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运算--完全平方公式(一)教学设计

整式的运算--完全平方公式(一)教学设计
整式的运算--完全平方公式(一)教学设计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8.完全平方公式(一)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对本章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探索和应用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一定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很多探究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探究意识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科书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加法、乘法,以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整式是初中数学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的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同时,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而且乘法公式是后继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分解因式、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作用。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体会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从不同的层次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4.在学习中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感爱数学的内在美。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初识完全平方公式、再识完全平方公式、又识完全平方公式、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

公式的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差。

2.应用平方差公式的注意事项:弄清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用平方差公式。

活动目的:本堂课的学习方向仍是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已学习的知识经过个人思考、小

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出本课新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而这个过程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平方差公式的学习有很多教学环节和形式与本节的学习是类似的,其中包含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也仍是本节的精神主旨,因而复习很有必要。

实际教学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够顺利地回答出平方

差公式的内容,而对于其结构特点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绝大多数学生也得以掌握。在复习中既把旧知识得以复习,同时学生也会主动的去回顾平方差公式一节的学习过程,从而为本节课的类比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由于效益比较高,

所以要扩大农田,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

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

活动目的:数学源自于生活,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在学生运用旧知计算和比较实验田的面积当中引出完全平方公式。由于实验田的总面积有多种表示方式,通过对比这些表示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于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在古代人们也是通过类似的图形认识了这个公式。在列代数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学到了新的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激发。

实际教学效果:问题提出后,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问题要求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总面积,这就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考虑,从而对于学生的思维提出了挑战。不过由于前面列代数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顺利地想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从中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从而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出了完全平方公式,使学生有了一个直观认识。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在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气氛平等融洽。

第三环节初识完全平方公式

活动内容:1. 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来验证(a+b)2=a2+2ab+b2的正确性。并利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导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2.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来验证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3.分析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并用语言来描述完全平方公式。

结构特点:左边是二项式(两数和(差))的平方;

右边是两数的平方和加上(减去)这两数乘积的两倍。

语言描述: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两倍。

活动目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从代数运算的角度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推导出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并且进一步推导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在教学中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培养。

第二个活动使学生再次从几何的角度来验证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从而学生经历了几何解释到代数运算,再到几何解释的过程,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得以培养,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了公式,并且加以巩固。

第三个活动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使得学生从形式上初步地认识了完全平方公式。

实际教学效果: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在第一个活动的教学中

应重视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让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运算的道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第二个活动中既是对于第二环节用几何解释验证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的巩固,同时也是对于学生数形结合意识的一种培养,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合作得以掌握。通过几个活动学生能够初步地掌握了完全平方公式,并在推导过程中培养了数学的基本能力。

第四环节 再识完全平方公式

活动内容: 例1 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x?3)2 ; (2) (4x+5y)2 ; (3) (mn?a)2

2. 总结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

3. 巩固练习。

(1)计算:

2)221(y - ;2)5

12(x xy + ;(n+1)2-n 2 ;(4x+0.5)2 ;(2x 2-3y 2)2 (2)纠错练习:指出下列各式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 (2a?1)2=2a 2?2a+1;

(2) (2a+1)2=4a 2 +1;

(3) (-a?1)2=-a 2?2a?1.

活动目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同时例1三个题目的设计上有一定的梯度,从而总结出进行简单计算的一般口诀,并加以巩固落实。

实际教学效果:对照公式,进行独立的简单计算,体会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进一步熟悉公式。并通过小组交流,自我检验,巩固反馈。考察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并及时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出口诀,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完全平方公式,并加以巩固练习。

第五环节 又识完全平方公式

活动内容:1. 例2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1-2x)2 ; (2) (-2x+1)2

2. 进一步完善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加减看前方,同加异减。 活动目的:例2是对课本内容的补充,从而使得学生从更深的一个角度来认识完全平方公式,防止解题时中间项的符号出现问题,并能在解题中通过灵活的变形来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并对上面总结的口诀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实际教学效果:首先放手让学生独立来解决第一个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且都集中在中间项的符号上,由此引出有进一步认识公式的必要,从而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题目,仔细分析题目当中谁相当于公式当中的a 与b ,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解决问题之前恰当选择公式和正确分析题目的必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被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把上面总结的口诀再次完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

第六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1. 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不同:

形式不同.

