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分析化学试卷

2009分析化学试卷
2009分析化学试卷

考试中心填写:

5. 写出标定下列各标准溶液所用的基准物和采用的指示剂:

(1)AgNO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

2S

2

O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算式0.6070×30.25×45.82/(2×0.2028×1000)中,若每一个测得数据的最末一位均有1的绝对误差,则在计算结果中引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据是____________。

7. 有一碱液,可能是NaOH或Na

2CO

3

或NaHCO

3

或为它们的混合物,若用标准盐酸

溶液滴定到酚酞终点时,用去酸V

1

毫升,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至终点,又用去

V 2毫升,由V

1

与V

2

的关系判断碱液的组成

i.当V1V20时,为_________________ ii.当V2V10时,为_________________ iii.当V1=V2时,为___________________ iv.当V1=0,V20时,为______________ v.当V10,V2=0时,为______________

8. 用BaSO

4

重量分析法测定Ba2+,试样置于潮湿空气中,未制成干试样而称量,将

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 ;在沉淀过程中,若H

2SO

4

溶液加入过快,将使测定

结果_______________ 。(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9. EDTA在水溶液中存在有7种型体,其中只有_________型体能与金属离子直接配位。

第 2 页(共10 页)10.光谱仪器包括,,,和等主要部件。

11. 桑色素和Al3+结合后产生很强的荧光,这时因为和增加,荧光效率增加。

12. 原子吸收分析法中,吸收线轮廓的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引起的。

13. 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就越大,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间就越,流出

越。

14. 溶出伏安法包括、主要步骤,因此其灵敏度高于其它伏安法。

15. 在直接电位法中,通常要向原电池中加入以保证活度系数恒定

二.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Na

2HPO

4

是(D )

A 中性物质

B 酸性物质

C 碱性物质

D 两性物质

第 3 页(共10 页)

2. 用氧化锌标定EDTA 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EDTA浓度偏高的是( A )

A 氧化锌未进行干燥

B 滴定管洗净后,未用EDTA 溶液润洗

C 滴定完成后,最终读数时,发现滴定管挂水珠

D 最终读数时,终点颜色偏深

3.间接碘量法测定可溶性铜盐时,若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回蓝”现象,则可能是由于( B )

氧化I-

A 反应不完全

B 空气中O

2

C 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慢

D 淀粉指示剂变质

4. EDTA 的酸效应系数在一定酸度下等于( B )

A [Y4-]/Cy

B Cy/[Y4-]

Y]

C [H+]/Cy

D Cy/[H

4

5. 共轭酸碱对Ka和Kb的关系是( B )

A Ka=Kb

B KaKb=Kw

C Ka/Kb=Kw

D Kb/Ka=Kw

第 4 页(共10 页)

6. 使用K

2Cr

2

O

7

标定Na

2

S

2

O

3

溶液时( A )

A 必须通过一个中间反应

B 较稀的K

2Cr

2

O

7

可以直接滴定Na

2

S

2

O

3

溶液

C 滴定时必须加热

D 以指示剂自身颜色变化指示终点

7.摩尔法测定Cl-,控制溶液pH=4.0,其滴定终点将( C )

A 不受影响

B 提前到达

C 推迟到达

D 刚好等于化学计量点

8.用高锰酸钾法测定铁,一般使用硫酸而不是盐酸调节酸度,其主要原因是( D )

A 盐酸有挥发性

B 硫酸可以起催化作用

C 盐酸强度不够

D Cl-可能与KMnO

4

反应

9.在下列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中,一定会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是( D )

A 酸效应

B 盐效应

C 温度降低

D 同离子效应10.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

A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初始浓度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副反应系数

C 两个半反应电对的标准电位

D 反应中两个电对的电子转移数

11. pH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水中浸泡,其主要目的是( B )

A. 清洗电极;

B. 活化电极;

C. 校正电极;

D. 清除吸附杂质

第 5 页(共10 页)

12.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 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B )

A. 一氯甲烷;

B. 丙酮;

C. 1,3—丁二烯; D 甲醇

13. 银-氯化银电极的电位决定于溶液中(D ):

A.银离子浓度; B.AgCl浓度;C.银离子和AgCl浓度总和;D.氯离子活度

14. 在正相色谱柱上分离含物质1、2、3的混合物,其极性大小依次为: 物质1 >物质2 > 物质3。其保留时间t的相对大小依次为(A ):

A. t1 > t2 > t3;

B. t1 < t2 < t3;

C. t2 > t1 > t3;

D. t3 > t1 > t2

15. 在荧光光谱分析中,通过测定以下哪种光而达到定性或定量(C )

A. 激发光

B. 磷光

C. 发射光

D. 散射光

16.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 ( A )

A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B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C 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 D液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

