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信息安全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江南大学]《信息安全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江南大学]《信息安全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考试科目:《信息安全概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题目:基于机器学习的IoT网络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检测软件(或系统) 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物联网(IoT)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但其中许多设备并不安全,进一步恶化了互联网环境。利用不安全的家用物联网设备,一些僵尸网络(如Mirai)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据报道,通过物联网病毒“Mirai”实施的DDoS攻击事件感染了超过100,000个物联网设备。在其爆发的高峰期,“Mirai”僵尸网络病毒感染了40万台以上的机器人。亚马逊,Netflix,Reddit,Spotify,Tumblr和Twitter等服务都遭到其攻击。根据绿盟科技的数据显示,目前许多传统的安全设备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如何应对大规模的DDoS攻击,要更新这些设备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此外,DDoS攻击的方式多样,难以对攻击来源进行追踪,这使得DDoS攻击成为攻击者的热门选择。针对物联网DDoS攻击检测的研究迫在眉睫。

要求实现的功能:

(1)不同于传统的DDoS检测方法,本项目首先通过分析DDoS攻击流量与普通流量的区别,再从DDoS攻击的特征中寻找解决方案;

(2)本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区分正常物联网数据包和DDoS攻击数据包;

(3)相比较现有的检测方法,本系统结合了深度学习算法和轻量级物联网流量特征,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访问流量进行检测,并具有实时监测功能,准确率高达99%;

(4)因为人们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多种设备成为黑客手中的帮凶,因此本系统针对的重点是智能家居设备;

(5)通过在网关进行物联网流量的实时获取、实时检测,并对DDoS攻击流量进行在线分析和报警,不仅可以防止智能家居设备被感染,而且还可以防止网络中其他设备的DDoS攻击。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A)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及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考查范围 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3.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的防治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污染防治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管理 7.声学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 环境噪声评价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8.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基本概念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9.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10.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管理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2.环境经济 基本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和(二)【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 林肇信《环境保护概论》(修订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A.信息传递 B.生态演替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联系。 2.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A.烟尘和二氧化硫 B.烟尘和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D.烟尘和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伦敦烟雾,又称硫酸型烟雾,是大气中SO2在相对湿度比较高,气温比较低,并有颗粒气溶胶存在时而发生的。大气中颗粒气溶胶具有凝聚大气中水分和吸收SO2与氧气的能力。硫酸雾是强氧化剂,对人和动植物有极大的危害。英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曾多次发生硫酸烟雾事件,最严重的一次硫酸烟雾事件,历时5天,死亡4000多人。 3.()污染事件是由重金属镉引起的。 A.伦敦烟雾事件 B.洛杉矶烟雾事件 C.水俣病 D.骨痛病(即痛痛病) 【答案】D 【解析】A项,伦敦烟雾又称硫酸型烟雾,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及SO2。B项,洛杉矶烟雾又称光化学烟雾,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烃类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这种烟雾主要污染物为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C项,水俣病是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主要污染物为甲基汞。D项,富山事件又称骨痛病,是指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主要污染物为镉。 4.下列物质具有较低环境容量的是()。 A.总磷 B.氮氧化物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考试试题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补考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废水治理的四大方法分别是、、和。2.噪声按来源划分可分为生产噪声、、和。3.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有三个要素,即、、。4.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域可分为、质量现状评价和。5.我国实行的三级五类的环境标准体系,其中“三级”指标准、标准和标准。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的三个原则是、和。 7.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按时间分为、和。 8.环境可分为和两种。 9.化工污染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和。 10.生态系统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11.汽车尾气的机外净化主要的方法是、和三种。 12.水体污染物根据来源不同分类可分为污染源、污染源和污染源三大类。 13.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蚂蚁在爬行的时候留下的“痕迹”,这是在传递()信息。 A.营养 B. 行为 C.物理 D.化学2.飞机适宜在()层飞行。 A.平流层 B. 对流层 C.中层 D.热层 3.下列字母代表“生物需氧量”的是()。 4.酸雨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含量过高。 ,SO 2 B. H 2 S,SO 2 C. SO 2 ,NO x ,NO x 5.《人类环境宣言》是()年提出的。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废水中的疏水物质不宜用浮选法除去。 B.物理吸附时,高温有利于吸附。 C.萃取法处理废水时,常采用逆流操作。 D.通过反渗透,使废水中的阴、阳离子分离。 7.生物处理废水主要是除去水中的()。 A.有机污染物 B.无毒污染物 C.有毒污染物 D.无机污染物 8.下列物质不是好氧生化处理法的产物是(), D.生物固体 9.在催化还原法排烟脱硝中,还原剂是()。 10.使用活性碳吸附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操作过程中,没有被吸附的是(). (g) 11.民用炉灶排放的废气属于()。 A.工业污染源 B.农业污染源 C.生活污染源 D.交通污染源12.在双碱法中,使用的第二碱是(). (OH) 2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