结果不同: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果是三项,即 (a ±b)2=a 2 ±2ab+b 2;

平方差公式的结果是两项, 即(a+b)(a ?b)=a 2?b 2.

2. 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确定a 和b ,对照公式原形的两边, 做到不丢项、

不弄错符号、2ab时不少乘2。

3. 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两倍乘积放中央,加减看前方,同加异减。

活动目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实际收获,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1. 基础训练:教材习题1.13 。

2. 拓展练习: (a+b)2与(a-b)2有怎样的联系?能否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两者之间的

关系,并尝试用图形来验证你的结论?

四、教学设计反思

1.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 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些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

3. 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对于公式中的字母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实际上,这个范围限定的太小了);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则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4. 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步骤,切实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并依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如,对于较好的班级,则可以优先发展,采取居高临下的教学思路,先整体把握再对比击破,或是将其纳入整体结构系统,采取类比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则应以提高学习兴趣、教会学习、培养成功体验为主,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防物极必反。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回顾与思考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回顾与思考 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完全平方公式:字母表达_______________ 6.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 7.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_______________举例: 课程讲授 (一)基本运算 师出示:计算(1)、(-2ab)2(-a2c) (2)、(-2ab)(3a2-2ab-4b2) (3)、(2x-y)2-4(x-y)(x+2y) (4)、(2x2y)3÷6x3y2 (5)、2211 (3)() 22 x y xy xy xy -+÷- 生:分组练习,5生板演 (二)整体意识 师:很多性质法则要有整体意识,特别是对乘法公式中,a,b可以代表一个数,也可以代表一个式子比如: (a+b+c)(a+b-c) 这里可以用平方差公式算,谁是公式中的a?谁是公式中的b? 生:a+b是公式中的a;c是公式中的b (a+b+c)(a+b-c) =(a+b)2-c2 = a2+2ab+b2- c2 师:那么算算(2a+b-1)2;用哪个公式?谁是公式中a、b. 生1:用(a-b)2=a2-2ab+b2把2a+b看作a;把1看作公式中的b. 生2:(a+b)2=a2+2ab+b2把2a看作a;把b-1看作公式中的b. 师:他们说的非常好,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把这题解出来. 生:板书. 师:巡视,指导. (三)乘法公式用公式对数进行简便运算 师:出示计算① 1022②401×309+1 生:计算,两生板演 (五)完全平方公式变形

师:已知 1 5 a a +=求2 2 1 a a +的值. 生:做练习,一生板演 考点(六)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 师:出示如图,一块直径为a+b的圆形钢板,从中挖去直径分别为a与b的两个圆,求剩下的钢板的面积. 生:板演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进一步掌握了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运算,同时,进一步学会了用思想方法进行解题 作业 布置 知识技能 1、 板书设计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 知识框架图典型题目 课后反思课前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章知识结构图,使他们亲自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课上再交流、点拨,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幂的运算与整式的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最新整式的运算经典题型

