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一”与“创新”的制度困境及其消解汇总

“划一”与“创新”的制度困境及其消解汇总
“划一”与“创新”的制度困境及其消解汇总

“划一”与“创新”的制度困境及其消解

“划一”与“创新”的制度困境及其消解

——以组织理论的视角审视现代西方社会制度的变革

陆江兵

【专题名称】公共行政

【论文网络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78862863.html,/D01

【论文期刊期数】2008年08期

【论文期刊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2008年3期第80~85页

【英文标题】Dilemma Faced by "Stereotyped" and "Innovative" Systems and Solutions

——Viewing modern social systems of the West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al theory

LU Jiang-b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8)03-0080-06 众所周知,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技术理性充斥的世界。技术理性的片面化发展,使整个社会陷于标准化的技术理性控制之下,社会的政治制度当然也不例外。技术理性的标准化、可计算性、可还原性以及向社会普遍蔓延的特点,使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二难困境,表现为制度创新与技术理性标准化之间的相互冲突,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深刻的社会矛盾。

一、西方社会组织技术标准化趋势与制度创新的二律背反

笔者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制度发展所出现的这一尴尬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理性片面化统治形式与制度创新的内在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它导致了制度体系的标准化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之间二律背反。其一,按照技术理性发展的逻辑,标准化、可计算性是技术发展的理性目标。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的高度发展,客观上为技术理性片面化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使技术标准化的模式不仅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发展的领域,而且也广泛涉及社会的政治制度领域,因而技术理性的模式成为政治制度发展的蓝本;技术理性标准化的模式向社会政治领域的渗透,要求制度体系以技术理性标准化为根据,从而也使制度体系呈现出标准化的倾向,其主要的结果和表现形式是政治领域的标准化统治模式——科层制(或称官僚制)的形成和发展。

其二,按照制度发展自身的逻辑和组织发展的必然性逻辑,制度创新是制度在物质技术成就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必然逻辑,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更新,作为生产关系范畴及其体现的社会政治制度,当然也必须随着生产力技术条件的变化和发展而不

断改变自身,以获得其继续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一种旧的制度,当它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的时候,它的变革就显得越来越具有迫切性,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体现。在现代西方社会,私有制的社会性质竭力鼓励和怂恿技术理性片面性的增长,“资产阶级要求一种绝对的自由,他们决定建立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只要利润自由地涌现,一切便都是正当的和合理的。”[1](P416)这就使技术理性的片面化发展与社会生产力自身发展本性之间产生严重的价值背离,它越来越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否定。如果制度形式仍然竭力维护和放任这种技术理性的片面化发展,那么,这种制度形式也就成为实质上的落后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资本主义制度二难困境的现实——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批评

事实上,当代西方社会中一些理论家早已发现了西方社会制度中“划一”与“创新”之间矛盾和冲突的存在,同时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标准化技术理性的存在对制度创新的消极作用作出了分析和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家H.马尔库塞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有两个特点:一是走向工艺技术合理化,使之达到极其完备的状态和趋势;二是努力把这种趋势遏制在现有制度的范围内。马尔库塞把这样一种现象称之为“合理的不合理性”。他指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有优势的不自由,是一种舒适的、温和的、民主的因而也是“合理的”不自由,因此,社会对个性的压抑,如果表现在劳动机械化、个体企业集中为大公司、自由竞争等等方面的对个性的压抑似乎也是非常合理的。但是,这种“合理性”之中包含着不合理性:社会一方面似乎日益能够满足个人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人的自由中那些独立思考、自治和政治上反对极权等等批判性职能也逐渐被剥夺。今天,政治权力的运用突出地表现在它对机器生产程序的操纵和对国家机构技术组织的控制,从而使机器成为最有效的政治统治工具,这就限制了技术进步的合理性。

另一位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哈贝马斯也指出,资本主义标准化技术理性的发展是造成现有社会制度结构的政治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非政治化的根本原因。在《走向一个合理的社会》一书中,他认为,在国家干预主要用来解决技术问题而不是实际问题,即主要用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前提下,必然要求对人民群众实行非政治化,广大人民群众已经被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的技术理性彻底浸润,“科学技术也可以成为一种渗透入非政治化的人民大众的意识之中的隐蔽的意识形态”[2](P44)。因此,他们丧失了对现实制度的批判功能,早已成为“无批判”的非政治性个体。因此,他指出,要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现有制度的创新,就必须恢复人民群众的政治批判功能,重新成为政治化的个人,其转变的关键是使交往具有合理性。

总之,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制度创新方面遇到了二难困境:一方面是技术标准化的现实对制度创新意图的压抑和限制,另一方面是制度的创新的必然要求对技术标准化的摒弃和反抗,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技术标准化与制度创新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冲突与矛盾,这种矛盾与冲突的焦点在于所有制层面,因而标准化技术理性与制度创新方式矛盾的最后解决、制度真正能够获得创新与完善,有待于对西方社会所有制方式的彻底变革。

三、制度创新与标准化角色行为的冲突——从制度反叛到制度介入

社会制度的创新,与社会中所有组织形式制度的创新是一致的。在现有组织的

“划一”制度下,组织制度的标准化模式——官僚制的超稳定结构,使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在这种结构面前力不从心:组织中的个人一旦加入某一组织,他就必须以组织的目标为目标,让渡出自己作为个人的一部分本质给组织,以表明自己对组织的忠诚心,从而使自己成为“组织的个人”;组织成员只是为了达成组织目标而设定的具体角色,其行为方式要受到组织制度的限制。因此,人的本质的实现,在特定的正式组织中只能兑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那些部分;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则有待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完全一致——这是人的本质的理想化的状态,与正式组织中的人性部分缺失的前提是相冲突的,因此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在正式组织中是不能完全实现的;与此同时,由于作为组织角色的个人可以是正式组织中的人,也可以是非正式组织中的人,而非正式组织就成为组织成员实现自己本质的补充环节和有效手段,只有在非正式组织中,人性的缺失部分才有可能得到一定的弥补。这就意味着,组织目标与组织个人(成员)的目标不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对正式组织而言,组织制度的创新不一定符合组织成员的愿望,组织(正式组织)制度与组织成员的角色行为——制度“划一”的结果——之间就存在着不完全一致性,从而形成组织冲突。

