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优秀班主任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通常我们把 "素养”理解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3、教师担负的责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质量),所以其作用和地

位不容小视。

4、" 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少年周恩来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爱学生,要(尊重平等)地看待学生。

6、对学生的关怀,就是有(仁爱之心),有了大爱,不自私,善良,就会让每个孩子都

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研究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顺应时代的要求。

8、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方法陈旧,不思进取,就会导致教育教学的(僵化)。

9、班主任的知识构建应该是网状的,既要掌握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还应该有(班级管理)的特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10、班主任应具备的条件性知识,即指导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和评价学生学习的知识。

11、班主任的(学习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爱读书的班主任能带出爱读书的

孩子,会学习的班主任也能带出会学习的孩子。

12、班主任比学科教师更多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提升能力)的任务。

13、班主任的学习力应聚焦在以下三点:学习新知;学会提炼;(终生学习)。

14、

教师通过自身成长,强大了内心世界,提升了(精神追求),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

的影响,让学生的精神营养有了基础。

15、(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16、班主任的语言表达,最基础的应该做到(清晰准确)。

17、因为班主任经常要做辅导讲话、总结班会、约谈家长,所以要有(即兴发表)的能力。

18、班主任老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19、班主任与家长交流过程中需要考虑家长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等,这样与其说话,

才能做到(适合)得体。

20 、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

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

21 、自我认识不是个人孤立地闭门修养,而是强调要结合(实践)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来

进行。

22 、班主任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同伴的(态度)来认识自我。

23 、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

24、学生们在班主任老师设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懂得去(关注别人体谅别

人)、为别人服务。

25、(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26 、班主任老师设计的去敬老院实践活动,关心照顾老人,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与长辈)

的态度。

27 、班主任创新活动设计,活动内容要丰富,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也让孩子了解了更多的生活群体。

28 、班主任的活动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融入社会)的契机,以提升学生们关注社会,感

知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

29 、班主任的创新活动设计应引发孩子们对社会的关注,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0 、提升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

识和成果,具有人文情怀,关切人的生存和发展。

31、.提升优秀班主任核心素养的策略之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32、

优秀班主任有爱岗敬业的操守,明辨是非的能力,热爱自然的态度,具有(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3 、李更生说: " 教育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教育就是让生命有尊严。”这要求班主任对自己的(精神世界)要有追求。

34 、班主任老师要确立(专业发展观),需要在教师角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化自己专业发

展的方向,了解专业发展的内容,训练班级管理的技能,提升班级文化的品味。

35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其一,教育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与完善=(做人)。

36、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其二,教育也要使人获得改造、适应外部世界的品质

和素质,使人具有一定的谋生能力 =(做事)。

37 、班主任老师不但要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否则会造成学生精神营养匮乏,理想信念单薄,意志品质较差等问题。

38 、班主任做学生精神世界的(理解者),就有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起点,有了尊重和期待,

更重要的是把孩子拉到了我们的身边。

39 、班主任做学生精神世界的(滋养者),让学生的精神之根深植于教师培育的土壤,学生

的精神世界不会荒凉。

40 、 "帮助孩子与外部的好人好事好行为建立关系。”所以班主任老师要做学生精神世界的

(引领者)

41、优秀小学班主任核心素养与他的能力(正相关)。

42 、教师的(交往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需的,保证其卓有成效地履行教师

职责与他人在思想行为上沟通、协调的能力。

43 、成长共同体

教师应该和同事建立共同学习相互助力的融洽的关系,结成(

),才能成全自己,成全他人。

44 、班主任老师要善用(班级会商),借助外力,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让每一位科任老

师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推器。

45 、班主任老师与家长交往,要(有适度的距离感)。

46 、班主任不要认为自己都是对的,也需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就是(换位思考)。

47 、.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不能只是简单向家长告状,最好给家长以(方法指导),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48 、对心理偏执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要想办法让其(融入团队),感受集体的力量,从自

我的偏狭中走出来。

49 、对于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可以尝试以(操练)为主,以评价贯穿,习惯

成自然。

50 、借用"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诗,期待老师们做一个(执着)的班主任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长、老师都明白,成绩和分数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才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核心。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以前我们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应该换成这句话,有了六大核心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底有哪六大核心素养呢? 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习资料