整式的运算经典题型 类型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填空题: (1)香蕉每千克售价3元,m 千克售价____________元。 (2)温度由5℃上升t ℃后是__________℃。 (3)每台电脑售价x 元,降价10%后每台售价为____________元。 (4)某人完成一项工程需要a 天,此人的工作效率为__________。 类型二:整式的概念 2.指出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 (1) 312x +;(2)a =2;(3)π;(4)S =πR 2;(5) 73;(6) 2335 > 类型三:同类项 3.若1312 a x y -与23 b a b x y -+-是同类项,那么a ,b 的值分别是( ) (A )a =2, b =-1。 (B )a =2, b =1。 (C )a =-2, b =-1。 (D )a =-2, b =1。 类型四:幂的运算 4.计算并把结果写成一个底数幂的形式。 ① 43981??; ② 66251255?? 类型五:整式的加减 5.化简m -n -(m +n )的结果是( ) (A )0。 (B )2m 。 (C )-2n 。 (D )2m -2n 。 6.已知1 5x =-,13 y =-,求代数式(5x 2y -2xy 2-3xy)-(2xy +5x 2y -2xy 2) 类型六:整式的乘除及公式运算 7.化简: (1)()()2 2222a b a b a ab a ++--÷ (2)()()()()22,x y x y x y y y x -+-++- 类型七:公式变式运用 8.已知6ab =,5a b +=-,则22a b += 9.已知4m n -=,22 8m n -=,则m n += 10若2(3)(4)x x ax bx c +-=++,则___,____,_____a b c ===。 类型八:整体思想的应用 11.已知x 2+x +3的值为7,求2x 2+2x -3的值。

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教案与答案

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教案与答案

15.2.1 平方差公式 知识导学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 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通过变形,转化为符合平方差公式的形式,也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连续运用平方差公式,都可以简化运算。 典例解悟 例1. 计算:(1)(2x+3y)(2x-3y) (2) (-4m2-1)(-4m2+1) 解:(1)(2x+3y)(2x-3y)=(2x)2-(3y)2=4x2-9y2 (2) (-4m2-1)(-4m2+1)=(-4m2)2-12=16m4-1 感悟:正确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分清“相同项”与“相反项”,再结合已学知识计算本题。其中第(2)题中的相同项是-4m2,不能误以为含有负号的项一定是相反项。 例2.先化简,再求值:(x+2y)(x-2y)-(2x-y)(-2x-y),其中x=8,y=-8. 解:原式=(x2-4y2)-(y2-4x2)=5x2-5y2. 当x=8,y=-8时,原式=5×82-5×(-8)2=0.

感悟:本题是整式的混合运算,其中两个多项式相乘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本题(2x-y)(-2x-y)中,相同项是-y,相反项是2x与-2x,应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将此式转化为(-y+2x)(-y-2x)。阶梯训练 A级 1.下列各多项式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b)(a+b) B.(-a-b)(a-b) C.(-a+b)(a-b) D.(a+b)(a+b) 2.在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是a2 -16b2 的是() A.(-4b+a)(-4b-a) B.(-4b+a)(4b-a) C.(a+2b)(a-8b) D.(-4b-a)(4b-a) 3.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x+3)(x-3)=x2 -3 B.(2x+3)(2x-3)=2x2 -9 C.(2x+3)(x-3)=2x2 -9 D.(2x+3)(2x-3)=4x2 -9 4.(0.3x-0.1)(0.3x+0.1)=_________ 5. (2 3x+3 4 y) (2 3 x-3 4 y) = _________ 6.(-3m-5n)(3m-5n)=_________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整 式的运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主备:复备:七年级备课组审阅: 课时安排: 1.1整式 1课时 1.2整式的加减 2课时 1.3同底数幂的乘法 1课时 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2课时 1.5同底数幂的除法 1课时 1.6整式的乘法 3课时 1.7平方差公式 2课时 1.8完全平方公式 2课时 1.9整式的除法 2课时 复习与小结 2课时

a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1.1 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3.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分类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 言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 心。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逐渐递进地提供了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列 出代数式,并试着将代数式分成两类。 1.一个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 2.某校学生总数为x ,其中男生人数占总数的53 ,该校男生人数为__ _;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高为h ,体积是___; 4.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 ⑴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 ⑵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窗框面积忽略不计) n m a

整式的运算知识点整理合集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知识点整理合集 一. 整式 ※1. 单项式定义; ①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 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前面的性质符号. 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它的系数为1,如mn的 系数为1. ③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 也是单项式. ※2.多项式定义; ①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 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就是各 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的次数.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 中单项式的个数. ②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 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 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定义;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 ??????其他代数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加减计算; ¤1.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2.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 项式或是单项式.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 ※同底数幂的乘法定律: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应用定律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难点、易错点) ①定律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 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单独字母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 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定律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m 、n 均为正整数)