一、选择题 1. 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P76 A.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 X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 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C P66 A. 烟尘和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C A. 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热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A. 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 C.森林植被被破坏 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 5 .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 A. 有机污染物 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 D P140 A.重力分离 B.过滤法 C.离心分离法 D.混凝 7 . 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 的历史文件 C A.动物 B.植物 C.大气臭氧层 D.水 &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 C P77 A. TSP B.飘尘 C.降尘 D.烟尘 9 . 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A. 一氧化碳 B.甲烷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10.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A A. 6 月5 日 B. 4 月22 日 C. 9 月16 日 D.11 月15 日 11. 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A A.1989 年12 月26 日 B.1986 年12 月26 日 C.1989 年9 月1 日 D.1986 年9 月1 日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B P185 A.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B.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C.昼间60分贝夜间的分贝 D.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13.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生态环境 (6) 第三章水环境保护 (11) 第四章大气污染及控制 (15) 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 (19) 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22) 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24)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25) 第九章环境管理 (28) 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0)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33)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答案 (37)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48)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答案 (52)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 A. 污染 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 C、人群的文化状态 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 B.城市化进程 C.工业发展 D.资源消耗 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 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 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A.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B.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C. 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D.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

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 5、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A. 1972年6月5日 B. 1974年6月5日 C.1975年6月5日 D.1973年6月5日 6、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 A. 1985年5月31日 ??? B.1987年5月31日 C.1985年5月30日 ???? D.1987年5月30日 7、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 A. 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 D.烟尘和氮氧化物 8、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942年 B.1943年 C.1944年 D.1945年 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 A. 前苏联白俄罗斯 B.前苏联乌克兰 C.前苏联俄罗斯 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 10、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 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 A.1972年,斯德哥尔摩 B.1973年,巴黎 C.1972年,巴黎 D.1973年,斯德哥尔摩 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_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 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 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 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 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 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 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 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 (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

贵州大学成人教育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卷)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统分人 得 分 一、判断题(对下列一些说法,你认为对的在括号内写“√”;你认为错的在括号内上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1.臭氧主要存在于大气圈中的电离层。() 2.形成烟雾型大气污染的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温度高。() 3.两噪声的声压级均为69分贝,叠加后的声压级为69.3分贝。() 4.引起骨痛病的重金属污染物是汞(Hg )。() 5.导致米糠油事件的污染物是多氯联苯(PCB )。() 6.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大气颗粒物污染。() 7.导致温室效应最为明显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 8.有机氯农药易于富集在动物的骨骼中。() 9.废水处理技术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10.噪声污染控制技术一般包括吸声、消声、隔声、隔振与阻尼、有源减噪技术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题目序号及选出的正确答案代号写在答题纸上)(本题有10 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酸雨的pH 值范围是()。 A.7.0以下 B.小于6.5 C.低于6.0 D.5.6以下 2.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及大气在垂直高度上的温度变化而划分的大气圈层,自地球表面各层依次是()。 A.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得 分 评分人 得 分 评分人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 生物的现象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 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 现象。 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 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 污染物。 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 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 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

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 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它导致了()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 )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等。 4、CFCs的全称是(),哈龙的全称是()。 5、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和()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 节就构不成大气污染。 7、()、()和()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8、在荒漠化面积形成的各种原因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9、海洋污染具有()、()、()和()等特点。 10、目前中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方式主要有()、()、()等三种方式。 11、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 为()、()、()。 12、指出下图所示的大气稳定度与烟流扩散的关系属于什么类型:()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概论 1.环境的定义 ○1环境:影响中心事物的所有客体的集合。 ○2生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务的总和。 ○3人类环境: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2.环境的分类 聚落环境 地理环境 地质环境:主要是指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 星际环境 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环境问题 1.定义: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分类: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全球气温异常、海洋污染、转基因作物 第三节环境科学 1.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 2.研究任务:通过系统分析与综合,规划设计出高效的“人类—环境”系统,并随时把它 调控到最优化的运行状态。 第四节环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第一,强调公平项原则 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 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 (3)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 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中国的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概述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卷)-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填空题 1.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 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换)。 3.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4.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 5.6)的降水。酸雨的形成包括两大过程:(成雨)过程和(冲刷)过程。 5.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 6.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若垃圾中无机物含量高,则宜采用(填埋)法;若垃圾中可生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2套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2套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 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 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二、填空题(18分,每空0.5分) 1、环境问题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2、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1973)年在北京召开。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提出了“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3、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 4、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交换)。 5、五个大气层中,(对流层)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个层,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主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1.1.1 什么是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1.2 环境问题的表现 1.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 2.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特点:意外、被忽视、潜在 1.1.3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2.水污染突出 3.垃圾围城十分普遍 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 5.沙漠化不断扩大 6.水土流失难以遏制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8.耕地逐年减少 9.水资源呈现短缺 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1.1.4 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 1、人多资源少 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3、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布局 4、经济落后及资金短缺 5、文化科技落后 1.1.5 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1.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

