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

三范式(3NF)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

构造数据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规则就是范式。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满足不同的范式。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第四范式(4NF)、第五范式(5NF)和第六范式(6NF)。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在第一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更多要求的称为第二范式(2NF),其余范式以次类推。一般说来,数据库只需满足第三范式(3NF)就行了。下面我们举例介绍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

3.4.1 第一范式(1NF)

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

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例如,对于图3-2 中的员工信息表,不能将员工信息都放在一列中显示,也不能将其中的两列或多列在一列中显示;员工信息表的每一行只表示一个员工的信息,一个员工的信息在表中只出现一次。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3.4.2 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如图3-2 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非主属性非部分依赖于主关键字。

3.4.3 第三范式(3NF)

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

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图3-2 的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所谓范式就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通过分解把属于低级范式的关系模式转换为几个属于高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这一过程称为规范化。

1、第一范式(1NF):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

2、第二范式(2NF):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键码。

3、第三范式(3NF):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伟递领带于键码。

4、BC范式(BCNF):关系模式R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键码。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演进_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研究范式之比较

第46卷 第6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6 No.62006年11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 Nov.2006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演进 ———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研究范式之比较 赵新顺 (河南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金融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标准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范式各具特点。行 为金融理论以全新的研究范式向标准金融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标准金融理论既有其理论的完备性和成熟性,也有一定的缺陷性;同样,行为金融理论既有其理论的先进性和不成熟性,也有一定的可发展性。行为金融理论的成熟发展必须通过构建自己的核心理论模型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行为金融;标准金融;研究范式;实验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6)06-0050-05  收稿日期:2006-05-06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规划基金资助项目(B KA010102);河南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282GH 2790);软科学基金和河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630003XK03ZDJJ 152)  作者简介:赵新顺(19632),男,河南延津人,河南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教授,博士。  ①本文的非理性投资者的概念是与完全理性投资者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非理性投资者(irrational traders )、有限理性投资者(bounded traders )、准理性投资者(quasi 2rational traders )和噪声交易者(noise traders )等概念的统称。 一、金融学研究的三个主题与行为金融的产生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乃至杨晓凯[1] (P1-20) 的超边际分析经济学中,对经济学的定义 大致都可以概括出经济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简称“三主题”):一是“物”的问题;二是“人”的问题;三是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经济机制”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人的理性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经济行为与决策过程方面的问题。而经济活动的机制问题,就是市场及其效率问题。对于金融学而言,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有关投资者理性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关于投资者的决策过程问题,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市场的有效性问题。 现代主流的金融理论的一般研究范式是预先假定投资是完全理性的,并且遵从期望效用理 论。 [2](P10-16,28-52) 进而,主流的金融理论对第三个方 面的问题又假设为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在这两方面的假定基础之上,主流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运用严密的数理知识与模型逻辑地推证出一整套比较完备和完美的理论体系。所以现代金融理论又称为标准 金融理论(standard financial t heory )。 标准金融理论中的投资者和市场都被严格规范化和标准化了,这在理论研究上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由于严格的理论假设毕竟和现实的投资者及其投资行为有相当的距离,所以标准金融理论引起争议乃至责难就在所难免了,这也直接导致了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 1970-1980年标准金融理论遇到了极大的挑 战。一方面,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出现 过的“异象”(anomalies ),为标准金融理论所难以解释;另一方面,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甚至是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方法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借鉴和应用,产生了实验经济学。实证实验研究证实,[3](P80-91)投资者的许多行为与完全理性假设 相去甚远,非理性行为和行为理性的偏误(behav 2ioral bias )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非理性投资者①(irra 2 tional t raders )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2,3] 行为金融 (behavioral finance )理论将实验经济学、心理学、社 会学、行为科学甚至包括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崭新的研究范式,从全新的角度对金融市场上的多种“异象”、投资者的行为理性偏误和市场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给出了许多全新的令人满意的解释。 5