根据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所谓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组织中各不同部门或单位之间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或利益上的矛盾状况等等,其中的一方或彼此之间产生相互抵触、争执、攻击或阻碍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行为。对整个社会组织来说,组织的制度必须随着组织物质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尽管组织制度的创新是必然的,然而组织冲突的存在和作用,使组织创新的目标不能如期或如愿实现。笔者认为,这一局面的出现,直接的原因是由于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的目标的不一致性,组织创新的必然性没有得到组织成员的充分认同,而根本的原因则是组织赖以存在的基础——组织所有制方式的普遍作用。如果说,一种所有制方式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组织中所有成员理想的所有制方式,那么,组织的成员就会把组织的目标看做是自己个人的目标,组织制度的创新也就成为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组织制度的创新就会顺利开展并最终实现。由此可见,组织制度的创新与组织成员在组织所有制基础上对创新认同程度的深浅,是组织制度创新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同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制度创新也必然是社会目标与社会成员的个人目标相互耦合的过程。

西方组织理论的人道主义学派即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对组织制度创新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总的说来,从本世纪初梅奥等等为代表的霍桑实验对组织成员的行为研究开始,到人际关系学派的最后形成,对组织制度与人的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他们学术研究的焦点,目的是寻求“人与组织的和谐”,“使人的需要和向往恰当地适应于组织的要求和目标”[3](P473)。他们认为,制度对人而言是外在于人的并对人的本质的一种对抗力量;而人又是在制度面前无能为力的,只能消极被动地认同它和无可奈何地接受它,组织中的个人对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无足轻重的。这就意味着,制度的变革与人的发展在本质上说是相互分离的。

随着古典行为主义向现代行为主义的发展,以巴纳德、西蒙为代表的组织理论把组织成员的行为角色与组织制度的变化发展联系起来,创立了现代行为主义理论,使行为主义学派进入到科学主义时代,标志着行为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现代行为主义不再把制度变革与人的发展看做是两张皮,而是把组织成员的角

色与制度发展本身联系起来考察,用人道主义的心理学来规定组织制度,强调人对组织创新的重要作用。因此,现代行为主义由古典行为主义对制度现实的拒斥转向对组织制度的介入,着重对现有组织制度的改变。尽管现代行为主义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古典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的影响,但已经开始体现对制度变革过程中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视,通过对人的心理—动机—行为这一链条入手,以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为基础,在组织制度的变迁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上强调人的发展的重要性;在制度创新问题上,他们也希望“兼顾到经济效率和承认并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人尊严”[3](PP476-477)。

无论是古典行为主义理论还是现代行为主义理论,都对制度创新与组织角色的冲突问题作了分析和研究,也都力图解决它们之间的相互冲突关系,尽管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仍然带上了精神层面的严重心理学色彩,但终究还是认识到了解决组织制度创新与人的发展之间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性,尤其是都把制度创新问题的最后解决定位于人的最终发展,这就为组织制度的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冲突的作用与消解——齐美尔和韦伯的解答

现代行为主义理论的后期(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对制度介入的愿望和要求,并随之演变出了种种权力平均化的学说,标志着从古典行为主义对制度的无能为力转向现代行为主义对制度介入的迫切要求。R·利克特的“参与的领导方式”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领导方式多元化与多样化领导方式相结合的“适应性领导方式”、“管理方格理论”等等都是属于制度介入的革命性理论。

其实,组织学家关于制度介入的理论仅仅是对组织冲突消解的其中一种方法。根据组织理论关于组织冲突的观点,组织冲突对组织的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积极的作用在于只有通过组织冲突,才可以保持组织的活力,否则,组织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而组织的冲突可以激发组织的变革,能使组织适应生存与发展条件的需要,因而是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源泉。

组织冲突作用消极的一面是当组织冲突的程度大大超过原有组织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导致组织的破裂。因此,对组织的管理实际上就是要创造一个组织运行的良好环境,使组织冲突问题限制在组织所能容纳的范围以内,从而避免使组织走向非理性的发展方向。就整个社会组织而言,社会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怎样使社会走向理性化,关键是要让社会制度创新的目标与人的发展目的相吻合,使社会发展更加符合人性。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条件下,怎样使社会克服技术理性的片面化,把社会发展导向理性化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组织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组织理论学家们尽管指出了社会组织内冲突的不可避免和冲突的双重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源上去说明解决这一冲突的真正方法;特别是没有说明在组织冲突不可避免的条件下,组织冲突在何种程度上才能保持组织制度效率的最大化,因而有利于社会发展。

笔者认为,组织冲突理论之所以没有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没有真正抓住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没有从经济利益和所有制关系的角度上去看待组织冲突,因而始终找不到解决组织冲突的科学方法。在这方面,J·齐美尔、M·韦伯等等社会组织理论家也都不能幸免。

齐美尔虽然承认组织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把组织冲突的原因归结为人类活

动的先天性生物因素作用的结果。他认为社会组织是一个生物有机体,冲突是其中“一种病痛的最严重的症状”,是敌对本能的反应,同时又强调“激烈的冲突是情感唤起的结果”。“冲突双方感情投入越大,冲突就有可能越激

