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

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
海藻学核心知识要点

海藻学是研究海藻有机体的形态、构造、生活现象、生长规律、生活史等,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

科。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品种

礁膜石莼海葡萄

裙带菜海带羊栖菜

紫菜石花菜

2、海洋植物的组成

极少量。受到海洋的深度,潮流、海浪等冲击以及海水盐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的限制。局限在河口、海湾、潮间带、浅海或滨海湿地等有限的海域。大米草、大叶草、红树、木榄、秋茄、喜盐草。

海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藻类——低等:孢子繁殖(孢子植物)、不开花、不结果。

种类:24 000种(已记载)。

命名:Algae(林奈,拉丁名)。

分布:藻类—有水的地方(潮湿的地方);海藻—生长在海洋中,种类多、产量大、经济价值高。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低等植物。

3、藻类的分类

我国藻类学家根据细胞学和形态学把藻类分为12个门(海藻11个门)

4、海藻与海洋环境

海藻的生存、分布空间受海洋物理、化学环境、海底地质以及海洋生物物种之间斗争等因素的限制海水温度:影响海藻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日光(光强、光质):海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的能源。

海水中的溶解盐:营养物质

海底地质:限制海藻分布

潮汐:对潮间带海藻有显著地限制作用

海流:带来营养,带走孢子

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

5、海藻的重要性

海洋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转。

在全球CO2的循环过程中起调节和泵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

释放O2保障海洋动物、需氧细菌等生存。

通过吸收和同化海水中的有机质,加速海水自净,影响海水的透明度和颜色。

?红藻

?内层—纤维素;

?外层—主要是藻胶质(琼胶、卡拉胶和海萝胶)

?绿藻

?内层—纤维素

?外层—果胶质,几丁质(刚毛藻属)

?褐藻

?内层—纤维素

?外层—褐藻胶

7、经济价值提供食物/药品/原材料等。藻胶原料琼胶、卡拉胶、褐藻胶

8、海藻学海藻的形态、构造、生活现象、生长规律、生活史,以及海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藻类学藻类的形态、生理、生长发育、生态和分类。

9、分类依据:

1)细胞壁的结构及所含成分

2)色素成分及其光合作用产物

3)鞭毛类型、数量和着生的位置

4)生活史类型

单体型生活史:单体单倍体,衣藻+单体二倍体,鹿角菜

双单体型生活史:同型世代交替,石莼、浒苔+异型世代交替,紫菜、海带5)紫菜里面:分裂式

10、藻类细胞结构:

1)细胞质无色、透明状的胶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化合物(基本成份)、碳水化合物(贮藏物质)、无机盐。60-90%的水分

2)细胞器---液泡、细胞核

幼年:细胞质充满细胞

成年:细胞质中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空泡,其内贮存着泡液

随着液泡增大,细胞质被挤向四周而紧贴着细胞壁

生命活动的表现,两种方式(回转式+循环式)

回转式流动(蕨藻):细胞质在大液泡的周围向一个方向回旋运动

循环式流动(羽纹藻):常见于含数个液泡的细胞中,细胞质各支流沿不同的液泡流动,方

向有时相同,有时不同,速度也不一致。

在生命活动中起重大作用。活细胞中难发现,需要固定和染色才显示。

蓝藻门藻类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核质(构成核的物质)。核质集中在细胞质的中央,

形成中央体。中央体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原始状态的核

一般藻类细胞含一个细胞核。多核细胞:松藻属和羽藻属等藻类。

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双层,有间隙,将细胞核和细胞质隔离

核质:核内无色透明的液体,由于含有极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核酸物质,故又称染色质。主要成份为DNA和RNA

核仁:圆球状,一般1-2个。

藻类植物细胞内色素体的形态、所含色素体的数量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等变化,都是朝着更有利于吸收光能、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的方向发展。

低等:一个大型的、轴生的色素体。

高等:数量增加,侧生分布。

除蓝藻细胞外,都有。

在真核藻类中普遍存在。其数量和形状与细胞生长机能有密切的关系。与细胞内物质的贮存和转运有关。合成植物细胞壁的果胶和纤维素

分隔、支持细胞质。利于进行各种生化反应。表面有核糖体(蛋白合成)。

由细胞表面伸出的、能运动的“器官”。运动型藻体和生殖细胞(除卵和不动精子外)。

9+2。按鞭毛丝分为茸鞭形+尾鞭形。

“茸鞭形”鞭毛沿其长轴伸出许多柔细的绒毛状附属物

单茸鞭形:鞭毛丝在鞭毛上单向排列

双茸鞭形:双向排列

“尾鞭形”鞭毛鞭毛上没有鞭毛丝

3)构造十分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11、海藻的形态特征和多样性

1)形态各异,大小悬殊(几微米到60米以上)。

2)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

12、生活史及世代交替

1)生活史: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从其生命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包含生物个体发育变化的全过程2)世代交替: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海藻物种的生活史中出现了两种核相不同的藻体,且在生活史中有规律地互相交替出现(单倍的配子体藻体+双体的孢子体藻体)