数据库三大范式讲解

数据库三大范式说明 数据库的设计范式是数据库设计所需要满足的规范,满足这些规范的数据库是简洁的、结构明晰的,同时,不会发生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操作异常。反之则是乱七八糟,不仅给数据库的编程人员制造麻烦,而且面目可憎,可能存储了大量不需要的冗余信息。 实质上,设计范式用很形象、很简洁的话语就能说清楚,道明白。本节课将对范式进行通俗地说明,以一个简单论坛的数据库为例来讲解怎样将这些范式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范式说明: 第一范式(1NF): 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 很显然,在当前的任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傻瓜也不可能做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因为这些DBMS不允许你把数据库表的一列再分成二列或多列。因此,你想在现有的DBMS中设计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范式(2NF): 数据库表中不存在非关键字段对任一候选关键字段的部分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指的是存在组合关键字中的某些字段决定非关键字段的情况),也即所有非关键字段都完全依赖

于任意一组候选关键字。 假定选课关系表为SelectCourse(学号, 姓名, 年龄, 课程名称, 成绩, 学分),关键字为组合关键字(学号, 课程名称),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学号, 课程名称) →(姓名, 年龄, 成绩, 学分) 这个数据库表不满足第二范式,因为存在如下决定关系: (课程名称) →(学分) (学号) →(姓名, 年龄) 即存在组合关键字中的字段决定非关键字的情况。 由于不符合2NF,这个选课关系表会存在如下问题: (1) 数据冗余: 同一门课程由n个学生选修,"学分"就重复n-1次;同一个学生选修了m门课程,姓名和年龄就重复了m-1次。 (2) 更新异常: 若调整了某门课程的学分,数据表中所有行的"学分"值都要更新,否则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学分不同的情况。 (3) 插入异常: 假设要开设一门新的课程,暂时还没有人选修。这样,由于还没有"学号"关键字,课程名称和学分也无法记录入数据库。 (4) 删除异常: 假设一批学生已经完成课程的选修,这些选修记录就应该从数据库表中删除。但是,与此同时,课程名称和学分信息也被删除了。很显然,这也会导致插入异常。 把选课关系表SelectCourse改为如下三个表: 学生:Student(学号, 姓名, 年龄); 课程:Course(课程名称, 学分); 选课关系:SelectCourse(学号, 课程名称, 成绩)。 这样的数据库表是符合第二范式的,消除了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另外,所有单关键字的数据库表都符合第二范式,因为不可能存在组合关键字。

范式字巨卿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式字巨卿》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式字巨卿》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二人并告归乡里四美具,二难并 .尔何相信之审邪审容膝之易安B C.后元伯寝疾笃则刘病日笃 D.时式出行适还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士的一组是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二课时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第二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见学生10页) 一、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__770__年,__周平王__把都城向东迁至__洛邑__,史称“__东周__”。它又分为__春秋__和__战国__两个时期。 二、春秋五霸 1.出现原因: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王室衰微)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先后出现了“__春秋五霸__”。 2.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指__齐桓公__、__宋襄公__、__晋文公__、__秦穆公__和__楚庄王__。 另一种说法是指__齐桓公__、__晋文公__、__楚庄王__、__阖闾__、吴王__勾践__和越王勾践。 3.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对内:任用__管仲__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对外:采纳管仲的建议,打出“__尊王攘夷__”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2)称霸标志:公元前__7__世纪中期,他召集诸侯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其霸主地位。 三、战国七雄 1.时间:公元前__475__—前__221__年,是中国历史上的__战国__时期。 2.战国七雄的名称:这一时期的国家主要有__韩__、赵、魏、__秦__、__楚__、__燕__、齐,并称为“__战国七雄__”。 3.目的:战国七雄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四、社会变革 1.背景: (1)社会经济的发展:__春秋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__铁__农具,并已使用__牛耕__,这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它方面的变化。春秋晚期,一些人将新开垦的田地变成私有财产,成为新兴__地主__,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个体__农民__。社会结构由此发生了深刻变化。 (2)战国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诸侯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2.主要变法活动:__李悝__在魏国变法,__吴起__在楚国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_商鞅__在__秦__国的变法。

