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A.实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

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C.发展实业,实行耕者有其田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解析:选D。根据关键信息“富国富民”可知,题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2.如图所示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关于民族主义的

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D.①③④

解析:选C。题干中强调“现实意义”,③④带有排满性质,体现了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即可。

3.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见下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儿完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解析:选C。根据图片所提供信息可知“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未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D.国民党“一大”宣言

解析:选C。孙中山的遗嘱“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实质上指要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故正确答案应为C项。

5.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选C。新三民主义贯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并非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理论,不能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6.一位同学在解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问题时写了下列观点,请你指出其中错误的一项()

A.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解析:选D。D项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评述,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指导。

7.201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生119周年纪念日,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一个农民的儿子,创造了中国近代史的奇迹。”下图反映的毛泽东创造的“奇迹”是()

毛泽东在井冈山

A.发动秋收起义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提出国共合作的主张

D.进行“三大改造”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毛泽东在井冈山”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在井冈山领导革命斗争的毛泽东,与之相关的应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8.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24面党旗”标志着“24个春秋”判断,该会议召开于1945年,故C项正确。

9.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选B。从时间发展来看,最符合题意的应该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10.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解析:选D。虽然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比较大,但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项。

11.“推倒三山,三番起伏,三中扭转乾坤,星陨黯三光,三卷雄文垂后世;颁行两制,两地回归,两姓权衡资社,拳伸硬两手,两巡灼见指前程。”这是一副悼念国家领导人的挽联,根据内容判断悼念的对象是()

A.毛泽东B.周恩来

C.叶剑英D.邓小平

解析:选D。材料中“颁行两制”,即实行“一国两制”,“两地回归”即香港、澳门的回归,可以判断是邓小平。

12.《时代》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自1923

年创刊以来,从未间断对中国的报道。右图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

平被评为1978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你

认为邓小平被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A.他启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走向了世界

B.他掌握了中国的政权,美国需要了解他

C.他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他客观全面地评价了毛泽东

解析:选A。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走向世界。

13.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三民主义

解析:选B。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证也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应源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

14.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攻难克险、争创一流、尊重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开路先锋”精神,广泛开展了“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做出新贡献”“争当新型劳动者”的活动。这表明()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唯一指导思想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邓小平理论

A.①②B.③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A。①②两项的表述符合材料,也符合事实。③错在“唯一”的表述上。④说的是邓小平理论,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

15.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三者在理论创新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坚持()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D.独辟蹊径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从三位伟人的重大理论成果及其产生的背景来看,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孙中山手书

材料2: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1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8分)

(2)材料2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8分)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4分)

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世界潮流”,其重要思想要结合材料1中图二内容归纳概括,“作用”一问要注意限定语“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第(2)问要依据材料2总结“背景”和“情怀”,“两大理论”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根据教材作答即可;第(3)问属开放性题目,可在不脱离材料的前提下,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①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潮流。

②思想:三民主义。

③作用: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①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②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

③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17.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2012年12月18日是中国改革开放34周年纪念日。2012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纪念日。这两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位伟大历史人物是分不开的。西方世界也一直关注着它,美国《时代》周刊(1923年创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于1949年2月,邓小平于1979年1月和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成为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图三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图一、图二两期《时代》周刊的标题中所反映的这两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贡献。(6分)

(2)毛泽东和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8分)

(3)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论证你的观点。(6分)

解析:第(1)和第(2)问较为基础。第(3)问关键要抓住“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一信息提示。分析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政治和经济成果都没有背离社会主义,而是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1)①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中国社会的巨变。②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

(2)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民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3)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从政治上看,我们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 重点难点精归纳 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 (一)对中国 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 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一)特点 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 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4.主观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以及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知识。(三)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1.经济因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少足够的动力。 2.政策因素: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人才因素: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条件。 归根到底,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醒】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既呈现出灿烂辉煌,世界领先的一面,又有明显不足的一面,如重实用、轻理论和发展动力不足。自然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双重的:明清以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其长期繁荣;明清时期则开始阻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混易错点整理 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楚辞属于浪漫主义。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2.诗是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词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曲是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这三种主要文学形式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词出现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元曲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3.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特色各具,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 4.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明清小说时,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发展为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学逐渐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的结果。明清小说中的很多作品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反映。 5.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而不是京剧的形成。京剧也不是北京的地方戏,它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而形成的新剧种。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必修4unit1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练习题 Ⅰ 单项填空 1. I would appreciate ________ much if you could write to me as soon as possible. A. that B. it C. this D. what 2. — Jane Goodall is a great woman. — ________. She has done so much to protect chimps everywhere. A. Good idea B. Congratulations C. I think so D. The same to you 3. The determined mother has devoted all she has to ________ her son out of trouble. A. helping B. help C. have helped D. having helped 4. China sent up two manned spaceships and they were also great scientific ________ in the world. A. campaigns B. surprises C. achievements D. discoveries 5. Considering carefully, the family ________ different choices on the question so far. A. had made B. has made C. made D. have made 6. We ________ the problem for a long time, but we didn’t reach any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英语必修4unit3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x

