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专题练习 (含答案与解析)

高三政治专题练习(六)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1.(2015·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 700万户,减税189亿元。(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支持税收法定原则。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2.当前,我国的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材料一:“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材料二:过去的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11次会议,审议通过65份文件,其中11份文件涉及到民生改革,包含了医疗、教育、环保、户籍管理等多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战略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材料二: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约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境,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当前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并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4.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答案

1.(1)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保护纳税人权益。

(2)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能吸纳大量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税负较重、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税收优惠可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有利于其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1)①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②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保持竞争优势。③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激发市场活力。④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完善企业融资和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能够有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体现了党的领导地位和党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3.(1)①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需要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

(2)①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关系着我国竞争力的提高,是我国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国务院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使我国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度过“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②国家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政策扶持,如加大财政扶持、减免税收、信贷支持等;推动制造业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企业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通过联合、兼并或重组,增强竞争力;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制造业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发挥各种资本的作用;引导制造业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激发员工积极性,吸引和培养人才。(回答任意三点即可。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

4.(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解析

1.【解析】第(1)问,从题干中知道本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知识,因为是政治生活知识,所以强调政治生活中的主体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从材料中可以获取有效信息:“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决议、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法律的修订、国务院颁布行政法规”,对应党要依法执政、人大要行使立法权、政府要依法行政等知识要点,理论联系实际即可作答.第(2)问考查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问“理由”也是原因类试题.我们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角度来作答.要从小微企业的独特地位、作用、现状以及国家对待小微企业的政策角度加以分析.

2.【解析】第(1)问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解题的步骤是原理+意义.我国推行供给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体现了改革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通过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保持竞争优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有利于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完善企业融资和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第(2)问涉及的主体有三个:党和政府、人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涉及与政府有关的知识点包括: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原则、职能、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和党有关的知识点包括: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在解答时可以从我国的国体、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角度分析说明.

3.【解析】第(1)问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注意本题的主体是国务院.国务院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政府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表现,所以学生首先可以从政府的职能角度分析;其次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以学生可以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分析;最后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第(2)问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分析当前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并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必要性时,要注意材料中强调了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等问题,国务院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小问回答我国如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学生根据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一一分析即可.国家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政策扶持、推动制造业行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制造业企业依靠科技,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制造业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发挥各种资本的作用等.

4.【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设问指向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解答时先分析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主要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围绕知识分析这样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实现理论依据、方法论要求、现实意义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