三大研究范式

解读教育研究三大范式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潘茂明 内容摘要在教育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研究范式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发展。不可否认,实证主义、批判主义和解释主义这当今教育研究三大范式所着眼于教育的不同角度和层面,它们各自擅长于解决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三大范式的特点,理顺它们的共性,旨在于使读者能理解并合理使用这三大范式。 关键词实证主义批判主义解释主义 一、前言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的教育研究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融于哲学之中到自成体系的风雨历程,在2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研究范式的发展与革新始终是推动教育研究向前迈进的基础动力,而在教育科学日益分化和融合的今天,对教育研究中最基础的构成——研究范式做一番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教育研究范式的界定 “范式”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库恩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即为学科的科学群体所认同,学科的内容和研究要素、过程、方法等须形成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具体科学研究,它的研究范式即是指教育科学的研究群体对本群体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的共同认识。需明确的是,本文所涉及的教育研究范式是与教育研究活动相关的范式,不包含与具体学科内容有关的方面,仅对教育研究过程、方法意义上的范式进行探讨。 (二)当今三大研究范式 毋庸置疑,自西方教育教育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各个时期的关于教育研究范式的观点有很多,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opkewitz(1984)的教育研究科学研究范式分类:经验分析科学、符号科学与批判科学,这是直接受Hanbermas(1968)的认识兴趣分类的启发的结果。当代一些学者则主张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实用主义、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研究教育研究范式。Cohan等人建立在人们的“知识的质疑,认识,获得途径,传播方式的研究”这一认识层面上的,等分化出:实证的,规范的,解释的,自然的及批判的这三个进行科学研究的范式。但若从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及影响范围来看,笔者认为教育研究范式形成至今主要有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个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 二、教育研究三大范式的特点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圣西门的学生兼秘书孔德。孔德不仅建立了实证哲学体系,而且致力于将实证的科学精神贯彻到一切知识领域之中。他主张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诸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认为只有将实证精神贯彻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才能为社会改造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证主义的推动下,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也开始引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把自己的理论看成是统摄一切科学的“科学哲学”,主张用实证方法取代抽象思辨,认为可观察的事实是唯一不证自明的知识。这种以追求自然科学化为特征,以应用为目的的研究范式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一大批学者投身于教育实验、教育测量,使得传统的哲学——思辩的理论教育学改变为科学的教育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在本体论上,

第一第二第三范式的区别于联系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数据库的设计范式是数据库设计所需要满足的规范。只有理解数据库的设计范式,才能设计出高效率、优雅的数据库,否则可能会设计出错误的数据库. 目前,主要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范式、第四范式和第五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在第一范式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一些要求的为第二范式,简称2NF。其余依此类推。 范式可以避免数据冗余,减少数据库的空间,减轻维护数据完整性的麻烦,但是操作困难,因为需要联系多个表才能得到所需要数据,而且范式越高性能就会越差。要权衡是否使用更高范式是比较麻烦的,一般在项目中,用得最多的也就是第三范式,我认为使用到第三范式也就足够了,性能好而且方便管理数据。 函数依赖,如果一个表中某一个字段Y的值是由另外一个字段或一组字段X的值来确定的,就称为Y函数依赖于X。 第一范式(1NF) 定义: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都是不可分的数据项,那么就称R是第一范式的模式。 简单的说,每一个属性都是原子项,不可分割。 1NF是关系模式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如果数据库设计不能满足第一范式,就不称为关系型数据库。关系数据库设计研究的关系规范化是在1NF之上进行的。 例如(学生信息表): 学生编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 20080901张三男email:zs@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55439.html,,phone:88886666 20080902李四女email:ls@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55439.html,,phone:66668888 以上的表就不符合,第一范式:联系方式字段可以再分,所以变更为正确的是: 学生编号姓名性别电子邮件电话 20080901张三男zs@https://www.360docs.net/doc/c81455439.html,88886666