烈”[4](P164)。因此,他把消除冲突的希望寄托于冲突双方“利益清晰度”的逐渐增加,从而使组织冲突限制在“温和的”冲突范围以内,使组织成员有对组织制度选择的自由,并能采取反映他们好恶和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M·韦伯对社会制度的变迁深信不疑,但把组织制度的变迁看做是组织权威——组织群体中超凡领袖向传统权威挑战的结果。他认为,组织冲突的出现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是权力、财富和声望高度不同使被排挤出权力范围的组织成员对组织制度的不满;第二是对组织报酬占有情况的不同使被失去财富的一方争夺组织资源;第三是较低的社会流动率使一部分组织成员失去进入权力范围的机会。其中,“感召力”是激起组织冲突的关键力量。当富有感召力的“领袖的确出现,向传统权威发出挑战,并挑起对精英们垄断资源以及缺乏取得财富、权力和声望的机会的不满情绪,那么结构变迁就会紧跟而来”。组织制度就由原有的制度形式向新的组织权威所规定的新的形式——“命令—服从”的制度机制转化,组织制度的创新也就基本完成了。尽管这时在组织中也有冲突的情况发生,但已经是在法理常规化的基础之上的冲突,冲突的程度也不是十分激烈,这时如果要使组织制度再次发生变革,就需要更有超凡能力的领袖出现。因此,韦伯充分强调政治领袖对于组织的重要性。在韦伯心目中,制度的创新是组织权威凭借其感召力在其中推动的结果,从“卡里斯马”(Charismatic超凡魅力)型组织制度形式到传统型组织制度形式,再到法理型组织制度形式的变化发展,是韦伯所论述的组织制度创新的一般法则,它在韦伯政治社会学的思想中是沿着“神治→人治→法治”的线索体现其制度创新轨迹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卡里斯马”——组织权威的超凡感召力。①韦伯所关心的重点是从传统的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的合理化问题,论证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通过选择达到预定目标的最佳手段,指望通过“手段——目标合理性”来实现现代资本主义对传统社会制度的否定。

五、制度创新的真正出路——马克思的科学解决

无论是齐美尔对组织传统的情感解决方式,还是韦伯的超凡权力解决方式,都与马克思对解决组织冲突、实现制度创新的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也就没有真正为冲突的解决找到一条科学的出路。

与韦伯所谓权威关系对制度变革意义的理解不同,马克思认为真正推动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力量是以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在韦伯那里,社会生活的“理性化”为组织个人带来的是摆脱宗教信条、社区、阶级和其他传统势力统治的新的自由,尽管这种自由也会造成非人的经济势力的统治(市场、公司科层制和整个国家组织的行政机构统治等等),人类也在日益地受到由于技术理性片面化向社会的蔓延而造成的标准化技术统治在制度上的表现形式——科层制政治统治的限制,但韦伯认为这种官僚决策的科层制模式在现代社会组织中是不可或缺的必然选择,是最符合人性和人类理性的制度管理类型,因为它可以创造出组织技术的最大效率,因此,也就不需要改变现有的组织制度,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整个日常生活都纳入这个框架之内。因为如果说官僚体制的行政管理到处都是——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形式上—技术上最合理的,那么今天它对群众性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或事务管理)的需要,一般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只能在行政管理的‘官僚体制化’

和‘外行化’(Dilettantism)之间进行选择,而官僚体制化的行政管理优越性的强大手段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不可或缺性是受货物生产的现代技术和经济制约的,不管这种生产是按照资本主义方式,或者——如果要达到同样的技术效率,那只能意味着极大地提高专业官僚体制的意义——按社会主义方式组织的”[5](PP248-249)。所以在组织制度矛盾与冲突如何解决的关键问题上,马克思和韦伯的观点具有本质的差异和对立: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组织冲突上升到阶级矛盾和经济对立的高度,指出它最终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组织暴力革命的到来并将促使社会所有制的改变;而韦伯尽管也反对西方社会制度中技术理性片面化发展的功利性目的,但却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冲突最终会导致组织革命的发生,反而认为(1)“科层制”的制度模式是人类社会组织最合理的模式,是最理性的(最符合技术理性的)制度形式;(2)制度冲突的消解手段是依靠科层制的严密管理达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预期控制;(3)所谓制度的创新也仅仅是科层制模式的不断完善与改良。这是与制度创新的真正目的背道而驰的,它不仅不能克服西方社会制度“划一”与“创新”之间的深刻矛盾,而且从根本上否认了社会革命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也否认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规律,因而他的制度创新理论绝对不是科学意义上的。

马克思把社会组织中的冲突现象看做是在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下的社会生活表现形式,冲突产生的焦点是在经济关系上的截然对立;对经济利益的占有状况不同,产生冲突的原因和状况也就有所不同,解决冲突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在马克思看来,尽管社会组织中的冲突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冲突的原因不在于组织成员的心理层面,而是两个不同的对立的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冲突,主要表现为社会经济关系的对立;冲突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导致利益关系的明晰化,而是通过利益关系的根本对立,使冲突逐步升级,出现从根本上变革物质利益关系的要求,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最终导致人类的解放。因此,马克思认为,当冲突双方在根本经济利益上的对立逐渐两极分化时,对冲突解决的方式是通过暴力革命来达到对原有旧制度的根本性否定,以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和全面发展。在现有资本主义的制度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本性是不相符合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对抗和冲突日益加剧,使资本主义社会陷入深刻的、全面的危机之中。这时,“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拥有的财富了。”[6](P257)因而产生了对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革运动。

由此可见,马克思对社会组织冲突的解决更具有解放性和彻底性。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充分压抑个性,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私有制的社会制度造成了劳动分工的不平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本质力量,为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在此意义上,美国的社会组织学家乔纳森·H·特纳指出,“资本主义创造了导致革命性冲突、开创崭新人类组织形式的条件。在这一组织形式中,个人摆脱了资产者的统治。因此,资本主义扩大劳动分工的范围,使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并把他们集中在城区,通过金钱和市场确定社会关系的数量,而且强迫工人成为社会关系中单一的角色扮演者(他们被反对完全卷入参与)。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了工人的异化和不满,也产生了社会结构性的条件。”“这些过程是如此的具有压迫性,以致于产生

消除这些过程的革命力量”[4](P169)。亦即社会组织中的人们奋起反抗旧有制度,从根本上推翻该社会体系的所有制,从而实现对旧有制度的创新。换句话说,这一方式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现代西方社会制度矛盾和冲突的根本途径。

注释:

①参见[德]M·韦伯:《经济与社会》(上),第一部分第三章:“统治的类型”,商务印书馆,1997年.