13、有性生殖

1)非接合生殖多细胞生物及单细胞生物的群体,由特化的单倍体细胞(配子)进行有性生殖。分为融合生殖或单性生殖。

2)接合生殖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由个体直接进行,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14、生长方式:

1)顶端生长分生细胞位于藻体顶端,具有一明显的圆顶型顶端细胞,由它横分裂或斜壁分裂形成分裂节,每一分裂节再继续分裂形成围轴细胞或原始围轴细胞。

2)散生长藻体结构简单,大部分无明显的组织分化,各部分的细胞均有分生能力。分生细胞不集中在叶状体的某个部位,而是散生的。

3)居间生长分生细胞在柄部和叶片之间或位于分枝基部

4)毛基生长生长点位于单列的分枝丝体基部,即藻毛基部

5)边缘生长膜状体的皮层细胞具有表面向四周生长的能力,也成为表面生长。只进行平面扩展的生长方式

第二章海藻的生态

1、海洋生物生态区划分陆地与海洋交界处,通称为海岸,有五种类型。沙砾港湾海岸+淤泥滩港湾海岸+大河口和淤泥质平原海岸+珊瑚礁海岸+山地悬崖海岸。

2、海洋的生态区域=潮间带+浅海区+深海区

1)潮间带位于大潮期间潮水涨得最高的水面和退至最低线之间的地区

=潮上带+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朝下带

潮间带的海藻适应能力强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适应潮水涨退和露空的影响。

原因细胞质的浓度高,细胞膜渗水性小,故脱水难

原生质多,液泡小

细胞质与细胞膜的扩张和收缩协调得较好

原生质具有耐干性

2)浅海区潮间带以下深至200米的海区。环境变化小。鱼类+浮游动植物。渔场。

绿藻、红藻和褐藻也有生长,分布与光线的透射有关系

3)深海区200~4000米。光线投射不到,水温也很低。没有海藻生长。

3、海藻的生态因子=光照+温度+盐度+pH值+潮汐+波浪

1)光照植物+海藻在没有阳光条件下是不能生长发育的。

叶绿体(色素体)必须吸收太阳辐射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植物生长发育。

绿藻类喜欢生长在高潮带地区,光照越强则生长越旺盛,颜色也深。在弱光下则不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

a、光线影响孢子和配子的释放孢子的萌发要有足够的光照,在弱光下萌发较差,甚至停止发育而呈休眠状态。

b、海水的光照要比陆地差,即使是海水表层的光线也要比空气中的少。光线透射入海水受各种光波波长的支配,也受海水及悬浮颗粒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的限制。

c、日光光线的性质据光谱成份的性质分类=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青、紫+不可见光:红

外光(长波)和紫外光(短波)。

海水环境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吸收和散射是不同的。波长长的光线容易被海水吸收掉。

10深的水中吸收:红<橙<黄<蓝

不同波长有不同的能量,光合作用的速度有差异。能力:红光大,绿光小。

2)温度

大洋日变化小,最高低温差1度;年变化热带和寒带为2-3℃;温带海洋10℃以上。

沿海地区受大陆环境的影响,日温差变化较大,在2-3℃以上。

3)盐度外海>内湾。河口变化大:台风/洪水(接近淡水)+一般情况(广盐性藻类,浒苔、紫菜和鹧鸪菜)

4)pH值略偏碱性;季节区域不同,夏天(T升,光合强,CO2+[H+]下降,pH升,碱强);冬天相反,pH下降。溶氧量高,pH高;溶氧量低,pH低。

5)潮汐海藻在潮间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潮汐其露空时间不同。

6)波浪内湾风浪小,外海风浪大。好浪:紫菜/海萝+怕浪:礁膜/浒苔。

风浪大的地方:孢子附着能力强+养分交流快,有利于营养吸收

4、藻类的生活方式=浮游生活型(衣藻)+底栖附生+漂流(漂浮马尾藻)+水底固着(具固着器的多细胞的大型海藻)+共生、寄生。

1)浮游生活型:具鞭毛的:自由游动+不具鞭毛:连成各种形状的群体,增加漂浮能力或通过增加表面的体积以适应浮游生活。

第三章绿藻门

一、绿藻门

1、绿藻的形态

1)单细胞体=能动,具鞭毛+不能动,无鞭毛

2)单细胞群体=具鞭毛(四胞藻,团藻)+无假鞭毛(科氏藻)