完全平方公式时教案新北师大版

完全平方公式时教案新北 师大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而且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对公式的学习来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且在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二次函数求最大值(最小值)及图形面积计算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熟记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征; 2、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并从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过程,学会归纳推导出某种特定类型乘法并用简单的数学式子表达出,即给出公式。 2、在探索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语言描述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以探索、归纳公式和简单运用公式这一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加学习数学和使用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正确运用公式。 教学难点: 公式的推导及对公式含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学生探索归纳与教师讲授结合(建议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出课题

1、回顾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学生口述平方差公式及其结构特征。 2、下面算式能否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请计算出结果。 (1)(m+3)2 = (m+3) (m+3) = ____; (2)(2-x)2=(2-x)(2-x) = ;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关注学困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辅导、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对特殊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作了铺垫,让学生感受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引出乘法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探索新知,尝试发现 问题:你能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①式子的左边具有什么共同特征②它们的结果有什么特征③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你的发现 师生活动:让学生观察算式及结果,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教师提问,教师鼓励大胆表达意见,积极与小组同伴合作,讨论,交流,然后统一看法,得出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或这两个数的差的平方,右边是三项式,其中两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的平方和,另一项是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两倍。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再创造活动,化特殊为一般,培养数学建模思想,化归思想。使抽象、枯燥的公式变得生动、趣味,突破难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自己是数学的主人。 2.总结归纳,发现新知 师生共同总结: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七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运算》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

《整式的运算》复习教案 《整式的运算》一章包含整式的加减运算、幂的四种运算、整式的乘除法以及乘法公式。是进一步学习因式分解、分式、方程、函数及其它有关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本章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为帮助同学们学好这一内容,我们谈以下几点: 一、从整体上把握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明确本章的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达到: 1、掌握整式的概念。 2、熟练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掌握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字母、式子和文字语言正确的表述这些性质,并能熟练的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4、掌握单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或除以)单项式,以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5、掌握乘法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6、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的运用运算律与乘法公式进行简便的计算。 7、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 三、牢固掌握幂的四条运算性质

对于幂的运算性质,一要弄清运算性质的由来,二要熟悉推导过程,明确各个性质的条件和结论。 说明 在学习和运用这些性质时,一要注意符号问题,二要与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碱运算相联系,三要注意各个性质的逆向运用及综合运用。 四、熟练的进行整式的三种运算 1、整式的加减运算 整式的加减包括单项式的加减和多项式的加减,整式加减的基础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实质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只要掌握了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就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了。 2、整式的乘法运算 整式的乘法运算包括:单项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的乘法。 在这三种乘法运算中,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整式乘法的基础,只要能熟练的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就能顺利地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3、整式的除法运算 整式的除法运算包括: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在这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是整式除法的基础,因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可以归结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显然,整式的三种运算的基础是幂的上述四条运算性质。 五、牢记乘法公式的特点并能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1 整式 教案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主备:复备:七年级备课组审阅: 课时安排: 1.1整式1课时 1.2整式的加减2课时 1.3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 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课时 1.5同底数幂的除法1课时 1.6整式的乘法3课时 1.7平方差公式2课时 1.8完全平方公式2课时 1.9整式的除法2课时 复习与小结2课时

a b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1.1 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3.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分类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逐渐递进地提供了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列 出代数式,并试着将代数式分成两类。 1.一个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 2.某校学生总数为x ,其中男生人数占总数的 5 3 ,该校男生人数为___;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高为h ,体积是___; 4.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 ⑴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 ⑵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 二、概念的教学 活动内容:在讲解完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及整式的次数后,立即让学生把上一环节中的代数式进行归类并求出它们的次数。 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与其次数 注意:(1)区分判别字母在分子中与字母在分母中的式子是否整式。 (2)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中的和如何理解。 (3)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而单独一个非零的次数是0。 (4)单独一个字母的次数是1。 (5)常见错误多项式的次数就是把多项式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相加。与单项式的次 数混淆。 三、练习提高与测试 活动内容:1.下列整式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它们的次数分别是多少?单项 b n m a

