所以只有产量高于这个数量才盈利,低于这个数量就亏损.所以这个产品的盈亏平衡点就是4000. 这是理想化了的,现实中,固定成本如机器的折旧,场地的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变动成本如:产品的材料成本,计件工资,税金.现实中还有半变动成本如:水电费,维修费.

(2700+40)/(X-600)=12 求x=? 算式的计算过程 (2700+40)÷(X-600)=12 2700+40=(X-600)×12 2740=12x-7200

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和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如果我们能够将全部成本划分为两类:一类随产量而变化,另一类不随产量而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给定产量的单位平均总成本。半可变成本能够分解为一固定成本和一可变成本。但是,对不同的产量平均固定成本时,单位成本的固定成本是不相同的,因而这种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概念,只对个所计算的产量值是正确的。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将固定成本看作成本汇集总额是有益的,此汇集总额在扣除可变成本之后,必须被纯收入所补偿,这种经营才能产生利润,如果扣除可变成本之后的纯收入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汇集总额,那么这一点或是这样的销售水平称为盈亏平衡点。精确地来说,正是因为在销售进程的这一点上,总的纯收入刚好补偿了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于这一点就会发生亏损,而超过这一点就会产生利润。一个简单的盈亏平衡点结构图。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销售额或成本。假定销售额与销售量成正比,那么销售线是一条起于原点的直线。总成本线在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与纵轴相交,且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表现为增长趋势。高于盈亏平衡点时,利润与销售额之比随每一售出的产品而增加。这是因为贡献呈一固定比率,而分摊固定成本的基础却扩大了。 贡献 什么是贡献?如何应用贡献呢?贡献是销售额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说它是对固定成本和利润的贡献,即式中:C=贡献,F=不变成本;S=销售额P=利润;V=可变成本。S和V都随产量而变化,因此C也随产量而变化。已知V占销售额S 的百分比,就可以计算出C。假定有这样一个例子,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60%,且不变成本为3000000美元,那么,由方程(1)可知,C为销

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已达平衡,方法很多,本文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根据化学平衡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即:化学平衡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某物质的消耗速率等于该物质的生成速率;说明该反应达平衡。 因为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所以要描述一个可逆反应达平衡,必须一个描述正反应,一个描述逆反应,且描述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 例1:对反应N 2+3H 2 2NH 3 而言,以下不能说明反应达平衡的是( )。 A.同一时间内消耗1 mol N 2的同时生成3 mol H 2 B.同一时间内消耗1 mol N 2的同时消耗2 mol NH 3 C.1 mol氮氮三键断裂的同时,6 mol氮氢键断裂 D.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解:A中消耗1 mol N 2描述的是正反应,生成3 mol H 2 描述的是逆反应。(根 据方程式生成3 mol H 2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 N 2 ),所以A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平 衡。 B中消耗1 mol N 2描述的是正反应,消耗2 mol NH 3 描述的是逆反应; (根据方程式消耗2 mol NH 3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 N 2 ),所以B可以说明该 反应达平衡 C中1 mol氮氮三键断裂描述的是正反应,6 mol氮氢键断裂描述的是逆反应; (根据方程式6 mol氮氢键断裂的同时一定生成1 mol氮氮三键),所以C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平衡。 答案选D 二、根据其他条件判断 (一)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1)平均摩尔质量M=m(总)/n(总) ①如果全为气体:

多种类损益平衡点分析

多品种损益平衡点计算的若干思考 许拯声 损益平街衡的计算由美国若名学者诺伊贝尔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创,是诺氏对管理会计学说发展所作出的一大贡献。但由于诺氏的计算仅涉及单一品种的产销量,没能解决多品种情况下损益平衡点的计算,以及必须建立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之上。因而使损益平衡点预测分析方法在实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本文试图就此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以期得到指正。 一、多品种损益平衡点销售量的计算 通常认为,在企业产销多种产品的情况下,若固定成本总额不能分割或不易准确分割时,应合并计算它们的损益平衡点。 (例1)某企业产销A、B、C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销售单价(P)及单位变动成本(b)分别为10元、15元、20元和6元、10元、14元,固定成本总额(F)为8万元。 我们计算读三种产品损益平街点的销售量,则销售量(X)应为: X=80000/15=5333(件) 其中:15=10+15+20-6-10-14 上述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说明,若企业各种产品的销售量数量一致,则所创造的边际贡献的总额正好可以弥补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若企业各种产品的产销数量不一致时,则此式不能成立。 但是,若企业产销各种产品的数量虽不一致,然而所产销的各种产品之间存在着一种固定的比例关系时,我们仍可按销售云确定多品种产品的损益平衡点。 我们可以将所产销产品间存在着的固定比例作为权数(Q),然后按损益平衡点销售量计算方法的一般意义得出下式: ΣPi×Qi×x-ΣBI×Qi×X-F=0 或:(Σpi×Qi/Σqi)×-(Σbi Qi/Σqi)×X-F=0 此一公式与单一品种损益平衡点计算公式的不同主要在于增加了一个权数指标。 (例2沿用例1数据,并假定所产销的三种产品存在岁2:1的固定构成比例。则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销售尺(x)为: (10×3/6+15×2/6+20×1/6)X-(6×3/6+10×2/6+14×1/6)×-800=0 X=17143(W) 按上述三种产品构成比例计算: 17143×3/6=8572件,A产品);17143x2/6=5714 (件,B产品);17143×1/6=2857(件,C产品) 则:三种产品的边际贡献分别为8572×4=34288元,5714×5=28570元和2857×6=17142元;合计为80000元。销售额分别为8572×10=285720元,5714×15=85710元和2857×20=57140元;合计为228570元。 应该说,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既然要进行产销量预测,应该能够知道所产销的各种产品的大致构成比例。只要知道所产销产品的大致构成比例,就能够计算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量。 二、多品种损益平衡量销售额的计算 与单一品种损益平衡点的计算类似,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计算也应该有“销售量”和“销售额”两种形式。计算多品种情况下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额,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1.若所产销的多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相同。 (例3)某企业产销A、B、C三种产品,三种产品的销售单价及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10元、20元、30元和6元、12元、18元,固定成本总额为8万元。则三种产品的单位边际 贡献分别为4元、8元、12元,边际贡献率均为40%(4/10、8/20J2/30),因而多品种损益平衡点的销售额(PX)应为, PX=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80000/40%=200000(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4/60+8/60+12/60=40% 只要三种产品的总计销售额为200000元,即可保本。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图文稿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 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 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 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 的核电荷数A<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 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 同的电子层结构。AC 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 2

企业产品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企业产品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假设:企业产品销售单价为p,销售量为x,企业产品销售为y; 企业的固定成本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企业总成本为c; 则有(1)y=px (2)c=a+bx 于是达到盈亏平衡时,则有px= a+bx,则x= a / (p-b) px= a p / (p-b) =a / (1-b/p)= a / (1-bx/px) 于是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①按产品销售量计算: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产品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②按产品销售额计算: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收入) =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例如: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亿元,企业的固定成本3200万元,变动成本6000万元; 则企业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200 /(1-6000 /10000)=3200 /0.4=8000(万元) 盈亏平衡点的基本算法: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二)

以数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单位产品毛利 以金额表示的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盈亏平衡点=总固定成本/[1-(单位变动成本/单位销售价格)] 盈亏平衡点=单位销售价格*盈亏平衡点数量 (三)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以盈亏平衡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考点过关(上)考点3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其特点有:逆,指化学平衡状态只适用于可逆反应,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或同时从正、逆反应方向开始,以一定的配比投入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动,指动态平衡,即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并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等,指“v正=v逆≠0”,即某一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物质的量浓度和生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也可以用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表示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定,指参加反应的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均保持不变;变,指平衡移动。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某一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化学平衡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某一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定,这也是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平衡的直接标志,除直接标志之外,还有一些衍生的等价标志。 1.直接标志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也就是v(正)=v(逆)。对于这个标志的使用有注意两点:一是反应速率应有一正一逆,二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定,也就是不再发生改变。 2. 等价标志 (1)与v正=v逆等价的标志:从物质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角度进行判断,对于同一物质,某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对于不同物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从同一时间物质的变化角度进行判断,对于同一物质,同一时间内,生成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物质的量,对于不同物质,同一时间内,生成的物质的量与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系数之比;从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角度进行判断,正逆反应速率不再发生改变;从物质的微观变化角度进行判断,如从单位时间内化学键的变化情况、单位时间内电子得失情况的变化、单位时间内分子的变化情况等等。对反应N2+3H2?2NH3,当有3mol H—H键断裂,同时有6 molN—H键断裂,则该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2)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一致等价的标志:从质量角度进行判断,如各组分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总质量或生成物总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等;从物质的量角度进行判断,如各组分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或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汇总