产业政策之争

广东海洋大学2016级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的意义在哪里?》,讨论: ①两者的争论是不是科学争论? ②如果是科学争论,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③张维迎与林毅夫论证方式有什么差别? ④社会科学是科学吗?为什么? 须结合材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 1、两者的争论是科学争论,且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之内。就科学争论的定义而言,科学争 论是一种持续的对抗性的针对涉及根本的科学问题的不一致的讨论,而这些科学问题是不能通过所涉及学科的标准方法而得以解决的。首先,张维迎与林毅夫之争,是一场在学术界纷扰良久的争议,满足科学争论的“持续的对抗性的”特征。其次,双方都在为自己坚持的立场而正名,对于产业政策的存废各执一词,回到本质,这是一场关乎市场与政府的命题,也就是所谓的“涉及根本的学科问题的不一致的讨论”。最后,张维迎和林毅夫有关产业政策的分歧,其实是有关市场理论的两个不同范式的分歧。张维迎信奉的是“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林毅夫信奉的是“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米塞斯-哈耶克范式是“演化范式”,新古典范式是“设计范式”。因此,二人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是不能单单通过其各自所涉及的学科的标准方法而得以解决。综上所述,两者的争论是科学争论。 2、科学争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解决依赖于多种复杂因素。然而无论如何,经验证 据、科学推理与修辞论证都是解决争论不可缺少的三个方面。首先,经验证据是解决争论的事实基础。离开了经验证据,任何争论都失去了解决的基础。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经验证据构成解决争论的事实基础。而最具代表性的经验证据就是案例。联系到张维迎与林毅夫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前者显然能找到某些案例,证明产业政策确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但后者也能同样找到其他反例,表明产业政策失败了。显然,两种极端看法都存在缺陷,成功与失败案例之间的区别在于政策的政治角力上。因此,经济学家必须改变他们对产业政策的思考方式,这需要他们用实证性理论来描述实现社会的特定政策选项所需要的政治均衡。其次,科学推理是解决争论的方法保证。在争论中,经验证据并不是自明的,自身并不能解决争论。这样,由证据走向理论或假说,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推理。根据二者的争论,我们可以大胆推理:成功的产业政策应该是政府和产业互补,政治企业家和市场企业家通力合作,分工合作。在经济发展初期,林毅

教师招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常考题目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1.明代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2.一个地区人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B)。 A.经济功能 B.人口功能 C. 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日本在战后总结发展经验“谁想经济发展的快,谁就必须先发展教育”,说明教育与(A)的关系。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科技 4.(C)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文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人口状况 5.(A)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A.生产力的发展 B.科学技术 C.文化观点 D.政治经济制度 6. 对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产生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7. 对一个国家教育经费的分配产生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制度 8. 决定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性质的中小学教育内容的因素是(D )。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9. 我国实现“六三三学制”,这是由( A)决定的。 A.社会生产力 B.传统文化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D.政治经济制度 10. 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这主要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的( B)。 A. 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 B. 培养一定阶级所需的人才 C. 选择认同本阶级的教师 D. 形成一定阶级认可的社会舆论 11. 五四时,学生发起游行示威,对北洋政府形成重大压力,迫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这一事件反映了学校教育对政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C )表现出来的。 A. 促进政治民主 B. 培养爱国人才 C. 形成社会舆论 D. 培养爱国思想 12. 我国在十多年前决定高等教育进行扩招,高校大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扩招从根本上来看是由(A )决定的。

数据库三范式

数据库三范式 1.1 第一范式(1NF)无重复的列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简而言之,第一范式就是无重复的列。 说明: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1.2 第二范式(2NF)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消除部分子函数依赖] 第二范式(2NF)是在第一范式(1NF)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即满足第二范式(2NF)必须先满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惟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例如员工信息表中加上了员工编号(emp_id)列,因为每个员工的员工编号是惟一的,因此每个员工可以被惟一区分。这个惟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惟一标识。简而言之,第二范式就是属性完全依赖于主键。 1.3 第三范式(3NF)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消除传递依赖] 满足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例如,存在一个部门信息表,其中每个部门有部门编号(dept_id)、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信息。那么在的员工信息表中列出部门编号后就不能再将部门名称、部门简介等与部门有关的信息再加入员工信息表中。如果不存在部门信息表,则根据第三范式(3NF)也应该构建它,否则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冗余。简而言之,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II、范式应用实例剖析 下面以一个学校的学生系统为例分析说明,这几个范式的应用。首先第一范式(1NF):数据库表中的字段都是单一属性的,不可再分。这个单一属性由基本类型构成,包括整型、实数、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等。在当前的任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傻瓜也不可能做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因为这些DBMS不允许你把数据库表的一列再分成二列或多列。因此,你想在现有的DBMS 中设计出不符合第一范式的数据库都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们确定一下要设计的内容包括那些。学号、学生姓名、年龄、性别、课程、