现状及趋势: 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 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 30年后还要上升1.5-4.5℃(预测) 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 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升高6cm/10Y) 2.臭氧层破坏 臭氧(O3)层:地球的保护层。 破坏原因是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了。 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灭绝5万物种/年,平均140个/天 4.酸雨蔓延 造成降水pH<5.6统称为酸雨 主要危害: 1、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 2、我国因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 5.森林锐减 全球9万Km2/10Y森林消失(占全球森林资源的2.4%) 土地荒漠化 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 大气污染 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高达3000万吨 水体污染 全世界约40%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全球每年水污染导致10亿人患病,300万儿童因腹泻死亡。 9.海洋污染 每年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垃圾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癌症 美国规定: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

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环境保护概论》总结复习

環境保護概論 第一章绪论 環境問題的定義:由于人類活動作用於人們周圍的環境所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的影響問題。 人類與環境是對立的統一,人類改造環境,環境也反作用于人類;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調節人類社會活動與環境的關係,但要真正實現這種易傲杰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在通曉環境變化過程的基礎上,預測人類社會活動引起的環境影響,掌握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 要以環境制約生產,運用規律改造環境; 全面規劃、合理佈局、有計畫地安排社會生產力,使發展生產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協調起來;要提高人類對環境價值的認識,使千百萬人協調動作,為實現這種調節進行系統的自覺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

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分类: (一)污染物发生的类型 1生活污染源2工业污染源3交通污染源4农业污染源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DOC)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P76 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 C P66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 C A.化学物质 B.细菌 C.放射性物质 D. 热 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 D A.降雨减少 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 C.森林植被被破坏 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 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_。A A. 有机污染物 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 D P140 A. 重力分离B. 过滤法C. 离心分离法 D. 混凝 7.1987 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 的历史文件C A. 动物 B.植物 C.大气臭氧层 D.水 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 微米以下的称为___。 C P77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 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__。D A. 一氧化碳 B.甲烷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1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A. 6 月5 日 B. 4 月22 日 C. 9 月16 日 D.11 月15 日 1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 A A.1989 年12 月26 日 B.1986 年12 月26 日 C.1989 年9 月1 日 D.1986 年9 月1 日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 B P185 A. 昼间55 分贝夜间45 分贝 B. 昼间60 分贝夜间50 分贝 C. 昼间60 分贝夜间的分贝 D. 昼间70 分贝夜间55 分贝 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 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1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 A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15.联合国于-----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 A P37 A.1972 B.1973 C.1974 D.1975 1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

环境保护概论历年试题

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环境科学的概念和内涵。 环境科学是主要研究环境结构与状态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规律和具体途径的科学。 2、环境工程的概念和内涵。 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3、资源的概念和内涵。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4、何为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评价是一项技术,运用这项技术,可以识别和预测某项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解释和传播影响信息,制定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谢天发展。 5、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和内涵。 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和半固态物质,都属于固体废弃物。 6、环境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目前定义环境管理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地球的生物容许极限。 特点:综合性、广泛性、区域性 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我国当前水污染的主要特征和防治措施。 特征 地面水污染特征: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污染以及这些污染共存的复合性污染。 地下水污染特征:硬度和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局部地区发现了较严重的油污染,也存在痕量的有机物的污染。 防治措施 2、比较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 点源污染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水的成分和性质有很大的差别,其主要是有组织排放。面源污染又称为非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农村中无组织排放的废水,地表径流及其他废水污水,主要是通过无组织排放的。 3、试述化工废弃的来源、分类与防治。 各种化工产品在每个生产环节都会产生并排出废气,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副反应和反应进行不完全所产生的废气。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随着反应条件和原料纯度的不同,有一个转化率的问题。原料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成品或半成品,这样就形成了废料。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主反应的同时,经常还伴随着一些不希望产生的副反应,副反应的产物有的可以回收利用,有的则因为数量不大、成分复杂,无回收价值,因而作为

环境保护概论2017年真题

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卷) ********************************************************************* *********************** 招生专业与代码:083001环境科学,083002环境工程,085229环境工程(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名称及代码:824环境保护概论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 3、生化需氧量(BOD) 4、土壤背景值 5、垃圾堆肥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现需要对珠江流域广州河段进行水质监测,请问应设置那几种类型的监测断面?并简要阐述各种类型监测断面的作用。 2、何谓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包括哪些有害特性?其处理和处置技术分别有哪些? 3、土壤污染有何特点?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有哪些主要措施? 4、请分别阐述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5、下图是两种常见的除尘装置,请分别讲述每种示意图所指的方法以及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这些装置各属于哪一类除尘器。 A B 三、选择题(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环境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有:( A ) A.环境标准的制定要兼顾技术和经济的因素 B.环境标准越严格越好 C.环境质量基准应不加修改的作为环境标准值 D.所有的环境标准均具有强制性 2、废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可分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其中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 D ) A、去除有机物 B、去除无机物

四、综合题(共2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是某化工厂乙烯废水处理的流程图。 (1)描述整个流程的工作过程。 (2)整个流程中包含了七种废水治理方法及三种污泥处理方法,写出每种方法,并阐述其定义,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处理方法。 2、近年来,每逢秋冬季节,我国华北大部地区会遭遇严重灰霾天气,有时长达数十日,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身心健康。请问: (1)灰霾是如何形成的? (2)灰霾有哪些危害作用? (3)治理灰霾有哪些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