【参考文献】

[1] 黄顺基等.科学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2] [德]J·哈贝马斯.走向一个合理的社会[M].引自陈学明.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论述评[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 [美]D·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 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德]M·韦伯.经济与社会(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奖励制度4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及奖励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的需要,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部。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围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创新为本公司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第四条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产品或提升现有产品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具体分类:(一)研发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新研发的产品; (二)产品技术创新: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节约原材料等; (三)工程技术创新:通过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具、量具、试验法、计算技术、运输及储藏等的改进改造,从而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 (四)通过对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面的改进,提高安全水平,减少工伤事故; (五)其它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人才),使公

司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等。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第五条公司成立由分管副总领导,技术部、财务部、人力部、分厂生产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创新管理与评审委员会(机构成员见公司通知下发文件),领导公司创新管理和评审工作,主要职责如下:(一)根据公司生产和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公司有关机构、人员的创新工作; (二)对公司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三)对有关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第六条公司创新管理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技术部,履行创新管理日常职责;技术部可召集有关部门对创新项目的奖励征集意见。 第四章项目的立项、批准和验收 第七条提出项目设计案者,要将设计案提交到本部门负责人,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属意见后,按公司《技改项目管理制度》程序,填写《技改项目立项申请表》,经技术部审核,报分厂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为正式立项;项目负责人将批准立项后的《技改项目立项申请表》复印件报技术部备案。 第八条项目获得立项后,项目主要实施部门负责项目推进和阶段检查,若无法按原案实施,则应提出项目终止申请报告或项目案改进报告; 第九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项目完成验收申请,按公司《技改项目管理制度》程序组织项目验收。

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 打开文本图片集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中小工业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培育了大量中小企业活跃于工业领域创业创新,有力促进了浙江工业经济发展,提升工业经济活力。但是,由于浙江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例如,产业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层次低、以及价格低等“四低”现象仍然比较普遍,成为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宁波市在解决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问题,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此,我们课题组通过企业家座谈会、考察企业等方式对奉化、宁海、象山三地的5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倍增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2021年宁波全部工业产值突破*****亿大关,达到*****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增长17.9%。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跨上3000亿元新台阶,达到3005亿元,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81亿元,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3077亿元,增长20.2%。 (二)工业经济从量的扩张逐步向质的提升转变 通过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逐年提高,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0.1%,比2021年提高3.7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465亿元,增长12.4%,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9.6%,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2021年新认定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通过组织“中小企业信

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试行)

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高水平、有特色地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二条学校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经费使用等工作。组长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科技处处长和教务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主任由校团委书记担任。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发布、立项、检查、验收及评奖等工作,主任由科技处处长担任,成员由领导小组在全校范围内选聘,要求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各学院要成立相应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第三条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行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申请、评审、立项、检查、验收及评奖等流程。科技创新项目包括学术研究类论文、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艺术设计等。

2.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 3.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各教学单位建立若干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小组成员要形成梯队,由3-5名不同年级学生组成,原则上由高年级同学任组长。每名小组成员最多可参加两个科技创新小组。 4.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队伍。各学院领导小组根据需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选聘指导教师,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向领导小组申请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并担任指导教师。 5.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产生。科技创新项目要围绕学生所学专业或我校师生经常参加的赛事来确定,一是由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确定,二是由领导小组在全校师生中公开征集。项目确定后由领导小组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公布。各科技创新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 第三章项目申报、审批与资助 第四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适合本小组研究的科技创新项目。由组长负责填写《渤海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书》,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经小组所在单位审核,统一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条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对大学生科技创

浅析传统媒体衰落原因及其出路

浅析传统媒体衰落原因及其出路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与完善,21世纪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为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即和传统媒体相对立的新兴媒体——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不到几年,网络媒体就异军突起,传统媒体纷纷受到冲击。有些也逐渐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读者结构老龄化。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呈现老龄化现象。我们知道,传播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大众,满足受众需求。当受众对传统媒体所提供信息的需求逐渐下降时,必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另一方面,因为网络媒体是新兴媒体,属于新事物,发展势头很猛,而对于偏爱于求新求异的青年、青少年来说,新兴媒体无疑更具吸引力,更适合他们的口味,是一盘好菜。 二、传统媒体如报纸,其传播信息的过程具有周期性,日报只能每天发行一次,周报也只是一周一次。这种传播的周期性、间隔性、间断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及时传播与流通、交流,不能方便、快捷、迅速地向受众传达信息。而网络媒体则不同,网络媒体可以随时、随地以互联网的形式传播信息,其速度之快,内容之新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如最近很流行的微博。 三、受纸质媒介的弊端影响。当今,受众的阅读习惯已经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他们需要个性化的东西。网络媒体恰好迎合了这点,并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纸质媒体的优势渐渐丧失并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四、从企业、集团自身来讲,报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制度落后,缺乏创新意识,这也是导致传统媒体走向衰落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因此,传统媒体要想冲出新兴媒体的“强力围剿”,首先就需要先了解自身与新兴媒体的关系,理好关系,传统媒体把握好了与新兴媒体的关系,才能在竞争中知己知彼,获取有利的位置,从而做出应对策略,改变经营方式,经营理念,调整方案,积极应战。 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是什么呢?从理论上来分析,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是智者生存,优胜劣汰,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合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哲学观我们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各自独立、相互并存相互互补。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分析新媒体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今日头条作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代表,从2012年8月上线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的用户数已经高达1.2亿。今日头条的成功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的成功,就像今日头条所宣称的那样,不做新闻生产者,只做新闻搬运工。然而,今日头条因为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深陷版权困境。 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 要判断今日头条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就必须先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著作权法》关于新闻作品的规定主要有两处: 一处是《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本法不适用于:(一)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二)时事新闻;(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另一处是《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