单元分题型练习unit 3 一、根据中文或首字母提示,填写所缺单词的适当形式。 1.By the end of February schools are opened t________ the country. 2.He is a f________ as an artist, but a success as an art teacher. 3.If we work with a strong will, we can o________ any difficulty, no matter how great it is. 4.He had great d________ in getting the work done within a week. 5.They sent the enemy ship to the b________ of the sea. 6.I ’ m so full that I couldn’ t eat another m________. 7.Hundreds of people leave their villages hoping to gain their f________ in cities. 8. A m________ country is one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mountains . 9.I found it ________ (令人惊讶的) that the young player beat the chess master in the game. 10.I still remember her ________ (特别的 ) way of smiling. 11.My family ________ ( 款待 ) him as an honored guest. 12.Elizabeth Fry helped to improve prison conditions and gave the ________ (无 家可归的 ) work and education. 13.After graduating from Peking University, he was ________ (幸运的 ) in having a good job. 14.I lived in an area of ________ (显着的 ) natural beauty. 15.A million dollars is a v________ amount of money. 二、请从下面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boil, chew, cruel, direct, sense, slide, star, swing, whisper, worn-out, badly off, content, cut off, knock, pick, star 1. She is ________ her job at the moment. 2. We shouldn ’ t be unhappy about being ________— many families are much worse off than we are. 3.It ’s easy to ________ my car from others in the parking place; it has an advertisement of Toshiba TV on the back of it. 4.Several months ago Harbin ________ its water supply for four days because of pollution fear in Songhua River, which is Harbin’ s main water source. 5.She has ________ some thirty films in all her life. 6.The boy rode very fast and ________ an old man. 7.She ________ into the room not wanting to wake the baby. 8.Anyone who likes watching people suffer is ________. 9.These cars are ________ and must be replaced. 10.When water ________, it changes into steam. 11.Do everything step by step, and don’t 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________. 12.His boss was out on business and couldn’ t come back in time, so ________ him to call off the meeting. 13.Daniel Radcliffe,who plays Harry Potter, attended the premiere Sunday Evening along with other cast members including Machael Gambon, who ________ as the kindly Albus Dumbledore.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139~140页) 1.(2011年湖南期末)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解析:D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国家处于资本主义阶段。因此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与资本主义制度抗衡,这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A一要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二要注意毒品这一提示信息。A项发生于1840~1842年,B项发生于1883~1885年,C项发生于1894~1895年,D项发生于1900~1901年。 3.(2011年银川期中)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解析:B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的历史背景之一,洪秀全是重要人物,《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文献,故可以增加“天国兴衰”这个链接。 4.(2011年化州期末)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必修4第三单元检测题单元分题型练习unit 3 新课标 人教版

单元分题型练习 unit 3 一、根据中文或首字母提示,填写所缺单词的适当形式。 1.By the end of February schools are opened t________ the country. 2.He is a f________ as an artist, but a success as an art teacher. 3.If we work with a strong will, we can o________ any difficulty, no matter how great it is. 4.He had great d________ in getting the work done within a week. 5.They sent the enemy ship to the b________ of the sea. 6.I’m so full that I couldn’t eat another m________. 7.Hundreds of people leave their villages hoping to gain their f________ in cities. 8.A m________ country is one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mountains . 9.I found it ________ (令人惊讶的) that the young player beat the chess master in the game. 10.I still remember her ________ (特别的) way of smiling. 11.My family ________ (款待) him as an honored guest. 12.Elizabeth Fry helped to improve prison conditions and gave the ________ (无家可归的) work and education. 13.After graduating from Peking University, he was ________ (幸运的) in having a good job. 14.I lived in an area of ________ (显著的) natural beauty. 15.A million dollars is a v________ amount of money. 二、请从下面方框中选择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worn-out, 1. She is ________ her job at the moment.

