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设计

《金属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主要性质。以钠和水反应这个实验为基础,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思考与交流,自主学习,丰富有关金属的知识。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内容,新人教版打破了旧教材的编排格式,将原本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内容调放到元素周期律之前进行学习,体现了金属的特性,不过相

比旧教材而言系统性降低,因此在进行授课时要合理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进行指导和总结。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活泼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解释也是高中化学的一大重点,这一部分的的学习不仅是前两章《从实验室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实验和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后面铝、铁等金属性质的学习也有着铺垫的作用,并且为化学必修二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1 ?学生们在初中的学习中掌握了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基本了解钠位于金属的活动顺序的位置。

2 ?通过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效迁移,写出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判断出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钠与金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课堂任务高效实施;学生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学习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规则和技能,为实验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4 .学生存在着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全面、不能用化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化学现象以及知识迁移有难度等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能正确写出钠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能判断反应物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锻炼运用各种感官捕捉信息的能力,掌握严谨求实

的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钠与水的反应,迁移钾等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进行实验时一丝不苟的实验精神,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

2、教学难点:钠与盐反应的情况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利于知识的接受。

演示一观察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储存,调动课堂氛围。

谈论一讨论法: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

六、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