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7-1参考答案

实验07-1参考答案
实验07-1参考答案

实验七-1 数组程序设计

班级:学号:姓名:评分: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一维数组编程的方法。

2、熟练掌握排序算术。

3、熟练掌握使用二维数组编程的方法。

4、进一步掌握C程序的调试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程序调试题

A.目标:进一步学习掌握程序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B.内容:从键盘输入一个正整数n(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include

int main( )

{

int i, j, n, x, a[10];

printf("输入数据的个数n:");

scanf("%d", &n);

printf("输入%d个整数:", n);

for(i = 0; i < n; i++)

scanf("%d", &a[i]);

printf("输入要插入的整数:");

scanf("%d", &x);

for(i = 0; i < n; i++){

if(x > a[i]) continue;

j = n - 1;

while(j >= i){ /* 调试时设置断点 */

a[j+1] = a[j];

j--;

} /* 调试时设置断点 */

a[i] = x;

break;

}

if(i == n) a[n]=x;

for(i = 0; i < n + 1; i++)

printf("%d ", a[i]);

putchar('\n');

return 0;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2、完善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

题目(1)求平均值。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一个正整数n(1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int main( )

{

int ri, repeat;

int i, n, sum;

float aver;

int a[10];

scanf("%d", &repeat);

for(ri=1; ri<=repeat; ri++)

{

scanf("%d", &n);

for(i=0; i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 求数组a的平均值(使用循环结构)

/**************************************************************/

sum=0;

for(i=0;i

sum=sum+a[i];

aver=1.0*sum/n;

/**************************************************************/

printf("aver=%.2f\n", aver);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2)求最大值及其下标。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一个正整数n(1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int main( )

{

int ri, repeat;

int i, index1, index2, n;

int a[10];

scanf("%d", &repeat);

for(ri=1; ri<=repeat; ri++)

{

scanf("%d", &n);

for(i=0; i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 求数组a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对应下标值(使用循环结构)

/************************************************************************************/ index1=index2=0;

for(i=1;i

if(a[i]>a[index1])

index1=i;

if(a[i]

index2=i;

}

/************************************************************************************/ printf("max=%d,index=%d\n", a[index1],index1);

printf("min=%d,index=%d\n", a[index2],index2);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3)逆序输出。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一个正整数n(1

// 例如:输入4 10 8,则输出8 10 4。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int main( )

{

int ri, repeat;

int i, n, temp;

int a[10];

scanf("%d", &repeat);

for(ri=1; ri<=repeat; ri++)

{

scanf("%d", &n);

for(i=0; i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 首尾交换数组a中各元素值(使用循环结构)

/**********************************************************************/

for(i=0;i

temp=a[i];

a[i]=a[n-i-1];

a[n-i-1]=temp;

}

/**********************************************************************/

for(i=0; i

printf("\n");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4)交换最小值和最大值。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一个正整数n(1

// 例如:输入4 10 8 1 6,则输出1 6 8 4 10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int main( )

int ri, repeat;

int i, index, n, t;

int a[10];

scanf("%d", &repeat);

for(ri=1; ri<=repeat; ri++)

{

scanf("%d", &n);

for(i=0; i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 将最小值与第一个数交换,最大值与最后一个数交换。

//使用循环结构

/**********************************************************************/

index=0;

for(i=1;i

if(a[i]

index=i;

t=a[0];

a[0]=a[index];

a[index]=t;

index=0;

for(i=1;i

if(a[i]>a[index])

index=i;

t=a[n-1];

a[n-1]=a[index];

a[index]=t;

/**********************************************************************/

for(i=0; i

printf("\n");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5)排序。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一个正整数n(1

// 例如:输入4 5 1 7 6,则输出7 6 5 4 1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int main( )

{

int ri, repeat;

int i, index, k, n, temp;

int a[10];

scanf("%d", &repeat);

for(ri=1; ri<=repeat; ri++)

{

scanf("%d", &n);

for(i=0; i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 将数组a按从大到小排序。

//使用循环结构

/******************************************************/

for(i=0;i

index=i;

for(k=i+1;k

if(a[k]>a[index])

index=k;

temp=a[i];

a[i]=a[index];

a[index]=temp;

}

/******************************************************/

for(i=0; i

printf("\n");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6)矩阵运算。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注:程序文件保存在“第6题”文件夹中)打开proj6.cpp文件,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使程序完