3)丝状体(藻体细胞向一个方向分裂,细胞上下互相衔接,形成丝状体)=单条(丝藻属)+分枝(刚毛藻)

4)膜状体(细胞向多个方向分裂)=叶状(石莼属)+管状(浒苔属)

5)异丝体(匍匐部和直立部)内枝藻属、孢根藻属

6)管状多核体(藻体增大,含多个细胞核)

多核细胞分离分裂为多细胞多核体and单细胞多核体(羽状,分枝+伞状+蕨状+圆柱状+扇状+掌状)

2、特殊绿藻的细胞学特征

1)淀粉核和淀粉的形成有关:暂时贮存光合作用的早期产物。存在于叶绿体上,可随细胞进行分裂。强粘性的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具有薄层的构造

2)造粉白色体功能≈ 淀粉核,存在于无淀粉核的种类中。

3)伸缩泡绿藻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能做节奏性伸缩的液泡,兼有排泄功能。位于鞭毛的基部附近。海产的种类中没有。

4)眼点橘红色,位于细胞的前端,靠近鞭毛基部。能感受温度和光的刺激,是具色素而有感光功能的构造。

3、生长方式和固着器——散生长、不明显

4、绿藻的繁殖

1)营养繁殖藻体断折或碎裂后的小段或碎片+藻体边缘形成芽状突起,与母体分离

2)无性繁殖根据所形成孢子的性质(三种)

a 游孢子:具有鞭毛能游动,无细胞壁(营养细胞—游孢子囊——释放多个游孢子)

形成在夜间,黎明时放出

分泌粘质,由前端附着于基质,失去鞭毛、形成细胞壁后萌发为新藻体

形成:常见营养细胞直接转换,有些会形成孢子囊再形成游孢子。一般一个游孢子囊内形成多个游孢子。

b 不动孢子:无鞭毛、具细胞壁。

c 厚壁孢子:不良环境,细胞壁加厚。环境变好,释放游孢子。

3)有性繁殖两性配子结合的过程。

a配子:配子囊产生,分游动配子和不动配子。单倍体,单核,通常无细胞壁。

b分类:(根据两性配子的形状和大小)

同配生殖:形状、大小相同

异配生殖: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卵配生殖:大小、形状均不同,最为高级

c合子(两性配子结合形成,会分泌细胞壁,萌发时有些会减数分裂)

薄壁:短期内即可萌发

厚壁:经较长时期休眠后萌发,少数

5、绿藻的生活史

1)单倍体单世代型独立生活的藻体为单倍体(n):单细胞绿藻

2)二倍体单世代型独立生活的藻体为二倍体(2n)

3)二世代型世代交替:配子体(n)和孢子体(2n)(同形、异形)

6、绿藻的生态分布及意义

1)种类多,大多淡水,海产种类生长在潮间带的碳酸钙基质上(岩石、珊瑚礁、石粒、贝壳等)

2)分布广泛,从寒带到热带都有

生活方式:浮游或漂浮、附着、共生或寄生

7、绿藻的经济价值=食用+人工育苗饵料+药用+污水处理

8、危害=浒苔影响紫菜叶状体生长(养殖网)+紫菜丝状体(贝壳)+其他,晒盐和船只

二、课后思考题

1.绿藻门分为两个纲的依据是什么?

答:绿藻纲:营养细胞或生殖细胞具鞭毛,能运动,有性生殖为非接合生殖。

接合藻纲:营养细胞或生殖细胞不具鞭毛,不能运动,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2. 结合衣藻细胞模式图,说明绿藻门的特点。

答:衣藻为最简单的单细胞绿藻。细胞壁外层为果胶质、内层为纤维素。高级的种类会有液泡。大多一个细胞核。藻体大多藻体球形或卵形,前端具2条等长的鞭毛。

3.如何区别石莼的孢子体和配子体?