17.影响组分容量因子的主要因素有( A )

A 固定液性质;

B 载气种类;

C 柱长;

D 柱直径

18.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得是否适宜的物理量是(C )

A. 理论塔板数;

B. 塔板高度;

C. 分离度;

D. 死时间

19.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摩尔吸收系数的大小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测量波长; B.显色剂; C.待测离子; D.参比溶液

第 6 页 (共10 页)

20.下列仪器分析方法中适宜采用内标法定量的是( ) A. 紫外-可见;B. 原子吸收; C. 色谱分析; D. 极谱分析

三、问答(共28分)

1. (5分)醋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为Ka=1.8×10-5

为什么能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测定醋酸?请计算用0.1mol/LNaOH 滴定相同浓度醋酸溶液的化学计量点时的pH 值,指出使用的指示剂。

2.(5分 ) 已知lgK PbY =18.04,lgK BiY =27.94;

用EDTA 滴定Pb 2+的最高酸度为:pH3.2;滴定Bi 3+的最高酸度为pH0.7;

如何在含有相同浓度的铅、铋混合溶液中分别测定Pb 2+、Bi 3+? (指出测定原理、测定的酸度条件和指示剂)

第 7 页 (共10 页)

3.(5分)简述超电位产生的原因,有什么方法可部分消除超电位?

4.(5分)判断图(1)所示物质两种异构体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摩尔吸光系数的相对大小并解释。

5.(8分)试从柱效、选择性(容量因子)等因素分析图(2)所示色谱分离结果产生的原因。

C C

H C H H

(a (b ) 图(1) A

B C D

图(2)

第 8 页(共10 页)

四、计算(共20分)

1.(10分)在pH=10.0的氨性缓冲液中,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0.02000mol/LEDTA溶液滴定0.02000mol/LZn2+,终点时游离的氨浓度为0.20mol/L,计算终点误差。

已知: lgK ZnY=16.5;Zn-NH3的lg1-4为:2.37、4.81、7.31、9.46

pH=10.0时,lg Y(H)=0.45; lg Zn(OH)=2.4;pZnep=12.2

第 9 页(共10 页)2. (5分)某试液显色后用2.0 cm吸收池测量时,T=50.0%。若用1.0 cm或5.0 cm吸收池测量,T及A各为多少?

3. (5分)某含有铜离子的水样10.00 mL,在极谱仪上测定得极限扩散电流12.3 μA。取此水样5.0 mL,加入0.10 ml l.00 l0-3mol/L铜离子, 得极限扩散电流为28.24 μA,求水样中铜离子的浓度。

第 10 页(共10 页)

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B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分析化学》试题(B) ) 1.膜电位的产生实质是离子的扩散和迁移的结果. 0.1mol·L-1的HCl溶液不能滴定0.1mol·L-1的NaAc溶液,是因为K ( HAc )= 1.8×10-5, 而cK b〈10-8。() 3. 佛尔哈德法测定Cl-1, 未加有机溶剂保护,则测定结果偏高。( ) 4. EDTA分子中有6个配位原子,故一个EDTA分子可以满足6个金属离子配位的需要。( ) 5.用台砰称取NaCl 1.5克,又用分析天平称取NaCl 0.1550克放于同一烧杯中应记为1.6克。( ) 6. 我们实验所用的721型分光光度计适合对在可见光区有吸收的物质进行测定.。 ( ) 7. 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配合物越稳定则滴定允许的PH值越高。 ( ) 8.分析测定中,若测定数据的精密度好,则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不一定高.。 ( ). 9. 在滴定分析中,由于所使用的滴定管漏液,由此产生的是偶然误差。( ). 10. 用移液管吸取溶液后, 调节液面高度到标线时, 移液管口应浸在液面下。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1. 下列4次测定的结果为:27.37%、27.47%、27.43%、27.40%, 相对平均偏差(d r)= 。标准偏差(S)= 。 2.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用KMnO4测定过氧化氢含量时,应该注意的滴定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 和。 3.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实验中, 所用的721型分光光度计其单色器的 的作用是___________,比色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光电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请写出NH4Ac水溶液的质子平衡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碘量法主要的误差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为减小上 述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滴定时的速度可___________,溶液不需__________。6.配位滴定分析中,当样品中两种金属离子M和N共存时,判断能否准确滴定M离 子而N离子不干扰滴定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待测离子满足上述条件,就可以准确滴定M而N不干扰测定. 7.配位滴定中,由于_______的存在,使EDTA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 8.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有色配合物的浓度时,要使读数的相对误差最小,相应的吸光度是________,若使其读数相对误差符合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则透光率的读数范围是_____________。 9.定量分析中,为了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多次平行测定所得一系列数据中,若有可疑值时,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决定是否舍弃。 10. 用碘量法测定铜的含量时,为了减少CuI对I2的吸附,常加入_______试剂,使CuI沉淀转化为不易吸附I2的________沉淀. 11.态分布规律反映出______________误差的分布特点. 12.用Ce+4标准溶液滴定Fe2+时,常加入H2SO4-H3PO4的混合酸,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师化学学院2008年分析化学复试试题