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对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的限制。 从以上两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一方面规定了时事新闻不适用于《著作权法》;另一方面又规定了有关时事新闻、时事性文章和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的合理使用。但就这两条而言,先不说规定存在冲突的问题,仅如何界定时事新闻就让人大伤脑筋。 (一)时事新闻如何界定 我国2002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单纯事实消息属于《著作权法》第5条第(二)项规定的时事新闻。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应当注明出处。从这一条的规定来看,只有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而时事新闻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原因则是单纯事实消息不具有独创性,换句话说,时事新闻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笔者认为,这一款规定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国《著作权法》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缺乏独创性就不是作品,而不是作品也自然无法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实际上,真正不具有独创性仅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恐怕也只有一句话新闻,绝大多数新闻报道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第一条总则 1、为规范分公司项目部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根据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工法管理办法》、《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职责分工 1、项目部根据工程的技术难点及特点成立科技创新小组,组长由项目部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由项目工程部部长兼任,组员由项目部相关技术人员组成。 2、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管理者,负责组织策划本项目部科研立项工作,针对工程重点、难点,积极挖掘、申报科研项目(包括课题、工法、专利等),带头开展科研攻关,及时整理、提炼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管理并使用好科技经费。 3、项目工程部是科技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项目部科研项目计划的编制、课题材料收集、材料整理及科技成果的报审等工作。 第三条课题立项程序和方法 1、根据工程项目的技术重、难点提报当年课题研究、工法开发、专利申请计划,上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审核。 2、经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按照有关规定签署课题立项合同。 3、课题合同中要明确指定所承担课题项目部的课题负

责人,课题组人数及主要成员要满足课题研究开发工作的需要,并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条课题实施 1、课题组应按合同的规定,认真组织研究开发工作,每年年末向公司主管科技管理部门报送课题年度执行情况表,对上年课题的研究开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说明。 2、课题组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情况,掌握项目进展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科技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和反馈工作。 3 科研课题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课题组对课题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变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课题顺利完成的重大事项,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科技管理部门审批。 第五条结题与成果管理 1、项目部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合同要求完成课题立项,在完成全部科研工作后,及时向公司科技管理部门提报结题申请、研究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2、课题组在课题的研发过程中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对可以形成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对拟申请专利的课题成果,课题组应在办理专利申请手续并获得专利受理后,再发表论文或申请科技成果鉴定。 3、课题组在完成课题全部研究开发工作后,应对课题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学年论文 浅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082 姓名: 杨盈盈 学号: 2008221037 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学年论文教师评阅表

浅谈大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 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政府也出台政策来予以支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创业者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能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能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本身的能力问题,社会经验欠缺,对行业的把握,创业环境不理想,政策实施不积极,高校创业教育的缺乏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不太乐观。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且对如何解决做出了简单的思考。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热门话题。高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多大学生人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的高峰,一岗难求的时期,给自己寻找另一个发展空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

值,并且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我国政府也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支持,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较好的环境。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发展及其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大学生能够成为创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其原因在于大学生有着突出的的优势。 其一,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大学期间,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着较系统的掌握,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二,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对传统观念及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其三,大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激情,并且精力充沛。他们渴望成功并且愿意为之努力。不惧失败,敢于尝试。 (二)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受到全球性学生创业热潮的波及,大量的高校学生投身其中。在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聚集了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的创业计划,引得各大媒体关注,激起了无数大学生的创业理想,掀起了全国大学生的创业风潮。而1999年第二届创业设计大赛中,多个小组在清华科技园注册公司是真正意义上创业活动的开始。到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宣布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潮起了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学生创业处于一种狂热的状态。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过于简单,对其前景的期望也过高。当时,多数学生仅凭借一股激情便希望取得成功,显得过于理想化而不切实际。 在最初的狂热之后,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逐渐变化。激情依旧的同时理性增加。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也冷静地思考。认识到了创业的艰难,意识到创业不仅要拥有热情,同时也需要诸多如资金、适当环境等的因素。此时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一改过去盯住高科技行业不放,企图一鸣惊人的想法,表现的更加务实。不论是对行业的选择,还是对创业时机的把握以及对创业风险的认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创业心理在逐步成熟,大学生的创业状态也朝着平稳健康的状态发展。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遵守诚信:让你摆脱囚徒困境

狼群战术体现在职场的合作博弈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在合作中必须遵循诚信法则。诚信是获胜的关键。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尊严;经商同样需要诚信,诚信赢得市场。在你与对手进行博弈时,诚信便成为对方对你采取策略的重要依据。这是每个参加“囚徒博弈”的人的最佳选择,而你恪守诚信,对方也势必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报你,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 恪守诚信,就要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同他人约定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要知道,许诺是非常慎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情,不能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努力兑现。如果我们失信于人,就等于贬低了自己。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道德的支点。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诚信危机? 这是因为诚信是相对的,当诚信的成本与其价值相对失衡时,就会诱使人们作出某种不诚信的行为。当然,在一定的道德规范、市场规则和社会监督下,有时即便诚信的成本高于其价值,某些违背诚信原则的动机,还是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而不会变为实际行动。 缺乏诚信会失去未来的更大利益,但为了诚信而不计投资回报,则与现实情况大相径庭。虽然不能排除有些人的诚信行为单纯是为了塑造一种高尚的人格,但大多数人的诚信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 诚信是有价值的。单以交易来说,缺乏诚信会提高交易成本,妨碍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由于利己主义动机,商人在交易时会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总是想通过投机取巧获取私利,如故意不履行合约中规定的义务,曲解合约条款,以不对等信息欺骗对方等等。这样一来,为了尽量使自己不吃亏,在交易时就得讨价还价、调查对方的信用、想方设法确保合约的履行。于是,商业谈判、征信、订立合约等活动的复杂程度越高,交易成本就越高。当交易成本过高时,就不值得交易了。可见,只有交易双方彼此诚信,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交易的效率。 设想博弈以A违约开始,到第二次交易时,B会不信任A,要么放弃交易,要么附加更多的条件,但这对双方都不利。他们会认识到,从静态来看的损人利己行为,在动态中将导致双方利益受损。如果交易继续进行下去,出于对合作终止可能给自己带来损失之担忧,到第三次交易时,A会尝试着遵守游戏规则。“你投我以桃,我必报之以李”,故在第四次交易中,B 就会信任对方。反之,如果A在第四次交易中对B第三次交易中发出的善意信号置若罔闻,则他必然会“你做初一,我做十五”,B也会在第五次交易中将继续违约,结果大家都讨不到好,则博弈再度限于“囚徒困境”的僵局。 既然博弈要不断地进行下去,则“囚徒困境”结局绝非均衡。市场会通过不断自发进行的惩罚与激励,促使交易双方调整心态,争取通过“双赢”达成长期合作关系。每个正常的人和企业都会理性地作上述演绎推理。于是我们可以发现,与其在第二次交易中遵守规则,还不如在第一次交易中遵守规则。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无限连续交易的博弈而言,每次交易的均衡表现为双方都遵守规则、坚守诚信,因而其结局最优。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1.doc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1 中铁十七局集团成渝铁路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四分部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落实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科技创新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成渝客运专线CYSG-6标二分部的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根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管理办法》,结合本管段特点,制定本制度。 2、分部成立科技创新管理小组,负责全管段施工过程中试验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组长由分部总工担任。日常工作由分部工程部负责。 3、分部工程部作为科技创新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计划的编制、课题拟定和管理及组织上报等工作;负责全管段科研试验工作的过程管理,及时组织总结试验研究成果,指导施工。鼓励各作业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4、本制度度适用于成渝客运专线CYSG-6标四分部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 二、课题立项 1、课题立项程序和方法: 每年年初,分部提出当年重点研究课题,上报项目经理部、成渝公司。经核准后纳入当年年度分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的课题