范式研究

研究范式 一、范式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范式(paradigm)”一词,原是指语法中的“词形变化表”一词,它的原意是表示磁性的变化规则。作为一种专门术语,“范式”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史家库恩(T.Kuhn)在《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1959)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教科书只是提出专业人员作为范式而接受的具体阶梯,然后要求学生………解题,这些问题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十分接近于教科书或相应的讲课给以引导的题目。”但是,这一术语的广泛传播以及被人们普遍的接受,还是与库恩的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有关。这本书的出版史仅有172页的小册子,但却引起了哲学、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各界的巨大震动。在这本书中,库恩使用最多的一个术语就是“范式”。据英国学者马斯特曼(Masterman,M.)统计,库恩在这本书中至少以21种意思使用“范式”。通过分析,可以把这21种含义划分为三类:第一,形而上学范式,也叫元范式,如把“范式”当做一种有效地形而上学思辨,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一张地图、一种统帅知觉的条理化规则等;第二,社会学范式,如把“范式”定义为一个普遍承认的科学领域,象一套正当制度、司法裁决等;第三,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即以更具体的方式来使用“范式”,把它作为典型的问题和解答、一本实用的教科书或经典著作、实用的仪器设备、一个语法规范、一些供给的工具。把库恩的各种观点综合起来,他把“范式”解说为理论体系、研究规则和方法的“结构”,并认为它规范着研究者的价值取向和观察世界的角度,决定着问题的提出、材料的选择、抽象的方向、合理性标准的确立以及问题的解决,新旧范式的交替是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志。 在库恩看来,范式有两个特点或标准:一是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二是它能够知道这些拥护者进行解难题活动,所以范式对科学研究者既有心理上的定向作用,又有实际上的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所谓范式,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的方法。范式代表了一种近乎固定的问题的解决方式。范式不是理论,但他对理论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此推及到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范式,可以把它看做是课程研究者在研究课程问题时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和研究形式、研究策略。 二、当今教育领域三大研究范式 自西方教育教育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梳理各个时期的关于教育研究范式的观点有很多,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opkewitz(1984)的教育研究科学研究范式分类:经验分析科学、符号科学与批判科学。当代一些学者则主张从女性主义、后现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试卷(及答案)(1)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模 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指 A.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B.促进了土地国有化 C.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D.使奴隶主贵族势力增强 2.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 ) A.商纣和周武王间B.夏桀和商汤间C.秦二世和陈胜间D.项羽和刘邦间4.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D.朝秦暮楚 5.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这种制度叫 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世袭制 6.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夏朝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7.“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9.阅读报纸是我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渠道之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以下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 学术研究与现实需要的高度契合,是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学者指出,这门学科从 20 世纪初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救亡需要而出现的,是直接为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主题而产生的。因此,虽然早在这门学科形成之初就存在着两种解释体系,即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在西方冲击下走向近代化历史的“近代化(现代化)体系”,和将中国近代史视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过程的“革命史体系”。由于其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合拍、对近代史事的高度解释能力以及针对性极强的资治功能,“革命史范式”在长时期中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唯一范式。 80 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了实质性的社会转型,“此时的‘时代精神'已由激烈的‘革命'‘斗争'转向现代化追求……这就为从‘现代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百年中国的‘新范式'的出现和影响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先决条件”。这种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趋向,在 80 年代初就已出现,后逐渐扩大影响,并从理论上加以系统化,形成学派。从 90 年代中期开始,“革命史范式”(旧范式、革命史取向、革命史观)和“现代化范式”(新范式、现代化取向、现代化史观)的论辩反复展开,是近年来近代史学界少有的针对性强并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学术争论之一。笔者认为,两种范式的讨论对于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于近代史研究中理论思维的深入,对于不同学术流派发现和纠正自身及对方的偏颇和不足,对于推动学术界的思想解放,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革命史范式” “革命史范式”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按照这一理论框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参照系。 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的时代基调和主要内容,发生于近代一百多年来的阶级斗争、革命斗争被给予更多的关注。从革命的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革命事业的成败相联系。一部中国近代史,如果抓住了这个基本线索,就能够顺藤摸瓜,理清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各个方面。相反,如果忽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特殊性,将现代化视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或本质内容,说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则证据不足,不符合历史事实。 持“革命史范式”的学者认为对方对自己的理解存在着误差甚至严重歪曲。革命史观,诚然是以革命为基调,为主线,为主要内容,但绝对没有把中国近代史仅仅看作是一场革命史,更不是“以农民战争为主线”。在“革命史范式”下所写