化学学院2008年分析化学复试试题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10分) ( ) 1.以下情况产生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指示剂变色点与计量点不一致 B.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测不准 C.称样品时砝码数值记错 D.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 ) 2.某组分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而得X %=C×V×M/m×10,若 C=0.1020±0.0001,V=30.02±0.02,M=50.00±0.01,m=0.2020±0.0001,则对X %的误差来说A.由"V"项引入的最大 B.由"C"项引入的最大 C.由"M"项引入的最 大 D.由"m"项引入的最大 ( ) 3.NaOH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以此NaOH溶液滴定H3PO4至第二个计量点,则H3PO4的分析结果将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 ) 4.以0.100 mol?L-1 NaOH滴定20.0 mL 0.100 mol?L-1HCl和2.0×l0-4 mol?L-1盐酸羟胺(pKb=8.00) 混合溶液,则滴定HCl至化学计量点的pH是 A.5.00 B.6.00 C.5.50 D.5.20 ( ) 5.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某一元弱酸HA,下述情况中,一定能增大滴定突跃的是A.Ka不变,CHA减小 B.CHA增大,Ka减小 C.Ka减小,CHA不变 D. CHA 与Ka均增大 ( ) 6.用EDTA滴定Ca2+、Mg2+,若溶液中存在少量Fe3+和Al3+将对测定有干扰,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A.加KCN掩蔽Fe3+,加NaF掩蔽 Al3+ B.加抗坏血酸将Fe3+还原为Fe2+,加NaF掩蔽Al3+ C.采用沉淀掩蔽法,加NaOH沉淀Fe3+和Al3+ D.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三乙醇胺,再调到碱性以掩蔽Fe3+和Al3+ ( ) 7.今有A,B相同浓度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l0的NaOH溶液; B为pH=l0的氨性缓冲溶液。对叙述两溶液K/ZnY的大小,哪一种是正确的? A.A溶液的K/ZnY和B溶液相等 B.A溶液的K/ZnY小于B溶液的K/ZnY C.A溶液的K/ZnY大于B溶液的K/ZnY D.无法确定 ( ) 8.红外光谱仪使用的光源是 A.空心阴极灯 B.能斯特灯 C.氘灯 D.碘钨灯 ( ) 9.极谱波的产生是由于在电极反应过程中出现何种现象引起的?A.电化学极化 B.对流 C.离子迁移 D.浓差极化 ( ) 10.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若理论塔板数增加一倍,分离度将A.增加一倍 B.增加√2倍 C.增加2√2倍 D.增加3倍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 11、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2、称取8.4 g六亚甲基四胺(CH2)6N4,pKb=8.85,M [(CH2)6N4]=140 g/mol ], 加入含有5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型:必修√、选修卷类:A、B√ 课程普通化学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D 2、C 3、D 4、B 5、A 6、D 7、D 8、B 9、A 10、B 11、A 12、B 13、C 14、D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1、将压力为200 kPa的O2 5.0 L和100 kPa的H2 10.0 L同时混合在20 L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A.120 kPa B.125 kPa C.180 kPa D.100 kPa 2、37℃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 kPa,给人体静脉注射萄萄糖(摩尔质量为180 g(mol(1)的浓度为(等渗溶液) A.85.0 g(L(1 B.5.41×104 g(L(1 C.54.1 g(L(1 D.2.7×104 g(L(1 3、在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是:A + B = C,在相同的温度下若体积缩小2/3,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 A.3倍B.2倍C.9倍D.不变 4、汽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其 A.(H、(S和(G在一切温度下均为正值B.(H和(S为正值 C.(G在T值低时为负值,在T值高时为正值D.(H与压力有极大关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等温等压的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过程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B.只有等压过程才有(H C.因为H = U + PV,所以反应的(H始终大于反应的(U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的焓变 6、对于基元反应:2NO + O2 = 2NO2 ,若将体系的压力由原来的1大气压增大到2大气压,则正反应的速度为原来的 A.2倍B.4倍C.6倍D.8倍 7、反应A:2NO2(g) = N2O4(g) (G (A) = -5.8 kJ·mol(1,反应B:N2(g) + 3H2(g) = 2NH3(g) (G (B) = -16.7 kJ·mol(1 A.反应A较反应B快B.反应B较反应A快 C.两反应速度相同D.无法判断两反应速度 8、具有sp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A.平面正方形B.正四面体型C.平面三角形D.正八面体型9、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在半充满状态的是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题 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重铬酸钾)(浓硫酸)和(水),用于去除器壁残留(油污),洗液可重复使用. 2.洗液用到出现(绿色)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去污粉),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4.电烘箱烘干玻璃仪器的适宜温度为(105~120℃),时间为(1小时) 5.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化钙)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6.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水)或(稀盐酸)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7.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电子天平理想的室温条件是20±2℃,相对湿度为45~60%;理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8~26℃)内,湿度应保持在(55~75%) 。 8.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易燃易爆危险品)、(毒品)和(强腐蚀剂)三类. 9.在分析实验过程中,如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不应随意(弃去)或(保留),而应经过数据处理来决定(取舍) 。 10.准确度的大小用(误差)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偏差)来表示. 11.化验室大量使用玻璃仪器,是因为玻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性)、有很好的(透明度)、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绝缘性能. 12.带磨口的玻璃仪器,长期不用时磨口应(用纸垫上)以防止时间久后,