并由分部工程部全面负责开展。 发人员、有可靠的资金支持、有相关部门的协助配合。 3、明确承担课题的课题负责人,成立课题组,其人数及主要成员应满足课题研究开发工作的需要,并报项目经理部、成渝公司确认。 三、课题实施 1、课题组应认真组织研究开发工作,并在每年1月底以前,向项目经理部、成渝公司同时报送课题年度执行情况表,对上年课题的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进行说明。 2、科研课题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课题组对课题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变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课题顺利完成的重大事项,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项目经理部、成渝公司审批。 四、课题与成果管理 1、分部承担成渝公司或铁道部立项的课题,在完成全部研究工作后,应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成渝公司工程管理部提报结题申请、研究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2、分部承担集团公司立项的科研课题,课题完成后及时向项目部、集团公司科技开发部提报结题申请、研究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出版社发展的困境论文: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出版社发展的困境论文:中小型出版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中央级中小型出版社,很多情形和我们科学普及出版社类似,目前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是不是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 长期按事业单位运作,突然转企改制,直面市场汹涌的大海,如同不会水的旱鸭子,很容易就会被淹死。出版社历史长、包袱重,离退休人员甚至比在职人员还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大堆,短期内无法轻装上阵,搞不好就会被沉重的包袱拖死。干部职工留恋事业单位体制下的级别、编制、铁饭碗等,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意识僵化,改革阻力大,维稳形势重,领导班子为此要分散大量精力,劳神费力常常还不讨好,真能把人累死。 出版社底子薄,积累少,职工收入低,稳定队伍、提高待遇、发展生产乃当务之急,一时间难做大事、难成大事,沉舟侧畔千帆过,煞是愁死人。打造集团、强强联手、兼并重组,大局已定,大势所趋;中小型出版社自身若不快速发展、迅即强大,迟早会被别人兼并吞并,能不急死人吗?尝闻兄弟出版社转企改制上级主管部门如何大力支持,相比之下总觉得自己不招人待见,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人比人,气死人。 时转企改制之际,他人唯恐避之不急,有门路者纷纷“逃

亡雅典娜”,你一不留神却横趟了进来;前途不明,道路艰辛,心理素质不好,还不得吓你个半死!如今出版业发展格局已定,大社强社垄断市场、控制资源,中小型出版社遭围追堵截之势,陷虎狼合围之阵,如不能奋力突出重围,总有一天必定被困死。如此看来,是不是就死猪不怕开水烫,虱子多了不怕咬,干脆破罐子破摔得了?那也不行,你这不是在等死嘛? 横竖都是一个死,九死终有一次生。壮士断腕,削发明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借转企改制之良机,不如杀开一条生死血路,拼它一个鱼死网破,换来一片发展生机。九九归一,九死一生,生生不息。 那么,出版究竟意味着什么?能从这个问题中找到解答,中小型出版社就能找到生存发展甚至壮大的机会。 出版就是讲使命:你能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担当文化传承使命,你就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就能受到主管部门的青睐,就能可持续发展。 出版就是比眼光:你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谋得更周全,你就能顺应潮流,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就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在下一场战役中打他个漂亮的翻身仗。 出版就是考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

公司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系列部署,加快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规范集团公司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及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是指面向集团公司主业核心技术需求,通过技术研发及工程化示范,产出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工程化技术成果,对提高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集团公司主业发展具有显著意义的项目。 第三条重大项目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一)核心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以集团公司主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设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关键装备、新材料、新产品、生产工艺与施工工艺技术、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在生产中能为集团公司带来明显降低成本、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等的实用技术等为研发内容的项目。 (二)创新技术的示范工程项目:即依托自身技术成果或引进外部技术成果,开展创新技术的工程示范项目。 本办法所称技术成果引进是指通过一定方式从国内外的企

业、研究单位、高校等外部机构获得先进、适用、原始创新技术的完整知识产权或技术使用权的行为,不包括单纯的设备购置、技术服务采购等行为。 第四条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与过程管理,遵照以下原则与要求进行: (一)聚焦主业,突出重点。各二级子公司根据主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产品或装备需要,提出重大项目立项建议,集团公司统筹决策。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项目需求,由科技管理部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提出立项建议,集团公司决策。 (二)明确目标,强调应用。以产出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工程化技术成果、支撑集团公司主业发展并获得显著效益为重大项目实施目标,实现技术成果的工程验证与示范应用。 (三)分类管理,全面支持。实行项目分类、分阶段管理,在技术研发阶段、工程示范阶段,根据责任主体性质分别给予资金与政策支持。 (四)加强监督,突出绩效。强化项目过程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后评价管理,突出对重大项目承担单位的技术成果积淀及应用状况的考察与评价。 (五)集聚人才,建设平台。结合重大项目的实施,培养和凝聚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全面提升集团公司持续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条为保证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集团公司建立“以集团公司投入为引导,以各子公司投入为主体,以国家和地方财政补