韩玉军《国际商务》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与社会差异)【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与社会差异 1.自由市场经济激发更快的经济增长,而国家计划经济则抑制增长。请对此说法进行评论。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国家的大部分土地、厂房和其他经济资源都归个人或组织等私人所有,而非国家所有。一个国家生产什么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多少不是由任何人计划确定的,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通过价格机制将信息传递给生产者。在市场经济体制里,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的购买模式通过价格机制传递给生产者,从而决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在一个纯粹的计划经济中,一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生产的数量及销售价格都是由政府计划指定的。与集体主义意识形态一致,计划经济的目标是由政府分配资源以求“社会利益”。另外,在纯粹的计划经济中,一切工商企业均归国家所有,其基本原理是,政府能够直接按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投资,而不是按个人的利益进行投资。然而在实际中,国有企业对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缺乏动力,因为企业不会破产。况且私有制的取消意味着不存在激励机制去鼓励个人寻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式。因此,计划经济缺乏动力和创新.取代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是经济趋于停滞。 2.在一个国家中,腐败与该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腐败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答:(1)腐败与该国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腐败问题越少,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腐败问题越多。 (2)腐败存在的原因有:①权力过于集中,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②制度流于形式,

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③监督疲软缺乏,是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④社会环境影响,是产生腐败的客观原因;⑤文化糟粕熏染,是产生腐败的历史原因;⑥人的贪欲放纵,是产生腐败的直接原因。 3.国家的政治体制差异对国际商务有何意义与启示? 答: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体制,包括一国在对本国进行管理时所采取的结构、程序和活动。政治体制可以用两个相关的指标加以考察,第一个是其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重视程度,第二个是其民主或集权的程度。集体主义是指集体目标优于个人目标的一种政治体制。个人主义是指一个人应享有其经济和政治追求的自由。民主是指这样一种政治制度,在该制度中,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或通过其所选代表间接选举出来的。集权是这样一种制度,在该制度中,个人或一个政党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政治反对党派是被限制的。国家的政治体制差异体现在两个指标,即其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重视程度,另一个是其民主或集权的程度。 国家的政治体制差异对国际商务的意义和启示:政治体制决定一国的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是该国经济的集中体现。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体制,导致不同的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国民意识形态,从而影响国际商务中的行为方式。由于个人主义赞成自由贸易的价值观,这为国际企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对国际商务无疑有促进作用。在一个民主的国家中,倾向于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有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开展。因此,在与一个国家进行商务往来之前,要充分了解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从而更好的开展商务活动。 4.国家的经济体制差异对国际商务有何影响与启示?

数据库中三个范式的理解

什么是范式 简单的说,范式是为了消除重复数据减少冗余数据,从而让数据库内的数据更好的组织,让磁盘空间得到更有效利用的一种标准化标准,满足高等级的范式的先决条件是满足低等级范式。(比如满足2nf一定满足1nf) DEMO 让我们先从一个未经范式化的表看起,表如下: 先对表做一个简单说明,employeeId是员工id,departmentName是部门名称,job代表岗位,jobDescription是岗位说明,skill是员工技能,departmentDescription是部门说明,address是员工住址 对表进行第一范式(1NF) 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R∈1NF。 简单的说,第一范式就是每一个属性都不可再分。不符合第一范式则不能称为关系数据库。对于上表,不难看出Address是可以再分的,比如”北京市XX路XX小区XX号”,着显然不符合第一范式,对其应用第一范式则需要将此属性分解到另一个表,如下:

对表进行第二范式(2NF) 若关系模式R∈1NF,并且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码,则R∈2NF 简单的说,是表中的属性必须完全依赖于全部主键,所以只有一个主键的表如果符合第一范式,那一定是第二范式,而不是部分主键。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插入异常和更新异常。在上表中,departmentDescription是由DepartmentName所决定,但却不能由EmployeeID 决定,故要departmentDescription对主键是部分依赖,对其应用第二范式如下表: 对表进行第三范式(3NF)