成该功能。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一个正整数n(1≤n≤6),再读入n阶方阵a,计算该矩阵除副对角线、最后一列

// 和最后一行以外的所有元素之和。

// 副对角线:从矩阵的右上角至左下角的连线。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int ri,repeat;

int a[6][6],i,j,n,sum;

scanf("%d",&repeat);

for(ri=1;ri<=repeat;ri++)

{

scanf("%d",&n);

for (i=0;i

for(j=0;j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 计算A矩阵中除副对角线、最后一列和最后一行以外的

//所有元素之和。

//副对角线:从矩阵的右上角至左下角的连线。

//使用循环结构

/*******************************************************************************/ sum=0;

for(i=0;i

for(j=0;j

if(i+j!=n-1)

sum=sum+a[i][j];

/*******************************************************************************/ printf("sum=%d\n",sum);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7)矩阵运算。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注:程序文件保存在“第7题”文件夹中)打开proj7.cpp文件,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使程序完成该功能。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一个正整数n(1≤n≤10),输出一张20以内的加法口诀表。

// 加数与被加数都不大于n,分列第一行和第一列

// (将加数、被加数、和放入一个二维数组中,再输出该数组)。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int ri,repeat;

int i,j,n,a[10][10];

scanf("%d",&repeat);

for(ri=1;ri<=repeat;ri++)

{

scanf("%d",&n);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将加数、被加数、和放入二维数组A中,其中:

//加数放在二维数组A的第1行,被加数放在二维数组A的第1列,和放在对应的交叉位置上。

//使用循环结构

/*****************************************************************************/ for(i=1;i<=n;i++)

a[i][0]=i;

for(j=1;j<=n;j++)

a[0][j]=j;

for(i=1;i<=n;i++)

for(j=1;j<=n;j++)

a[i][j]=a[i][0]+a[0][j];

/*****************************************************************************/

for( i=0; i<=n; i++ )

{

for( j=0; j<=n; j++ )

if(i==0&&j==0) printf( "%-4c", '+'); //输出左上角的“+”号

else if(i==0||j<=i) printf( "%-4d", a[i][j]);//输出二维数组A的下三角元素

printf("\n");

}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8)矩阵运算。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1个正整数n(1≤n≤6)和n阶方阵a中的元素,如果a是上三角矩阵,输出"YES",// 否则,输出"NO"。

// 上三角矩阵:即主对角线以下的元素都为0,主对角线为从矩阵的左上角至右下角的连线。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

int ri,repeat;

int a[6][6],flag,i,j,n;

scanf("%d",&repeat);

for(ri=1;ri<=repeat;ri++)

{

scanf("%d",&n);

for (i=0;i

for (j=0;j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判断二维数组A是否为上三角矩阵

//使用循环结构

/*************************************************************/

flag=1;

for(i=0;i

for(j=0;j<=i;j++)

if(a[i][j]!=0){

flag=0;

break;

}

/*************************************************************/

if(flag)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n");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9)求矩阵每行元素之和。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2个正整数m和n(1≤m,n≤6),然后输入该m行n列矩阵a中的元素,分别求出// 各行元素之和,并存入一维数组row中,再输出row。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t main( )

{

int ri,repeat;

int flag,i,j,m,n,sum;

int a[6][6], row[6];

scanf("%d",&repeat);

for(ri=1;ri<=repeat;ri++)

{

scanf("%d%d",&m,&n);

for(i=0;i

for(j=0;j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求出二维数组A中各行元素之和,并存入一维数组row 中。

//使用循环结构

/*********************************************************************************/

for(i=0;i

sum=0;

for(j=0;j

sum=sum+a[i][j];

row[i]=sum;

}

/*********************************************************************************/ for(i=0;i

printf("sum of row %d is %d\n",i,row[i]);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10)找鞍点(选作)。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0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

// 输入1个正整数n(1≤n≤6)和n阶方阵a中的元素,如果找到a的鞍点,就输出它的下标,

// 否则,输出"NO"。(设a最多有1个鞍点)

// 鞍点:元素值在该行上最大,在该列上最小。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int ri,repeat;

int flag,i,j,k,row,col,n,a[6][6];

scanf("%d",&repeat);

for(ri=1;ri<=repeat;ri++)

{

scanf("%d",&n);

for(i=0; i

for(j=0; j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查找二维数组A中的鞍点,并设置标志变量flag的值。