塞子打不开. 13.滤纸分为(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 14.放出有毒,有味气体的瓶子,在取完试剂后要(盖紧塞子),还应该用(蜡)封口 15.滴定管使用前准备工作应进行(洗涤)(涂油)(试漏)(装溶液)和(赶气泡)五步. 16.玻璃仪器的干燥方式有(晾干)(烘干)(热或冷风吹干)三种. 17.石英玻璃的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耐(酸)性能好,能透过(紫外线),在分析仪器中常用来作紫外范围应用的光学元件. 18. 不同试样的分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分解方法大致可分为(溶解)和(熔融)两种. 19. 溶解试样时就是将试样溶解于(水)(酸)(碱)或其它溶剂中. 20. 熔融试样就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21. 用氢氟酸分解试样应在(铂)或(聚四氟乙烯塑料)器皿中进行.. 22.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样品(溶解)、(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 23. 重量分析中使用的滤纸分(定性)滤纸和(定量)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定量)滤纸进行过滤,又称为(无灰)滤纸. 24. 玻璃砂芯漏斗在使用前,先用(强酸)处理,然后再用(水)洗净,洗涤时,通常采用(抽滤)法,该漏斗耐(酸),不耐(碱). 25. 干燥器底部放干燥剂,最常用的干燥剂是(变色硅胶)和(无水氯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C)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吸光系数κ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C) 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 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2.某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 (A) V1 = V2(B) V1 = 2V2(C) 2V2 = V2(D) V1> V2 3.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 ) (A) 0.09V(B) 0.18V(C) 0.27V(D) 0.36V 4.已知二甲酚橙(XO)金属指示剂在pH<6.0时为黄色,pH>6.3时为红色,Zn2+-XO配合物为红色,滴定Zn2+的最高酸度为pH=4.0,最低酸度为pH=7.0,问用EDTA滴定Zn2+时,应控制的酸度围是()。 (A)pH=4.0~6.0 (B)pH<7.0 (C)pH=4.0~7.0 (D)pH>4.0 5.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 (A) T0/ 2(B) 2T0(C) (lg T0)/2(D) 2lg T0 6.配制含锰0.1000mg/mL的KMnO4溶液100.0mL,需取0.01800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的体积为:[M KMnO4=158.03,M Mn=54.94] ( ) (A) 14.15mL(B) 8.09mL(C) 10.11mL(D) 6.07mL 7.用重量法测定磷肥中P2O5的含量时,称量形式是(NH4)3PO4?12H2O,化学因数F的正确表达式是:( ) (A)P2O5 / 2(NH4)3PO4?12H2O (B) P2O5 / (NH4)3PO4?12H2O (C)2(NH4)3PO4?12H2O / P2O5(D)2P2O5 / (NH4)3PO4?12H2O

2008年安徽工业大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真题A卷

2008年安徽工业大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真题A卷 一、选择题(20×2分) 1、用KMnO4测定铁时,若在HCl介质中测定,其结果将:()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D.难确定 2、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时,适宜的酸度是:() A.小于允许的最低pH值; B.恰好等于允许的最低pH值; C.大于允许的最低pH值,小于M离子水解的pH值; D.可任意大于允许的最低pH值 3、四位学生进行水泥熟料中SiO2,CaO,MgO,Fe2O3,Al2O3的测定。下列结果(均为百分含量)表示合理的是:() A.21.84,65.5,0.91,5.35,5.48 B.21.84,65.50,0.910,5.35,5.48 C.21.84,65.50,0.9100,5.350,5.480 D.21.84,65.50,0.91,5.35,5.48 4、KMnO4滴定H2O2开始时反应速率很慢,为了加快反应速率,采用的合适措施是:

A.加热试液; B.增大酸度; C.增加KMnO4标准溶液的浓度; D.在试液中加入MnSO4 C.用5mLCCl4萃取6次 D.用2mLCCl4萃取15次 E.用15mLCCl4萃取2次 两个电对的标准电位的最小差值为:() A.0.354V; B.0.266V; C.0.177V; D.0.148V 14、吸光度A的测定值与吸光度A的测定误差与之间的关系为:() A:吸光度A的测定值越大,测定误差越大

B:吸光度A的测定值越小,测定误差越大 C:吸光度A的测定值在0.15-1.0的范围内,测定误差最小 15、荧光物质的荧光发射波长与其吸收波长的关系为:() A:荧光发射波长长于吸收波长B:荧光发射波长短于吸收波长 C:荧光发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同 16、在原子吸收光谱中,测定的吸收值为:() A:积分吸收B:峰值吸收C: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之和 17、离子选择性电极能够响应的是:() A:离子的活度B:离子的浓度C:离子的淌度 18、在极谱分析中,消除迁移电流的方法是:() A:在溶液中加入辅助电解质B:在溶液中加入支持电解质 C:在溶液中加入极大抑制剂 19、在色谱分析法中,分离度R反映的是:() A:色谱柱的柱效能B:柱的总分离效能C:柱的选择性 20、固定相粒度与塔板高度的关系为:() A:板高与粒度大小无关B:粒度越大,板高越小C:粒度越小,板高越小 二、填空题(20×2分) 1、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Na2CO3试样,质量为m。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浓度为Cmol?L-1的HCl标准溶液滴定,耗去HClVmL。已知Na2CO3的化学式量为106.0g?mol-1,则Na2CO3%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普通光度法中,测得0.0010mol?L-1Zn2+溶液的吸光度为0.70,锌试液的吸光度为1.00。若用示差分光光度法,以0.0010mol?L-1Zn2+溶液作参比溶液,则测得锌试液的吸光度为_________。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析化学第5版期末试题汇总