关系模式R 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 Y), 使得X→Y,Y→Z,成立,则称R ∈ 3NF。 简单的说,第三范式是为了消除数据库中关键字之间的依赖关系,在上面经过第二范式化的表中,可以看出jobDescription(岗位职责)是由job(岗位)所决定,则jobDescription依赖于job,可以看出这不符合第三范式,对表进行第三范式后的关系图为: 上表中,已经不存在数据库属性互相依赖的问题,所以符合第三范式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和流派

1.话语是指围绕着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话语研究不再关 注事物的本质,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种种话语的可能性上。换句话说,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个话语,这个表述能否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样的后果。话语研究不关注获得了什么知识,而是关注知识是在什么前提下获得的,以及是否可靠2.传播是一个社会现象,人们对它的定义与理解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传播也是个历史现 象,在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会赋予传播不同的功能。因此传播的复杂性决定在某个时期,任何一种对于传播的界定都无法概括所有的传播实践 3.我们不应该傲慢地否定其他的理解,而是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尽可能地超越自己 的视阈,理性地分析各种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语境中优势和不足,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对社会现象做出较为全面的解释 4.信息论的提出者申农认为:信息就是消除不确定性。自然科学的确定性,成为实证主义 追求的目标。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这三种理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之中 5.隐喻使得我们对事物作出形象的理解,同时也限制了我们对比喻物的想象。关于传播是 传递或者是讯息的定义强调了信息的客观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复杂性,忽视了传播的社会意义 6.意义和言语的困境:传播的活动必须使用语言,但是语言并不是一条透明的通道,而是 一个晦暗不明的迷宫。而苏格拉底却认为,传播的理想境界是心灵之间的交流 7.在传播的过程中,我成为中心,我是否能被真正地理解,是传播成功与否的标志,“传 播是传递”这个话题最终也会导致交流陷入困境 8.传播是传递,还只是唯我主义的自怜自爱的话,那么传播是控制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的肆意妄为 9.美国著名的报人-李普曼在1922年出版的《民意》中认为,对外部的世界、媒体营造的 虚假环境和人们头脑中关于世界的图像做了区别。因为我们对现实的认识越来越间接,我们自以为是真实的东西,只不过是利益群体利用大众媒体制造出来的虚假环境。此外,由于普通人的注意力、时间、社会圈子有限,他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越过媒介去直接认识世界。即使具备上述的条件,也会因为人们用自己头脑中的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去定义外界事物,依然无法获得真实的印象 10.由于缺乏有效传统的保证,语言经常会导致传受双方理解的差异。他对人们能否通过准 确的信息传递实现民主表示怀疑,而对宣传和公关的趁虚而入表示忧虑 11.传播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会受到社会文化、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受众也并 不是被动的靶子。在多种条件的作用下,传播活动常常会产生潜在的、长期的,控制者预料不到的结果 12.荷兰传播学者赫伊津哈是第一个把游戏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的内核的研究者,不是把游 戏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游戏。他认为:研究的目的不是要确定游戏在所有其他文化中的地位,而是要查明文化本身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游戏的特征 13.游戏的两个重要的特征 ●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规则 ●人自愿地主观地参与,具有非现实性和愉悦和主观体验 14.戈夫曼把日常的交往看作是游戏的互动,认为互动膜把不同的情境分隔开,人们在不同 的情境中使用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15.哲学家伽达默尔利用游戏的概念说明了人的诠释过程,人们沉浸在艺术品之中,既是对