//使用循环结构

/*****************************************************************************/ flag=1;

for(row=0;row

col=0;

for(j=1;j

if(a[row][col]

col=j;

for(i=0;i

if(a[row][col]>a[i][col]){

flag=0;

break;

}

if(flag==1)

break;

}

/*****************************************************************************/

if(flag) printf("a[%d][%d]=%d\n", row, col,a[row][col]);

else printf("NO\n");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11)【水平考试题】程序文件保存在“第11题(水平考试题)”文件夹中),打开proj11.cpp文件,该程序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并把此二进制数的每一位放在一维数组b中,然后输出b数组,(二进制数的最低位放在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中)。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使程序完成该功能。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并把此二进制数的每一位放在一维数组b中,然后输出b数组,(二进制数的最低位放在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中)

//注意:请在提示处填上正确的代码,补充语句为一句

//提示:利用2辗转相除至结果为0,将余数从下向上倒序读出,就是结果

//如:十进制数10

//10/2=5 余0

//5/2=2 余1

//2/2=1 余0

//1/2=0 余1

//结果为1010

#include

void main()

{

//变量的定义,其中b[16]为数组,x为十进制数,r为余数,i为循环变量

int b[16],x,k,r,i;

//输入一个十进制数

cout<<"请输入一个十进制数:";

cin>>x;

//k为数组下标,初值为-1

k=-1;

do

{

r=x%2;

k++;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完成二进制数的每一位放在一维数组b中

/**************************************************/

b[k]=r;

/***************************************************/

x/=2;

}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完成循环条件的判断

/**********************************/

while(x!=0);

/**********************************/

for(i=k;i>=0;i--)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完成存放二进制数组b的输出

/*******************************************/

cout<

/*******************************************/

cout<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12)【水平考试题】程序文件保存在“第12题(水平考试题)”文件夹中),打开proj12.cpp文件,编写一个函数,统计出具有n个元素的一维数组中,大于等于所有元素平均值的元素个数并返回它。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内容,使程序完成该功能。(注:要求使用for循环语句)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编写代码完成Count函数功能:统计出具有n个元素的一维数组中,大于等于所有元素平均值的元素个数,并使用return语句把结果返回主函数。

//注意: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补充语句不限一句,可多句。

#include

int Count(double a[], int n)

{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注:要使用for循环语句)

/***********************************************/

int i,result=0;

float sum=0,avg;

for(i=0;i

sum=sum+a[i];

avg=sum/n;

for(i=0;i

if(a[i]>=avg)

result++;

return result;

/************************************************/

}

void main()

{

double a[10]={13.3,45.7,6,84.6,90.8,23,63.5,15,33,76};

int result;

result=Count(a,10);

cout<<"大于平均值的元素个数为:"<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13)【水平考试题】程序文件保存在“第13题(水平考试题)”文件夹中),打开proj13.cpp文件,从键盘上输入10个数据并保存到一个一维数组里,用一个函数求出该数组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在主函数中输入与输出。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使程序完成该功能。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程序功能:有一个一维数组,存放10个数据,用一个函数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在主函数中输入与输出

//提示:除在指定位置添加语句之外,请不要改动程序中的其他内容。要求:补充语句处只写一条语句#include

#define N 10 //定义符号常量N,表示数组元素的个数

void max_min(int a[],int *max,int *min);

void main( )

{

int i;

int array[10];

int m,n;

cout<<"input 10 data:";

for(i=0;i<10;i++)

{

cin>>array[i];

}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完成函数调用,此函数功能为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

max_min(array,&m,&n);

/***************************************************/

cout<<"max is :"<

cout<<"min is :"<

}

void max_min(int a[],int *max,int *min)

{

*max=*min=a[0];

int i;

for (i=1;i

{

if (*max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求最大值max

/**************************************************/

*max=a[i];

/***************************************************/

if (*min>a[i])

//请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代码,求最小值min

/**************************************************/

*min=a[i];

/***************************************************/

}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14)【水平考试题】程序文件保存在“第14题(水平考试题)”文件夹中),打开proj14.cpp文件,程序的功能是统计一个字符串中包含英文字母的个数。在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内容,使程序完成该功能。(注意:不得改动其它代码,不得更改程序结构。)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char text[200];int n=0;

cout<<"输入一个字符串:"<

gets(text);