答:石蒓为同形世代交替,有肉眼所见不能区分其孢子体和配子体。只能通过取一个细胞

观察它的鞭毛数目来区分。孢子体产生的孢子有2条鞭毛,配子体产生的配子有4条鞭毛。或者观察染

色体数目,孢子体(2n),配子体(n)。

4.名词解释

1)同配生殖:积累丰富的淀粉,叶绿体构造变模糊,营养藻体可直接变成一个配子(产生的雌雄配子大小性状生理机能完全一样,无法分辨性的区别,它们之间的配合谓之同配)

2)异配生殖:藻体的细胞分裂形成8、16个小配子。或形成2、4个♀大配子(生殖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形状相似,大小不同,生理机能也不同或者形状大小相同,但有生理机能之差的相互配合的现象) 3)卵配生殖:营养细胞失去鞭毛形成卵细胞♀。或形成许多个体小而具鞭毛的♂配子。(生殖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形状大小生理机能都不一样的现象)

4)同形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外表形状、大小、构造和显著性完全一样,没有区别,并且都能独立生活,只是两个个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上有二倍体(2n)和单倍体(n)的区别,称为等世代交替或同型世代交替。

5)孢子体:孢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地生活史中,产生孢子和具2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来。

6)配子体:在植物世代交替的生活史中,产生配子和具单倍数染色体的植物体。植物的配子体是由单倍体孢子经有丝分裂产生。

7)不动孢子:孢子在外界环境变坏,不利于活动而变为静止,分泌细胞壁而成为一个不动孢子。

第四章红藻门

1、果胞:呈囊状或烧瓶状,其上延长为一条受精丝。红藻特有雌性生殖细胞。

不动精子:无鞭毛,通过水流的作用到达果胞,进行受精。

果胞系:红藻纲。辅助细胞+果胞=果胞系。

果胞受精—合子进入辅助细胞—发育,产生产胞丝—发育形成果胞子囊——聚集称囊果。

囊果+附生的雌配子体=果胞子体。

2、由藻丝组成的藻体有两种

单轴型:藻体中央只有一条中轴藻丝,由它向周围各方向生出分枝的侧丝组成皮层。围轴细胞有一定的数目和位置。

多轴型:藻体中央由许多中轴藻丝组成髓部,然后由它向各方分出侧丝组成皮层,被胶质包围。3、液泡大多数红藻纲的种类,位于原生质的中央。pH在4~6.8之间,用中性红或美蓝染色,极易着色,往往产生结晶体。

4、光合产物:红藻淀粉(多糖类)附在色素体表面或存在细胞质中。用KI溶液处理时,变成红紫色和葡萄红色,是一种不溶性的碳水化合物。少数:溶解性的糖类或某些酒精类。

5、繁殖:没有游动细胞阶段,这是红藻门藻类的重要特征。

分裂生殖:营养细胞纵裂为2个新个体。

无性繁殖:

单孢子:由营养细胞直接形成

四分孢子:孢子体藻体表面细胞→四分孢子囊→减数分裂→4个单倍的孢子(四分孢子)。

形成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1:1)。其分裂形状有十字形、带型和四面锥形。

多室孢子囊:四分孢子囊的变态形式

有性繁殖:卵式生殖:复杂、高级

2~128个精子囊,每个

6、生活史:

原红藻纲(紫菜属、红毛菜属)其藻体为大型的配子体,受精后,合子分裂形成果胞子,萌发为小型的丝状体,由它产生壳孢子,萌发成为配子体。叶状体(配子体)+丝状体(孢子体)真红藻纲:三个世代=配子体世代+果胞子体世代+孢子体世代

课后思考题

1、石花菜果孢子和四分孢子的萌发过程

答:果胞子与四分孢子的外形与萌发过程均相似。答案暂时没找到。

2、石花菜与鸡毛菜的异同点

答:相同:都是石花菜目—石花菜科。无性繁殖都式四分孢子、十字形分裂。……

第五章褐藻门

1、形态

1)异丝体:较简单的原始类型。匍匐部和直立部组成。

2)假膜体:较异丝体高级,许多藻丝粘在一起形成。

分类:单轴假膜体:形成藻体的藻丝具一中轴分枝。

多轴假膜体:形成藻体的藻丝具多轴分枝。

3)膜状体:高级进化的类型,外形上有类似根、茎、叶或气囊等的分化。细胞向多个方向分裂形成数层细胞。分类(简单、内皮层+外皮层、表皮+皮层+髓部)

2、生长:

1)散生长:所有藻体都具备的能力。

2)间生长:分生组织b位于柄部和叶片之间(海带)或分枝基部(水云)。

3)毛基生长:生长点b位于单列的分枝丝体的基部,即藻毛的基部

4)顶端生长:生长点a位于藻体的顶端,生长点就是顶端细胞

5)边缘生长:膜状体的皮层细胞具表面向周围生长的能力,也称表面生长。只进行平面扩展的生长方式。

3、光合作用:

1)色素体具有随着光照强度和光的方向改变其位置的能力

弱光:色素体与光线相垂直,以接收更多的光

强光:与光线平行,降低光照吸收

2)色素体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位置

高浓度溶液:色素体移到表面

低浓度溶液:移到侧壁

3)淀粉核:淀粉核的发生与褐藻类的系统发育存在关系,低级种类中具有,高级的种类缺乏。

与绿藻不同,多数为梨形或圆球形,以一个小柄或窄的一端连接于色素体的表面。

4、繁殖

1)营养繁殖:藻体折断+繁殖小枝

2)无性繁殖:

a. 游孢子:梨形,具有两条不等长的侧生鞭毛,长的一条为茸鞭型,短的一条无纤毛。

细胞=一个核+一个色素体+一个眼点

来源:单室孢子囊n+多室孢子囊p

单室孢子囊n:一个细胞组成,产生于孢子体上

形成过程:

b.不动孢子(网地藻目和岩藻目)没有细胞壁和鞭毛,靠海水的流动分布。发育过程与单室孢子囊

相同。经减数分裂。每个孢子囊形成4个单倍体的不动孢子。萌发为配子体

3)有性繁殖:配子囊有单室和多室两种。多室配子囊由单倍体的配子体产生,其外形和形成过程与多室孢子囊相似。形成的配子为单倍体。雌雄配子配合后,萌发为双倍体的孢子体,这一过程成为有性生殖。

a.同配:原始,雌雄配子均能活泼运动,雄配子接近雌配子时,雌配子失去运动能力,雌雄配子接合成不能运动的合子,合子不经休眠,立即萌发为孢子体。配子不经接合分解死亡。单性生殖形成配子体。

b.异配:少数,产生异配子的均为多室配子囊。雄配子囊<雌配子囊,雄配子<雌配子。雌配子含数个色素体,雄配子含一个色素体。配子接合成合子后经一段时间萌发为孢子体未经接合的雌配子单性生殖,形成配子体。

c.卵配:

精子小:两条侧生鞭毛,一条向前,一条向后,前长后短,网地藻目则只有一条鞭毛

卵子大,无鞭毛。卵成熟后附在卵囊口或排到水中

卵未经受精进行单性生殖

5、生活史类型

1)有孢子体和配子体类型:生活史中有独立生活的单倍体配子体和双倍体孢子体,进行明显的世代交替。三种类型。配子体>=<孢子体

2)无配子体类型(墨角藻目)生活史中只有双倍体的孢子体存在。孢子体代替配子体的作用,不存在无性生殖。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2020年人体解剖学08个知识点(课件)

2020年人体解剖学08个知识点 (课件) 解剖学108个知识点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 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 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 1椎骨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9:躯干骨的连接:? 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归纳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1.组织行为是指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三者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种行为。 2.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研究对象: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 4.本质:1)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2)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5.研究组织行为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员工的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跨学科性 2)两重性:艺术性,科学性 3)实用性 2.相关学科和组织行为学的关系:p8 3.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内容

5.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p10 三、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1.管理科学的发展p2 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主要理论有: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侧重于企业基层人员的操作分析、组织原则和工作监督; 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的管理原则,如企业的计划、不同层次组织的协调、控制等 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应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为“直线式”组织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种理论的共同缺点是,轻视或忽视组织中人的因素,仅仅把人看成是一台机器,而完全没有考虑人的思想、情感、主观能动性。 2.行为管理理论的产生p4 产生原因——古典管理学派缺陷:强调物质因素作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强调物质鼓励,忽视了社会需要;强调正式组织,忽视非正式组织。单纯科学设计、奖金刺激、等级分明指挥系统不能带来持久活力。紧张而单调劳动和日益严重剥削激起工人们有组织反抗。 标志性事件——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1924年~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电话机工厂中进行的试验。) 试验背景:1)霍桑工厂的状况:工资较高、福利待遇好但工作效率低下 2)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3)工人不是经济人——只追求经济利益 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 5)工人的文化水平提高,脑力劳动比例增加,简单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可行。 6)希望对工人行为的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霍桑试验的结果: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 霍桑试验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他周围人的关系。 满意的员工是高效的员工。 3.人群关系理论(行为学派时代)p5 主要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 主要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 主要理论:x理论与经济人假设、霍桑实验与社会人假设、Y理论与自我实现人假设、行为科学理论、超Y理论与复杂人假设(权变的观点) 人权关系理论——人力资源学派——组织行为学兴起 4.积极组织行为学:对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测量、开发和有效管理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提高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绩效。 概念:它强调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可测量、可开发和绩效相关性。 积极心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恢复力P17 研究对象: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p16 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p19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系统法p12 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 一、个体的知觉与认识过程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资料讲解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知识点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骨的分类 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 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3.骨的构成 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 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 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1)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 ③骨性结合(如骶椎)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 2.关节辅助结构: 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 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 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 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 7.椎骨的一般形态 7个突起,其中棘突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 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 9.胸骨 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组织行为学要点