作文的三种范式

作文写作的三种范式 第一种范式:二者兼顾,辩证统一 两个对立面统一在一起时要注意前提条件 特别注意学习范文中每一段的开头,即过渡句 竞争与人情高三(10)林翔 诚如费孝通所言:“中国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中国人常以人情亲疏为界构建起一个又一个圈子,而这种只以人情为先的“圈子情结”却在逐渐伤害一个社会的合理竞争机制,成为社会难以剜去的痼疾。 当下,有多少特权人士倚仗着他们的人情,以圈子为踏板,侵占那些本该通过公平竞争获取的社会资源,直接越过了竞争拼搏的过程。而等到特权人士成长到足以施予他人人情时,便周而复始,以至于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利益网络,盘剥资源。长此以往,社会公平必将失衡,而缺乏真正竞争推动的社会又谈何发展?(反面一:只讲人情,损害竞争公平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竞争与人情不可兼容,在竞争中必须舍弃人情呢?实则不然。一个只遵循胜败之分而抹灭人情的竞争体制,势必会演变成一个残酷的、趋利的筛选机器。而挣扎于其中的人们在单纯利益胜败驱动下,不免会变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到那时,所有温情、人性也会被利益所轧压,社会也将成为逐利者的狂欢场。(反面二:只顾竞争,忽略人情)因此,真正合理的竞争体制应该是以人为本,而非滥施人情破坏公平,注重合理竞争而不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得出论点:应结合二者) 在竞争中不忘人情,在人情中推动竞争。恰如爱因斯坦和玻尔,每每相遇便互不相让、争个面红耳赤,却又能在抛开学术分歧后畅谈几天几夜;又如那针锋相对的伽伐尼和伏打,在唇齿相讥后却是善意地指出对方的失误,甚至在功成名就之时最感谢的亦是对方。(正面事例)那种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亦师亦友的伟大情感,正是伟大成就诞生的催化剂;那种惺惺相惜的人情,纯真得不夹杂一丝功利,化作争论、劝诫,帮助推动了竞争的进程,成就了辉煌。 恰如休谟所言:“高尚的竞争是一切才能的来源。”竞争的重要性不言而谕,而只有饱含人情、不以利益为先的竞争,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 ①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②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为维护正义而怒高三(12)袁小杰 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这种快意恩仇的情感宣泄方式固然十分畅快,然而这种行为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却有待商榷。我们所提倡的生气应是在出于我们心中对正义的捍卫和坚守。(提出论点:生气与否应该看事件是否关乎正义。) 当正义被挑衅、道德被亵渎时,我们不能再沉默,而应该在沉默中爆发,挺身而出,表达出我们心中的怒气和不平;而当面对别人无伤大雅的失误时,我们不能揪住不放,甚至大发雷霆,应当以宽容的态度,一笑而过。(辩证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结合二者时应注意条件设

范式的研究现状及述评

组长:王晓阳 组员:张凤、曾丝丝、温春艳、熊姣、吴慧 范式、研究范式、分析范式 一、范式 1含义 范式的英文“Paradigm”一词源自于古希腊文“Paradeiknunai”,其原意是“共同显示”(show side by side)之意,15世纪转为拉丁文“Paradeigma”,由此引申出范式、规范(norm)、模式(pattern)和范例(exemplar)等含义。 范式是用以识别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approach)的,所以提出了范式。 科学研究中所指的“范式”是由美国哲学家、科学史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S.库恩(Kuhn,1959)率先在《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一文中使用的一个术语①。在库恩看来,通常意义上的范式是“一个时代提供给社会参考的、在典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方面被普遍认识的科学成就”。范式是由从事某一特定学科研究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共有的世界观、共识和基本观点构成的。 2代表人物 在管理学理论研究中,意大利管理学家乔万尼·多西(Dosi,1982)最先提出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概念。在乔万尼·多西看来,“一种技术范式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观点’”,一系列程序,以及一种关于“相关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特定知识。多西(1988)认为,技术变革模式相对有序的特征通常是用技术知识范式积累的本质来解释的 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H.伊戈尔·安索夫(Ansoff,1987)指出:“范式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假设和事实的理论体系。”[8]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教授肯尼斯·D.贝利(Bailey,1994)认为,范式“这个词用在社会科学中就是指观察社会世界的一种视野和参考框架,它由一整套概念和假设所组成”。[9]美国堪萨斯大学战略管理学助理教授文森特·L.巴克和管理咨询顾问马克·A.穆恩(Barker和Mone,1994)认为,范式“是一套明确的或不明确的规则或规定,它界定了人们的思考和行动范围以及如何在有关领域中获得成功”,并又指出“所谓的成功是指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Drucker,1999)在《论21世纪管理的挑战》一书中指出,所谓的“范式”是指像管理学这种社会科学关于“现实的基本假设”,“它们通常为学科领域的学者、撰叙者、教师以及实务工作者下意识地持有,并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述被包含在学科中”的东西。 3研究现状 管理理论范式就可以分为职能主义(functionalism)范式、诠释型(interpretive)范式、激进人本主义范式和激进结构主义(radical structuralism)范式。[22] 职能主义范式也称实证主义范式(positivist paradigm),该范式认为管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