// *****************两条星线之间填入相应的内容***********

for(int i=0;text[i]!='\0';i++)

if((text[i]>='a'&&text[i]<='z')||(text[i]>='A'&&text[i]<='Z'))

n++;

// ********************************************************

cout<<"英文字母的个数是:"<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15)【水平考试题】程序文件保存在“第15题(水平考试题)”文件夹中),打开proj15.cpp文件,编写程序,输入10个学生的考试成绩,然后输出不低于平均分的分数。(注意:不得改动其它代码,不得更改程序结构。)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include

void main()

{

//在函数内填写代码

int i;

float a[10],sum=0,avg;

cout<<"请输入10个成绩:"<

for(i=0;i<10;i++)

cin>>a[i];

for(i=0;i<10;i++)

sum=sum+a[i];

avg=sum/10;

for(i=0;i<10;i++)

if(a[i]>=avg)

cout<

cout<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题目(16)【水平考试题】程序文件保存在“第16题(水平考试题)”文件夹中),打开proj16.cpp文件,编写程序,输入一个5行5列的矩阵M,然后将主对角线之外的上三角中的每个元素减1,下三角中的每个元素加1,并输出新的矩阵M。(注意:不得改动其它代码,不得更改程序结构。)

①调试正确的源程序清单

#include

void main()

{

//填写代码

int m[5][5],i,j;

cout<<"请输入5*5矩阵:"<

for(i=0;i<5;i++)

for(j=0;j<5;j++)

cin>>m[i][j];

for(i=0;i<5;i++)

for(j=0;j<5;j++){

if(i

m[i][j]=m[i][j]-1;

if(i>j)

m[i][j]=m[i][j]+1;

}

cout<<"变换后:"<

for(i=0;i<5;i++){

for(j=0;j<5;j++)

cout<

cout<

}

//填写代码

}

②运行结果:(提示:通过屏幕截图,贴粘程序运行界面)。

水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1-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测压管水头指z?p,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pB?0,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

式?whw??0h0 ,从而求得?0。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h?4?cos? d?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0.073Nm,??0.0098Nm3。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以认为cos??1.0。于是有 h?29.d (h、d均以mm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 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 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

实验七参考答案

(一)SQL的定义功能 1.用SQL的定义命令创建一个职工表(zg.dbf),表结构如下所示。 字段名类型宽度小数点 职工号 C 4 姓名 C 8 性别 C 2 出生日期 d 工资 N 7 2 命令: create table zg(职工号 c(4),姓名 c(8),性别 c(2),出生日期 d,工资 n(7,2)) 2.修改上题创建的职工表。 (1)增加“职称”字段,类型为字符型,宽度为6。 alter table zg add 职称 c(6) (2)删除出生日期字段。 alter table zg drop 出生日期 (3)把性别字段的类型改为逻辑型。 alter table zg alter 性别 l (4)把工资字段改名为实发工资。 alter table zg rename 工资 to 实发工资 (二)SQL的操作功能 1.给课程表(kc)插入一条记录("2001","英语精读",2," ") insert into kc(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values ("2001","英语精读",2) 2.给女同学的入学分数增加10分。(提示:用update 命令) update xsqk set 入学分数=入学分数+10 where 性别="女" 3.把课程号为“1003”的学分改为3分。(提示:用update 命令) update kc set 学分=3 where 课程号="1003" 4.给成绩表(cj)中不及格成绩的数据加上删除标记。 delete from cj where 成绩<60 查看是否执行,再去掉删除标记。 Recall all (三)SQL语言的查询功能 1.查询指定列 (1)查询所有男同学的个人记录。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及分析讨论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验原理 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1) 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验分析与讨论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 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 )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 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由下式计算 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实验七-黑盒测试之场景法测试实验(参考答案)

实验七黑盒测试之场景法测试实验 1.1 实验目的 1、通过对简单程序进行黑盒测试,熟悉测试过程,对软件测试形成初步了解,并养成良好的测试习惯。 2、掌握黑盒测试的基础知识,能熟练应用场景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1.2 实验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7或Windows XP 1.3 实验内容及要求 1、练习1 软件系统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场景法就是通过用例场景描述业务操作流程,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应用流程上所有基本流(基本事件)和备选流(分支事件)。下面是对某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基本流A;