判断题 1. 对随机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是无法彻底消除的。 2. 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低,表示多次平行实验数据的重现程度。 3. 错若某物质溶液的浓度为c=1.00×10-4mol·L-1,则其有效数字的位数是2位。 4. 错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对照实验进行校正。 5.对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是恒定的。 6. 错分析结果精密度越高,说明其准确度就越好。 7.对在合格的去离子水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应显无色。 8. 错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扣除。 9. 对多次平行试验的进行可有效降低随机误差的影响。 10. 对随机误差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11. 对系统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2. 错由于KMnO4的分子量较大,所以可用直接配制法配制其标准溶液。 13. 错滴定度表示每毫升待测物溶液所对应的基准物的毫克数。 14. 对HCl标准溶液常用间接法配制,而K2Cr2O7则用直接法配制。 15. 对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是恒定的,可通过空白实验进行校正。 16.对在合格的去离子水中,滴加几滴甲基橙,溶液应显橙色。 17. 错由于种种原因,系统误差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一般是不能确定的。 18. 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好,并不能说明其准确性就一定高。 19. 错某同学根据置信度为95%对其分析数据的表征结果(25.25±0.1348%)是合理的。 20. 错化学分析法对高含量组分的结构分析比仪器分析更准确。 1. 对不同指示剂变色围的不同,是因为它们各自的K HIn不一样。 2. 错用HCl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同的NaOH和NH3·H2O时,它们化学计量点的pH均为7。 3. 错甲醛法测定铵盐中的氮时,通常用NaOH滴定甲醛与铵盐定量反应所生成的酸(H+)来间接测定,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NaOH):n(N)=1:3。 4. 错只要溶液的H+浓度发生变化,指示剂就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5. 错用HCl标准溶液滴定混合碱时(“酚酞-甲基橙”双指示剂法),若V1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9题 38分 ) 1、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系统误差: ( ) A、定管未经过校正 B、所用试剂中含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 D、砝码读错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mol/L HF (p K a = B、 mol/L HCN (p K a = C、 mol/L NaAc [p K a(HAc) = ] D、 mol/L NH4Cl [p K b(NH3) = ] 3、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会: ( ) A、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2O的沉淀 C、AgCl吸附Cl- D、Ag2CrO4沉淀不易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K2Cr2O7 B、KMnO4 C、As2O3 D、H2C2O4·2H2O 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w CaO=% B、[H+]= mol/L C、pH= D、420Kg 6、用mol·L-1HCl滴定mol·L-1NH3·H2O(PK b=的pH突跃范围为~,用mol·L-1HCl滴定mol·L-1的某碱 (PK b=的pH突跃范围则是: ( ) A、~ B、~ C、~ D、~ 7、某三元酸pKa1=2,pKa2=6,pKa3=12。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选用 (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甲酚绿(变色范围~) 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含CO32- 的NaOH溶液,然后用此NaOH溶液测定试样中的HAc含量,则HAc含量将会()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分析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08 –2009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分析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 下列四个数据中为四位有效数字的-------------------------------- ( C ) (1)0.0056 (2)0.5600 (3)0.5006 (4)0.0506 A. 1, 2 B. 3, 4 C. 2, 3 D. 1, 4 5. 以下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正确的是------------------------------( C ) A. 正误差出现概率大于负误差 B. 负误差出现概率大于正误差 C.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D. 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6. 在用K2Cr2O7法测定Fe 时, 加入H3PO4的主要目的是--( B ) A. 提高酸度, 使滴定反应趋于完全 B. 降低化学计量点前Fe3+/Fe2+电对的电位,使二苯胺磺酸钠在突跃范围内变 色 C. 提高化学计量点前Fe3+/Fe2+电对的电位, 使二苯胺磺酸钠不致提前变色 D. 有利于形成Hg2Cl2白色丝状沉淀 7. 用Fe3+滴定Sn2+在化学计量点的电位是--------------------------( D ) [ ?' (Sn4+/Sn2+)=0.14V] ?' (Fe3+/Fe2+)=0.68V, A. 0.75V B. 0.68V C. 0.41V D. 0.32V 8. 测定试样中CaO 的质量分数, 称取试样0.9080 g,滴定耗去EDTA 标准溶液20.50 mL, 以下结果表示正确的是---------------( C ) A. 10% B. 10.1% C. 10.08% D. 10.077% 9. 下列滴定分析操作中会产生系统误差的是-----------------------( C ) A. 指示剂选择不当 B. 试样溶解不完全 C. 所用蒸馏水质量不高 D. 称样时天平平衡点有±0.1mg的波动 10. 某溶液含Ca2+、Mg2+及少量Al3+、Fe3+,今加入三乙醇胺, 调至pH=10, 以铬 黑T为指示剂, 用EDTA滴定, 此时测定的是---------( A )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40分) 1.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C )。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B.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C.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2.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C )。 A. 用AgNO3标准溶液测定NaCl试样含量 B. 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2CO3试样含量 C. 用EDTA标准溶液测定Al3+试样含量 D. 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K2Cr2O7试样含量 3.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D )。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B. 反应必须完全 C. 反应速度要快 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K2CrO4指示剂法,在溶液pH=12时,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含Cl-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B.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C.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D.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5.重量分析法测定0.5126 g 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0.4657 g 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C )。 (已知Pb3O4=685.6,PbSO4=303.26,Pb=207.2)。 A. 82.4% B. 93.1% C. 62.07% D. 90.8% 6.用含少量NaHCO3的基准Na2CO3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pH5.1),结果将( D )。 A. 偏低 B. 不确定 C. 无误差 D. 偏高 分析:m不变,但消耗盐酸的V减小,由m/M =CV,则C增大 7.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CaCl(OCl)与Na2S2O3的物质的量比为( B )

分析化学试题汇总(支付宝--重要)

分析化学试题汇总(支付宝--重要) 分析化学-学习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 1. 可用于减少测量过程中的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A. 进行对照实验 B. 进行空白实验 C. 进行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2. 不能消除或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是()。 A. 对照实验 B. 空白实验C. 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3.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B. 使用天平时,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C. 砝码受腐蚀 D. 滴定时,不同的人对指示剂顏色判断稍有不同4. 下列优级纯试剂哪个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A. NaOH B. H2SO4 C. KMnO4 D. K2Cr2O7 5. 某酸碱指示剂的KHIn=1.0?10-5,从理论上推算其pH变色范围是()。 A. 4 ~ 5 B. 5 ~ 6 C. 4 ~ 6 D. 5 ~ 7 6. 今以酸度计测定某溶液的pH=9.25,该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A. 4位 B. 3位C. 2位 D. 1位7. 测得某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a=12.35,其Ka值应为()。 A. 4.467?10-13 B. 4.47?10-13 C. 4.5?10-13 D. 4?10-13 8. H2PO4-的共轭碱是()。 A. H3PO4 B. HPO42- C. PO43- D. H3PO4+HPO42- 9. 一混合碱样,用双指示剂法滴定,滴至酚酞变色时,消耗HClV1mL,继续滴至甲基橙变色用去V2mL,若V2>V1>0,则碱样为()。 A. Na2CO3 B. NaHCO3 C. Na2CO3+NaHCO3 D. NaOH+Na2CO3 10. 由NaOH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碱,用双指示剂法分析一定质量的样品水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时,消耗标准HClV1mL达到终点,接着加入甲基橙又 1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050911班分析化学期终试卷(A)