第一章:导论 1.管理者的角色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人际技能都很重要 3.狭义的组织行为学:1953年提出 4.组织行为学模型: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引起因变量)。自变量包括: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水平变量。因变量包括:生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二章:个体行为基础 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人格、能力、学习,四个自变量。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生产率的影响(无关)、工作满意度:(专业人员:正相关非专业人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高。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人格 3.多元智力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4.人格特质:用以描述个体行为的一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一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质,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5.人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生子研究)、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人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 7.MBTI:4个维度,16种人格。精力支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生活态度J(判断)/P(知觉) 8.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 1> 自我监控: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调整自己的动机与行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目标的自我实现过程。(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自己) 2> A型人格: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 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 10.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提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的重复倾向。要改变行为, 强化是必要的;有些奖赏比另一些更有效.;强化的时机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广东金融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性质 《公共政策学》课程是2020年本科插班生入学考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考试科目,该课程考试大纲是对考试试卷知识点分布、范围的规范与指导。 二、考试大纲目标 要求考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公共政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中的政策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考试方式 1.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3.《公共政策学》科目考试参考书: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ISBN:978-7-300-21528-0。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重点第二节全面理解公共政策 文字的游戏:多重定义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权力与控制、讨价还价、博弈) 从经济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考核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具体表现形式;特征;作用;公共政策的类型。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 了解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重点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重点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类型 重点第四节公共政策的作用 理解掌握三权分立、议政合一、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物质性政策、象征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边际效用、福利经济学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与环境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主体 重点第二节政策客体 理解性掌握第三节政策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相关理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模型概述 重点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模型:传统理性与有限理性、渐进主义、小组意识(Groupthink)、精英主义、制度理论、博弈理论、团体理论、过程理论、系统理论重点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 公共选择、社会实验、证伪理论、取舍理论 了解第四节中国古代政策史观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 第五章政策制定 重点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 重点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定 重点第三节政策议程的建立 了解第四节政策规划 理解掌握第五节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问答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问答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问答1、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起保护、支持和运动作用。2、试述骨的基本结构。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等构成。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可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形式。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骨外膜包裹着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的外表面,骨内膜衬覆骨髓腔壁的内表面。骨髓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3、试述骨密质和骨松质的分布。骨密质主要构成长骨的干,长骨的骺和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外层也由骨密质构成。骨松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骺的内部和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的内部。4(试述红骨髓的分布。胎儿和幼儿的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伞是红骨髓。6岁以后,红骨髓仅存在于短骨、扁骨、不规则骨以及肱骨、股骨近侧端骨松质的腔隙内,终生保持其造血的功能。5,上肢骨包括哪些骨:下肢骨包括哪些骨:(1)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和8块腕骨、5块掌骨、14块指骨。(2)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7块跗骨、5块跖骨、14块趾骨。6(试述胸骨角的位置及实用意义。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微向前突的横嵴。其两侧平对第2

胸肋关节,是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平面通过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可作为纵隔分部和一些胸腔内器官分段的体表标志。7(简述肩关节的构成和运动方式。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的关节面构成,可围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围绕矢状轴做收展运动,围绕垂直轴做旋内、旋外运动,尚可围绕额状轴和矢状轴做环转运动。8(试述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1)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官肠及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通常把十二指肠以上的一段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2)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胰、肝以及散裨,于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9(试述胆管系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胆管系由肝内的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等和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组成。10(试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肺由肺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构成。临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而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称为下呼吸道。 11.列表说明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1/3页12(试述子宫的位置和正常姿势。子宫位于小骨盆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颈的下端不低于坐骨棘平面。成年女子,