整式及其运算

一、 知识点详解 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 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 1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多项式 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 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 的次数。 ①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③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 ①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②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整式的乘法:),(都是正整数n m a a a n m n m +=? ),(都是正整数)(n m a a mn n m = )()(都是正整数n b a ab n n n = 22))((b a 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2222)(b ab a b a +-=- 整式的除法:)0,,(≠=÷-a n m a a a n m n m 都是正整数

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完全平方公式(1)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准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准确应用。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特殊性的计算上升到一般性的规律,得出公式,并能准确的应用公式。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水平。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使用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a+b)2=a2+2ab+b2的几何背景。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由一般的多项式乘法向乘法公式过渡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水平,并给公式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学思考: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或大胆的猜测;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 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勇气和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的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理解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行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能够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在独立思考的

整式的加减教案.doc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一:2.2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3)学会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类思想,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2)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活动中,验证结论;运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一:暑假里,小明到妈妈的水果店帮忙,妈妈叫他将下面的水果归类上柜。你认为小明该如何做?

(答:我们可以按水果的种类将这些水果分为五类:两个苹果、两个草莓、两串葡萄、三个橙子、三串香蕉。) 问题二:如果将这些水果换成我们前面学过的单项式,你将如何分类?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 (二)探究新知 1 在学生交流汇报后,分析分类后的每一组单项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可能在语言表达上有困难,教师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表达以总结每一组单项式的共同点。随即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的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为方便学生记忆,我将同类项的概念概括为“两相同”。 设计说明:得出了同类项的概念后,我设计了两个同类项的练习,巩固同类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你能写出两个项是同类项的例子吗? 探究新知 2 我们认识了同类项,那么如何合并同类项呢?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系数——相加 字母——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我们可以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概括成:一变两不变,即一变,指系数变; 两不变:指字母和字母指数不变。 (三)巩固新知 1.填空 设计说明: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概念,熟悉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例 4 先让学生直接代入求值,然后采用先化简后代入的方法。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四)典型例题 1.合并下列各式的同类项: 课堂小结 在学生谈收获的基础上,我出示如下课堂小结以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

(完整版)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一章整式的乘除教案(最新整理)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理解并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重点)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相关运算.(难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2015 年9 月24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简称:NASA)对外宣称将有重大发现宣布,可能发现除地球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早在2014 年,NASA 就发现一颗行星,这颗行星是第一颗在太阳系外恒星旁发现的适居带内、半径与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环绕红矮星开普勒186,距离地球492 光年.1 光年是光经过一年所行的距离,光的速度大约是3×105km/s.问: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多远(1 年=3.1536×107s)? 3×105×3.1536×107×492=3×3.1536×4.92×105×107×102=4.6547136×10×105×107×102. 问题:“10×105×107×102”等于多少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同底数幂的乘法 【类型一】底数为单项式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计算:(1)23×24×2; (2)-a3·(-a)2·(-a)3; (3)m n+1·m n·m2·m. 解析:(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先算乘方,再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1)原式=23+4+1=28; (2)原式=-a3·a2·(-a3)=a3·a2·a3=a8; (3)原式=m n+1+n+2+1=a2n+4. 方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只有在底数相同时才能使用;单个字母或数可以看成指数为1 的幂,进行运算时,不能忽略了幂指数1. 【类型二】底数为多项式的同底数幂的乘法 计算: (1)(2a+b)2n+1·(2a+b)3·(2a+b)n-4; (2)(x-y)2·(y-x)5. 解析:将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解:(1)原式=(2a+b)(2n+1)+3+(n-4)=(2a+b)3n; (2)原式=-(x-y)2·(x-y)5=-(x-y)7. 方法总结: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幂相乘时,先把底数统一,再进行计算.(a-b)n=(b-a)n(n为偶数), {-(b-a)n(n为奇数).)【类型三】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求代数式的值 若82a+3·8b-2=810,求2a+b 的值. 解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得a、b 的关系,根据a、b 的关系求解.解:∵82a+3·8b-2=82a+3+b-2=810,∴2a+3+b-2=10,解得2a+b=9. 方法总结:将等式两边化为同底数幂的形式,底数相同,那么指数也相 同.变式训练:本课时练习第 6 题 【类型四】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逆用 已知a m=3,a n=21,求a m+n 的值.