湖州师范学院 2007 — 2008 学年第 1 学期 《 分析化学 》期末考试试卷(A 卷) 适用班级 050911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用EDTA 滴定Ca 2+,pH=12 采用铬黑T 为指示剂,可能会导致....................................................( ) A. 终点颜色变化不明显以致无法确定终点 B. 在化学计量点前指示剂即开始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 C. 使EDTA 与指示剂作用缓慢,终点延长 D. 与指示剂形成沉淀,使其失去作用 2.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 pH 越大,EDTA 的有效浓度[Y]越小; B. 酸度越小,EDTA 的有效浓度[Y]越小 C. EDTA 的有效浓度与pH 无关 D. pH 越大,EDTA 的有效浓度[Y]越大 3.有一弱酸H 2A 溶液,当溶液的PH=Pka 1时,溶液中存在的形式………( ) A 、[H 2A]= [HA -] B 、[H 2A]<[HA -] C 、[HA -]= [A -] D 、[HA -]>[A -] 4.在测定中怀疑反应未能定量进行,校正可采用下列方法中的…………( ) A. 校正方法 B. 空白试验 C. 校正仪器 D. 对照试验

5.当Et ≤0.1%,金属离子M 能够用EDTA 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 A. cK MY ≥10-6 B.610'≥MY cK C.6 10≥MY cK D.610g 1≥MY cK 6.欲配制pH=4的缓冲溶液,选择下列何种酸加氢氧化钠最合适(括号内为Pka 值)………………………………………………………………………( ) A 、醋酸(4.74) B 、甲酸(3.74) C 、一氯乙酸(2.86) D 、二氯乙酸(1.30) 7.有一混合碱样品,溶解后用0.5000mol ·L -1盐酸进行滴定至酚酞变色时,耗去体积10ml ,另取一份同量混合碱,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耗去盐酸20ml ,判断混合碱组成……………………………………………………………( ) A 、NaHCO 3 B 、Na 2CO 3+ NaOH C 、Na 2CO 3+ NaHCO 3 D 、Na 2CO 3 8.当氧化还原反应中n 1=n 2=1时,化学计量点时的电位是……………( ) A 、Esp ≥0.059×6 B 、Esp ≥3×0.059v/n 1n 2 C 、△E ’≥0.35V D 、Esp=(E 1’+ E 2’)/2 9.强酸滴定弱碱,以下不适用的指示剂是………………………………( ) A. 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 D. 溴酚蓝(p Ka = 4.0) 10.在配位滴定中,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与溶液中的pH 值有关,一般情况下,下列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 A 、pH 值越大,α M(OH) 越大; B 、pH 值越大,α M(OH) 越小; C 、pH 值越大,lg α M(OH) 越小; D 、pH 值越大,P α M(OH) 越大;

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2及谜底

( ) . 47.0 E= ,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使指示剂 通过管线不仅可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

2.下列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C ) A .H 2CO 3——CO 32- B .H 3O +——OH — C .HPO 42-——PO 43- D .+NH 3CH 2COOH——NH 2CH 2COO — 3.已知H 3PO 4的p K a 1=2.12,p K a 2=7.20, p K a 3=12.36,若用NaOH 滴定H 3PO 4,则第二个化学计量点的pH 值约为( B ) A .10.7 B .9.7 C .7.7 D .4.9 4.能用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碱是( D ) A .NaF (HF, p K a =3.46) B .NaAc (HAc, p K a =4.74) C .苯甲酸钠(p K a =4.21) D .苯酚钠(p K a =9.95) 5.金属离子M ,能够用EDTA 直接滴定的条件是( B )A .cK a ≥10-8 B . C . D . 6.佛尔哈德法则Ag +,所用滴定标准溶液、pH 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B )A .NH 4SCN ,碱性,K 2CrO 4; B .NH 4SCN ,酸性,NH 4Fe(SO 4)2C .AgNO 3,酸性,NH 4Fe(SO 4)2; D .AgNO 3,酸性,K 2Cr 2O 7;E .NH 4SCN ,碱性,NH 4Fe(SO 4)2 7.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C ) A .0.09V B .0.18V C .0.27V D .0.36V 8.用Fe 3+滴定Sn 2+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A ) A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Sn 4+/Sn 2+电对的标准电位; C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 D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Fe 3+/Fe 2+电对的条件电位。 9.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使反应进行完全(反应程度>99.9%),必要条件是 ( D ) A . B . C . D .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2020分析化学题库及答案