备选流: (1)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案例,指出场景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字母A表示,备选流用题干中描述的相应字母表示。 场景1:A 场景2:A、B 场景3:A、C 场景4:A、D 场景5:A、E (2)场景中的每一个场景都需要确定测试用例,一般采用矩阵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如下表所示是一种通用格式,其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信息。本例中的测试用例包含测试用例、ID、场景涤件、测试用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元素和预期结果等项目。首先确定执行用例场景所需的数据元素(本例中包括账号、是否黑名单卡、输入油量、账面金额、加油机油量),然后构建矩阵,最后要确定包含执行场景所需的适当条件的测试用例。在下面的矩阵中,V 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C01表示“成功加油”基本流。请按上述规定为其它应用场景设计用例矩阵。 测试用例表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7 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存盘。 #include <> #include <>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 int i, d; d=strle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0; i< d ; i++ ) t[i]=s[d-1-i] ; for( i=0; i #include<> #defi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void Inverse(char str[]) void Inverse(char str[]);

流体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 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室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工程流体力学及水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 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 <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 。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 直高度h和h 0,由式,从而求得γ 。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 =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h、d单位为mm)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h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因此,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6.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实验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

C++程序设计实验七_参考答案

广东金融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 实验编号 实验7数组与指针练习系别参考答案及实验名称 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地点新电403实验日期2011-11-24实验时数4 指导教师曲政同组其他成员无成绩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C/C++数组和指针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练习C++/CLI托管数组的创建方法和元素访问方法。 二、实验环境及相关情况(包含使用软件、实验设备、主要仪器及材料等) 硬件设备:联网的个人计算机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编译系统:Visual Studio2005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含简要的实验步骤流程) 1.内容和步骤 ⑴仔细阅读本课件的知识点和例题,努力理解其中的文字阐述和源代码,必要时可将源代码拷入Visual Studio2005生成的C++/CLR框架编译和运行,将运行结果与源代码对照,加深对C/C++数组和指针的理解。 ⑵在理解本课件内容的基础上,编写C/C++程序实现下列文字描述: a.声明一个int型变量x,并赋初值3; b.打印x的值; c.打印x的地址; d.声明一个指向int的指针p,并让其指向变量x; e.打印p所指变量的值 f.打印p的值; g.声明一个有10个元素的一维本地整型数组A,并为其赋初值0~9; h.在一个循环中打印A的所有元素的值; i.打印A的值; j.打印A的第一个元素的地址; k.声明一个指向int的指针q,并让其指向A的第一个元素; l.在一个循环中通过q后跟下标,打印出A的所有元素的值; m.在一个循环中通过q加上循环变量和取值运算,打印出A的所有元素的值; n.在一个循环中通过q的增量和取值运算,打印出A的所有元素的值; o.在一个循环中通过q的负增量,反序打印出A的所有元素的值; p.声明一个int型指针r,在堆中创建一个int型变量,为该变量赋初值3,并将该变量的地址赋给该指针,打印出该变量的值,然后删除该变量。 q.声明一个本地类Point(可以用包含2个int型变量和一个有参数构造函数的结构体表示)的指针s,在堆中创建一个Point类的对象,调用构造函数为该对象的两个数据成员赋初值3和4,并将该对象的地址赋给该指针,打印两个数据成员的值,然后删除该对象。 r.声明一个int型指针t,在堆中创建一个3个元素的int类型数组并将该数组的首地址赋给该指针,为三个数组元素分别赋值3、4、5,在一个循环中打印出所有元素的值,然后删除该数组。 s.声明一个本地类Point类的指针u,在堆中创建一个3个元素的Point类的对象数组(需在Point 中添加无参数构造函数)并将数组的首地址赋给该指针,为三个数组元素分别赋值(1,2)、(3,4)、(5,6),在一个循环中打印该数组所有元素分量的值,然后删除该数组。 t.用基本语法声明并创建一个10个元素的一维托管整型数组B,并在一个循环中为元素赋值0~9; u.在另一个循环中打印B所有元素的值。 v.用初值表方式声明并创建一个10个元素的一维托管整型数组C,并为其元素赋初值10~19; w.在一个循环中打印C所有元素的值。 x.用数组C为数组B赋值。 y.在一个循环中打印B和C所有元素的值。 2.提示和要求 ⑴首先将上面的文字描述拷入Visual Studio2005生成的C++/CLR框架,在每条文字描述之前加“//”将其变为注释,并在其下留一个空行准备编写对应的程序。 ⑵对应于逐条文字描述,在其下编写程序(可能是一个或一组语句),每编写一条文字描述对应的程序,就编译(运行)一次,以保证语法和算法的正确性。 ⑶当全部文字描述所对应的程序编写完成,并编译、运行正确,将文字描述和源代码拷入实验报告。 ⑷对C/C++的数组和指针做简要总结。