高考化学热点内容专题训练(十六)-化学平衡(一)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2B(气) C(气)+D(气)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总物质的量 2.达到化学平衡的条件是() (A)逆反应停止进行 (B)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容器中的总压不随时间而变化 (C)[A2],[B2],[AB]不随时间而变化 (D)单位时间里生成2n molAB的同时生成n molB2。 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单位时间内有n molA2生成的同时有n molB2生成 (C)单位时间内有n molB2发生反应的同时有n molAB分解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就有2n molAB生成 5.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度与C的分解速度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6.下列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A(g)+bB(g)mC(G)+nD(g),表示其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的压强与反应起始的压强之比为m+n/a+b (B)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度与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度之比为a/m (C)物质B的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D)单位时间内x mol B参加反应同时有x mol B生成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4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速度 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B=2 mol/(L·min) (B) 正反应速度 vA=2mol/(L·min)逆反应速度vC=2 mol/(L·min) (C) 正反应速度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B=1.5 mol/(L·min) (D) 正反应速度 vA=1mol/(L·min)逆反应速度vC=1.5mol/(L·min) 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B2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 (C)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2的同时,减少了nmolA2 (D)单位时间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 (E)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A2,同时消耗了2nmolAB 9.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AB (B)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 (D)单位时间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B2 10.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V正=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v A生v B耗= v B生v C耗= v C生v D耗= v D生v A耗﹕v B生=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m+n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元素是第四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mol配合物与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能立即生成3molAgCl。F原子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65,中子数为 36。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要用元素符号表示)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练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断法 1.等: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V正=V逆,即单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相等,或单位时间内化学键断裂量等于化学键的形成量。 (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要注意 (i)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 (ii)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定:若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间接判断法 3.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考虑 (I)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对于非等化学计量数的反应,M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如: 2SO2(g)+O2(g) 2SO3(g) 对于等化学计量数反应, M一定时不能做为平衡标志。如:H2(g)+I2(g) 2HI(g) (II)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计量数或非等计量数反应,M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 如:C(s)+O2(g) CO2(g) 、 CO2(g)+C(s) 2CO(g) 4.从气体密度考虑 (I)当反应前后各成分均为气体时 恒容:ρ不变时,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非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可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II)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5.从体系压强考虑: 恒温恒容条,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只需考虑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Δn(g) 当Δn(g)=0,即等计量数的反应则p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当Δn(g)≠0,即非等计量数的反应则当p一定时,可做平衡标志。 6.反应体系中有颜色变化,若体系颜色不变,则达到平衡。 7.隔热反应体系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通常不能用物质的量、容器的压强、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变化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作法 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盈亏平衡点分析图 盈亏平衡点[1]的计算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 BEP=Cf/(p-cu-tu) 其中:BEP----盈亏平衡点时的产销量 Cf-------固定成本 P--------单位产品销售价格 Cu-------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Tu-------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 由于单位产品税金及附加常常是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与营业税及附加税率的乘积,因此公式可以表示为:

例如:每个产品销售单价是10元,材料成本是5元,固定成本(租金,管理费等)是

(2700+40)/(X-600)=12 求x=? 算式的计算过程 (2700+40)÷(X-600)=12 2700+40=(X-600)×12 2740=12x-7200 2740+7200=12x X=9940÷12 X=

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和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如果我们能够将全部成本划分为两类:一类随产量而变化,另一类不随产量而变化,就可以计算出给定产量的单位平均总成本。半可变成本能够分解为一固定成本和一可变成本。但是,对不同的产量平均固定成本时,单位成本的固定成本是不相同的,因而这种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概念,只对个所计算的产量值是正确的。因此从概念上来看,将固定成本看作成本汇集总额是有益的,此汇集总额在扣除可变成本之后,必须被纯收入所补偿,这种经营才能产生利润,如果扣除可变成本之后的纯收入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汇集总额,那么这一点或是这样的销售水平称为盈亏平衡点。精确地来说,正是因为在销售进程的这一点上,总的纯收入刚好补偿了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低于这一点就会发生亏损,而超过这一点就会产生利润。一个简单的盈亏平衡点结构图。横轴代表产量,纵轴代表销售额或成本。假定销售额与销售量成正比,那么销售线是一条起于原点的直线。总成本线在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与纵轴相交,且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表现为增长趋势。高于盈亏平衡点时,利润与销售额之比随每一售出的产品而增加。这是因为贡献呈一固定比率,而分摊固定成本的基础却扩大了。 贡献 什么是贡献?如何应用贡献呢?贡献是销售额与可变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说它是对固定成本和利润的贡献,即式中:C=贡献,F=不变成本;S=销售额 P=利润;V=可变成本。S和V都随产量而变化,因此C也随产量而变化。已知V占销售额S的百分比,就可以计算出C。假定有这样一个例子,可变成本占销售额的60%,且不变成本为3000000美元,那么,由方程(1)可知,C为销 售额的40%。未减去的唯一成本为不变成本,所以:C=F+P 或P=C-F 现在,可以计算出任一销售水平的利润。如果总销售额为美元,那么C是它的40%,即4000000美元,且P=C一F=4000000 - 3000000=1000000(美元),如果整个销售额为8000000美元,C是它的40%,即3200000美元,且P=C一F=$ 3200000 - 3000000=200000(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