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困境分析【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困境分析 摘要: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农业科技创新及其绩效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面对农业科技创新投资的“政府失灵”困境,应从矫治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投资中的非农偏好、理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减少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完善创新与激励政策等方面入手予以破解。 关键词:科技创新投资;政府失灵;管理;激励 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绩效。国内外学者就政府投资对农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如RobertEEvenson以375项农业科研项目投入为材料,对农业科研投资回报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回报率高达49%;David、Hall和Toole对1957年后发表的30余篇有影响力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学者公认政府的公共农业科研投入和私人科研投入呈现出互补的关系;Zvi?Gr11iehes、YujiroHayami等基于农业产品的公共性,对农业科技投资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为政府制定

对农业科研支持的政府提供参考;国内方面,如林毅夫对农业科研投资受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率达到100%甚至更高;黄季焜研究认为,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率一般为73%~108%;钱克明研究表明,政府对农业科研每增加1元投入,可使农牧业产值增加高达11.87元的回报。同时,国内大多数学者已探讨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对象和范围,并明确主张根据农业技术的类型来区分政府与私人部门等投资主体。如黄季焜、胡瑞法、高启杰和陆彩兰等学者认为政府投入的对象则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知识产权不易得到保护、技术难以物化、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农业侦测与发展战略研究上,具有“公益性”特征[1-5]。国内外大量研究涉及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政府失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影响问题,指出破解政府失灵困境的必然性。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政府投资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维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长远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逐渐加大。2014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了50%,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稳定粮食产量、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都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基础。破解政府失灵困境,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资,无疑具有强烈的现

科技创新创效激励机制的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创效激励机制的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进一步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学技术、钻业务、搞研发的积极性,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带动更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科技创新、创效管理办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遵循服务企业,解决重要课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激励创新的原则;突出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岗位人员、技能大师选拔激励、创新创效、评价奖励等相关内容。 第三条为加强对各类技术人才的管理,矿成立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领导组,组长由矿党委书记、矿长兼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矿总工程师、工会主席兼任,成员由矿副总工程师和相关业务部门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全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选拔、考评。 第二章一般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条采掘开机运通选煤队组,每个队组设一名专职技术员,要求必须具备助理级以上职称,且为全日制院校主体专业高校毕业生(大专及以上)负责规程措施的编写和贯彻,

奖金待遇。执行本队副队长同等工资、凡下井天数达矿规定,第五条凡被评聘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具备高级职称者,每年至少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提一项合理化建议,并撰写年度技术工作总结;具备中级职称者,每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包括《阳煤科技》)发表一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提一项合理化建议,并撰写年度技术工作总结;具备助理级以下者,每三年要在市级以上刊物(包括《阳煤科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每年要提一项合理化建议,撰写年度技术工作总结。在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未按时写出年度技术工作总结的考核300元,未按时提合理化建议的考核300元。 第六条生产技术科要会同矿人力资源科和有关部门,每年元月上旬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评优,并对排在前十名的给予每人奖励500元。凡在市级刊物(包括《阳煤科技》)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奖励1000元,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的奖励1500元,未按时发表论文的对等考核,凡个人撰写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推广转换为生产力的,经专家组评审确认后根据贡献大小给予重奖。 第七条凡取得正高级、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给予1500元、1000元、800元的一次性奖励,凡符合申报条件而未申报的对等考核;在聘工程系列正高级、副高

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困境和出路_以重庆本地三家报纸为例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下,以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一出现就立刻成为时代的新宠,以其快捷、及时、互动、广泛的传播方式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报纸造成了很大冲击。国外各大报纸销售、广告营业额下降;中国的报业也在经历了2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以2005年为“拐点”进入到了“微利时代”。以重庆为例,2006年以来,《热报》《法制报》《重庆经济报》等相继停刊,《重庆青年报》《时代信报》等转为内部刊物。传统报纸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一、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优势 何为网络媒体?南方报业集团的老总杨兴锋眼里的网络新媒体,即是以“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海量化、检索化、开放化、交互化、虚拟化、即时化、交融化”为特点的基于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新的传播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1]。网络媒体也可发布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提到中国网络媒体的起家,可以追溯到1993年,即《杭州日报》开辟的电子版。到1995年底,中国第一批网络媒体的数量也仅七八家。而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关键年份则在 1996年至1997年。有数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 国共有193家网络媒体,其中能够刊登原创新闻稿件的网络媒体96家,全部为政府新闻网站[2]。目前,重庆本地具有刊登原创新闻资格的只有华龙网一家网络媒体。而腾讯大渝网、重庆热线等网络媒体只有转载权。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有以下三大优势: 第一,时效性上的优势。以前标榜新闻时效性的纸媒,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只能被重新定义。时效性是相对而言的,报纸的出版周期一般为24小时,而网络媒体则是随时刷新。毋庸置疑,随着上网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户也会慢慢形成一种共识:网络新闻才是来得最快的。以重庆为例,2008年以来,凡是重大新闻,几乎都是先从网络媒体发出。“汶川大地震”、“重百假炸弹案”、“亮点和重庆打黑”等重磅新闻,首先从腾讯大渝网、华龙网、天涯重庆掀起,而紧随其后的《重庆晨报》《重庆时报》等纸媒行业只能靠事后的细节和权威的发布来挽回局面。这也是 2009年重庆诸大网络媒体纷纷改版和上线的原因所 在。因此,纸媒应该重新思考新闻时效性的内涵,从其他方面来弥补不足。 第二,内容上的优势。首先是信息量。早在上世纪 90年代,《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等重庆各大媒体创 刊之日起,信息量就一直是报社非常器重的原则之一。目前,在重庆市场份额中有一报独大之称的《重庆晨报》更是凭借其海量的信息,甚至不惜一天120个版的阅读,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也堪称佼佼者。然而,我们再看一看网络,一个新闻网站门户的信息量足以达到120个版的信息量,且不说其子栏目。其次,在线互动的优势。网络媒体的互动和传统媒体有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在线互动。传统媒体的互动方式多采用电话和现场。而网络媒体则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让读者在家互动,互动效果更为及时和真实,互动的乐趣大大提高。 第三,运营结构的优势。与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最大的优势即是成本。对于网络媒 网络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困境和出路 —— —以重庆本地三家报纸为例程婷婷 摘要:近几年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传统报纸的生存岌岌可危。以重庆报纸为例,2006年以来,《热报》《法制报》《重庆经济报》等相继停刊,面对网络媒体的竞争压力,重庆本地的报纸利用大渝网进行报网融合,或是开辟自己报纸的网站,试图在网络媒体的行业中分一杯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纸媒行业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未来纸媒的改革与出路。关键词:网络媒体;纸媒优势;报网互动;小型化报纸;转型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1)13-0159-03 作者简介:程婷婷(1983-),女,云南曲靖人,西南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收稿日期:2011-04-15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3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132011