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2:MIPS指令系统和MIPS体系结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指令级模拟器 (2)熟悉掌握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熟悉MIPS指令系统及其特点,加深对MIPS指令操作语义的理解 (4)熟悉MIPS体系结构 二. 实验内容和步骤 首先要阅读MIPSsim模拟器的使用方法,然后了解MIPSsim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1)、启动MIPSsim(用鼠标双击MIPSsim.exe)。 (2)、选择“配置”->“流水方式”选项,使模拟器工作在非流水方式。 (3)、参照使用说明,熟悉MIPSsim模拟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可以先载入一个样例程序(在本模拟器所在的文件夹下的“样例程序”文件夹中),然后分别以单步执行一条指令、执行多条指令、连续执行、设置断点等的方式运行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情况,观察CPU中寄存器和存储器的内容的变化。 (4)、选择“文件”->“载入程序”选项,加载样例程序 alltest.asm,然后查看“代码”窗口,查看程序所在的位置(起始地址为0x00000000)。 (5)、查看“寄存器”窗口PC寄存器的值:[PC]=0x00000000。 (6)、执行load和store指令,步骤如下: 1)单步执行一条指令(F7)。 2)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4,是一条有 (有,无)符号载入字节 (字节,半字,字)指令。 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F7)。 4)查看R1的值,[R1]= 0xFFFFFFFFFFFFFF80 。 5)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8,是一条有 (有,无)符号载入字 (字节,半字,字)指令。 6)单步执行1条指令。 7)查看R1的值,[R1]=0x0000000000000080 。 8)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0C ,是一条无 (有,无)符号载入字节 (字节,半字,字)指令。 9)单步执行1条指令。 10)查看R1的值,[R1]= 0x0000000000000080 。 11)单步执行1条指令。 12)下一条指令地址为0x00000014 ,是一条保存字 (字节,半字,字)指令。 13)单步执行一条指令。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水力学的实验报告 今天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关于水力学实验报告,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在开始时,仪器需要校准。因为上下游电势差不是10V,仅仅这一点我们就搞了很长时间。最终我们得出的误差原因是因为电笔接触不好影响实验进行,所以我们更换了其他不可使用仪器的完好的电笔,实验才得以进行。其次,实验分析阶段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

我认为培养这种能力的前题是你对每次实验的态度。如果我们每次对待实验都是随随便便的态度,抱着等老师教你怎么做,拿同学的报告去抄,必然会导致我们对待实验过程的懈怠。尽管可能也会的到好的成绩,但这对将来工作态度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于实验的思考问题:哪些实验仪器能改进,哪些数据需要重新获取等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像堰流实验,以为我们分析的实验误差很大,所以我和同组的王琦玮同学就去做了3遍才最终确定的数据,局部水头损失也是如此。关于动量方程实验仪器,做实验中砝码的固定和加载都是一项难题,同时这也对实验精确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我想到是不是可以采用电磁体来代替人工加载(不知可不可行)。虽然没有对实验仪器改进产生正面意义,但是这促进了我深入思考,我想这便是让学生做实验的最终目的吧。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实验7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 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 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 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改错题(在程序中画出错误的语句,将修改后的语句完整地写在该语句的右边。|)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 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 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sy7_1.c存盘。 #i nclude #in clude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int i, d; d=strle 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 0; i< d ; i++ ) t[i]=s[d-1-i]; for( i=0; i #i nclude #defi 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解答全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思考题解答 (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就是根什么线? 答:测压管水头指γ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 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从表1、1的实测数据或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就是一根水平线。 2、 当0

水力学实验1-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6、用该实验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这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C++实验7及参考答案