最新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 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 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 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 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 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 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公共政策学》复习指南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 1、判断题(1*10=10分) 2、单项选择题(1*10=10分) 3、简答题(8*5=40分,6选5)(尽量结合相关实例进行论述) 4、案例分析(15*2=30分)(从实例到理论,用理论透视实例) 5、课程学习总结(10分)(写自己对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 1.请提出5种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和5种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并说明相对于已经在用的规则,没有施行的规则的缺陷在哪里。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 (1)拍卖(杭州车牌) (2)投标(维克里拍卖法) (3)投票 (4)摇号 (5)比成绩 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 2.试述公共政策的六个主要过程(戴明循环)。 政策问题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政策调整 政策终结 3.试比较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区别。 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耗尽性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耗尽性

4.试比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区别。 个人利益(具体的) 公共利益(抽象的) (1)没有独立于个人的公共利益 (2)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加总 (3)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来源于个人利益的冲突 5.试比较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区别。 个人权利:施加成本于对方 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6.结合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解释谈谈你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理解。 概念界定: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资源(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合法规。” 现代政策科学之父拉斯韦尔在《权力与社会》一书中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中的定义是“公共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指定的政策。 7.试述何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答,关节盂下而浅,周缘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髋关节有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2)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 19.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1)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加强。(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后移动。(3)关节腔内还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以及呈“0”形的外侧半月板,半月板有加强关节稳固性和增加灵活性作用,还可以缓冲运动时震荡,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可作旋内、旋外运动。 20.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项部和背上部。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作用: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尚可上提肩胛骨;下部可使肩胛骨下降。 21.试述膈肌的形态、裂孔、作用及通过的结构。 答: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向上凸隆呈弓窿形;外周是肌性部,中央部分使腱膜称中心腱。膈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裂孔:位于食道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作用: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22.试述三角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肩部。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23.试述股四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大腿前面。起点:股直肌起自客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于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缘,向下延续为髌韧带,至于胫骨粗隆。作用:是子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24.试述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小腿骨后方。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侧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面上部和胫骨。止点:三个头会合向下续为跟腱,至于跟骨。作用:上提足跟,屈髁关节及屈膝关节。 25.食道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咽与食道相续处,距中切牙15cm处,第二个狭窄位于食道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处,第三个狭窄位于食道穿过膈的食道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处。 26.小网膜分两部分,右侧者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者成肝胃韧带。 27.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28.麦氏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 29.肛瓣:各肝柱下端由半月形粘膜皱襞相连形成。 30.齿状线:各肝瓣和肝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 31.肝门:为肝脏面的横沟,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由此出入。 32.直肠子宫陷凹:位于直肠、子宫之间,由腹膜在此转折形成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点。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组织行为学要点(自行整理)

组织行为学要点目录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P2 组织行为学中的几个重要理念 组织的要素与特点 管理者做什么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个人特征与工作行为------------------------------------P3、P4 能力与人格特征 价值系统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几种与工作有关的态度 工作满意度 第三章社会认知及其管理------------------------------------P5、P6 知觉及其重要性 影响知觉的因素 归因理论及对他人的判断 第四章判断与决策------------------------------------P7 人类的决策 个人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 --行为决策模型 重要的教训

决策的个体差异 第五章动机与激励------------------------------------P8、P9 员工绩效=f(能力×动机×机会) 动机定义与激励的逻辑 有关需求与人性的动机理论 其他几个重要的动机理论 内在报酬与外在报酬 第六章群体过程与行为------------------------------------P10、P11 群体及其发展 群体决策及其问题 群体思维及其危害 对阿比勒尼悖论的分析 影响群体过程的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第七章沟通与谈判------------------------------------P12 沟通与交流 -《摩托车零部件公司》案例分析 谈判与影响力 -《员工干私活怎么办》 第八章领导------------------------------------P13、P14 领导与管理 有关领导的研究 中国企业领袖的变迁