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北京大学的校徽(引导学生分析北大校徽及其含义,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北大是我们每位同学梦寐以求的中国最高学府。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人文,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发源地,民主的堡垒。她引领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学术潮流,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而北大作为中国学术与思想文化的领头羊,就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导入新课,板书“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成就,属于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是( ) ①落体定律②确定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这两个概念③用自制望远镜发现许多星体④证明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对科学提出了迫切要求 B.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研究已有相当坚实的基础 C.牛顿个人具有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D.同时代的众多科学家的协同一致、通力合作 3.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提出了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他是( ) A.Isaac Newton B.Charles Robert Darwin C.Michael Faraday D.Albert Einstein 4.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此语意指( )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日常经验 C.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5.普朗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界领袖,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6. 右图是关于量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B.引发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教案

专题二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学习中国古代科学家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的国度》中一句话导入。“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开放式设问:你觉得我国古代的哪些科技发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授新: 一、造纸术 【成语故事】“学富五车”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典故吗? 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其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要用现代的眼光看,这5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这本历史教科书的字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纸在文化传播上的重要性。那么你知道在纸发明之前人们还曾经使用过哪些材料来记录信息书写文字?这些材料和纸相比有什么样的缺点? 竹、木、骨、帛,(多媒体展示)缺点:成本高,不易阅览收藏流传 问: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纸是哪一时期的?造纸术后来又由谁进行了重大改进?造纸术的改进有何意义与作用? (1)西汉时期已经有了纸的应用;(2)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西汉考古发现的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图片二蔡伦图像从考古和正史记载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1、知道纸产生的经过:西汉早期出现,东汉蔡伦进行了改进。 2、传播: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了懂得造纸技术的中国工匠。没过多久,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 3、影响 材料:在我国的造纸术没有传到欧洲之前,欧洲人使用“羊皮纸”作为代用品。据说抄一部圣经要用300多只羊的皮,价值昂贵。所以,那时欧洲的图书馆,用铁链子把书锁在桌子上,以免丢失;学生在学校里也买不起书。——钱伟长《我国历史上的科技发明》①作用:使得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复制链接] dyd12 1万 主题 151 听众 1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8Rank: 18 签到天数: 109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帖子38999银币34495 在线时间3490 小时注册时间2011-5-17 版主超级人缘人气之星邮件订阅纪念章狮子座批改网勋章家有王子家有公主 收听TA 发消息 电梯直达跳转到指定楼层1层楼主 发表于2011-8-29 17:06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基础解读】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产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其理论武器。 2、伽利略的成就: (1)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牛顿的成就: (1)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2)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二、相对论的创立 1、相对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20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2、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1)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3)意义: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考必修三专题二练习题(含答案)

必修三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开始。下列选项能支持“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观点的是A.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B.理学兴起,儒学复兴 C.文化的世俗化趋势 D.中枢权力的制约机制 3.“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 4.“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B.农民娱乐的需求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5.2012年是农历的壬辰年“龙年”,右图是“龙年”剪纸画。 对该画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B.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中国画注重象征意义的风格 D.可以反映文人画的发展和创新 6、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 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 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3单元测试题

Unit 3 Travel Journal 一.词组翻译 1. 下定决心__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___ 2. 关心,在乎_____ care about ________________ 3. 为...某人所熟悉__ be familiar to sb._________________ 4. 梦想做某事__ dream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 5. 说服某人做某事_ persuade sb to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很有乐趣__ great fun 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则是...再则是.__ 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________________ 8. 改变主意change one ‘s mind__ 9. 像平常一样_as usual______ 10.搭起, 建立set up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词拼写 1. When I was a child, I d_reamed_________ of becoming a scientist. 2. Liu Xiang has set a world record_________ in the 28th Olympic Games. 3. He insisted________ that he should be sent to where he was most needed. 4. After a long time, they f_inally_______ found the lost child. 5.It’s b rave_______ of him to enter the burning building to save the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要求: 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 ②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③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改变及教育的初步成就;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 ②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

③问题探究: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让学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 ②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③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高考真题训练(2012--2016 )

第四、七单元高考真题训练 1.S1[2014·山东卷]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S2[2014·广东卷]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 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 D.达尔文进化论 3.(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2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4.(2013年江苏高考17题)“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5.(2013年高考全国)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6.(2013年广东高考21题)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7.(2013年四川高考9题)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8.(2015·福建文综·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D.相对论 9.(2015·重庆文综·10)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B.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D.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10.(2015·江苏单科·1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普朗克11.(2015·四川文综·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12.I2、S1[2014·江苏卷]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13.(2015·浙江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10分) 【答案】(1)伟人:牛顿。(2分) 意义: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2分) 主张: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4分)影响: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2分) 14.Q1 S1 T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40.[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