上海电力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程序设计C++(1) 实验项目实验七数组1 姓名学号班级专业 同组人姓名无指导教师姓名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赋值和输入输出的方法; 2、掌握与数组有关的算法(特别是排序算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编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1、按如下要求编程: 在第一个循环中给a数组的前10个数组元素依次赋1、 2、 3、 4、 5、 6、 7、 8、 9、10;在第二个循环中使a数组前10个元素中的值对称折叠,变成1、2、3、4、5、5、4、3、2、1;在最后一个 循环中输出对称折叠以后的a数组的前10个元素。 ●程序源代码(注意添加注释)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10],i; for(i=0;i<10;i++) a[i]=i+1; for(i=5;i<10;i++) a[i]=a[9-i]; for(i=0;i<10;i++) cout<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i,j,a[10]={3,32,6,2,67,9,21,45,23,8}; for(i=0;i<10;i++) { int p; p=i; for(j=i;j<10;j++)//该for循环找剩下j个元素里最大的那个元素的下标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想你所要)..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成果分析及讨论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 测压管水头线(P-P)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 P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E-E)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 恒为正,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 P<0。而据能量方程E1=E2+h w1-2, h w1-2为损失能量,是不可逆的,即恒有h w1-2>0,故E2恒小于E1,(E-E)线不可能回升。(E-E) 线下降的坡度越大,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2.3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 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有如下二个变化: (1)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P-P)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 ,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 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 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 (2)测压管水头线(P-P)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 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 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P-P)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 3.测点2、3和测点10、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图2.2),测点高差0.7cm,H P=均为37.1cm(偶有毛细影响相差0.1mm), 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7.3cm,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 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测点7)处真空的形成: (1)减小流量,(2)增大喉管管径,(3)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4)改变水箱中的液位高度。

实验报告7-虚拟变量

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虚拟变量模型 专 业 班 级 资产评估1101 学生 学号 31105073 学 生 姓 名 方申慧 实验指导教师 董美双 编号:

实验名称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指导老师董美双成绩 专业资产评估班级 1101 姓名方申慧学号 31105073 一、实验目的 目的:通过实验,理解并掌握虚拟变量模型的意义、建模的方法、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和技巧等。 要求:熟练掌握虚拟变量引入的加法方式和乘法方式,并正确解读和分析回归结果。 首先做例题8-10,按步骤分析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然后利用上证指数的数据分析股市周效应(周1-周5任选),或者自己收集数据按上面的步骤做一遍,把结果输出到word文档中。 步骤: 例题8-10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28/13 Time: 09:12 Sample: 1982:1 1988:4 Included observations: 28 C 2431.198 93.35790 26.04170 0.0000 T 48.95067 4.528524 10.80941 0.0000 D1 1388.091 103.3655 13.42896 0.0000 D2 201.8415 102.8683 1.962136 0.0620 D3 85.00647 102.5688 0.828775 0.4157 R-squared 0.945831 Mean dependent var 3559.718 Adjusted R-squared 0.936411 S.D. dependent var 760.2102 S.E. of regression 191.701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51019 Sum squared resid 845238.2 Schwarz criterion 13.74808

JAVA实验7-9+答案

实验7 1. 编一个程序,包含以下文件。 (1)Shape.java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接口Shape,该接口在shape包中。 属性:PI。 方法:求面积的方法area()。 (2)Circle.java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圆类Circle,该类在circle包中,实现Shape接口。 属性:圆半径radius。 方法:构造方法;实现接口中求面积方法area();求周长方法perimeter()。 (3)“Cylinder.java”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圆柱体类Cylinder,该类口在cylinder包中,继承圆类。 属性:圆柱体高度height。 方法:构造方法;求表面积方法area();求体积方法volume()。 (4)X5_3_6.java文件,在该文件中定义主类X5_3_6,该类在默认包中,其中包含主方法main(),在主方法中创建两个圆类对象cir1和cir2,具体尺寸自己确定,并显示圆的面积和周长;再创建两个圆柱体类的对象cy1和cy2,具体尺寸自己确定,然后分别显示圆柱体cy1和cy2的底圆的面积和周长以及它们各自的体积和表面积。 【编程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接口、包、继承、封装等问题。编程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创建p1包,在其中创建Shape接口 // Shape.java文件 package p1; // 创建p1包 public interface Shape{ // 定义Shape接口 … } 第二步:创建Circle类和Cylinder类,它们都定义在p2包中。 // Circle.java文件 package p2; // 创建p2包 import p1.*; public class Circle implements Shape{ // 定义实现Shape接口的Circle类 … } // Cylinder.java文件 package p2; public class Cylinder extends Circle{ // 创建继承Circle类的Cylinder类 … } 第三步:创建主类,在其中的main()方法中创建对象,实现相应的功能。 // X5_3_6.java文件 package p3; import p2.*; public class X5_3_6 { // 定义主类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