2020分析化学题库及答案 I 分析化学概论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 D ) (A)0.060 (B)0.0600 (C)pH = 6.009 (D)0.6000 2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三位的是(C) (A)4.00×10-5 (B)0.400 (C)0.004 (D)p K a = 4.008 3 为了消除0.0002000 kg 中的非有效数字,应正确地表示为(D) (A)0.2g (B)0.20g (C)0.200g (D)0.2000g 4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四位的是(B) (A)0.2500 (B)0.0025 (C)2.005 (D)20.50 5 下面数据中含有非有效数字的是(A) (1) 0.02537 (2) 0.2009 (3) 1.000 (4) 20.00 (A)1,2 (B)3,4 (C)1,3 (D)2,4 6 下列数据中为四位有效数字的是(C) (1) 0.068 (2) 0.06068 (3) 0.6008 (4) 0.680 (A)1,2 (B)3,4 (C)2,3 (D)1,4 7在下列数据中,两位有效数字的是(B) (2) 0.140 (3) 1.40 (3) K a=1.40×10-4 (4) pH=1.40 (A)1,2 (B)3,4 (C)1,4 (D)2,3 如果是等式,有效数字就是从小数点开始的(前提是小数点前面不是零),如多是单纯的数字,就不需要考虑上述情况。 8 用50 mL滴定管滴定,终点时正好消耗25 mL滴定剂,正确的记录应为(C) (A) 25 mL (B) 25.0 mL (C) 25.00 mL (D) 25.000mL 这个是精确度的问题 9 用25 mL移液管移取溶液,其有效数字应为(C) (A) 二位 (B) 三位 (C) 四位 (D) 五位

分析化学试卷及其答案

分析化学测试卷 一 选择( 分) .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 ? )。 ??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 .下列哪种情况应采用返滴定法( ? )。 ?? 用???? 标准溶液测定???●试样含量 ? 用??●标准溶液测定?? ? 试样含量 ? 用????标准溶液测定?● 试样含量 ? 用?? 标准溶液测定 ? 试样含量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 )。 ??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 反应必须完全 ? 反应速度要快 ??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 ?? 指示剂法,在溶液??? 时,用???? 标准溶液滴定含 ● 试样,会产生正误差 ? 共沉淀、后沉淀和均匀沉淀都会使测定结果产生正误差

? 偶然误差可通过增加测定次数减小 ? 在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高的结果,其准确度一定高 .重量分析法测定 ?? ? ? ?? 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 ? ? ? ???? 沉淀,则样品中 ?的百分含量为( ? )。 (已知 ? ? ??, ??? ? ??, ???? ?)。 ?? ? ?? ? ?? ???? ?? ? .用含少量????? 的基准?? ? 标定盐酸溶液时(指示剂变色点为???? ),结果将( ? )。 ?? 偏低 ?? 不确定 ?? 无误差 ? 偏高 分析:?不变,但消耗盐酸的?减小,由??? ???,则 增大 .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时,其主要成分 ??●( ?●)与?? 的物质的量比为( ? ) ?? ?? ?? ? ?? ?? .磷酸的??? = ? , ??? = ??,??? = ???。当用 ??????●?? ????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 ? ???●??盐酸和磷酸混合溶液时,可产生明显的滴定突跃最多为( ? )。 ?? 个 ?? ?个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工业分析化学》期未试卷(A)答案

05级应化专业《工业分析化学》期末试卷A 答案 (2007 ~2008 学年 第 一 学期)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0% 1、氟化物沉淀分离法用于稀土与其他元素的分离,常用(A )或(B )作沉淀剂,一般不用( C )或(D )。 (A )氢氟酸 (B )氟化铵 (C )氟化钠 (D )氟化钾 2、(A )是沉淀(B )和(C )的组沉淀剂,(D )草酸盐和草酸铵不宜作沉淀剂。 (A )草酸;(B )稀土(Ⅲ);(C )钍;(D )碱金属 3、(A )和(C )是沉淀氟硅酸钾的必要因素。 (A )钾离子 (B )硅酸 (C )氟离子 (D)pH 4、稀土氢氧化物的碱性随(B )增加而减弱,属于“(D )”之列。 (A )原子半径(B )原子序数(C )顺序 (D )倒序 5、偶氮硝羧光度法测定铈组稀土时,显色反应的适宜pH=(A )。 (A )2.2~2.5(B )3.5~4.8 (C )5.2~6.8 (D )7.8~9.5 6、EDTA 滴定Ca 2+时,控制pH (A )。 (A )>12.5(B )>7.5 (C )=10 (D )>9.5 7、(A )是决定钢铁性能的主要元素之一。钢铁的分类常以(B )的高低为主要依据。 (A )碳 (B )碳含量 (C )硫 (D )硫含量 8、国家标准规定碳素钢中(A )不得超过(C ),优质钢中(A )不得超过(D )。 (A )硫含量 (B )磷含量(C )0.02% (D )0.05%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