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 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 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分析这六大素养,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描述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在文化基础主要表现描述中就包含“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在社会参与主要表现

描述中包含“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等。 “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必须依靠科学的思考和方法。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带领研究团队承担这项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林崇德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了解,该课题组会聚国内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在总体设计、统筹谋划的基础上,综合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传统文化分析、现行课标分析、实证调查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历时3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其间,访谈了12个界别的608名有代表性访谈对象,问卷调查了566名专家学者、校长和企业家等,汇总形成约351万字的访谈记录和大量调查数据。

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来自网络) 一、概念的区别 学科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与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形成的一般发展,包括重要的和关键的品格和能力。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学生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学科核心素养的总和不等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方面学科教学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非全部由学科课程与教学完成。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中可能存在对于学科本身是重要的和关键的,而在学生的整体发展看并非关键的核心素养。 例如,数学中的几何直观,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属于关键能力,可以作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对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未必是关键能力。 2.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是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既要由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决定,同时也要受制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同时承担着学科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一般发展目标的实现。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但无法完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实现。 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任务,同样也是实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跨学科性,又必须通过各学科的课程教学实现。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意味着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只重视与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是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那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我校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去年春季学期,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研讨会,重点对今年学生的行为表现、习惯养成、违纪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不良行为表现与我们初中阶段的大有不同,那是的我们,学校既没有围墙,老师管理、学校管理并没有现在这样严格,但我们最调皮的也莫过于利用课间时间溜到寝室抽支烟,偶尔早退一次,或许就是在不喜欢的课上打哈瞌睡,对乱丢乱扔、乱打乱骂、强制翻阅围墙、夜不归宿、对家长不尊、对师长不尊等现象基本没有,而现在的学生,没有责任意识、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孝道、没有进取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规矩意识,更谈不上爱国了。为此,学校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那就是,家长重视不够、教师教育不实。近些年来,家长只顾去思考如何挣钱,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没有对孩子施加任何压力,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老师为了片面的抓质量、抓分数,尤其是科任教师,多数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有价值资源,对学生实施核心素养的教育,就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没有

注重培养。据于此,我校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班级课程中另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专题教育课,并融多项教育于一体,利用每周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由政教处、教务处分别就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责任意识教育、爱国守信教育等教育主题展开教育,并在每次教育中都要选择学校内或校园外的一些典型违纪违规事例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分享,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二、以德育教育十大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根据德育研讨会的研讨情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趋势,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了以“孝道、修德、公正、责任、感恩、诚信、友善、爱国、宽容、砺志”为主题的十大教育主题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实行一月一主题、一月一实践、一月一评价、一月一总结。每月第一个周的升旗仪式后,由当周的行政值周领导,按照计划,开展主题教育的启动仪式,并明确本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布置学习任务、落实监督责任主体,然后就由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比如,在三月份开展的孝道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写一份春季期间为家长、为长辈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然后交到政教处,由各班班主任对照学生写的情况向其家长了解,再要求学生在本学月中做一件体现孝道的事,学月中再由政教处利用每周五降旗时列举一些关于孝道的事例给予熏陶。在四月份的诚信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月第一周,要求学生写了承诺“五要五不要”,然后由政教处进行监督引导,重点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对照检查,

最新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敲定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敲定 2016年09月18日11:14???作者:??? 重磅消息!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今天正式出炉。?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精选.