公共政策分析-学习知识自学点

公共政策分析 题目 b. 界定政策问题 题目2公共政策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题目 正确答案是:外部性 题目4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 正确答案是:市场和政府 题目5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是: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题目1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将政策的执行过程看成是从最高的行政机构开始发出并层 层传递所形成的命令序列。该方法从最初的命令开始,逐层分析每一次发出的命令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并由此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是否理想。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 行的总结阶段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豪伍德与彼得斯所谓的政策病理是指政策分析人员常常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错误的问题而导致失误,而非因为他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一个错误的方案。政策分析中最致命的错误是第三类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化的政策,而使政策能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层次。 正确的答案是“对”。 知识点自学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 政策分析是对政府行为的动因和结果的解释。应当关注解释(Explanation)而不是开处方(Prescription)(戴伊) 政策分析是一种客户导向性建议,这些建议与公共决策有关,并反映了社会价值。(韦默、维宁) 知识点自学2——公共政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价值和事实等导向 ?控制功能:制约或促进社会人的行为和事件的发展 ?协调功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象征功能: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效果 知识点自学3——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人物 公共政策的类型 依照领域或管理部门而划分:产业政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等 依实际的效果而划分:实体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依照政策的功能而划分:分配性、规执行和再分配性政策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注:标红字体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内容;标蓝字体为历年真题;题后附答案。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及内容P1-P2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 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心理过程 认知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和意志 人格 需要和动机需要、动机、兴趣等 能力、气质和性格 ◎真题: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知、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D)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 ◎真题:()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A)知觉(B)记忆(C)思维(D)注意 答案:A;D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P3-P5 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真题:人的心理是() (A)脑的机能(B)客观现实的反映(C)大脑活动的产品(D)一种看得见的现象 答案:AB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P5-P9 科学心理学的建 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于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学派的纷争构造心理学派 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主张 心理学应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 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 心理过程的规律。 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华生 主张 抛开意识,研究行为,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模 式研究心理。条件反射,强化等是其代表性概念。典 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派 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自考组织行为学——重要知识点大全

名词 1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动,效果的统一.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 3 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以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主一切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泰罗是美国的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4 官僚行政管理;以马克思*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为代表,重点研究组织设计,等级层次,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容。这样一种管理理论又称为行政管理理论。 5 工作专门化;就是进行劳动分工,使不同的人从事不同职位类型的工作。 6 指挥链;又称为命题链,是指一种不间断的权利路线,是层层指令所形成的链条。 7 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权威集中于总部或者某个高层管理者的组织。 8 分权组织;是指决策的制定和大部分权利被转移到下属部门的组织。 9 正规化;是指组织中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10 位:是指某人在组织层次中所处的位置 11 职权;是指由一盯的正 式程序所赋予的某个职位 的权利,是指导或指挥其他 人的权利。 12 职责:是指在组织结构 处于某一职位的某人因完 成某一任务,职能或者接受 委派而被赋予的责任。 13 职位界定;是确定组织 中职位类型与数目的活动, 是对组织中执行一定职务 的位置所进行的分析和设 计 14 正式组织;是指依照有 关管理部门的决定命令指 示为完成特定的任务而建 立的组织。 15 非正式组织:是指依照 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等自发 建立的组织 16 机械式组织;是指设有 严格的等级层次,决策高度 程序化,权利高度集中化和 操作高度标准化的组织。这 样的一种组织有称为官僚 行政组织 17 有机式组织;是指一种 相对分散,分权化的,具有 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 18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 定的目标,两个或者两个以 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 个体组合。 19 组织;一般是指为完成 特定目标。按照法定程序设 立的,具有法人资格和系统 性结构的群体。 20 正式群体:是根据目标 和任务的需要,通过上级组 织决定成立的群体。 21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然 或者自发形成的,以共同的 兴趣或者爱好为基础而建 立的群体 22 群体动力;是指一个群 体的成员共同追求群体目 标的力量。它是决定群体功 能好坏的一个关键因素。个 人行为方向和强度受到个 人的部动力和所处的外在 环境的影响。 23 群体结构;是指一个群 体中的不同构成要素之间 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模式。群体结构是我们理解 群体性质的核心概念,研究 群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24地位;是指群体中成员所 在的等级层次,所占有的职 位. 25地位结构:指个体地位之 间的区别和相互影响,是指 个体之间的地位关系,是衡 量组织结构的第一维度 26正式地位;是指组织正式 给予个体的头衔或者某类 令人愉快的东西。 27非正式地位;又称为社会 地位,是指通过教育,年龄, 性别,技能,经验等特征而 非正式地获得的一种地位, 是其他组织的成员给予某 个体的地位。 28群体影响;也称为社会影 响,是指由于其他人到场的 影响,人们将从在独自一人 状态下本来想做的某种行 为中转变过来的一种现象。 29群体促进;也称为社会促 进,是指由于有其他人共同 参与做某项工作,往往比单 独一个人完成的更好,更快 和更有效的一种情形。 30群体规;正式群体或者是 非正式群体所期望的行为 模式,以及这些群体所制定 的信条,也称社会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