整式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 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前面的性质符号. 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它的系数为1,如mn 的系数为1.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 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就是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的次数.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 ??????其他代数式多项式单项式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 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难点、易错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单独字母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m 、n 均为正整数)

北师大版七下《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讲学合一 学习模式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卢花玲 审核:郑雪伟 时间;2010-3-3 课题;1.8完全平方公式(2)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3、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学习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及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学习方法:尝试归纳法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1、 计算下列各题: 1、2)(y x + 2、2)23(y x - 3、2)21 (b a + 4、2 )12(--t 5、2)313(c ab +- 6、2)2332(y x + 7、2)12 1(-x 合作交流 文本探究 问题:若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你能很快算出9982的结果吗? 课内检测 巩固提高 1、计算: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 (2)1972 2、计算: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982 (2)2032

3、计算:(1)22)3(x x -+ (2)22)(y x y +- 注意:(2)中按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后,必须加上括号 4、计算:(1)) 4)(1()3)(3(+---+a a a a (2)22)1()1(--+xy xy (3))4)(12(3)32(2+--+a a a 5、计算:(1))3)(3(-+++b a b a (2))2)(2(-++-y x y x (3))3)(3(+---b a b a 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 1、若22)2(4+=++x k x x ,求k 值。 2、 若k x x ++22是完全平方式,求k 值。 (五)作业:第45页习题1、问题解决2、 教学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平方教案

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目标: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计算下面各题:(复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2x+1)(x+3) (2) (m+2n)(m-3n) (3) (x+2)(x+3) (4)(x-4)(x+1) (5) (y+4)(y-2) (6) (y-5)(y-3) 2 师:我们曾学过求正方形的面积,那么它的面积公式是如何表示的,请一个同学说出来。生:s = a2 师:很好,请问a2 表示什么意思? 生:a2表示a · a,即两个a相乘 师:说得对,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作:a2 = a ·a (教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个新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 先计算下列各式,看谁能先发现计算结果有什么的规律性 (1) (p+1)2 = (p+1)(p+1)= (2) (m+2)2 = (3) (p-1)2 = (p-1)(p-1) = (4) (m-2)2 = 通过计算,得:(1) 的结果是:p2+2p+1 ;(2) 的结果是:m2+4m+4 ; (3) 的结果是:p2-2p+1 ;(4) 的结果是:m2-4m+4 。 教师启发学生先观察(1)式, 师:它是求(p+1)的平方,第一项和第三是这两个加数的什么? 生:是这两个加数的平方, 师:在看第二项,在我们计算的结果中除了字母p和数字1 外,还多了一个系数2,你还知道是如何得到的吗? 生:是根据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展开后其中有两项是一样的,通过合并同类项得到系数2;师:说的对,请再分析一下第二项与这两个加数是不是还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从刚才的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实际上第二项就是这两个加数的2倍; 师:说得好!(教师板书):2 p = 2 ×p ×1,因为这个1可以省略,所以写作2 p,但我们心里要明白是这两个加数的2倍,不然的话我们就容易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比如说(2) 和(4)中间项就是2 ×m ×2 = 4m得到的; 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展开后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你知道吗? 生:对于这样的式子来说,如果说是加号就加上这两个数的2倍,是减号的话即减去这两个数的2倍了,其余符号都为加号。 师:好的,现在我们再来计算一下这两题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 (1)(a+b)2 (2) (a-b)2 经过计算后学生发现(1) 的结果是:a2+2ab+b2 ;(2) 的结果是:a2-2ab+b2 ,这与刚才分析的是一致的。 师:能否说出有什么规律性? 生:两个数的和的平方,会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两个数的差的平方,会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整式的乘除教学设计