公司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矿井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创新积极性,引导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制定公司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一、为了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根据我国《专利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第七十七条、七十八条的有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煤业公司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 第二章技术创新类别和奖励范围 一、本办法所指创新为矿业公司所属部门、各级管理、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员工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技术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 二、管理创新指打破原来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方法,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合理汇聚、分配各种资源,实现工作效率、效益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形象得到改善提高目标。技术创新指为了研发新技术或提升现有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专利)等: (1)科技创新进步项目:创新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以及职务发明专利等。 (2)推广创新项目:对适用新技术的推广项目和已有工作的创新。 (3)管理创新成果:企业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的创新和应用(4)优秀技术决策,公开发表的论文。 (5)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创新评审和奖励机构 一、组织领导 成立员工创新成果管理评价委员会。 主任:党委书记经理 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生产副经理安全副经理机电副经理开拓副经理经营副经理工会主席 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人力资源部部长党建部部长生产技术部主任生产技术部技术主任安全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安全管理部主任 经管部主任工会副主席科协副主席团委书记 为保证创新工作日常开展,成立员工创新成果评审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科协。 办公室主任:科协副主席(兼)

论“囚徒困境”现象及其普遍意义

【摘要】本文从博奕论的经典命题“囚徒困境”现象出发,论述了“囚徒困境”现象及其普遍意义,“囚徒困境”现象与企业竞争情报以及价格战中的合作双赢;运用“囚徒困境”博奕对两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之间的价格进行了分析,认为价格战是可以避免的,合作可以带来双赢。 【关键词】博弈论囚徒困境企业竞争情报价格战合作双赢 “生活是一个永无止息的决策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这样的现实:或是成为某个策略的影响者,或是被某个策略所影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这场游戏的策略家。既然这样,当一个出色的策略家总比当一个蹩脚的策略家更好一点。” 目前博弈论的发展正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和冲突总是无所不在,而利用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由此可见,如何在矛盾和冲突中成功的选择和运用策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一、“囚徒困境”现象及其普遍意义 1.“囚徒困境”现象 “囚徒困境”(Prisoner, s Dilemma)的具体内容如下: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逮捕,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个人都坦白,那么每个人判刑8年;如果两个人都抵赖,每个人判刑1年(或许因为证据不足);如果其中一个人坦白,另一个人抵赖的话,坦白的人释放,抵赖的人判刑10年。 在这个博奕中,纳什均衡是(坦白,坦白),尽管从总体上看,(抵赖,抵赖)是对两个人都有益的结果,但由于不构成纳什均衡,所以不是该博奕的解。给定B坦白的情况下,A的最优战略选择是坦白,AB最优战略的组合(纳什均衡)却不是总体最优的选择。有没有可能其中一个人选择抵赖呢?按照人是理性的假设,没有人会积极地这么做,因为如果对方坦白的话,自己就可能被判刑10年,理性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在这个博奕中,两个博奕方对对方的可能得益完全知晓,并且各自独立作出策略选择。每个博奕方选择自己的策略时,虽然无法知道另一方的实际选择,但

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QEOHS/GXSJ – TX – 201019 2010年12月20日发布 2010年12月20日实施 02802Q10533R2L 02803E10008R2L 02803S10005R2L CNAS C028-Q CNAS C028-E CNAS C028-S 02802Q10533R2L 02803E10008R2L 02803S10005R2L CNAS C028-Q CNAS C028-E CNAS C028-S GB/T19001-2008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GB/T24001-2004 环 境 管 理 体 系 GB/T28001-2001 职 业 安 全 健 康 管 理 体 系

目录 1 总则 (1) 2 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1) 3 科技创新的范围 (2) 4 项目的来源和实施 (2) 5 创新资金来源 (2) 6 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2) 7 申报资料要求 (4) 8 成果的鉴定 (4) 9 科技创新成果奖励 (4) 10 附则 (6)

科技创新管理办法 1 总则 为了更好的推动公司科技创新,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含量,提高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公司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管理等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推动公司的科技进步,同时,也为了奖励在推动公司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结合公司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 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2.1 为切实把科技创新工作落到实处,成立公司科技创新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公司科技创新日常工作由公司质量技术处负责,统一归口管理。 2.2 职责 2.2.1 贯彻执行党、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各种技术法规、标准、规程,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宣传、贯彻和落实。 2.2.2 负责组织制订公司的科技创新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务,及时总结存在的经验和教训。 2.2.3负责组织并管理公司的科技课题开发、科学研究、科研成果(主要包括技术成果、管理成果、QC成果、专利发明、创新成果、科技论文等)管理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组织或参与新技术方案和重大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 2.2.4 负责组织科研项目的立项、监督实施、成果受理、组织鉴定(评议或验收)、申报评奖、资料归档及其他相关的日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