浅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关注学生这一主体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的学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学什么,收获和领悟什么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的目的在于形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积极主动、灵活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对于学生应该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还有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等。只有掌握这些,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加以引导和诱发。 二、由浅层的知识传授向深度学习转化 深度学习是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面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知道问题的答案不是目的,目的是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比如,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桃花,描述桃花的形态颜色,然后在两朵桃花上分别滴加醋和苏打溶液,观察花朵发生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进而引出花青素,说明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是由于花青素引起。 三、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 要说这两年教育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一定榜上有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最根本的教育问题。这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也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未来,尤其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人的发展不仅仅是考个高分数,上个好大学。而是需要人的核心素质和核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回顾素质教育改革的历程,我们不禁要思考,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关键性的核心素养,才能让孩子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健康发展、幸福生活,才能够使他们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 一、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价值定位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二屏)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9月14日正式出炉。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2016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教育研究: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解读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分钟带你掌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这是什么鬼?在教育学还是心理学里?是指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吗?相信很多小伙伴听到“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词时大多都是这样的反应。那么,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早在2016年9月13日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该成果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课题组,历时3年完成的。 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抓住几个关键数字来加以认识。 数字“1”:1个概念和1个核心 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 一个核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数字“2”:2个关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核心素养也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全面系统地凝练和描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 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 数字“3”:三大背景/三个途径/三大领域 三大背景: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二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的迫切需要。 三个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落实核心素养。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

中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与高考作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 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因此也被誉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而这其中的六大素养甚至可以看作是2017年高考作文必考的六大“母题”。 一、人文底蕴 什么是人文底蕴?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文明的积累、蕴涵的才识、深刻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积淀 重点: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造世界和社会。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人文情怀 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我们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审美情趣 重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

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 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 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 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 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 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 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 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 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 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 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致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热爱家乡的情

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泛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苦;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固、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本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发展。我们还特别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培训学生的自救自护技能。我们还建议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孩子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和挫折时看孩子自己能否处理,能否合理地借助周边的力量等,这些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

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的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的六大素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相比今年2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正式版本的核心素养体系明显“瘦身”,更加体现“核心”的价值。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则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从总体数量上来说减少了3大素养,基本要点也减少了7个。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微博]、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

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四句话 □成尚荣究竟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使命和目的是什么,总是让人纠缠不清。最近,有几句话让我对这一问题的答案逐步明朗起来。 第一句是教育同行说的,即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背不动的书包里有什么呢?估计不是玩具,不是足球、篮球,也不会是学具,而是一本又一本的教辅用书,一又一的试卷,装的是知识,是教师和家人永不满足的分数。知识、分数可能是带不走的,而能带着走的是什么呢?是方法,是能力,是智慧。这些素养永远会伴随着学生,而且在伴随的过程中还会再生。这句话道明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 第二句是十一学校校长希贵说的,即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不是教学科的”,不是对学科的轻视,更不是对学科的否定,而是说,要从所教学科的背后或深处看到人,看到学生。教师教学科,很容易让步于学科,而没有更宽的视野;很可能止步于知识,而忘掉了一切教学都是育人。站在人的角度,站在育人的高度,才会让教学富有蓬勃的生命和无限的创造力。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工具。可现实是,不少教学让知识遮蔽了人,让学生缺席了,让分数把学生当奴仆规训起来了。教学的使命与目的应当是发展学生的素养,那么,素养应当以人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任务。 第三句是叶圣先生说的,即所有的课都应当是政治课,所有的课也都应当是语文课。所谓都是政治课,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课都上成政治课,而是所有的课都应当从学科课程的性质、任务、特点出发,自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所

谓都是语文课,也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课都上成语文课,而是所有的课都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叶圣先生的话至少有两点相当重要:一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少不了思想品德素养和语言文字素养;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是基于学科的,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因此,学科教师既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又要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当然,不仅要把握共同的、一般的核心素养,还应当研究和把握学科本身的核心素养。 第四句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提出来的,即以整合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建构“1+X”课程体系。显然,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素养,课程的结构影响着学生的素养结构。“1+X”课程体 系培养和发展的正是学生的整体素养、综合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窦桂梅还进行了“主题教学”研究。主题,是核心素养的载体,即核心素养以主题的方式来呈现。同时,她也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 还可以列出几句话,但这四句话,正是从不同的角度,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学,什么是教学的使命和目的。 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二、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建立实验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据透露,这份核心素养可是事关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哦。 这两年教育的流行语排行榜,“核心素养”榜上有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被很多人替换成“有了六大素养,走遍天下都不怕”。那六大素养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 总体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 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 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 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 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 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 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 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 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 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 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 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主要表现 那么,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 养具体包括哪些要点呢?小编也很好奇。仔细一看,原来六大素养还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国家认同、批判质疑等18个要点,各要点也确定了重点关注的内涵。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 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 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