第13章 整式的乘除 一、单元设计总体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是继七年级代数式中学习了整式及其加减运算后,进一步学习整式的乘除,是七年级的延续和发展。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以及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因式分解等运算,整式的乘除法既是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也是分式学习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的地位也至关重要。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最终都转化为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整式乘法的基础,所以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和整式的乘法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其中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要综合运用乘法分配律、交换律及幂的运算法则,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的难点是因式分解的两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逆向变形,教材中两种因式分解方法的引入,都紧紧扣住这一关键,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多项式乘法出发,根据相等关系得出因式分解公式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会进行正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2、探索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3、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22))((b a b a b a -=-+;2222)(b ab a b a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从幂的运算到整式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学习,了解乘法公式来源于整式乘法,又应有于整式乘法的辩证过程,并初步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一般→特殊”的一般规律。 5、探索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与单项式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6、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主备:复备:七年级备课组审阅: 课时安排: 1.1整式 1课时 1.2整式的加减 2课时 1.3同底数幂的乘法 1课时 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2课时 1.5同底数幂的除法 1课时 1.6整式的乘法 3课时 1.7平方差公式 2课时 1.8完全平方公式 2课时 1.9整式的除法 2课时 复习与小结 2课时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1 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3.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分类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逐渐递进地提供了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列 出代数式,并试着将代数式分成两类。 1.一个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 2.某校学生总数为x,其中男生人数占总数的,该校男生人数为___;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高为h,体积是___; 4.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相同)。 ⑴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多少? ⑵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窗框面积忽略不计) 二、概念的教学 活动内容:在讲解完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及整式的次数后,立即让学生把上一环节中的代数式进行归类并求出它们的次数。 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与其次数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2=-a a B 、326m m m =÷ C 、2008200820082x x x =+ D 、632t t t =? 2、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 ) A 、数字 0 也是单项式 B 、单项式 a 的系数与次数都是 1 C 、32ab -的系数是 32- D 、2 221y x 是二次单项式 3、代数式 2008 ,π1 ,xy 2 ,x 1 ,y 21- ,)(20081 b a + 中是单项式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4、一个整式减去22b a -等于22b a +则这个整式为 ( ) A 、22b B 、22a C 、22b - D 、22a -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a 2+2a 3=2a 5 B 、2a -1=12a C 、(5a 3)2=25a 5 D 、(-a 2)2÷a=a 3 6、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①、(2x+y )2=4x 2+y 2 ②、(3b-a)2=9b 2-a 2 ③、(-3b-a)(a-3b)=a 2-9b 2 ④、(-x-y )2=x 2-2xy+y 2 ⑤、(x-12 )2=x 2-2x+14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黎老师做了个长方形教具,其中一边长为b a +2,另一边为b a -,则该长方形周长为( ) A 、b a +6 B 、a 6 C 、a 3 D 、b a -10 8、下列多项式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 A 、142++x x B 、1222+-y x C 、2222y xy y x ++ D 、41292+-a a 9、饶老师给出:1=+b a ,222=+b a , 你能计算出 ab 的值为 ( ) A 、1- B 、3 C 、23 - D 、21 - 10、已知552=a ,443=b ,334=c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c b a >> B 、b c a >> C 、c a b >> D 、a c b >> 二、填空题 1、化简:=---+)4()36(2222xy y x xy y x ________________。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生对将要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特殊性的计算上升到一般性的规律,得出公式,并能正确的应用公式。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a+b)2=a2+2ab+b2的几何背景。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由一般的多项式乘法向乘法公式过渡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给公式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数学思考: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勇气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准确应用。 五、教学难点;掌握公式中字母表达式的意义及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六、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本节的教学过程,要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